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己亥杂诗课件(共30张PPT)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浩荡”: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白日斜” :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来烘托离别之苦。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天涯:是相对京城而言的归途。 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 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
前两句写景(描写)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 要内容。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龚自珍
描写落花的诗句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从内容和修辞、感情上品析)
从修辞和感情上品析: 以“落花”和“春泥”为喻,表明心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离京,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现在常用“落红”的形象,作为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 相似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问题:
*
6、诗中通过抒情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落红不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诗中化用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两句,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8、表现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愁思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9、表明作者不甘消沉,愿为国家无私奉献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白日斜” :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来烘托离别之苦。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天涯:是相对京城而言的归途。 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 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
前两句写景(描写)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 要内容。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龚自珍
描写落花的诗句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从内容和修辞、感情上品析)
从修辞和感情上品析: 以“落花”和“春泥”为喻,表明心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离京,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现在常用“落红”的形象,作为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 相似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问题:
*
6、诗中通过抒情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落红不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诗中化用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两句,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8、表现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愁思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9、表明作者不甘消沉,愿为国家无私奉献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课件

《己亥杂诗》不止一首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写 的一组诗,共315首,题材极为广泛。本课学习的是 《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 后又北上迎接家人,在往返途中将所见、所闻、所 感融于笔尖写成这组诗。
己亥:干支记年法。
九州
“九州”一词最初是中国古代的地理称谓。人们 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有人说九州是以《尚书·禹 贡》为代表的对古代中国的区域划分,把古代中国 分为冀、兖(yǎn)、青、徐、扬、荆、豫、梁、 雍九个不同的州;也有人用“九州”泛指天下,代 表全中国。
击
播 放
造句:他自恃聪明,不好好学
习,结果考得很不理想。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忄”的两点左低右高。
āi
点 击 播 放
结构:上中下结构 部首:亠
组词:哀思 哀鸣
造句:面对不幸,我们不能过 分哀伤,而应该坚强乐观。
书写指导:一点一横下面是“口”,要写得稍扁。 捺要舒展。
注意红色部分,不要写错哦
亥
这里是长点
字词乐园
hài
己亥
我会读
sǒu
抖擞
shì
有恃无恐
我会写
亥恃哀拘
(辛亥)(恃才)(哀伤)(拘留)
hài
重点字讲解
结构:独体结构 部首: 亠
点
击
组词:亥时 乙亥
播
放
造句: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农
历辛亥年。
书写指导:整体要舒展,两撇方向差不多,第一
撇比第二长。
shì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忄
点
组词:自恃 凭恃
暗指当时 的统治者。
我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表明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旧制度,用多种 方式选拔优秀人才,以改变沉闷腐朽的社会 局面。
12 古诗三首 已亥杂诗 课件(共23张PPT)

我会认
hài
shì
sǒu
己 杂诗 依 抖
hài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shì
yīn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sǒu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会写
依恃
shì
恃
仗恃 恃才傲物
我会写
己亥杂诗
hài
亥
丁亥 辛亥革命
我会写
hài shì āi jū
亥恃哀拘
我会写
抖擞
sǒu
擞 精神抖擞
整体感知
死气沉沉 不拘一格
揭露矛盾 批判现实
渴望变革 出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
“不拘一格”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
格或方式。
联系资料,说一说: 可以如何“不拘一格”?
课堂集中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不拘一格”如何理解?作者想表达 什么?
“格 ”指清朝用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 度来选拔人才。
作者希望朝廷能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 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诗人想借风雷唤醒谁? 诗人想借“风雷”唤醒昏君,唤醒庸官, 唤醒愚民。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朗读指导: 读出本诗的节奏。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劝谁?劝什么? “我”劝统治者,劝当时的官员,劝所 有的老百姓……
品读赏析
课堂集中营
要使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 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 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任用人才。
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从这首诗的题 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课件(共17张PPT)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新的思想 万马齐喑:残酷的反动派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 才被扼杀,一片死寂的现实情况。
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清王朝逐渐走向没落的时期,国内矛盾日益尖 锐,外国侵略势力不断加深。他主张改革腐朽现状和抵抗外国 资本主义侵略。他认为清朝表面上繁华兴盛,实际上进入衰败。 有清以来,皇权太重,造成臣子的奴性。他抨击晋升官职论资 排辈,人才流散四方,提出举贤纳士,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优秀 人才。
《己亥杂诗》共315首。
再读古诗,整体感受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生气: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12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
正确朗读全诗,读准字音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七言绝句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sǒu,不拘一格降人才。
正确朗读全诗,读出韵味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己亥年(1839年),这首诗是己亥年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新兴的社会力量来 改革,社会思想被禁锢,一片死寂的局面实在让人 心痛。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12 古诗三首 已亥杂诗 课件(共27张PPT)

