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注释规范

合集下载

论文注释的标准格式

论文注释的标准格式

论文注释的标准格式一、引言。

论文注释是学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内容,同时也可以为作者的观点提供支持和解释。

在学术写作中,注释的标准格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使得注释内容更加清晰、规范。

本文将对论文注释的标准格式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注释的标准格式。

1. 注释的位置,在论文中,注释通常是以数字形式出现在正文的上标或下标位置,以便读者能够方便地找到相应的注释内容。

2. 注释的内容,注释内容应该与正文相关,能够对正文内容进行解释、补充或引用其他文献。

注释内容应该简洁明了,不宜过长,避免出现冗长的注释内容,以免影响读者对正文内容的理解。

3. 注释的格式,在学术写作中,注释的格式通常采用脚注或尾注的形式。

脚注是出现在页面底部的注释,而尾注是出现在文章末尾的注释。

在注释格式上,需要遵循学术规范,包括字体、字号、间距等方面的要求。

4. 注释的标点,在注释内容中,需要注意标点的使用。

通常情况下,注释内容的句子末尾需要使用句号,如果注释内容是引用其他文献的内容,则需要在引用内容的末尾使用引号,并标明引用来源。

5. 注释的编号,在正文中出现的注释需要按照顺序进行编号,以便读者能够准确地找到相应的注释内容。

同时,需要注意在正文中使用注释编号时的格式要求,如上标或下标等。

6. 注释的引用,在注释内容中引用其他文献时,需要标明引用的来源,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以便读者能够查阅相关资料。

三、结论。

论文注释的标准格式对于学术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在进行学术写作时,作者需要严格遵循注释的标准格式,确保注释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相信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论文注释的标准格式,从而在学术写作中更加规范地进行注释的编写和使用。

学术论文写作的注释规范

学术论文写作的注释规范

学术论文写作的注释规范学术论文的写作有许多种注释体例,各高校和学术刊物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但以下的注释体例是最为常用的标准体例,也很方便由此更改为其他注释体例。

(一)著作类:选择著作类书籍作为注释来源,需要注意作者的身份,是著作还是主编抑或是译著,注释方法有所不同。

1.著作书籍注释一般格式为:(作者)著:《(书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全称)(出版年)(版本数),页码。

举例:孟勤国著:《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第34页。

2.编著类书籍一般格式为:(编者全名)主编:《(书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全称)(出版年)(版本数),页码。

举例: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第345-348页。

3.译著类书籍的一般格式为:【(国别)】(作者全名)著:《(书名)》,(译者全名)译,(出版地点),(出版社全称)(出版年)(版本数),页码。

举例:【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45页。

(二)论文类1.期刊论文一般格式为:(作者):《文章全名》,载《期刊全名》(刊发年份)(刊期),(页码)举例:马怀德:《公务法人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第23页。

2.集刊论文(即论文刊载于类似于书籍的刊物上)一般格式为:(作者):《文章全名》,载(编者全名)主编,《集刊全名》(卷数),出版社地区,出版社全名(出版年份),(页码)。

举例:梁凤云:《行政公产导论》,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6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3.学位论文一般格式为:(作者):《论文全名》,学位论文通过高校全称(学位论文档次),论文发布时间,页码。

举例:徐艳荣:《公物初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第35页。

(三)其他注释类1.报纸文献一般格式:(作者):《文献全名》,载《报纸全称》(刊发时间),(版面)。

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

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

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作者:————————————————————————————————日期:ﻩ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一、注释(一)注释要义1、注释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时,引用他人的观点来佐证,旨在强化己方论证,或者对某一问题需要另外交待,可以在页面之下附着说明,注释以小五号宋体标注。

注释分为脚注、尾注两种。

脚注就是将引用的文本在每一页的页脚(一般是右下解)进行注释,脚注一般在著作、毕业论文、文献资料中用的较多。

尾注就是将引用的文本在文章的最后进行集中注释,尾注一般在学术论文类的期刊中用的较多。

2、注释以简明为要,引用他人说法力求准确,忠实原文本意,不可断章取义,并要和论文内容相关。

3、引用以必要为限;引用他人观点、说法时注明出处是基本的学术道德。

4、引用提倡原引,即文献的原始出处,如属转引,标明转引文献。

如:贾宇:《死刑废除的理由》,《法学家》2006年第2期,转引自陈瑞华:《死刑的程序控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二)注释位置在引用的段落的右上角以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2]、[3]……自然连续编码(用WORD文档中的“插入”→引用→脚注尾注可自动生成)。

