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四川省巴中中学南江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四川省巴中中学、南江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考生留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道是中国伦理文化中最具原发性、核心性的文化概念。
美国传教士何德兰在《中国的家庭生活》中写到:“整个中国文明的确立和发展都以孝作为其社会和伦理体系的基石,孝是整个中国文明的根本原则,假如不能相识到孝是全部中国人家庭、社会、宗教和公民生活的基础,没有人能够理解中国和中国人。
”在传统孝道中,“孝行”和“孝理”是两大核心内容。
“孝行”即孝顺父母的行为,一般包括三方面。
其一,供给父母,《尔雅》曾记述:“善事父母曰孝”,也就是为父母供应物质支持,供应良好的生活环境,使父母老有所养、病有所依。
其二,听从长辈,听从父母的支配。
在传统孝道中,所谓“大孝者”,其根本是“顺亲、尊亲”,即听从长辈的要求,不违反长辈的意愿,且即使父母对自己看法不佳,也要善待父母。
其三,祭祀先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可见,传统孝道要求孝子在长辈活着时,心存敬重,在行为上赡养、听从、尊亲;在长辈去世之后,则要满怀哀思,依礼安葬、守孝,并且按时祭祀。
“孝理”则指个体对于孝的认知或看法。
孔子在回答子夏问的孝之问时说到:“色难。
”《论语》记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可见,传统孝道认为,对父母的赡养不只是要求在简洁的衣食住行上,更重要的是对待父母要表现真情实感。
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演进,传统的孝道暴露出更多的弊端,孝道观念日益发生改变,渐渐形成了一种更具当代特色的“新孝道”。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复辟.(pì) 恫.吓(hè) 着.(zhuó)人送还谬种流传能曲能伸B.给.(jǐ)养诨.(hún)名曲学阿.(ē)世互相厮拼背景离乡C.包扎.(zā) 炮.(páo)制呱.(guā)呱坠地翻然觉醒毕恭毕敬D.摒.(bìng)弃骨殖.(shi) 书声琅琅..(láng) 决无妥协共克时艰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米考伯太太告诉我,“她娘家的人”认定,米考伯先生可以_ 破产债务人法,请求释放。
②例如,老古·冯·居利希在自己的枯燥的材料汇集中的确____了能够说明无数政治事实的大量材料,可是他的著作又有谁读过呢!③今天,要____“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④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____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
⑤诚然,霍布斯看出了现今的人们对自然的____所作的种种解释的缺点,然而从他自己所作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就可看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也是错误的。
⑥革命导师们____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____,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
A.援用搜集制服制定权力既……又B.使用搜集制伏制订权力既……又C.援用收集制伏制定权利不仅……而且D.使用制服制订权利收集不仅……而且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
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
②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身临其境....的。
2023高二上册期末联考语文检测试题

2023高二上册期末联考语文检测试题高二上册期末联考语文检测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黑格尔《美学》曾说十七世纪荷兰小画派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细节——例如一些很普通的房间、器皿、人物等等——作那样津津玩味的精心描述,表现了荷兰人民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热情和爱恋,对自己征服自然(海洋)的斗争的肯定和歌颂,因之在平凡中有伟大。
汉代艺术对现实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场合、情景、人物、对象甚至许多很一般的东西,诸如谷仓、火灶、猪圈、鸡舍等等,也都如此大量地、严肃认真地塑造刻画,尽管有的是作冥器之用以服务于死者,但也仍然反射出一种积极的对世间生活的全面关注和肯定。
汉代艺术中如此丰富众多的题材和对象,在后世就难以再看到。
正如荷兰小画派对日常世俗生活的回顾玩味意味着对自己征服大海的现实存在的肯定一样,汉代艺术的这种丰富生活场景也同样意味着对自己征服世界的社会生存的歌颂。
比起荷兰小画派来,它们的力量、气魄、价值和主题要远为宏伟巨大。
这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第一次得到高度集中统一的奴隶帝国的繁荣时期的艺术。
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在一个琳琅满目、五色斑斓的形象系列中,强有力地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
这就是汉代艺术的特征本色。
与这种艺术相平行的文学,便是汉赋。
它虽从楚辞脱胎而来,然而“不歌而诵谓之赋”,却已是脱离原始歌舞的纯文学作品了。
被后代视为类书、字典、味同嚼蜡的这些皇皇大赋,其特征也恰好是上述那同一时代精神的体现。
“赋体物而浏亮”,从《子虚》《上林》(西汉)到《两都》《两京》(东汉),都是状貌写景,铺陈百事,“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
尽管有所谓“讽喻劝诫”,其实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仍在极力夸扬、尽量铺陈天上人间的各类事物,其中又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环境事物和物质对象;山如何,水如何,树木如何,鸟兽如何,城市如何,宫殿如何,美女如何,衣饰如何,百业如何……文学没有画面限制,可以描述更大更多的东西。
通辽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通辽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甲]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中国已与4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50余份“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
