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10.2滑轮及其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2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的第2节,主要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以及滑轮组的使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滑轮的概念: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滑轮的分类:根据滑轮的形状和数量,可以分为动滑轮、定滑轮和滑轮组。
3. 滑轮组的使用:滑轮组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的组合方式,实现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滑轮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学会使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和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杠杆、砝码、绳子。
学具:导学案、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如吊车、窗户等,引导他们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PPT或板书,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例题讲解:用滑轮组完成一个力的计算题目,如“一个重10N 的物体,通过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物体需要多大的力?”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些滑轮组的力的计算题目。
5.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的组装和力的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滑轮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分类: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作用: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滑轮组定义: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的机械作用:通过改变滑轮的组合方式,实现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重15N的物体,通过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物体需要多大的力?2. 一辆货车载重2000N,使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货车最多能提升多高的货物?答案:1. 提起物体需要的力为7.5N。
2. 货车最多能提升1000N的货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滑轮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组的力的计算方法。
10.2滑轮及其应用

2:使之变成一个绕中心轴转动的圆轮,
3:再把圆轮的外缘加工成槽状。
这种周边有槽、绕轴心转动的圆轮叫 做滑轮。
使用时,轴固 定不动,叫定 滑轮。
滑轮在使用时,根据轴的 位置是否移动,又分为定 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使用时,轴和 重物一起移动, 叫动滑轮。
定 滑 轮
旗杆顶部的滑轮
大厦电梯中的滑轮
动滑轮
F
B
图(a)
F
B
5.如图13-33所示,滑轮是 滑轮,滑轮、绳 重不计,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不计,若物体M重为200 牛,当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时,受到 120 牛的摩 擦力,则拉力F= 牛。
6、如图所示,物体G的重力为25牛,若不计滑轮、绳 重和摩擦,要把重物G匀速提起,则F= 牛。
7、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静 止在水平桌面上,滑轮重2N,弹簧 测力计示数为10N,那么水平桌面对 A的支持力为 16N N。
练习(摩擦不计) 1.一个体重为500牛的举重冠军,他可以抓举起800牛 的杠铃。现在有一个定滑轮,上面挂着一条绳子,绳 子一端栓着一块60千克的箱子。请问举重冠军用力拉 绳的另一端,能不能把箱子提上去?
不能
因为人在地上向下拉绳 子时的最大拉力为人的 重力。
2.动滑轮实质:动力臂是阻力 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3.力的关系: F=(G物+G动)/2 4.距离关系:
S = 2h
2右上图所示的是一幅科学漫画。画中所用的机械是 _____轮。它____省力,但可以________。若胖子、 瘦子、袋子的重分别是G1、G2、G3,则它们之间的大 小关系是__________。
4.关于滑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 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 动力的方向 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 杆
最新滑轮学案导学案

班级姓名序号 24课题:滑轮及其应用(一) 课型:新授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滑轮;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特点;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重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滑轮组的组装【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法、实验法、组织讨论法。
【学法指导】归纳总结法、对比法。
【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定滑轮的特点是能够,但不能,其实质是。
2、动滑轮的特点是可以,但不能,其实质是。
3、为了既又能,可以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
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和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
用公式表示。
2、课堂研讨(一)情景引入:展示滑轮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提出问题:滑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二)探究新知:观察图甲乙滑轮有什么不同,哪个更省力呢?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小结: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
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定滑轮和动滑轮?举例说明。
1、定滑轮(1)根据课本图10---14做一做,写出你的结论:定滑轮特点:使用定滑轮不,但可以改变动力的。
(2)滑轮是杠杆的变形,请画出图1(b)、(c)中的两个力臂,由图可知:定滑轮的实质:相当于一个杠杆。
