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酒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引言:果酒是一种以水果为原料经过发酵制成的酒类饮品,具有浓郁的水果香气和独特的口感。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果酒制作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比不同水果的发酵效果,进一步了解果酒的制作原理。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水果:选取了苹果、葡萄和樱桃作为实验材料。

- 糖:用于提供发酵所需的碳源。

- 酵母:选择了干酵母作为发酵剂。

- 水:用于稀释果汁和溶解糖。

- 实验器材:包括玻璃容器、漏斗、气泡锁等。

2. 实验方法:- 准备水果:将水果洗净、去皮、去核,并将其榨汁。

- 制作发酵液:将适量的水果汁与糖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稀释,使其糖度达到合适的范围。

- 添加酵母:将干酵母溶解在温水中,待其活化后加入发酵液中。

- 发酵过程:将发酵液倒入玻璃容器中,用气泡锁密封,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

- 发酵结束:发酵过程一般持续1-2周,当气泡锁停止冒气泡时,即可判定发酵结束。

- 过滤和储存:将发酵液过滤,去除残渣,然后倒入干净的瓶子中封存。

二、实验结果和分析1. 不同水果的发酵效果:- 苹果:苹果酒的发酵效果较好,发酵液呈现出橙黄色,香气浓郁,口感酸甜适中。

- 葡萄:葡萄酒的发酵效果也较好,发酵液呈现出深红色,香气浓郁,口感酸涩。

- 樱桃:樱桃酒的发酵效果较差,发酵液呈现出浅红色,香气略有些许酸味,口感稍显平淡。

2. 影响果酒发酵的因素:- 温度:适宜的发酵温度范围可以提高酵母的活性,促进发酵过程。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 糖度:糖度过高会抑制酵母的发酵能力,而糖度过低则会导致果酒口感过于干涩。

- 酵母种类:不同种类的酵母对果酒的发酵效果有所差异,选择适合的酵母种类可以改善果酒的口感和香气。

三、实验心得和建议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果酒的制作过程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苹果和葡萄适合用于制作果酒,而樱桃的发酵效果较差。

这可能与不同水果的糖度和酸度有关。

接种量对草莓酒发酵特性的影响

接种量对草莓酒发酵特性的影响

接种量对草莓酒发酵特性的影响马欣娟;吕慧威;孙玉梅【摘要】采用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的接种量分别为3%、5%、7%和9%(V/V,在25℃条件下制备草莓酒,比较不同接种量草莓酒发酵的降糖速率、产酒精速率、产酸量及香气成分含量等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接种量在3%~7%的范围内增加,降糖和产酒精速率越高,产酸量越低;当接种量达到9%时,产酒精速率降低;在发酵后期的草莓酒中,随接种量增大,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正丙醇、正丁醇和异丁醇含量升高,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异戊醇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β-苯乙醇含量与接种量无明显相关.7%接种量的草莓酒具有较高的酯和高级醇含量,发酵降糖、产酒精速率快,产酸量适中,同时兼具较高的香气质量.因此,草莓酒发酵的适宜接种量为7%(V/V) (7×107 CFU/mL).【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9(038)005【总页数】4页(P123-126)【关键词】草莓酒;裂殖酵母;接种量;发酵特性【作者】马欣娟;吕慧威;孙玉梅【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7草莓(Fragaria ananassa)营养丰富,果实鲜红色,质软而多汁,香味浓厚,略酸微甜,富含多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多酚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癌、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1],深受大众喜爱。

草莓的收获期十分集中,保质期短,采摘之后极易碰伤变质,贮藏运输中腐烂比例较高[2]。

将草莓加工成兼具风味和营养的果酒,是提高草莓利用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

影响果酒发酵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酵母菌接种量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在果酒的酿造中,酵母菌主导酒精发酵的过程,一般认为,接种量越大,起酵时间越短,降糖速率越高,耗糖量也越大。

