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其声,知其人

合集下载

初三物理声音的特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声音的特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声音的特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熟悉的歌手或同学,你一听便知是谁,你是根据他(她)的声音的来识别的。

班里的一位男同学是个大嗓门,那是由于他声音的大。

【答案】音色响度【解析】我们能辨别不同人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班里的一位男同学是个大嗓门,那是由于他声音的响度大。

【考点】声音的特性2.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答案】ABD【解析】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振动的越慢,频率越慢,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质量越小,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快。

所以实验中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

B、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应控制振幅相同,运用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

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振动的越慢,故C不正确。

D、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

【考点】音调与频率关系控制变量法3.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图是乐音的波形。

【答案】音色乙甲【解析】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跟发生体的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它跟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如题9 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乙是噪声的波形,图甲是乐音的波形。

【考点】声音的特性、噪声4.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巾,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答案】A【解析】轻敲鼓面,鼓面的振幅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小;重敲鼓面,鼓面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小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所以选择A。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音色专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音色专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音色专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样做的根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音是否刺耳2. 韩红获得《我是歌手》第三季冠军,场外中途打开收音机的韩红歌迷们判断出是韩红正在演唱,歌迷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3. 钢琴和小提琴分别有“乐器之王”和“乐器皇后”的美称,当它们合奏同一旋律的乐曲时,我们仍能辨别出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4. 声纹锁是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新型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同样的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5. 买瓷碗时,人们常常会敲一敲碗判断是否破损,这主要是应用了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6. “闻其声知其人”,其原因是不同的人,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7. 闭上眼睛我们也可以辨别熟人的说话声音,这是根据人的声带振动时,有不同的()A.音色B.振幅C.频率D.响度8. 如图所示,小白兔能听出门外是狼外婆在说话,是根据声音哪一个特征来判断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节奏9. 我们常常会通过声音去判断来人的身份,我们主要利用()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10. “小兔乖乖,把门开开,我是外婆!”,“不开不开就不开.”这样的童话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小白兔是依据声音的哪个特征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外婆?()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11. 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________.12. “中国好声音来了一位模仿高手,他模仿的刘德华惟妙惟肖,评委们还以为刘天王真的来到现场了。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声现象》单元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声现象》单元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2章《声现象》单元练习与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闻其声知其人”。

这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有不同的()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频率2.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A.1次敲击声B.2 次敲击声C.3 次敲击声D.4 次敲击声3.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快慢决定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C.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D.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 4月2日8时,我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燃烧销毁,结束它的历史使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天,杭州地区昼短夜长B.“天宫一号”坠落过程中只受到重力作用C.“天宫一号”在大气层中的燃烧现象属于自燃D.“天宫一号”坠毁时将依次通过暖层、中间层、对流层和平流层5.老师敲响音叉,并将一系有细线的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乒乓球靠近音叉,是为了加大音叉的振动B.使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乒乓球振动的幅度越大,说明音叉发声的频率越高D.乒乓球振动的幅度等于音叉的振动幅度6.温州市域铁路S2线正在建设中,北起乐清市虹桥镇,终点瑞安人民路站,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声源处B.人耳处C.空气中D.传播过程中7.下列四个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实验是()A.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溅起水花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密封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耳朵的B.中考期间学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医学上的“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D.“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模仿不同名人的声音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9.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

初中物理听课笔记

初中物理听课笔记

初中物理听课笔记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附近时,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了声音。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 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前者可通过使用适当的声响器材产生刺激,设法提高听力,达到恢复听力目的,后者则必须经过医生治疗,恢复正常听力。

三、声音的特性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是指声源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幅是指振动的幅度。

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或者说是人耳对各种频率、各种强度的声波的综合反应。

2. 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影响响度的大小。

3. 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就是依据音色不同来判断的。

4. 音色=音质=特色。

四、乐音的三要素1. 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单位为分贝(dB) 。

2. 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为赫兹(Hz)),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在此范围之外,如超声波(>20000Hz)和次声波(<20Hz)人耳既听不到也不能感受到。

