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诗词楹联处理
有关旅游景点的对联及欣赏

有关旅游景点的对联及欣赏
旅游景点对联是一种常见的文化表达形式,用于描述和赞美景点的美丽和独特
之处。
下面是一些关于旅游景点的对联,并附上相应的欣赏说明:
1. 千年古镇静如画,百里山河美不胜。
这对联描绘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和周围山河的美景。
在这个古镇中,可以
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韵味,而周围的山河则增添了自然的壮丽景色。
2. 碧海蓝天尽收眼底,山峦叠翠如仙境。
这对联形容了一个海滨景点的壮丽景色。
蔚蓝的海水和广阔的天空构成了一
幅美丽的画面,而连绵起伏的山峦则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3. 翠竹掩映古寺深,清泉潺潺入耳闻。
这对联描绘了一个古寺的景色。
在翠竹的掩映下,古寺显得更加神秘而深邃。
清澈的泉水流过,带来了一种宁静和清凉的感觉。
4. 山水相依,古木参天;云雾缭绕,奇石嶙峋。
这对联描述了一个以山水为特色的景点。
巍峨的山峰和参天的古木交相辉映,云雾环绕中隐约可见奇特的石头,给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感觉。
这些对联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旅游景点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它们让
人们在欣赏对联的同时,也能够想象和期待真实的旅行体验。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

Company Logo
(二)金文
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 人们把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这就形成了金文,(因为青 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 器以钟为代表。钟和鼎是青 铜器的代名词,所以又叫钟 鼎文)。与甲骨文相比,金 文的象形程度更高,而且有 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金文的笔道肥粗,弯笔多。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填实的写 法,更形象生动逼真。
词
谱
各种词牌的句式、平仄、韵律格式叫做词谱。 比较通行的词谱有清代万树的《词律》,清代 王奕清的《钦定词谱》。 今人龙榆生教授的《唐宋词格律》比较简明实 用。 填词要严格按照词谱规定的句数、字数、平仄 和用韵来写,所以填词比写格律诗难度更大。
三、旅游诗词名篇选读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 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对仗
对仗要求词性、意义、结构方面对称。名 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意义上也要求是 同类词,结构也对称。 平仄相对。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词
律
词又称诗余,是由歌曲发展来的。后来歌谱失 传,只留下歌词,人们就总结了歌词的句数、 每句的字数以及平仄用韵等情况,形成一些格 式,仍用原来的名称,照着这种格式来填写新 的歌词,形成一种文学形式,宋代达到鼎盛。 文学史上,成就最高是汉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常常相提并论。 词的形式主要是长短句,比散文多了押韵特点, 所以更便于抒情。
有七个,即齐、楚、秦、赵、燕、韩、魏, 史称「战国七雄」。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
浅析花果山风景区的大门楹联

浅析花果山风景区的大门楹联作者:房蓉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9期名胜古迹联是楹联的一种,是极其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景区大门的楹联更是景区的“脸面”。
花果山是连云港市旅游业的金字招牌,可惜的是后建的景区大门上的楹联有欠缺。
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此纰漏,已被不少外地游客当做笑柄,修改楹联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从花果山景区大门楹联的文学形式、内容进行剖析,重点讨论了更换楹联的必要性,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花果山风景区大门楹联纰漏可行性意见众所周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以连云港花果山为蓝本,所谓名著为仙山扬名,仙山为名著添色。
进入花果山风景区,第一个印入眼帘的是一座宫殿式松门,顶上横匾内容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花果山欢迎您”,门柱两旁有赫然醒目的一副楹联,文曰:“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三藏东传并非小说所言。
”这好比花果山的“脸”,脸的框架很好,可惜一副楹联让人贻笑大方,有伤大雅。
一、花果山风景区大门楹联的文学形式剖析楹联是最具中国特色文化园中的一支奇葩,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加之与书法的美妙结合,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瑰丽多姿的艺术独创。