2、动滑轮(1)根据课本图10---16做一做写出你的结论: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但不能改变。
(2)请在图2(b)中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并画出两个力臂,由图可知:动滑轮的实质:相当于一个杠杆。
(三)滑轮组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组成滑轮组,既可以又可以。
(1)把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讨论一下,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你的方案画在下面的方框里,并动手做一做。
(2)按照课本图10-17所示的方式进行探究,把提起重物使用的拉力与物重相比较,再数一数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股。
结论:使用滑轮组吊着重物时,在绳重和磨擦不计时:动滑轮和重物被几股绳子吊起,。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

10.2 滑轮及其应用 2 课时 林竹琴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3.30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知道这二种滑轮的实质与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 (2)知道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从而省力。 (3)知道滑轮组的作用及分析方法。 (4)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2、用右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以及已知物体重 200 牛,物体匀速 上升 1 米,不计滑轮组重及摩擦,则:( ) A,拉力为 50 牛; B, 拉力为 40 牛; C,绳的自由端拉出 4 米; D, 绳的自由端拉出 1 米。 3、如图所示,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匀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 甲=F 乙=F 丙=50 牛顿。则: (1)不计动滑轮重和绳与滑轮之间摩擦时,提升的物 重分别是: G 甲=______牛; G 乙=_______牛; G 丙=______ 牛。 (2)动滑轮重 3 牛,不计绳与滑轮之间摩擦,提升的 物重分别是: G 甲=______牛; G 乙=______牛; G 丙=______ 牛。 (3)当物体被提升 2 米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 别是:S 甲=______米;S 乙=______米;S 丙=______米。 (4)如果物体被提升的速度都是 0.2 米/秒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分别是:V 甲 =_____米/秒;V 乙=______米/秒;V 丙=______米/秒。 4、如图 5 所示,当物体 A 在滑轮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 1 示数为 30N,则测力计 2 示数为____N,A 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N。 (测力计及5
四、知识小结 本节我学到了:
4.如右上图所示的是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用这个滑轮组提升 重为 300 牛的重物(忽略滑轮组和绳子重及摩擦)(奇动偶定)(1)在图甲上画出当 动力 F=150 牛时绳子绕法;(2)在图乙上画出当动力 F=100 牛时绳子的绕法。
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的应用导学案新版沪科版【word版】.doc

10.2 滑轮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动滑轮、定滑轮的特点及其应用。
2.认识滑轮组会分析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自主学习】1.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臂:。
2.使用滑轮时,轴固定不动,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
轴不固定,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
滑轮组是和,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装置。
3.认识滑轮:(滑轮自重均不考虑)图(A)是滑轮;图(B)是滑轮。
(A)(B) (C)(D)甲、乙、丙,三图中,弹簧测力计每格表示0.5N,甲图中两钩码的重力 G=N乙图中使用滑轮,匀速向下拉动两钩码拉力 F 乙N 分析数据:F 乙= G总结:使用定滑轮不能,但可以改变用力的。
(定滑轮特点)丙图中使用滑轮,匀速向上拉动两钩码,拉力F丙= N 分析数据:F 丙= G总结: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
(动滑轮的特点)4.分析滑轮:(1)如图(C),可把定滑轮看成支点在轮的中心,动力臂L1 和阻力臂L2.都等于轮半径的杠杆,即L1=L2,结论:定滑轮的实质相当于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不能。
(2)如图(D)可把动滑轮看成支点在轮的边缘上,动力臂L1 等于轮的直径、阻力臂L2 等于轮的半径的杠杆,即L1=2L2 结论:动滑轮实质相当于杠杆,用它可省力。
5、滑轮组:(1)使用动滑轮只可省力,使用定滑轮只可改变用力方向。
要想既省力又改变用力的方向,较好的方法就是将和组合起来,构成滑轮组使用(如右图)。
(2)滑轮组的特点:使用滑轮组即可以,又可以。
(1)(2)【合作探究、展示评议】1.分析比较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将两个单滑轮,按图(1)、(2)那样,通过细绳组装成滑轮组。
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绳的自由端,让重物与动滑轮一起匀速提升或在空中静止不动,将钩码重、动滑轮重、测力计的两次示数,记入了下表,观察讨论:两个滑轮组承担总重的绳子股数各是多少?(1)n= (2)n= . 请将讨论的结果填入表中:(滑轮组的摩擦和绳子重不计)组次钩码重G/N 动滑轮重G 轮测力计示数承担总重的绳子股数n/N F/N(1)10.20.6(2)10.20.42.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表中数据总结:使用滑轮组时,若有n股绳子吊着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则所用的力F就是物重的。
滑轮学案导学案

班级姓名序号 24课题:滑轮及其应用(一) 课型:新授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滑轮;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特点;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重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滑轮组的组装【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法、实验法、组织讨论法。
【学法指导】归纳总结法、对比法。
【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定滑轮的特点是能够,但不能,其实质是。
2、动滑轮的特点是可以,但不能,其实质是。
3、为了既又能,可以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
