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十一)
高级会计师复习考点《高级会计实务》

高级会计师复习考点《高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师复习考点《高级会计实务》企业并购动因——挥协同效应金融工具会计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一)金融资产的分类●定义: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注意:本章不包括货币资金及长期股权投资。
●分类: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就应按照管理者的意图、风险管理上的要求和资产的性质,将金融资产分为以下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要求:◢上述分类一经确定,不应随意变更。
◢第一类金融资产和后面的三类不能够相互重分类;后面的三类之间也不能随意重分类。
◢后面三类金融资产之间重分类的要求:如,持有至到期投资,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可以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但同样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二)金融负债的分类●分类: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就应按照管理者的意图、风险管理上的要求和负债的'性质,将金融负债分为以下两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2)其他金融负债。
●要求:◢上述分类一经确定,不应随意变更。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之间不能够相互重分类。
企业并购流程【并购决策】(一)并购双方就并购的可行性进行决策企业并购的基本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即并购净收益大于0,这样并购才是可行的。
并购净收益计算方式如下:并购净收益=并购收益-并购溢价-并购费用其中:并购溢价=并购价格-并购前被并购企业价值【例7-4】A公司和B公司为国内手机产品的两家主要生产商,手机市场价格竞争比较激烈。
A公司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较高。
B公司经过3年前改制重组,转产手机,但规模较小,资金上存在一定问题,销售渠道不畅。
2017年高级会计实务基础知识(十一)

2017年高级会计实务基础知识(十一)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及具体方法(☆☆☆)2.风险评估描述。
(1)具体事件的风险地图绘制。
风险评估要对所列出的风险清单和风险评级分别分析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①分析风险可能性。
风险可能性分析遵循“大数法则”,即如果有足够的事例可供观察,则这些未知与不可测力量将趋于平衡的自然倾向,在个别情况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将在大数中消失。
风险可能性分析结果的定性描述一般有“很少的”、“不太可能的”、“可能的”、“很可能的”、“几乎确定的”等几种情况,见下表。
风险可能性的排序及标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剩余风险是在管理层的风险应对之后所残余的风险。
风险应对就是要保证通过对不利事件、有利事件的分析后,所选择实施方案将剩余风险控制在期望的风险容量和风险容限以内。
在选择应对方案前要计算风险敞口——实际风险水平,通常根据当前主要风险类别(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业务或运营风险)的风险情况预测得到的潜在损失,由日常运作控制中所运作的统计数字损失来确定。
为了得到总体风险敞口水平,通常将各个风险类别当中的风险潜在损失加总,在加总完成后,考虑各个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计算风险敞口的好处在于可以使企业风险更好地暴露在管理层面前。
风险敞口正常情况下不应高于企业的可承受能力,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承受、风险规避、风险分担和风险降低。
1.风险承受。
风险承受是指企业对所面临的风险采取接受的态度,从而承担风险带来的后果。
企业因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未能辨认出的风险只能承受,对于辨认出的风险,也可能由于以下几种原因采取风险承受策略:(1)缺乏能力进行主动管理,对这部分风险只能承受;(2)没有其他备选方案;(3)从成本效益考虑,风险承受是最适宜的方案。
【提示】对企业的重大风险,不应采取风险承受的策略。
2.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企业主动回避、停止或退出某一风险的商业活动或商业环境,避免成为风险的承受者。
【案例5-6】甲公司为一家从事服装生产和销售的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
2017年高级会计师考试知识点

2017年高级会计师考试知识点—教材页码对照表第一章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1战略分析 4战略选择 11战略实施 13战略控制 15企业总体战略的类型 23企业总体战略选择 26经营战略的内涵和类型 30经营战略选择 33职能战略的内涵与类型 37业务组合管理模型 39财务战略概述 42投资战略 47融资战略 51分配战略 57第二章投资决策概述 61投资决策方法 62投资决策方法的特殊应用 72现金流量的估计 76投资项目的风险调整 81最佳资本预算 88私募股权投资概述 9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 96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 98融资决策概述 100融资规划与企业增长管理 104企业融资方式决策 111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与管理 120企业集团融资规划 124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125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126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 137第三章全面预算的含义与内容 140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与功能 142战略目标、战略规划、经营目标与全面预算 143 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144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 144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145全面预算管理层级 