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实现选择性堵水的机理探讨

合集下载

选择性堵水技术介绍

选择性堵水技术介绍

压力(MPa)
0.08 0.06 0.04 0.02 0 0 500 1000
油相 水相 注堵剂
1500
2000
2500
累计注入体积(ml)
堵后水相渗透率下降85.7%,油相渗透率下降20.3%。
流动实验
对不同渗透率地层的影响
空气 渗透率
10-3um2
堵前 Kw Ko
堵后 Kw Kw Ko Frro Frrw 下降% 下降% Ko
水驱 油驱
注堵剂
水驱 油驱
0.6
1 0.4
注入压力(M P a )
0.2 0.6 0 0
500
500
1000 1500
1000
1500
2000
2500
累计注入体积(m l )
2000 2500 累计注入体积(ml)
堵后水相渗透率下降84.4%;油相渗透率下降23.16%
流动实验
0.1
封 堵 驱 替 曲 线 三
联剂通过偶联作用与砂粒之间获得了良好的 粘结,并提高了堵剂的耐温性能。
配方的确定
复 合 交 联 剂 研 究
90℃复合体系强度变化曲线
8 7 6 5 4 3 2 1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时间(天)
凝胶粘度(×1 0 4 m p a . s )
凝胶粘度(万m p a . s )
水相渗透率/10-3um2 603.5 225.6 695.8 218.3 75.85 211.4 46.88 215.6
流动实验
可 视 化 实 验 模 板
第一次水驱后
第一次堵水后水驱
第二次堵水后水驱
第三次堵水后水驱
备注:红色:油;绿色:水;蓝色:堵剂

法国IFP选择性堵水技术

法国IFP选择性堵水技术

图 2 矿化度和剪切速率对聚合物膨胀的影响( a) 及处理一对油和水的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b)
处理一适用于温度 60 ℃以下地层 ,原因是温度高 于 60 ℃时会发生聚合物的天然水解反应 ,导致聚合物 沉积 。要求地层水盐浓度低于 5000mg/ L 有两个原 因 :第一 ,盐浓度大于 5~10g/ L 时 ,黏度不变化 ;第二 , 高的盐浓度使聚合物分子体积缩小 ,因而吸附层的厚 度也缩小 ,会降低处理效果 。
的地层 。常用的聚丙烯酰胺含 20 % ~30 %的丙烯酸 基 ,分子量为 107 ,其聚合物分子半径 ,在 8g/ L 盐浓度 的水里为 0. 32μm , 在 1g/ L 盐浓度的水里为 0. 4μm 。
在高盐浓度的溶液 (其盐浓度必须高于地层水的 盐浓度) 里注入聚合物有利于降低注入液的黏度 ; 此 外 ,由于聚合物分子的体积随着盐浓度增加而减少 ,所 以聚合物在地层内被吸附的量也增加 ,有利于形成聚 合物吸附层 。处理后产油时 ,由于地层水盐浓度比注 入液低 ,会使聚合物吸附层膨胀 (见图 1b) ,从而降低水 的相对渗透率[8 ] 。从图 2a 可见 ,在一个黏土质砂岩岩 心中 ,吸附层膨胀后 ,水的渗透率降低为膨胀前的三分 之一 。聚合物的吸附层对油或气的相对渗透率影响不 大 (见图 2b) 。
IFP 典型现场试验[2 ]
1 地下储气库储气井 :砂岩储集层或灰岩储集层 (法国)
IFP 用 RPM 堵水技术进行了一些砂岩储集层地 下储 气 库 储 气 井 的 堵 水 处 理 , 效 果 良 好[8 ] 。例 如 Cerville2Velaine 储气库的 VA48 井 ,地层温度为 30 ℃, 储集层厚 60m ,地层水矿化度为 1000mg/ L ,渗透率随 着深度而升高 (从 0. 1μm2 到 5~10μm2) 。采用处理一 技术对该井堵水时 ,注入了浓度为 3000 mg/ L 的聚丙 烯酰胺 700m3 ,配制水矿化度为 820 mg/ L 。处理后该 井产气量未变化 ,含水率减少 ,有效期长于 3a[8 ] 。

