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教案
第三章急性肾小球肾炎教材

XinJiangYiKeDaXueDiWuFuShuYiYuan
起始期,内皮和系膜细胞增生,中性粒浸润(HE400)
内皮和系膜细胞弥漫性增生(Masson400)
内皮和系膜细胞弥漫性增生(PASM400)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三章 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iffuse 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N, PSGN)
少,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少尿或无尿。(3)本病肾脏并不缺血,肾血流量正常
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患者的滤过分数下降。(4)肾小管重吸收正常或轻度受损,造
成球管失衡,使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和钠相对增加,引起少尿和无尿。(5)水钠
潴留、循环血容量扩张,反射性引起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浓度下降,
பைடு நூலகம்
XinJiangYiKeDaXueDiWuFuShuYiYuan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三章 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光镜: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为主,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上皮细胞
免疫荧光:IgG、C3呈颗粒沉积于系膜 区及毛细血管壁;
基底膜
免疫复合 物
炎性细 胞
XinJiangYiKeDaXueDiWuFuShuYiYuan
电镜:上皮下可见驼峰状大块电子致 密物。
内皮细胞 系膜细胞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急性肾炎的发生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并
不完全一致。
XinJiangYiKeDaXueDiWuFuShuYiYuan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三章 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Acute Post-Infection Glomerulonephritis ,PSGN )
急性肾小球肾炎所有

急性肾小球肾炎所有————————————————————————————————作者:————————————————————————————————日期:教案首页编号:课程名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班级2007-2主讲教师高昌杰计划时数 2 专业层次本科专业职称主任医师编写时间2010-08-03 章节名称第二十六章急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时间2010-12-16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辩证论治。
2.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症状与体征、治疗方法。
3.了解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发病机理。
重点/难点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辩证论治。
2.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症状与体征、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更新情况新增内容:中医对肾小球肾炎的辩证论治。
教学方法组织安排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流行病学、历史沿革(15分钟)。
典型病案(10分钟)。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25)。
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25分钟)。
中医研究进展(10分钟)。
预防与调护(5分钟)教学手段课堂讲述与多媒体结合基本教材和参考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集体备课要让学生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及预后。
采用多媒体形象教学。
教研室审查意见(教学提纲)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学会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学会运用西药,中药,中西医结合对本病进行治疗。
二、教学要求1.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辩证论治。
2.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症状与体征、治疗方法。
3.了解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发病机理。
三、教学内容1.概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流行病学、历史沿革。
2.典型病案3.病因病理:本病是由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急性肾炎的肾脏肿大,色灰白而光滑,又称“大白肾”。
表面可有出血点,切面皮质和髓质境界分明,锥体充血,肾小球呈灰色点状。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教案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
教师:唐雪梅
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介导损伤有关。
体液免疫: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致病
原位免疫复合物(植入)致病
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因子;
其他:活化补体、血管内皮细胞等炎症细胞共同参与。
病理生理:
肾小球炎症病变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肿胀、系膜细胞增生,致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狭窄,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肾小
球滤过率(GFR)降低,引起球管失衡,钠水储留,血容
量扩张,临床出现水肿、少尿、无尿、高血压、循环充血
及氮质血症;另一方面,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破坏,血液中
的有形成分从尿中漏出,临床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
(见图例)
肾小球炎症病变
I
1 1
内皮细胞肿胀、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基底膜破坏
1 J
毛细血管管腔狭窄
蛋白尿肾小球滤过面积J 血尿
, 管型尿肾小球滤过料一氮质血症
球管失衡——
I
钠、水潴留,血容量扩张少尿、无尿
水肿
---- 高血压
循环充血
系统的组成,
介绍CIC及原
位免疫复合物
的概念;
C.以图表形式详
细讲解病理生
理过程,突出
肾小球滤过率
下降和肾小球
基底膜破坏是
主要的两个方
面。
回顾课堂内容,说明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 布置见习的内容和要求
总结及补充修正。
教案名称: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教案名称: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肾脏疾病的部分,介绍了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医学类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对肾脏疾病的基本了解,但对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详细知识和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尚不熟悉。
学生的年龄在18-22岁之间,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求知欲,但需要引导和启发。
在性别方面,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在学习背景方面,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学校,具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特点。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正确诊断和治疗能力,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肾脏疾病患者的关注和关爱之心,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五、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详细知识和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尚不熟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六、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七、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中,课堂讲授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手段进行讲解;实验演示通过操作示范让学生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治疗操作;案例分析则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小组讨论则鼓励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教案

