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1.题目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2.引言R.Conrad(1964)的一项研究给被试视觉呈现字母,随后报告字母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使用听觉编码而非视觉。
而Posner等人(1969)的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对于不同字母对(Aa和AA)判断是否同一字母的反应时不同,这否定了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只用听觉编码的观点。
对于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先后问题,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视觉编码在先。
根据R.Conrad的实验,研究者们还在探讨这样一个逻辑,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本实验研究作为一个验证性研究,为存在视觉编码提供证据之外,还将探讨在不同时间间隔下反应时差的差异的内部机理。
3.方法3.1被试:心理系大三学生3.2仪器材料:字母对AA、BB、Aa、Bb、AB、BA、Ab、Ba3.3实验程序:3.3.1:实验前被试阅读指导语,清楚不同判断的按键方式,尽量正确的判断,并尽快按键反应3.3.2:第一次实验时,每对字母对随机出现6次,前12对时间间隔是0s,中间12对间隔0.5s,最后12对间隔2s。
36次完毕后,被试休息30s。
继续第二次实验,但这次时间间隔按0.5s-2s-0s进行;同样休息30s进行第三次实验,这次间隔按照2s-0s-5s进行。
被试看到呈现的字母后,尽快正确判断字母是否相同,并尽快按相应的键。
4.结果表a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反应时(ms)间隔(ms)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0 561.59 707.00 777.95 500 519.05 681.79 734.54 2000 489.62 639.46 725.00表b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率(%)间隔(ms)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0 97.86 91.88 90.38500 98.08 92.95 89.532000 98.08 92.74 90.60表a显示: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时间水平下的反应时均值都要小;(多因素方差分析)每种音形水平在时间间隔上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表b显示: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水平下的正确率均值都要大。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李璐 201021078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摘要:本次实验通过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测得三种刺激条件下不同的反应时掌握减法反应时方法,从而证实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
关键词: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视觉编码1 引言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
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对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
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
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同时,Posner的实验清楚地说明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减法反应时方法,其逻辑是:安排两个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
而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三种刺激条件下不同的反应时来证明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
2 方法与程序2.1 被试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本科生一名。
2.2 仪器装有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的计算机,一号反应键盘。
2.3 实验程序本实验重复Posner等人的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本实验所用字母对是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有三种呈现间隔:0s(即同时呈现)、0.5s和次)、Ab(3次)、Ba(3次),共出现36次2s,采用如下拉丁方设计,即:第一次36张随机呈现,前12张间隔0s,中间12张间隔0.5s,最后12张间隔2s;休息30s后再做36张,间隔时间按0.5s?2s?0s的顺序;第三次的36张则采用2s?0s?0.5s的顺序。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摘要:本实验基本上是在重复验证波斯纳的实验,但增加了音异形异这一自变量,而且两字母间隔的时间也改为0毫秒,500毫秒和2000毫秒。
实验结果: (1)被试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时相差较大,反应时长短的顺序如下:音异形异>音同形异>音同形同. (2)三种情况下,被试的反应时间均呈现下降趋势(3)被试的反应时间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速度音同形异时最快,音异形异时最慢。
关键词: 短时记忆减数法视觉编码听觉编码一. 导言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简称STM,是个体对注意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操作的过程。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
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与瞬时记忆相比,短时记忆有以下特点:1对信息保持的时间稍长于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的容量少于瞬时记忆3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不同于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编码: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
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
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
反应时: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在脑内要经过一系列操作加工,这些操作加工有明确的先后次序,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信息处于不同的状态,而这些都是自爱时间上进行的的,其特征必然能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来。