1.楹联的文学知识楹联亦称对联、对子,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我国现存最早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题在桃符板上,置于寝门左右。
由此可见楹联习俗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意义。
楹联的内容、领词、断句、书写格式都有严格的要求。
在我国为数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区,对联是最常见也是极富导游意味的点景艺术。
2.花果山风景区大门楹联文学形式的缺陷按照中国楹联学会制定创作对联的六条基本规则,花果山风景区大门的楹联则错误百出,如上联“此山半步”与下联“小说所言”的词性、结构均不一致;上下联之间,对应的音节平仄不相对;上下联语意不相关,称作“对开”,是对联中一忌。
旅游诗词楹联游记 教案

旅游诗词楹联游记教案教案标题:旅游诗词楹联游记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旅游诗词楹联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游记的方式记录旅游经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创作楹联,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诗词楹联的相关材料和范例。
2. 旅游景点的介绍和图片。
3. 学生的笔记本和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有没有写过旅游游记?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旅游诗词楹联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旅游诗词楹联。
2. 解释楹联的结构和要求,让学生了解如何创作一副楹联。
三、合作创作楹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旅游景点作为创作的主题。
3. 引导学生合作创作一副楹联,可以参考范例和诗词,注重表达景点的美和特色。
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创作的楹联,并简要介绍所选择的旅游景点。
2.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论,鼓励积极的互动和交流。
五、写作游记(15分钟)1. 引导学生以自己所选择的旅游景点为主题,写一篇游记。
2. 提醒学生注意游记的结构和语言的生动性,可以加入一些诗词和楹联的表达。
六、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互相交换游记,可以选择朗读或展示自己的游记。
2. 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分享。
七、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总结学生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旅游诗词楹联和游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旅游,亲身感受旅游景点的美和魅力。
2. 组织学生参观楹联展览或诗词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合作创作楹联和个人游记的质量和创意。
中国旅游文化 第9章 旅游诗词楹联鉴赏

• 枫桥夜泊
• 滁州西涧 • 望洞庭 • 钱塘湖春行
2018/12/21
(唐)张继
(唐)韦应物 (唐)刘禹锡 (唐)白居易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黄鹤楼
(唐)崔颢
• 鲁山山行
•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梅尧臣
(宋)苏轼
• 题西林壁
• 十七日观潮
(宋)苏轼
(宋)陈师道 (宋)杨万里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游山西村
第九章
旅游诗词楹联鉴赏
• [学习目标]
• 1、了解旅游诗词楹联的旅游价值。
•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起源、演变、种类和区别;了解 古代词的形式特点和词的发展演变;熟悉古体诗和近体诗 的特点;熟悉词的鼎盛期的著名词人;掌握古代山水诗词 名篇,熟悉名篇的作者情况。 • 3、了解楹联的起源、发展、种类和领词;熟悉楹联的特 点与格式;掌握楹联断句的方法;掌握名胜古迹的著名楹 联,熟悉著名楹联的作者情况。
2018/12/21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五)楹联的领词
• 领词是在楹联中引出一串排比句与骈文句,使联
语衔接自然、层次分明,造成节奏的起伏变化,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一、楹联的基础知识
• (一)楹联的起源与发展
• 1、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
• 2、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
• 3、楹联的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 4、楹联的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2018/12/21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二)楹联的种类
• 1、春联(含节日联) • 6、交际联
2018/12/21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风景名胜诗词鉴赏
• 一、古代诗歌的基础知识 • 二、古代词的基础知识 • 三、古代山水诗词选读
