道地药材的形成探究综述
道地药材调研报告

道地药材调研报告道地药材调研报告一、引言道地药材是指生长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具有独特品质和疗效的药材。
它们通常是由自然生态环境、土壤和气候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生长的。
道地药材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被认为具有高品质、高疗效和高药用价值。
本报告将通过对道地药材进行调研,详细介绍其特点和价值,以及其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二、调研过程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几个知名的道地药材产地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
我们联系了当地的农民、种植户和相关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访谈,并观察了道地药材的种植和加工过程。
同时,我们还利用网络资源和文献资料,了解了道地药材的市场价值和潜在的压力。
三、特点和价值1. 独特的地理环境:道地药材的种植地通常位于山区、丛林或高海拔地带,拥有丰富的阳光、空气、水源和土壤。
这些地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使得药材种植出的植物或植物部分呈现出特殊的形态、色泽和气味,且药效更佳。
2. 高品质和高疗效:由于道地药材生长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其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相对其他产地的药材更为丰富。
这使得道地药材在药用价值上更具有竞争力,被广大消费者和制药企业青睐。
3. 文化传承和市场需求:一些道地药材的种植和使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承至今。
这些传统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遗产,并成为当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国内外市场对道地药材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道地药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挑战和风险1. 资源压力:由于道地药材只能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种植,其种植面积有限。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资源供应可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道地药材的稀缺性增加。
2. 市场竞争和冒充现象:一些药材商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可能采用非道地药材冒充道地药材进行销售,从而导致市场出现混乱,消费者无法真正享受到道地药材的独特品质和疗效。
3. 环境破坏:由于道地药材种植地多处于生态脆弱区域,人为开发、过度采摘和无序种植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到道地药材的生长和品质。
道地药材研究2

4.从道地药材属于居群这个生物学范畴进
行研究
“道地药材”的生物内涵是同种异地,即同一 物种因其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能在不同的地点上 形成大大小小的群体单元,其中如果某一群体产生 质优效佳的药材,即为道地药材,这个同一物种在 不同地点上形成的群体单元,在生物学上就称为 “居群”。因此,道地药材在生物学上就是指某一 物种的特定居群。因此,可从居群的数量特征、空 间特征和遗传特征三方面来研究道地药材的道地性。
才起步,198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确
立了“中药道地药材研究”课题。各省也 先后开展了对本地道地药材的研究。
近20年来,我国先后对常用中药的品 种与质量开展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分 别对大约300种中药材进行了包括品种考 证、生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性、 化学成分、药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系统 研究,为常用中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打下 了一定基础。
单从土壤或其它单一因素考虑。
③迁入(immigation)是指其它居群内个体通
过扩散进入到该研究居群的过程。
在“道”生产上这种迁入常常是伴随着人为
的栽培引种而发生。引种药材质量的好坏,不仅 影响当年每亩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因这种迁 入能打破“道”与非“道”之间的隔离,导致居
群间基因的流动,改变整个“道”的遗传组成,
因此,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道地药材。
第四节
指纹图谱质控模式研究
一、指纹图谱质控模式的概念
指纹图谱质控模式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
化学(光谱或/和色谱)的技术,获得组分群体
的特征图谱或图像,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对所获
得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
对图谱进行“过滤”和简化,清除无用信息,
获得专属、稳定、实用的特征数据,从而对药 物的质量进行判断。
论道地药材的成因及发展现状

中毕中丨欠药杂上(丨以中|K丨|欠药7:报)2()21(|:4jj第36这第4期CJTCMP, April 2021, Vol.36, No.4•1793 ••述评•论道地药材的成因及发展现状徐浩,吴之易,王圣隆,张光霁(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摘要:道地药材仵中医药临床防病治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义t通过义献整理的方法,分析传统道地药材形 成的14然、人文等客观W素,例举当下部分道地药材发展的现状,结合竹1关研究进展,互为参照笔齐认为,道地药材内涵丰富,它对中医的临床治病具有f i要的现实意义,其栽培地域、炮制丨:艺等的保护、传承与否,以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的优劣,亟需引起重视关键词:道地药材;A然环境;炮制;现代研究基金资助:浙江f f S大科技V项(、〇.2019C03072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genuine regional drugXU Hao, WU Zhi-yi, WANG Sheng-long, ZHANG Guang-ji(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 The genuine regional drug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rough the literature coll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atural