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素兰 《青蛙看海》教案
探索海洋奥秘:《青蛙看海》教案设计

探索海洋奥秘:《青蛙看海》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海洋生物的种类、习性及生态环境,了解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要性;2、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责任心,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鼓励学生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索海洋世界的奥秘;4、提高学生们的追求知识和抗压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由老师出示海洋生物动态图片,让学生感受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的美丽和多样性;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海洋生物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了解不同海洋生物的习性、特点以及生态系统所在的位置;3、学生们在游戏中设计能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方式,如垃圾清理行动、节约用水和用电等;4、让学生们设计个性化的海洋生物文化作品,如海报、标志、自己的手绘图等;5、让学生们结合学习内容,为大自然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提供有益的建议和修改意见。
三、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来使学生更加了解海洋生物的特征和保护环境的方法;2、课堂互动法: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和探讨,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授之以渔法:引导学生发起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实践探索,继续深入了解海洋生物的各种特征和习性。
四、教学步骤1、展示图片: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海洋生物动态图片进行观察和阐述,介绍动态的海洋生物世界;2、游戏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了解海洋生物的游戏,每个小组选取一种海洋生物进行深入了解,通过游戏方式深入了解各种海洋生物的种类、特征和所在的生态系统;3、设计保护环境的方法:学生们比赛划“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计划和行动,让学生们在环保意识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增强;4、设计文化作品:在进行学习和了解海洋生态的过程中,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设计个性化的海洋生物文化作品;5、发表意见:通过课堂上讨论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就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五、评估方式1、针对课堂中呈现的各种海洋生物的动态图片,在课后以问答的方式进行验收;2、从游戏活动和文化作品的质量来立体评估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水平;3、从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和对保护海洋环境的计划和行动来评估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青蛙看海》教案

《青蛙看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认识几种不同的说话格式。
•认识一个新偏旁“登字头”,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和重点指导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并学习在不同的情境下说话的语气。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一个新偏旁“登字头”,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1、想办法记住生字“登、善、展”。
2、初步认识不同的说话格式。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苍鹰图片等。
2、学生准备:彩色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谈话揭题(5分钟)•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海吗?蓝蓝的大海一望无边,不光我们喜欢,有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也想去看看大海。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齐读:青蛙看海。
2、初读课文(15分钟)•学生打开课本,边看课本边听录音。
•自由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回答:课文有几个小节?教师板书小节数。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录音边看课本。
•学生试着用横线标出青蛙、苍鹰和小松鼠说的话。
教师出示三种说话的格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并简单讲解。
•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学生评议。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评议。
•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学生评议。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教师指名认读并简单讲解。
3、讲解课文内容(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长期”、“苍鹰”、“诺”、“登上”、“吸了口凉气”、“一双”、“天哪”、“善跑”、“展翅”、“失望”、“石阶”、“一级”、“累了”、“歇一会儿”、“喝水”等。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3篇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重点:学会生字,读通课文。
难点:读通课文。
对策: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课文中逐步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1、板书课题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题目上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1、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读课文,每人读3个自然段。
别人在读时要仔细听,有读得不对的帮助指出,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巡视)2、谁来试试?指名读课文,指点读准“登上、喏、天哪、苍鹰”。
三、配音解读1、现在你们能回答刚才提的问题了吗?2、相机用简笔画板书。
3、你想来看看苍鹰是怎样指点青蛙的吗?(画面没有声音)4、你觉得动画片少了什么?你愿意为它配音吗?5、研究如何才能配好音。
6、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配音,同桌合作。
7、指名表演,让学生评价好在什么地方?请配得好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相机出示高山的画面或图片,让学生体会山高,青蛙因此望而却步。
练读青蛙的话)8、小结:青蛙虽然受到苍鹰的指点,但对登上高山完全没有信心,那它是怎样登上山顶的?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认读所有生字。
2、出示生字:“登、苍、善、展、失”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3、自学笔顺,在书上描红。
4、书空笔顺,交流写时的注意点。
五、布置作业在习字册上写好新学的5个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教学重点: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经过。
教学难点:是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青蛙看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青蛙的坚持和努力,激发学生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蛙的坚持和努力。
2. 教学难点:体会青蛙看海的过程中所蕴含的道理,激发学生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演示法:通过演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4. 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关于海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海的特点。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海吗?海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青蛙看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青蛙是如何看到海的。
”2. 讲授新课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断句。
理解课文提问学生:“青蛙为什么想看海?它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分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青蛙看海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在看海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感受品质提问学生:“青蛙是一个怎样的动物?”引导学生感受青蛙的坚持和努力。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向青蛙学习。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青蛙的情感。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