[乙]协议的主要内容分为8个部分: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双方积极行动、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共创美好未来,然而,美国总统却在国会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丙]同时大事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评头论足B . 截至C . 大事D . 给予(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春节期间,打车需求量增加,正是网约车大显身手的时候,可是频频出现的打车难、打车软件乱加价,让人心堵,也凸显了供需矛盾。
B . 15日上午7时18分,在溪边下游发现了伤痕累累的、没有了生命特征的周炳耀,听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人们伤心不已。
C . “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实施诈骗,他们采用的诈骗手段包括假链接、假客服、弹出窗口、网络诈骗等。
D .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统计数据显示,在德国的实体书店、网络书店以及电子书三种销售形态中,实体书店销售额始终占据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
最新吉林省长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选择题按照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清代词流派概述清代的词坛被誉为词林发展史上的一个“中兴时期”,这种说法并不意味着清词只是宋词的简单重复或再现,而是以一种经过了时代浸染和词自身蜕变之后的新发展。
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词家辈出而又流派纷呈。
流派是指具有共同的或者相似的理论主张,以及相同或相似的创作风格的若干作家组成的一个团体或者群落,流派的产生是文学繁荣的标志。
清代词坛上的流派纷呈,是建立在对词这种文学样式的群体认同基础之上的,或者说到了清代,词才最终确立了自己与诗、文一样的独立地位,才真正从创作实践到理性认同都进入了成熟时期。
而地域是文学流派形成的客观环境因素,清代词坛的风格流派便呈现出一种很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从明崇祯初年到清顺治朝的四十多年的时间,是以陈子龙、李雯等为领袖的云间词派盛行的时期,云间属于当时的松江府(今上海松江)。
这一派词人标举南唐、北宋词,称他们的创作是“皆境由情生,辞随意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浑,斯为最盛也”(陈子龙《幽兰草·题词》)。
他们标榜天机自然的高浑境界,追求典雅婉妍的风格旨趣,但因纠缠于传统的“词为艳科”的观念之中,有意同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保持距离,所以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并非相一致。
虽然如此,云间词派还是开启了一个词风转变的历史时代。
另外,在明末清初的词坛上还有浙江嘉善地区的“柳州词派”,以及以王世祯为首的广陵词人群体,后者是清代第一次形成的大规模的词人流派。
从清顺治七年到康熙二十七年之间的四十多年,为阳羡词派活跃的时期。
这是清初另一个规模更大的词学流派,将陈维崧作为自己的宗主和领袖。
这一词学流派开始从观念上反拨“词为艳科”“小道”的传统偏见,在理论上主张崇情主意、不拘一格,把词提到与“经”“史”并驾齐驱的地位。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词的研读是支持我走过优惠的一种力量。
”叶嘉莹先生在口述自传的结尾这样说。
在最痛苦的时候,叶先生靠写作诗词疗愈自己。
叶先生拮取的这条线索,在解读东坡词时体现得最为鲜明。
苏轼的坎坷造际和乐观性格为大家所熟知,而叶先生这次讲茶轼,不是强调苏轼如何旷达地应对外界打击,而是在苏轼的痛苦面前停一停、凝心看一看,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痛苦?“似花还似非花”(《永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写下的,叶先生讲:“古人常常以为柳絮就是柳树开的花,这个花不是万紫千红地开在树上,它只要一张开,马上就被风吹走了。
它也叫花,可是它没有万紫千红的色彩,也不能留在树上。
”而苏轼本人的经历,正是二十二岁中进士以后,几年间母亲、父亲相继离世,苏轼守孝六年,再回京时已是新党当政。
他不肯委蛇附和,直陈新法之弊的结果是被新党一眨再眨,从杭州到密州再到湖州,乌台诗案九死一生之后又被弃置黄州,此时看见“也无人惜从教坠”的杨花,感慨自然很深。
叶嘉莹先生并不停驻在对痛苦深渊的凝视中,更进一步看到词人将苦痛向审美体验转化、升华的努力。
苏轼像春末柳絮一样身经风吹雨打,却“不恨此花飞尽”,没有因此封闭自己、日日舔舐伤口,而是“恨西国,落红难缓”。
此处叶先生特别提醒道,“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不能只顾及意思就点断为“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定要按照词牌的牌调断为三句,“杨花点点”之后停顿,且末四字注意“是/离人泪”的停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吟诵出来,才足以传达东坡词中缠绵悱恻、欲语还休的情意。
因有苦痛,才会努力拂拭心上阴影;抟揉苦痛为辞章,心影在吟唱中渐渐变得通透,像天上的云影一样不再翳蔽日光,而是与日色交相辉映,共成一幅可以欣赏玩味的景象。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
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
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
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
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
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
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
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
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
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
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
吉林省长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白城XX中长春XX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选择题按照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清代词流派概述清代的词坛被誉为词林发展史上的一个“中兴时期”,这种说法并不意味着清词只是宋词的简单重复或再现,而是以一种经过了时代浸染和词自身蜕变之后的新发展。