因此不同的的心理操作按时间分布上的不同加以区分,反应时技术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减数法: 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实验编号:2013.2.8.3 2013学年第2学期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专业年级:应用心理2012级实验组别:实验者:李德輝10120320139其他成员:实验时间:摘要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存在视觉编码、听觉编码、语义编码等多种观点。
减数法是反应时研究的传统方法,应用于当代认知心理学中为探明认知加工过程提供了一条途径。
波斯纳(Posner,1967,1969)将减数法应用于短时记忆编码的研究中,以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的字母对为实验材料,让被试做出同/异判断,分析其反应时,得出某些情境中短时记忆中信息编码的规律:先形成视觉编码,再转化成听觉编码。
本实验将对该经典实验进行重复验证,并对实验中减数法原理的运用进行初步讨论。
关键词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听觉编码减数法延迟时间1 引言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是指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
它建立在感觉记忆的基础上,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无意识的,也是未经加工的感觉痕迹,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来自于感觉记忆并对其进行操作、加工,是正在操作的、活动的记忆,只有当那些被加工、处理和编码后的信息才能被转入长时记忆中储存,否则就会遗忘。
短时记忆的刺激编码方式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般认为,关于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四种观点:一、信息的编码是一听觉形式表征的,即听觉编码。
人们在对刺激信息进行编码时是根据刺激信息的名称进行编码,如果名称相同和意义相同,就作出相同判断,并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
二、信息编码根据外形轮廓进行,即视觉编码。
如果信息的外形轮廓相同,无论其形状、大小或其他物理特征是否相同,都会作出相同的判断。
三、信息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即根据刺激的语义特征进行编码。
四、短时记忆中同时存在上述三种或两种编码过程。
康拉德(R.Conrad,1963,1964)以发音相似的一系列字母为材料,要求被试进行回忆,发现被试对发音相似的字母产生的听觉混淆多于发音不同的字母,占总错误的80%。
视觉反应时实验报告

视觉反应时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视觉反应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探讨人类视觉反应时间的差异及其与身体健康状况、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原理:
人类在接受外部刺激时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这个反应时间称为视觉反应时。
实验中,被试者坐在实验室的电脑前,接受屏幕上不定时出现的视觉信号,并在信号出现后尽快做出相应反应(如点击鼠标)。
通过记录反应时间及其它身体与认知数据,分析视觉反应时差异的原因。
实验具体步骤:
1、实验前被试者填写身体健康、运动量、睡眠质量等基础数据并接受简单的认知能力测试。
2、实验中被试者坐于电脑前,接受惯性滚轮刺激或红绿相间的文字刺激。
3、当出现刺激时,被试者需要尽可能快地进行相应反应(如点击鼠标)。
4、分析数据,搜寻影响视觉反应时的因素。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男性在相同条件下的视觉反应时间普遍快于女性。
2、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被试者相对视觉反应时间较短,运动量小于每周3次的被试者反应时间长。
3、认知得分高的个体视觉反应时间较短,认知得分低下的个体反应时间则较长。
4、不同刺激方式下,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存在差异,而文字刺激对反应时间影响较大。
实验总结:
视觉反应时实验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了解被试者身体健康、认知能力等因素对视觉反应时间的影响,进而发掘人体机能规律的重要线索。
同时,本次实验也提醒大家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关注身体与认知健康。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完成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心理11—1班罗捷110724108摘要:六十年代以来,一般认为人的短时记忆信息是以听觉形式表征的,即听觉编码。
Posner等人(1969)的实验却表明,它也可以有视觉编码。
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不仅如此,Posner的实验清楚地说明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减法反应时方法,其逻辑是: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关键词:反应时视觉编码听觉编码前言: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做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
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成分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
由于与长时记忆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发生了意义上的联系,编码后的信息进入了长时记忆。
必要时还能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
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与瞬时记忆相比,短时记忆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信息保持的时间稍长于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的容量少于瞬时记忆;3、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不同于瞬时记忆。
六十年代以来,一般认为人的短时记忆是以听觉形式表征的,即听觉编码,波斯纳等人的实验却表明,它也可以由视觉编码。
Stroop效应实验

032129101302
实验名称
Stroop效应
实验类型
综合型
实验时间
2012.02,29
实验地点
北校6号楼528
小组成员
胡妍妍李晶
Stroop效应实验
10教育本胡妍妍李晶
摘要:实验通过测定被试对短时记忆信息的编码,掌握反应时测量技术在认知研究中的应用。本实验利用计算机与PsyTech,比较不同延迟条件与音形异同的反应时差异,发现在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通过本次实验,意识到实验环境对反应时实验影响较大。实验环境不理想会造成很大的实验误差。
5结论
被试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时相差较大。
6参考文献
1.杨治良.心理实验指导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印制,2006年,144~145
2.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355~359
7附录
实验十Stroop效应实验纸
Multiple Comparisons
反应时
LSD
(I)不同情况
(J)不同情况
Mean Difference (I-J)
Std. Error
Sig.