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故事或诗歌。
4.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青蛙的坚持和努力。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青蛙看海》教案设计

《青蛙看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理解课文寓意,培养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寓意,体会青蛙的心情变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青蛙看海》,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提问:你们觉得青蛙为什么要看海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青蛙看海的故事呢?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朗读,感受青蛙的心情变化。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词意思和用法。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分析课文,理解寓意(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说青蛙看海的过程。
(2)分析青蛙的心情变化,讨论青蛙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青蛙看海的故事。
(3)收集关于勇敢、自信、坚持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青蛙看海》,让学生感受到了勇敢、自信、坚持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青蛙看海》,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提问:你们觉得青蛙为什么要看海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青蛙看海的故事呢?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朗读,感受青蛙的心情变化。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词意思和用法。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2024最新-《青蛙看海》教学设计4篇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编辑给大家整编的《青蛙看海》教学设计4篇,欢迎参考阅读。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篇一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动物会游泳吗?你能边说边做动作吗?哪些动物会飞?哪些动物会爬?哪些动物会跳?(当学生做青蛙跳的动作)说你真是一只可爱的青蛙。
你想看海吗?可是一座大山把海挡住了,这时你想什么?(多么好的想法,你真是个会想的孩子。
你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
)一只苍鹰也给它出了个主意,可它听后却很失望?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第九课青蛙看海。
(板书课题后齐读课题)二、精读感悟。
1、自然朗读1—3自然段,思考:为什么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后很失望?找出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并读一读。
2、交流:为什么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后很失望?①引导学生找出苍鹰说的话并指导朗读。
②(画白云)这就是那座山,你觉得怎么样?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来形容一下吗《咏华山》。
如果要你爬上去,你觉得怎么样?青蛙听了和你们一样害怕,你能找出它说的句子来吗?谁愿意做做这只青蛙,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读一读。
③青蛙说这句话时它想到自己的什么呢?书上有,哪位是火眼睛睛找到了这个句子?出示(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谁有一双有力的翅膀?谁有四条善跑的长腿?青蛙这样说是想告诉苍鹰什么?这句话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你能试试吗?④因为山高,青蛙没有翅膀,没有善跑的长腿,所以它吸了口凉气,你能做出这个动作吗?⑤除了登山,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谁来告诉它?我们一起来告诉它。
(齐读)3、演读4-11自然段。
过渡:正当青蛙为怎么看到大海发愁时,谁来了?后来它有没有看到大海?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自由朗读4—11自然段。
并用———画青蛙说的话,用~~~~画出松鼠说的话?① 学生四人小组互读,互画,互演。
《青蛙看海》的教案设计

《青蛙看海》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和美好结局。
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界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2.教学难点: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和美好结局的感悟。
课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海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青蛙是如何看海的吗?引发学生思考。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情感的表达。
3.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4.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意思。
5.课文解析教师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和美好结局。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如勇敢、坚持、友谊等。
7.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8.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青蛙看海的短文。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教师要注意调控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视频、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和美好结局,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课文《青蛙看海》教案设计

课文《青蛙看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及其寓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景物描写,体会文章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追求的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及其寓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通过景物描写,体会文章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看到了大海、青蛙、松鼠等。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3.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2)学生回答:“讲述了小青蛙在松鼠的帮助下,历经艰辛,终于看到了大海的故事。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体会文章情感。
4.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5.深入解读课文(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青蛙为什么想要看海?”(2)学生回答:“因为松鼠说海很美,青蛙想知道海到底有多美。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青蛙看海的过程,体会青蛙的勇敢和坚持。
6.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放弃看海吗?为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学生回答:“不怕困难,勇于追求,就能实现梦想。
”8.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自己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青蛙看海》,让学生体会到了勇敢、坚持和追求梦想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蛙看海》
沙素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
3.领悟“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作好铺垫
1.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青蛙看海》,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长期登山失望不知不觉
石阶到达展现一级一级
2.青蛙、苍鹰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上其中的词,简单地说说吗?(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画:青蛙大海,板书:困难)
二、朗读感悟1~3自然段
1.自由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海?谁来读苍鹰的话?
