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与审美观赏
旅游美学之——风景美与观赏

火车之旅
乘船游览塞纳河
在码头上看到对面的埃菲尔铁塔
双层游船 顶层开放 式观赏
游船途经亚历 山大三世桥, 游客纷纷拍照
船上看到的岸上的卢浮宫
还能路过巴黎圣母院
在船上的感觉
游览完毕,大船回到码头靠岸
乘汽车游览南非克鲁格野生动物园
游客在此岸, 野牛在彼岸
犀牛在马路上散步
大象用鼻子检测汽车外壳的坚硬程度
——
四、朦胧美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模模糊糊、虚 虚实实、捉摸不定、神秘玄妙之遐 思……
月朦胧,鸟朦胧,卷帘海棠红……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
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观赏的方法 (一)动态观赏:游人在游览中,沿着一 定的风景线,或步行、或乘车船观赏风 景的方法。
阿尔卑斯山的观光小火车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把火车修在云端
游览路线: 卢达本纳↓
Kleine Scheidegg 少女峰↓ Kleine Scheidegg
↓
卢达本纳火车站 车厢里面
(重要换乘站)
↓
格林德瓦
车上看景 齿轮铁轨
跑在岩壁隧道里的火车
隧道壁上开有观光窗口 终点站台,少女峰火车创 始人——盖尔捷勒纪念碑
真实的五色石
郑州黄河风景区内 106.4米的炎黄二帝 巨型塑像
黄帝故乡——河南 新郑炎黄广场的塑 像,左黄右炎。
初祖以色为志 ——华夏初祖轩辕氏‚按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 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司马 贞《索隐》) ——炎黄实为‚赤、黄‛,华夏族之重色概始于此。
四时、五行与色彩 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尔 雅· 释天》)此四时的别号源自农时地利之需。 五行色彩说:
第七单元:赏玩自然风景,丰富审美情趣——《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对比阅读(教案)

赏玩自然风景,丰富审美情趣——《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对比阅读教材分析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是一个专门的散文单元,在学习任务群中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主要引导学生精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
在本单元中所选都是散文名篇,内容上以写景抒情为主。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苏轼的《赤壁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这些作品都有几个特点:1.景物描写精彩,情味浓厚,情与景完美融合。
2.意蕴深厚,引人深思。
3.语言优美。
因此,在本单元学习任务活动课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仔细分析和感受文中的景物之美和描写手法的高妙,从而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
所以,引导学生选取他们最喜欢的段落,让学生自己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看看作家们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物美将是此次活动课中的重点。
同时,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目标”和将要阅读的文本属性,参考《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评价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的有关表述,我们还需要将本单元的文章置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来审视,结合传统文化资源来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加深对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倾向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归纳相关主题。
学情分析1.部分学生们对散文文体意识还比较淡薄,在初中的时候虽然学习过写人写事的散文,但是对散文有具体的认识的同学却比较少。
针对这部分同学,在本单元我将重点引导他们去感受写景散文的画面美,以及结构的自由。
2.部分同学能够较好的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但是深度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不够。
针对这类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任务中,将预设意境之美的交流活动交给他们,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表现角度和艺术价值有独到的感悟和思考,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
《风景》教学的探讨与反思

《风景》教学的探讨与反思1. 引言《风景》作为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的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围绕《风景》教学的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风景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教学内容分析2.1 课程定位《风景》课程旨在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风景作品,使学生掌握风景绘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新能力。
2.2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风景绘画基本技巧(如构图、色彩、线条等)- 重要风景绘画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风景绘画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学生实践作品展示与评价2.3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地考察等。