and humanistic objective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ofgenuine regional drugs. Tak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nuine regional medical herbs and its modern researchprogress into reference. It is clear that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cultivation area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hegenuine regional medical herb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CM. and urgent measures should be used toarouse everyone's attention. We urge everyon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genuine regional drugs.K e y W o rd s I Genuine regional drugs; Natural environment; Processing; Current researchFunding! Maj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 Project in Zhejiang Province (N〇.2019C03072)中药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中医治病效果 道地药材111是久经考验的优质中药材的统称,具备来 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精细、质 a优良、疗效显著等特点。
“道地药材”的生物学探讨

“道地药材”的生物学探讨黄璐琦张瑞贤(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摘要目的:对“道地药材”的生物学内涵、形成的生物学原理及研究时具有的生物学问题和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
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居群遗传学和居群生态学的方法进行阐述。
结果:通过对“道地药材”的生物学探讨,指出“道”是生物学上的“居群”,它的形成是由基因型和生境饰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数量、空间、遗传和药效等特征。
结论:对目前已在开展的“道地药材”研究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道地药材;生物学道地药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是一个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
它以固定产地生产、加工或销售来控制药材质量,保证了药材的货真质优,得到医者与患者的普遍认可。
它的产生是以实践经验为依据,经得起临床的考验,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已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有关的研究。
这些研究无论是采用传统的方法或是现代科学手段,也无论是引种栽培、成分分析或提高临床疗效诸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应该说,在几千种中药当中,道地药材是研究得比较深入的部分,但距离阐明药材道地性的科学内涵还相差甚远,还没有对中药学术的振兴产生重大影响[1],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从药材(除矿物药)来源于生物这一本质出发进行阐述。
作者现仅从理论上谈谈个人的认识。
在本文的讨论中,仅以生物药道地药材为内容(以下简称“道”),不涉及矿物药和合成药及生物药的加工、销售对其道地性的影响。
1 道地药材的生物学内涵药材(除矿物药)来源于生物,都有着生物的内涵。
生物是由基因(gene)、细胞(cell)、器官(organ)、有机体(organism)、居群(popu1ation)、群落(community)等6个主要的生物层组成的,这一多层次结构模式被称为“生物学谱”(bio1ogica1 spectrum)[2]。
每一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科学问题,有相应的研究方法,如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其方法,人们在认识生物时都是从其所处的层次逐渐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发展,药材研究也不例外,如在药材的鉴定上,就有细胞层次的鉴定显微鉴定,器官层次的鉴定性状鉴定及有机体层次的鉴定基原鉴定。
道地药材形成的途径之一

道地药材形成的途径之一——植物内生菌道地药材是传统公认的品质最优、疗效最佳、产生于某一特定环境并在应用和流通中信誉卓著的一类中药材。
近些年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采用多学科综合的方法,阐明道地药材的形成规律和实质,使道地药材的研究加全面和系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以往的研究更多重视研究植物体外的外环境影响,而忽略了药用植物体内的内环境,如植物内生菌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
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可能是道地药材形成的途径之一。
植物内生菌的概念及特点植物内生菌(endophyte)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或细菌,被感染的宿主植物(至少是暂时)不表现出外在病症,可通过组织学方法或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或从植物组织内直接扩增出微生物DNA的方法来产生。
即可把植物内生菌理解为植物组织内的正常菌群,它们不仅包括了互惠共利的和中性的共生微生物,也包括了那些潜伏在宿主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现证明其在健康植物表皮细胞下、皮层中及维管组织内存在大量的内生真菌、细菌、放线菌等,些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相当紧密,是植物微生态系统中的天然组成成分。
苔鲜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都发现有内生真菌。
内生菌长期生活在植物体内的特殊环境中,植物以其内生菌的组织、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内环境,而内生菌以宿主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外环境,两者之间互相进行物质、能量及基因交流,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寄主协同进化,在演化过程中两者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一方面内生真菌可从寄主中吸取营养供自己生长所需;另一方面,内生真菌产生的代谢物能刺激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宿主植物对生物胁迫或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