终究。
比喻
依靠。
死气沉沉的社会现状。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译文: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像这种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劝当朝的统治者能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任用人才。
悟诗情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修辞写出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说说其含义。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
比喻
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状呢?结合资料来说一说。
同学们看到这一切,你是怎样的心情?此刻你能够体会当时龚自珍的心情了吗?
心痛,悲愤,悲哀。
同样,当时龚自珍的心情也是如此悲愤交加,于是面对这样大难将临而举世喑喑的社会,他祈祷风雷惊世,喊出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悲愤之声。
那么龚自珍为了改变国家现状,期待着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识记生字:寺——恃,数——擞。
自读古诗,结合注释和资料理解古诗大意。
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读一读这两句,我劝谁?劝什么?怎样劝?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己亥杂诗》ppt课件

诗歌意境
满怀无限离愁,正值夕阳西下, 挥鞭策马东去,从此远如天涯。 花朵飘落枝头,也将真情留下, 辗转化作春泥,培育成长百花。
板书结构
乙亥杂诗
浩荡离愁,辞官远行 化泥护花,比喻明志
不甘沉沦 为国效力
课
小堂
链
测 接
中 考 直 击 考 点
课堂小测
1、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为国家和 社会竭尽余力的感情诗句是:
4. 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移情于 物,借“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 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 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今天常用这两句来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 私奉献的精神,或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表明作者不甘消沉,愿为国家无私奉献的 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考链接
1.(2014 河北)这首诗的作者是( 龚自珍)清末著名思想家、 文学家。(1分) 2.诗歌的一二两句中以“ 白日斜 ”“ 天涯”来烘托离愁, 可见诗人辞官后的复杂心情。(2分)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近体诗中的七绝。 B. 这首诗是诗人龚自珍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 诗中的一首。 C. 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的厌倦之情。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 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 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 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 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 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 第五篇,其中第5首及第220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ppt课件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学习生字
学认字
hài
己亥
yīn
万马齐喑
shì
恃宠而骄
sǒu
抖擞 振作精神
“女”横不露头
我会认
sǒu (精神抖擞)
擞
释义 1.[抖擞]振奋;振作。
sòu(擞抖抖)
释义 1.用通条搅落或抖落炉灰。
我会写
亥 恃哀拘
知背景
《己亥杂诗》不止一首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 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题材极为广泛。 本课学习的是《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当 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家人,在 往返途中将所见、所闻、所感融于笔尖写成 这组诗。
读诗文
听示范朗读,画出节奏。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板书设计
万马齐喑
己亥 杂诗
不拘一格降人材
九州生气
主旨提炼
《己亥杂诗》通过描写当时死气沉沉的社会 局面,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 等恢宏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 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的到来,同时也表 达了诗人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诗 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1839年为己亥年,古代通用干支纪年法, 现如今也依旧延用。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 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 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 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学习生字
学认字
hài
己亥
yīn
万马齐喑
shì
恃宠而骄
sǒu
抖擞 振作精神
“女”横不露头
我会认
sǒu (精神抖擞)
擞
释义 1.[抖擞]振奋;振作。
sòu(擞抖抖)
释义 1.用通条搅落或抖落炉灰。
我会写
亥 恃哀拘
知背景
《己亥杂诗》不止一首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 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题材极为广泛。 本课学习的是《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当 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家人,在 往返途中将所见、所闻、所感融于笔尖写成 这组诗。
读诗文
听示范朗读,画出节奏。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板书设计
万马齐喑
己亥 杂诗
不拘一格降人材
九州生气
主旨提炼
《己亥杂诗》通过描写当时死气沉沉的社会 局面,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 等恢宏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 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的到来,同时也表 达了诗人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诗 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1839年为己亥年,古代通用干支纪年法, 现如今也依旧延用。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 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 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 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己亥杂诗》课件(共20张PPT)

