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腰痛:两种最有效外敷法

合集下载

中药外治法治疗腰痛

中药外治法治疗腰痛

中药外治法治疗腰痛一、中药熨敷法1.取独活、防风、杜仲、牛膝、威灵仙、香附、当归、元胡及桑寄生各等量。

将上述药物一起炒热,用布包裹数层。

将此药包贴在患处熨半个小时,药冷即重新加热,可每天用药1~2次,每剂药可连续食用3~5天。

此法对寒湿型腰痛有很好的疗效。

2.取熟地、山药、菟丝子、牛膝、当归、黑豆各等量。

将上述药物一起炒热,用布包裹数层。

将此药包贴在患处熨半个小时,可每天用药1次。

此法对肾虚型腰痛有很好的疗效。

3.取荆芥、防风、秦艽、丁香、肉桂、乳香、没药、胡椒各等量,醋和95%的酒精各少许。

将前8味药物一起研成细末。

每次取适量的此药末,将其撒在患处的皮肤上。

将2~3块白布用醋浸湿,覆盖在药末上。

用20毫升的注射器吸取95%的酒精,然后将酒精喷洒在白布上,并用火将其点燃,待病人感觉灼烫时吹熄火焰,等患处皮肤略凉时可再度将白布点燃,可反复点燃4~5次后结束治疗,一般应每隔1天治疗1次,也可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在用此法治疗1 个疗程后,患者应停止治疗5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的治疗。

此法适合急慢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关节扭伤、肌肉风湿病、骨折及处于关节脱臼复位后功能恢复期的患者使用。

二、中药湿敷法1.取生附子适量,醋少许。

将生附子烘干,研成细末。

将此药末用醋调成膏状,敷在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和涌泉穴上。

此法适合寒湿型腰痛患者使用。

2.取生川乌、生草乌各15克,食盐、醋各少许。

将生川乌、生草乌一起研成细末,用食盐和醋调成膏状。

将此药膏敷在肾俞穴、腰眼穴和腰部的疼痛点,用塑料薄膜覆盖,用胶布固定,可每日换药1次。

此法适合寒湿型腰痛患者使用。

3.取吴茱萸、黑附子、网桂、干姜、川芎、苍术、羌活、独活、威灵仙、地鳖虫、冰片、全虫合10克,细辛6克、红花15克、皂角刺9克、川椒30克,生姜汁或酒少许。

将前16味药物一起烘干,研成细末。

用生姜汁或酒将些药末研成膏状,敷在腰眼穴、肾俞穴和脾俞穴。

腰痛的中药外敷方,用后七年未复发

腰痛的中药外敷方,用后七年未复发

腰痛的中药外敷方,用后七年未复发导读:本篇文章所指的骨质增生,特指腰椎间盘的骨质增生,在中医的病名中属于腰痛范围。

对于腰痛的治疗,中医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外治法,最主要的是针刺艾灸,当然也包括中药外敷。

第二篇短文介绍的这张外敷方,药味众多,并有几味毒药物,作者嘱咐切忌内服,诸位一定要注意。

中药外敷治骨质增生症验方有效本刊1976年第三期刊登了陆敏同志《中药外敷治疗骨质增生症》一文后,不少读者、病者来信说,通过临床验证,确有疗效,现摘登如下:01武汉商场曹伯占本人曾于1958年患腰椎骨质增生症,常觉腰部隐痛,间或疼痛难忍,曾多方求医未效,情绪甚为悲观。

后喜阅《新中医》介绍之验方,按所载药物,如法炮制,并将用法略于改革:即将药粉盛入一纱布袋内,缝固,再以白酒浸透,放于腰部痛点,另用耐高温水瓶盛满开水置于袋上,进行热敷,每日1—2次,每次约2小时,热敷时微微汗出为佳。

