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解剖图片.

合集下载

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

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

人体消化系统结构
人体的消化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由多个器官和组织组成,它们协同
工作来帮助吸收和消化食物。

本文将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口腔
人体消化系统的第一个部分是口腔,它包括牙齿、舌头和唾液腺。

牙齿用于咀
嚼食物,舌头帮助推动食物,并释放唾液来湿润食物以便咀嚼和下咽。

食管
食管是一个长管,连接口腔和胃。

当食物被咽下时,食管将其输送到胃部。


胃是一个袋状的器官,其内壁分泌消化液,混合食物并将其分解成更小的部分。

胃中的酸度有助于杀死细菌并开始消化蛋白质。

小肠
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分为三个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它通过消化
酶和胰液来进一步分解食物,以便吸收养分。

小肠壁上有细小的绒毛,增加其吸收表面积。

大肠
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部分,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未消化的物质转
变成粪便以便排泄。

肝脏
肝脏虽非直接参与消化,但在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它产生胆汁,帮助摄
取脂肪并将其分解。

胰腺
胰腺分泌胰液,其中包含多种消化酶,帮助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结语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多个必要器官,它们共同协作以确保身体从食物中吸收所需
养分。

每个器官都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高效的消化系统。

以上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的概述,希望对你理解这一复杂系统有所帮助。

消化系统的正确功能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因此保持均衡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系统(解剖)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系统(解剖)

A
29
第二节 消 化 腺
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属外分泌腺,主 要有唾液腺、胃腺、胰、肝和肠腺等。
胃腺和肠腺存在于消化管的管壁内,属管内腺, 而唾液腺、肝和胰则位于消化管之外,属管外腺, 它们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消化管。
A
30
一、唾液腺
1.唾液腺(salivary glands)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细,粉灰,血管少 集合
级数较多
肠系膜
孤立淋巴滤泡 集合淋巴滤泡
空肠(内面观)
环状襞
A
回肠(内面观)
22
小肠的组织结构






A
肌外 层膜
23
十 二 指 肠 空 肠
回肠
A
24
六、大肠 Large Intestine
分为5部分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结肠特点: 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升结肠
盲肠 阑尾
回肠
横结肠 空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结肠带
肠脂垂 结肠袋
A
25
1、盲肠Cecum和阑尾Vermiform appendix
一、盲肠 二、阑尾
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 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 线的中、外1/3交点处
A
26
阑尾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阑尾腔阻塞:粪石、异物、寄生虫、痉挛等 引起,导致分泌物潴留和血管 受压、阻塞、缺血,粘膜损伤 脱落甚至管壁坏死。
消化系统 解剖结构
A
1
一、消化系统的一般结构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
口腔→ 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 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盲肠、阑 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肛门

消化系统——高清解剖图谱

消化系统——高清解剖图谱

消化系统——高清解剖图谱由消化管和消化腺构成。

消化管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口腔:口角平对第1磨牙,前2/3为硬腭,后1/3为软腭。

前份水平,后份斜向下称鄂帆,后部游离为鄂垂。

舌:轮廓乳头(最大)、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丝状乳头(最小、最多、无味蕾)。

舌肌: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即伸舌;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

咽:分鼻咽、口咽、喉咽。

咽鼓管咽口于中耳鼓室相通,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咽鼓管圆枕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

咽隐窝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咽淋巴环: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腺样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构成。

梨状隐窝是异物常见滞留部位。

食管:长约25cm,上端起自第6颈椎体下缘,下端平11胸椎高度与贲门相接。

三处生理性狭窄:①起始部第6颈椎下缘水平,距中切牙15cm。

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交叉处约第4、5胸椎水平,距中切牙25cm。

③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40cm。

胃:幽门窦为胃的最低部,胃溃疡、穿孔多发于此。

食管胃黏膜线是胃镜检查时鉴别病变位置的重要标志。

位置: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介于肝左叶与左肋弓之间的骨前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十二指肠:腹膜外位器官,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起自第一腰椎右侧。

十二指肠球(上部)为溃疡和穿孔的好发部位。

十二指肠大乳头(降部)肝胰壶腹的开口处。

十二指肠悬肌(十二指肠悬韧带):此处是手术时确认空肠起始点的标志。

空肠:管径大、管壁厚、血管多、颜色红。

回肠:管径小、管壁薄、血管少、颜色浅。

肠伤寒多发于集合淋巴滤泡即回肠,可并发穿孔、出血。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大肠特点: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盲肠:腹膜内位器官,下为盲端,上续升结肠。

