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群体心理和行为
第六章群里心理

组织行为学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理论
第一节 群体特征 第二节 群体内行为 第三节 群体间行为
第四节 团队管理
1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组织行为学
第一节
一、角色
1.角色的概念
群体特征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 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每个人都需要根据所处情境的不同扮演不同的角 色。
私人友谊。 过去经历中的保留行为。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组织行为学
三、地位
是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 地位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工资、头 衔、资历、实权等等。其中一个因素的 改变就可引起地位的变化。
7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组织行为学
四、凝聚力
1.概念 所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 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20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组织行为学
3.群体决策常用的方法 BS法(Brain Storming)
20世纪50年代最早由奥斯本提出,愿意是指精 神病人的胡言乱语。
德尔非法(专家意见法)
最初由美国兰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共同提出 的。
21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组织行为学
电子会议法
问题通过大屏幕呈现给参与者,要求他们把意 见输入到计算机。 优点:匿名,可靠,坦率表示自己的真实态度,不 必担心错了会收到惩罚 缺点:打字快的与口才好与打字慢地人相比,可以 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得到的信息不如面对面沟 通丰富。
22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组织行为学
4.群体决策与冒险心理 冒险转移产生的原因
责任分摊
领导人物的作用 社会比较作用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

3,社会趋同作用 , 也叫社会标准化倾向, 也叫社会标准化倾向,是指群体成员的行为 在群体规范的影响与制约下,差异缩小, 在群体规范的影响与制约下,差异缩小,而 趋向于相同的意见,看法以及行为倾向. 趋向于相同的意见,看法以及行为倾向.研 究表明,人们在单独的情境下, 究表明,人们在单独的情境下,个体间的行 为差异远远大于群体情境下成员间的行为差 这就是说, 异.这就是说,人们在群体中常常会失去个 人的意识而采取一些非本人独处时所能采取 的行为. 的行为. 导致这种社会趋同现象的原因, 导致这种社会趋同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群 体中的个人往往把注意力从自我行为的标准 转移到群体的行为标准上, 上,转移到群体的行为标准上,群体的规范 和标准代替了个人意识和准则;另一方面, 和标准代替了个人意识和准则;另一方面, 也与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感染, 也与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感染,盲目跟随有 另外, 关;另外,群体情境压力也是导致社会趋同 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由个体构成的, 群体是由个体构成的,但群体并非个体的简 单的聚合,如候车室里的乘客, 单的聚合,如候车室里的乘客,马路围观的 人群,排队购物的消费者, 人群,排队购物的消费者,电影院里的观众 从严格意义上说,都不能算是群体, 等,从严格意义上说,都不能算是群体,他 们都只能是萍水相逢,各自的目标不同, 们都只能是萍水相逢,各自的目标不同,相 互之间影响力很小, 互之间影响力很小,是个体的简单聚合或汇 管理心理学中所讨论的群体, 集.管理心理学中所讨论的群体,是指由两 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 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 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组成的集合体. 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组成的集合体.
4,群体能够满足成员的成就需要 , 一个人只有在群体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认 成就感才能得以实现. 可,成就感才能得以实现.只有在群体 协作活动的过程中, 协作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责任关 系和责任感.群体有助于自我意识和角 系和责任感. 色意识的增强, 色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激发成员奋发向 上的精神和勇气. 上的精神和勇气.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 (二)间断-平衡模型
• 群体的形成和变革运作方式的时间阶段上是高度一致的。 研究发现:
• (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
• (2)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 • (3)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 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 • (4)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 (5)在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 • (6)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活动速度明显加快。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 (二)间断-平衡模型
• 群体的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是: • 群体在其长期的依惯性运行的存在过程中, 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 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 和紧迫感而引发的。如果运用群体形成的五阶段 模型的术语,那就是,群体通过其形成和规范化 阶段的结合而开始存在,接着经历一个效率较低 的执行任务阶段,随后是震荡阶段,然后是一个 高绩效阶段,最后是结束阶段。
意识和归属感。
2、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
系,并以共同的群体目标为其导向。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群体概念包括的含义:
2、群体成员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在行为
和心理所都能够意识到他人的存在。
4、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情感
上的交流。
5、群体中的成员都能找到一定的角色、地 位,并在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角色
• (三)规范的一般类型:
• 第四类群体规范与资源的分配有关。这类规范设计员 工报酬,困难任务的分配,新型工具和设备的分发等。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角色
• 二、群体规范的形成:
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

