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4课 洋务运动
第4课 洋务运动

• 强敌:西方的、先进的工业大国
• 变局: 政治:从万邦朝贡的主权国到部分主权开始沦丧的半殖民地;
经济:伴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一方面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成为外 国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 一方面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获取利润
同 经费来源 政府调拨
多种渠道
点 管理方式 封建衙门式管理 近代色彩浓厚
李鸿章热衷于官办和官督商办企业,其指导思想的实 质…是出自对“民”的不信任,…首先是他要按照中国自 古以来的传统,坚持官府控制一切。…他所坚持的原则是 不论官方有无投资,都应由官处于领导和监督的位置上, 掌握大政方针,否则就会利病不分!误国误民的官督商办 就是这样发明出来的。其次,他不相信离开官方,私商能 筹集足够的资本开办企业和管理好企业。
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等交织在一起;
痛苦抉择
中央:奕訢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有1学860者认为该信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李鸿章 查 的西…三洋…各种若国夫眼,以数师光十法:年西来人第,为讲一耻求者,轮,船其历之说史制尤,谬的互,相眼夫师天光法下,之;制耻第作,日莫二新耻…,于…不世独若中人界国。 狃 的(眼拘泥光,;狃音第扭三)于,因循务积实习,的不眼思振光作,。耻谈孰甚谈焉你!”对这三种 眼光的理解。 ----节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2册)
轮船招商公局为给股份票事奉 直隶爵阁督部堂李 奏准设局招商,置备 轮船运漕揽载,札饬商办等因在案。当经本局议定召集股银壹百万两,分作千 股,每股银壹千两。先收银五百两,每年壹分生息,闰月不计,另给息折。期 至八月初一日,凭折给付。如本股出让,须遵定章办理,毋许私相授受。倘有 故违,一经查出,即将本股停息,俟缴票到日,给本销册,以昭慎重。今据送 到股本,合给联票壹纸、息折一扣、局章一本收执。须至股份票者。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洋务派代表人物,总理衙门的设立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与新式海军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整合课文与辅助栏目,学习吸取信息、解读材料。
2.过程与方法:从时代背景,分析说明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
从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结果评析其历史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洋务运动是中国探索近代化道路的实质性起步,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洋务运动的目的和内容表明:它对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未作根本性的改革,涉及的内容有限,因而所起的历史作用也必然受限。
二.教学要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难点:合理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三.教学过程:解释:第4课洋务运动课题图:大炮-说明洋务运动开始于枪炮制造业,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内容:涉及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
学习导论:根据下图提示,说一说186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影响?(1)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在陈玉成、李秀成的指挥下,太平军再次击溃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东征上海,多次打败“洋枪队”,清朝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3)为挽救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被迫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洋务运动。
一.学法指导:1.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产生的。
练习与测评1: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从上文中找出两个关键句,说说当时中国面临怎样的局势。
你认为这种局势会对洋务运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关键句:“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七年级上册洋务运动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洋务运动知识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而特殊的历史时期,自太平天国战争末期至辛亥革命前夕,时长约30年。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政治变化和经济文化变革,其中以洋务运动最为著名。
本文将为您简介七年级上册洋务运动知识点。
一、背景与起因洋务运动的背景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冲突,而其起因则是中国的国家危机和民族危机。
一方面,中国在近代化的转型中陷入了一系列危机,如鸦片战争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战争、义和团运动等,中国社会遭受着腐败、割地、分裂、侵略的种种痛苦。
这让中国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受到了重大考验和挑战。
另一方面,受外国文化的影响,中国出现了一批爱国之士和科学家,他们对西方的技术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认为只有借鉴外国的技术和发明,才能振兴中华。
二、洋务运动的发展洋务运动从道光年间开始,在同治、光绪年间达到高峰,直至清朝灭亡,时长约30年。
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它开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三、主要特点洋务运动具有多样性、试验性、借鉴性等特点:多样性:涉及多领域、多元文化,从重科学研究到轻文化艺术;试验性:大量的新项目和新技术被尝试和运用,出现了众多实验性的机构和企业;借鉴性:接纳和吸收了多种在当时尖端的技术和工具,吸纳了外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专家。
四、历史意义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多重意义和不同评价:在科技和管理方面,洋务运动开创了一些先例和经验,为包括宪政变法在内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提供了实践和理论基础;在发展现代产业方面,洋务运动的启示和经验对于后来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社会意识和价值观方面,洋务运动推动了科学思维和实用主义观念的传播和普及,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七年级上册洋务运动知识点是兼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知识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性知识点,学生应该深入了解其中的各种学术和人文因素,希望本文对学生了解七年级上册洋务运动有所帮助。
第4课洋务运动笔记

第4课洋务运动笔记一、引言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其背景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的落后。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使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强。
本文将介绍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影响和意义。
二、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中国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落后于西方,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富强。
三、目的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使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强。
具体来说,洋务运动的目标包括: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力量,提高国家的防御能力。
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培养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四、主要内容军事建设:洋务派建立了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包括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等。
他们引进了西方的武器和技术,提高了国家的防御能力。
经济建设: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他们建立了许多现代化的工厂和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
这些企业和工厂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教育改革:洋务派认为人才是国家现代化的关键。
他们建立了许多新式学堂,推广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培养了大量人才。
这些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
政治改革:洋务派主张政治改革,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国家实现现代化和富强。
他们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如建立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加强法治建设等。
这些改革方案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五、影响和意义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洋务运动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使中国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这一进程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洋务派建立了现代化的军事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学案