回盲瓣可阻止食物过快进入大肠。

阑尾: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兰氏点:左右髂前上棘右中1/3交点处。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消化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消化系统PPT课件

4.内因子
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与食物中的维生 素B12结合,促进B12的吸收,供红细胞生成所需。
19:46
(二)胃的运动 1. 胃的主要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 (2)容受性舒张 (3)蠕动
2.胃排空
3.呕吐
19:46
三、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1.蛋白水解酶 2.胰淀粉酶 3.胰脂肪酶 4.碳酸氢盐
19:46
2.胰的微细结构
(1)外分泌部:分泌胰液
(2)内分泌部(胰岛) A细胞: 高血糖素 B细胞: 胰岛素 D细胞:
19:46
第二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消化:
消化的方式分两种:
①机械性消化
②化学性消化
19:46
一、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由唾液腺分泌产生,是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其主 要成份是水,含有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无机物等 物质。
19:46
3.肝的பைடு நூலகம்细结构
(1)肝小叶 中央静脉 肝板(肝索) 肝血窦 胆小管 窦周隙
19:46
小叶间动脉 (2)肝门管区 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胆管
19:46
(3)肝的血液循环
门V
小叶间V 肝血窦 中央V 小叶下V 肝V 下腔V
肝固有A
小叶 间A
19:46
4.胆囊和输胆管道
(1)胆囊 胆囊底: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 交点处。 胆囊体:
19:46
(七)大肠
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 结肠和盲肠的形态特征: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19:46
1. 盲肠
位置:位于右髂窝内,与回肠、结肠、阑尾连接 。 回肠末端开口于盲肠称回盲口。

消化系统解剖ppt课件

消化系统解剖ppt课件
第二章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
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系统的功能是
摄取食物,进行物理性
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其 分解后的营养物质并排
出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
物残渣。口腔、咽等还 与呼吸、发音和语言等
活动有关。
精选编辑ppt
1
一、胸部标志线

1、锁骨中线:经锁骨中点
的垂线。

2、腋中线:经腋前、后襞
连线中点的垂线。

结构:主要由牙质构成,牙冠表面覆有釉质。
牙根和牙颈表面覆有牙骨质。

牙髓:牙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通过牙根尖
端的牙根尖孔及牙根管在牙腔内与结缔组织一起
共同构成。
精选编辑ppt
12
牙图
精选编辑ppt
13
牙式

在临床上,常以患者方位为准,用“—|—”
记号划分四区表示上、下颌左、右侧的牙位。

通常用横线表示上、下颌牙列的分界,以纵

两缘:上缘胃小弯,其最底
处的转角,称角切迹 ;下缘胃 大弯。

两口:上口贲门,即入口;
下口幽门,即出口,有幽门瓣和
幽门括约肌;

四部:贲门部;胃底(临床
上常称为胃穹);胃体和幽门部
(胃窦部)

胃小弯和胃窦部是胃溃疡的
好发部位。
精选编辑ppt
26
(二)胃的位置

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
约25cm。第三狭窄在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
切牙约40cm。
精选编辑ppt
23
食管图
精选编辑ppt
24
五、胃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3、动作电位(AP):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引起平滑肌收缩。 ⑴AP上升慢,持续时间长。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锋电位。 ⑵AP的产生:去极化由Ca2+内流引起;复极化由K+外流。 ⑶AP幅度低,大小不等,慢波上的AP数量决定收缩力的大小。慢波是动作电位的基础,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决定平滑肌的收缩节律、方向和速度。
6、大肠
全长1.5m。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回肠以回盲口开口于回肠。回盲口表面覆以回盲瓣。结肠呈方框状包围于空、回肠周围,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直肠的下段管径明显扩张,粘膜形成图像官腔的3条半月形横皱襞,称直肠横壁。环形肌增厚,有承托粪便的作用。肛管上接直肠,下止于肛门,长3-4cm。周围有肛门括约肌包绕,控制粪便排泄。
1.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
3. 营养作用:促消化道组织代谢及生长的作用,促胃液素。
2.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如:例如抑胃肽促进胰岛素分泌。
胃肠激素功能
胃肠
食物
抑胃肽
B细胞
胰岛素
促胃液素胆囊收缩素
壁细胞增生
胰腺外外分泌组织生长
DNA RNAProtein
脑-肠肽:在脑和消化道双重分布的肽类。
兴奋性低:收缩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占时间较长,收缩缓慢,变异性较大。兴奋性叫骨骼肌低。自动节律性: 频率缓慢,节律性远不及心肌规则。持续的紧张性:持续而微弱的收缩,肌源性。 维持中腔器官形态、位置及基础压力,富有伸展性: 容纳性舒张,无明显压力变化和运动障碍。 无肌小节和Z线,粗细肌丝均较长。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 对电和锐性刺激不敏感,对化学 (ACh、酸碱)、物理(牵拉)刺激较敏感。
肝的组织学构造
肝的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并富有弹性纤维,被膜表面大部有浆膜覆盖。肝门处结缔组织特别发达,并随肝门管道(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伸入肝实质内构成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并将肝实质分为几十万个小叶,称肝小叶。肝小叶呈多角棱柱体,中轴贯穿中央静脉。肝板: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成板状。肝板呈索状,又称肝细胞索。肝板间是肝血窦。肝板内,相邻干细胞的细胞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管道,称胆小管。相邻肝小叶之间有3种伴行管道,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肝门管区。

