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什么时候即位的 康熙退位后发生了什么
清朝的开国皇帝

清朝的开国皇帝清朝的开国皇帝,即康熙帝。
康熙帝(1654年-1722年),清朝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开国皇帝。
他的正式名字是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他的年号,意为“享万古之宁康”。
康熙帝在位达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之一,也是一个备受称赞的伟大君主。
康熙帝出生于福临,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锦州市。
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因此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十一。
康熙帝在他的童年,就已经展现出了超人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领导能力,这也为他今后取得辉煌成就打下了基础。
当康熙帝的父亲去世后,他才六岁,年幼的他显得非常坚强和果断,对政务表现出了非凡的兴趣。
在康熙帝即位之初,清朝正处于战乱频繁的时期,内忧外患不断。
康熙帝秉持着宽大和睦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国内局势,拓展国土疆域。
康熙帝开创了一种崇尚节俭和勤政的治理风气,力促官员廉洁自律。
他实行了以辅助君主政治为基础的三大制度,分别是朝会制度、会审制度和蒙古王公会议制度。
这些制度的实施有力地提高了朝廷的运转效率,增强了集权的稳定性。
康熙帝还大力发展经济和教育事业。
他致力于改良农田水利,提倡农业发展,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另外,他积极推动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贸易的繁荣,加速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在教育方面,康熙帝注重培养人才,推崇儒学,并将其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理念。
他设立了国子监、府学等教育机构,选拔人才,培养学术精英。
这些措施为清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外交方面,康熙帝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拓展了清朝的疆域,并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外交政策。
他以武力和外交手段,将台湾、葫芦岛等地纳入中国版图,同时积极参与中俄边疆之争,赢得了对外战争的胜利。
在康熙帝统治下,中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
他注重知识和文化的传承,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广泛普及和繁荣。
康熙帝去世后,由于其晚年实行长子继位制,导致了子孙后嗣的争夺。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演变重要事件年表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演变重要事件年表
1644年:明朝灭亡,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进入北京,清朝建立。
1661年:康熙登基,开始清朝的高度繁荣和稳定的时期。
1683年:清朝击败了台湾的郑成功,统一了台湾岛。
1699年:《康熙字典》完成,对汉语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722年:雍正皇帝登基,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打击腐败和整顿政府。
1793年:乾隆皇帝下令禁止私人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796年:乾隆皇帝去世,他的孙子嘉庆继位。
1839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与中国发生冲突。
1840年:英国人攻占广州,清朝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成为清朝的重大威胁。
1864年:满洲和汉族人民将太平天国消灭。
1875年:黄河发生严重泛滥,造成许多死亡和财产损失。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朝被迫屈服于法国。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朝被日本击败。
1898年:慈禧太后颁布《戊戌变法》,试图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
康熙帝:宏图远略的东方大君

康熙帝:宏图远略的东方大君康熙帝(1654—1722),名爱新觉罗·玄烨,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即清圣祖,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
在位61年(1661~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执政时,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永停圈地,出旗为民,加强皇权,平定三藩,驱逐沙俄,巩固一统,使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位时人民安居乐业,国力繁荣昌盛,同时也为其后的乾隆皇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使得清朝出现了历史上的“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
康熙继位时只有8岁,是顺治的第三子。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
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了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84年统一台湾,1688~1697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东北边境150多年的边界和平。
在雅克萨战役,康熙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成功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收复了雅克萨城和尼布楚城。
康熙在位期间,使清帝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当时俄国有彼得大帝,法国有路易十四,康熙与他们比有伟大过人之处,康熙时候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裕,文化最繁荣,疆域最开阔,国力最为强盛。
康熙时候清朝的疆域,东起大海,西到葱岭,南至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么湖,东北到库叶岛,总的面积大约有1300万平方公里。
明末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他下命停止圈地,他六次下江南巡察黄河和水利,修黄河、淮河、永定河。
康熙的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康熙还大力修建园林,先后修建了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热河木兰围场,他的孙子乾隆又继续兴修三山五园(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也就是颐和园),这样就把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推到了一个最高峰,清朝园林的兴修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康熙皇帝清朝最有影响力的皇帝