有机凝胶控水及堵水技术研究

有机凝胶控水及堵水技术研究
S t a t e o f Ke yL a b o r a t o r y o f Oi l & Ga sRe s e r v o i r Ge o l o g y a n dEx p l o i t a t i o n , S o u t h we s t Pe t r o l e u m Un i v e r s i t y, Ch e n g d u, S i c h u a n 6 1 0 5 0 0, Ch i n a
d e me r i t s a n d f i e l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e a c h g e l s y s t e m.P o l y e t h y l e n e i mi n e ( P EI ) c r o s s — l i n k i n g g e l s y s t e m h a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b e i n g
v0 1 .3 5 No. 6 De c . 201 3
D OI :1 0 . 3 8 6 3  ̄ . i s s n . 1 6 7 4 —5 0 8 6 . 2 0 1 3 . 0 6 . 0 2 0 文 章 编 号 :1 6 7 4 —5 0 8 6 ( 2 0 1 3 ) 0 6 —0 1 4 1 —1 2 中 图分 类 号 : T E 3 9
趋 势来看 , 合成孔 喉尺度 匹配的各种功 能性 聚合物微球将 是未来深部调 驱技 术 的重点发展方 向。在 有机凝胶调剖 堵
水 方面取得 了一 定的研 究进展 , 将对今后相 关研 究工作和现场应 用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 意义。 关键词 :有机凝胶 ; 聚 乙烯 亚胺 ; 聚合物微球 ; 调剖p a p e r g i v e s a n u p d a t e r e v i e w o n 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o r g a n i c — g e l u s e d f o r wa t e r s h u t o f a n d c o n f o r — ma n c e c o n t r o 1 . Fi v e k i n d s o f p o p u l a r g e l s y s t e ms s u c h a s b u l k g e l , o r g a n o s i l i c o n g e l , t h e r mo s e n s i t i v e / s a l t — s e n s i t i v e / p H s e n s i t i v e g e l , i n — s i t u p o l y me r g e l a n d p o l y me i r c mi c r o s p h e r e a r e i n c l u d e d .T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wo r k i n g me c h a n i s m, me r i t s a n d

新型硅酸凝胶深部堵水剂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硅酸凝胶深部堵水剂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硅酸凝胶深部堵水剂的研究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部堵水技术受到了广泛的
关注,其中,硅酸凝胶深部堵水剂是抗水垢封堵效果最佳、使用技术
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堵水剂,被广泛应用于深部堵水施工中。

硅酸凝胶
深部堵水剂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弹性,可防渗、防污染,且能以满
足客户环境要求的低粘度的质量进行施工,是一种效果极佳的绿色材料,具有防腐蚀、防腐蚀防水等优点,可实现深部堵水效果,具备提
高深部堵水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等优点。

在研究过程中,分析硅酸凝胶深部堵水剂的成分组成,通过改变
配方控制其特性,并进行了拉伸试验、室温老化试验以及抗老化性能
试验,考验其质量质量优良,为制造出高质量的硅酸凝胶深部堵水剂
建立了理论基础,为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应用中,硅酸凝胶深部堵水剂除了可以用于深部堵水外,还可以用于桥涵深部
施工,潜水搅拌施工,如注浆施工,回填施工,再加工施工等一系列
施工工程,在山区、河床、海堤护坡等抗滑、防污染、防渗漏、防腐
蚀和其它工程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之,硅酸凝胶深部堵水剂具有高抗渗效果、耐压强度高、结构
紧凑牢靠并具有良好的移动性;并且具有极低的环境污染,施工过程
简单、速度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深部堵水施工材料,可以广泛应用
于土木建筑、水利枢纽、船舶工程及其它深部堵水工程中。