一周后疼痛全消,活动自如,至今七年未发。

后又介绍一患腰痛者,如法医治半月而愈。

02湖北省宜都县医院中医科王介中曾治一男病者,腰痛多年,行走不便,经X线摄片示为腰3~5椎体前后缘均有明显增生改变,经中西医、理疗等医治无效。

遂起陆氏验方一筹,但患者不以为信焉,竟草草敷用几次,效不显。

为坚其志,即抄录《新中医》杂志之陆氏验方奉阅,病者甚为感动,后如法连敷二十次,其痛竟然若失,步履如初,追访五年迄今未发。

嗣后由该患者介绍数位病者,登门索方,乃依法外敷后,均见好转向愈。

中药外敷治疗骨质增生症处方:红花二钱,归尾二钱,骨碎补二钱,生大黄四钱,桃仁二钱,生南星四钱,生半夏四钱,生川乌三钱,生草乌三钱,白芥子一钱,细辛一钱半,小牙皂一钱半,羌活三钱,独活三钱,冰片一钱,樟脑五钱,松香二钱。

共研成粉末。

以上为一剂量。

用法:将药粉加白酒拌湿,文火炒热,先熨患处半小时(凉了再加酒炒热反复熨),然后加酒再炒热敷患处。

每次敷7~8小时,一天一次。

每剂可复渣敷用1~2次。

中药外敷包缓解颈肩腰腿痛

中药外敷包缓解颈肩腰腿痛

中药外敷包缓解颈肩腰腿痛作者:李晓屏来源:《中医健康养生》2017年第08期无论蓝领还是白领,颈肩腰腿痛似乎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病痛:城市的建筑工人可能会腰肌劳损;教育工作者可能会有肩周炎;长期久坐的白领可能会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水下工作者可能会有风湿性关节炎。

在家自制一个中药外敷包,可反复使用,缓解疼痛。

现代医学认为,颈肩腰腿痛多为慢性劳损及无菌性炎症引起的以病患部位疼痛、肿胀甚至功能受限为主的一组疾病,包括了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常见疾病。

中医学认为,颈肩腰腿痛的病因病机在于肝肾不足,筋骨不健,复受扭挫,或感风寒湿邪,经络痹阻,气滞血瘀。

简而言之就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在门诊上班,曾接过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

我建议患者将“桑枝、花椒、桂枝、千年健、川芎、川牛膝等中草药加海盐”放入布袋中,制成舒筋活络外敷包,往布袋上喷少许水雾,将药袋放入微波炉内加热2分钟~3分钟,最好配用一瓶活血止痛的药酒,将药酒涂抹痛处,并按摩数分钟,用干净的毛巾包好加热的舒筋活络外敷包,放在身体疼痛部位熨烫20分钟左右,每日2次~3次。

一个月后患者复诊,自述疼痛感明显减轻,效果显著。

舒筋活络外敷包可反复使用。

同时,外敷包还适应于颈椎病、落枕、肩周炎、三叉神经痛、面瘫、腰肌劳损、虚寒性痛经、风湿性关节炎等一系列痛症。

然而,外敷包虽好,也不是适用于所有人,例如孕妇、外敷部皮肤溃疡、皮肤过敏者忌用,月经过多者,勿敷下腹部。

舒筋活络外敷包作用显著是由于:桑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的作用,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

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治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癥瘕结块;千年健有祛风湿、壮筋骨的功效,主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拘挛麻木、筋骨痿软;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而致的各种病症;通过简单几味中药“祛风寒”“通经络”的作用,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用中药热敷的方子,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用中药热敷的方子,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用中药热敷的方子,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脱出或向椎管内侵犯压迫神经,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中药热敷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进而促进炎症和水肿的消退。

下面将介绍一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热敷方子。

方子一:乌罂藤、广金钱草、当归、白芷用量:乌罂藤15克,广金钱草15克,当归15克,白芷15克。

制法:将以上药物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然后取出药渣,将药汁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后敷于腰部。

注意事项:若患者有皮肤瘙痒或过敏等不适症状,应停止使用。

方子二:红花、川芎、白芷、桑叶用量:红花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桑叶10克。

制法:将以上药物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然后取出药渣,将药汁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后敷于腰部。

注意事项:使用前应注意检查药品是否过期,如有过期应弃用。

方子三:熟地、桂枝、白芷、陈皮用量:熟地15克,桂枝15克,白芷15克,陈皮15克。

制法:将以上药物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然后取出药渣,将药汁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后敷于腰部。

注意事项:敷药时应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治疗方法:1、热敷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20-30分钟。

2、敷药前应先用温水清洁患部皮肤,以便药物更好地吸收。

3、敷药过程中应保持身体放松,不要紧张。

4、热敷后应保暖,避免着凉或着重负重。

5、如出现不适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

综上所述,中药热敷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不同的患者,敷药的药方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愉悦等方面,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腰椎盘突出,经络失和,阳虚质。