旅游楹联及其审美要领

旅游楹联及其审美要领
旅游楹联是指在旅游胜地或景点中设置的对联。
它们一般以传达旅游主题、弘扬地方文化和激发游客情绪为目的。
以下是旅游楹联的审美要领:
1. 体现景点特色:旅游楹联应能准确地表达景点的独特之处,展现其独特的风貌和文化底蕴。
表达方式可以使用描述性词语、象征性词汇或典故等。
2. 表达简练精炼:旅游楹联一般以四字或八字为主,要求言简意赅,语言简洁有力。
避免过度冗长,同时又能点出景点的特色和魅力。
3. 巧妙对仗:旅游楹联应考虑对仗的结构,使得上下联之间形成照应或呼应的关系。
可以通过对比、对称或反讽等手法营造良好的对仗效果。
4. 感人动情:旅游楹联应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激发游客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
可以通过修辞手法、感人的词语或婉转的表达方式来唤起人们的兴趣和情感。
5. 体现文化内涵:旅游楹联应能传递一定的文化内涵,展示地方的历史、民俗、传统或独特的文化特点。
可以用典故、传统成语或特色方言等来表达。
总之,旅游楹联要在简练、精炼、对仗的基础上,能够体现景
点特色,并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展现地方文化底蕴。
这样的审美要领可以让旅游楹联更加出彩,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旅游景点中的楹联以及解释

旅游景点中的楹联以及解释
楹联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学形式,也叫“对联”或“对偶”,是由两句诗歌表达出来的简短而有力的对话。
它们通常位于门上,两端分别写上一句话,并且尽量使其相互呼应、协调。
楹联不但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还能反映出时代的思想意识,并夹带着文人雅士的思想感悟。
传统的楹联,一般会把一句上联、一句下联,以及一句横批组成。
上联与横批通常是将两句话的语义相互补充或者呼应,而下联则是对上联的概括和总结。
楹联在结构上要求严谨,在内容上要求语句精确,因此,“一字不差”被视为楹联文化的历史精神。
楹联在旅游景点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装饰景点,更能反映出当地文化的特色,向游客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
许多宫殿、古迹都会在入口处悬挂楹联,用来标志地方文化特色。
例如,悬挂在故宫中的楹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以看出皇帝们在治国理政时的理念;悬挂在颐和园中的楹联“清晨鸟唱暮雁舞,夕阳花开月正圆”,则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楹联也可以用来表达文人雅士的思想感悟或者抒发自己的心声,比如悬挂在泰山中的楹联“岩前花开岩后月,
水上柳绿山外松”,用精美的语言表达了文人对泰山的赞美;悬挂在龙门石窟中的楹联“虚怀若谷慈悲心,高歌如潮大慈大悲”,则可以看出佛教徒们对佛法的理解和崇尚。
楹联不仅能反映出历史文化,更能传递出时代精神,为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楹联也是旅游景点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可以装饰景点,还可以给游客们带来深刻的思想感悟。
山水名胜楹联欣赏

山水名胜楹联欣赏山水名胜楹联欣赏楹联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在我国名山大川,山林名刹,人文景观等旅游胜地随处都可见到。
这些楹联虽然寥寥数语,却立意深遂,耐人品味,它为游地添彩,为游客助兴,成为我国旅游一大特色。
笔者酷爱旅游,每到一地除了观赏名胜,就是尽可能搜集有关文章资料,其中不乏楹联。
现仅据手头积累,择其佳联,分类录出,以供欣赏。
一、无限风光入联来写景的楹联,对所描写的景物多为高度概括,把壮丽的山河、秀美的景观,都浓缩在上下两联之中,让你品味无穷。
当置身杭州西湖,陶醉于美丽风光,再品味那看似平淡,却富哲理的楹联时,你会感到联为景锦上添花,景为联而升华。
如西湖清代行宫花园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联中把西湖迷人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
西湖断桥残雪是一名景,《白蛇传》故事催人泪下,而断桥的楹联,更引人入胜:断桥桥不断残雪雪不残短短10字,便使人心驰神往,遐想联翩。
武昌黄鹤楼有联: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登上黄鹤楼,眼望滚滚长江、汉水,吟诵着崔灏的名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使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
云南黑龙潭有副楹联: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楹联不仅对仗工整,把黑龙潭亦描绘得虚实动人。
泰山也有一个黑龙潭,潭上有3条瀑布飞泻而下,注入黑龙潭。
有清人毛蜀云撰写的楹联:龙跃九宵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苏州园林为华夏之最,闲吟亭的楹联与黑龙潭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北京故宫乾隆花园有一“古华轩”,匾额为乾隆所题,轩里有一云龙雕漆楹联,也颇具风采:明月秋风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苏州网狮园的叠字联,更是令人叫绝: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苏州桥之多亦为全国城市之最,白居易有诗:“绿波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桥多桥联自然也不少。