现在老师就是青蛙,你是苍鹰,请你将那座山指给我看看。
2.交流:
(1)山高:请小朋友看图,是的,要看到大海就要登上前面那座山,你们看看,青蛙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山呢
小朋友们想象一下,那会是一座怎样的山?
①想象:山会有多高?(相机板画:大山、山腰间的白云……)
能用我们学过的一首诗来形容一下这座山吗?(背诵:《咏华山》)
②这座山可高了,如果让你去爬,你有什么想法?小青蛙又是怎样想的?
③出示句子:“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
青蛙为什么吸了口凉气啊?这么高的山,看上去多吓人呀!怪不得小小的青蛙被吓得吸了一口凉气。
学学青蛙先吸口凉气,再说一说山的高。
(2)青蛙没有有力的翅膀和善跑的长腿。
①在青蛙看来什么样的动物才可以登上这座高山?
②比较:我没有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我没有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善跑的长腿,上不去。
③指导读好“没有、也没有、怎么”,突出青蛙的无奈和失望。
(3)不登上山看不到大海:
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①出示: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
②换句理解:不过你不登上山顶,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指导读句子。
让学生知道登上山顶是青蛙看海的唯一途径。
3.练习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
①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体会青蛙由满怀希望到无奈失望的心情变化。
②朗读竞赛。
4.过渡: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谁能帮帮这只失望的小青蛙呢?(相机贴图:松鼠)松鼠是怎样帮助青蛙看到大海的呢?接下去的故事老师想请大家表演出来,不过,要想演好故事,先得把书读好。
三、表演体会4~11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4~11自然段,边听边找出松鼠和青蛙分别说了什么。
2.指导分角色练读。
(1)松鼠是怎样来帮助青蛙的?把松鼠的话读一读?青蛙怎么回答的?
(2)讨论交流青蛙和松鼠分别会怎样说这些话。
(知道读出青蛙由失望到自信的语气变化,读出松鼠的鼓励。
)
(3)同桌分角色练读对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相机指导。
3.分角色表演。
(1)想表演松鼠和青蛙的对话吗?和同桌一起或者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演。
一边表演,一边联系课文,想想自己可以加上什么动作、表情演起来才更像。
(2)指名表演。
(3)评议:他们表演得怎么样?什么地方演得特别棒?想提点什么建议?
