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9 青蛙看海教案作业题(新版苏教版)
【最新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小学语文二上《9青蛙看海》word教案 (5).doc

《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诵读课文。
难点:诵读、感悟课文,体验文中蕴含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喜欢大海吗?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一组关于大海的词串,大家还记得吗?齐读(小黑板出示词串)。
学生读,师放大海图,边指着大海边说:是呀,大海的海水那么的蓝,那么的一望无边,真让人喜欢呀!不仅是我们喜欢大海,有一只长期住在湖边的青蛙,也很想去看看大海。
(板书青蛙看海)2.齐读课题。
所谓学贵有疑,看到这个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生答:①青蛙看到大海了吗?②它是怎样看到大海的?你们问的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地学习一下这则故事。
二、精读课文(一)精读课文1-3自然段。
1.先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数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2句),谁来读第一句话?(指名读),嗯,读得不错,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指名回答)生答:这句话告诉我们青蛙看海的原因。
2.你能用:因为青蛙长期活在湖边,所以很想看看大海。
来说一说吗?生答:很好。
3.那么青蛙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吗?青蛙呀,就去问好朋友苍鹰,苍鹰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板书苍鹰)4.如果你就是那只苍鹰,觉得那座山高不高?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用笔画一画。
(喏、只要、就)指名说一说。
读时要注意语气,师范读,指名读。
5.青蛙听完苍鹰的话是怎么说的?看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课文(出示图片及课文第二段)。
师:这段中有个词“善跑“是什么意思?(跑得快),你知道哪些动物是善跑的?(狮子、老虎、小鹿、狗)你觉得这座山高吗?青蛙觉得山高吗?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生找一找:从“天“哪、这么高、吸了口凉气、怎么上得去呢?)可看出,在青蛙看来,山太高了,自己根本上不去。
青蛙看海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青蛙看海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长度单位》,详细内容为“青蛙看海”一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以及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厘米尺、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米尺、厘米尺、测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青蛙看海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涉及的长度测量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学生了解它们的换算关系。
(2)讲解如何使用米尺和厘米尺进行测量。
(3)举例说明,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测量任务。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测量课桌、椅子等物品的长度。
(2)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测量经验。
(2)拓展延伸:讨论生活中其他需要用到长度测量的场景。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厘米、米2. 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3. 测量方法:使用米尺、厘米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自己的身高,用厘米和米表示。
(2)测量家中一件家具的长度,用厘米和米表示。
2. 答案:(1)身高:130厘米=1.3米(2)家具长度:200厘米=2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换算和测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关注其他需要用到长度测量的场景,如购物时比较物品大小、规划房间布局等。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案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读演结合,以读为主,以演为辅,以演促读,以演促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精读感悟,使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解决并能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激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我这里有个谜语,你能猜出来吗?2、(出示青蛙图片)揭示课题,板题。
3、开火车、猜字谜复习生字词语。
播放课文朗读视频(一)精读1、2、3自然段。
1、读读,找找:青蛙想看大海,苍鹰跟它说了些什么?2、请小朋友看图,青蛙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山呢?3、青蛙面对着这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是怎么说呢?(出示语段:“天哪,这么高的山!”,“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的去呢?”)学生兴趣高涨地猜谜。
都争着动脑回答、复习字词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找出苍鹰说的话,积极举手回答。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吸引注意力,跟着有感情地朗读。
个别读、集体读、比赛读、分角色朗读青蛙的话。
小学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通过猜谜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复习。
通过设计情景朗读来将学生带入这个童话世界。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去找,体现先学后教,以学论教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4、青蛙面对高山,有点失望了,这时苍鹰告诉它什么呢?5、出示、比较: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你不登上山顶,就不能看到大海。