康熙皇帝清朝最有影响力的皇帝康熙皇帝 - 清朝最有影响力的皇帝康熙皇帝(1654年11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是中国历史上清朝最有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他在位达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皇帝执政期间,开创了清朝的全盛时期,其深厚的政治智慧、英明的治国策略、出色的军事才能以及广泛的文化影响力,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君主之一。
一、康熙帝的早期统治康熙帝继位时只有8岁,他的统治开始在太监和大臣的辅助下。
他的祖母抚养他成长,并在他年幼时对他进行教育。
康熙帝的早期统治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满洲贵族之间的争权斗争以及整个明朝王朝力量残余的反抗。
然而,在他的杰出统治下,康熙帝成功稳定了国家局势,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二、康熙帝的政治智慧在康熙帝的统治下,他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来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他建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采取了分封制度,威胁潜在的抵抗,并赢得了地方贵族的支持;实行课赋制度,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康熙帝还多次通过改革措施来改进农业生产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些举措都对清朝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康熙帝的军事才能康熙帝非常重视军事建设,并亲自参与了多次战争,展现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
他成功地征服了西南的土司势力,加强了边疆地区的控制;他还领导了多次对外战争并获得胜利,加强了清朝在东亚的地位。
康熙帝的军事才能对于清朝的疆域拓展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四、康熙帝的文化影响康熙帝对于文化事业的重视以及他的文化造诣,使他成为了一个文化宗师。
他热衷于学术研究,康熙帝还亲自主持了《四库全书》的编纂,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古代著作集成。
此外,他还倡导了文人雅士的活动,推动了经学、诗词等文化形式的发展。
康熙帝的文化影响力使得清朝文化繁荣并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他通过自己的政治智慧、出色的军事统帅才能以及对于文化事业的倡导和推动,使得清朝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巅峰时期。
康熙的一生简介

康熙的一生简介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
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
顺治十八年正月玄烨即位时只有6岁(虚岁八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
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康熙8岁丧父(存疑),10岁丧母。
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
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康熙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
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
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
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晚年倦勤,导致官吏贪污,吏治败坏。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多达一百一十二人。
康熙说“朕反复思之,终夜不寐,若将伊等审问,获罪之人甚多矣”。
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则勒限赔款。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汉族政权,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康熙帝

1721年(康熙60年),沃波尔成为英国首任首相。
另一种声音
康熙时代中国与英国的比较
英国 中国
传统农耕经济发展, 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 地位 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空 前加强
大力推行儒家文化, 束缚人们的思想 闭关锁国
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 思想 文化
资产阶级革命,君 主立宪制的建立
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启蒙运动解放思想
盛世辉煌:
落日悲歌:
学以致用 1.(浙江高考2009.17)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 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 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 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概括康熙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其影响
措施 影响
使台湾重新……,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 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平定“三藩之乱” 加强对南疆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统一台湾
平定噶尔丹叛乱 加强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统一。 推行文 化宽容 政策 崇尚儒 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 家文化 的发展步伐,利用儒学,维护统治 尊重喇 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 嘛教 的。 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边界 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维护了国家主权。
列举中俄对处理东北边界问题的几种不同意见,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最终采取了哪种意见。
康熙帝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无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捍卫者!
