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看海》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青蛙看海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4篇)

青蛙看海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4篇)

青蛙看海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4篇)2022-12-15青蛙看海教学案例(精选4篇)青蛙看海教学案例篇1这几天一直在学习第四单元,都是些童话故事。

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些带有童话色彩的课文,那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令他们在课堂上眉飞色舞。

他们也有强烈的表演欲,特别喜欢表演,所以语文课上我让孩子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他们也能很快地理解角色在故事中的地位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加上稚嫩的动作,也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之感。

让孩子们体验角色的情感,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由此更容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这就是语文课上表演的最终目的吧!以《青蛙看海》教学片断为例:师:小朋友们,来,让我们做这只可爱的小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

(播放音乐)一级、两级、三级、四级......继续跳,不要停,看,快要到山顶了。

(师生一起跳)(音乐停)师喘着气说:真是累坏了,我们在平地上跳这么几下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而青蛙要登上这么高的山,该有多累呀!师(采访一学生):小青蛙,你感觉怎么样?生:又累又渴。

师:你渴成什么样?累成什么样?生:渴得喉咙直冒烟;渴得有气无力;累得满头大汗,不想动弹......这一环节中,我和孩子们共同表演,一起感受到了跳石阶的艰难。

孩子们的表演入情入境,体会到青蛙为了看海而付出的努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

所以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陶冶,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青蛙看海教学案例篇2(课前先跟学生去跳一下操场上的台阶,体会一下跳台阶与在平地上跳的区别,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只跳几下应该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师:就在青蛙失望之时,谁又来帮助青蛙了?它是怎样帮助青蛙的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4—10小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

(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也可读书上的原句,更可以表演表演。

《青蛙看海》教案设计

《青蛙看海》教案设计

《青蛙看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理解课文寓意,培养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寓意,体会青蛙的心情变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青蛙看海》,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提问:你们觉得青蛙为什么要看海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青蛙看海的故事呢?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朗读,感受青蛙的心情变化。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词意思和用法。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分析课文,理解寓意(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说青蛙看海的过程。

(2)分析青蛙的心情变化,讨论青蛙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青蛙看海的故事。

(3)收集关于勇敢、自信、坚持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青蛙看海》,让学生感受到了勇敢、自信、坚持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青蛙看海》,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提问:你们觉得青蛙为什么要看海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青蛙看海的故事呢?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朗读,感受青蛙的心情变化。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词意思和用法。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青蛙看海》二年级语文优质教案精选

《青蛙看海》二年级语文优质教案精选

《青蛙看海》二年级语文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青蛙看海》选自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本课以青蛙视角,描绘大海壮丽景象。

详细内容包括:生字词学习,如“青”、“蛙”、“海”等;课文朗读与理解;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神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课文能力,提高学生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与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激发学生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过程细节:让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图片中景物,分享自己感受。

2. 新课导入:出示课题《青蛙看海》,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过程细节:让学生齐读课题,思考青蛙为什看海。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并指导。

过程细节:让学生在课本上标出生字词,组内交流,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回答。

4.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和节奏。

过程细节:教师逐段示范朗读,学生跟读,讨论课文中青蛙心情变化。

5.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细节:教师提出问题,如“青蛙为什感到快乐?”,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描绘自己心中大海。

过程细节: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展示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青蛙看海》2. 生字词:青、蛙、海等3. 课文结构:青蛙看海原因、过程、心情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画一幅《我心中大海》。

答案:学生作品,以想象力、创意为主。

2. 朗读课文,与家长分享青蛙看海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2024最新-《青蛙看海》教学设计4篇

2024最新-《青蛙看海》教学设计4篇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编辑给大家整编的《青蛙看海》教学设计4篇,欢迎参考阅读。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篇一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动物会游泳吗?你能边说边做动作吗?哪些动物会飞?哪些动物会爬?哪些动物会跳?(当学生做青蛙跳的动作)说你真是一只可爱的青蛙。

你想看海吗?可是一座大山把海挡住了,这时你想什么?(多么好的想法,你真是个会想的孩子。

你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

)一只苍鹰也给它出了个主意,可它听后却很失望?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第九课青蛙看海。

(板书课题后齐读课题)二、精读感悟。

1、自然朗读1—3自然段,思考:为什么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后很失望?找出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并读一读。

2、交流:为什么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后很失望?①引导学生找出苍鹰说的话并指导朗读。

②(画白云)这就是那座山,你觉得怎么样?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来形容一下吗《咏华山》。

如果要你爬上去,你觉得怎么样?青蛙听了和你们一样害怕,你能找出它说的句子来吗?谁愿意做做这只青蛙,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读一读。

③青蛙说这句话时它想到自己的什么呢?书上有,哪位是火眼睛睛找到了这个句子?出示(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谁有一双有力的翅膀?谁有四条善跑的长腿?青蛙这样说是想告诉苍鹰什么?这句话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你能试试吗?④因为山高,青蛙没有翅膀,没有善跑的长腿,所以它吸了口凉气,你能做出这个动作吗?⑤除了登山,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谁来告诉它?我们一起来告诉它。

