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禁忌的共性
宗教禁忌的对比

颜色
服饰
数字
忌秽亵法服;忌法服 不洁、形仪慢黩;忌 崇尚自然之 衣服杂色;忌衣饰华 色,无禁忌 美、与俗无别;忌法 服借人等等。
无
比较忌讳黑 色(有这一 说:色即是 空,空即是 色)
不穿杂色衣
无
忌衣冠不整穿,衣服 要有领的,不能穿很 露的衣服(吊带衫) 好白色,忌 不能穿裙子这类的, 红色和黑色 不能佩戴首饰(耳环 等),不能烫发,不 能染发
个人生活
主要道规是“三皈五戒”(三 皈即皈道、皈经、皈师;五戒 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 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酒 肉)此外,还有八戒”、“十 戒”、“老君二十七戒”等, 戒条最多者达1 200条。
崇拜对象
日常来往(行为禁忌)
道士沐浴时忌俗人见浴(所以沐浴须在密室中进 行),而且忌用不洁之水 敬神所用鲜花,香味强烈、令人生厌者,忌用于敬 神 忌戊日烧香,忌双香祀神,一般多以三柱香为准; 忌用右手捻香,须左手持香,右手护香;忌以口啮 香;烧香忌回顾;忌用灶中火燃香。 不能与僧人行握手礼,应为合十礼 非佛教徒进入寺庙时,衣履要整洁,不能着背心、 打赤膊、穿拖鞋 不可随便进入僧人寮房以及其他不对外开放的坛口 严禁将一切荤腥及其制品带入寺院 烧香时必须为单数,但可以多注 非基督徒进教堂应衣冠整洁, 进去后要脱帽 与人谈话应压低声音,不得妨碍对方正常的宗教活 动 当教徒们祈祷或唱诗时,旁观的非教徒不可出声, 然而当全体起立时, 则应当跟随其他人一起起 立,若有人分饼和面包给自己, 应谢绝。 穆斯林在礼拜前,必须净身,清真寺大殿内严禁穿 鞋进入 非穆斯林进入清真寺,不能袒胸露背,不能穿短裙 和短裤 礼拜时,更不能唉声叹气、呻吟和无故清嗓,严禁 大笑,吃东西 穆斯林做礼拜时忌外来人表示不耐烦或干扰祈祷 送礼:忌送带有动物形象的东西 麻主日休假
中国各民族的信仰禁忌

中国各民族的信仰禁忌1、旧时汉族忌不洁的人参加祭祀。
“不洁”者,包括月经期女子、孕妇、产妇.月内妇、未剃胎发的婴儿、带孝者、大小便不洗手者、不忌房事者。
他们在场会触怒神灵.祭祀失效。
2、忌祭祀时以手指神明。
因用手指有“轻蔑”之意。
3、忌以五指触及神像。
4、忌未洗手便接触神案上的法器。
5、忌人跨越焚烧金冥纸用的器具。
6、忌用牛肉、狗肉祭祀、牛耕田有功.狗守门亦有功,人十忍吃,更不可用以祭祀。
7、忌用鳗鱼、鳝鱼祭祀。
祭祀用肉讲究“带皮”和“带鳞”,因鳗鱼和鳝鱼无鳞。
8、忌把用来祭祀的鱼打鳞去腮,否则鱼不全则有心意不全之意。
9、忌用吃过的东西祭祀。
11、忌用冬瓜祭祀,因为煮的冬瓜透明.似清汤,而炒则成糊状,恐神明嫌心不诚。
12、忌用石榴祭祀。
因石榴到处可长,价低。
台湾民间尚忌用番茄、杨桃等水果来扫祀,因为它们是外来物。
13、忌用伏苓木作祭桌的材料。
与忌用“苦”瓜祭祀道理相同。
14、忌用单碗祭祀。
15、忌拾溪边鱼、路中鸟,鱼不在水、马不上飞被认为反常,有凶兆,拾了恐招灾。
16、忌鸟粪落在人头上,这种巧合被认为不祥之兆。
可以吃猪脚面条消灾。
17、见蛇时忌说“蛇无脚”,恐蛇真的生出脚来追人。
如有漏嘴,则把头发解下来.说“我的头毛比你的脚长”。
18、忌见蛇交尾,视之为污秽事。
如遇,则赶快拔掉一根头发,摔掉一颗钮扣,再吐一口口水,以擅除。
19、忌用手指蛇,恐手指生出“蛇头疮”。
20、信佛教者忌进产房,怕产妇的血光腥气冲了自己。
21、孕妇被称“双身人”、“四眼人”,忌她们参加婚礼、丧礼、祭祀活动,否则被视为不吉利。
22、抓药时,药方不能反叠,否则药效与病果成反。
23、羌族在打地铺睡觉时不能使脚朝向屋角的神龛,也不准在菩萨面前挂衣服或坐在它的面前。
24、不准在屋内吐痰、放屁、杀生、劈柴和讲死人或杀人之类不吉利的话,怕菩萨不喜欢。
25、黔东南苗族忌见两条蛇在一起。
如果见了,进家前先进厕所,或请巫师念咒禳除。
否则会把此怪带进家门。
世界三大宗教禁忌

基督宗教的主要禁忌是:不准制作或跪拜偶像,不准吃喝血液,不准偷盗,不准谋杀人命,不准犯奸淫,不准作伪证害人,不准贪恋他人妻女财产。
佛教的主要禁忌是五荤三厌(大蒜、大葱、即洋葱、韭菜、兴渠(出于印度,中国不产),雁、狗、乌龟)、戒妄语、戒邪淫、戒杀生、戒偷盗、戒饮酒。
伊斯兰教的主要禁忌是:不准向任何画像、雕像、塑像行礼;哺乳动物除牛、羊、鹿、骆驼外,其余都不准吃;不准吃猛禽;不准吃没有鳞、没有鳍的鱼;不准喝酒精饮料;应该每日淋浴,但不准泡澡。
古代中国的禁忌与宗教信仰

古代中国的禁忌与宗教信仰古代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禁忌和宗教信仰在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在这个话题中,我们将探讨古代中国社会所存在的一些禁忌与宗教信仰,以及这些禁忌和信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禁忌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中国人认为,有些行为可能会触怒神灵,引来厄运和不幸。
比如,古代中国人非常注重尊敬和膜拜祖先,因此,对于家族的祖先墓地和祭坛要保持敬意。
如果有人没有尽到自己的祭祀义务,或者有人在祭祀时表现不敬,就会被认为是有失家族尊严和道德底线的行为,被视为重大的禁忌。
这种观念在古代中国非常普遍,许多家族有专门的祭祀人员来负责祖先祭祀,以确保这一传统得以持续。
除了对于祖先的敬仰,古代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禁忌。
比如,在传统婚嫁习俗中,有些特定的日期是被认为不吉利的,不适合结婚。