3. 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物体本身材料和结构决定。

又称音质。

福建省安溪一中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福建省安溪一中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C.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D.如雷贯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D解析:D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隔墙有耳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不是传播速度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调B.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这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B解析:BA.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量,即响度,故A错误;B.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3.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关于叩诊说法正确的是()A.积水越多,音调越高B.积水越少,音调越高C.积水越多,响度越大D.积水越少,响度越大B解析:B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敲击患者腹部,则不易振动,振动频率会变低,音调较低;相反,如果没有积水或积水很少,就容易振动,振动频率会变高,音调较高。

据此可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故选B。

4.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收看“空中授课”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音调C.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D.授课老师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A解析:AA.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故A正确;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响度,故B错误;C.关上窗户可以减弱噪声,但不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D.授课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初三物理声音的特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声音的特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声音的特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们通过声音能区分不同的人,主要是依据说话人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答案】A【解析】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我们能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就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考点】声现象2.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改变电视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响度【解析】因为声音的三特色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响度又叫音量。

所以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改变电视机声音的响度【考点】声音的三特色3.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声速B.响度C.音色D.回音【答案】C【解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一般不同,是辨别声音的依据.题中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是因为真假银元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考点】声音的特性——音色4.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不一样。

【答案】音调频率响度【解析】声音有三个特性响度:响度、单调和音色。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

本题中的女高音与男低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低,引吭高歌是指声音的响度大,生活中的高低与物理中音调的高低概念不完全相同。

【考点】声音的特性5.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答案】 A【解析】A、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声能传递能量,声波具有能量;“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超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声音的强弱表示声音的响度;该声波的响度是145dB,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入耳处.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6.为了不影响小红学习,妈妈看电视时把声音调小,这改变了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答案】 B【解析】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

高中物理知识记忆“顺口溜”,一背就会

高中物理知识记忆“顺口溜”,一背就会

高中物理知识记忆“顺口溜”,一背就会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

固比液气传声快,真空不能传播声。

感知声音两途径,双耳效应方向明。

规则振动叫乐音,无规振动生噪声。

分贝强弱要注意,乐音也能变噪声。

防噪产生阻传声,严防噪声入耳中。

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

距离太远响度小,减少分散增大声。

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调不同。

长松粗低短紧高,发声物体要分清。

同一音调乐器多,想要区分靠音色,只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传信息。

超声次声听不到,回声测距定位妙。

B超查病信息传,超声碎石声传能。

光学发光物体叫光源,描述路径有光线;直线传播有条件,同种介质需均匀;影子小孔日月食,还有激光能准直;向右看齐听口令,三点一线能命中;月亮本不是光源,长度单位有光年;传光最快数真空,8分能飞到月宫。

光线原以直线过,遇到界面成反射;一面两角和三线,法线老是在中间;三线本来就共面,两角又以相等见;入射角变反射角,光路可逆互相看;反射类型有两种,成像反射靠镜面;学生坐在各角落,看字全凭漫反射;若是个别有“反光”,那是镜面帮倒忙。

镜面反射成虚像,像物同大都一样,物远像远没影响,连线垂直镜中央.还有凸面凹面镜,反光作用不一样;凹面镜能会聚光,来把灯碗灶台当;观后镜使光发散,扩大视野任车转。

不管凸透凹透镜,都有一定折射性;经过光心不变向,会聚发散要分清。

平行光束穿透镜,通过焦点是一定;折射光线可逆行,焦点出发必平行;显微镜来是组合,两个镜片无分别;只是大小不一样,焦距位置要适当;物镜实像且放大,目镜虚像再放大;望远镜来看得清,全靠两片凸透镜;物镜实像来缩小,目镜虚像又放大。