(齐读)3、演读4-11自然段。

过渡:正当青蛙为怎么看到大海发愁时,谁来了?后来它有没有看到大海?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自由朗读4—11自然段。

并用———画青蛙说的话,用~~~~画出松鼠说的话?① 学生四人小组互读,互画,互演。

《青蛙看海》的教案设计

《青蛙看海》的教案设计

《青蛙看海》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和美好结局。

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界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2.教学难点: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和美好结局的感悟。

课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海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青蛙是如何看海的吗?引发学生思考。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情感的表达。

3.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4.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意思。

5.课文解析教师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和美好结局。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如勇敢、坚持、友谊等。

7.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8.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青蛙看海的短文。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教师要注意调控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视频、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和美好结局,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精选3篇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精选3篇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读懂苍鹰、青蛙和松鼠的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读中领悟,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词语:青蛙登山看大海苍鹰展翅飞高空松鼠善于跳石阶2、听写生字:吸喝阶级3、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生回答。

咱们把三个人物所说的话用不同的线划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读出语气,还要读出心中的想法。

二、学习课文1—3小节过渡: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1—3小节,读完以后,告诉大家,苍鹰是如何给青蛙出主意的?1、生自由读课文1—3小节。

2、交流:苍鹰出了什么主意?(1)出示:“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a、个别交流:对于苍鹰来说,登上一座山难吗?为什么?b、指导朗读:谁能学这苍鹰很轻松地说一说。

(2)继续交流:这座山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出示高山图)讨论:看到这座山,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师:青蛙看到这座山后,它又是什么反应呢?(3)出示:“天哪,这么高的山!”a、师:怎么样叫吸了口凉气?请学生做一做。

b、指导朗读:你能吸一口凉气来读一读吗?师:此时的青蛙认为自己能上得去吗?你从哪里看出来?(4)出示:“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感悟第三自然段: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还有别的办法吗?让我们看看苍鹰怎么说?(读苍鹰说的话)师:苍鹰的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过渡:希望破灭了,青蛙的心情怎么样?(伤心,难过,失望)它会怎么想?三、学习课文4---10小节1、引读:“青蛙很失望。

”2、正当小青蛙感到失望时,一只小松鼠跳了过来,接下来的故事啊,就更精彩了,小朋友你们想看吗?(多媒体演示)3、师:同学们,刚才你看到松鼠是如何帮助青蛙看到大海的呢?过渡:故事精彩吗?不过,我想,如果我们小朋友能把它们演下来的话,那一定会更加精彩。

课文《青蛙看海》教案设计

课文《青蛙看海》教案设计

课文《青蛙看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及其寓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景物描写,体会文章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追求的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及其寓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通过景物描写,体会文章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看到了大海、青蛙、松鼠等。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3.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2)学生回答:“讲述了小青蛙在松鼠的帮助下,历经艰辛,终于看到了大海的故事。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青蛙看海的艰辛过程,体会文章情感。

4.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5.深入解读课文(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青蛙为什么想要看海?”(2)学生回答:“因为松鼠说海很美,青蛙想知道海到底有多美。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青蛙看海的过程,体会青蛙的勇敢和坚持。

6.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放弃看海吗?为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学生回答:“不怕困难,勇于追求,就能实现梦想。

”8.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自己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青蛙看海》,让学生体会到了勇敢、坚持和追求梦想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5 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青蛙是如何看到大海的。

(2)体会青蛙在登山看海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懂得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青蛙图片)它是谁呀?(青蛙)今天青蛙要去做一件大事,是什么呢?(看海)2、板书课题:青蛙看海,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青蛙为什么要看海?它是怎么看到海的?(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学习第 1-3 自然段(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青蛙生活在哪里?它为什么很想看看大海?(2)指导朗读,读出青蛙对大海的向往。

(3)苍鹰是怎么告诉青蛙看到大海的方法的?(指名读苍鹰的话)(4)青蛙听了苍鹰的话,是什么反应?(“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5)指导朗读,读出青蛙的害怕和无奈。

2、学习第 4-10 自然段(1)青蛙很失望,这时谁来了?(松鼠)松鼠是怎么说的?(指名读松鼠的话)(2)青蛙是怎么回答的?(“这有什么难的!”青蛙跟着松鼠往上跳。

)(3)青蛙和松鼠是怎么跳的?(“一级一级地往上跳”)(4)它们跳累了就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就喝点山泉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蛙看海》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图画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青蛙看海》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
1.生词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词,大家还记得吗?(记得)虞老师要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敢)谁想挑战?a分行领读b开火车读
2.句子:同学们词语读得好,相信句子也难不倒大家。

出示句子:谁想试试?(1)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的去呢?(2)是呀,这山是太高了。

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
3.填空(第一自然段),借以引出新知。

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这么扎实,也一定能把第一自然段填准确:青蛙长期生活在(),很想看看()。

苍鹰对它说:“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就能看到()了。

(1)自己练习(2)指名填空(3)齐读
三、新知
1.学习第二段
a师:是呀,苍鹰告诉青蛙要看到大海,就要登上——生接:大山。

那么现在这座大山不仅出现在小青蛙的眼前,也摆在了同学们的眼前,(贴图)看到这座大山,(听孩子的惊讶)老师听到你们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是为什么呀?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太高了)你真是一个会表达情感的孩子,青蛙看了这座山,也和你有同样的感受,那就请你来读一读!(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