这些日期通常是与不祥事件有关,比如在历史上有大灾大难的日子。
在这些日子结婚被视为带来厄运,因此,人们都会避开这些日期,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举行婚礼。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也是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古代,儒家思想和道教信仰是它的两个主要来源。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社会秩序,鼓励每个人以务实和守法的方式生活。
道教信仰则强调修身养性和追求长生不老,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精神境界。
除了儒道两教之外,佛教也在古代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追随。
佛教信仰强调追求解脱和通达真理,它的禅宗分支更是注重人的内心体验,通过冥想和打坐来寻求平静和契悟。
古代中国人热衷于信仰和修行佛教,因为佛教教义提供了一种逃离尘世喧嚣的道路,可以让人灵魂得到安抚和自由。
宗教信仰在古代中国社会中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寄托,它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比如,在北方较为寒冷的地区,寺庙通常会在冬天举办庙会活动,人们可以在寺庙里祈福、燃香、磕头和向神灵祈祷,同时也可以购买各种冬天必备的物品。
这些庙会活动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表达,也成为了社交和商业的平台。
文化禁忌的例子

文化禁忌的例子
1.食物禁忌:在印度教和穆斯林教中,猪肉被认为是不洁的,因此禁止食用。
在犹太教中,猪肉也被禁止食用。
2. 身体禁忌:在一些文化中,女性的身体被视为不洁或羞耻。
例如,在一些穆斯林教国家中,女性需要穿着严格的衣着以保护自己的身体。
3. 宗教习俗:在一些基督教教派中,禁止使用麻醉剂来减轻分娩疼痛,认为这是对神的不敬。
在一些伊朗教派中,禁止使用任何形式的避孕方法。
4. 社交禁忌:在一些文化中,触摸他人的头部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头部是身体中最高贵的部分。
在某些文化中,直视对方的眼睛被认为是挑战或不礼貌的。
5. 语言禁忌:在一些文化中,对长辈或上级使用错误的称谓被认为是不敬的。
在某些文化中,讨论死亡或疾病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并且应该避免这些话题。
6. 色彩禁忌:在一些文化中,白色被视为丧葬的颜色,不能在婚礼等庆典中使用。
在一些亚洲文化中,黑色被视为不吉利的颜色,应该避免使用。
7. 符号和图案禁忌:在一些文化中,靠近或使用与死亡相关的符号和图案被视为不吉利的。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数字4被视为不幸的数字,因为它的发音与“死亡”相似。
- 1 -。
中西禁忌语对比

四、话题和隐私禁忌
1. 关于年龄的禁忌
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 西方:忌讳谈“老” 老=体弱/变丑了
Old senior/aged(年长) getting years (年岁在增大) the longer-lived(生活经历较长的人) seasoned (生活阅历丰富的) well-preserved (保养得宜的人)
一、禁忌语的含义和起源
2. 禁忌语的历史渊源
中国 -非礼勿言。 ——《论语・ 卷六》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汉书・艺文志・阴阳家》 -人竟(境)问禁。 ——《中国礼仪》 西方 18世纪时,中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汤加当地的习俗严禁人们接触神圣 的或鄙贱的东西,而且还禁止人们谈论这些事物,taboo就是指这种现 象。
★种族称谓禁忌语 Nigger, niggra, niggro ( 黑鬼) → Black/African American Dagos (意大利佬) →Italian American Kikes (犹太佬) →Jewish American Polacks (波兰佬) → Polish American Chinks (中国佬) → Chinese American
四、话题和隐私禁忌语
2. 关于性别的禁忌
西方: 宗教文化:亚当和夏娃 神话传说:厄里斯挑起特罗伊战争,潘多拉打开的万恶之源的魔盒。 女性=邪恶、堕落、虚伪、善变
称谓:dog 丑女、贱女 cat 恶妇 Mutton 放荡的女人 说话或写文章性别不明时 称呼主持会议的人 表示“人类” he chairman mankind she chairwoman womankind
中西禁忌语对比
20130413007t
目录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禁忌观念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禁忌观念在古代中国,宗教信仰和禁忌观念贯穿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其思想和行为。