147全面预算目标的确定 148全面预算的编制方式 151全面预算的编制流程 152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153成功的预算编制的特征 157 全面预算执行概述 158全面预算分析 158全面预算控制内涵、方式与原则 162全面预算调整 166成功的预算控制的特征 167全面预算考核的作用 168全面预算考核的原则 169全面预算考核的内容 170全面预算考核的程序 171成功的预算考核的特征 172第四章业绩评价的含义 174业绩评价层次与评价角度 174企业业绩评价的功能 176企业业绩评价的程序 177评价指标 179评价标准 194评价计分方法 196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与变化 197非财务指标 198关键指标法 199平衡计分卡 201对标管理与持续改进 207成功的企业业绩评价特征 209第五章企业风险及其分类 211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与构成要素 213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特征和基本原则 215 企业风险管理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 216 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及具体方法 217危险性因素、控制性因素(或不确定风险)和机会风险的管理 230风险管理理念和组织职能体系 234企业风险管理策略 234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及文本记录和报告 235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236第六章内部控制目标 237内部控制原则 238内部控制要素 239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形式 244企业层面控制 246业务层面控制 254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 27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274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285第七章成本的含义及分类 289成本管理观念的转变 290成本管理系统的发展 291成本管理方法 291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292价值链分析 296作业成本法概述 301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303作业成本信息与作业基础管理 309目标成本法概述 317目标成本的设定 320目标成本控制与产品设计 322目标成本控制、产品制造及持续改进 325第八章企业并购动因 331企业并购类型 333制定并购战略规划 337选择并购对象 337发出并购意向书 338进行尽职调查 339交易方案设计及进行价值评估 339开展并购谈判 339作出并购决策 340完成并购交易 341进行并购后整合 344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的主要内容 344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方法 345并购融资渠道 354并购融资方式 355并购支付方式 363并购后整合 366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373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376第九章金融工具类型 388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388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 394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 394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395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 398金融资产减值 399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402金融资产转移的类型 409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 412套期保值的原则与方式 420套期保值的操作 421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 424股权激励方式 432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 434股权激励计划的拟订和实施 434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438第十章部门预算管理概述 446中央部门预算的编制规程 446中央部门预算的编制原则 447政府收支分类 449中央部门收入预算编制 450中央部门支出预算编制 451部门预算执行及调整 455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 457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概述 459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460财政收入收缴方式和程序 460财政支出类型、支付方式和程序 461公务卡管理制度 462政府采购制度概述 463政府采购当事人 463政府采购的资金范围与政府采购的对象 464政府采购的执行模式 464政府采购的方式 464政府采购的程序 466政府采购的基本政策要求 467政府购买服务与服务项目政府采购 468政府采购的特殊规定 469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470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 470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清查及报告 473 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规定474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477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则与组织实施 478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478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概述 48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 483行政事业单位负债 491行政事业单位收入 492行政事业单位支出 493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 495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会计处理 498 行政事业单位其他特殊业务或事项 499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 500政府财务报告 50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503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506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509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51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 525。
