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知识点

合集下载

教资高中物理科目三知识点总结

教资高中物理科目三知识点总结

教资高中物理科目三知识点总结一、力学部分。

1. 运动学。

- 基本物理量:- 位移(x):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矢量,其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速度(v):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v = (Δ x)/(Δ t)(平均速度定义式),瞬时速度是当Δ tto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加速度(a):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Δ v)/(Δ t),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 v的方向相同。

-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v = v_0+at- 位移公式:x=v_0t+(1)/(2)at^2-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 = 2ax-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g≈9.8m/s^2),其运动规律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推导得出,如v = gt,h=(1)/(2)gt^2,v^2 = 2gh。

2. 动力学。

-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它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 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出现超重现象,F = m(g + a)。

-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出现失重现象,当a = g时为完全失重,F = m(g - a)。

3. 曲线运动。

- 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 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x = v_0t。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力的认识1、力的符号:F2、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力的产生:(1)需要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二者没有严格界限,施力物体也可能变成受力物体,这两个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2)两物体间必须产生作用效果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能产生力,例如:磁力注意: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由快变慢/由慢变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5、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6、力的估测:两个鸡蛋的力大约重为1N.7、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注意: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8、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注意事项: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校零。

3)使用前,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检查弹簧和指针是否与外壳或刻度板有摩擦。

4)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9、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牛顿第二定律1.表述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F合=ma(单位:N或者kg/s 2).2.说明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

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

F=ma是一个矢量方程,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的力或加速度均取正值,反之取负值,一般常取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的问题时,可将物体所受各力正交分解,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

3.六个性质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同体性:F合、m、a对应于同一物体。

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体加速度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

牛顿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F=ma中,等号不仅表示左右两边数值相等,也表示方向一致,即物体加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教资学霸笔记(一)

高中物理教资学霸笔记(一)

高中物理教资学霸笔记(一)高中物理教资学霸笔记I. 基础知识1. 物理基本概念•力学–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圆周运动•热力学–热能和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光学–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波粒二象性•电学–电荷、电场和电势–电学基本定律–电路和电路分析•声学–声波及其传播–声波的衍射和干涉–声学应用2. 数学基础•微积分•向量代数•线性代数•微分方程•统计学II. 常见题型1.计算题•物理公式的运用•代数求解和计算•微积分运算及其应用•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思想2.分析型题•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数据的分析和解释•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合理利用物理定律描绘现象III. 解题技巧1.图像表格•对于实验数据,一定要绘制图像•对于某些题目,可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对于复杂的图像和表格,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2.掌握公式•对于常见公式一定要熟练运用和记忆•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3.理清思路•找准问题的焦点和中心•理清思路,进行思路分析和解析•发现问题的奥妙,不断追寻问题的本质4.模型建立•对于一些模型性题目,可以借助模型思考和解决问题•合理选择模型,精准刻画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强化实践•多做练习题,多进行模拟考试•参加模拟竞赛等活动,提高解题技巧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IV. 学科方向•物理教师资格证•物理奥赛•物理竞赛•物理学科知识点分析•物理学术研究以上笔记将有助于“高中物理教资学霸”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是物理学科爱好者不容错过的重要资料。

V. 参考书籍•高中物理教材及辅导书目•物理竞赛辅导教材•物理学科分析教材•物理名著及学术论文•物理科普读物VI. 开展学科活动•物理讲座•物理竞赛•实验探究•理论研究•科普宣传VII. 学习心得•真正理解并掌握物理公式和概念•及时复习和总结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熟练程度•学会做好时间规划和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多进行实践和竞赛,进行巩固和提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精神•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认真探究物理中的奥秘以上是我根据对“高中物理教资学霸”所需的笔记内容整理出来的,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大纲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大纲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大纲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准备进入教师队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的根本要求。

以下是为各位考生的高中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大纲,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一)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开展的历史和最新开展动态;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根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根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根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 物理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根底、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 物理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展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优化教学。

(四) 物理教学评价能力了解物理教学评价的根本类型和特点,掌握根本的评价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开展;了解教学反思的根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展反思,提出改良教学的思路。

(一)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1. 物理专业知识(1)掌握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根底知识。

(2)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根本原理和根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开展的历史和最新开展动态。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预测知识点-高中物理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预测知识点-高中物理

2024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笔试重要分析(高中物理)考点·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相关各量的关系如下:(1)位移:2021,gt y t v x ==,0tan 2y gt s x v θ===。

(2)速度:gt v v v y x ==,0,0tan y x v gt v v v ϕ===。

平抛运动几个推论(1)运动时间t =,t 只由h 与g 决定,与0v 无关。

(2)落地的水平位移x v =t v =。

(3)平抛运动的速率不随时间均匀变化,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且v ∆竖直向下。

