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速度-实验报告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速度-实验报告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时间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

二、实验原理1、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若x1、x2、x3、x4……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若△x=x2-x1=x3 -x2=……=c(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利用某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来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3、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1)根据Xm-Xn=(m-n)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选取不同的m和n,求出几个a,再计算出其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用V-t图像求物体的加速度:先根据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几个点的瞬时速度,然后做出V-t图像,图线的斜率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逐差法: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X1、X2、X3……则有:△X=X2-X1=X3-X2=X4-X3=……=aT2.由上式还可得到 :X4-X1=(X4-X3)+(X3-X2)+(X2-X1)=3aT2同理有X5-X2=X6-X3=……=3aT2可见,测出各段位移X1、X2……即可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五、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1、.纸带采集2、实验数据记录3、计算加速度(用计算和V-T图像两种方法)和某点的瞬时速度六、实验误差分析。

测小车的速度加速度实验报告单

测小车的速度加速度实验报告单

高一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小组
测定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实验操作(1)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

(2)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并连接好电源,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从墨粉纸下面穿过)。

(3)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放在长木板上,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端。

(4)将细绳绕过定滑轮,细绳的一端连在小车的前面,另一端挂上适当的钩码。

(5)先接通,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放开小车,让小车拉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纸带后立即关闭
(6)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引言:重力加速度是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受到的加速度,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测量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它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地球的引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记录,测量出重力加速度的准确数值,并探讨影响重力加速度的因素。

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中需要准备一个垂直的支架、一个长细线、一个小物体(如小铅球)、一个计时器和一个测量长度的尺子。

2. 悬挂小物体:将小物体系在细线的一端,然后将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

确保小物体能够自由摆动。

3. 测量摆动周期:将小物体轻轻拉开,使其摆动,同时用计时器记录下摆动的时间。

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摆动周期。

4. 测量摆动长度:使用尺子测量小物体摆动的最大长度,记录下来。

5. 数据处理:根据摆动周期和摆动长度的测量结果,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摆动周期的平均值为2.03秒,摆动长度为0.50米。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数据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简谐运动的相关理论,可以得到以下公式:T = 2π√(l/g)其中,T为摆动周期,l为摆动长度,g为重力加速度。

通过对公式的变形,可以得到:g = 4π²l/T²代入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g = 4π² × 0.50 / (2.03)² ≈ 9.78 m/s²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量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为9.78 m/s²。

这个数值与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9.8 m/s²非常接近,说明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然而,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空气阻力、摆动角度等。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实验,或者采用更小的小物体进行实验。

速度与加速度实验报告

速度与加速度实验报告

速度与加速度实验报告实验室报告实验名称:速度与加速度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定义,掌握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了解速度与加速度与时间、距离以及质量的关系。

实验过程:1.准备实验器材:米尺、计时器、木板、小球、弹簧。

2.安装实验器材:用木板建立斜面,将弹簧固定于斜面顶部,将小球放于斜面的起始线上。

3.测量初始高度:使用米尺测量小球初始高度,并记录下来。

4.开始实验:用计时器计时小球滑落所经过的时间,并用米尺测量小球滑落所经过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5.计算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小球在滑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

6.比较实验结果:将实验中得出的速度和加速度与预估的数值进行比较,讨论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并探讨实验结果的可能误差。

实验数据:小球初始高度:1.2米小球所经过的距离:3.5米小球所经过的时间:2.2秒实验结果:平均速度 = 所经过的距离 ÷所经过的时间= 3.5 ÷ 2.2= 1.59 米/秒加速度 = 2 × (下落距离 ÷时间²)= 2 × (1.2 - 0) ÷ 2.2²= 0.55 米/秒²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小球滑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59米/秒,加速度为0.55米/秒²。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速度与时间、距离成正比,与质量无关;加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与质量成正比。

实验反思:本实验中存在误差,主要是由于实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比如计时器计时不准确、小球摩擦力的存在等。

在以后的实验中,需要更加严谨地控制各个实验因素,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附注:本实验报告中所用单位为国际单位制(SI制)。

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物理实验报告

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物理实验报告

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物理实验报告
速度和加速度的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速度和加速度在物理学中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测
量方法,以期更好地理解运动关系。

实验现象:
实验中观察的现象的,一个小球从原点(起点)出发,从一端滚到另一端并停止,其中运动的速度及相应的加速度变化很明显。

实验原理:
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移量除以这段时间内耗费的时间,单位为m/s。

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变化量除以这段时间内耗费
的时间,单位为m/s2。

实验过程:
1.准备实验:将一个小球放在一个坡度垂直的滑动板上,设置实验平台,并把两个断点(起点和终点)标出来。

2.开始实验:在台上放上小球,将它从起点滑落,然后从终点停止,同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时间和位移。

3.结束实验: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结果及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在实验中,小球发射后就开始加速,其加速度的值接近9.8m / s2。

实验中将小球发射到距离1.2米时,测量得小球
的速度为1.2m / s2。

由于小球在空气中运动,摩擦力的影响会导致它的速度缓慢减速,从而实验结束时小球的速度变为0m / s。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含义,并实际测量出它们的数值。