这些信仰与观念不仅对个人信仰和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社会和文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最早的宗教信仰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巫觋信仰和自然崇拜。
人们相信神灵存在于大自然和人的身体之中,并通过祭祀、祷告和巫术来与神灵沟通。
人们希望通过神的保佑来获得丰收、健康和幸福。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代中国逐渐发展出了多种宗教信仰,其中最重要的是儒教、道教和佛教。
儒教主张以仁爱为核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教则追求“无为而治”,强调身心合一和追求长生不老。
佛教则强调解脱生死,追求佛果,通过修行来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不仅影响个人信仰和行为,也对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教的思想一直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
它对家庭和社会的秩序、道德行为和礼仪规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教和佛教也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给人们带来安慰、信仰和启示。
然而,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禁忌观念。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对于食物的禁忌观念。
在古代中国,有一些特定的食物是被禁止食用的。
例如,狗肉是被视为不洁的食物,因为狗被认为是人类的朋友和忠实伴侣。
此外,虾也被禁止食用,因虾与“下跌”发音相近,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
这些禁忌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社交行为。
除了食物禁忌,古代中国还存在着一些与生活习俗相关的禁忌观念。
例如,对于婚嫁仪式,古代中国有着许多禁忌。
在婚礼上,新娘和新郎被禁止穿戴白色衣服,因为白色被视为丧葬的象征。
此外,在婚礼上,新郎和新娘也被禁止碰触某些物品,如棺材和剑,因为它们被看作是凶器和不吉利的象征。
宗教信仰和禁忌观念是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影响了个人信仰和行为,也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为人们提供精神寄托和道德准则,而禁忌观念则起到了规范和约束作用。
佛教的宗教礼仪与禁忌

佛教的宗教礼仪与禁忌
佛教的宗教礼仪与禁忌
饮食方面:
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
素食包括不吃“荤”和“腥”。
“荤”是指有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
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都可以食用。
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也不吃零食。
因此,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
社交礼仪:
与僧尼见面问好,最好不要握手,而要双手“合十”;对出家人的称谓,一般僧尼,可称“法师”或是“师傅”。
而“和尚”实际上则是很尊重的称呼,遵照佛教的制度,只有大丛林(寺院)的方丈才能称为“和尚”。
旅游观光:
与僧人交往时不问是否已婚,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
同比丘尼(尼姑)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她们的寮房,不要主动与她们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不能着背心、打赤膊和穿拖鞋,因为佛寺历来被佛教信徒视为清净的圣地。
当寺内举行宗教仪式或启建道场时,更不能高声喧哗以及有其他干扰宗教仪式或秩序的举动。
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广府与西方迷信禁忌的异同AP0801422 吕彩婷摘要: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之一。
在日常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遇到禁忌问题,它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选取广府和西方国家迷信禁忌的视角,探讨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的异同,以便顺利进行两者间行跨文化交际,尽量避免误会。
关键词:广府西方禁忌禁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禁忌现象,通过对文化的透视我们可以看出一种文化心理。
在不同的文化中,禁忌的差异非常大,它为人们的交际活动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设置了障碍,使得人们不得不注意它,并避开它以便顺利进行交际。
