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文化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文化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造就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个时期,宗教信仰与文化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会介绍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以及它们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一、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非常多样化,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同时还包括了许多异教信仰,比如天师道、黄老教、五斗米道、阴阳五行等等。
儒家是秦汉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儒家的基本教义是仁爱、人伦、道德,以及尊重礼法等等。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道家则强调“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万物皆由道生,道不可名状,要追求道的真谛。
道家也是中国思想流派中非常重要的一派,其理论影响力深远,并对中国文化和传统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衍道家是道家的一个分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老教。
黄老教的教义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应该追求一个无为而治的境界,不应该追求名利和权利等世俗的东西。
法家的主要教义是法治,他们认为百姓应该依照法律行事,强调权威和法度,是一个非常实用性的学派。
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政治文化的产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墨家则是一个非常注重工程技术和实用性的学派,它强调实用主义和公益,倡导工程技术和劳动,主张统一思想、均分财产和等级。
除了这些思想流派之外,秦汉时期还出现了很多异教信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天师道、阴阳五行、五斗米道等等。
这些信仰都具有非常复杂的体系和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秦汉时期的文化非常繁荣,有着很多特色和特点。
文化方面的主要体现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等。
在文学方面,秦汉时期有着大量的文献记录和著作,如《史记》、《汉书》、《诗经》、《庄子》、《道德经》等等。
这些文献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艺术方面,秦汉时期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特别是在瓷器、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上,都有着非常高的成就。
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与信仰体系

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与信仰体系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宗教文化与信仰体系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帝国,而这个帝国的统一也对宗教文化与信仰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朝的统一给予了宗教文化与信仰体系一个更加稳定的环境。
在六国战国的时候,各个国家之间宗教信仰的差异非常大,信仰体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而秦始皇的统一消除了这些差异,将各个国家的信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对一统帝国的共同信仰。
其次,秦朝的法家思想对宗教文化与信仰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法家思想主张依靠法律来管理社会,而对于宗教信仰则持怀疑态度。
因此,在秦始皇统一的过程中,许多宗教信仰遭到了镇压和限制。
这种对宗教信仰的压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宗教文化的发展。
然而,尽管受到了压制,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依然存在并发展了起来。
儒教、道教、佛教等各种信仰体系逐渐形成,并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儒教通过“文化”和“礼仪”来向人们传播道德规范,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道教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长生不老的仙道。
佛教则教导人们要超越生死轮回,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这些宗教信仰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精神寄托,也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秦汉时期,宗教文化与信仰体系的发展还表现出了一些特殊的特点。
一方面,在这个时期,民间信仰开始兴盛起来,黄老诸子、巫觋巫师等各种宗教信仰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些信仰往往与官方的宗教体系相呼应,为人们提供了更直接的信仰和祈祷方式。
另一方面,秦汉时期宗教文化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
宗教信仰不再只是个人灵魂的寄托,还开始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联系。
例如,儒家学派逐渐成为官方思想,佛教与道教也开始融合,形成了一种宗教和哲学的综合体系。
总体而言,秦汉时期是中国宗教文化与信仰体系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秦始皇的统一之下,宗教信仰得到了统一和融合,形成了一个更加稳定的信仰体系。
尽管宗教文化受到压制,但仍然存在并逐渐发展,黄老诸子、巫觋巫师等民间信仰兴盛,世俗化的趋势逐渐显露。
12课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1.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A.西汉末年B.秦朝C.南北朝时期D.三国时期
2.下列关于佛教说法正确的有
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③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白马寺
④对我国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以及节日习俗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3.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A.道教B.基督教C.佛教D.伊斯兰教
(二)、阅读课本P59“司马迁和《史记》”子目下的正文,回答下列问题
4、汉武帝时期,何人写的何书,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史记》是我第一部什么体裁的通史?
(三)、阅读课本P60“司马迁和《史记》”子目下的正文及小字,回答下列问题
6、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古代文化成就是什么?