果酒酿造报告实验

果酒酿造报告实验

实验四 果酒酿造报告实验报告一、目的及原理了解果酒发酵的原理并掌握果酒酿造的一般操作技术。

果酒酿造是利用酵母菌将果汁中糖分经酒精发酵产生酒精,再在陈酿、澄清过程中经酯化、氧化及沉淀作用,使之成为清彻透明、色泽鲜美、醇和芳香的酿造果酒。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252612622COOH H C O H C 酵母菌二、材料及用具1.材料:葡萄、蔗糖、食用酒精、优质酿酒酵母、偏重亚硫酸钾等。

2.用具:酵母培养的仪器设备、破碎机、过滤机、压榨机、发酵缸、折光仪、蒸馏器、温度计、酒精计、吸管、台称、白瓷盆、纱布、棉花、导管、焦亚硫酸或硫磺。

三、酿造技术(以葡萄酒为例)(一)工艺流程原料→称重→洗涤→破碎→榨汁→成分调整→果汁杀菌→接种→主发酵→分离转桶→后发酵→转换容器→陈酿澄清(添桶换桶)→成品调配→装瓶杀菌→成品(二)酿造方法及步骤 1.酵母菌的扩大培养 可分为①-级培养(液体试管培养),在无菌条件下。

每支试管中接入原酵母菌1~2环,摇匀、置于25~28℃恒温下始养以24~28小时,发酵旺盛时,可转入二级培养。

②二级培养把经调整好、杀菌过的果汁装入三角瓶,接入一支经一级培养后的酵母液,于25~28℃下恒温培养20~24小时,可供下级用。

③三级培养用大玻璃瓶装经调整的果汁,杀菌温度70~80℃半小时,或采用SO 2或偏重亚硫酸钾(K 2S 2O 5)杀菌,采用SO 2杀菌须在前一天进行,放置一夜后才可供使用。

摇匀二级菌种,迅速倒入培养液中,接种量为培养液的2~5%,在25~28℃恒温下培养24~48小时,待酵母繁殖旺盛可供酒母或再扩大培养用。

2.原料处理①选果:宜选完全成熟、含糖量高、香味好而酸味适中的葡萄,未成熟及腐败的葡萄不宜采用。

用清水冲洗干净。

②破碎及除梗。

③榨汁:如酿造白葡萄酒,破碎后需榨取果汁;酿造红葡萄酒时,需带皮发酵,使色素溶于酒中。

④果汁调整:测定果汁含糖量,调整至15~20%,含酸量至0.8~1.2%。

果酒制作实验报告

果酒制作实验报告

果酒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果酒的制作方法和过程,掌握果酒的发酵原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材料:
新鲜水果(苹果、葡萄等)500克;
白糖100克;
酵母粉5克;
玻璃瓶或塑料瓶若干个;
水适量。

三、实验步骤:
将新鲜水果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备用;
在一个大碗中加入白糖和少量水,搅拌均匀至糖完全溶解;
将切好的水果块放入碗中,用手搅拌均匀,使水果充分吸收糖水;
将酵母粉撒在水果上,再次搅拌均匀;
将水果混合液倒入干净的玻璃瓶或塑料瓶中,留出一定的空间;
用保鲜膜将瓶口封住,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进行发酵;
每隔一段时间打开瓶盖检查一次发酵情况,如发现气泡过多或异味等
情况应及时处理;
当果酒发酵至一定程度时,用滤网过滤掉水果渣和杂质,装入干净的瓶子中即可。

四、实验结果:
经过几天的发酵,我们成功制作出了美味可口的果酒。

果酒呈现出淡黄色,清澈透明,口感酸甜适中,香气扑鼻。

这是由于在发酵过程中,水果中的天然糖分被酵母菌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所致。

同时,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得到了保留和释放,对人体健康有益。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制作果酒的方法和过程,还深入了解了发酵原理和科学知识。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自制草莓酒的酿制方法

自制草莓酒的酿制方法

自制草莓酒的酿制方法
自制草莓酒的酿制方法
草莓酒是一种美味的酒类饮品,它具有浓郁的草莓香味和酒精的醇厚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如果你也想尝试自制草莓酒,那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酿制方法。