教材应选用具有权威性、典型性的作品,以保证教学质量。
课件应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
实地考察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风景绘画的魅力。
3. 教学方法探讨3.1 讲授法讲授法是风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风景绘画的基本技巧、艺术家生平和创作风格等,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为提高讲授效果,教师应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3.2 示范法示范法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风景绘画技巧。
教师可通过现场作画或播放视频的方式,展示绘画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方法。
3.3 讨论法讨论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组织学生就某一风景作品或绘画技巧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4 实践法实践法是风景教学的核心。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指导学生完成风景绘画作品。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4.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4.1 学生作品展示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教师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优秀作品,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不足之处,教师应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学生的进步。
4.2 学生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风景教学的满意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旅游美学——第四章 自然景观与审美鉴赏——水域景观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两岸高峰夹 峙,悬崖绝壁,水面狭窄曲折。
3
险壮
4
滩险
瞿塘峡关的夔门两岸相距不足100米,最狭窄 处仅50米余,有众水汇涪万,夔塘争一门之说。
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以谷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而 闻名。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滩中有滩。 其中,崆岭峡内有崆峪滩,是长江三峡中“险滩之冠。”滩中礁石 密布,枯水时露出江面如石林,涨水时则隐没水中成暗礁,加上航 道弯曲狭窄,船只稍一不慎即会触礁沉没。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2 水域景观审美
火山湖——长白山天池
分别在1597年8月、1688年4月和1702年4月有过三次喷发。 是我国最大、最深的火山口湖,也是中朝两国的界湖。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2 水域景观审美 平面风景水体(江、河、湖、海等) 广义 立面风景水体(瀑布、冰川等) 水 域 景 观
山区多为裸露坡地。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2 水域景观审美 周边陆域景观:
澜沧江源头
长江源头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2 水域景观审美 周边陆域景观:
长江三峡绝壁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2 水域景观审美 周边陆域景观: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2 水域景观审美 周边陆域景观: 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2 水域景观审美——河湖水域景观 河湖水域景观的宏观形态审美,主要具有以下观景要素:
1 形美
所处的地形部位和成因不同,多依沿岸地形变 化而不断地改变着其平面形态和岸线弯曲度形 成的美感。
浅论水彩风景画审美欣赏的三种境界

北京
10 8 ) 00 3
要 :水 彩画按表现题材分 为风 景 、静物 、人物三科 ,其 中 ,水 彩风景画因其透 明、流畅 、抒情 的格调 ,深
受人们 喜爱 ,被称为绘画 中的 “ 轻音乐 ” 。水彩风景 画的欣 赏水平将直接影响水彩 画家通过作 品传达 出的思想 和理 念 。文 章通过具体实例论证 了主体 ( 画家、作品) 与客体 ( 观众 )之 间三种不 同的融合 方式 :主体的观 照意 向与
理 想 ,使被 描 绘 的景 物 传 达 出 画 家 的观 念 和 想 来 的客观物理 因素方 面 的 “ ”二 者 之 问浑 然融 境 法 ,以引起 读 画 者 的 参 与 和 共 鸣 ,给 他 们 以美 合 。在水彩 风景 画 审美欣 赏 活动 中,由于 主体 心 的享 受 。 康 斯泰 布尔 等 一 大 批 艺 术 巨 匠 留 下 了一 幅 幅传 理 因素与 客体 物理 因素 之 间融合 的方 式 不 同,所
近 年来 我 国水 彩 风 景 画 发 展 突 飞猛 进 ,创 又高于 生活 的风 景 作 品看 作 是 自然 风光 的再 现。
作异 常 活跃 。水 彩 画 家 队 伍 不 断 壮 大 ,画 家 们 这一境 界 的形成 ,满足 了文 明人 类依 恋 大 自然 原
努力 探 索 。随 着 人 们 物 质 文 化 生 活 水 平 ,尤 其 始形态的 欲求 ,调 剂和 平衡 了人 类现 实生 活 中物
使得 愈来 愈 多 的 自然 物 愈 来愈 远 地 脱 离 了它 们 价值 内容 ,从 而更深刻 地反 映着美 的对象 。 的原始形 态 ,在 物 质 文 明 的意 义 上 ,人 类 与 自 十九世 纪 英 国水 彩 画家 透 纳 感 兴 趣 的 只 是
然 的原始 形 态 I益 疏 远 了 ;另 一 方 面 ,几 乎 是 祖国的山山水水 ,他 的最大愿望就是隐身在溪 E I 在 同一进 程 中,人 类 从 未 止 息 过 对 自然 原始 形 旁荫下 ,埋 头 于 沉思 遐 想,在 美 的原 始 源泉 态 的依 恋 和 追 求 ,在 精 神 文 明 的 意 义 上 ,人 类 中— — 大 自然 中寻求 完 美 ,所 以有 人 说 他 “ 就 与 自然原 始 形 态 反 而 日渐 亲 近 了 。人 们 对 于风 像蒙在鼓里 的蜗牛一样 ,与故乡的磨房相依为 景画 的审美 欣 赏 活 动 的第 一 种 境 界 的形 成 ,就 命 。 如果 我们 了解 了画 家这种 恋 乡情 结 ,就能 ”