学习目标
知道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知道道教产生在东汉;了解两宗教的教义。
感悟司马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忍辱负重、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
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司马迁和《史记》
教学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学习方法及教学资源
参与合作式
导学提纲
4.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史记》的作者是
A.王充B.贾谊C.司马迁D.司马光
5.下列有关《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史学家司马迁编著B.记述了从元谋人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为后世纪传体史书树立了典范D.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B.《左传》C.《汉书》D.《春秋》
7、某美术兴趣小组想考察秦朝的雕塑艺术,你可建议他们去那里?
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

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法家主义,铲除了传统儒道思想,对宗教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
但是,随着汉武帝的即位,汉朝开始大力推崇儒家思想,重新发扬儒家教育,并适当地接纳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
由于汉朝推崇的是哲学思想而非神秘信仰,因此汉朝的宗教文化表现为儒家思想与传统信仰的融合。
汉朝文化高度尊崇天道,将一些自然物象如日、月、星、雷、风等等视为神祇,形成了一定的自然神论思想。
汉朝还发展了儒家典籍,如《孝经》、《论语》等,并大规模地建造祭祀场所,培养宗教人才,如太史令、博士等。
二、秦汉时期的信仰传承秦汉时期的信仰传承主要体现在祭祀活动、历法和口头传承等方面。
祭祀活动是汉朝重要的宗教仪式,祭祀天地神祇是汉朝宗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朝时期做为天子的代表,要进行一系列仪式祭祀天地神祇,使天地与人同呼吸、共命运,体现了宗教文化中的感恩、祈祷、尊重等。
此外,汉朝也在政府层面依据宗教仪式,设置各式各样的官职和制度,实现了对宗教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历法方面,汉朝秉承了周代旧制,发展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夏历,将天时、地气及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
至东汉时期,又演变出了元嘉历和甲子历两种历法。
口头传承更是中国传统信仰的一大特色。
秦汉时期,一些由民间的游方道士主持的宗教活动深受百姓的喜爱,宗教经书、道德教诲、神话传说等都在民间口耳相传。
这种传统传承对今天中国文化和信仰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秦汉时期的宗教影响1. 儒家思想的巩固。
儒家思想强调人间事物的道理与道德关系,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其在汉朝时期的大力推广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2. 道家思想的消退。
在儒家思想的强势下,道家思想被边缘化,不再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等到南北朝时期,道家思想才得以重新兴起。
3. 宗教文化的民间化。
秦汉时期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秦汉时期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不仅打下了统一中华的基础,也培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本文将探讨秦汉时期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期望读者能从中了解更多该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民族文化秦汉时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些民族文化的特色。
首先,这时期的文化以礼制为主,礼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特点之一。
礼制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在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必修课程,也是中国文化如此推崇文化丰富性的原因。
其次,秦汉时期的文化具有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楚文化、魏文化、儒学文化等等,这些元素在秦汉时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融合。
再者,秦汉时期的文化还表现在继承了周代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新文化,如制定“长平之战”战争制度、发展兵器和军事技术等等,这些都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贡献了若干颗珍珠。
二、宗教信仰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首先,儒家学说是道家学说和墨家学说的倚重之一,并起到了弥合两种思想的作用,被很多时代曾是皇家学校的师、生、官员尊崇。
儒家提倡以仁德来治理国家,为后来中国近两千年的统治哲学奠定了基础。
其次,道教与儒家不同,是其中一种在社会各个阶层明显地存在的信仰,教派之间斗争和信仰宣传也常发生。
道教信仰不仅是一种虔诚的信仰,而且还衍生出流传至今甚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丽体系——中华武术传承体系。
最后,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后来一些名僧如道安、法显等人,以及旁边参与的文化界人士对佛教的传承和推广,都对中国古代文化以及佛教信仰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短暂的时期里,秦汉时期我们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底蕴、强度与深度。
文化与宗教信仰不仅是历史的珍宝,也是人性的底色,有时能给人带来宽广、疏通、了悟的感动和启示。
如今,我们更应该关注前人为我篆刻下的历史的久远与厚重,以及在那些庄严而神圣的信仰中感悟人生的故事,感悟身边万物的真实与美好。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PPT课件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宗 教 史 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
艺 术
1、佛教传入
中国民间主要流传 哪几种宗教?你去 过哪些宗教圣地呢?