,治疗方法腰椎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或变形,使椎间盘向椎管内或神经孔内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经络失和是中医理论中的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为气血失调、经气不畅,常见于慢性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外敷配方

腰椎间盘突出外敷配方

腰椎间盘突出外敷配方文章目录*一、腰椎间盘突出外敷配方1. 腰椎间盘突出外敷配方有哪些2.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偏方3. 腰椎间盘突出的食疗方*二、腰椎间盘突出怎么饮食*三、腰椎间盘突出怎么护理腰椎间盘突出外敷配方1、腰椎间盘突出外敷配方有哪些 1.1、选取透骨草20g、白花蛇20g、守宫10g、土元20g、天麻15g、杜仲15g、元胡15g、白蓝10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穿山甲50g、制南星10g、自然铜20g、乳香30g、没药30g、海马20g、水蛭20g、鸡血藤30g、红花30g、骨碎补30g,磨成粉末。

将乳香、没药留出备用,将其余药材粉末放入容器中,灌入香油L〇〇〇Ml,浸泡10天,再进行熬制。

用时按照不同的用量摊到棉布上,贴敷到患者的病痛部位。

1.2、选取透骨草15g、白花蛇15g、守宫15g、土元30g、天麻20g、杜仲20g、元胡10g、白蓝6g、制川乌15g、制草乌15g、穿山甲60g、制南星15g、自然铜25g、乳香35g、没药35g、海马25g、水蛭35g、鸡血藤35g、红花35g、骨碎补35g,磨成粉末。

将乳香、没药留出备用,将其余药材粉末置入盛有香油L〇〇〇Ml的容器中,浸泡15天,再按照前述配制方剂 A的方法进行熬制、存放、使用。

2、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偏方 2.1、乌梢蛇12克,蜈蚣10克,全蝎5克,细辛6克。

共研极细末后,分成8包,首日上、下午各服一包,继之每日一包。

一周为一疗程。

此方具有搜风通络、除痹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证见腰腿部疼痛,痛有定处,活动不利。

2.2、鸡血藤250克,川牛膝、桑寄生各100克,老母鸡一只(重1000~1500克)。

药物布包,母鸡去毛及内脏,同煮至母鸡肉脱骨为度,食肉喝汤,连食3~7只鸡。

此方具有补肾强腰、活血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证见以腰腿部酸软为主诉,遇劳更甚,喜温喜按。

3、腰椎间盘突出的食疗方 3.1、三七地黄瘦肉汤原料:三七12克打碎,与生地30克、大枣4个、瘦猪肉300克。

中医治疗腰痛

中医治疗腰痛

中医治疗腰痛(一)《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九《腰痛第七》:“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

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

二曰风脾,风寒着腰,是以腰痛。

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

四曰暨腰,坠堕伤腰,是以腰痛。

五曰取寒眠地,为地气所伤,是以腰痛。

痛下止,引牵腰脊,皆痛”。

腰痛可因感受寒湿、湿热,或跌仆外伤,气滞血瘀,或肾亏体虚所致。

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

中医辨证论治:概述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

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

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

寒湿型【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

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1.主方甘姜苓术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

水煎服。

2.中成药(1)腰息痛,每次2粒,每日3次。

(2)舒筋活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3)腰椎痹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二术苡仁汤(刘国普验方)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

水煎服。

(2)干姜苍术散(李振琼《奇效验秘方》)处方:干姜5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95%酒精适量。

将上药研细末,过筛,于患部外敷热烤。

每日1次。

(3)强腰散(张鉴铭验方)处方: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胆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每次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

湿热型【证见】腰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尿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减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

中药外敷方法

中药外敷方法

中药外敷方法中药外敷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将草药煎汤或药物磨粉后敷于患处,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外敷方法在中医传统中被广泛运用,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外敷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可以使用中药煎汤外敷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皮肤病、疮疡等疾病。

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选择适合的中药材,如黄柏、地榆、板蓝根等,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材;然后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一段时间;待煎汤冷却后,用纱布或棉布蘸取中药煎汤,敷于患处。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皮肤,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一些皮肤病有着良好的疗效。

