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禁忌:世界三大宗教饮食宜忌
道教养生六大饮食禁忌

道教养生六大饮食禁忌*导读: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道教主张人们养生养心,它的养生之道对人们很有吸引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道教主张人们养生养心,它的养生之道对人们很有吸引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道教养生中饮食的秘决。
*一、饮食之患超过声色世人万病滋生,生命夭折,很多都是由于饮食不当而埋下的隐患。
从某种意义上说,饮食给人们带来的祸害,比声色祸害还要普遍和严重。
因为人们可以完全杜绝声色达一年之久,而饮食却不可一日短缺:正由于它对人们的益处非常广,所以,它的为害也特别深。
加上在各种各样的食物中,有的彼此之间气味互相冲突,若是在食物搭配上无意中触犯了禁忌,就更会在机体内沉积下毒素,缓慢地沉积经年而形成疾病,危害人的生命。
*二、肉必新鲜切忌异味如果食肉类,必须保证它的新鲜。
如果有其他异味,就不能食,食后会损脏伤气,这一定要谨慎。
*三、调养胃气切忌饮食不当太乙真人《七禁文》第六条说:饮食得当,可养胃气。
彭鹤林说:脾为脏,胃为腑,脾胃的气是互为表里的。
胃是水谷之海,主受水谷;脾居中央,能消磨水谷,运化为血气,以滋养全身,灌溉五脏。
所以修身的人,不能不美其饮食,所说的美,并不是说要具备一切异品珍馐,而是要注意不食生冷、精硬的东西,不要强迫自己饮食。
应在有些饥饿时才进食,但不可过饱;在有些渴意时饮水,但不能过多。
这正如孔子的腐败变味、鱼馁而肉败的不食等语。
凡各种不宜食的食物,都损胃气,不仅会使人生病,也会伤身。
要少疾长寿,对这些都要深戒,养老奉亲与自我保养的人也应当知道。
*四、少食少睡切忌饱食安眠现在的人以饱食安眠为有生的乐事,却不知多食使气凝滞,多睡使人神志昏,这是养生的人所忌讳的。
过去,应璩诗中说一老人长寿的缘由:量腹节所受。
《博物志》上说:所食愈少,心愈开;所食愈多,心愈塞,寿愈。
孙思邈在《方书》中说:口中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
斋月期间的食物禁忌及其科学解释

斋月期间的食物禁忌及其科学解释在伊斯兰教中,斋月是一年一度的宗教节日,穆斯林在这个月里要进行白昼禁食,只能在夜晚进食。
在斋月期间,穆斯林要遵守一些食物禁忌,以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
这些食物禁忌不仅是宗教教义的要求,同时也有一定的科学解释。
首先,在斋月期间,穆斯林禁止食用肉类制品。
这是因为肉类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蛋白质,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和身体疲劳。
此外,饱和脂肪的摄入过多也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因此,在斋月期间减少肉类的摄入,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
其次,穆斯林在斋月期间也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姜等。
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
此外,刺激性食物还可能导致口腔粘膜的炎症,影响口腔健康。
因此,在斋月期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有助于保护消化系统和口腔健康。
另外,穆斯林在斋月期间也要限制糖类食物的摄入。
糖类食物会导致血糖波动,引起能量波动和疲劳感。
长期摄入过多的糖类食物还会增加患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
因此,在斋月期间减少糖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保持血糖稳定和身体健康。
此外,在斋月期间,穆斯林也要避免食用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此外,油炸食物还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影响消化系统的健康。
因此,在斋月期间减少油炸食物的摄入,有助于保护心脏和消化系统的健康。
综上所述,斋月期间的食物禁忌不仅是宗教教义的要求,同时也有一定的科学解释。
遵守这些食物禁忌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对于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益处。