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教案第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概述1.1 定义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急剧下降,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1.2 发病率与病因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儿科较为常见,发病高峰年龄在5-15岁。
病因包括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等。
1.3 临床表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
其中,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
第二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2.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原因、病程、症状等。
2.2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观察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2.3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确定诊断。
第三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3.1 支持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包括休息、控制水肿和高血压等支持治疗。
3.2 抗感染治疗如有感染病因,给予抗感染治疗。
3.3 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难治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第四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4.1 生活护理加强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休息。
4.2 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蛋白饮食,注意补充营养。
4.3 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第五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预防5.1 预防感染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5.2 避免药物滥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避免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
5.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六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观察6.1 观察尿量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变化,记录每小时尿量。
6.2 观察水肿情况定期观察患者的水肿情况,记录水肿的部位和程度。
6.3 观察血压变化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观察血压的变化趋势。
6.4 观察肾功能指标定期检查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
第七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处理7.1 高血压脑病如出现高血压脑病,应及时给予降血压药物治疗。
7.2 急性肾衰竭如出现急性肾衰竭,需进行透析治疗。
肾小球肾炎教学大纲

肾小球肾炎目的要求一、掌握肾小球肾炎的概念。
二、熟悉肾小球肾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掌握肾小球肾炎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一、理论讲授部分1、急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的定义2、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和发病机理3、急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
4、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治疗7、预后二、实践部分发病机理可配合图表讲解,病理特点可配合幻灯片或图片。
第二节急骤进展性肾小球肾炎一、理论讲授部分1、急骤进展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
2、在前面概述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的基础上讲授本病相关特点。
3、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4、重点介绍强化治疗。
5、预后。
二、实践部分病因及发病机理可配合图表讲解,病理特点可配合幻灯片。
第三节慢性肾小球肾炎一、理论讲授部分1、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2、在前面概述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的基础上讲授本病相关特点。
3、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4、治疗着重介绍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药在各种临床病理类型的使用问题,以及防止肾功能急骤恶化的相应措施。
5、预后二、实践部分在授课前后挑选慢性肾炎病例进行示教讨论,以加深同学对本病的认识。
第四节隐匿性肾炎一、理论讲授部分1、隐匿性肾炎的定义。
2、隐匿性肾炎病理。
3、隐匿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4、隐匿性肾炎的治疗。
二、实践部分发病机理和病理特点可配合幻灯片或图片。
肾病综合征目的要求一、掌握肾病综合征概念。
二、熟悉肾病综合征分类、病理生理、并发症。
三、掌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
四、掌握肾病综合征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掌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一、理论讲授部分1、肾病综合征的定义2、在前面概述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的基础上讲授本病病因及病理生理。
3、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治疗重点讲授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的应用,扼要介绍利尿药物的选择。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教案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教案本文为一份教案,主要讲解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症的相关知识。
教学对象为医学本科和儿科方向99级、00级、01级和02级的学生,学时为40分x3.本课的授课目的是全面了解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本课的重点是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本文的教材及参考资料包括《儿科学》第6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和《Nelson儿科学教科书》第16版。
在教学程序中,使用PPT详细介绍了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其中,第一部分介绍了AGN、ANS和APSGN的概念含义;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APSGN的定义、四大临床表现、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国内外数据比较。
第三部分则介绍了病因和发病机理,包括感染途径、免疫介导损伤、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活化补体、血管内皮细胞等炎症细胞共同参与。
同时,也介绍了病理生理方面的变化,如肾小球炎症病变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狭窄、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从而导致球管失衡、钠水储留、血容量扩张、水肿、少尿、无尿和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教师要求学生掌握两种不同感染途径的区别,以及免疫介导损伤的相关知识。
本课的难点在于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教具为PPT,授课形式为理论大课。
本课程共分为三次课,每次课时为40分钟。
肾小球炎是一种弥漫性、渗出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其病理生理过程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球基底膜破坏。
内皮细胞肿胀和系膜细胞增生会导致毛细血管管腔狭窄和肾小球滤过面积的减少,进而引起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氮质血症等临床表现。
肾小球炎的前驱感染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其症状类似于呼吸道和皮肤感染。
典型病例的症状主要包括水肿、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等。
严重病例则会出现循环充血和高血压脑病等症状,需与心力衰竭相鉴别。
肾小球炎还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非典型病例,如无症状型肾炎、肾外症状型和肾病综合征型等。
第二节急性肾小球肾炎教学文案