2017高级会计实务知识点(一)

2017高级会计实务知识点(一)企业合并的判断1.概念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2.构成企业合并至少包括两层含义(1)取得了对一个或多个企业(或业务)的控制权。
(2)所合并的企业必须构成业务。
业务,是指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负债的组合,该组合具有投入、加工处理过程和产出能力,能够独立计算其成本费用或所产生的收入等,目的在于为投资提供股利、降低成本或带来其他经济利益。
3.不形成企业合并事项一个企业取得了对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控制权,而被购买方(或被合并方)并不构成业务。
4.不包括在企业合并准则规XX围内的交易或事项(1)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权,考虑到该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不涉与控制权的转移,不形成报告主体的变化,不属于企业合并。
(2)两方或多方形成合营企业。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判断某一企业合并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把握以下要点:1.能够对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通常指企业集团的母公司。
2.能够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相同多方,是指根据合同或协议的约定,拥有最终决定参与合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中获取利益的投资者群体。
3.实施控制的时间性要求:企业合并之前后,参与合并各方在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一般在1年以上(含1年)。
4.企业之间的合并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综合考虑企业合并交易的各方面情况,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判断。
通常情况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发生在同一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合并。
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合并,不应仅仅因为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国家控制而将其作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合并交易。
高级会计实务常考知识点

高级会计实务常考知识点近年来,高级会计实务已逐渐成为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从业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其考试内容涵盖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企业税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常考知识点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从财务报表分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方面,介绍一些高级会计实务的常考知识点。
一、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高级会计实务考试中,常考的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点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财务指标的分析。
1. 资产负债表分析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一份重要财务报表,其中的各项指标对于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至关重要。
在资产负债表分析中,常考的知识点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占比、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计算和解读。
2. 利润表分析利润表是反映企业盈利情况的财务报表,是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重要依据。
在利润表分析中,常考的知识点包括: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等指标的计算和解读。
3. 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入、流出和净流量的财务报表,对于评估企业的现金状况、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金流量表分析中,常考的知识点包括:现金流入、流出和净流量的计算和解读。
4. 财务指标的分析财务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在财务指标的分析中,常考的知识点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的计算和解读。
二、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是企业进行财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
在高级会计实务考试中,常考的财务会计知识点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处理方法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1.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运用会计制度的基础,包括货币计量原则、持续经营原则、成本原则等。