虎丘山麓普济桥有联:东望鸿城,水绕山塘连七里西落虎阜,云岩塔影立春秋济南号称“泉城”,单是名泉就有72个,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更具风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性“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中国的山水文化丰富,历史文化厚重,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旅游景点有很多喜闻乐见的诗词、楹联,而遗憾的是,太多的趣味—山水之趣、人文之趣、乡音之趣—丢失在翻译之中(lost in translation)The pleasure of taking pains—Robert Frost如何将岳飞的《满江红》译得朗朗上口,又保持气势?如何让欧美游客更多欣赏到西湖天下景的“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如何翻译小吃“西施舌”中的西施?如何译出佛教中雅俗共赏的对子“大肚能容容世上之难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旅游对翻译的“辐射”翻译永远是跨文化的,永远是讲求效果的。
旅游翻译不仅要讲究文字本身漂亮,如果同时注重营销组合(market mix—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则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七彩云南——Colorful Yunnan /7-ColoredYunnan/Multi-colored Yunnan诗画江南,山水浙江——Poetic Jiangnan, Picturesque Zhejiang 福天福地福建游——A Happy Tour to a Happy City旅游翻译的原则以译出语或译出语文化为取向(source language orientation/source language culture orientation)这种标准在旅游翻译中很常见,目的是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原汁原味”和鲜明特色。
如:Niagara Falls, Yellow Stone Park, Merlion Park; Great Barrier Reef, Minzu Hotel, Lingyin Temple; Jiuzhaigou Valley。
以译入语或译入语文化为取向(target language orientation/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ation)目的是让旅游者一看就懂,产生原文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
如:望湖饭店(lakeview hotel),颐和园(Summer Palace)以作者为取向(author orientation)主要用于翻译名人名家的诗歌、楹联、散文、游记等,目的是“保存原作的风姿”和作者的“权威性”。
E.g.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The green hill is fortunate to be the burial ground of a loyal generalThe white iron was innocent to be cast into the statues of traitors以美学为取向(esthetic orientation)这种标准主要是在观光、访问、考察时或在宣传、推广中国的山水文化时用来翻译诗词、楹联、碑文、名胜古迹、风味小吃等,使用一切翻译策略,目的是尽可能实现原文的美学价值。
E.g. 仿膳—Imperial Food 杭州煨鸡--Beggar’s Chicken 狗不理--Dogs Don’t Leave西施舌—The Beauty’s Tongue纽马克的翻译理论1、逐字翻译法(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原文语序不变,原文的词逐个翻译,选择最常用的词意,不必考虑上下文。
文化词也照直译。
就旅游翻译而言,这种译法适用面不广,但可灵活应用于翻译专有名词。
如拙政园(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 en)的小飞虹桥,可译为:Small Flying Rainbow2、直译法 (Literal translation)将原语语法结构转换为目的与中与之最接近的结构,原语中的词仍然注意译成目的语。
此法可用于某些景点楹联的翻译。
例如: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Sea water tide, day to day tide, every day tide and every day ebbFloating clouds appear, often appear, often appear and often go (金隄、奈达)4、语义翻译法(semantic translation)此法更多地考虑原语的美学价值,只要合适可以就意义作出妥协,不至于因半谐韵、文字游戏、重复等修辞手段而在译文中产生不和谐的声音。
这种翻译法非常适合不少导译文本和一些旅游推销广告。
3、忠实翻译法(faithful translation)此法试图在目的语语法结构的限制内精确地再现原作的上下文意义。
文化此照搬至目的语中,并保留原语的语法和词汇的“非正常性”。
其目的在于试图完全忠实于原文作者的意图和文本体现。
5、改写法(adaptation)最自由的翻译形式。
主要用于戏剧和诗歌翻译。
这是旅游翻译中常见的翻译方法。
例如上述山海关的对联可以改写为:Every day floating clouds come and go,Very often sea waters ebb and flow《湖上初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Ripping water shimmering on sunny day,Mistymountains shrouded the rain. Plain or gaily decked out like Xizi, West Lake is always alluring.实践性E.g.1 花港观鱼(Viewing fish at the flower harbor)。