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会影响群体行为,小群体更容易产生凝 聚力,大群体则更容易出现分化。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这些因素 会影响群体行为。
群体行为的例子
工作团队
01
工作团队是一种常见的群体行为,团队成员通过合作和协调完
2023
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
目 录
• 群体行为 • 群体心理 • 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的关系 • 研究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的意义 • 结论与展望
01
群体行为
群体行为的定义
群体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由于互动 和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行为和情感反应。
群体行为包括群体决策、群体沟通、群体冲 突等方面。
群体行为的特点
外部环境对群体心理也有重要影响,如经济状况、自然灾害等。
群体心理学的应用
人际关系
群体心理学在人际关系中具有重 要应用,如团队协作、冲突管理 等方面。
社会影响力
群体心理学可以用来提高社会影 响力,如通过营销策略、宣传活 动等方面来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 行为。
组织管理
群体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也具有 重要应用,如员工激励、团队建 设等方面。
对个人的影响
提升自我认知
研究群体行为和心理有 助于理解自己在群体中 的角色和定位,提升自 我认知。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了解群体心理和行为规 律,可以帮助个人更好 地与他人交往,增强人 际交往能力。
促进个人成长
通过对群体行为和心理 的研究,可以培养个人 敏锐的观察力、分析能 力和判断力,为个人成 长打下基础。
群体心理如何影响群体行为
01
群体心理的认知偏差
管理心理学06群体心理与行为

群体规范的类型
绩效方面 形象方面 社会交往方面 资源分配方面
21
21
(二)群体规范的作用
❖维系群体的作用 ❖认知的标准化作用 ❖行为的矫正作用 ❖惰性作用
22
22
二、群体压力
(一)群体压力的概念 群体都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
(二)群体压力的作用 (1)群体一致的行为,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和群
正式群体是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有明确目的和 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 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
2
2
1.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第一,自发性 第二,成员的交叉性 第三,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任务 第四,排他性和不稳定性
3
3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4
4
2.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5
5
3.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18
18
小资料:V字群型体的动雁力群的三种模式
19
19
一、群体规范
(一)群体规范的概念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或标准。 这些标准为群体每个成员所公认,而且是每个成员必须遵 守的。
❖小资料:群体规范的形成
20
20
群体规范的四种类型
A.绩效方面的规 范
B.形象方面的规 范
C.社会交往方面 的规范
个人的责任 随机的或不同的
工作团队 分享领导角色
依存型 积极
个人或共同的责任 相互补充的
34
34
团队类型
1. 问题解决型团队 小资料:美国Transtech公司的团队活动
2. 自我管理型团队 小资料:哈尼威尔的自我管理团队
3. 多功能型 4. 虚拟团队
组织行为学群体心理与行为

02
群体行为基础
群体沟通与互动
沟通方式
群体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面对面交流、电话、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 ,每种沟通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信息传递
在群体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信息的内容、传递者信誉 、接受者理解能力等。
互动关系
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群体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积极的互动可以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工 作效率,而消极的互动则可能导致群体分裂和效率低下。
组织变革中的群体心理与行为
组织变革对群体心理的影响
研究组织变革过程中,群体成员的心理反应、情感体验与态度变化。
组织变革中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引导与干预
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和干预组织变革中的群体心理与行为,促进组织的平稳变革和 员工的适应性发展。
THANK YOU.
03
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方法
实验法
实验法
实验法是一种在可控条件下研究 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方法,通过操 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实验法可以控制其他变量的干扰 ,从而准确地测量自变量对因变 量的影响。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实验法的关键环节, 需要考虑实验目的、自变量、因 变量、实验操作流程等因素。实 验设计需要遵循随机化、重复性 、控制等原则,以确保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要点二
领导力对群体反应的 影响
领导力会对群体反应产生影响。例如 ,一个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领导者可 能会激发群体的热情和动力,提高群 体的绩效。相反,一个不称职的领导 者可能会导致群体成员的消极态度和 低绩效。
要点三
群体反应在领导力中 的作用
群体反应在领导力的形成和变革中起 着重要作用。例如,群体的反馈和建 议可能会促使领导者调整其风格或改 进其决策。此外,群体成员之间的冲 突和问题也可能会促使领导者采取措 施解决这些问题。
组织行为学自考笔记_简答部分总结

00152组织行为学一、选择题(常考知识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法.P52.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P10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p124.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考虑组织行为学,它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
5.在人类学的各分支中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化人类学。
6.人的行为的特点:具有适应性;具有多样性;具有动态性;具有可控性;行为交叉性;P47.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有:提高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改进领导行为;进行组织的改革,提高绩效;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8。
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在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9.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边缘性、两重性、应用性。
10.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
11.从微观和宏观、理论与应用这两个方面,可以把组织行为学划分为组织行为、组织理论、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P1412.根据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人的行为是自身能力、自身气质、自身价值观、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的函数。
1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4.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有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我们要研究班组工人士气的高低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观察和实验的条件就必须排除实验组和对比组这两个班组之间在生产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劳动强度、工资报酬、职业培训等方面对生产率的影响,这说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
2.研究人员直接参与被研究对象的活动,并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参与观察法。
3.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两类,这种分类是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第六章群体理论