6、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二)精读4-11自然段1、读句体会。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青蛙看海》教案

【篇一】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讀准字音,記住字形,初步瞭解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和文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1、請小朋友們看圖片。
(放大海的圖片欣賞)說說你感覺大海怎麼樣?是啊,有只小青蛙它呀也很想去看看大海,可是它碰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山(老師板畫高山),那麼它是怎樣登上這麼高的山,看到大海的呢?今天老師帶小朋友走進《青蛙看海》這個童話故事。
學生齊讀課題。
2、質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3、學生邊說教師邊在題目旁打問號。
二、初讀課文1、教師範讀課文。
讀後討論:青蛙看到大海了嗎?怎麼看到的?2、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讀准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
3、檢查自讀效果。
(1)自己讀詞。
(2)你在字音上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雙”、“展”、“失”、“善”:都讀翹舌音,不讀平舌音。
“蒼”;讀平舌音。
(3)帶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4)去掉拼音齊讀詞語。
(5)給生字找朋友。
三、再讀課文。
要求: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遇到長句子多讀幾遍。
四、初步理解內容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麼?2、讀後討論、補充。
五、教學生字1、(出示詞卡)讀讀生字。
2、在字形上,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登”:“”字頭的三、四筆都是短撒,不要寫錯。
“吸”、“級”:右邊的橫折折撤是一筆,不要寫成兩筆。
“善”:中間兩點不要出頭。
“展”:下麵部分不能多一撇。
3、看課後筆順表,自學生字並描紅。
4、回饋檢查。
5、指導寫字。
6、教師範寫生字。
7、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8、回饋,評析。
【篇二】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讀演結合,以讀為主,以演為輔,以演促讀,以演促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精讀感悟,使學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難、努力想辦法去解決並能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激勵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想辦法去克服困難。
青蛙看海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青蛙看海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具体内容为“青蛙看海”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习使用尺子进行测量;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学生对长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够熟练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理解长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尺子的使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长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子、测量对象(如铅笔、书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幅青蛙看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青蛙和海。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蛙为什么能看见海吗?它们之间有多远呢?”2. 知识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讲解1米=100厘米的关系。
(2)教师示范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讲解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用尺子测量一下你的铅笔长度。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测量,并解答疑问。
4.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如测量书本、桌子等物品的长度。
(2)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哪些物品进行测量?”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厘米、米2. 测量方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3. 注意事项:对齐、直尺放平、读数准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尺子测量你的课本长度,并记录下来。
(2)用尺子测量你的桌子高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课本长度:20厘米(2)桌子高度:70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读懂《青蛙看海》这篇课文,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3.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汉字、词语,熟练、流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中生字、生词的含义;4.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同伴进行简短的交流。