因此,在斋月期间,穆斯林应该尽量遵守这些食物禁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犹太人食戒须知

犹太人食戒须知简要:1。
犹太人出门时不准吃肉类(见下说明)。
凡是加猪油,鸡汤等物的菜肴,糕点等同样禁吃。
2。
鱼类只要有鳞有鳍便准吃,其它海味,如虾,龙虾,蛤蟆等都禁吃。
3。
中国烹饪中的素食(只要用纯素油,不加肉片,肉丝,猪油,鸡汤,虾米等物,都可以吃。
鸡蛋,牛奶,不算为动物产品,可以吃。
4。
烧菜时最好用新净的锅,或用专烧素食的锅,不方便时至少把锅好好刷干净。
说明:1.根据犹太教的戒法只有牲畜中的牛羊,羽类中的鸡,鸭,鹅等家禽才准吃,其他种种肉类(如猪,马,驴,狗等)均视为禁物。
即使牛,羊,鸡等类非禁肉,除非是遵守特别屠宰过程,一概禁吃。
2.如上的戒法不仅适用于肉块,肉片,肉丝等,也包括加各种动物的油脂(如猪油,鸡油,鸡汤等),甚至于在制造过程中用动物的副产品之物(如造干酪用膜汁作凝结剂)都不许吃。
3.上述的肉戒不适用于鱼类。
与佛教素斋不同,犹太教不视鱼为肉类。
所谓“鱼”指有鳞有鳍之类,只有这种鱼准吃,其他海味,如虾,龙虾,蛤蟆等物都禁止。
又:牛奶和鸡蛋,因为是未经屠宰的动物产品,可以吃。
4.还有几种特殊的法规。
其一在中餐一般不成问题:同餐不准杂用肉类和牛奶(包括各种乳料)。
这一条不适用于鱼和鸡蛋,可以随便杂用。
其二为:禁喝非犹太人造的葡萄酒,其他各种谷类酿造的酒(如中国的黄酒,高梁酒,啤酒等都准喝。
5.中国的素食烹飪均可吃。
如非专煮素菜的餐馆,烧菜时必须小心用素油,也要注意烧菜的用具没有油脂在内,最好用新的或者专烧素菜的用具,至少把锅好好刷干净。
鱼是用蒸笼蒸,不加任何酱汁为最妥。
道教饮食禁忌成因分析

收稿日期: 2012 - 09 - 11; 修回日期: 2012 - 09 - 27 作者简介: 廖 宇( 1984 - ) ,女,四川省蓬溪县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宗教学和中国哲学研究。
第4 期
廖 宇 道教饮食禁忌成因分析
7
士生活方式的经典。其中有: “正一饮食威仪: 道 士饮食满腹 而 已,勿 求 精 细。”[1]《老 子 说 法 食 禁 戒经》: “凡道士皆当随分精粗,不得心生贪求甘 美诸味。”[2]这个禁忌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因为道家认为精美的食物会让人迷失自我, 分辨不出真味。真正有道德的人不会贪恋美味。 道家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说: “五色令人目盲, 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王弼注 曰: “爽,差,失 也。 失 口 之 用。 故 谓 之 爽。”即,饮食 并 非 是 视 觉 和 味 觉 的 享 受,因 此 不 要去追求食物的精致和美味。在道家另外一个重 要代表人物庄子留下的《庄 子 · 天 地 篇》中 有: “德人者,居 无 思,行 无 虑,不 藏 是 非 美 恶。 四 海 之内共利之之谓悦,共给之之为安; 怊乎若婴儿之 失其母也,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财用有余而不 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此谓德人之 容。”成玄英的疏曰: “故寡欲止分,故财用有余; 不贪滋味,故 饮 食 取 足。”[3] 可 见,受 庄 子 推 崇 的 德人不贪恋滋味。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庄子的名 篇《逍遥游》中曾经提到神人的形象: “藐姑射之 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 五谷,吸风饮露;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于四海之 外。”这几乎成为后人对神仙的一致印象,其形象 要点 在 于 不 食 五 谷、吸 风 饮 露,并 且 可 以 自 由 飞 行。汉代时经 典《淮 南 子 》更 清 楚 地 提 出 食 用 世 俗食物的弊端: “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 慧,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善走而愚,食叶者有丝 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 知慧而夭,不 食 者 不 死 而 神。”[4] 对 道 士 而 言,日 常食物无非谷类、蔬菜,有的道派可以食用部分肉 类。而谷类和蔬菜会让人愚蠢和早夭。日常食物 既然对人有害处,那么只要能够果腹就可以了,无 须吃得太多。道教转而追求对非世俗食物的追 求,如风、露、玉英等,由此发展出一套辟谷之术。