暂堵与堵水配套技术实现选择性堵水研究

暂堵与堵水配套技术实现选择性堵水研究

文章编号 :10 2 3 ( 06 0 04 0 0 0— 64 2 0 ) 2— 0 0— 4
暂堵与堵水配套技术实现选择性堵水研究
王 雷 赵立强 刘平礼 罗 娟 , , ,
(, 1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 四川 成都 60 0 ; .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1 50 2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南石油大学 )
流产出 , 恢复低渗层的渗透率 , 从而达到了选择性堵 剖作业中常采用选择性 注入工艺 来实现选 择性封 水的作用 。 堵, 例如, 利用非均质地层不同渗透率层位 的启 动压 力差 , 注入压力保持在低渗层 ( 往往也是非 目的层 )
的启动压力 之下 和高 渗层 ( 往往也是 目的层 ) 的启 动压力之上 , 从而实现选择性封堵 , 这种方法在理论
1 非 目的层伤 害理论基础 【 2 J
许多人认为如果油藏非均质性较强 , 那么在注 上是成立的, 但在实际应用 中, 为了保持一定的注入 入堵剂溶液时, 就没有必要对非 目的层采取保护措 速度 , 注入压力常常保持在低渗层的启 动压力之上 , 施了。而通过理论和实验证明 , 于多层非均质地 对 这样堵剂和调剖剂溶液就不可避免的会进入非 目的 层, 假如在注入凝胶过程 中, 不采取保护措施 , 就不 层, 从而造成伤害。 可避免的会对非 目的层造成伤害。 国外研究表明 : 在岩芯渗透率低 于 l m 时 , 聚 假设模型由渗透率不 同的 6个层位组成 , 井筒 合物溶液注入速度超过临界剪切速度时压力会逐渐 升高而导致在入 口处产生强烈堵塞。
J 渗透率 , ~ I } 一 1 m 0
・ 收稿 日期 : 05一 一l 20 叭 O
基金项 目:国际合作项 目“ a r ht H 3 6Ole ” W t u fi Q D2— i l 的部分研究 。 eS o n i fd

凝胶型选择性堵水剂DQ-2的研制及应用

凝胶型选择性堵水剂DQ-2的研制及应用
西 峰油 田裂缝 性见水 油井 选择 性 堵 水 的 D 一 型 Q 2新
度 1% ~ 5 , 5 2 % 固含量 ( 质量分数 ) 20 ~ 5 , 9 .% 9 % 北京 恒 聚公 司生产 ; 联 剂 : 验 室 自制 , 交 实 质量 分 数 6 % ; 定 剂 : 验 室 自制 , 量 分 数 4 % ; 然 岩 0 稳 实 质 5 天
A L一10型 , 仪 天 平 厂 ; 子 天 平 : 0~50 , E 2 湘 电 ( 0 g
功 能堵 剂. 09 2 1 20 - 00年 在 长 庆 油 田现 场 试 验 4 5
收 稿 日期 : 0 1 6 1 2 1 - .1 0
基金项 目:中石油集 团川庆钻探科技攻关项 目“ 长庆低渗储层裂缝性水淹油井堵水技术研究 ” 2 0 —9 ( 098 ) 作者简介 :王玉功 (9 2 ) 男 , 18 一 , 工程师 , 事油 田化学 、 从 油气开采研究. — a : aguog00 sh .o E m i w nygn2 1@ ou cm l
庆油 田属 于低渗 透油 藏 , 层微 裂缝发 育 , 储 非均 质性
强. 开发初 期实 施超前 注水 , 油井 投产 初期普 遍实 施
1 实 验 部分
1 1 实验 用 品 .
11 1 实验 所 用 试 剂 及 材 料 改 性 聚 丙 烯 酰胺 . . ( P M) 黏均 相对分 子质量 1 0 0 HA : 0~180万 , 解 0 水
21 0 2年 5月 第2 7卷第 3期
西安石 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un l f i nSio n esy N trl c neE io ) ora o h uU i r t( aua Si c d i X a y v i e tn

选择性化学堵水适应性研究

选择性化学堵水适应性研究
平均 差值
2003.4 2003.5 2003.5
芳240-88 2003.5
堵后平均单井产液量下降了2.1t/d,产油量增加1.0t/d,含水下降 17.0个百分点,动液面下降136m,平均单井累积增油127t,降水622m3
分 析
一对于油井各层动用状况差别较大,层间矛盾比较突 出,则堵水效果较好,有效期长。这些井有明显的主力层, 渗透率和有效厚度较大,处于砂体发育部位,与水井连通 情况较好,且堵后有较好的接替层,有利于次产层内剩余 油的流动。
二对于油层厚度大,但由于层内非均质性导致层内各 部位动用状况差异的井,采用选择性化学堵水堵掉高渗透
部位,有利于层内剩余油的有效动用。
升54-32井87年6月 投产,砂岩11.6m, 有效11.0m, 93年8月见水 99年7月含水100%
升 54-32 井硼 -中子测井结果
分类 产油为主 层位 PI8 PI5 上部 油水同出 PI7 PI6-7 下部 产水为主 PI3 PI6-7 上部 PI5 下部 PI6-7 中部
堵水后有接替产层。
施工参数确定
施工工艺参数
堵剂用量计算
Q1=πHΦ(R12-R22) 式中:
Q1–主剂用量 m3
Q2–封口剂用量 m3 R–封口剂堵水半径 m
H
R
Q2=πHΦ(R2-R22)
R1
R2
R1–主剂堵水半径 m
R2–套管外径 m
最大注入压力不高于启动压力2MPa