二、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青蛙看海》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中的一些比喻表达;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新课导入(5分钟)•老师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青蛙看海这个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阅读课文(15分钟)•学生自己阅读青蛙看海这篇课文,尽可能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
•学生标出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尝试理解其含义。
3.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就青蛙看海这个故事中出现的一些比喻表达进行讨论。
•学生尝试理解比喻所代表的意义。
4. 学生讲述故事情节(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青蛙看海这个故事的情节,让其他同学听懂。
•老师在讲述过程中,补充原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更深入。
5. 学生自由朗读(10分钟)•学生自由朗读青蛙看海这篇课文,尽可能熟悉文本和语言。
6.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还原课堂,重点回顾本课教学的关键点。
•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总结课堂收获和不足。
五、课堂作业1.背诵《青蛙看海》这篇课文,尽可能熟悉文本和语言;2.练习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青蛙看海这个故事的情节,让家人听懂。
六、教学反思•整节课教学内容紧凑,时间把握得比较好,但是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老师的讲述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
•学生对比喻的理解有时仍然有些困难,需要进一步进行引导和巩固。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确生命的等级差异和食物链的关系;2.能够理解医生的工作内容,增强对医生职业的尊重;3.通过材料的积累和对主角情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及创作热情;4.学生能够掌握新词汇,较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本节课讲解的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的读本《青蛙看海》,主要涉及以下内容:•青蛙看海的故事情节;•通过故事,讲述生命的等级和食物链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医生的工作内容和角色,同时学习新词汇。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介绍本次课坐标,即继续学习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读本;2.引出本节课的故事《青蛙看海》,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并通过问题导入进行思考:–什么是食物链?–为什么食物链会出现在这个故事里?–医生为什么要扶着青蛙找它家?–青蛙要是不小心掉进大海了,有什么后果?第二步:阅读1.班级大声朗读故事《青蛙看海》,教师补充讲解读蚯蚓和池塘里小虾吃的菜是什么,如何产生了食物链;2.阅读和学习处女航,学习文章中陌生的新词汇和旧词汇的生动用法。
第三步:对话表演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以此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并进一步拓展对课文和词汇的理解。
学生可自行编配故事情节,组织语言进行对话表演。
第四步:音乐鉴赏教师播放著名歌曲《小燕子》,邀请学生仔细聆听歌曲,了解中国文化。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翻阅《读本》P35纸张上的文字和图画,对整个故事情节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梳理情节。
第五步: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生命的等级差异和食物链的关系,明白医生的工作内容,同时学习新词汇。
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材料进行心理体验练习,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感性认知。
学生自学部分则教师根据小组表现进行评分。
课后作业1.课后阅读补充故事后,分组设计展览面板;2.写一篇题目为《我和小燕子》的心得体会;3.按要求进行生活美化:课堂上陈列学生绘制的“特别医生”和“生命的等级差异和食物链的关系”等图画。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9青蛙看海》教案3

9.青蛙看海第一课时一、教课目的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会读会写“苍、登、吸、双、善、展”这几个字,理解“登字头”;学习课文1到3自然段,经过想象山的高,领会爬山的难和青蛙的绝望。
二、教课重难点分角色朗诵,认字,正确书写生字;学习课文1到3自然段,经过想象山的高,领会爬山的难和青蛙的绝望。
三、教课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一个风趣的童话故事,题目叫《青蛙看海》。
(出示课题,齐读)语言衬着情境:你们看,在这样一个漂亮的小湖畔,住着一只可爱的小青蛙。
从小到大,它向来生活在湖畔,看到过好多漂亮的景色,理解了好多好伙伴,可就是没有看到过海洋。
小青蛙内心有一个梦想:想亲眼看看海洋究竟有多么大,有多么美。
它这美好的梦想能不可以实现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好,让我们一同翻开课本,听老师来讲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看课文视频课文读完了,同学们,你知道课文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苍鹰青蛙小松鼠苍鹰的“苍”是一个生字,念后鼻音,谁有好方法记着它的写法?草字头+仓词典里的“苍”有这样几种解说:青色、深绿色、灰白色这里的苍鹰就是指一种灰白色的鹰,是鹰中的飞翔健将。
范写:“苍”是上下构造的字,上小下大,撇捺写得要伸展,写的时候,注意撇和捺是这个字最宽的部分。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们听得很专心,很喜爱这个故事。
下边就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
方才,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读得很仔细,除了“苍鹰”以外,课文里还有这些生词,若是能把它们读准的话,会让你的课文读得更为正确流畅,谁来试一试?长久天哪累了歇一会儿苍鹰爬山吸了口凉气一双有力的翅膀四条善跑的长腿表现绝望石阶一级一级喝点山泉水开火车读,评论:哪:轻声登、鹰:后鼻音。
课文里的生字宝宝还藏在这首小儿歌里,你还理解它们吗?让我们一同来读一读。