脚注,每页单独排序;尾注,全文集中排序。

引用,分为直接引用、间接引用两种。

直接引用,就是直接引用文本内容,并将引用句用“”;间接引用,就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意思。

如:《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发表,揭开了哈佛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的序幕,使得通识教育从几所高校的尝试变成全国性的运动,使人文教育再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通识教育在美国大学走向制度化的象征,成为美国大学课程改革浪潮的主要推动力,促进了美国本科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2]2。

(格式—字体—上下标)儒家经典《中庸》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31,《论语》主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5]571。

毕业论文的注释与脚注的使用方法与规则的详细讲解

毕业论文的注释与脚注的使用方法与规则的详细讲解

毕业论文的注释与脚注的使用方法与规则的详细讲解一、引言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为了准确表达观点或提供证据支持,经常需要使用注释和脚注。

注释和脚注在论文中起到解释、补充和引用的作用,能够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学术性。

本文将详细讲解毕业论文中注释和脚注的使用方法和规则。

二、注释的使用方法与规则1. 注释的定义注释是对文中某个特定内容进行解释和详细说明的文字。

注释通常以英文形式出现在论文的相应位置,可以用来解释某个概念、术语或提供相关论据。

2. 注释的使用场景(1)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生僻词汇或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概念,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给出明确注释,以便读者理解。

(2)注释还可以用于简要说明论文的来源,如对一个数据或统计结果的注释,说明其数据来源、调查方法等。

3. 注释的编号和格式在使用注释时,应该按照注释的顺序进行编号,并用相应的格式进行排版。

注释的编号应以阿拉伯数字或者英文字母标注,一般用上标形式出现在被注释的文字后面。

4. 注释的具体书写规则(1)注释应紧跟在被注释的文字之后,之间用逗号或者句号隔开。

(2)注释内容应当简洁明了,表达清晰,不宜过长。

三、脚注的使用方法与规则1. 脚注的定义脚注是加在论文页面底部的附注,用来解释或补充论文中的某个具体内容。

脚注与正文的关系紧密,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或说明。

2. 脚注的使用场景(1)对于一些重要的数据、引用、案例等,可以使用脚注注明其来源,以增加论文的可信度。

(2)脚注还可以用来解释或补充正文中某个观点、论据或数据,向读者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

3. 脚注的编号和格式脚注的编号应按照论文的顺序进行标注,并用相应的格式进行排版。

一般情况下,脚注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并以上标形式出现在正文中需要注解的文字后面。

4. 脚注的具体书写规则(1)脚注应紧跟在被注释的文字之后,且与正文之间用一条分隔线分开。

(2)脚注内容要简洁明了,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一行或者两行之内。

(3)脚注的字体大小一般较小,与正文相对应。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文献引用和注释规范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文献引用和注释规范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文献引用和注释规范引言:文献引用和注释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确的引用和注释规范不仅可以展示研究者的严谨态度和学术诚信,还有助于读者了解参考文献背景和相关信息,提高学术交流和研究质量。

本文将介绍毕业论文写作中常用的文献引用和注释规范,以帮助读者规范自己的论文写作。

一、文献引用规范在毕业论文中引用文献是经常出现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引用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献引用格式:1. 多位作者:当引用一篇文献有多位作者时,可以使用不同的引用方式。

例如:- 当作者数量小于等于3位时,可以列出所有作者的姓氏和名字的首字母缩写。

例如:(Smith, Johnson, & Andersson, 2016)。

- 当作者数量超过3位时,可以只列出第一位作者的姓氏和名字的首字母缩写,后面加上“et al.”。

例如:(Smith et al., 2016)。

2. 同一作者多篇文献:当引用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献时,需要在引用后面加上出版年份进行区分。