你知道佛教起源于 哪里吗?它是怎样 传入中原的呢?
白马寺
大 月 氏
天竺
洛阳
长安
白马寺
白 马 寺
佛教为什么能得到统 治阶级的大力扶持和提 倡?它又有哪些教义吸 引了人民群众?
司 马 迁
汉朝人,我国古代 杰出的史学家和文 学家。其著作《史 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鲁迅 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前事之师
结合录像中司马迁忍辱负重写 《史记》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 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考 你认识这些文物吗? 考 它们是哪里出土的? 你
秦始皇兵马俑
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 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看了兵马俑 图,你的感想如何?
马 王 堆 帛 画
说说这幅画描绘的 是什么内容?
知识巩固
能力拓展 自己动手
佛教与道教比较简表
发源地 传入或兴 起时间 佛教 印度 西汉末年 传入中原 寺院 生死轮回 因果报应 道教 中国 东汉时期 兴起
宗教场所
主要教义
道观 修身养性 得道成仙
再
见
湖南师大附中 尹文珊
感谢聆听,再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2、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总是最好的,失去的恋情总是让人难忘的,失去的人永远是刻骨铭心的。 3、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4、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5、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6、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7、做自己就可以了,何必在乎别人的看法。 8、相信所有的汗水与眼泪,最后会化成一篇山花烂漫。 9、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10、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11、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 12、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13、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是证明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14、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15、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实现。 16、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17、诚心诚意,诚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 18、我终于累了,好累,好累,于是我便爱上了寂静。 19、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 20、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21、追求让人充实,分享让人快乐。 22、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3、上帝助自助者。 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秦汉时期的民俗文化与宗教信仰

秦汉时期的民俗文化与宗教信仰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它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
本文将从一些典型的例子出发,探究秦汉时期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一些特点。
一、文字的出现与书写的民俗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汉代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实行了统一的文字——小篆。
在公元前3世纪末,秦始皇开始推广小篆,并且将其作为公共工程来推进。
在此基础上,汉武帝时期,著名的“蒼頡之書”创建,标志着古代中国汉字的大力普及。
随着汉字的发展,文化的普及,书写也开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民俗。
在秦汉时期,书写的形式非常多样,细致入微,充满了艺术的感觉。
从翻阅秦汉竹简可以看到,它们的内容很多都与日常生活、家族事务、商业交易以及宗教信仰有关,更多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群众性和实用性。
书写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二、祭天和祭祀的宗教信仰在秦汉时期,神灵和祖先崇拜是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祭祀是中华民族祭祀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人们通过向神灵、祖先等对象进行供奉帮助,以及向神灵等对象祈求神灵保佑、助力、平安等的传统祭祀方式。
在秦汉时期,祭天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宗教形式。
在古代的祭天活动中,天或天神被视为最高的神灵。
在秦汉时期的祭天活动中,天被视为宇宙的主宰,也是祭天活动的中心。
这一点体现在资治通鉴中所记录的汉武帝祭天的场景中:“至尊中外奠之,拜于天星之下,玉帛泛泛,瑞气乍乍。
”在秦汉时期,祭祀的对象有很多,例如祖先、神明、天神等。
在祭祀中,人们会通过献祭食品、鲜花等物品来表达自己的敬意。
祭祀具有浓厚的人类情感和生活气息,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品牌,它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文化与宗教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文化与宗教
[教学目标]
1.学习“司马迁”一目,知道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能运用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史料思考分析问题。
2.学习“王羲之”一目,知道“书圣”王羲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尝试以制作历史人物卡片的方法了解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3.学习“道教与佛教”一目,知道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尝试在问题情景中处理历史信息,解决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史记》。
难点:魏晋南北朝统治者倡导佛教的原因。
说明:
1.《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书体例影响深远,故为本课重点。
2.魏晋南北朝统治者倡导佛教的原因,学生难以理解,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史学:司马迁西汉《史记》
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王羲之晋代《兰亭序》
宗教与文化佛教传入:汉代发展:魏晋南北朝
宗教
道教:中国的本土宗教,产生于东汉。
[训练设计]
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村水廓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 1.佛教起源于何地?何时传入中国?