在考试中,常常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情况,判断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基本原则。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笔记:第11章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会计——现时成本会计[单选]属于现时成本会计特有的方法是计算持产损益。
[单选]在现时成本会计实物资本维护的前提下,“持产损益”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单选]现时成本会计的首要程序是确定资产的现时成本。
[单选]在现时成本会计中的财务资本维护观念下,“增补折旧费”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
[单选]下列项目构成现时成本会计特征之一的是以个别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准。
[单选]确定资产的现时成本是指按现时成本反映资产价值.按现时市场价格计算付出资产成本。
[单选]会计方法中,计算持产损益属于现时成本会计特有的方法。
[单选]企业期末所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的差额,称为未实现的持有损益。
[单选]在实物资本维护观念下,置存资产因通货膨胀虚增的价值不计入利润表中。
[单选]在财务资本维护观念下,累计的持有资产损益是以历史成本为起点累计计算的虚增货币数额。
[单选]以企业在现时收入和企业成本费用的现时成本配比确定的收益作为企业利润构成处理的,是以财务资本维护为前提的现时成本收益。
[单选]编制现时成本会计报表的依据是传统财务会计报表资料。
[单选]不包括因通货膨胀置存资产虚增价格形成的持有资产损益的观念是实物资本维护。
[单选]应收账款不属于现时成本会计账户体系中专门设置的会计科目。
[单选]在现时成本会计中的财务资本维护观念下,“增补折旧费”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
[单选]在现时成本会计财务资本维护观念下,“增补折旧费”账户期末余额应调整“本年利润”账户。
[单选]在现时成本会计账户体系中,设置的随个别物价水平变动而相应调整账户记录的资产类账户是存货。
[单选]在现时成本会计账户体系中设置的不随个别物价水平变动而相应调整账户记录的账户是短期借款。
[单选]在财务资本维护观念下,“持产损益”账户期末余额应调整“本年利润”账户。
[单选]按年末现时成本应计提的累计折旧额是指按年末现时成本计提的年折旧额乘以已使用年限计算的折旧额。
高级会计师考试精讲知识点

高级会计师考试精讲知识点2017高级会计师考试精讲知识点不少考生开始备战2017年高级会计师考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下面是yjbys网店铺提供给大家关于高级会计师考试精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高级会计师考试精讲知识点:回收期法第二章企业投资、融资决策与集团资金管理第一节投资决策一、回收期法1.非折现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指项目带来的现金流入累计至与投资额相等时所需要的时间。
回收期越短,方案越有利。
【例2-1】假设某公司需要对A、B两个投资项目进行决策,相关资料如下:要求:计算两个项目的非折现的回收期。
[答疑编号6177020101:针对该题提问]2.折现的回收期法折现的回收期法是传统回收期法的变种,即通过计算每期的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来明确投资回报期。
以项目A为例。
[答疑编号6177020102:针对该题提问]折现回收期=2+214.89/225.39=2.95(年)3.回收期法的优缺点净现值指项目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以项目A为例。
净现值NPV=78.8(万元)【净现值法内含的原理】①当净现值为零时,说明项目的收益已能补偿出资者投入的本金及出资者所要求获得的投资收益;②当净现值为正数时,表明除补偿投资者的投入本金和必须地投资收益之后,项目仍有剩余收益。
所以,当企业实施具有正净现值的项目,也就增加了股东的财富;③当净现值为负数时,项目收益不足以补偿投资者的本金和必需的投资收益,也就减少了股东的财富。
再投资假设:项目现金流入再投资的报酬率是资本成本。
【净现值法的优缺点】(1)净现值法使用现金流,而未使用利润(因为利润可以被人为操纵)。
(2)净现值法考虑的是投资项目整体,在这一方面优于回收期法。
(3)净现值法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尽管折现回收期法也可以被用于评估项目,但该方法与非折现回收期法一样忽略了回收期之后的现金流。
(4)净现值法与财务管理的最高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紧密联结。
高级会计实务基础知识:比例预算法

高级会计实务基础知识:比例预算法2017年高级会计实务基础知识:比例预算法2017年高级会计师考试备考正在进行中,行动起来,随着考试的脚步越来越近,各位考生要抓紧时间复习啦,店铺为大家整理2017年高级会计实务知识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祝大家高会考试顺利过关!比例预算法比例预算法是通过利润指标与其他相关经济指标的比例关系来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
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均可用于测定企业的目标利润。
润总额为114亿元。
根据预测,2017年营业收入预计较2016年增长8%,营业收入利润率预计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根据销售利润率对2017年利润预算目标测算为:预计2017年营业收入=2850×(1+8%)=3078(亿元)预计2017年营业收入利润率=(114÷2850)×100%+0.2%=4.2%预计2017年利润总额=3078×4.2%=129.28(亿元)上加法上加法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不断积累和提高股东分红水平等需要,匡算企业净利润,再倒算利润总额(即目标利润)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企业留存收益=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净利润=本年新增留存收益/(1-股利分配比率)或:净利润=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分配额目标利润=净利润/(1-所得税税率)【案例3-2】某企业预算年度计划以股本的10%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并新增留存收益800万元。
企业股本8000万元,假设所得税率为20%,采用上加法预测目标利润额。
目标股利分配额=8000×10%=800(万元)净利润=800+800=1600(万元)目标利润=1600÷(1-20%)=2000(万元)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多做高会案例分析题,预祝大家2017年高级会计职称考试轻松过关!学习从现在开始,无论承受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你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十一)企业并购决策