另一种声音
鉴 赏
南宋画家楼寿绘《耕织图》。清康熙三十五年,焦秉贞 奉旨以西洋画中的焦点透视法绘制了《耕织图》。
清朝历代皇帝在位时间

清朝历代皇帝在位时间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267年之久,期间涌现了十多位皇帝。
每位皇帝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登上王位,并在位多年。
本文将详细介绍清朝历代皇帝的在位时间。
1. 清太祖 - 顺治帝(1644-1661年)顺治帝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时间从1644年开始,一直到1661年逝世。
他是清朝建立的奠基人,也是清朝初期的重要统治者。
在位期间,他积极展开了中央集权的努力,并对内加强国家治理,对外消灭明朝残余势力。
2. 清世祖 - 康熙帝(1661-1722年)康熙帝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统治了61年之久。
他继承了顺治帝留下的政治和经济问题,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成功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康熙时期,国家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他还积极开展了对外扩张,平定了众多叛乱。
3. 清圣祖 - 雍正帝(1722-1735年)雍正帝在位时间为13年,他是康熙帝的四子。
他在位期间推行了许多改革,并开展了广泛的反腐倡廉运动,加强了国家的监察体制。
他还积极推动科举制度的改革,翻译了许多西方学术著作。
4. 清世宗 - 乾隆帝(1735-1796年)乾隆帝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仅次于康熙帝的皇帝,统治了61年之久。
他是清朝最辉煌的统治者之一,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开疆扩土,征服了西藏和新疆等地。
他还积极发展国内经济,推动农商业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5. 清高宗 - 嘉庆帝(1796-1820年)嘉庆帝在位时间为24年,他是乾隆帝的四子。
他继承了乾隆帝的统治地位和政策,但在位期间国家面临了经济问题和白莲教起义等内外困扰。
嘉庆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努力维护了清朝的稳定。
6. 清仁宗 - Daoguang帝(1820-1850年)Daoguang帝在位时间为30年,他是嘉庆帝的四子。
他继承了嘉庆帝留下的问题,同时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
在他的统治期间,国家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社会动荡不安。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导读: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
引发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
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后来康熙用了8年的时间来平定!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灭亡的那年,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音y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
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做辅政大臣。
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鳌音áo),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
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
清王朝进关后,用强迫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
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大占地,还用差地强换别旗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对。
鳌拜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三名地方官处死了。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
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执。
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帝把苏克萨哈处死。
康熙帝不肯批准。
鳌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争了起来,后来竟揎(音xuān)起袖子,拔出拳头,大吵大嚷。
康熙帝非常生气,但是一想鳌拜势力不小,只好暂时忍耐,由他把苏克萨哈杀了。
打那以后,康熙帝决心除掉鳌拜。
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
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
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
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
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
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
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
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
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