2.“南朝四百八十寺”说明佛教的发展状况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的时间,两大宗教的基本教义;探究佛教、道教对我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
2、掌握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史记》的内容,明确《史记》的历史地位;
3、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明确其在中国艺术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佛教、道教两大宗教基本教义的学习,逐步培养唯物主义的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司马迁完成《史记》的主客观因素,培养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兵马俑艺术成就的了解,培养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语言讲授、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秦汉时期人文科学的成就从感性认知发展到理性认知;
2、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初步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的学习习惯;
3、通过对祖国悠久灿烂的古文化的初步了解,使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上体会和实践爱国主义。
(四)教学重点:
司马迁与《史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五)教学难点:
佛教和道教对我国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
(六)授课过程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观察照片,说一说他们是什么身份?
和尚(佛教徒之一:佛教徒是佛教的弟子也称谓僧侣,通指佛教所有的出家人)道士(道教徒之一)
他们一般生活在什么地方?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译: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3.除从寺院、道观外,我们还从哪些地方看到过佛教徒和道教徒?
影视作品,书籍里,绘画中,石窟、壁画、雕塑中等等。
4.猜一猜:下面的信息,是与属佛教有关,还是与道教有关?
(1)名著《水浒传》第一回是《张天师祈禳瘟疫》,讲述宋徽宗请张天师做法消灾。
(2)文学遣词如:世界、无常、实际、刹那、绝对、大千世界、清规戒律、一针见血等词语都来源于()。
(3)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世界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4)张三丰及他开创的武当内家拳,后演变为现代人广为用来健身太极拳。
(5)画圣吴道子绘制的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6)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僧一行
是()弟子。
(7)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
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
(8)()的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认识论,对我国哲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9)春秋时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主要思想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辨证思想。
对我国哲学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5、结论:佛教和道教对我国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
6、解决预习题一:
(1)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和空间?
西汉末年,中原地区。
(2)佛教的起源和基本教义?
古代印度。
基本教义:人死后可以转世再生,人在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
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3)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对佛教提倡和扶持?当时的许多平民百姓为何要信仰佛教?
佛教的教义实际要求人民放弃对今生美好的追求,放弃对统治阶级的压迫的反抗符合统治者利益。
平民百姓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4、结合佛教的预习题,通过看书和查找资料(如上网)说说你对道教的认识?
土生土长,东汉时期民间兴起,老子为教主,以道为最高信仰,得道后可长生,并炼丹药,迎合了统治阶级长生不老的愿望?
5、佛教、道教对我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司马迁和《史记》
1、预习题二:
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课本、网络等)自学司马迁与《史记》,课上请你介绍司马迁的生平或讲一个司马迁的故事?
生讲:略
2、议一议: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
社会条件:汉武帝统治时国家安定、繁荣富强。
家庭条件:司马迁的史学世家
个人条件:司马迁个人的学识、远大理想、忍辱负重、不懈努力等
3、说一说:《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历代王朝写史书的典范。
同时它也是一部精美的文学作品,被读书人奉若神明.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反映了司马迁有着什么人生观? 也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三、秦始皇陵兵马俑
观看秦始皇陵兵马俑录象并写观后感?
练习: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_____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__________曾经说过的。
3.西汉末年,哪一种宗教从西方传入中国?________
4.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________
5.我国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文化遗迹是_____ 预习作业:
1、曹操是怎样统一北方的?
2、赤壁之战的原因、经过、结果?
3、评价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