材料准备:
1.新鲜草莓500克
2.白砂糖500克
3.酒曲适量
4.白酒1升
5.瓶子若干
步骤:
1.将新鲜草莓洗净,去掉蒂部,切成小块备用。

2.将白砂糖倒入一个大碗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直到糖完全溶解。

3.将草莓块倒入糖水中,轻轻搅拌均匀,然后盖上保鲜膜,放置在室温下发酵。

4.每天搅拌一次,直到草莓块变软,糖水变成了深红色。

5.将发酵好的草莓块和糖水倒入一个大瓶子中,加入适量的酒曲,然后倒入白酒,搅拌均匀。

6.将瓶子口用保鲜膜封住,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摇晃一次,让草莓酒充分发酵。

7.大约过了一个月左右,草莓酒就可以酿制完成了。

此时可以用滤网过滤掉草莓渣,将草莓酒倒入干净的瓶子中,密封保存。

注意事项:
1.酿制草莓酒时,要选择新鲜的草莓,不要使用过熟或者变质的草莓。

2.草莓酒的酿制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避免细菌污染。

3.草莓酒的酿制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气温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4.草莓酒酿制完成后,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或者受到阳光直射。

总结:
自制草莓酒的酿制方法并不复杂,只需要准备好材料,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就可以制作出美味的草莓酒。

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口味需求,还可以与亲朋好友分享,增加生活的乐趣。

制作甜酒学生实验报告

制作甜酒学生实验报告

制作甜酒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制作甜酒一、实验目的1. 学习制作甜酒的基本原理;2. 掌握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制作甜酒的技巧;3. 了解发酵的过程以及对材料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葡萄糖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后,甜味也会相对减少。

三、实验材料1. 无阻碍的发酵容器(如瓶子、罐子等);2. 葡萄汁或其他有甜味的果汁(建议使用无添加剂的果汁);3. 酵母(如干酵母或酒酵母);4. 细砂糖;5. 温度计;6. 酒精计(可选,用于测定酒精含量);7. 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干净的发酵容器,清洗并消毒杀菌;2. 将葡萄汁或其他果汁倒入容器中,确保容器装满约3/4;3. 加入适量的细砂糖,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加糖的量,通常为果汁总量的5-10%;4. 搅拌均匀,直到糖完全溶解;5. 根据包装上的指示,溶解适量的酵母于温水中;6. 将酵母溶液倒入容器中,同时搅拌均匀;7. 用温度计测量发酵液的温度,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摄氏度;8. 将容器密封或盖子轻轻盖上,不要完全封闭,以便二氧化碳逸出;9. 将容器放在一个温暖、不受光照和震动的地方,等待发酵。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1. 记录发酵开始时的温度,并每天记录发酵液的温度变化;2. 记录发酵液的表面是否出现气泡,及其量的变化;3. 记录发酵液的颜色变化;4. 根据实验记录和观察,分析发酵过程中温度、气泡和颜色的变化,推测发酵的状态。

六、实验总结与思考1.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并与实验开始时的预期目标进行比较;2. 总结制作甜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思考发酵过程中温度、酵母的种类和质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甜酒的影响;4. 探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七、安全提示1. 使用干净的发酵容器和工具,以避免细菌污染;2. 酵母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使容器内压力增加,所以容器不要完全封闭以免发生爆炸;3. 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小心使用物品和处理化学物品。

果酒的制作实验报告

果酒的制作实验报告

果酒的制作实验报告果酒的制作实验报告引言:果酒是一种以水果为原料,通过发酵过程制成的酒类饮品。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口感和香气,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果酒的制作过程,并对其口感和酒精度进行评估。

材料与方法:1. 选取新鲜成熟的水果作为原料,如苹果、葡萄等。

2. 对水果进行清洗、去皮、去核等处理,确保原料的干净和完整。

3. 将处理后的水果切成小块,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

4. 加入适量的糖和酵母,糖的添加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水果的甜度来确定。

5. 搅拌均匀后,用保鲜膜封口,放置于室温下静置发酵。

6. 每隔一段时间,用干净的勺子搅拌一次,促进发酵过程。

7. 发酵时间根据水果的种类和温度而定,一般需要3-4周。

结果与讨论:1. 发酵过程中,果汁中的糖被酵母菌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将糖转化为酒精,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2. 发酵过程中,容器内的压力会逐渐增加,所以要定期放气,以防止容器爆炸。