原始题目:物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原始题目:物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原始题目:物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方法,掌握实验中的测
量技巧,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重力加速度
的数值。

实验介绍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简单的装置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带有滑轮的竖直轨道,以及一个小球和一个线绳。

我们将通过测量小球下落的时间和下落距离,来计算重力加速度的
数值。

实验步骤
1. 调整装置:调整竖直轨道的高度和水平度,确保装置处于稳
定状态。

2. 测量下落时间:释放小球,使用计时器测量小球自上而下通
过两个标记线之间的时间。

3. 测量下落距离:将线绳固定在滑轮上,使小球沿轨道下落,
测量小球的下落距离。

4. 重复实验: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 计算重力加速度:根据实验数据,使用下落距离和下落时间
的关系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实验结果
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为9.8 m/s^2。

实验讨论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小球下落的时间和下落距离,成
功地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然而,实际测量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例如计时的误差、装置的摩擦等。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进
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

另外,我们还可以改进实验装置,以提高
测量的精确度。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为9.8
m/s^2,这与理论值非常接近。

实验结果验证了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并加深了我们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

物理纸带加速度实验报告

物理纸带加速度实验报告

物理纸带加速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利用物理纸带来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原理: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物理纸带的原理来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物理纸带是一个带有标尺的纸带,标尺上刻有一系列的刻度。

在实验中,我们把物理纸带与被测物体相连,并让物体在平直的水平面上运动。

当物体运动时,物理纸带将会和物体一起移动,并在纸带上留下刻度的痕迹。

通过测量纸带上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以及运动的时间,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准备物理纸带,并在纸带上标出刻度。

刻度的间距应该足够小,以便能够准确测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

2. 将物理纸带绑在物体上,确保纸带与物体的连接牢固。

3. 在平直的水平面上放置物体,并确保物理纸带可以顺利滑动。

4. 记录物体的初始位置和时间,并开始推动物体。

5. 当物体运动到一定距离(例如1米)时,立即停止物体的运动,并记录运动停止时的位置和时间。

6. 通过测量纸带上刻度之间的距离以及运动的时间,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纸带上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以及运动的时间,并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加速度= (2 * 距离) / (时间^2)根据实际测量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讨论:1.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有很多,例如纸带的精度、测量时间的误差等。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并求取平均值。

2. 在实验中,我们假设物体在平直的水平面上运动,并忽略了摩擦等外力的影响。

实际情况下,这些外力可能对物体的运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3.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体的加速度与运动的距离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 = ma 相吻合,其中力F与加速度a成正比。

4. 物理纸带的原理也可以用于其他加速度的实验,例如自由落体实验等。

实验结论:通过物理纸带的使用,我们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运动的距离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速度加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速度加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速度加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速度加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和时间,从而计算出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探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实验装置:
1. 直线轨道
2. 物体
3. 计时器
4. 测量尺
5. 夹具
实验步骤:
1. 将直线轨道放置在水平台上,并确保轨道平整。

2. 在轨道上放置物体,并用夹具固定。

3. 在轨道一端放置计时器,另一端放置测量尺。

4. 释放物体,同时启动计时器,并记录物体通过不同位置所需的时间。

5. 根据记录的时间和位置数据,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计算,得出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呈线性变化,而加速度则保持恒定。

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而加速度
为恒定值。

这与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一、二、三定律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牛顿
运动定律的正确性。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并得出
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为牛顿运动定律提供了有力的实验
支持,对于深入理解物体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本实验通过测定速度和加速度的实验方法,探究了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变化规律,为我们理解物体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希望通过这一实验,同学们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班级20120712 学号22 姓名李萍芳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练习使用“朗威DIS”。

2)通过对比“朗威DIS”和传统测加速度实验,知道“朗威DIS”的优越性。

3)通过测量小车加速度加深对小车加速度的理解。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用“朗威DIS”应用软件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用位移传感器结合计算机获得v-t图,通过这个图像来求加速度。

该传感器可以结合计算机得出每一个时刻的瞬时速度,从而画出v-t图再求加速度。

四、研究计划
五、实验器材
小车、轨道、DIS
六、实验操作过程
1.将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固定在轨道的右端,将接收器与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连接好,使轨道的倾角固定妥当。

2.开启电源,点击“用DIS测定加速度”。

3.点击“开始记录”,放开小车使其运动,计算机表格内出现取样点数据,v-t图中出现对应的数据点,点击“数据点连线”,得到v-t图。

4.移动光标,在图像上取较远的两点A与B,求出它们所在直线的斜率即加速度。

5.多次测量得出加速度的平均值。

七、数据分析
八、与传统实验进行比较
传统测量小车加速度实验用光电门传感器,能达到效果,但是光电门只能测出一个固定点的物体的瞬时速度,因为它是利用遮光原理工作的,但我们需要一个物体运动时的好几个速度,且,光电门测得的“瞬时速度”是用一段极短的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的,且是认为计算的所以存在的误差较大。

九、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