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词家辈出而又流派纷呈。
流派是指具有共同的或者相似的理论主张,以及相同或相似的创作风格的若干作家组成的一个团体或者群落,流派的产生是文学繁荣的标志。
清代词坛上的流派纷呈,是建立在对词这种文学样式的群体认同基础之上的,或者说到了清代,词才最终确立了自己与诗、文一样的独立地位,才真正从创作实践到理性认同都进入了成熟时期。
而地域是文学流派形成的客观环境因素,清代词坛的风格流派便呈现出一种很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从明崇祯初年到清顺治朝的四十多年的时间,是以陈子龙、李雯等为领袖的云间词派盛行的时期,云间属于当时的松江府(今上海松江)。
这一派词人标举南唐、北宋词,称他们的创作是“皆境由情生,辞随意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浑,斯为最盛也”(陈子龙《幽兰草·题词》)。
他们标榜天机自然的高浑境界,追求典雅婉妍的风格旨趣,但因纠缠于传统的“词为艳科”的观念之中,有意同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保持距离,所以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并非相一致。
虽然如此,云间词派还是开启了一个词风转变的历史时代。
另外,在明末清初的词坛上还有浙江嘉善地区的“柳州词派”,以及以王世祯为首的广陵词人群体,后者是清代第一次形成的大规模的词人流派。
从清顺治七年到康熙二十七年之间的四十多年,为阳羡词派活跃的时期。
这是清初另一个规模更大的词学流派,将陈维崧作为自己的宗主和领袖。
这一词学流派开始从观念上反拨“词为艳科”“小道”的传统偏见,在理论上主张崇情主意、不拘一格,把词提到与“经”“史”并驾齐驱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背诵、默写(共30格,每格1分,错字、漏字、别字均不得分)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2、,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
3、,。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8、,。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11、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2、塞上长城空自许,。
,千载谁堪伯仲间。
13、呜呼!,,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何可胜道也哉!。
1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二、诗词鉴赏(共10分)1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4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①上阙一、二句运用修辞方法,以山水寄寓什么样的感情?(2分)②下阙借惜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分)1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
(12分,每小题3分)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
为人明敏,以才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
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庄宗然之,果败契丹。
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之人也。
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
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
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
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
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
”庄宗默然。
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
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
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
崇韬素嫉宦官。
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
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
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
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
颜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颜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
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
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
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注:斩祛射钩:祛,袂,袖子;钩,衣带之钩。
意谓旧怨。
1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寇:敌人B.藏于私家,何异公帑。
帑:国库里的钱财C.由是谗间愈人间:离间的话。
D.因与从袭等共构之构:图谋19.(略)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契丹来犯,郭崇韬认为应该乘士气高涨之机,主动迎战,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打败了契丹。
B.郭崇韬进入洛阳后,开始接受别人的贿赂,在故人子弟的劝谏下,他把收受的钱财都献出去了。
C.庄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认为不能只图一个人享乐,力谏不可,宦官乘机在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
D.向延嗣诬陷郭崇韬把蜀地的宝货据为己有,并有谋反的意图。
庄宗对此大怒,马彦圭假传圣旨让魏王处死了他。
21.联系全文看,下面对文言文最后一段的议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郭崇韬当权时,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以避父讳的做法值得非议。