3. 酒精度的测定可以通过密度计或酒精计来进行。

测量时,将果酒倒入测量器中,读取相应的数值即可。

4. 果酒的口感和香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料的种类、发酵时间和温度等。

不同的水果产生的果酒口感和香气也有所不同。

5. 在制作果酒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一些香料或其他调味料,以增加其风味。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果酒,并对其口感和酒精度进行了评估。

果酒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但需要耐心等待发酵的时间。

在制作果酒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口味进行调整,添加适量的糖和香料,以增加其风味。

果酒不仅可以作为一种饮品享用,还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大家对果酒的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特色果酒。

果酒 实验报告

果酒 实验报告

果酒实验报告果酒实验报告引言:果酒是一种以果实为原料,通过发酵制作的酒类。

它具有浓郁的果香和独特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探索果酒的制作过程和品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设计、结果和结论。

实验设计:1. 原料选择:我们选择了苹果、梨和葡萄这三种常见的水果作为实验的原料。

这些水果具有丰富的果糖和果胶,适合用于果酒的发酵。

2. 发酵剂选择:我们使用了干酵母作为发酵剂。

干酵母能够将果糖转化为酒精,促进果酒的发酵过程。

3. 发酵条件:我们将果酒分别放置在25摄氏度和30摄氏度两个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发酵。

这样可以比较不同温度对果酒发酵速度和品质的影响。

实验步骤:1. 水果处理:我们将水果洗净、去皮、去核,并切成小块。

2. 果汁提取:将水果块放入榨汁机中,榨取出果汁。

3. 加入发酵剂:将提取出的果汁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干酵母。

4. 发酵过程:将容器密封,分别放置在25摄氏度和30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发酵。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观察果汁的发酵情况,包括气泡的产生和液体的浑浊程度。

5. 发酵结束:当果汁停止冒气泡并变得清澈透明时,表示发酵结束。

实验结果:1. 发酵速度:在25摄氏度下,果酒的发酵速度较慢,大约需要10天才能完成。

而在30摄氏度下,发酵速度明显加快,只需要7天左右。

2. 品质差异:两种温度下制作的果酒在品质上存在差异。

25摄氏度下制作的果酒呈现出较为柔和的口感,果香浓郁;而30摄氏度下制作的果酒则具有更加浓烈的果香和较高的酒精度数。

结论:通过我们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温度对果酒的发酵速度和品质有显著影响。

较低的温度下制作的果酒发酵时间较长,但口感较为柔和;较高的温度下制作的果酒发酵时间较短,但口感更加浓烈。

2. 不同水果的果酒口感和风味也存在差异。

苹果制作的果酒味道清爽,梨制作的果酒口感醇厚,葡萄制作的果酒具有丰富的果香。

3. 发酵剂的选择对果酒的品质影响较小,但干酵母是一种常用的发酵剂,能够促进果酒的发酵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莓酒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果酒酿制原理,学习果酒酿制工艺。

2、熟悉草莓酒的感官指标和礼花卫生指标。

二、原理
(一)酵母菌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生命活动将糖转化成酒精:
↑+→252612622CO OH H C O H C
酒精计法原理:用酒精计法测得酒精体积百分数示值,即酒精度。

(二)果酒感官分析原理:感官分析系指评价员通过用口、眼、鼻等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即对葡萄酒、果酒产品的色泽、香气、滋味感官特性进行检查与分析评定。

三、实验主要仪器与药品
仪器:250mL 的锥形瓶、保鲜膜、纱布、电炉(或电磁炉)、玻璃棒、试剂瓶、电子天平(0.001克)、乳胶软管、榨汁机、大研钵、玻璃丝、糖度计1支、量筒、500ml 烧杯、称量纸、标签纸、药匙、记号笔。