论当代中国意象油画风景的审美艺术表达

论当代中国意象油画风景的审美艺术表达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意象油画风景。
意象主义一词最早是由法国艺术评论家和画家艾米尔·贝让(Emile Bernard)在19世纪末提出的。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创作出自己内心所感受的形象,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客观世界。
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意象艺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意象油画风景即是以油画形式表现出艺术家对风景的独特感悟和表现。
当代中国意象油画风景的艺术表达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借鉴和创新。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山水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而当代的艺术家们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手法,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意象油画风景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传统山水画中的山川河流、云雾树木等元素,但又透露出艺术家对当代社会和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这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意象油画风景作品,既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又展现出当代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感和表达方式。
与此当代中国意象油画风景的艺术表达也体现在对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的审美感悟上。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和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也体现在艺术家们的创作中。
他们通过对城市景观、乡村风光、自然环境等各种场景的观察和表达,呈现出了对自然与人文的审美关怀和表达。
在这些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他们尝试用油画的形式去传达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追求和赞美。
这种审美感悟不仅体现了艺术家对于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表达,也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美的向往和珍视。
当代中国意象油画风景的艺术表达还体现在对情感内涵和精神追求的表达上。
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们尝试用色彩、形式和线条等绘画手法去表现对人生、人情、情感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他们通过对场景的刻画和表现,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情的关怀、对情感的追求等内在情感和精神诉求。
在这些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品背后艺术家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也能够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感受。
论述山水景观的审美精神

论述山水景观的审美精神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山水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精神。
它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可以给人们带来深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山水景观的审美精神是人们对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感悟和理解,是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追求。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心灵上感到疲惫和压抑。
而山水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成为人们放松心灵、寻求内心平静的良药。
其一,山水景观的自然美让人陶醉其中。
险峻的山峰、蜿蜒的江河、绵延的原野,自然界中众多美景都能够给人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感动。
人们在欣赏山水景观时,不仅仅是欣赏自然美的外在表现,更是通过对自然的反思和体悟,感悟到自然的伟大和无穷魅力。
其二,山水景观的人文美让人产生共鸣。
山水景观融入了丰富的人文历史,不仅仅是地理环境的变迁,更是文化积淀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每一个山水景观都承载着人类历史的印记,无论是古代历史名人留下的诗文,还是艺术人士创作的山水画作,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人类与自然互动,和谐共生的精神。
因此,山水景观的审美精神不仅在于欣赏山水的美,更在于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智慧,从中汲取生活的启示和智慧的养分。
通过对山水景观的体验和感悟,我们可以更加珍惜自然资源,更好地保护环境,同时也能够加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提高我们对美的鉴赏力和生活品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山水景观的审美精神: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研究对象,即山水景观的审美精神。