B.郭崇韬自认为是郭子仪的后代,路为其墓地时,下马痛哭,作者对此不以为然。
C.郭崇韬尽忠国家,征蜀时,军政大事都由他决断。
能破蜀,他功不可没。
D.破蜀后,郭崇韬派遣使者招抚南诏诸蛮。
作者认为这种举动体现了他的大志。
四、翻译(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并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22、诚然,卿不朕欺。
译文:23、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译文:24、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25—31题。
(20分)高山流水余秋雨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
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
我并不赞成这句话。
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
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其实,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
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的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要。
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了。
我的突变发生在十岁。
从家乡到上海考中学,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心中只有乡间的小友,但已经找不到他们了。
有一天,百无聊赖地到一个小书摊看连环画,正巧看到一本。
全身像被一种奇怪的法术罩住,一遍遍地重翻着,直到黄昏时分,管书摊的老大爷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肩,说他要回家吃饭了,我才把书合拢,恭恭敬敬放在他的手里。
那本连环画的题目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纯粹的成人故事,却把艰深提升为单纯,能让我全然领悟。
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
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隐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
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却了你的大半生命。
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便是友情。
人们无法用其他词汇来表述它的高远和珍罕,只能留住“高山流水”四个字,成为中国文化中强烈而缥缈的共同期待。
那天我当然不知道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暗然失色,没有一个算得上“知音”。
我还没有弹拨出像那样的声音,何来知音?如果是知音,怎么可以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正巧降落在自己身边、自己的班级。
这些疑问,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迷惑地注视着街道和人群。
差不多注视了整整四十年,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
如果有人问我:“你找到了吗?”我的回答有点艰难。
也许只能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
”我想:艰难的远不止我。
近年来参加了几个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好像死者与撰写挽联的人是当代知音,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撰写挽联者的感觉绝非如此。
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在死者失去辩驳能力仅仅几天之后,在他惟一的人生总结仪式里,这一友情话语乌黑鲜亮,强硬得无法修正,让一切参加仪式的人都低头领受。
但我们对此又不能生气,如果死者另有知音名单,为什么不在临死前郑重留下呢?可见对大多数人来说,直到生命结束都说不清楚明确的友情序列,任何人都可以来临时扮演一下。
几十年的生命都在寻找友情,难道一个也找不到?找到了,而且很多,但一个个到头来都对不上口径,全都错位了的友情。
25、本文的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学者、散文家。
曾以散文集《》震动文坛,从此打出“”(散文类型)的旗帜。
他的文化散文集还有《》《》等。
(2分)26、文中加黑框的词书写有误的有两处,请找出并改正。
(1分)应改为应改为27、请解释第六段“莫逆”一词的意思(1分)28、作者在文中提到,他并不赞成“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于孩童时代”这句话,请归纳其原因。
(4分)29、“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3分)30、在作者的意图中,得遇知音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5分)3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以作者的内心感受为基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看法以及对高山流水般友情的向往,笔触自然而动情,令读者为之动容。
B、作者认为只有随着岁月的增加,年龄的增大,直至临死前才能明白友情的真谛。
C、作者认为对友情的感悟是不可能突然发生的,但真正的知音却是可以突然出现的。
D、作者认为众多老前辈直至临死前才发现,真正意义上的知音其实一个也没有。
鲁迅认为“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作者“差不多注视了整整四十年”也是为了寻找一个知音。
六、语言运用(10分)。
32.(略)33. 下面一则新闻报道在用词、语法、表述上有不少毛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①《拼一口气读书,我要当医生》一文上月26日刊登后,②本报编辑部及广州市102中陆续接到读者不少来电及捐款,③至昨天为止,社会各界捐款已超过七万多元。
④近日,广州市教委已给所属单位发出通知,动员广大师生关心、帮助冯志彬,⑤为他筹建治病基金。
⑥另外,经一位热心人搭桥牵线,已下岗的志彬爸爸有望在一家摩托车厂重新上岗。
(1)有毛病的四句是哪四句(只填句子序号) (1分)(2)修改如下:(不抄原句,只列出错误所在之处及改法;任选三处)(3分)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仿照下面的句式,改变地点和内容,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