药品:亚硫酸(偏重亚硫酸钾)、果胶酶、果酒酵母、明胶等。

四、实验工艺流程与操作说明
工艺流程:新鲜草莓 → 分选 → 去萼,去萼梗 → 清洗 → 灭菌 → 破碎榨汁 →加SO 2
(偏重亚硫酸钾) → 加果胶酶、过滤果汁 → 调糖→ 主发酵 → 倒瓶 → 陈酿 16℃,约40天 → 调配 → 下胶 → 过滤 → 装瓶 → 贮酒 → 成品 (70℃,10min 杀菌)。

五、操作说明 (一)、原料处理
选择充分成熟,色泽鲜艳,无病和无霉烂的草莓做原料,将草莓摘去叶蒂。

因为如果霉烂里面的有害物质会影响产品的品质。

(二)、清洗
先用臭氧水淋洗消毒,再用自来水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如果农药残留量较多药用洗洁精清洗,并冲洗干净。

(三)、破碎、榨汁、果胶酶的添加及防氧化
将清洗好的草莓沥净水分,榨汁机压榨取汁,将榨出的果汁置于玻璃容器中,装量为体积的
2/3,按8.0×10-5~1.0×10 (80~100 ppm)加SO 2搅匀后再加果胶酶。

按90~100 g /t 加果胶酶,搅匀,将果胶酶处理过的果浆加入不锈钢槽中,定量后补足SO 2 及果胶酶。

添加果胶酶,可以迅速软化果肉组织中的果胶物质,使浆液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提高出汁率,果胶酶40℃酶解30分钟后过滤,将果汁放入80℃的水浴锅内保持10min 使果胶酶失活。

SO 2在果酒中有杀菌、澄清、抗氧化、增酸的作用,为了使榨取的果汁澄清并杀死果汁中的微生物,所以在榨汁的过程中要加入一定量的SO 2。

(四)、酵母的活化
将1 kg 干酵母加入20L 38 ℃含糖5%的糖水(也可采用果汁),搅拌溶解。

l5~30 min 后冷却至28~30 ℃即可使用。

(五)、调糖
按生成1度酒精需要1.7克糖的比例进行调糖,这样才能酿成10度以上的草莓果酒,因此,要先测定果浆的含糖量,不足时要加入砂糖,使每100克果浆含糖20.4克,可按下面公式计算发酵液中应加入的糖:
100
)
7.1(B A V X -=
式中 X ——应加糖的量,kg ; V ——发酵液的总体积,L ; A ——发酵后要求达到的酒度;
B ——发酵液在发酵前的含糖量,%; 1.7——1.7%的糖能发酵成1度酒。

(六)、接种发酵 1、主发酵
草莓汁加入计算好质量的蔗糖,在80 ℃水浴中灭菌15min ,将活化好的酵母菌倒入草莓汁中,混匀后倒入两个250ml 的锥形瓶中,并做好标记,纱布封闭瓶盖,自然发酵(温度以18-23℃为宜),定期观查果酒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主发酵期约8—15天。

主发酵结束后过两周时间,此时可以适量添加一些蜂蜜,调成喜欢的风味。

2、果酒后发酵及陈酿及操作要点
(1)将主发酵结束的草莓酒进行倒瓶并定期处理(虹吸法)除酒胶,除酒胶后的酒液尽量装满瓶(防止氧化),以后定期进行倒瓶处理,初步方案为每15天一次,共3次。

倒瓶的目的:去除酵母等沉积物,有利于后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对糖的利用。

倒瓶的方法:取一段洁净的胶皮软管和洁净的250毫升的锥形瓶,用开水热烫杀菌后,将原瓶垫高,把软管插入发酵液液面以下,用嘴吸造成液压,液体流出后将软管另一端放入杀菌过的锥形瓶内,是液体平缓转移,剔除原瓶瓶底的沉积物。

(2)定期(每次除酒胶时)检测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并观察草莓酒的澄清度变化及果酒颜色的变化,嗅闻并感受其香气的微妙变化。

3、后发酵及陈酿的意义:后发酵和陈酿有利于残糖的继续发酵,前发酵结束后,原酒中还残留少量的糖分,这些糖分在酵母的作用下继续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有利于澄清作用,前发酵结束后还留部分的酵母及其他果肉纤维悬浮于酒业中,在低温缓慢发酵中,酵母及其他成分逐渐沉降。