2、在问题1的群体中,哪些群体能够帮助实 现组织的目标?
26
二、影响群体发挥作用的外部环 境因素
42
四、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 标准。
群体规范一旦被接受以后,它们就成为以最 少的外部控制影响群体成员行为的手段。
群体规范一般要写进组织手册中,但是组织 中大部分的行为规范可能是非正式的。
43
(一)群体规范的一般类型
44
1、与群体绩效的活动有关规范
例如,群体通常会明确地告诉其成员如何进 行有效的工作等,这类规范对员工个体的绩 效有着巨大的影响。
个人会把自己的行为与这种群体的标准进行对照, 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就改正自己的行为。
用美国心理学家米德的话来说,这种群体的标准、 目标会成为个人的“内在中心”。但应当指出,个 人所参加的群体并不一定是个人心目中的参照群体。 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参加某个群体,而把另 一群体作为自己的参照群体。
36
(一)正式领导
群体领导对于群体绩效具有巨大的影响,具 体分析的内容放在领导行为。
37
(二)角色
角色是指人们对于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 一定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如果我们大家每个人均选择一个角色并且长 期保持下去,那么我们对于角色行为的理解 就非常简单了,但是其实每个人均要扮演多 个不同的角色。
28
2、权力结构
每一个组织均有其固定的权力结构,例如向 谁汇报工作,哪些人具有决策权力等,这种 结构通常决定了一个群体在组织权力结构中 的位置,决定着群体的正式领导和群体之间 的正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10
有这样一个寓言:大酋长要求每一家捐出一壶自 己酿得的酒,在大庆典结束的时候大家共享。于 是由几个人抬大桶经过各家,每户都往桶里倒下
了自己家酿的酒。到共享的时候,酋长从大桶中
给每个人都注满了一大杯酒,但大伙喝的时候却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30
3.感染 感染是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 ,或者说是个体对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的、不 自主的屈服。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31
案例:
一家家具厂,实行计件工资制,其中一个班组 凝聚力很强。他们能从生产每一件产品中获得可观 的报酬。但曾经有人告诉工人,如果他们卖力地生 产,每小时生产太多的产品,管理部门有可能会降 低每件产品的报酬。他们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也 不知道管理者最多究竟需要多少产品,所以很害怕 自己的产量会超过管理者的需要,而使自己虽然生 产了更多产品却不能得到更多的报酬。 小李---刚进厂的新工人 ,负责清理木料,总能 从木屑、木堆、机床后面清理出藏着的家具木料。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28
(3)暗示的类型 ①直接暗示:暗示者为达到某种目的,把某一刺 激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之迅速而无意识地接 受影响的一种暗示。如曹操的“望梅止渴”。 ②间接暗示:暗示者不将自己的意图暴露,而是 凭借一定中介(他人)将刺激提供给受暗示者,使 之迅速而无意识地接受的一种暗示。例如:商家 通过“明星”推介产品。间接暗示的作用往往大 于直接暗示。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9
团体拉绳子测验--社会性懈怠(social loafing) 德国心理学家林格曼(Ringelmann) 原来的设想:这个团体拉绳 子的力量,应是所有人力量 的总和 实际的结果:
三人团体的总力量是 平均每人出力的2倍半 八人团体的总力量只 有平均每人出力的4倍
7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1)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
(2)削弱管理者的权力
(3)控制和束缚员工发展和上进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8
第一节、群体概述
4、群体的功能 1)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人活动的效 率因为群体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 第一种情况:单独骑车 第二种情况:骑车行走时让一个人跑步陪伴; 第三种情况:与其他骑车人竞赛 2)社会抑制现象 个体活动的效率因为群体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减弱 3)社会懒惰行为
发现(
)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11
第三节、群体动力
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社会惰化效应呢? 1)认识上的偏差(公平心理) 群体成员认为其他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如果 你把别人看作是懒惰或无能的,你可能就会降低自 己的努力程度,这样你才会觉得公平。 2)群体责任的扩散 因为群体活动的结果不能归结为某一个人的作用, 个人投入与群体产出之间的关系就很模糊了。在 这种情况下,个人就会降低努力。即,当个人认为 自己的贡献无法衡量时,群体的效率就会降低。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17
第一节、群体概述
就你逞能,大家都是隔天生蛋,你为什么天天生蛋?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18
第一节、群体概述
就他特殊!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19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LOGO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目的与要求:了解群体的概念、构成、类型、群体 规范、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群体压力与从众等 概念,掌握上述概念对群体的影响以及作用。 重点:群体相关概念对群体的影响以及作用。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请同学思考一下: 为什么有的人在独处时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 步,而有的人却在大庭广众之下胆大妄为,作出 惊人之举? 为什么一个有主见的人常常会在许多人的影响下 改变自己的观点? ……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20
第一节、群体概述
(二)顺从行为 个体为了符合群体或他人的期望和赞许而表现出 的符合外部要求的行为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4
第一节、群体概述