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熙是什么时候即位的康熙退位后发生了什么
康熙属什么生肖
康熙属什么生肖,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大的争议,他属的生肖是马,康熙出生于1654年,所以属马。
他的出生日期是农历三月十八,阳历的五月四日。
所以康熙属马。
在康熙那个年代,虽然皇权至上,但是在生肖上,谁也没办法修改,皇帝可以不让老百姓穿带龙图案的衣着,不准用龙图案的物品,不过皇帝没办法禁止大家属龙,所以生肖这东西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没有谁的特权,也没有谁专用。
康熙一生政绩不错,和他的孙子乾隆是比较励精图治的两位皇帝,也正是这两人给大清朝带来了较大的发展,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是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长达61年,这个数字是历史之最。
虽然自己在位时间长,康熙却表示自己的父母并不疼爱自己,首先是顺治帝自己死的早,所以也无暇顾及这个儿子,母亲佟佳氏在顺治死后两年也死了。
幼年继位的康熙帝,在14岁开始亲政,他抓住了鳌拜,平定了三藩之乱,后来还统一了台湾,打了准格尔。
康熙属什么生肖,是不是嫡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努力,带来了大清朝的和平安定,他一生都在解决内忧外患,坐稳了他的江山。
不过不幸的是,康熙因为过早立了太子,以至于太子骄纵不堪,被废除后,他的其他儿子们就开始对皇位虎视眈眈,造成了八子夺嫡的局面,兄弟互相残杀,陷害。
康熙即位
康熙即位的故事要从顺治十七年说起,这年八月十九日,顺治帝的董鄂妃在乾清宫病逝,顺治对此悲痛万分,于是就有了出家的念头。
于是他召禅师茆溪森入宫,两人经常讨论佛法,不久之后,就剃度出家了。
茆溪森尊师玉林通琇来到京师,发现他的徒弟竟然给皇帝剃了头发,勃然大怒,把茆溪森抓了起来,并劝说顺治帝重新还俗。
顺治听从了他的话,重新当回了皇帝。
可是顺治早已一心向佛了,更无心打理政事了。
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帝染上了天花,不久病逝。
颁布遗诏由他的儿子康熙即位。
当时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仅有8岁,说是8岁,那是虚岁,实际上实岁只有6岁。
而顺治之所以选定玄烨为继承人,是因为当时北京天花横行。
连顺治帝这样的天子都得了天花,由此可见当时天花的病情几乎已经开始失控。
而玄烨因为小时候得过天花,差点一命呜呼,但所幸被医治好了,但他也因此有了对天花的免疫力。
根据当时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因而指定玄烨为其继承人。
康熙即位后不久,他的母亲慈和皇太后也得了重病,康熙每天伺候在母亲跟前,衣不解带,粒米未进,并亲自为其熬制汤药。
但尽管如此,他也挽救不了他母亲的性命,在康熙二年的时候,也撒手人寰了。
可以说,康熙是个不幸的人,他6岁丧父,8岁丧母。
还未成年就就承担起整个帝国运行的重担,这也迫使他不得不迅速成熟,才有能力管理好大清的天下。
康熙退位
说起康熙退位,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雍正篡位。
目前关于康熙退位雍正即位的这个历史事件,各派学者主要存在两个观点。
第一,康熙的遗诏上,确实写了四皇子继位,属于合法继承。
另一说法,是雍正篡改了诏书,属于不合法的继承。
关于第二种说法,主要是因为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主要争夺帝位的是八阿哥胤祀,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允禵。
其中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允禵虽然是同母兄弟,但八阿哥胤祀却和十四阿哥允禵互相支援。
皇十四子允禵在他众多兄弟中最能打仗,而且才德兼备,皇九子允禟曾经说过,将来的帝位一定是老十四的。
然而,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在畅春园突然去世,去世的时候只有掌管京师兵力的隆科多在他身边,另外当时虽然有皇十七子允礼在畅春园值班,但当时他并不在康熙的身边。
康熙一死,隆科多就颁布康熙遗诏,宣布由四皇子继位。
大家都知道,隆科多本来就是四爷党的人,由他颁布的诏书,你信吗?尤其是八爷党的人和皇十四子允禵更不会相信。
而康熙退位后,雍正一继位,作出的举动更令人引起怀疑。
首先,他杀掉了赵昌,赵昌是康熙在位时期照顾康熙起居的内务府官员赵昌,他一定是知道得太多了,所以才被杀。
接
下来,雍正又着手对付他的竞争对手,第一个开刀的,就是皇十四子允禵,因为他继承皇位的呼声最高。
紧接是八阿哥胤祀。
但是在康熙的儿子中,除了皇十三子允祥外,其他几乎所以人都在怀疑他的继位合法性。
所以雍正又一一将他们都铲除了。
这时,连雍正的儿子弘时也看不下去了,站到了他八叔那一边。
雍正又把弘时给杀了。
总之,康熙退位后,清朝内部兄弟互相残杀的悲剧,是有清一代最残酷的,也是最有争议的一段历史。
康熙遗诏
康熙遗诏又被称为《康熙皇帝遗诏》,它一共一式四份,分别被藏在了不同的地方,一个是位于台湾的台湾故宫,一个被放在了大陆,是在大陆的第一历史档案馆内,最后一个地址是在辽宁的档案馆。
康熙帝在逝世之后,他的遗诏被颁布于天下,以此来告示天下。
但是因为这个遗诏是雍正帝登基之后他临拟然后颁布于天下的,所以这并不是康熙的真迹,也不能单单凭借这个遗诏说明雍正帝是否有篡位之嫌。
在西方的1725年的时候,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而且是完整英文版本的康熙遗诏,它是由康熙身边的传教士马国贤带回,然后途经伦敦时进行了出版。
康熙帝的遗诏是用汉字和满文这两种文字去书写同样的一个内容。
在遗诏的内容之中,写有雍亲王的皇四子胤禛,说他的人品很是贵重,肯定可以继承大统,去继承皇帝之位。
这里说得皇四子是胤禛,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雍正。
雍正登上皇位之后,开始秘密临拟定立储君,把遗诏封藏在盒子内,放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的匾额的后面,等到康熙帝逝世后取出来,并以此昭告天下。
康熙帝的遗诏在首次亮相的是在辽宁省档案馆。
在辽宁省档案馆所收藏的“康熙遗诏”,他是用汉满这个两个民族的两种文字去写同一个内容。
这一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于后来研究清朝历史有很大的作用,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