实际上,在杭州西山大麦岭后,有一条小溪流经此处注入西湖,名为“花港”,正确译法应为Viewing Fish at the Flower Stream6、自由译法(free translation)7、地道语译法(idiomatic translation)8、交际翻译法(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E.g.2 西安碑林在旅游资料中不宜译为“Forest of Steles”。
Stele是希腊考古学方面的一个专业词,专指刻有文字或图案的石板、石柱。
一位澳大利亚专家建议改用比较通俗的常用词tablet,因此碑林可以为“Forest of Stone Tablets”旅游翻译的特殊性: 旅游文本的特点,翻译特点与策略,翻译效果旅游文本的特点: 旅游文本包括旅游指南、旅游行程、旅游委托书、旅游意向书、旅游合同、旅游广告、导游解说词、景点介绍、博物馆解说词、旅游宣传册、旅游地图、旅游宣传标语、演出节目单、菜单、宾馆指示牌、各类通知、路标、地名等等。
因此所涉及的词汇量大、知识面宽、文化面广、措辞讲究、风格人性、具有可读性和亲和力,以及功能多样化。
翻译特点与策略: 翻译标准导游词的翻译应以“信”为前提,既重“达”,也重文笔。
所谓“信”,即指忠实于原文本的思想内容,忠实于其正确性和科学性,包括文化背景、历史事实、审美信息,人文景观等。
导游词应该“言之有物(据、理、情、趣、喻、神)”。
导游应是导游员与游客交流思想感情、指导游览、进行讲解,传播文化时使用的口头语言,因此必须在语言艺术的“达意”和“舒服”(朱光潜)上下功夫,在“美”字上做文章。
翻译特点与策略这就决定了这类文本的翻译应主要采用“交际翻译法”(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和“语义翻译法”(semantic translation)E.g.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In the sky, the best is heaven, on the earth, the best are Suzhou and Hangzhou. Above is paradise, below is Suzhou and Hangzhou.翻译效果导游讲解与口译一样,注重的是现场效果(on-the-spot effect /immediate effect)。
因此导游词的翻译应注重现场效果和现场气氛。
特别是在处理一些诗情画意的名胜古迹的译名时要做到简洁、明快、达意,能意译处则意译。
E.g. 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小瀛洲),应译成“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而不应是难以传达原文审美信息、难以产生现场效果的音译:the isle of Santanyinyue,xiaoyingzhou 或Lesser Yingzhou。
楹联的翻译1、保持词汇层的对应E.g.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直译:Water Water Hill Hill Place place Bright Bright Beautiful BeautifulFine Fine Rain Rain Moment Moment Pleasant Pleasant Wonderful Wonderful 意译:With water and hill, every place looks bright and beautifulRain or shine, every moment appears pleasant and wonderful2、保持句子结构的对应E.g.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The green hill is fortunate to be the burial ground of a loyal generalThe white iron was innocent to be cast into the statues of traitorsE.g. 2 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His belly is big enough to contain all intolerable things on earthHis mouth is ever ready to laugh at all snobbish persons under heaven3、改变句子结构E.g.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Awaiting at the door another peak flying over, Facing with a smile the cool spring warming up4、保持词义层对应E.g. 重重叠叠山,曲曲缓缓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
The hills—range after range, The trails—winding and climbingThe creeks—murmuring and gurgling, The trees—high and lowly5、保持语用层对应E.g. 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Virtuous, offspring will make the clan flourishHarmonious, brothers will make the family prosper景点名称的翻译是旅游翻译之难点Times Square 一错再错该名源自一度为《纽约时报》总社所在地的“时报大楼”(Times Tower),因此Times Square应译为“时报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