例如:- (Smith, 2015)- (Smith, 2018)3. 引用网上资源:对于网页、博客等网上资源的引用,需要提供相关链接和访问日期。

例如:- (Smith, 2020, para. 4)- (Smith, 2020, “Introduction” section, para. 2)二、注释规范除了文献引用外,注释也是毕业论文中的重要部分,它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信息或者解释,有助于读者理解论文中的概念或者某些说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释规范:1. 脚注注释:在论文中使用脚注注释可以提供一些补充信息或者解释。

脚注通常置于页面底部,引用文献时需要标注文献的作者、标题、出版年份等信息。

例如:- Smith, Jo hn. “Title of the Article.” Journal Name, vol. 12, no. 3, 2017, pp. 100-120.2. 直接注释:在论文的正文中直接使用括号注释来引用文献。

学术论文注释规范

学术论文注释规范

注释的格式(一)中文注释:1、当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

(1)引用专著例: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2-74页。

说明:(a)作者姓名后面用冒号;著作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出版地后用间隔号(中圆点);出版社名称后加逗号;出版年代后加“版”字,再加逗号;页码后用句号。

(b)著作者如系二人,作者姓名之间用顿号分隔,如:xxx、xxx;如系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如:xxx等。

(c)著作名如有副标题,则在书名号内以破折号将标题与副标题隔开。

如: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

(d)著作如系多卷本,须在书名号后面直接写出引用资料所在的卷数,再加句号。

如:徐民:《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上卷,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e)出版地应包括省、自治区及其下属的市名,直辖市只注市名,如:吉林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如出版社名称本身已含其中某一级地名,则可不必在出版地中重复注出,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不必注为江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不必注为北京.北京出版社。

(2)引用译著例: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杨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说明:(a)作者姓名中除姓(family name)外,名与中间名(first name 和middle name)均可用缩写形式表示,如缩写,须用英文缩写符号(下圆点);如将姓名全部译出,则须在姓名之间加中文间隔符号(中圆点)。

(b)书名号后或多卷本著作卷次、册次后直接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中文译、校者姓名。

(3)引用编著例: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毕业论文注释怎么写

毕业论文注释怎么写

毕业论文注释怎么写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注释的编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恰当的注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内容,并为论文的严谨性和可读性增添亮点。

下面将介绍毕业论文注释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注释的种类1.文末注释:文末注释是指将注释内容集中放置在文末,以数字标注文中需要注释的地方,读者根据数字查找对应的解释。

2.页末注释:页末注释是将注释内容放置在每一页的页脚,同样以数字标注文中需要注释的位置。

3.行内注释:行内注释是在文中直接插入注释内容,一般放在被注释词语的右侧,用括号、方框等符号标明。

二、注释的格式1.文末注释格式:在论文的末尾罗列按顺序排列的注释内容,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一般包括注释序号和对应的解释,注释序号与文中标注的数字保持一致。

2.页末注释格式:页末注释与文末注释类似,但是需要注明该注释所在的页数,使读者更容易找到对应的注释内容。

3.行内注释格式:行内注释的格式是在被注释词后添加括号等符号,然后在正文下方给出对应的注释内容,确保注释和文本内容清晰分隔开。

三、注释的内容1.注释内容应准确:注释内容要简明扼要,内容要清晰准确地解释文中涉及的专业名词、术语、引用来源等内容,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

2.注释内容应详尽: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或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适当展开解释,提供更多背景知识和相关资料,让读者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3.注释内容应规范:注释内容要符合学术规范,避免主观评价和情感色彩,做到客观中立。

四、注意事项1.注释一致性:在整篇论文中使用相同的注释方式和格式,保持一致性,避免造成读者困惑。

2.注释清晰性:注释内容要简明清晰,避免过多冗长的解释,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

3.注释及时性:建议在写论文过程中就进行注释的标注,避免最后匆忙添加注释而导致内容不够完整或准确。

以上是关于毕业论文注释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只有注释写得恰当,才能为论文增色不少。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毕业论文顺利完成!。