一、前言

二、选择性化学堵水机理
92.3 1415
降水未增油 3 口井:堵后虽然产液量下降幅度较大,但由
于含水下降幅度较小或未降,只降水未增油。
平均单井产液量下降5.4t/d 含水下降10.2个百分点 累积降水767m3

选择性堵水剂的实验研究

选择性堵水剂的实验研究

第1章概述1.1 我国堵水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堵水剂的研究现状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堵水技术的探索和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庆油田在机械堵水、胜利油田在化学堵水方面发展较快,其他油田也有相应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调整注水井吸水剖面来改善一个井组或一个区块整体的注水波及效率。

20世纪90年代,随着油田含水不断升高,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堵水技术也进入发展的鼎盛期,由单井处理发展到以调剖堵水措施为主的区块综合治理。

提出了在油藏深部调整吸水剖面,迫使液流转向,改善注水开发采收率的要求,从而形成了深部调剖研究的新热点,相应地研制了可动性凝胶、弱凝胶、颗粒凝胶等新型化学剂。

进入21世纪后,油田普遍高含水,油藏原生非均质及长期水驱使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油层中逐渐形成高渗通道或大孔道,使地层压力场、流线场形成定势,油水井间形成水流优势通道,造成水驱“短路”,严重影响油藏水驱开发效果。

近年来,油田堵水调剖技术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主要有:弱凝胶调驱技术,稠油热采井高温调剖技术,深井超深井堵水调剖技术,注聚合物油藏的调剖堵水技术,以及水平井堵水治水技术等。

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机械和化学两大类堵水调剖技术,相应地研制成功八大类近百种堵水调剖化学剂。

研制了直井、斜井和机械采油井多种机械堵水调剖管柱,配套和完善了数值模拟技术,堵水调剖目标筛选技术等7套技术,达到年施工2000井次,增产原油60×104t的工业规模,为我国高含水油田挖潜,提高注水开发油田的开采效率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开展了机理研究,进行了微观、核磁成像物模的试验研究,使堵水、调剖机理的认识更深一步。

分析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规模,其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1)50至70年代:油井堵水为主,堵剂材料主要是水泥、树脂、活性稠油、水玻璃/氯化钙等。