群体(group)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 两个 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群体的特征 公共汽车上的乘客 首先,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 足球比赛的观众, 足球比赛的球队 其次,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马路上看热闹的人 群,戏院的观众, 第三,群体成员间存在相互关系 机关的一个科室, 第四,群体拥有规范和规则 企业中的质量活 最后,群体存在一定的结构 动小组 ,大学中
13
第一节、群体概述
5、群体的发展
形成阶段 (Forming) 群体发 展的阶 段模型
Tuckman’s Model
震荡阶段 (Storming) 规范化阶段 (Norming) 任务执行阶段 (Performing)
中止阶段 (Adjourning)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14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12
第三节、群体动力
社会效应朝哪个方向发展?
个人的努力 受到了评价 他 人 在 场
产生评价的 忧虑
唤 起
社会 助长
个人努力被 混在群体内 未受到评价
没有评价的 忧虑
松 懈
社会 惰化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15
(一)从众行为 个体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 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 现象。 买股票 房价 学习从众 作弊从众 恋爱从众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16
心理学家阿希(S.Asch),在1951年做过一个经典实验,进 一步说明了从众行为的产生机制,就是来自于群体的压力。 他以大学生为测试对象,组成若干个试验组。每组成员为7 至9人,其中只有1人是真正的被测试者,而其他都是事先串 通好的“同谋者”(confederate)。 阿希有意让真正被测试者安排在每组的靠后。测试要求被 测试者指出图中右边卡片的A、B、C三条线的哪一条和X线 等长(见图)。由于每组的前几个“同谋者”都有意作出错 误的判断,结果真正的被测试者有37%也跟着多数人作出错 误的判断。而在正常条件进行测试,判断错误的则小于1%。 x a b c
23
(三)暗示、模仿和感染 1、模仿(imitation) (1)模仿的概念 模仿(imitate)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仿 效他人行为举止而引起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24
(2)模仿的过程 模仿过程一般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从无意模仿到 有意模仿;从游戏的模仿到生活实践的模仿;从 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内心的模仿。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G.Tarde)于19世纪末 提出了模仿律(1aw of imitation)。他认为模仿要 经过往复过程、对立过程和适应过程。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27
(2)暗示的手段 暗示可以是语言的、行动的、表情的,也可以是某 种符号。 小资料:卖服装的暗示 这些都没有直接“号召”你去买衣服,但却用含 蓄、间接的方式达到了这种效果。 发出暗示的人,既有有意的,也有无意的。商家的 模特是有意的,而人们的排队购买则是无意的。
14
第一节、群体概述
二、群体行为 所谓群体行为(group behavior),就是指在群体中 ,个人行为统一于组织目标所产生的、并组织起 来的行为。群体行为的模式可表示为 群体行为=f (规模、成员特点、领导者、任务、 规范、结构、环境……)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25
(3)模仿的动机 出于好奇,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为了消除焦虑,与人搞好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为了获得进步,取得成就。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26
2、暗示(cue or hint) (1)暗示的概念 暗示是采用含蓄的方式,通过语言、行动等刺激 手段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使他人接受 某一观念,或按某一方式进行活动。 暗示一般不付诸压力,也不需要讲道理,靠对方 不假思索地接受。所以,它同命令、指示、劝导 和教育不同。
2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群体概述 第二节、群体动力
第三节、团队建设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3
第一节、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概念与类型 1、群体的概念 公共汽车上的乘客算不算群体? 足球比赛的观众,球队算不算群体? 马路上看热闹的人群,戏院的观众, 机关的一个科室,企业中的质量活 动小组 ,大学中的课题组……, 何者是群体?何者又不是群体呢?
产生原因:
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许
为了实现群体的目标
为了保持原有的良好人际关系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21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22
判断是从众行为还是顺从行为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6
自霍桑实验揭示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之后,组织 越来越重视发挥和引导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以达 到组织目标。 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1)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 (2)融洽员工的感情 (3)激励和培训员工 (4)保障员工的权益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29
③自我暗示:即暗示源于受暗示本身。如“杯 弓蛇影”,“草木皆兵”。 ④反暗示:外界刺激引起相反反应的暗示为“ 反暗示”。如“此地无银三百两”。 (4)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 ①受暗示者自身的状况:在疲劳、疾病、狂热 状态易受暗示。 ②受暗示者的个性:顺从个性的人易受暗示。 ③暗示者的权力、威望:权力大,威望高、暗 示效果好。 ④暗示的程度:反复、持久的暗示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