内生菌与宿主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彼此构成了稳定的生态关系。
植物内生菌影响道地药材形成从生物学上说,“道地药材”的形成是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可用公式表示:表型=基因型+环境饰变。
道地药材的定义及形成机制

道地药材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神农本草经》,“土地 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强调了区分产地、讲 究地道的重要性。在《神农本草经》所收载的365种 药物中,不少从药名上看就带有地道色彩。
如巴戟天(Morindae officnalis How)、 秦皮(Fraxinus cortex)、 吴茱萸(Euodiae frutus)、 阿胶(Asini corii colla)、 代赭石(Haernatitum)等,
中药鉴定学
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一、产地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各并有法。”---神农本草经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本草经集注 “离其土,则质同而效异。”---新修本草 “性从地变,质与物迁。”---本草纲目
二、道地药材
(一)道地药材的定义 “道地药材”(Dao-di herbs)是我国传统药物学的 一大特色,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 经过反复对比总结出来的,特指那些具有中国特色 的、传统公认的、久经中医临床验证的,来源于特 定产区的名优正品药材。
河南:地黄、牛膝、山药 、全蝎、金银花
山东:北沙参、金银花 、全蝎
内蒙:黄芪 甘草 吉林:人参、鹿茸 辽宁:细辛、五味子 安徽:牡丹皮、木瓜 广东:砂仁、藿香 、巴戟天 云南:三七 、茯苓、儿茶 广西:蛤蚧 、巴戟天
宁夏:枸杞子 山西:党参 江苏:薄荷 福建:泽泻 江西:枳壳 新疆:紫草 甘肃:当归
西藏:冬虫夏草
四大南药:砂仁、益智、槟榔、巴戟天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芍 、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
巴、秦、吴、东阿、代周均为西周前后的古国地名。
(二)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
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

161综述道地药材,又称为地道药材,是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
这一概念源于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数千年来被无数的中医临床实践所证实,是源于古代的一项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也是中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
而在民间,通俗的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当地中医临床所公认。
在结合了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后,对于道地药材的分析更上一层楼。
并且,随着近年来的公共卫生危机的出现,人们也在寻找更多的方法去面对与解决问题。
于是,人们的目光再次投向了中医药领域,道地药材自然而然也再次走进了大家的事业。
随着技术不断地进步,人们对其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表面,而是进入了更为先进的分子化学领域,而关注其研究进展也可承上启下,对未来进行有限度的预测。
这也正是我们的目的所在,毕竟,我们不是在为了自己而活,我们也是在为了子孙后代而活。
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宝贵财富之一。
而中药作为我国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传统文化前进的主要动力。
道地药材则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甚至说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也不为过。
道地药材按照近现代川广云贵、南北浙怀的区划分类传统,分别选取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北药、西药、南药十大类别。
道地药材中按照成分来划分则有分为植物药,动物药以及矿物药。
道地药材一词初次听说时可能较为陌生,“道地药材”中的“道地”二字,以其本义为基础,融合了“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含义,指明特定产地的药材质量较其他地区所出同类药材更为优良。
而实际上,“道地”一词由来已久,“道”、“地”连用,合为一词,约始于东汉,其意义则在二字原义的基础上有所衍伸。
到了南宋时代,类似现在我们所知的道地药材含义的“道地”一词用法开始见诸于文献。
明代,与现代道地药材相近的“道地”一词用法大量出现,“道地”成为当时大部分本草、医学著作乃至社会生活中表达中草药优质时较为常用的词汇;于此同时,“道地药材”的专有称谓也正式出现。
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

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中药道地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道地药材,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下生长、炮制并具有独特疗效的中药材。
这些药材因产地、生长条件、炮制工艺等因素的差异,其药效、品质及临床应用价值均有所不同。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全球对传统医药的重新认识,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不同道地药材的种植环境、生长特性、炮制工艺、药效成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以期为推动中药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炮制和现代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还将关注当前中药道地药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中药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道地药材的分类与特点道地药材,作为中医药学中的独特概念,其分类与特点体现了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实践。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道地药材可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地域分布,道地药材可划分为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各大地区的特色药材。