接着,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让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探讨山水景观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随后,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山水景观的自然美和山水景观的人文美。
在第一部分中,将从山水的壮美景色和水的流动之美两个角度探讨山水景观的自然美。
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壮丽景色以及水流之间的动态美感,展现山水景观所蕴含的自然美和审美价值。
旅游美学——第四章 自然景观与审美鉴赏——气象气候景观和生物景观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3 气象气候景观审美 1.气候景观
避暑型气候(北戴河、庐山、神农架、莫干山四大避暑胜地)
神农架
莫干山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3 气象气候景观审美 1.气候景观 避寒型气候(海南、西双版纳)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3 气象气候景观审美 1.气候景观 四季如春型气候(昆明)
生物景观
生物景观与景观美 生物景观与生态美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3 气象气候景观审美
气象是指大气中的风、云、雨、霜、雾、雷电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统称。这些气象往往与其他自然和人 文景观相融合,形成奇妙的气象景观。 云雨雾景
气象 气 象 气 候 景 观 气候 冰雪凇景 日月霞光景 佛光蜃景 东部季风区 西北内陆区 青藏高原区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特征的综合。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林海雪原
2017旅游美学旅源自美学第三部分 自然景观 与审美鉴赏
希腊扎金索斯沉船湾 回顾
自然景观与审美鉴赏
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山岳景观 水域景观 气象气候景观 生物景观
旅游美学
希腊扎金索斯沉船湾 回顾
自然景观与审美鉴赏
广义 平面风景水体(江、河、湖、海等) 立面风景水体(瀑布、冰川等) 水 域 景 观
冰雪——白色旅游:东北的林海雪原、西湖的“断桥残雪”、太白积雪、西山晴雪、玉山积雪等。
西山晴雪
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主要泛指西山雪景,北京西北郊的西山山脉素称"神京右臂",早在金代,就有西山积雪之说。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3 气象气候景观审美 2.气象景观——冰雪凇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调动情感 讲究情景交融,做到观景生情,以景悟情,以 景激情,达到物我同一。 第四节 中西山水文化审美比较 一、山水审美的出发点不同 比德 就是赋予自然山水以仁智等道德人格, 通过审美观赏,从山水中获得道德启示。
西方人:一是纯粹欣赏自然的形态美;二是感 受自然与人的心情的契合。 畅神 就是旅游主体将自然界当做审美对象, 在价值欣赏性的旅游活动中得到神情畅游、极 视听之乐的审美愉悦。
二、色彩美 色彩在构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形象 美相比,对人的感官更富有刺激性。 自然景观的色彩可分为山色(近山绿而远山蓝, 渐远渐淡,层次可辨) 石色(如丹霞山、黑石山、白石山、火焰山、 紫金山等)
天色(朝霞、彩云、雾霭等—— 水色(如九寨沟的五花海、黄龙的五彩池、鸭 绿江、漓江、清江等) 植物色 如鲜花、红叶等 王勃 “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形象美 是指自然景观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 1、雄(雄伟、雄壮) 泰山天下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下 2、秀 主要特征是柔和、秀丽、优美、雅致、精巧 峨眉天下秀
3、奇 景观的形态非同一般,出人意料。 黄山天下奇 (黄山的石、松、云、泉) 4、险 险(峻)这种风景美特征,对旅游者特别是年轻 游客和西方游客富有吸引力。 华山天下险
静态观赏是旅游者在一定的位置上停留,面对 风景的一种欣赏活动,或注目观赏,或缓慢地 移动视线,仔细品味其中的美感与奥妙,它比 较适宜对精细、复杂、微观之景特别是园林 (假山奇石等)、古建筑、溶洞、碑刻、雕塑 等景观的观赏。
三、变换视位 有近有远,有大有小 四、选择时机 古人曰:“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 冬见山骨。” 五、抓住特点
5、幽 常以崇山、深谷或山麓地带为地形基础,辅以 铺天盖地的高大乔木为条件,构成比较封闭的 空间。这种景观视域较窄小,亮度较低,空气 洁净,景深而层次多,有迂回曲折之妙。 青城天下幽,四川原、苍茫的草原及登高 峰而俯瞰群山,皆可谓之旷景。 7、野 以野为美的景观多见于院士天然、纯真古朴、 富有野趣的景观,其一般很少受人类的干扰、 雕饰或破坏。
三、动态美 观钱塘江潮,看黄果树瀑布,赏黄山云海等都 可以有这种感受。 主要是由波涛、飞瀑、溪泉以及云雾的运动等 自然景观所构成的。
四、朦胧美 是相对清晰而言的,如透过云雾看风景时,云 雾中的景物若隐若现、模模糊糊、虚虚实实, 使人产生神秘、玄妙之感,易引起观赏者许多 遐想。 自然风景美中还有声音美(如高山流水、泉水 叮咚,惊涛拍岸,雨打芭蕉,风起松涛,幽林 鸟语,古刹钟声)
二、山水审美偏爱不同 三、山水审美情趣不同 四、山水景观的人文性表现不同
思考题: 怎样观赏风景?结合你自己的旅游审美实践谈 谈体会。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嗅觉美 梅花暗香浮动,丹桂飘香,风送荷香) 质感美(如地毯式的草地) 第三节 风景审美方法 康德:“一个能够在自然中发现美的人,是一 个具有优美灵魂的人,值得令人尊敬”。 一、观景先知 首先应了解一些该风景地的景物特点以及风景 地的有关知识,“游景先问”。
二、动静结合 即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相结合。 动态观赏是一种游览,或行、或乘车、或乘船。 特点:快捷、经济
第一节 风景美的类别
一、自然美 是指自然风景的美,它是天然(或自然)赋予的美, 是与劳动创造的人文美相对而立的。 二、人文美 人文美是相对与自然美而言的,它是人类劳动创造的 产物的美。如风景中的建筑物(桥梁、宝塔、宫殿、 亭台楼阁、园林、城市)以及书画、雕塑等呈现的美。
第二节 自然景观的审美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