(2)70至80年代: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堵水调剖剂研制得以迅速发展,以强凝胶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堵塞,以调整近井地层吸水剖面及产液剖面为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定压降 100 lb/ in2* , 注入油( 流向 1# ) 驱替盐 水, 测定残余 4 水饱和度 S w r 下油的流度
恒定压降 100 lb/ in2* , 油示 踪( 流向 1# ) 测定原 始孔隙 体积 5 保留率( Vp / Vpo) 和岩心相对分选性( A/ Ao)
6
恒定压降 100 lb/ in2* , 注入盐水( 流向 1# ) 驱替 油, 测定残余 油饱和度下( S or ) 盐水流度
主题词 生产井 渗透率 凝胶 机理解释 试验
一、试验过程
1, 胶凝剂制备
凝胶主要有间苯二酚- 甲醛、醋酸铬- 部分水解
聚丙烯酰胺 ( H PAM ) 、乙二醛-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 CPAM ) 、12- 羟基硬脂酸 ( 油基凝胶) 。表 1 列出
了这些凝胶的组成, 其中 HPAM 分子量约为 200 万
0. 24 ? 0. 02 561 ? 5
0. 24 ? 0. 02 537 ? 9
So r
k
b w
(
m
d)
0. 34 ? 0. 01 112 ? 3
S wr *
kbo( md) *
0. 26 ? 0. 00 522 ? 17
0. 23 ? 0. 01 588 ? 16
0. 23 ? 0. 01 561 ? 19
* 凝胶是间苯二酚- 甲醛时, 应施加 30 lb/ in2 压力
二、两相渗透率下降机理探讨
1, 重力影响
油水密度差引起凝胶颗粒在两相流中运行状态改
变, 造成孔喉处不同程度的堵塞, 使油水相渗透率下
降存在差异, 因为岩心中有大量自由取向的孔隙, 所
以凝胶颗粒受重力影响的理论假设并不充分。水包油
实验用以测试渗透率变化是否与岩心取向和驱替方向
pH 粘度( 11s- 1) , cP
6. 5
0. 67
6. 0
33
7. 3
5. 4
1. 05
1. 05
2, 岩心驱替试验
常规岩心流动试验步骤详见表 2。
表 2 水包油岩心流动实验步骤
1 岩心饱和盐水, 测定孔隙度
2 测定盐水相绝对渗透率及流度
3 水示踪测定孔隙体积( Vpo) 及岩心的分选性( Ao)
有关, 结果如 表 3 所示。残余水 阻力系 数 ( F rrw ) 、 残余油阻力系数 ( Frro) 对岩心取向与驱替方向不敏 感, 循环注入水和油后, 凝胶降低水相渗透率的幅度
实际上远大于降低油相渗透率的幅度, 可见重力并不
是引起油水两相渗透率下降失衡的原因。
表 3 岩心取向与流动方向对残余阻力系数的影响
1150
油流流度
盐水流度
( md/ cP) S w r = 0. 24 ( md/ cP) S or = 0. 31
573
212
500
1154
559
232
1000
1146
549
257
1500
1142
528
257
1500
1142
520
266
1000
1148
523
263
500
1141
540
258
0
1130
道尔顿, 水解度 2% , 其它药品均为试剂等级。
表 1 凝胶的组成及粘度 ( 41 e )
凝 胶 组成 3% 间苯二酚, 3% 甲醛, 0. 5% KCl, 0. 42% N aCO 3 1. 39%H PA M , 0. 0212% 醋酸铬, 1% N aCl 0. 3% CPA M , 0. 14% 乙二醛, 2%K Cl 4% 12- 羟基硬脂酸, 油 A 2% 12- 羟基硬脂酸, 油 A
表 8 恒定流速下系统压力对残余阻力系数的影响
( 胶凝剂: 1. 39HPA M + 0. 0212% 醋酸铬, 41 e )
回压( lb/ in2)
流速( ft / d)
Frro
Frrw
0
3. 5
2
8
500
3. 5
2
8
1000
3. 5
2
8
1500
3. 5
2
7
1000
3. 5
2
7
500
3. 5
2
8
0
范建芳: 凝胶实现选择性堵水的机理探讨
13
凝胶实现选择性堵水的机理探讨
Jen n-Tai Lia n g et a l .
翻译: 范建芳 ( 青海油田 公司开发工艺研究所) 校对: 崔小琴 ( 青海油田 公司开发工艺研究所)