学术论文注释规范

学术论文注释规范

注释的格式(一)中文注释:1、当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

(1)引用专著例: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2-74页。

说明:(a)作者姓名后面用冒号;著作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出版地后用间隔号(中圆点);出版社名称后加逗号;出版年代后加“版”字,再加逗号;页码后用句号。

(b)著作者如系二人,作者姓名之间用顿号分隔,如:xxx、xxx;如系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如:xxx等。

(c)著作名如有副标题,则在书名号内以破折号将标题与副标题隔开。

如: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

(d)著作如系多卷本,须在书名号后面直接写出引用资料所在的卷数,再加句号。

如:徐民:《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上卷,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e)出版地应包括省、自治区及其下属的市名,直辖市只注市名,如:吉林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如出版社名称本身已含其中某一级地名,则可不必在出版地中重复注出,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不必注为江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不必注为北京.北京出版社。

(2)引用译著例: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杨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说明:(a)作者姓名中除姓(family name)外,名与中间名(first name 和middle name)均可用缩写形式表示,如缩写,须用英文缩写符号(下圆点);如将姓名全部译出,则须在姓名之间加中文间隔符号(中圆点)。

(b)书名号后或多卷本著作卷次、册次后直接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中文译、校者姓名。

(3)引用编著例: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注释规范
(1)论文各级题标的写法
文内分层或小节的标题数字顺序依次是:一、二、三、四…;(一)、(二)、(三)、(四)……;1、2、3、4……;(1)、(2)、(3)、(4)……。

文内一级标题汉字数码后不用标点符号,空格后出标题题文。

文内二级、三级和四级标题后紧接标题。

三级标题阿拉伯数字后用“.”。

如:
一名籍的格式(4号宋体,居中)
(一)物价波动状况与换算失误(5号宋体,)
1.临潼银铤与安邑分司(5号宋体)
(1)婺源县的事例(5号宋体)
引文的格式
一般性引文,在文中引号内直接征引即可。

为突出引文的重要而另立段落者,引文第1行起首空4格,从第2行起,每行之首均空2格。

引文的首尾不加引号。

引文的注释号标在引文最后标点之后。

此类引文使用楷体。

文内数字用法
(一)数字用法以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公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基本依据,并考虑到本专业的特殊性。

(二)如下情形使用阿拉伯数字:
1.作者的一般性叙述。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在全国40个郡国中设立铁官49处。

2.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

如:
1922年12月初,顾颉刚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专任编辑。

2.公制的度量衡单位计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约数和百分
比,各种物理量值。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唐武德元年铜权重464.2克。

清代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90%以上,构成全国人口的主体。

3.表的顺序号、数据及计量单位均用阿拉伯数字。

(三)如下情形使用汉字:
●古籍文献中的数字。

如:
《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古旧浑象以二分为一度,凡周七尺三寸半分。


●古籍文献中的卷数。

如:
《册府元龟》卷三五《帝王部?封禅一》。

《资治通鉴》卷一○○
●中国朝代的年号及干支纪年使用汉字,其后加括号标出公元年代。

如: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秋
●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或惯用语。

如:
相差十万八千里十之八九四分五裂
●带有“几”字的数字。


几千年以来
文内标点符号用法
(一)标点符号以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依据。

(二)完整引用一段话的注释号紧随后引号。


童书业说:“诸侯盖亦受大夫、国人、都邑等之贡,故曰‘公食贡’,然其详情难知矣。

”1
(三)引用不完整之引文的注释号紧随后引号。


清廷鼓励“商贾装载米麦粮食等项,贩至豫省粜卖”1。

考古所见南京明城墙砖铭文之“总甲” 1属于明初政权的基层组织。

(四)连接号(-)为半格。


中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五)引文或行文中的省略号后不加逗号或句号。


《左传》隐公十一年《传》:“与郑人苏忿生之田……盟……”
表的用法
●由“表”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如“表1” 。