己亥杂诗
【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代表作】《定庵文集》。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的他将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诗歌315首, 总称《己亥杂诗》。
理解哲理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原意: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衍生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原意:不怕浮云遮住了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衍生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新课导入与教学方法总结(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也可编辑修改
例如,可以在导入时说:“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龚自珍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和无奈。他写下了许多深刻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己亥杂诗》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诗的情感和意义吧!”或者,“龚自珍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深刻、凝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己亥杂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诗的韵律和情感吧!” 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要注意与本课内容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主题和意义。同时,也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1.背诵课文,用楷书默写。 2.摘抄积累诗文名句。
布置作业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 读 导 言
• 本文写于1839年。写的是梅的病残,感慨的 是封建专制的戕残人性,作者以梅喻人,托 梅政,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和 思想感情。龚自珍痛惜的不是具体的梅,而 是天性的残损,生气的遏抑,他的发愿疗梅 正是要改变封建专制千万的人格畸变,这是 一件任重 道远的事。他终其一生也不可能 完成,整个中国近代史也远未完成,(鲁迅 的批判国民性,其目的不也是在就在“揭出 病痛,以引起疗救的希望”吗?)就是直到 今天这个问题也不能说已得到完全彻底的解 决。
自读要求
• 1、整体感知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理清本文的思路
重点字句研读
体会 “斫”“删”“夭”“锄”“遏” “皆 病”“祸”“烈”“纵”“顺”“ 毁”“解”“复” “全”“贮”等 词的表现力
解析
“斫”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正直 人才的粗暴摧残;“删”暗喻大批 人才遭到压抑;“夭”象征着新生 力量被扼杀;“锄”直喻大量正直 忠贞之士遭受迫害;“遏”字写出 不让人才发扬蓬勃的朝气。“皆病” 指出受害面之广,“祸”和“烈” 总结了人才受害之惨。
领 会 全 文 主 旨
• 作者托梅议政,揭露 批判了清朝统治者压 抑人们思想,摧残人 才的罪恶。
比较阅读:
郑板桥在给他堂弟的家书中谈及他“平生最 不喜笼中养鸟”,信后又附一纸专言此事: “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 养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 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 醒尚展转在被只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 之奏;及披衣而起,洗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羽 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 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 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比之盆鱼笼鸟, 其钜细仁忍何如也!”
怎样解救人才呢?“纵之顺之”,让 梅按照它的天性自由地生长;“毁其 盆悉埋于地”,粉碎对梅的禁锢; “解其棕缚”,使梅不受任何束缚, 得到彻底解放;“复之全之”,恢复 梅的蓬勃生机,保全梅的自然形态;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让梅有一个 恢复、生长、发展的良好环境。他的 行动,正是通过 “纵”“顺”“毁”“解”“复”“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社会时代背景
• 中国社会到了晚清,逐渐显露出许多难 以根治的沉疴固疾,内忧外患的隐机待 发且不说,就是平常的社会风气、人格 精神,也都染上了一种病态,社会整个 地显得没有生气。社会中的人,尤其是 那一班士人,大都闭目塞听,甘为书蠹, 从社会情态 到生活趣味都表现出一种扭 曲和变异,所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 书都为稻粮谋”,不光描画出当日世情, 而且提示出了它的根源。
二 文 比 较
• 虽然郑板桥谈的是养鸟,但与龚自 珍的疗梅,核心意趣如出一辙。只 是郑文直书胸臆 ,就事论事,温厚 本色;而龚文则意在言外,别有所 指,孤愤激切。两文的社会影响自 有高下之别,但却共同寓意地触及 了一个时代的新颖主题——对禁锢 人性的专制重压的不满,和对个性 解放、人格自由的渴望,在郑板桥 这只是无意识的流露,在龚自珍却 是相当充分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