三、学习1—3小节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那只可爱的小青蛙,它从小生活在湖畔,真想看看海洋是什么样?如何才能看到海洋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的1—3小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上9 青蛙看海教案作业题(新版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9青蛙看海【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气词、反问句的语气变化。
2.会写“座”“吸”“完”等7个生字,会读两条绿线内的“期”“湖”等7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气词、反问句的语气变化。
2.学会本课“座”“吸”“完”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教学素材】.童话故事简介。
2.四句名言。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教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小朋友,你们看到过大海吗?在你的脑海里,大海是什么样的?小朋友们,大海是多么美丽富饶、浩瀚无边呀!有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也想去看看大海。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青蛙看海。
(板书课题:9.青蛙看海)请你伸出手指跟着写,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去读课文。
练习读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把本课的生字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交流:(出示1)那座山吸气说完失望台阶一定展现长期湖边哪善跑一级一级累了歇一会谁能读准所有的词语,谁就能登上最高的台阶了,谁想来试一试?自由读。
开火车读。
“吸、级”这两个字偏旁不一样,读音也不一样。
“歇、喝、渴”这三个字仍然是偏旁不一样,所以读音也不一样。
“喝”和“渴”有些小朋友分不清。
小朋友,你们有办法区别它们的读音吗?说给大家听听。
老师提示:“喝水”要用嘴,所以口字旁的读“喝”;“渴了”要喝水,所以三点水旁的是“渴”。
(2)以上这些字,小朋友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别。
请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4.词语小朋友们已经掌握的很好了,这篇课文共12个自然段,下面先请小朋友们标出自然号,再练习将课文读得流利些。
学生自由读课文。
5.《青蛙看海》和《小鹰学飞》一样也是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中有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你们读明白了吗?(出示2)6.理清脉络。
⑴苍鹰、松鼠和青蛙看海这件事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请小朋友们一边读书一边观察书中的插图。
⑵出示文中4幅插图。
这4幅图分别对应课文哪些自然段的内容,小朋友们,你们能用课文里的话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3)我知道:一只生活在湖边的()在()的指引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终到达了(),看到了()。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小朋友们,这一课的生字很多,这几个字的笔顺要注意。
(出示4)2.读读笔顺,观察结构,比较异同。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自主学习:自己想办法识记4.展示交流:(1)我们可以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生字“吸、阶、现、座”,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生字“定、完”。
(2)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足安,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
5.评析学生作品,把自己认为写的不好看的字再写一遍。
课堂作业新设计.“渴”和“喝”有什么不同?你能给“渴”组几个词语吗?2.把每个生字工工整整的带着拼音写两遍,看谁写得美观。
3.把课文读通顺。
参考答案:.提示:口渴了要喝水,因此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因此喝是口字旁。
口渴、渴望、渴求、喝水、喝药、喝汤。
2.学生自主完成。
3.学生自主完成。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气词、反问句的语气变化。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回顾故事,导入新课。
青蛙看海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谁来试着说一说?(出示5)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大海,苍鹰告诉它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后来在松鼠的指引下,一级一级地登上了石阶,到达了山顶,美丽的大海展现在它们眼前。
二.精读感悟,明白道理.(出示6)“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
”⑴这是课文第1句话,请小朋友们读读,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⑵这句话写出了青蛙看海的原因,你们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吗?出示:因为青蛙(),所以()。
2.过渡:青蛙心中有了一个美好的理想。
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呢?青蛙就去问苍鹰。
课文第1—3自然段写了青蛙与苍鹰之间的对话。
⑴(出示7)“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①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一句,如果你就是那只苍鹰,觉得那座山高不高?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小结提示:从“喏,只要……就”可以看出,在苍鹰看来,登上那座山很容易,并不难。
②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意思?我们要注意“喏”这个语气词的读法。
听教师读。
小朋友们试试。
⑵(出示8)“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出示9)①这是课文的第2自然段,“善跑”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是善跑的?②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两句,如果你是那只青蛙,觉得那座山高吗?你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教师小结提示:从“天哪,这么高……吸了口凉气……怎么上得去呢?”可以看出,在青蛙看来,要登上那座山是不可能的。