)师:小朋友看,这座山实在是太高了,瞧,这座山已经冲入了云层,就连白云呀,也漂浮在半山腰了(贴云)。

老师不由得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首诗----引说: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我们再来一起读这句: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
b登这么高的山,开始小青蛙有信心吗?(没有)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到书中去找一找,谁来读读这句话?这句话中没有说出它上不去呀?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呢?(怎么上的去呢?)实际上就是说——(上不去)那你能换个说法吗?用我们刚才对这句话的理解来换下这句话。

(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体会一下青蛙的想法和心情。

(齐读)你觉得此时青蛙是怎么想的?
2.学习第三段
师:面临困难的小青蛙此时是多么想要得到苍鹰的帮助呀!那苍鹰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谁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同学们和老师听一听?你还能把红体字(怎么能看到大海呢?)的问号变成句号吗?鼓励:瞧!他多会学习呀,把掌声送给他!
3.学习第4——12段
(1)那苍鹰帮助了小青蛙了吗?(没有)此时青蛙是什么心情呢?(失望)理解“失望”一词a失望是什么表情?做一做。

b 你能用失望说一句话吗?
师:看来小朋友都有过失望的经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青蛙失望的心情读出来。

(出示:青蛙很失望。

)我们一起来读。

(2)就在青蛙失望的时候,谁来到了它的面前?(小松鼠)它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4——12自然段。

小松鼠帮助青蛙看到大海了吗?谁来说一说?你从哪一段知道它们看到大海的?你能来读一读吗?(12自然段出示: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3)呀!能在辽阔的天空中翱翔的苍鹰都没有帮助青蛙登上山顶,而小小的松鼠却能够帮助青蛙登上这座高耸入云的大山,看到大海,多了不起,它是怎么做到的呢?请同学们再来默读4——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他们是怎样登上山顶的?认真就一定能找到答案!谁能说的再具体一点?(跟着小松鼠一级一级地跳上台阶,看到了大海)
(4)学习生字:级
出示生字:级——这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的生字,谁能说一下它的结构。

(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绞丝旁很难写,右边笔顺很重要),指导书写,描红。

师:是呀,青蛙就是这样一级一级地跟着小松鼠跳台阶登上山顶的(板书:一级一级)
谁来模仿一下小青蛙跳台阶?(指名)现在你就是这只青蛙,来跳上一级台阶,再跳上一级,又跳一级。

你是一只大青蛙,生活中我们都见过青蛙,对于一只小青蛙来说跳上一级台阶,有你们这么容易吗?(没有)那跳上这有数不清台阶的大山呢?(更困难了)是呀,是多么困难呀!
(5)学习对话4——10段
a青蛙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一直认为自己无法登上山顶,而现在却信心十足地开始一级一级跳台阶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小松鼠对它的鼓励)
b那小松鼠又是如何鼓励青蛙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对话!(分颜色出示不要旁白的对话4——10段)请同桌之间互相配合,你就是这只青蛙和松鼠,你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c指名表演:谁愿意做这只鼓励帮助青蛙的小松鼠?谁又愿意来当这只终于有希望看到的海的青蛙呢?
d谁来评价一下?他们的表演让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和一只什么样的小松鼠?表扬:你们不仅会读、会听、还会评价,真了不起!e还有谁想向他们这样读一读?这么多同学都想,那我们就来集体分角色读一读吧!(男生、女生、老师读旁白)
(6)学习11段
a师接着引读书:就这样……齐读第十一自然段!
b师:青蛙和小松鼠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上了连苍鹰都认为太高的山顶,真是太厉
害了!那他们面对困难时是怎样做的呀?请再来默读十一段,画一画。

指名回答。

(第一句字体变红)
c想象:山又高又陡,山路又湿又滑,在登山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摔倒、冷、饿、累、渴)他们是怎样克服的呢?(互相帮助)
师总结:是呀,朋友的鼓励和帮助就是我们应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他让我们能够快乐的面对困难,再苦再难也不觉得累!青蛙就是在小松鼠的帮助下,快乐地面对并战胜了困难,所以他们不知不觉的(引生说——)你能用不知不觉说一句话吗?
d学习——登
师:是呀,很多事情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小青蛙也是在小松鼠的陪伴下不知不觉的登上山顶)“登”也是本课需要学的生字,组词、笔顺、指导书写、描红。

(7)学习第12段
师:他们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播放课件)此时此刻他们是什么心情?(喜悦、激动)就把这种心情送入文中齐读最后一段。

四、感情升华
师:多么令人激动呀!此时青蛙会对小松鼠说些什么呢?老师现在就是小松鼠,小青蛙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说?(谢谢你,陪我一路走过来!陪我战胜了困难!)
师:不客气,我们是朋友,其实这不仅仅是我的功劳,你自己也一直很努力呀!
五、学生总结全文: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回答。

2.老师也送你们两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能登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板书)师:是啊,再远再难的路,我们也要从脚下开始。

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步,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