(一)企业并购动机及类型
企业兼并、收购、合并的统称为企业并购,通常情况下,企业既可以通过内部投资获得发展,也可以通过并购获得发展,两者相比,并购方式的效率更高。
企业并购的动机主要有:企业发展动机与协同效应。
企业并购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主要分类:
按照并购后双方法人地位的变化情况划分为收购控股、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按照并购双方行业相关性划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与混合并购
按照被并购企业意愿划分为善意并购与敌意并购。
(二)企业并购决策
企业并购的基本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即并购净收益大于0,这样并购才是可行的。
并购净收益计算方式如下:
并购收益=并购后整体企业价值-并购前并购企业价值-并购前被并购企业价值并购净收益=并购收益-并购溢价-并购费用其中:并购溢价=并购价格-并购前被并购企业价值并购净收益大于零,并购决策可行。
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方法
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收益法(现金流量折现法)、市场法(可比企业法与可比交易法)、成本法。
(一)现金流量折现法
主要参数计算:
1.现金流量的估计
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金增加额)
2.选择合适折现率
折现率是指将未来预测期内的预期收益换算成现值的比率,有时也称资金成本率。
通常,折现率可以通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确定(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
3.预测终值
估计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无限制地预测下去,因此要对未来某一时点的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即计算企业的终值。
企业终值一般可采用永久增长模型(固定增长模型)计算。
永久增长模型与DCF 方法具有一致性,这种方法假定从计算终值的那一年起,自由现金流量是以固定的年复利率增长的。
企业终值计算公式为:
4.预测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等于确定预测期内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之和,加上终值的现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二)可比企业法
可比企业分析法是以交易活跃的同类企业的股价和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一些主要的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乘数计算得到非上市企业和交易不活跃上市企业的价值。
可比企业分析法的技术性要求较低,与现金流量折现法相比理论色彩较淡。
如果采用市盈率乘数总体评估思路如下图:
【典型例题9】甲公司和乙公司为两家高科技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15%。
甲公司总部在北京,主要经营业务在华北地区;乙公司总部和主要经营业务均在上海。
乙公司与甲公司经营同类业务,已先期占领了所在城市的大部分市场,但资金周转存在一定困难,可能影响未来持续发展。
2013年1月,甲公司为拓展市场,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华东的新的市场领域,着手筹备并购乙公司。
并购双方经过多次沟通,于2013年3月最终达成一致意向。
甲公司准备收购乙公司100%的股权,为此聘请资产评估机构对乙公司进行价值评估,评估基准日为2012年12月31日。
资产评估机构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两种方法对乙公司价值进行评估。
并购双方经协商,最终确定按市场法的评估结果作为交易的基础,并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
与乙公司价值评估相关的资料如下:
(1)2012年12月31日,乙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0%,税前债务资本成本为8%。
假定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投资组合的预期报酬率为12%,可比上市公司无负债经营β值为0.8。
(2)乙公司2012年税后利润为2亿元,其中包含2012年12月20日乙公司处置一项无形资产的税后净收益0.1亿元。
(3)2012年12月31日,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为15倍。
假定并购乙公司前,甲公司价值为200亿元;并购乙公司后,经过内部整合,甲公司价值将达到235亿元。
甲公司应支付的并购对价为30亿元。
甲公司预计除并购对价款外,还将发生相关交易费用0.5亿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分别从行业相关性角度和被并购企业意愿角度,判断甲公司并购乙公司属于何种并购类型,并简要说明理由。
2.计算用收益法评估乙公司价值时所使用的折现率。
3.用可比企业分析法计算乙公司的价值。
4.计算甲公司并购收益和并购净收益,并从财务管理角度判断该并购是否可行。
【答案及分析】
1.(1)从行业相关性角度,甲公司并购乙公司属于横向并购。
理由:甲公司与乙公司属于经营同类业务的企业。
(2)从被并购企业意愿角度,甲公司并购乙公司属于善意并购。
理由:并购双方经过充分沟通达成一致。
2.乙公司负债经营β系数=0.8×[1+(1-15%)×(50%/50%)]=1.48
re=6%+1.48×(12%-6%)=14.88%
rd=8%×(1-15%)=6.8%
rwacc=14.88%×50%+6.8%×50%=10.84%
或:re=6%+0.8×[1+(1-15%)×(50%/50%)]×(12%-6%)=14.88% rwacc=14.88%×50%+8%×(1-15%)×50%=10.84%
3.调整后的乙公司2012年税后利润为:2-0.1=1.9(亿元)
乙公司价值=1.9×15=28.5(亿元)
或:乙公司价值=(2-0.1)×15=28.5(亿元)
4.(1)计算并购收益和并购净收益
并购收益=235-(200+28.5)=6.5(亿元)
并购溢价=30-28.5=1.5(亿元)
并购净收益=6.5-1.5-0.5=4.5(亿元)
或:并购收益=235-(200+28.5)=6.5(亿元)
并购净收益=6.5-(30-28.5)-0.5=4.5(亿元)
(2)判断并购是否可行
甲公司并购乙公司后能够产生4.5亿元的并购净收益,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此项并购交易可行。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