如华北的黄芪、华东的浙贝母、华南的砂仁、西南的附子、西北的枸杞以及东北的人参等。
这些药材因其产地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药效和品质。
道地药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道地药材往往含有较高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二是品质优良,道地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严格的环境影响,其品质往往优于其他产地的同种药材;三是具有地域性,道地药材的产地往往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不同产地的药材品质差异较大;四是具有文化传承性,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文化紧密相连,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道地药材的研究逐渐深入。
通过基因测序、代谢组学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准确地揭示道地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地药材的形成探究综述2012级7年制中西临床医学唐瑞201270202047【摘要】目的:为道地药材的形成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方法:引用了各类文献有关道地药材的论述。
比较全面的、科学的分析了道地药材质量与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微量元素等的关系问题。
结果:道地药材的形成确实与有效成分、微量元素、优良品种和种植加工技术等密切相关。
为用现代中药科学研究方法重新认识道地药材阔拓宽思路。
【关键词】道地药材;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传统文化道地药材是指具有特定地理产区,品种优、品质好、产量大,生产加工规范,临床疗效显著,世所公认的久负盛名的优质正品药材。
千百年来,道地药材的形成始终以药材“道地产区”为条件,“择优而立”为准则,“质优效佳”为标志,“技术规范”为保障,“中华人文”为特色。
故本文就道地药材的形成的探究进行论述。
1.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中药种质资源是指一切可用于中药研究开发应用的生物遗传资源,是所有中药物种的总和。
优良的种质资源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基础,因此也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
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是优质的遗传资源,主要包括栽培品种或类型、野生种、近缘野生种和选育的良种等[1]。
附子早在公元前140年《淮南子》中就有记载,被医家誉为“药中四维”之一、“百药之长”。
在四川江油的栽培历史有1300多年。
附子的栽培比较特殊,分附子种源“乌药”的栽培和附子的栽培。
附子的栽培品种、品系较多,但按叶型主要分为南瓜叶型、丝瓜叶型、小花叶型。
其中,南瓜叶型块根肥大,产量高,总生物碱含量较高,但抗病能力较差;丝瓜叶型产量较低,抗病力较强,不易烂根枯死,产量稳定。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有野生人参(野山参)、半野生人参(林下参)和栽培人参(园参),人参的种质资源有野生种和栽培品种。
人参的栽培品种按茎果色泽分为紫茎红果、青茎黄果、紫茎黄叶红果,按根形分为大马牙、二马牙、长脖、园膀园芦。
其中,大马牙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地下根产量高,常作为主要栽培品种。
2.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在因素我国领土辽阔,气候环境复杂,地理环境丰富,因此适合多种不同的植物生长。
丰富的物质资源和地理条件决定了我国可以产出大量的“道地药材”。
因此各种外在因素也是“道地药材”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
2.1 道地药材与环境的关系道地药材的生长、发育、繁殖都离不开生存的环境条件。
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形成道地药材重要的外在因素。
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处在各种波长不同,能量各异的电磁辐射中的。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所摄取的太阳光线,是南一点波谱范围内的多种电磁辐射所组合成的集合体。
四川江油附子研究所对江油附子用电磁波辐射器进行照射试验,结果证明:可提高发根力,增加产量12.80%,提高生物碱含量0.20%[2]。
据报道,各地中药青蒿(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高低不等,生长在北方的青蒿,其青蒿素含量远较生长在南方四川、广东等地的低。
实验证明,这与当地光照时间和强度有重要关系。
欧乌头生长在寒冷气候条件下无毒,而生长在温暖气候条件下的地中海地区就变为有毒了。
内蒙古地区生长的蒙古黄芪,其微量元素硒的含量远较其它地区为高。
葛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产于吉林的葛根中高达12%,而产于贵州的仅为1.77%。
因此中药材的质量与产地的各种生态条件有密切的关系[3]。
贝母喜湿润,忌干旱和积水,日均5℃左右出苗,10℃~13℃开花,14℃~16℃果实成熟,15℃~20℃是生艮最适宜温度,超过30℃则抑制乍长。
川贝母主要分布于横断山区和西南高原气候区域,四川阿坝州、甘孜州是其道地产区。
阳春砂是我国著名的南药之一,系热带、亚热带雨淋植物,喜温暖潮湿的气候,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75%一90%,土壤含水量25%一35%。
忌阳光直射,苗期荫蔽度以70%一80%为宜,开花结果期荫蔽度以50%~60%为好。
对土壤要求小甚严,多种类型的土壤,甚至混有石砾的土壤,都能种植。
但以上层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保水保肥力强、pH值为4.8—5.6中性或微酸性的黑色砂质壤七或粘质壤土为佳,适宜生长在一面开旷、三面环山的坡地,广东阳春县是其道地产区。
2.2 道地药材与种植技术自古以来,我国医药学家就强调药材栽培和采收季节的重要性,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中指出:“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收,与朽木不殊,虚废人工,卒无裨益。
”元代,李东垣《用药法象》中也记载:“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茎花实,采之有时。
失其地则性昧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4]。
”因此在道地药材产区,有悠久的栽培采收历史和成熟的栽培技术。
如四川江油观雾山地区和雁门山区是四川道地药材天麻主产区之一。
近年来这里的山区药农,采取就地收集有机肥,集中培植野生天麻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在药材产区,人们都采用优良的品种于以栽培,利用特有的栽培技术和适合于药材生长发育特有的地区环境。