其次,还可以采用中药磨粉外敷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外伤、瘀伤等疾病。

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选择适合的中药材,如当归、川芎、三七等,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材;然后将中药材磨成粉末状;将中药粉末撒在纱布或棉布上,然后敷于患处。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皮肤,促进伤口愈合,消肿止痛,对于一些外伤有着良好的疗效。

另外,还可以尝试中药外敷贴膏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关节炎等疾病。

具体操作步骤是,选择适合的中药贴膏,如逍遥散贴膏、活血止痛贴膏等;将中药贴膏敷于患处,贴膏的时间根据疾病的不同而定。

这种方法能够通过皮肤吸收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起到活血化瘀、止痛舒筋的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

总之,中药外敷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对于一些皮肤病、外伤、慢性疾病等有着良好的疗效。

在使用中药外敷方法时,需要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中药材,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疗效的达到。

同时,也需要注意个人的体质和过敏情况,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大家在使用中药外敷方法时,能够得到理想的疗效,早日康复。

中药外敷巧治腰腿痛

中药外敷巧治腰腿痛

腰腿痛是门诊常見病,其病因复杂多样,发病人群广泛,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有临床报道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本病56例,获得满意疗效,現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56例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10天;除6例发病后初次就诊外,其余患者均为经过多方埋疗、服药无明显效果者。

治疗方法:川乌、红花、川芎各60克,草乌、威灵仙、当归、羌活、白芷各40克。

以上中药研末混匀,用适量白醋及甘油调匀,将糊剂外敷疼痛部位,厚约3毫米,用塑料膜覆盖,然后用胶布固定,外加热水袋敷20分钟,贴敷24小时,隔日1次,5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疗效标准:痊愈(疼痛消失,检查无阳性特征,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显效(疼痛及阳性体征消失,但过度劳累后仍有不适或疼痛);有效(疼痛加轻);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治疗效果:56例患者,治愈15例,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4%。

典型案例:李某,女,38岁。

主诉:腰痛2年余,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气候变化或劳累加重,经过多次门诊治疗无明显好转。

查:腰椎生理弯曲存在,背伸肌紧张,腰椎旁压痛明显,后伸困难。

X线摄片显示:腰椎骨质及腰间隙未见明显改变。

诊断为腰肌劳損。

给予中药外敷治疗。

一个疗程后,腰痛减轻,三个疗程后腰痛洧失,活动正常。

随访至今无复发。

体会:腰腿痛乃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不通则痛,经脉闭阻,气血凝滞则发生疼痛。

临床以风、寒、湿邪致病多見;或气滞血瘀,血运不畅致经络闭阻,不通则痛。

本方具有祛风、散寒、活血祛瘀、消毒止痛之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腰痛:两种最有效外敷法
腰痛的中医分类
腰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

中医认为,腰痛可分为4个类型:
寒湿型腰痛:此型腰腰痛患者在发病初期可出现腰部酸痛重着、转侧不利、活动时疼痛更甚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加重,寒湿型腰痛患者即使在静卧时腰痛也不会减轻,在阴雨天疼痛更甚。

肾虚型腰痛:此型腰痛患者常会出现腰膝无力、遇劳则痛、卧床休息疼痛减轻等症状。

慢性劳损型腰痛:此型腰痛患者常因腰部长期劳累、骨骼畸形、扭伤后没有完全康复或多次扭伤而致腰痛,常表现为持续性的腰部酸痛、腰部有僵硬感、疼痛时轻时重、劳累时加剧、疼痛
随气候变化减轻或加重等。

急性扭伤型腰痛:此型腰痛患者起病突然,有腰部外伤史,其腰部有明显的压痛点,常可根据压痛点确定扭伤的部位。

在临床上,治疗腰痛的方法包括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

由于大多数腰痛患者的疼痛部位都比较局限,因此更愿意使用外治法进行治疗。

中药外敷法治疗腰痛
采用中药外治法治疗腰痛常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下面偶要两种最有效的中药外敷法:
中药熨敷法
寒湿型腰痛:取独活、防风、肚中、牛膝、威灵仙、香附、当归、元胡及桑寄生各等量。

将上述药物一起炒热,用布包裹数层。

将此药包贴在患处熨半个小时,药冷即重新加热,可每天用药1-2次,每剂药可连续食用3-5天。

此法对有很好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