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分析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

丰田VVT-i系统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Variable Valve Timing)是近些年来被逐渐应用于轿车上的新技术中 的一种,发动机采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提高进气 充量,使充量系数增加,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可以得 到进一步的提高。
汽车发展简史
汽车工业发展
汽车工业集团
汽车制造发展
22
意
大
菲亚特(FIAT)
利 旗下品牌主要有菲亚特、玛莎拉蒂、 法拉 利、 阿尔法-罗密欧、蓝旗亚。
汽文车献发综展述简史
汽模车型工建业立发展
汽实车证工研业究集团
汽结车论制局造限发展
18
日
本
丰田(Toyota) 旗下品牌主要有丰田、皇冠、凌志等。
本田(Honda) 日本第二大汽车公司
汽文车献发综展述简史
汽车发展简史
汽车工业发展
汽车工业集团
汽车制造发展
28
谢谢
29
汽车发展简史
汽车工业发展
实证研究
结论局限
7
汽车产量相对稳定期
1998年5月7日,德国最大的汽车工业集团戴姆勒 -奔驰与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合并,在 汽车业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而亚洲的韩国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崛起,成功的 实现技术跨越,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生产 基地。
这个时期汽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汽车 安全性和降低排气污染。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 囊、电子控制喷油和点火、三元催化器在这一时期 相继出现。
汽车发展简史
汽车工业发展
汽车工业集团
汽车制造发展
8
汽车发展简史
汽车工业发展
汽车工业集团
汽车制造发展
9
美国三大汽车集团
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历程自汽车发明以来,全球汽车工业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阶段。
从最初的马车到如今的智能电动汽车,全球汽车工业在技术、设计和制造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以下是全球汽车工业的历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
在这个时期,汽车仍然属于稀有的奢侈品。
1896年,戴姆勒汽车公司成立,该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量产汽车的公司。
同时,福特汽车公司于1903年成立,为大规模的汽车制造提供了基础。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汽车产业进入了增长期。
在这个时期,汽车逐渐成为大众消费品。
192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创造了工业生产和销售的记录。
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汽车开始普及化。
同时,汽车设计得到了改进,出现了更多样化的车型。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汽车工业进入了繁荣期。
在这个时期,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性能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汽车制造商开始注重汽车的质量控制和持续创新。
1950年代,日本的汽车工业开始崛起,丰田和本田成为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之一、1960年代,欧洲的汽车工业也开始迅速发展,德国的大众、宝马和奔驰成为享誉全球的汽车品牌。
20世纪80年代至今,汽车工业进入了全球化时代。
在这个时期,汽车制造商开始跨国经营和生产,汽车产品开始进入全球市场。
同时,汽车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980年代,电子技术开始应用于汽车中,出现了电子引擎控制系统和电子悬挂系统等新技术。
随后,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引领了汽车工业的绿色转型。
近年来,全球汽车工业也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变革。
智能汽车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成为了创新的焦点。
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投资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并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化的汽车产品。
此外,共享出行和电动汽车的兴起也对传统汽车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推动整个汽车工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总结起来,全球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增长期再到繁荣期的发展过程,如今正处于全球化和智能化的新时期。
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随着科技和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工业也在不断的变革和发展。
从最初的汽车发明到现代的智能电动汽车,汽车工业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本文将从汽车工业的起源、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四方面来探讨汽车工业走过的路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汽车工业的起源汽车这个词最初出现在法国,其含义是指“自行驶动的车辆”。
汽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期,那时的汽车还是以蒸汽为动力的。
车子的架子由木头和铁件组成,车轮由钢板制成,轮胎是由何人用膜制成的。
由于技术的限制,当初的汽车非常贵,普及率也非常低。
二、汽车工业的发展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汽车的品种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驾驶汽车也逐渐变成了人们正常的日常交通方式。
此后,汽车工业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二战以后,汽车工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成为了各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汽车工业的现状目前,全球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新机遇。
特斯拉、小鹏等新创公司不断涌现,挑战着传统汽车厂商的地位。
汽车厂商也在积极跟进趋势,不断研发出更智能、更环保的汽车产品。
同时,一些政府也在推动汽车行业向电动化发展,未来市场潜力广大。
四、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科技、智能和环保。
随着5G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厂商将会推出更加智能化的汽车产品。
同时,电动汽车将逐渐代替传统燃油汽车,成为未来主导的交通方式,这也符合全球环保的趋势。
在不久的将来,也有可能出现一些新型的出行方式。
总的来说,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工业也必将保持不断发展的态势。
从发明初期的铁板车到现在的智能电动汽车,汽车工业已经在科技和环保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将会更加科技、智能和环保。
汽车行业概况了解全球汽车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行业概况了解全球汽车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汽车行业概况:了解全球汽车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汽车行业无疑是最为重要和影响深远的行业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全球汽车市场正经历着许多重要的变化和挑战。