广府文化分布于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是其重要聚居地。
广府人是三大民系中最先形成。
广府人注重经济上的利益关系,商品意识强烈,这带来了投机性的负面作用和较为浓厚的宿命观,存在迷信命运,敬奉鬼神等不良风气,因此广府人有着浓厚的忌讳文化。
而英语国家同样十分注重禁忌,在日常交际中,如果有人触犯当地的禁忌,轻者会表示不快,重者可能翻脸不认人,甚至被该社会排斥。
因此,了解广府与西方国家禁忌有助于国际交际的顺利进行。
由于广府及西方国家的宗教信仰不同,因此迷信禁忌差别较大,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共性。
了解两者间的共性,在共性中寻找差异,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1、对神灵圣人禁忌。
中国人忌亵渎神灵,对自己信奉和崇拜的神仙不能在言行上有任何的怠慢和不敬。
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为了保佑一家老小生活平安,特别信仰家庭保护神,且信奉的家庭保护神不止一个。
如祖先神、门神、财神、灶神、水井神、守墓神等。
而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广府地区则更是如此。
强烈的商品意识带来了投机性的负面作用和较为浓厚的宿命观,如广府人开的商店中普遍可见供奉着财神——关公。
过年时都要贴神像,进行祭拜。
虽然神像都是买来的但忌说“买”,而要说“请”,否则就是犯忌,视为亵渎神灵。
在古代,帝王、圣人的名字更是不能提及,如果有同姓或者同名也必须更名避讳。
在现代,这种对名字的忌讳演变成了晚辈不能与长辈同名,负责就是对长辈的不敬。
而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上帝的名字Jehovah(耶和华)是最大的禁忌语。
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得说、用上帝的名字。
据《旧约·出埃及记》记载,上帝在西奈山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订立盟约,规定了以色列人必须遵守的十戒(the ten commandments),其中,第三戒为“Thou shah not speak my name in vain”(尔等不可妄称我的名字)。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在其名著《语言》一书中谈到禁忌语时说:英语中的各种宗教词语,如God(上帝)、devil(魔鬼)、heaven(天堂)、hell(地狱)、Christ(基督)、Jesus(耶稣)、damn(该死)等只有在严肃的讲话中使用才合时宜。
违犯这条规定的人将会受到人们的责备和回避。
英语短语for Christ~sake(看在基督的面上)用来表示一种强烈的情绪,请求帮助或厌恶某事。
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使用这一短语,而用for godness sake或for crying out loud(看在老天爷的面上)来替代。
2、日常生活细节的禁忌。
不论是什么国家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迷信禁忌,虽然内容、形式不尽相同,但都是反映了人类共通的趋利避讳、祈福避祸的忌讳心理状态。
广府人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忌口”。
“忌口”,即不说不吉利的话,故有“好的不灵丑的灵”的俗语。
例如广府人在传统节日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则会忌说“死”、“输”、“惨”等字眼,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在节日的时候说这些不好的字不吉利,会带来厄运。
人们探望患病的亲友最喜欢带的水果是苹果,因为“苹果”与“平过”谐音,亦即希望患病的亲友能平平安安度过难关,取早日康复之意。
但“梨子” (粤人称“雪梨”)却遭到“冷遇”,人们从不会带它去探病,并非因为它不好吃,而是“梨”与分离的“离”谐音,这当然不是探望者和患病者所希望的。
还有,我们有时看到广告“吉屋出租”。
这“吉屋”实际上就是空屋。
因为广州话里“空”与“凶”同音。
“凶屋”,谁去租?为求吉利,就改“空”为“吉”。
其他例子还有吉楼(空置的楼房)、吉铺(空置的店铺)等,甚至落空了、一无所获也可以说“得个吉”。
在西方,送花忌送双数,因为双数的花会招来厄运。
也忌讳送白色的花,如白色百合花,被看作是厄运的预兆或死亡的象征。
除此之外,给医院的病人送花忌送白色或红白相间的花。
又如在英美等国人们都喜欢猫,但对黑猫却有种种的禁忌。
在英国,人们常把黑猫与巫婆联系在一起。
巫婆在英国文化中是一个令人憎恶的形象:老太婆,头戴尖帽,骑一把扫帚,到处“兴风作浪”。
而传说中,巫婆身边常有一只黑猫陪伴。
所以直到今天,不少人仍认为黑猫。
还有在圣诞节这个西方的大节日里,节日的禁忌主要和圣诞布丁联系着。
不少西方人认为,搅动布丁能使自己在未来的一年中万事如意。
因此,在做圣诞布丁时,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至少要搅动一下布丁,并许下一个心愿,他们相信这个心愿极有可能实现。
但要注意,搅动布丁只能按顺时针方向,不能逆时针方向;许下的心愿不能告诉任何人。
另外,很多西方人忌讳“星期五”。