95% Confidence Interval
Lower Bound
Upper Bound
1
2
-56.6087
40.05973
.163
-136.6617
结果:
被试一在不同延迟时间,不同音形情况下,反应时均没达到显著性差异。0毫秒时,反应时出现音同形异>音异形异>音同形同的结果,500毫秒时,反应时出现音异形异>音同形异>音同形同。在2000毫秒时,反应时出现音同形同>音异形异>音同形异。被试二不同延迟时间,反应时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但不同音形情况下,反应时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音异形异>音同形异>音同形同。
波斯纳短时记忆信息编码实验一和实验二

波斯纳短时记忆信息编码实验一和实验二
摘要:
I.实验一:视觉编码实验
A.实验过程
B.实验结果
C.结论
II.实验二:听觉编码实验
A.实验过程
B.实验结果
C.结论
III.总结
正文:
I.实验一:视觉编码实验
实验一是关于视觉编码的实验。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需要观看一系列字母,并记住这些字母的位置和顺序。
在回忆阶段,被试者需要尽可能准确地回忆起这些字母的位置和顺序。
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在回忆时能够准确地回忆起字母的位置和顺序。
这一结果证明了视觉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编码是准确的。
II.实验二:听觉编码实验
实验二是关于听觉编码的实验。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需要听一系列声音,并记住这些声音的顺序。
在回忆阶段,被试者需要尽可能准确地回忆起这些声
音的顺序。
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在回忆时能够准确地回忆起声音的顺序。
这一结果证明了听觉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编码也是准确的。
III.总结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视觉信息还是听觉信息,它们在短时记忆中的编码都是准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记忆的加工水平
减法反应时实验
1、目的:检验短时记忆是否存在视觉编码
2、材料:4对字母:AA Aa BB Bb,装有Psykey心理教学系统的大学版的计算机,一号反应
键盘
3、过程:
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本实验所用字母对是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次)、Ab(3次)、Ba(3次),共出现36次,有三种呈现间隔:0s(即同时呈现)、50ms和100ms,采用如下拉丁方设计,即:第一次36张随机呈现,前12张间隔0s,中间12张间隔50s,最后12张间隔100ms;休息30s后再做36张,间隔时间按50ms→100ms→0s的顺序;第三次的36张则采用100ms→0s→50ms的顺序。
4、设计:
自变量:字母对的类型(AA BB Aa Bb)呈现时间的长短(0s 50ms 100ms)
因变量:判断的正确率以及辨别所需的时间
5、结果:
=====结果数据=====
------------------------------------------------------------
间隔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
------------------------------------------------------------
0ms 650(100.00%) 716(100.00%) 768( 91.67%)
50ms 489(100.00%) 621(100.00%) 760(100.00%)
100ms 476(100.00%) 708(100.00%) 696( 91.67%)
------------------------------------------------------------
无有时间间隔时:音同形同的反应时最短,音异形异的反应时最长
有时间间隔时:音同形异和音形异的反应时基本一致,音同形同的反应时逐渐减少
6、讨论结果:
(1)从统计结果来看,形状和名称都相同(音同形同)、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同音异形)、形状和名称都不相同(音异形异)的三个不同自变量的反应时有很大的差异。
(2)无时间间隔时,音同形同的反应时最短,说明了音同形同很可能只进行了视觉编码。
(3)有时间间隔时,音同形同的反应时间减短,且随着呈现时间的增加,反应时没有明显变化,无法说明此时短时记忆有声音编码过程。
7、结论:无法说明短时记忆存在视觉编码
8、实验评价:
(1)实验按键不够灵敏,设备老旧,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2)材料呈现时间间隔过短,为0ms,50ms,100ms与Posner的实验呈现的时间间隔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