3.高血压 (120-150/80-110)
发病后1周左右高血压比较多见,大多在 第2周后随尿量增多而降至正常。
(二)严重病例
多发生于起病1-2周内,特别是第一周多见。 1.严重循环充血 由于水钠储留,血浆容量增加而出现循环充血。 轻者仅有轻度呼吸增快,肝肿大。
严重者表现明显气急,端坐呼吸频咳,咯泡沫痰 甚至带粉红色。心率增快,有时呈奔马律,肝大。 危重病例可因急性肺水肿于数小时内死亡。
(3)高血压脑病:
① 降压:选择降压效力强而迅速的药物如硝 普钠;
② 止痉:选用水合氯醛、苯巴比妥或地西泮 (安定);
③必要时可用脱水剂或速效利尿剂。
(4)严重循环充血的治疗:
首先是严格限制水、钠入量,尽快降压、 利尿,可给予
呋塞米静脉注射。严重循环充血如同时 有高血压可静滴硝普钠。必要时可辅以 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剂量宜偏小, 症状好转后及时停药。注意毒性反应。
(三)辅助检查
①尿液检查尿蛋白十~++十之间,镜下除见 大量红细胞外,可见透明、颗粒或红细胞管型;
②血液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轻度降低,血沉增快; ③抗链球菌溶血素“O”多数升高; ④早期血清补体(CH50、C3)下降(多于病
后6~8周恢复正常); ⑤血浆尿素氮、肌酐有时升高。
【治疗原则】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无特异疗法。主要是对症处 理,加强护理,注意观察严重症状的出现并及时 治疗。
2.高血压脑病 血压急剧增高,可出现高血压脑病。
表现为头痛、呕吐、一过性视力障碍, 并可突然发生惊厥及昏迷,是急性肾炎 危重症状。
若能及时控制高血压,脑症状可迅速消 失。
3.急性肾功能不全
严重少尿或无尿患儿可出现暂时性氮质 血症、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授一般护理措施、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予以实施。重点进行饮食、用药的护理观察,其次,预防继发感染和保护肾功能也非常重要。
8、保健指导:
教育病人及家属了解各种感染都可能导致急性肾炎,因此,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或减少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是预防的主要措施,可降低演变为慢性肾炎的发生率。
教学进程
时间安排
及教学方法
一、肾小球疾病概述
1、发病机制
通过讲授,列举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使学生认识到多数肾小球疾病属于免疫介导的炎症疾病。
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类
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和病理分型。讲授病理分型时结合肾小球病理切片。
3、临床表现
通过文字投影,列出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掌握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的基础概念,结合临床病例,加深学生对肾小球病的认识。
9、小结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主要的护理措施。
5分钟
10分钟
文字结合图片
15分钟
5分钟
5分钟
3分钟
10பைடு நூலகம்钟
结合临床病例
5分钟
5分钟
25分钟
结合临床病例
2分钟
3分钟
回顾幻灯结合提问
编写人
邓丽丽
编写时间
2010-9-1
(可加页)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首要是尿液的检验,所有病人均有镜下血尿,为多行性红细胞,多数病人蛋白尿+-++,尿沉渣中有白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等)。血清C3及总补体发病初期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对提示本病意义很大。
6、治疗要点:对症治疗、治疗感染灶、透析治疗
通过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本病是自限性疾病,以休息及对症处理为主,不宜使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讲授法,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授。
教具
以Powerpiont投影为主,少量图片
教材
与参考书:
教材:李秋萍主编,《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参考书: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
肾小球病概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教案内页
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
肾小球病概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教学对象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国交护理本科08级
授课形式
理论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肾小球病概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疾病发病的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的熟悉,掌握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使学生能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作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定详尽的护理计划和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肾小球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制定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计划
解决方法: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讲授,展示病人图片,列表对比等方法,使学生掌握肾小球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主要护理诊断、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4、小结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1、概念:
通过讲授,让学生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基础概念、发病特点等。
2、病因和发病机制
强调本病常发生于β溶血性链球菌A组12型等“致肾炎菌株”所致上呼吸感染(多见扁桃体)或皮肤感染(多为脓疱疮)后。发病机制为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并激活补体。
3、临床表现
通过讲授,列出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结合临床病例,加深学生对本病的认识。强调典型的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有:尿异常、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