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和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
用公式表示。
2、课堂研讨(一)情景引入:展示滑轮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提出问题:滑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二)探究新知:观察图甲乙滑轮有什么不同,哪个更省力呢?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小结: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
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定滑轮和动滑轮?举例说明。
1、定滑轮(1)根据课本图10---14做一做,写出你的结论:定滑轮特点:使用定滑轮不,但可以改变动力的。
(2)滑轮是杠杆的变形,请画出图1(b)、(c)中的两个力臂,由图可知:定滑轮的实质:相当于一个杠杆。
2、动滑轮(1)根据课本图10---16做一做写出你的结论: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但不能改变。
(2)请在图2(b)中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并画出两个力臂,由图可知:动滑轮的实质:相当于一个杠杆。
(三)滑轮组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组成滑轮组,既可以又可以。
(1)把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讨论一下,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你的方案画在下面的方框里,并动手做一做。
(2)按照课本图10-17所示的方式进行探究,把提起重物使用的拉力与物重相比较,再数一数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股。
结论:使用滑轮组吊着重物时,在绳重和磨擦不计时:动滑轮和重物被几股绳子吊起,。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10.2节《滑轮及其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3. 学会使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能够解释其实际应用。
2.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滑轮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是如何省力的。
2. 知识讲解: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解释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使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如提升重物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方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应包括滑轮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设计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方案,并计算所需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组的理解和应用有所提高,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滑轮组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航空、建筑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们需要明确滑轮组是如何省力的。
滑轮组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省力。
具体来说,使用滑轮组可以减少所需的力的数量,这是因为滑轮组可以将一个力的作用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从而减少力的距离移动。
这就是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然而,理解这一点并不足以完全掌握滑轮组的使用。
学生还需要了解如何设计和应用滑轮组来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全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1、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2、了解滑轮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的滑轮及滑轮组。
3、能用滑轮的有关知识解释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目标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难点目标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导入示标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借助工具让我们生活更方便,今天我们就学习最简单的机械滑轮目标三导学做思一:探究定滑轮的特点和作用导学:阅读教材P191,利用所给器材或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
导做:1、定滑轮是的滑轮。
2、利用桌上的器材组装一个动滑轮并进行实验研究完成下面的表格:钩码重G/N拉力F/N观察直接提升物体用定滑轮提升物体拉力方向测量物体上升的高度h自由端拉动的距离s距离物重G 拉力F 物体上升距离h (cm)绳端(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 (cm)大小方向从上面两个表格中可以得出结论:定滑轮特点:使用定滑轮省力,改变力的方向,省距离。
(填“能”或者“不能”)3、在右图中画出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
观察右图可知:定滑轮动力臂阻力臂(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以定滑轮实质是杠杆。
学做思二:探究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导学:阅读教材P192,利用所给器材或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
导做:1、动滑轮是的滑轮。
2、按照课本图10-16进行实验,钩码重G/N拉力F1/N观察直接提升物体用定滑轮提升物体拉力方向测量物体上升的高度h 自由端拉动的距离s距离导思: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省力,改变力的方向,省距离。
(填“能”或者“不能”)3、在右图中画出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
并观察右图可知:动滑轮动力臂阻力臂(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以动滑轮实质是杠杆。
学做思三: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导学:阅读教材P192,利用所给器材或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