陈酿有降酸和改善风味的作用,使酒的口味变得柔和,风味上更趋完善。

4、果酒的调配、澄清、催陈和贮酒
果酒陈酿40天左右,陈酿期间进行了澄清实验,明胶是果酒中最常用的澄清剂,它是从动物的皮、结缔组织及骨骼中煮出来的,无色无臭或带黄色或褐色,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形状各异。

明胶在单宁的影响下,悬浮的胶体蛋白质凝固而生成絮状沉淀,慢慢的下沉,使酒变澄清。

过滤后便得到澄清的草莓果酒。

澄清的方法:1份明胶于5份冷水中溶解20~30min后,加入5份95℃水搅拌即得约10%的明胶。

注:将100mL的酒液分装6个量筒,编上号码,一次按下表所列数据分别加入单宁液和明胶液。

编号 1 2 3 4 5 6
单宁(0.4%)0.5 1 1.5 2.0 2.5
对照
明胶(0.4%) 3 2.5 2.0 1.5 1.0 加入单宁后,充分摇匀,再加入明胶,再摇匀,静置48h,找出其中最澄清透明,而且明胶用量最少者。

例如4号量筒效果最好,则每升酒中应添加:
单宁0.004×2×1000=8g
明胶0.004×1.5×1000=6g
5、果酒的感官评定及各项指标
(1)感官指标
色泽:酒体草莓红色,澄清透明,无悬浮物,无杂质。

香味:清新纯正,优雅和谐的草莓清香与酒香。

滋味:酒体丰满,口味清新,酸甜爽口,醇和浓郁。

(2)理化指标
酒度:测得所制草莓果酒度为12(20℃,V/V)。

含糖量:该果酒含糖量≥15 g,L。

总酸:测得该酒总酸含量为4.5~7.5 g/L(以柠檬酸计)。

(3)卫生指标卫生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该酒符合国家发酵酒卫生标准有关规定。

酒度(20℃,%vol)7~13
总糖(以葡萄糖计)
干型草莓酒≤4.0
半干型草莓酒 4.1~12.0 半甜型草莓酒12.1~50.0 甜型草莓酒≥50.1
酸(以柠檬酸计,g/L) 5.0~7.5
总二氧化硫(mg/L)≤250
挥发酸(以乙酸计,g/L)≤1.1
干浸出物(g/L)≥15 (4)了解果酒感官评定的方法,感官评定方法:
将瓶外部擦干净,小心地开启瓶塞(盖),不使任何异物落入,将酒倒入洁净的品果酒用的玻璃杯中,一般酒在杯中的高度为1/4~1/3;
在适宜光线(不是直射阳光)下,举杯齐眉,观察色泽、清浑;
摇动酒杯,多次用鼻嗅香,分析果香、酒香和异香;
酒入口,先均匀地分布于口腔内,然后仔细品味;
六、数据与分析
日期 4.13 4.14 4.18 4.26 5.27
温度24 21 20 20 32.5
PH 3.62 3.52 3.39 3.6 3.64
可溶性固形物23% 21.80% 16.60% 8.60% 7.70% 还原糖 2.36 ————7.68 12.09
总糖——201.74 ——————
总酸————9.4 9.06 9.25
密度 1.0935 1.085 1.05 0.99 0.99 二氧化碳1614 1605.5 1567.5 1507.3 ——
二氧化硫g/L ————————0.05604
从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莓酒的温度稍微降低,后期又会升高。

图2 日期-还原糖变化关系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莓酒的还原糖含量会逐渐增加。

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莓酒的总酸先下降后升高。

图4 日期-二氧化碳变化关系图
从图4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莓酒的二氧化碳量逐渐缓慢降低。

从图5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莓酒的密度先快速上升,中后期又趋于稳定。

图6 日期-可溶性固形物变化关系图
从图6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莓酒的可溶性固形物逐渐降低。

从图7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莓酒的pH先降低,然后又逐渐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