③指导朗读:小朋友们,看上面的插图,图上白云在山腰间飘荡,你们能借助图画,将山的高读出来吗?山又高又陡,这高山对于青蛙来说,确实是高不可攀的,青蛙惊讶了,害怕了,担心了。
我们要注意“天哪”这个语气词的读法。
听教师读。
“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如果把这句话的问号改成句号,应该怎么说呢?(出示10)因为青蛙觉得自己没有苍鹰一样有力的翅膀,飞不了;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跑不了。
要登上这样的高山几乎是不可能的。
要读出“一定上不去”的感觉。
小朋友们试试。
⑶(出示11)“是啊,这山是太高了。
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①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一句,如果你还是那只苍鹰,此时你觉得那座山高吗?②此时苍鹰为什么认为山高呢?它的话还包含什么意思?请小朋友们把苍鹰说的两句话联系起来读一读,想一想:苍鹰的这两句话都是想告诉青蛙什么呢?教师小结:苍鹰前后说的这两句话都是想告诉青蛙,要想看到大海必须登上高山。
⑸下面请小朋友分角色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体会青蛙的心情。
3.教学4—12自然段。
过渡:青蛙很想看到大海,苍鹰告诉它必须登上那座高山。
正在青蛙失望的时候,松鼠出现了。
(出示12)自读课文的4-10自然段,用“——”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松鼠说的话。
⑴(出示13)出示青蛙与松鼠的对话。
“这有什么难的!”“再跳一下!”“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①这三句话是谁说的?这三个感叹号分别包含什么意思呢?教师提示:“这有什么难的!”这是青蛙说的,意思是:容易极了!“再跳一下!”松鼠的话语中充满了鼓励、肯定、高兴。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这是松鼠对青蛙的赞扬、夸奖。
②讨论:为什么青蛙只跳了两个台阶,松鼠就对青蛙说:“你一定能看到大海”?小结:松鼠鼓励青蛙只要坚持一个一个台阶往上跳,就能登上山顶,就可以看到大海。
③请小朋友们再分角色读第4—10自然段,读出它们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⑵过渡:在松鼠的鼓励下,青蛙继续登山。
(出示14)“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就喝一点山泉水。
”①“就这样”,指什么样?②请小朋友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青蛙要登上这样一座高山辛苦吗?你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③(出示15)出示“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
”既然青蛙登山这么辛苦,可为什么还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教师小结:因为青蛙下定决心要登上山顶,看到大海,就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一步一个脚印,它忘记了辛苦,忘记了劳累,所以,不知不觉,它已经到达了山顶,它终于实现了理想。
⑶(出示16)“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①这句中的语气词“啊”包含怎样的感情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②这里的“展现”可以换成“出现”吗?说说你的见解。
③(出示17-19)出示有关大海的图片。
(出示20)此时此刻,小青蛙面对着一望无边的大海,说:“()。
”是呀,青蛙坚持不懈,一级一级地攀登。
终于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这正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板书: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齐读)这是一句名言,你们还知道哪些名言也是讲的这个道理吗?此时此刻老师心里也有好多话要说,那把这几句话送给你们吧。
(出示21、22)三.情景会话,创新思维。
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都很羡慕,它们找到了青蛙……发挥你的想象,猜猜青蛙会对它们说点什么?课堂作业新设计.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哦!2.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喜欢的人听。
问一问他,听了故事之后想说点什么?3.读一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两只小蜜蜂》《蜗牛和螃蟹》的故事。
参考答案:.学生自主完成。
2.学生自主完成。
3.学生自主完成。
板书设计:9青蛙看海苍鹰青蛙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松鼠【教学反思】.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2.以读为主是教学本课的主旋律。
让孩子通过自学画出小松鼠和小青蛙说的话。
分角色读文。
注意这个时候的分角色读文不再是走过场,形式主义。
而是整节课的朗读指导重中之重。
层层深入的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3.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个性化的补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同课异构创新教案《9青蛙看海》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想】《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学文让学生明白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顶点。
本课设计在倡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
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个性化的补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通过拓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⒈开火车读词语青蛙苍鹰登上松鼠石阶展现⒉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青蛙、苍鹰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上这些词语,简单地说说吗?⒊师:今天我们就跟着小青蛙一起去登山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