各国禁忌

首先,我们应该掌握民族禁忌。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又自己本民族的禁忌。
如:美国人不吃羊肉和大蒜;俄罗斯人不吃海参、海蜇、墨鱼、木耳;英国人不吃狗肉和动物的头、爪;法国人不吃核桃;日本人不吃皮蛋,等等。
其次,应该掌握宗教禁忌。
在所有的禁忌中,宗教方面的饮食禁忌最为严格,而且绝对不容许丝毫有所违犯。
如穆斯林忌食猪肉、忌饮酒;印度教徒忌食牛肉;犹太教徒忌食动物蹄筋和所谓“奇形怪状”的动物,等等。
第三,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度具体的、特殊的民俗与禁忌也应了如指掌,以便区别对待。
(一)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而且是世界上语种、种族最多的地区,又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所以亚洲各国的风俗习惯很难综合概括。
过去亚洲人比较迷信,因循守旧,礼节形式繁复,抑制了感情和特性的表现。
但是亚洲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待人极其讲究客气。
与亚洲人打交道,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驳对方的面子,使对方在人面前感到因丢面子而难堪。
以下介绍9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风俗和习惯:1.日本日本是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初次见面的问候礼,鞠躬30度,告别礼是45度,诚恳亲切。
与日本人初次见面一般不握手。
日本人在任何场合都彬彬有礼,即使事情没有办成,都报以微笑,绝不使对方感到尴尬。
在公开场合一般不使用“不行”、“不同意”等拒绝性词语,而是委婉的谢绝。
日本人有极强的时间观念,因此,约会时要准时到场。
与日本人打招呼,要称呼对方的姓。
你的举止要显得有教养,尤其是女子要端庄。
在日本送礼极为普遍,他们似乎很喜欢这一形式。
在每年的“岁暮”、“中元”是送礼最多的时候。
到日本人家里做客,可带去较好的进口苏格兰酒、白兰地酒,给孩子带电子玩具。
日本人来中国,他们很喜欢中国的丝绸、土特产品、字画、茅台酒。
日本人既讲究送礼,也讲究还礼,不过日本人送还礼都是通过运输公司的服务员上门的。
送、收礼的人互不见面。
在赠物时忌讳“9”和“4”这两个数字,因为在日语里发音同“苦”和“死”。
日本人不喜欢偶数(8例外),9、13等奇数也不受欢迎。
道家养生的饮食禁忌

道家养生的饮食禁忌*导读:道家认为,人是秉天地之气而生的,应「先除欲以养精、后禁食以存命」。
在日常饮食中,须禁食鱼羊荤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素食为主,……道家认为,人是秉天地之气而生的,应「先除欲以养精、后禁食以存命」。
在日常饮食中,须禁食鱼羊荤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素食为主,并尽量地少食谷物等粮食,以免使人的先天元气变得混浊污秽。
尤应多食水果,因为「日啖百果能成仙」。
道教有「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在饮食上全真道士食素,正一派在非斋日可饮酒茹荤。
历史上张天师世家还有「四不吃」的规矩,即不吃牛肉、狗肉、乌鱼和鸿雁,盖因牛辛劳、狗忠诚、乌鱼孝、雁坚贞之故。
道教是个重养生的宗教,对饮食养生非常重视。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既有宗教色彩又符合科学养生的饮食习惯。
这些饮食习俗,无论是对于保护动物,还是对于人们的健康,都是大有裨益的。
道家在长期的生活修炼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有些食物对人体有害,食入后会发生食物中毒影响健康。
而且任何食物都有寒热温凉的属性,个人体质及情况又有所不同,倘若摄取不正确造成过量和过味,都会扰乱体内的阴阳平衡。
同时,不同食物之间还会发生相生相克的作用,搭配好了,可以功效倍增;搭配错了,则会降低食物营养的吸收,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反应。
饮食禁忌是保证食物或药物得到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一直为历代道教养生家所重视。
结合长期实践,有关内容大致介绍如下。
孙思邈认为,养性不但在言语上有禁忌,在饮食上也要有所节制。