本文将全面了解全球汽车市场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汽车市场的现状全球汽车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对于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便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全球汽车市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1.1 国际市场格局的变化在全球汽车市场中,传统的汽车制造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德国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如中国、印度和巴西,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新兴市场的崛起不仅带来了更多的消费者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1.2 节能环保的关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汽车行业也面临着节能和环保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汽车制造商开始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此外,各国政府也加大了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排放标准和限制,以促进汽车行业向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1.3 科技创新的驱动在当前的全球汽车市场中,科技创新是推动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智能驾驶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等都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许多汽车制造商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材料,以提高汽车性能、降低排放和增加安全性。
二、全球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全球汽车市场将继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预测:2.1 新能源汽车将加速发展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预计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将大幅增加,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也会继续提升。
2.2 智能化技术将成为主流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历程自汽车发明以来,汽车制造业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历程:1. 初始阶段: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汽车制造业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的汽车主要以手工制造为主,技术水平有限,产量较低。
2. 工业化阶段:到了20世纪20年代,汽车制造业开始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引入了生产线的概念。
这一时期,汽车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且种类也逐渐丰富。
3. 高度竞争阶段:20世纪后半叶,汽车制造业进入高度竞争的阶段。
这一时期,汽车企业开始注重产品质量和创新,竞争变得激烈。
汽车制造业也面临来自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冲击。
4. 新能源汽车阶段: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减少,新能源汽车逐渐崭露头角。
许多汽车制造商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推动汽车制造业进入新能源时代。
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由于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新能源技术的突破,预计新能源汽车将普及,驱动汽车制造业的绿色发展。
2. 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随着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技术将逐步应用于汽车制造业,提高行车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3. 车联网的发展:车联网技术将汽车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车辆之间和车辆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互。
这将为汽车制造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创新可能性。
4. 智能化制造的推进: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汽车制造业将迎来智能化制造的浪潮,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汽车制造业在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后,正朝着新能源、自动驾驶、车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方向迈进,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汽车工业也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从最初的手工制造到现代化的自动化生产,汽车工业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汽车工业开始萌芽。
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内燃机汽车,美国的亨利·福特则在1908年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这标志着汽车工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时代。
在此之后,汽车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
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成为了汽车工业的两大中心。
在欧洲,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汽车工业开始崛起,推出了许多经典车型,如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宝马、意大利的法拉利等。
而在美国,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巨头开始垄断市场,推出了许多经典车型,如福特的野马、通用的雪佛兰、克莱斯勒的克莱斯勒300C 等。
20世纪中期,日本的汽车工业开始崛起。
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厂商开始进军国际市场,推出了许多经典车型,如丰田的卡罗拉、本田的思域、日产的GT-R等。
此外,韩国、中国等国家的汽车工业也开始逐渐崛起。
21世纪初,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电动汽车、自动驾
驶汽车等新技术开始逐渐普及,汽车工业也开始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同时,全球化的趋势也使得汽车工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国汽车厂商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也充满了机遇和希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汽车工业的未来将更加光明。