(4)平抛运动的任一时刻,物体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ϕ,和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有:θϕtan 2tan =。

(5)平抛运动的任一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考点·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22222244v a r v r r f r Tπωωπ=====;向心力22222244v F m mr mr mr f m v r Tπωπω=====;相互关系22v r r r f Tπωπ===。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问题1.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1m 和2m 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公式:2rMm GF =,其中11226.6710N m /kg G -=⨯⋅,叫做引力常量。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应用一:卫星的运行速度v 、周期T 与半径r 的关系r v m r Mm G 22=,推得rGM v =;2224T mr r Mm G π=,推得GMr T 32π=;22ωmr r Mm G=,推得3r GM =ω;ma r Mm G =2,推得2r M G a =。

卫星的运行v 、w 、a 与半径r 成反比,T 与半径r 成正比,简记:高轨低速大周期。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科目二重点简答题汇总(识记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科目二重点简答题汇总(识记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科目二重点简答题汇
总(识记版)
1. 电磁感应
- 简述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和意义。

- 什么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 简述自感和互感的概念及其在电磁感应中的作用。

2. 电磁波
- 电磁波由什么组成?简述其特点和传播方式。

- 简述电磁波的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 什么是光的干涉和衍射?分别举一个实际中的例子。

3. 常见电器的工作原理
- 请简述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 简要描述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利用特点。

- 钠灯是如何发光的?简述其工作原理。

4. 核能与原子能
- 简述核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别。

- 什么是裂变和聚变?简述其区别和各自的应用。

- 核能是如何被利用的?给出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

5. 能量与能源转换
- 简述能量与功的关系及其单位。

- 请解释热机的工作循环,并简述其存在的意义。

- 简要描述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和其中的能量转换过程。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科目二的重点简答题汇总,主要涵盖了电磁感应、电磁波、常见电器的工作原理、核能与原子能以及能量与能源转换等方面的内容。

建议认真学习并练习这些题目,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物理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物理

第一部分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第一章物理教师职业素养考纲要求:1.了解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化内涵、过程及类型。

2.了解中学物理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情意等素养。

、物理教师专业化(一)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化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现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

1966 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案》中,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1.专业与职业专业: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

专业化: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职业: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职业与专业比较表总的来说,教师专业有以下特征:(1 )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 )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 )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4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2.教师专业化的意义和作用(1 )在职业化道路上,促使教师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教师教师专业精神发展。

(2 )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促使教师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3 )在劳动形态上,促使教师从“教书匠”到“创造者”。

3.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和类型(1 )教师专业化的过程调整磨合期——前三年调整磨合期教师的特征:能基本适应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初步了解课程标准内容;基本熟悉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能基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独立指导活动小组活动;能主动接受高水平教师的指导。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主观题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主观题知识点整理

教资-综合素质主观题材料分析1-职业理念1、职业理念——教育观素质教育的内涵(“提素两全生活续,个性责任创实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宏观——国家政策的保障学习过人”)中观——新课改下的教育观(“(1)教学从 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 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 教会学生知识”转向 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 重结论轻过程”转向 重结论更重过程”(4)教学从 关注学科”转向 关注人”微观——学校作用的发挥(1)学校管理者转变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2)开展校外、课外教育活动(3)做好班主任工作2、职业理念——学生观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就是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发展两独+两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应遵循规律)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能力在变化,没有定型)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不因小错误否定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

(区别)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人,不单是学习者,需要展现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材施教)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换位思考)(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尊重)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有个人意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积极性)学生是责权的主体(保护权利、承担责任)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德智体美劳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面向全体学生(1)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原则的教育公正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2)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地域差异、家庭背景差异、身心发展水平差异3、职业理念——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见醋放盐”)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赞助饭盒”)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与教师、与家长)材料分析2-职业道德三爱两人一终身”)《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修订)(“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勤恳敬业,乐于奉献,高度负责,不敷衍塞责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实施素质教育,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团结协作,廉洁奉公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新知识结构,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材料分析3-阅读理解先看问题,抓关键信息;再看原文,锁定区间;组织语言,写出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知识点
1. 物理基础知识:力、能、功、热、温度、热力学定律等。

2. 电学知识:电场、电势、电容、电流、电阻、电磁感应等。

3. 光学知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偏振等。

4. 物理实验:物理实验的设计、操作、数据分析、误差分析等。

5. 物理教育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改进等。

6. 现代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物理、核物理等。

7. 应用物理学:机械、电子、光学、热学、声学、材料等。

8. 环保与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等。

9. 科技与社会:科技产业、科技创新、科技伦理等。

10.物理学科思想史:物理学家、物理学思想史、物理学发展等。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