食物变质后,尤其是霉变的豆类、米类、花生、玉米等容易致癌,应忌食;忌食烧、烤、煎后焦煳的肉、鱼、蛋等食物;不要食生菜、生米、小豆及陈臭的食物;不要饮不洁的酒;吃了热食咸物后忌饮用冷酢浆水,易失声;吃了热食后,忌用冷水漱口,否则会使口中充满臭气;忌食生肉,生肉伤胃;吃热食出汗后忌当风,易头痛生病,使人目涩嗜睡。
不同体质的人,要选择与身体相宜的食物,与体质不符的食物吃了以后会对健康构成危害,应予以禁忌。
文化禁忌的例子

文化禁忌的例子
1.食物禁忌:在印度教和穆斯林教中,猪肉被认为是不洁的,因此禁止食用。
在犹太教中,猪肉也被禁止食用。
2. 身体禁忌:在一些文化中,女性的身体被视为不洁或羞耻。
例如,在一些穆斯林教国家中,女性需要穿着严格的衣着以保护自己的身体。
3. 宗教习俗:在一些基督教教派中,禁止使用麻醉剂来减轻分娩疼痛,认为这是对神的不敬。
在一些伊朗教派中,禁止使用任何形式的避孕方法。
4. 社交禁忌:在一些文化中,触摸他人的头部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头部是身体中最高贵的部分。
在某些文化中,直视对方的眼睛被认为是挑战或不礼貌的。
5. 语言禁忌:在一些文化中,对长辈或上级使用错误的称谓被认为是不敬的。
在某些文化中,讨论死亡或疾病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并且应该避免这些话题。
6. 色彩禁忌:在一些文化中,白色被视为丧葬的颜色,不能在婚礼等庆典中使用。
在一些亚洲文化中,黑色被视为不吉利的颜色,应该避免使用。
7. 符号和图案禁忌:在一些文化中,靠近或使用与死亡相关的符号和图案被视为不吉利的。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数字4被视为不幸的数字,因为它的发音与“死亡”相似。
- 1 -。
接待外国客户必看饮食禁忌(完整版)

接待外国客户必看饮食禁忌接待外国客户必看饮食禁忌中东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穆斯林都视未放血的动物为禁品,禁食猪肉、狗肉、猫肉,一般也禁食鱼肉、马肉、驴肉。
多数的阿拉伯人不喜欢吃海参、螃蟹等食物,也不食无鳞鱼。
接待来访穆斯林客人一定要安排清真席,特别要注意冷盆中不要出现猪肉,和他们不吃的其它一些食物。
古兰经规定,穆斯林在正式场合严禁饮用含酒精的一切饮料,但在公开场合各国对酒的忌讳程度是不同的。
有的国家在餐桌上可以摆酒杯,酒杯里可以放矿泉水、桔子汁等饮料代替酒。
有的国家自己不喝,但其他人饮用他不反感。
但有的国家要求桌子上只能摆水杯,不能出现酒杯。
有的不喝烈性酒,有的连啤酒也不能喝。
这些对酒的忌讳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接待不同国家的客人时要具体了解清楚。
对完全不喝酒的人,如果有讲话是不能祝酒的。
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每年有斋月,斋月是按回历推算的。
在斋月里日落之后、日出之前不能吃喝,所以来访、出访时都要尽量避开这个时期。
虔诚的穆斯林每天都要面向圣城麦加方向祈祷5次,就是说有晨礼、有响礼、有脯礼(每天3点到5点)、有昏礼、宵礼。
他们(穆斯林)都自带小地毯,到了钟点就朝麦加方向做礼拜。
碰到这种情况应给予理解,不要新鲜好奇,看热闹、或笑话人家,要注意避开他们朝拜的方向。
伊斯兰国家规定星期五为休息日,一般要到清真寺做礼拜,如果正好碰到星期五要注意人家的这个习俗。
注意安排时间让人做礼拜。
进入清真寺前要脱鞋,在参观清真寺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穿破损的袜子。
穆斯林一般都认为左手是脏的,忌讳用左手给人传递物品,特别是食物。
在穆斯林家里做客,主人有时用右手抓一些肉、米饭分给大家,这时不要拒绝、不能表现出为难的样子,不愿意接受。
接受主人递茶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认为用双手接比较文明,但在穆斯林国家你要注意不要双手接,要用右手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禁忌:世界三大宗教饮食宜忌
基督教基督都创新于公元1世纪,创始人是耶酥,地点在当时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基督教在饮食上没有太多禁忌,只是在节日时对饮食有一些规定。
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各派信徒纪念耶酥诞辰的日子。
为了纪念耶酥的复活,信徒们要举行斋戒,不吃肉食,不用刀叉进食,减少娱乐。
复活节是孩子们欢乐的节日,拣拾彩蛋是节日期间重要的活动,用小动物形状做成的巧克力糖果,装点的精美甜点,是节日中的重要食物。
狂欢节:狂欢节源于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的牧神节、神牛节、酒神节,中世纪时渐渐被罗马天主教所接受,成为基督教的节日。