摘 要: 生产井用凝胶充填作业时, 如果油层不 能够被隔离, 那么凝胶降低水相渗透率的能力远大于 降低油相渗透率的能力, 这是措施成功的关键。本文 针对凝胶能使两相渗透率不同程度下降的现象, 作出 几种解释。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现象不 是由重力影 响、润滑效应、凝胶的收缩与膨胀、岩石的润湿性引 起的。油基凝胶实验结果说明: 通过孔隙介质油流、 水流通道的分离在这种现象中占主导地位, 然而仍需 进行深入的工作来证实这一理论。
在强水湿处理过的岩心中盐水流动表现出强的 / 剪切
稀释性0, Frrw 值随表观速度的增加而降低; 水的残 余阻力系数用幂律方 程表达 Frrw = 105u0. 55。相反,
油的流态为牛顿流体。
表 9 润湿性对凝胶性能的影响
凝胶 3% 间苯二酚+ 3% 甲醛
润湿性 Frrw Frro F rrw/ Frro
( 凝胶: 0. 3%CPAM + 0. 14% 乙二醛)
岩心取向 流动方向
水平 垂直 垂直
水平 向上 向下
第一次油驱后 Frro
7 7 7
第一次水驱后 Frrw * , 驱替速度 0. 87 f t/ d
5090 4870 5000
* Frrw 由方程 Frrw = 849 u- 0. 35确定
2, 润滑效应 / 水化膜理论0 与 / 润滑效应0 两种说法有共同 之处, 聚合物凝胶在强水湿岩心的孔隙壁上形成一层 吸附膜, 烃/ 聚合物之间的界面有效地 / 润滑0 了油、 气的流动, 可见油的粘度不同, 可能会引起渗透率的 改变。表 4 针对该问题作以研究, 结果表明: 凝胶处 理岩心前, 粘度相差约 30 倍的油 A 与油 B, 对应测 得的渗透率相差不大。由此可得出结论, 凝胶处理岩 心前, / 润滑效应0 是不明显的。表 5 测试的是, 岩 心注入凝胶后油的粘度对残余阻力系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 在残余水饱和度与残余凝胶饱和度之和相等的 条件下, 对应测得油 A 与油 B 的残余阻力系数相同。
表 4 凝胶封堵岩心前, 油的粘度 (Lo) 对端点渗透率的影响
( 岩心: 贝雷砂岩, 强水湿, 41e )
油的类型 油A 油B 油A 盐水
1. 0%N aCl
Lo( cP) 1. 05 31. 6 1. 05
Lw ( cP) 0. 67
Sw r
kbo( m d)
0. 28 ? 0. 02 503 ? 5
结果表明, Frrw 值表现出强的剪切稀释性, Frrw 与表观 速度 u 的关系可用幂律方程表达; 同时也反映出 Frrw 值对系统压力也是不敏感的, 在注入油早期和油、水
示踪过程中可观测到凝胶的降解。为了确认这一结果,
在恒定流速、不同回压下再次测定残余阻力系数。表
8 实验数据说明, 在测定 Frrw 后, 进行油驱过程中发 生凝胶破胶现象, 引起 Frro 值降低, 但在整个油水注
7 水示踪( 流向 1# ) 测定 Vp / Vpo和 A/ Ao
8 不超过压力限制以尽可能高的注入速率注入凝胶( 流向 1# )
9 关闭岩心, 候凝
10 反向( 流向 2# ) 注入盐水, 测定残余水阻力系数( Frrw )
续表 2 11 水示踪, 测定 Vp / Vpo和 A/ Ao( 流向 2# ) 12 注入油( 流向 2# ) 测定残余油阻力系数( Fr ro) 13 油示踪, 测定 Vp / Vpo和 A/ Ao( 流向 2# ) 14 重复步骤 10( 关闭岩心后, 第二次水油注入循环) 15 重复步骤 10( 关闭岩心后, 第三次水油注入循环)
3. 5
2
7
4, 油、水通道压缩和润湿效应
方程 ( 1) 用以计算聚合物凝胶充填后渗透率的
下降值:
Frr = ( 1 - rD)- 4
( 1)
式中: Frr ) ) ) 渗透率降低值; D) ) ) 吸附在孔隙壁上的聚合物厚度;
r ) ) ) 孔隙半径。
强水湿岩心体系中, 残余油滴会降低孔隙的有效
半径, 因此, 假定 D 一定, 那么水驱过程 中, 水相
571
245
表 7 系统压力对残余阻力系 数的影响
( 胶凝剂: 1. 39% HPAM + 0. 0212% 醋酸铬, 41e )
回压( lb/ in2)
Fr ro
0
9
Frrw 18 u - 0.8
500
9
16u - 0. 26
1000
11
18u - 0. 31
1500
11
15u - 0. 24
* u : 表观速度( ft / d)
渗透率的下降比油相渗透率下降得多, 并由此可推断 岩心润湿性使油水两相渗透率下降不等的能力是: 强
水湿岩心> 中等润湿岩心> 憎水性岩心。表 9 反映的
是润湿性对凝胶性能的影响, 结果与推断不符。对于
间苯二酚- 甲醛凝胶, 在强水湿岩心下 Frrw / Frro = 20, 在中等润湿岩心下 Frrw / Frro= 20; 对于黄胞胶 - Cr ( Ó) 凝胶, 在强水湿岩心与中等润湿岩心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