简述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简述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摘要:一、引言二、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1.电动化2.智能化3.网络化4.轻量化三、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挑战四、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
近年来,世界汽车工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不仅影响着全球汽车市场,也对我国汽车工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二、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1.电动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因其零排放、低噪音等优点逐渐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如我国提出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等措施。
国际汽车制造商也在积极布局电动汽车市场,研发和推广电动汽车产品。
2.智能化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汽车从传统的交通工具逐渐转变为智能出行载体。
智能化不仅提高了驾驶安全性,还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体验。
目前,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都在加紧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力求在未来的智能出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3.网络化汽车网络化是汽车工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车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汽车之间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定制化、多元化的服务。
汽车网络化将改变传统汽车产业链,促使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服务商等企业转型升级。
4.轻量化为了降低汽车能耗和排放,汽车轻量化成为发展趋势。
汽车制造商通过使用高强度钢、铝合金等轻质材料,以及采用先进的造车工艺,不断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
轻量化将带动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三、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挑战我国汽车工业在规模上已居世界首位,但在技术水平、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面临世界汽车工业的新发展趋势,我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不高等挑战。
四、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2.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
汽车历史发展的演变趋势

汽车历史发展的演变趋势
汽车历史发展的演变趋势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汽车诞生之初是由蒸汽发动机驱动的,而且只有富有的人才能拥有汽车。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汽车制造商的数量较少,技术水平不高,造价昂贵,限制了普通人的使用。
2. 大规模生产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亨利·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和大规模生产理念的引入,使得汽车的成本大幅降低,使普通人也能负担得起汽车。
这个阶段的汽车普遍采用内燃机驱动,形成了汽车的基本外观和结构。
3. 技术革新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这个阶段,汽车制造商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汽车品牌。
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如豪华车、跑车、SUV等。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趋势。
4. 智能化阶段(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成为汽车发展的新趋势。
智能驾驶技术的引入使得汽车能够实现自动驾驶,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适度。
同时,汽车与互联网的结合也使得汽车具备了更多的智能功能,如导航、娱乐、手机互联等。
总体而言,汽车历史发展的演变趋势是从高端化到大众化,再到技术革新和智能化。
未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汽车将越来越环保、智能,并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北美以美国为代表;南美以巴西为代表;欧洲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亚洲以韩国为代表;日本单独分析。
一、日本汽车工业发展概况汽车工业是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10%,占整个制造业从业人员的7.1%,汽车及与之相关部门从业人员总数约655万人,约占日本从业人员总数的11%。
日本汽车工业从确立到居世界首位大体经历了30年时间,即从50年代通过政府保护和扶持及企业界大量投资引进技术、改造设备和扩大生产能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到六七十年代日本汽车工业的腾飞。
1980年,首次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1980年汽车产量比1970年增长1倍以上,为1104万辆)。
80年代以后,日本汽车产量一直约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1 / 4以上,出口汽车每年都在600万辆左右,汽车出口额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0%左右。
二、日本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在日本汽车工业生产体系初步形成以后,为了提高汽车工业的集中度,日本政府于1961年5月提出了“少数企业、少数车种和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工业集团化设想”。
按照这一设想,日本汽车工业希望改组为大批量生产集团、高级特殊车生产集团和微型车生产集团等三大集团,每个集团下属2-3家公司。
这一设想强烈地反映出日本政府希望汽车工业迅速建立起经济规模生产体制和成长为出口产业的政策目标。
虽然这一设想由于各企业的抵制和当时在保护政策下汽车工业存在的超额利润而未能实现,但却能根据国情,通过扩大投资,以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系列化,最终解决了经济规模和批量生产体制的问题。
其主要特点是零部件企业可以从整车企业得到稳定的订货,得到技术、资金、人才和信息方面的帮助,并事先了解整车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方向和向外订货的方针,从而放心地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形成大批量的专业化生产,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而整车企业通过与零部件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节约了投资,分散了风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独特的产业组织结构,使汽车整车企业的自制率低于30%,外协率超过70%,其相对稳定的集团内交易部分地取代了市场调节,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市场的不稳定因素,避免了大企业同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形成了一种大企业之间激烈竞争、中小企业则以参加大企业组织的系列集团展开间接竞争的分层次竞争体制。