现在广泛流传于欧美和大洋洲地区,各国举行的狂欢节日期不同,有的是从元旦开始,有的从圣诞节开始,欧洲、美洲、大洋洲的狂欢节一般是在2月18日至20日举行,巴西的狂欢节一般是在夏末秋初的2月18至20日举行,整个活动持续3天,狂欢节盛大的游行使欢庆的人们沉浸在近科疯狂的兴奋之中。
情人节:情人节又叫瓦伦丁节,是每年的2月14日。
情人节是年轻的恋人相互表达爱心的时刻,也是享受情侣套餐的日子。
犹太教犹太教是古老的宗教,公元前2000年中叶,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1世纪形成以色列和犹太两个国家。
开始他们信仰氏族祖先和自然精灵,到公元7世纪由魔西创立了犹太教,并成为他们的国教,奉主神耶和华为万能的上帝。
安息日:犹太教把每周六定为安息日,也是当今世界星期日的来历,上帝在创造世界的日子里,劳动六天之后就休息一天。
犹太教的祖先
遵照上帝的旨意,把守安息日作为他们宗教教义及活动的一个内容,延续至今。
每个犹太教徒的家庭要在星期五的晚上享用酒、面包和最好的食物进行祝福,祝福安息日的到来。
逾越节:逾越节是犹太教重要的节日,是犹太民族的新年。
每当逾越节来临时,犹太人都要从新回味当时吃过的烤羊肉、苦菜和未发酵的面包,以此唤起全民族人民对逃离埃及那段艰辛旅途的回忆。
当然现在犹太人在制作未发酵的面包烤饼时,加入了鸡蛋、食糖、果仁等配料,吃起来要可口多。
赎罪日:赎罪日大约在每年的10月份,是犹太教信徒赎罪并感谢上帝拯救的日子。
在这一天,虔诚的信徒禁食肉食,以及受精的鸡蛋和能够发芽的种子,尤其不能吃偶蹄和反刍类动物。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是阿拉伯语译音,原意为“顺服”,指顺服唯一的神安拉。
我国习惯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公元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创立于阿拉件半岛,以后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伊斯兰教的饮食禁忌较多,主要是不食不洁之物,这包括猪肉、狗肉、驴肉、马肉、兔肉、无鳞鱼及动物的血和非阿訇宰杀的动物和自死的动物,同时还禁止饮酒。
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古尔邦节又叫宰生节、忠孝节。
古尔邦是阿拉伯语献牧的意思,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
相传先知易卜拉欣的儿子伊斯玛义13岁时,真主安拉启示易卜拉欣要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义进行奉献,易卜拉欣遵命行事,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义也欣然表示同意,这时安拉派遣天使吉卜利勒牵来一只黑头白身的绵羊来到米纳山谷,替代伊斯玛义献牧。
这一天正是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为纪念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玛义为安拉牺牲奉献
的精神,人们把这一天定为宰生祭礼的节日。
这一天伊斯兰教要宰杀牛羊,炸馓子、烤全羊、烤羊腿等。
有些阿拉伯人还宰杀骆驼,这可能是最大的节日食品了。
开斋节:开斋节又叫肉孜节,肉孜是阿拉伯语斋戒的意思。
伊斯兰教历的9月,是一年之中吉祥尊贵的月份,教规中规定每一位虔诚的健康成年的穆斯林,应全月封斋,每日从拂晓至日落,禁绝饮食,封斋29天,第29天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新月,再把斋1天,共为30天。
次日即为开斋节,亦谓之小年,届时要欢庆三日,家家宰牛羊,做炸馓子、油果子等食品,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
圣纪节:圣纪节又叫圣祭节、圣忌节、牟噜得节。
圣纪节为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是伊斯兰教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日和忌日,节日的主题是感赞先知开创伊斯兰的新纪元,感谢把穆斯林引上安拉赞许的道路,学习先知穆罕默德对安拉的忠诚和平等待人接物的美德。
佛教佛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
从公元前3世纪始不断向境外传播,我国佛教是在公元1世纪时传入的,以后逐渐形成了饮食禁忌;一是不吃荤,“荤”包括一切动物性食品和葱、蒜、韭等辛香味食物;二是不饮酒。
而南传佛教和西传佛教饮食禁忌较少。
来源:中国饮食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