(4)拓展练习:他们在登山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又会怎么做呢?(自由说说。
)
(5)老师扮演松鼠,带着所有的青蛙一起往山上跳。
(配乐表演,让学生体验青蛙跳一级台阶的轻松和初获成功的喜悦,然后延长跳的时间,体会长途跋涉的艰辛。
)
(6)跳这么久台阶有什么感受?这么累,这么辛苦,前面还有那么多的艰难险阻,我们不如回去吧。
(引导学生感受青蛙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
)(相机板书:坚持)
过渡:快看就要到达山顶了,让我们一起跳上去吧!5、4、3、2、1,到啦!我们成功啦!(板书:成功)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引读:啊!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
(播放大海录像)
2.小青蛙,你们终于看到大海了,展现在你们面前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3.想象说话:大海就展现在你们眼前,大海一望无边,蓝湛湛的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此情此景青蛙会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提升:小朋友们,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级一级地往上攀登,终于成功地到达了山顶看见了大海,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这真是——(指名说)有志者事竟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在练习3里面学过了一句古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延伸:有一只乌龟,长期生活在小河边,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非常羡慕,也想去看看,可是它一想到路途中会遇到那么多困难,有点退缩了。
小青蛙们,请你想一句话来鼓励鼓励它,好吗?
3.总结:小朋友们,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也会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希望你们也能像青蛙那样,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
苍鹰告诉它,要想看到大海,必须登上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
这在小青蛙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既没有一双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
在青蛙失望、沮丧的时候,一只松鼠启发、鼓励了它,并且引领着青蛙跟着自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它们终于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这篇课文是要人们从小青蛙看海的经过,从青蛙的身上感受到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的道理。
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并且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孩子们也要像青蛙一样树立信心,努力攀登。
如果说青蛙就相当于我们的学生的话,那么松鼠的原型就应该是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了。
对照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我们应该学习松鼠老师的什么呢?
一、走进心灵,取得信任。
对青蛙来说,大山几乎不可攀越。
在青蛙失望、沮丧的时候,松鼠看到这种情景,没有抛弃青蛙,主动地接近青蛙,跟它谈心。
“你想看海吗?”松鼠亲切
的笑容、温和的语气、真诚的目光,取得了青蛙的信任,使得青蛙面对松鼠敞开了心扉。
“这山太高了,我没有一双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我上不去。
”青蛙坦率地对松鼠说出了心里话,说出了自己面对的主观的和客观的困难。
信任是打开教育之门的一把钥匙,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存在于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因此这节课我努力做好自己松鼠老师的工作。
充分地信任鼓励学生。
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像文中的松鼠一样去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降低难度,建立信心。
松鼠和苍鹰一样知道,青蛙要想看到大海,就必须登上山顶。
可是松鼠显得更加智慧,它把这座难以攀登的高山分解成许多级可以征服的台阶。
降低了登山的难度。
它指着第一级石阶问松鼠:“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青蛙一看,充满自信地说:“这有什么难的!”并且颇为轻松地跳上了登山的第一级台阶。
看到青蛙迈出了登山的第一步,松鼠指着第二级台阶,对青蛙说:“再跳一下!”青蛙毫不费力地跳上了第二级台阶,啃下了又一块小骨头,向着目标又前进了一步。
这时,松鼠马上鼓励青蛙,“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就是告诉青蛙,只要像这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跳,总有一天会到达山顶,看到大海。
松鼠的话无疑唤醒了青蛙心中沉睡的信念,点燃了青蛙心中待燃的火把,增强了它的勇气和信心。
三、引领参与,共同体验。
在一开始青蛙一筹莫展的时候,松鼠示范跳上第一级台阶,随后没有让青蛙孤独地前行,而是引领着青蛙,和青蛙一道沿着石阶往上攀登。
亲自参与其中,和青蛙共同体验登山的苦与乐,共同在登山观海的酸甜苦辣中丰富生活阅历、积累生活经验、成长成熟起来。
并且不断地给青蛙鼓励、赞赏、提醒、建议……无疑,这只松鼠老师深刻地领悟了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它就是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下,满怀热诚地走进孩子的心灵,取得孩子的信任,智慧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孩子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树立信心,并且,以一个“平等中首席”的身份引领着孩子追寻真善美,以一个“学习共同体”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体验成长。
四、感悟真理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小青蛙的成功首先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其次还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在对这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我也请教了其他老师,想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然后自己也苦思冥想了好久。
是的,许多事情重在过程,在上完这课我也收获不小,也使我重新认识了老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