同时,在土壤中加入其它有机物或无机物,使其有充足的有机和无机成分供给生长需要,以提高药材有效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以达治病的目的。
四川江油与陕西汉中均大量生产附子和附片,但因江油地区有着成熟严格的栽培技术:栽培技术不同,冬至前一周栽种,需年年换种,以防病。
栽培上还要进行摘心去芽和修根等措施,导致药材质量迥异,江油附子一直是公认的道地药材。
2.3 道地药材与加工技术道地药材产区都有较强、较悠久、较科学的加工技术。
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可以认为,是由于较伞面的加丁技术保留了较高的治病成分。
或消除了毒性成分,或消除了副作用[5]。
如怀牛膝的道地产区在吉怀庆府,现在的河南焦作武陟县一带,当地将斩获的植物药材剪短芦头,去除须根,扎成把,倒置沾冷水后,硫磺熏,取出后分等(头肥,二肥,平条,杂条),扎成把,修剪,晒干,将其按头朝外,尾朝里堆成圆垛,堆放20~30 d,分等级装箱。
元胡采后及时蒸、煮、晒干,否则会变成空皮而失效:薄荷、苏叶、藿香叶、茵陈等芳香的药材,采后要阴干,不能曝晒,否则挥发油散失过多而降低药效。
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材清洁纯净,改变药物性能以及降低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和更好地发挥疗效。
由于炮制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反应,使中药的成分产生质或量的改变,这些改变又必然会反映到药理作用上来,对临床疗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4 道地药材与微量元素道地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但归根结底,是由所含化学成分不同所致。
除有机成分含量不同而外,无机成分尤其是微量元素也是治病成分之一。
道地药材可能是由于含微量元素较高的缘故。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其地所产黄芪、甘草质量高、疗效好。
人参会“择地而生”。
其地就是微茸元素“锗”的含量较高。
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经元素射线分析发现,青海道地药材大黄与普通市售大黄两者的锰、铁、钼等微量元素含苗有较大差异[6]。
微量元素是指生物体生活所必需的但需量较少的一些元素,微量元素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除其本身具有药理活性外,有研究表明金属离子与有机物结合其药理活性增加。
微量元素对中药而言,既可为营养素,有可作为某种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
如某种元素的缺乏,可影响某种有机物的合成量。
植物中微量元素义是要受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这就涉及到种植技术和土质情况等问题。
由此可见,微量元素可能也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外界因素之一。
3. 道地药材与传统文化道地药材的种植、发育、生长和形成,离不开道地药材生存的特定环境条件。
道地药材的生存环境,不仅包括适宜的自然环境,而且包括特有的人文环境。
如,道地药材川芎、川附子、广陈皮、广藿香、文三七、云木香、怀地黄、浙贝母、杭白芷、关防风、辽五味、辽细辛、北沙参、西宁大黄、宁夏枸杞、亳菊花、宣木瓜、建泽泻、江枳壳等,在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
不仅反映了道地产区独有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牛物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而且反映了千百年来道地产区人民独有特色的种植、采收、加.丁、炮制技艺和独特的品质特征,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思想,是“天、药、人”完美的结合[7]。
因此道地药材同有的人文特性,是道地药材产区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和延续下来的科学的、先进的、规范的生产方式、贸易方式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生活方式,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核心动力之一。
4. 小结与讨论道地药材是人们传统公认且来源于特定产地的名优正品药材,是中药材精粹之所在。
道地药材的形成,需要较长的周期,通过长期疗效证明药材的优质,通过持久的产量和质量证明生态环境的适宜。
可以说质量和产量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核心在道地药材形成和分化过程中,因其优质性受到医家的推崇,因其生产性得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对于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笔者还认为还可以从传统文化中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现代研究则能更好的认识和使用道地药材。
《淮南子·天文训》曰:“宇宙生气,气有涯根。
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易传·咸彖》曰:“天地感而万物生。
”《老子·二十一章》曰:“寂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宇宙是一个万物相通、天地一统的有机整体,精气是物质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皆有精气所构成。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说:“昔在黄帝,咨于岐伯,做《内经》以究天人之奥。
其言者: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
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因此,要想彻底明白医道,则必须明了宇宙天地和人的本质规律,“气”乃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
故从“气”的角度研究宇宙、自然、人体、药物的规律是一条捷径。
抓住此“气”研究道地药材则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不如左明也。
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不右强也。
”上述理论中阐释了“气机升降及运转机制”对于人体和自然界的影响。
中药也是“气”的产物,人体本如一小宇宙,人体得天地之“气”全,而药物得天地之“气”偏。
故中医运用中药是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自身之偏,进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天地之“气”的运转对于各地域的影响也不相同,如北方属水,禀收藏之气,则生长于北方的中药具有北方收藏之气所影响的特点。
故各地域“气”之偏也决定了当地药材的分布及其特性。
因此笔者认为道地药材的形成与所处地区的整个气机运转流通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掌握了道地产区的气机变化,则可相应的推导出相应的道地药材的用法,种植,炮制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