导思: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2、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拉力F与物重G的大小关系是什么?A、先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记为n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记为F ,物重记为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
的滑轮。
2.通过观察实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3.激情参与,充分动脑,体会思维发展的乐趣。
重点: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及特点。
难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质。
【使用说明】课前读教材P191- P193,了解本节课的两个探究点。
通
过实验感知,完成探究案,并用笔勾出学习目标对应的知识点
............,然后完成预习案。
时间20分钟。
【预习案】
【知识准备】
1.杠杆的五要
素:、、、、。
2.杠杆的平衡条件:。
3.如图1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4.如图2所示,杠杆OB可绕O点转动,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力F的力臂L1及杠杆的重力G和力臂L2。
【教材辅读】
情景1.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
情景2.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绕着固定点转动吗?它们是杠杆吗?如果是,请在图3中画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五要素。
情景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你认为使用定滑轮是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选填“省力”、“不省力”),好处
是;动滑轮是杠杆,所以使用动滑(选填“省力”、“不省力”)。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
探究点一:1.定滑轮
先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一个钩码重,再按照教材图10-14那样进行实验,记录每次拉力和钩码重力,填入下表:
钩码重G/N 拉力F1/N 拉力F2/N 拉力F3/N
比较每次拉力和钩码重力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但可以改变拉力
的。
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1)请画出图4(b)、(c)中的两个力臂,由图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2.动滑轮
先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一个钩码重,再按照教材图10-16那样进行实验,记录每次拉力和钩码重力,填入下表:
钩码重G1/N 拉力F1/N 钩码重G2/N 拉力F2/N
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找出跟它想当的杠杆。
图5中杠杆的支点是A点还是O点?请在图5(b)中画出两个力臂,由图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
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
是:。
拓展探究:用刻度尺测量一下物体上升的高度h =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 ,思考它们之间有何关
系?
【针对训练】
1.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
对这个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2.如图6所示,动滑轮重为20 N,所用拉力F=200 N,则物重 N.(不计绳重和摩擦)
3.如图7所示的三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若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不计,当分别沿力F1、F2和F3方向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时,则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探究点二:滑轮组
组装滑轮组
把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
成滑轮组,讨论一下,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你的方案画在下面的方框里。
做一做: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按照课本图10—17所示的方式进行探究,把提起重物使用的拉力与物重相比较,再数一数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股,你们发现: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
体,。
除此以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讨论:用刻度尺测量一下物体上升的高度h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 ,思考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结论: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则F = G,s = h
【针对训练】
4.如图8所示,小虎同学用滑轮组匀速提起重600N
的物体。
如果不计摩擦力、动滑轮重力和绳子重力。
则小虎同学对绳子的拉力应为()
A.600N
B.400N
C.300N
D.200N
5.小明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时,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成滑轮组,请用笔画出在图中使用该滑轮组时最省力的绕法。
我的知识网络图
定义:
定滑轮实质:相当于
特点:
滑轮定义:
动滑轮实质:相当于
特点:
滑轮组: F= ,s=
【当堂检测】
1.工人们为了搬运一台笨重的机器,设计了如图10所示的四种方案(机
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
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2.如图11所示为用滑轮拉动物体A的几种方法,其中图最省力,
图最费力。
3. 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司机按图13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
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其中省力的是图。
4.如图14所示,物体M的重力为60N,动滑轮重为10N,不计摩擦,当
滑轮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拉力F的大小
及物体M的速度是()
A.35N 1m/s
B.70N 0.5m/s
C.130N 0.25m/s
D.130N 1m/s
5.如图15所示,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质量为30kg的吊篮内,他至
少用 N的拉力拉住绳子,才能使自己和吊篮在空中保持静
止。
(g=10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