●表应有表题,置于表的编号之后,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
位置。

●若表下面有“资料来源”,则表与“资料来源”间不空行。

●表格外框采用单线外框,图表原则上采用自制,若有引用,必须注明。

注释
注文采用页下注,每页重新编号,符号编为“①、②、③”
正文中的注号,无论随文,还是提行引用,一律标注在引号、逗号、分号、句号的后面。

(一)征引古籍
征引古籍标注一般顺序:撰写者时代/撰写者/著作名/卷数/版本/页码。

影印古籍、未经今人整理的古籍亦出页码。

撰写者时代以[]标出。

如:[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31册,第345页。

隋唐以前传世文献多为习见之古籍,征引时可不出撰写者时代和撰写者。

隋唐以后一些古籍如各朝正史、“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类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亦可不出撰写者时代和撰写者。

如:《晋书》卷一四《地理志上》,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标点本,第406页。

《资治通鉴》卷一八五《唐纪一》,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标点本,第5777页。

经今人整理之古籍标注顺序:撰写者时代/撰写者/整理者名/著作名/卷数/出版地点/出版者/页码。

撰写者与整理者之间用逗点间隔。

如:[清]孙诒让著,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周礼正义》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03页。

(二)近人专著标注一般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著作名/出版地点/出版者/页码。

多卷本著作标明卷名。

多人撰写的著作应标出具体责任人。

如•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第158-161页。

•林甘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秦汉卷(上),第1章《绪论》(林甘泉撰写),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8页。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省去文集责任者。

如:徐中舒:《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徐中舒历史论文选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78页。

•文集责任者与文集析出者相同,但字面关系不明,可在文集前加上“收入所著”。

如:齐思和:《毛诗谷名考》,收入所著《中国史探研》,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4页。

•文集责任者与文集析出者不同应标出责任人。

如:顾颉刚:《九州之戎与戎禹》,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选编:《顾颉刚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01页。

(三)期刊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期刊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

需注出页码。

同名异地刊物应有区别说明。

如:
•潘明娟:《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关系看早商的主都和陪都》,《考古》2008年第2期,第25页。

•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传记文学》(台北)第28卷第1期,1976年1月,第3-5页。

(四)报纸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

如杨伯达:《东北夷玉文化板块的男觋早期巫教辨》,《中国文物报》2008年4月9日第7版。

(五)电子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电子文献名/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日期
(六)外文文献标注顺序。

西文专著:责任者与责任方式/著作名/出版地
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著作名用斜体,出版地点后用英文冒号,其余各项间用英文逗点隔开。

西文期刊期刊:责任者/著作名/期刊名/卷册及出版时间。

著作名用英文引号标出,期刊名用斜体。

引文跨页用“pp.Ⅹ-Ⅹ”。

日文专著和期刊标注方式基本相同,
•T’ung-tsu Ch’ü,Han Social Structure. Seattle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72,p.121.
• Brain E. Mcknight,The Quality of Mercy:Amnesti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Justic. Honolulu: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1981,pp.37-72.
•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の研究??科?前史》,京都:同朋?,1971年,第179?。

•中村圭?:《魏晋?代における“望”について》,《中国-社会と文化》2,1987年,第25页。

•方?仁,『??의?境??定研究』,首尔:一潮?,1997年,第100页。

•金文植,「조선후기지식인의자아인식과타자인식」
『大?文化研究』39,2001年,第19页。

(七)翻译著作标注顺序。

译著:责任者国别/责任者与责任方式/翻译者/著作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者和翻译者间用逗点间隔。

译文:责任者国别/责任者/翻译者/著作名/刊名/出版时间或卷册。

国别以[]标注,责任者需以括号标出本名。

以书代刊出版物标出出版单位和时间。


•[英]柯林伍德(R.C.Collingwood)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的观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155页。

•[德]科卡(Juegen Kocka)著,景德祥译:《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1期,第20页。

•[日]大庭?著,徐世虹译:《〈居延汉简补编〉的出版》,《简帛研究(2001)》,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67页。

(八)其他
1.甲骨文、金文、简帛资料(吴简征引谨依本文规定)、敦煌文书、徽
州文书等资料征引依照本专业通行方法。

2.凡征引文献以“参见”、“详见”、“并见”等引导,责任人直接与
文献连接。

如:参见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52页。

3.同一文献再次引用时,注释中只标出责任者、著作名和页码。

不采用
“前揭”或“前引”ⅩⅩ方式。

4.1949年以来出版物的出版时间均采用公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