在政府政策的保护和汽车企业的培养扶植下,通过技术引进、自行开发、合资经营和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经过30年的努力,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在轿车、轻型车用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及产品技术的应用上已经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由此也确立了日本在产业竞争方面的优势地位。
如日元升值期间,受汇率变动影响,韩国的汽车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韩国汽车零部件需大量从日本进口)。
最后,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开发体制和生产体制也是日本汽车工业保持长久旺盛的重要因素。
三、日本发展汽车工业的道路1、日本汽车普及化历史轨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先后成立,推进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
二战前,日产汽车产量达5万辆。
二战期间,日本汽车工业服务于战时体制,汽车年产量下降到几千辆。
二战后,日本经济呈现混乱状态,粮食严重不足,国民生活十分困难,到处是一片饥饿的凄凉景象。
汽车工业困难重重,资金匮乏,资材短缺,市场萧条。
各汽车公司为恢复和发展生产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到1950年汽车产量才达到3万辆。
1951-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日本成为美军的后勤基地,给日本经济的振兴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各种军需订货,包括汽车及其维修服务等纷至沓来。
到1955年,日本重化工业得到了复兴,汽车产量达到7万辆,从而使日本汽车工业焕发了青春。
1955年日本通产省公布了发展国民车构想,提出发展一种供国民使用的微型汽车的要求,其要点是:本身质量400KG 以下,时速100KM 以上,乘座4人或者乘座2人,加100KG 货物,发动机排量350ML-500ML ,IL 燃油行驶30KM 以上,行驶10万KM 无大修,生产成本15万日元以下,售价25万日元以下。
要求各汽车厂家都来生产,然后评选优秀,政府给以帮助。
国民车构想发表以后,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给各汽车公司以极大地鼓舞 ,促使各汽车公司下定决心为发展物美价廉的汽车而竭尽全力。
当时,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300美元,就提出这一构想,是很有魄力和远见卓识的。
(以日元换算,300美元等于?日元)从这时起,日本经济开始以两位数的增长率高速增长;196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美元,196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为普及汽车创造了条件。
同时,日本各汽车公司及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汽车,其售价与50年代中期相比下降30%-50%。
于是,日本出现了普及汽车的高潮。
日本称1966年为普及私人汽车元年。
(日本GDP 与汽车普及的关系;车价与汽车普及的关系;)1955年GDP300美元; 民用微型车成本15万日元以下,售价25万日元;1960年GDP500美元;1966年GDP1000美元; 1966年车价比1955年下降30%-50%;日本从1966年开始普及汽车。
当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而车价下降了30%-50%。
(GDP 为1000美元,而车价为17.5万日元-12.5万日元附图 日本汽车普及始年(1966年人均GDP 与车价之比例)20040060080010001200195519601966 日本以贸易立国,将扩大汽车出口置于重要战略地位。
为提高汽车出口竞争能力,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随着汽车出口的竞争能力的增强,汽车出口量高速增长。
1960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不足4万辆,到1970年,汽车出口量突破100万辆,年均增长率39%。
两次石油危机期间,欧、美汽车纷纷减产,而日本却以其油耗低的小型汽车进一步占领和扩大了国际市场。
1973年,汽车出口量达到200万辆,1977年汽车出口量达到400万辆,1980年汽车出口量再猛增到600万辆。
日本汽车出口量大量增加的同时,而汽车进口量始终保持很低水平。
1960-1980年,汽车年进口量仅1万-6万辆。
附图:1960-1980年日本汽车进出口量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19601970197319771980附图 日本汽车产量增长状况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95519601965196719701973197519801985199019952000由于日本实现了汽车国内销售量和出口量双高速增长,迎来了日本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奇迹。
1960年,日本汽车产量仅16万辆,远远低于当时美国及西欧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水平。
但到1967年,汽车产量即达到300万辆,超过欧洲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到1980年,汽车产量达到1100万辆,超过美国的汽车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日本成了继美国和欧洲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
进入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产量仍继续提高,到1990年,日本汽车产量达到创历史的1350万辆。
自这以后,国内市场处于徘徊状态,而出口贸易磨擦加剧,汽车出口量下降,从最高时期的600多万辆,下降到300多万辆,因而汽车产量逐渐下降到约1000万辆。
2、日本汽车工业产值的发展变化1960年,日本汽车工业产值为8749亿日元,占制造业产值的5.6%。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工业产值不断提高。
到1980年,汽车工业产值达207038亿日元,占制造业的9.5%。
80年代以来,日本汽车工业增长缓慢或者呈负增长,但汽车工业产值仍以较高速度增长。
从1980年到1995年,汽车年产量下降8%,而汽车总产值达395613亿日元,增长91%,占制造业的比重保持在13%左右。
2、日本发展汽车工业的保护与扶持日本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保护与扶持,这种保护主要体现为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及国内税收政策。
(与中国入世之比较与借鉴)(1)关税措施1955年,日本就加入了关贸总协定,但它对汽车工业,主要是小型车的关税保护一直到1978年才完全取消。
由于日本生产的轿车、货车主要是小型车,为了保护日本的汽车工业,60年代,日本对轴距小的小型车关税税率最高达40%,如轴距≤270CM的小型轿车关税税率为40%,轴距>270CM的轿车关税税率为35%。
在日本汽车公司表现出完全具备了出口能力之后,也是迫于其他国家的压力,日本政府才不得不逐渐地放开了国内汽车市场。
到1970年,小型车的关税降到了20%,1972年汽车关税降到8%,1978年才完全取消了汽车关税。
(2)非关税措施在实施较高关税的同时,外汇配额制度等非关税壁垒对限制进口,鼓励使用国产车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从1954年开始,日本政府对进口汽车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限制购买者范围,只准用做出租车、新闻用车,3 年内禁止倒卖,并对进口车征收40%的增值税。
1964年以后,外汇配额的限制从金额转为进口物品的数量,结果使进口车比例从1951年的44.6%下降到1954年的23.1%、1955年的8.9%,直到1969年的1%。
同时,战后日本政府一直进行外汇限制,禁止外国汽车公司在日本投资,1971年才解除这条禁令。
70年代以后,日本也未完全放弃保护政策,只不过将关税壁垒转为隐蔽的非关税壁垒。
(3)国内税收政策在设置对外贸易壁垒的同时,日本的国内市场进入壁垒也对促进小型车的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54-1962年物品税的税率为:高级轿车为50%,普通轿车为40%,而小型轿车为20%。
1972年,日本借口反公害,制定了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1976年再次修订,日本因此成了世界上限制标准最严的国家(实质上是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
在提供保护的同时,日本还通过资金援助、财政补贴及优惠财税等手段对引进技术采取支持政策。
本田三菱丰田马自达日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