消化系统解剖ppt课件

消化系统解剖ppt课件
30
七、大肠
• 大肠长约1.5m,从右髂窝至肛门,可五部。 其中结肠和盲肠具有的特征性结构:结肠带、 结肠袋和肠脂垂。
31
(一)盲肠
• 大肠的起始部,一般位于右髂窝内,囊袋状, 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接回肠。
• 重要结构:回盲瓣、阑尾开口。
32
(二)阑尾
• 有三角形的阑尾系膜。 • 阑尾的位置,因人而
25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两面:前面(壁)对向前上
面;后面(壁)对向后下面。

两缘:上缘胃小弯,其最底
处的转角,称角切迹 ;下缘胃
大弯。

两口:上口贲门,即入口;
下口幽门,即出口,有幽门瓣和
幽门括约肌;

四部:贲门部;胃底(临床
上常称为胃穹);胃体和幽门部
(胃窦部)

胃小弯和胃窦部是胃溃疡的
好发部位。 26
28
(一)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全长约25cm左右,约呈“C”形包绕胰头, 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上部:十二指肠球部
降部: 十二指肠大乳头
水平部
升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29
(二)空肠和回肠
• 空肠和回肠盘曲于 腹腔中、下部。一般而 言,上2/5为空肠,占 据腹腔左上部。下3/5 为回肠,位于腹腔的右 下部,部分位于盆腔内。 空、回肠之间无明显的 分界,但在形态和结构 方面有差异。
14
(五)舌

舌由舌肌及其表面的粘膜构成。
可分为上、下两面,

界沟:舌上面,“∧”形向前
开放,将舌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 1/3的舌根。舌体前端狭窄称舌尖。

舌的下面中线上,有连于口底

经典的消化系统各部分功能图解

经典的消化系统各部分功能图解
(四) 舌
舌 tongue 位于口腔底。是肌性器官, 表面覆有黏膜。具有协助咀嚼、吞咽食 物,感受味觉和辅助发音的功能。
1. 舌的形态(图 3-4) 舌分舌尖、舌体和舌根三部分。舌有上、下两面。上 面称舌背,其后部可见“∧”形的界沟将舌分为前 2/3 的舌体和后 1/3 的舌根。 舌体的前端称舌尖。
消化腺有两种: 大消化腺包括大唾液腺、肝和胰,小消化腺是消化管壁内 的许多小腺体,如唇腺、胃腺和肠腺等,其分泌的消化液排入消化管腔内,对 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消化系统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腔和腹腔内,为了便于描述内脏器官的正常位置和 体表投影,常在胸腹部体表确定若干标志线和分区(图 3-2)。 (一) 胸部的标志线 1.前正中线 沿身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2.胸骨线 沿胸骨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3.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直线,在男性大致与通过乳头所作的乳头 线相当。 4.胸骨旁线 在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5.腋前线 通过腋前襞所作的垂直线。 6.腋后线 通过腋后襞所作的垂直线。 7.腋中线 通过腋前、后线之间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8.肩胛线 通过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 9.后正中线 沿身体后面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二) 腹部的分区 在腹部前面, 用两条横线和两条纵线将腹部分成三部 9 区。上横线一般采用通 过两侧肋弓最低点的连线。下横线多采用通过两侧髂结节的连线。两条纵线为 通过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所作的垂直线。上述 4 条线相交将腹部分为 9 区:将 上腹部分为中间的腹上区和两侧的左、右季肋区;中腹部分为中间的脐区和两 侧的左、右腹外侧区(腰区);下腹部分为中间的耻区(腹下区)和两侧的左、右 腹股沟区(髂区)。在临床上, 有时通过脐作横线和垂直线, 将腹部分为右上腹、 左上腹、右下腹、左下腹 4 个区(图 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