圣经说,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后,从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造了一个女人-夏娃。
据说,亚当是在星期五被造出来的,他和夏娃吃禁果也在星期五,他俩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也是在“黑色星期五”杀死了他的弟弟亚伯。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大多数人都信奉耶稣被叛徒出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受难的故事。
为了纪念他设立了“耶稣受难节”,时间是每年复活节前最临近的那个星期五。
因此西方人一般认为星期五是一个不吉祥的日子。
在这一天,绝对不能从事与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有象征性联系的事情。
如理发﹑给马钉马蹄铁,以及一切要钉钉子的木工活。
3、有关数字的迷信禁忌。
数字文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中西方有关数字的迷信禁忌也有很大的区别。
由于改革开放,地处珠三角腹地的广东等地市场经济发达,有很多人积极投身于商品经济的大潮,即便没有经商的人处于这种环境中也会带上浓厚的商品意识,而经商必然会带来冒险性,这种冒险性促使人们做生意都想图个吉利,因此大家都很注重“讲意头”。
粤方言中数字“8”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8”与粤方言中的“发”字谐音。
广府人最喜欢的一组数字是“168”,无论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房号,还是邮箱地址,都喜欢选用这组数字。
因为“168”与粤方言的“一路发”谐音,意为“不停地发财”。
与“8”比起来,“4”的“命运”就坎坷多了。
因为“4”与“死”谐音,凡是与“4”组合在一起的号码都被视为不吉利,人们都很忌讳使用。
在广府某些地区,还会特别忌说或忌用“十三”之数。
凡婚姻嫁娶的喜事,都不用农历十三这一天。
该习俗的由来,始自三水县。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杨公的人,生有十三个儿子,人人都说他命好,杨公亦以自己有十三个儿子为恃,常常对人说:“我有十三个儿子,即使碰上三灾六祸我也不怕,一年十二个月,就算一个月死去一个,我还有一个儿子为我送终。
”事有凑巧,有一年发生了瘟疫,刚好这年润月,杨公的儿子得了疫病,一个个先后都死去了。
到了年关十二月,杨公的十三个儿子全部死掉,只剩下他自己,晚年景况十分凄凉。
人们都说,杨公的遭遇全部都是应在他自己说的丑话上。
此后,人们便忌说丑话,一时说了出口,也要吐一口唾沫再说过一句好话。
同时,“十三”这个数也被认为是个不祥之数。
在三水县白坭镇一带农村,至今仍将每月农历十三称为“杨公忌”。
这一天,说话要特别小心,千万莫说丑话。
而西方人也普遍认为“13”这个数字是凶险或不吉利的。
13楼在西方常以“14(A)”或“12(B)”代替。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总是尽量避开这一数字。
有的人甚至会在13日这一天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停止一切工作和活动。
他们甚至还忌讳忌讳13人同桌共餐。
在西方,据说如果名字的字母数一共是13个,就会有恶魔的幸运(英语有古话说The Devil`s children have the Devil`s luck. 也就是说恶人有时候运气好的出奇)。
比如说Charles Manson ,杀人恶魔曼森;还有Jack the Ripper开膛手杰克。
如果恰逢13日又是星期五,西方人更认为是“凶日”,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
因为这一日是耶稣的受难日。
在西方,人们对数字13如此忌讳的解释有两种:其一,传说耶稣受害前和弟子们共进了一次晚餐。
参加晚餐的第13个人是耶酥的弟子犹太。
就是这个犹大为了30块银元,把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局,致使耶稣受尽折磨。
参加最后晚餐的是13个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给耶纸带来苦难和不幸。
从此,“13”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
“13”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
其二,西方人忌讳“13”源于古代希腊。
希腊神话说,在哈弗拉宴会上,出席了12位天神。
宴会当中,一位不速之客——烦恼与吵闹之神洛基忽然闯来了。
这第13位来客的闯入,招致天神宠爱的柏尔特送了性命。
总的来说,广府地区和西方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这些相似的地方中也可看出也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语言禁忌及习俗。
参考文献:《粤方言区吉祥语的文化意象》许洁玲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6《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12《汉英语言禁忌的立体透视》庄成余,贺芸云南社会科学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