第4课洋务运动学习目标:1.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2.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自主学习步骤(一)预习导入:教师导入:进入中国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遇到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巨大冲击,到六十年代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困境。
在这种形势下,一部分封建官僚感到面临着千古未曾有过的大变局。
“祖宗之法”已远远涌应付新的局面,必须探索新的出路,才能维护统治。
出路何在呢?他们看到了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威力,开始承认西方国家军队的训练新法,这样,在奕 、曾国藩等重臣的倡导下,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在清朝一部分掌握实权的官僚中,出现了一场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内容。
【知识管理】知识点1洋务运动的兴起目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利用技术,强兵富国,维护。
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兴起: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的洋务运动。
知识点2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为口号,发展近代工业。
先后创办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
文化教育:兴办,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民用企业: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的主张下,开办近代企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等。
知识点3建立新式海陆军新式陆海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进行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80年代,初步建成、和三支海军。
1885年,清政府成立统一协调指挥。
洋务运动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
第4课 洋务运动讲解

第4课洋务运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中学周云[教学目标]1.知道洋务思潮的兴起;总理衙门的设立;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与新式海军;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选派学生出国留学。
2.分析说明洋务派兴起的原因和目的。
归纳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3.洋务运动是中国探索近代化道路的实质性起步,它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洋务运动的目的和内容表明,它对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未作根本性的改革,涉及的内容有限,因而所起的历史作用也必然受限。
[重点与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难点:合理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说明: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需全面理解,故为重点。
2.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部分理论又与其有区别,由于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故为难点。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以戴逸和梁启超言论的材料导入。
“要深入了解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就必须深入了解李鸿章。
”——戴逸“李乃朝廷第一流之要紧人物,…欲知中国近史者,不得不曰李鸿章。
”——梁启超提问: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清朝政局变动产生了什么影响?2.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又称“夷务”,泛指当时一切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物。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
(一)背景:出示材料:文献选读,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说一说当时中国社会所遇到的情况?(二)思想基础出示材料一、二(见资料附录)学生思考:材料中奕訢和李鸿章都提到了什么问题?面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三)代表人物提问: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图片展示:主要代表人物。
(四)总理衙门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的中央机构,它的出现标志着朝廷承认“夷务”升格为“洋务”,其办事大臣奕訢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鸦片战争清军战舰 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2.教师提问: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
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学生回答: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1)内忧 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
(2)外患 列强侵华,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起,到90年代中日甲午战争止。
3.目的: 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4.代表人物: 奕䜣(中央)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B 湖北织布局
C 江南制造总局
D 福州船政局
2.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
出洋务运动是( ) A 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C
B 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3.消极作用:
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 道路。
材料研读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 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 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洋务运动的结局----破产、失败
詹天佑等30名赴美留学儿童
詹天佑
京张铁路
第4课 洋 务 运 动
四、建立新式海陆军
1.建立新式陆军 从19世纪60年代起,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
西式兵操练兵。
2.建立新式海军 从19世纪70年代起,组建_南__洋__、_北__洋__、_福__建__ 三支海军,1885年成立_海__军__衙__门___统一指挥。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洋务运动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介绍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隆盛时代。
可是到近代,却饱受屈辱,在屈辱中的清统治阶级为了拯救没落的封建统治而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这场运动持续了几十年,它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使中国由经济变革发展到改变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
因此洋务运动在近代化的历程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知识梳理】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些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6、洋务运动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8、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知识链接: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1)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目的:武装军队
a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近第一个兵工厂,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b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c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也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2)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辅助军事工业)
a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b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厂)。
(3)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奕訢创立的,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
)。
教师点拨:
1、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所谓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
2、主要内容:
①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后期,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企业。
③洋务派除办军事、民用工业外,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还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
【典例说明】
例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 )
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方法总结】识记型选择题较简单,只需记牢知识点,就可正确选择,难度较小。
二、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知识链接:
1、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典例说明】
例2:历史在改革中不断前行,改革充满了智慧与艰辛。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违法犯罪的人)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同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宗室贵戚多怨望。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大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
独有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变革,只有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使秦民“勇于公战”和“怯于私斗”的原因。
商鞅为什么被判以“车裂”之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的基本观点。
并指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答案】
(1)奖励军功或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与田宅;法律严酷;损害了贵族的利益或废除旧贵
(2)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或师夷长技;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或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阶级为促进社会发展进行的变革。
(1)此问考查的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
根据材料一分析,之所以“怯于私斗”,是因为秦实行连坐、告奸,刑罚严酷,之所以“勇于公战”,是因为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商鞅变法,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才会被诬告谋反,处以车裂。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方法总结】解答材料题的解题方法、步骤:
①先阅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文字材料,通过材料内容和材料出处,联想与教材有关的课文内容,并获取主要相关的历史信息。
②注意审题,分清题目的意思,即到底要回答“是什么”,还是“为什么”,还是“怎么样”。
③获取答案,获取途径有:一是在材料中有现成的;二是通过迁移在课文等资料中有现成的;三是通过分析比较归纳获取;四是根据材料及感受获取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答案。
进行语言文字组织,拟出答案在草稿纸上书写。
④在答题卡上抄清,关键字不得有误,字迹清楚,字体大小间距适当,留足空间便于更正。
教师点拨:
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立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2、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
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
【本课小结】
在19世纪60-9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主要国家英、法、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绽放了最美的科技之花,相对于英法美来说,中国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
而当时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为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先后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推行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中心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试图把西方先进科技之花移植到中国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但结果却失败了。
这一运动,虽未让科技之花在中国大地上盛开,但是却埋下了近代化的种子,产生了中国第一兵工厂、中国最早的新式学校等,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