为啥感觉像变大,全靠视角来变化。

画反射光路图:作图首先画法线,反入夹角平分线,垂直法线立界面。

光线方向要标全。

画折射光路:空射水玻折向法,水玻射空偏离法。

海市蜃楼是折射,观察虚像位偏高。

凸透镜成像: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

音的文言文翻译

音的文言文翻译

夫音之始,起于天地之元气。

元气混沌,阴阳相摩,刚柔相荡,故有声而生。

是声音之根,实源于天地之自然。

自古及今,声音之变化,莫不由此。

是以古人云:“天有时,地有气,人有声。

”声音者,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气,人之所以能表达思想感情者,皆由此而生。

声音有五,曰:宫、商、角、徵、羽。

此五音,乃音乐之基础,乐器之根本。

宫者,音之始也;商者,音之中也;角者,音之高也;徵者,音之长也;羽者,音之清也。

五音和谐,则乐章生;五音失调,则乐章亡。

故《乐记》曰:“五音不谐,则乐不可听。

”五音者,音乐之灵魂,音乐之美,皆由此而生。

音之妙用,首在于表达情感。

古之人,以音乐为教化之具,以音乐为修身之道。

音乐之声,能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闻宫音,则如见君王之威严;闻商音,则如见臣子之忠诚;闻角音,则如见勇士之英勇;闻徵音,则如见美人之婉约;闻羽音,则如见仙人之飘逸。

音之妙用,莫大于此。

其次,音之妙用在于沟通思想。

人非声不语,声非音不传。

音者,心声也,心之声也。

故《乐记》曰:“声者,心之声也。

”夫人心之喜怒哀乐,皆可由声音表达。

闻其声,则知其心;观其心,则知其人。

音之妙用,莫大于此。

再者,音之妙用在于教化育人。

古之人,以音乐为教化之具,以音乐为修身之道。

音乐之声,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闻乐则修身,听曲则养性。

故《乐记》曰:“乐者,德之华也。

”音之妙用,莫大于此。

最后,音之妙用在于娱乐休闲。

音乐之声,能愉悦人心,陶冶性情。

闻乐则忘忧,听曲则解闷。

音之妙用,莫大于此。

总之,音者,天地自然之籁,万物之灵气,人之心声。

音之妙用,不可胜言。

古之人,以音为教化,以音为修身,以音为娱乐。

今之人,亦当珍视音之妙用,以音为乐,以音为德,以音为人生之瑰宝。

如此,则音之妙用,必能启迪人生,丰富人生,提升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七下)》《闻其声,知其人——人物语言描写讲评课》教学设计抚松县沿江乡学校聂新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复习语言描写的相关写作知识,指导学生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善用语言描写表情达意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怎样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重点突破:通过赏析和修改等方法了解如何进行人物描写。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手法。

教学方法:赏析比较法、修改法、评析法、训练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抛砖引玉,恰当导入(一)选取上次作文中的较有修改价值的文章,贴近学生,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

我就带着妹妹去找草莓。

于是,没有找到草莓,却看见一大片西瓜地,妹妹说:“姐姐,我口渴。

”于是,我们就坐在那一大片西瓜地吃西瓜。

我问:“妹妹好吃吗?”妹妹说:“姐姐,谢谢你!让我吃到这样好吃的瓜,姐姐,你真好!”那时的我真的好开心,把偷爷爷西瓜的事都忘记了。

老师:老师大屏幕展示的是咱班同学上次作文课后的一篇文章,同学们看看他写得好不好?无论好与不好,都要说出你的依据。

(学生小声讨论,最后全班讨论)学生:语言描写太单调;学生:话说的太直白,不生动。

......老师:同学们评析的都非常到位,既然大家都认为他的语言描写还是欠缺火候,那咱们就一起帮梅雨琦同学把她文章中不是很恰当的语言描写修改一下。

那说到语言描写,我想问问大家还记得上节作文课老师给大家讲的语言描写吧,那什么是语言描写呢?(多媒体投影)“语言也就是说话”——吕叔湘明确:语言描写,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生修改,老师恰当指导。

(找两三个修改较好的朗读)注:教师适时插入上节课讲述语言描写的技法,即:身份验证原则,个性化原则,精炼性原则,兼顾性原则。

(二)语段欣赏,开宗明义。

1、老师: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

自古以来的名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真可谓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赞美,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大文豪鲁迅笔下的童年生活,跟随他一起去结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

2、举例感悟,体会佳味例如:《社戏》(大屏幕展示)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儿哥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识水性的!”“是的,我们请客。

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

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桂生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

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给你喝罢。

“老师:同学们说一下,你最愿意和他们中的哪一位交朋友呢?为什么?甲生:我最想和双喜交交朋友了。

在这群小伙伴中,双喜好像一个小领袖一般,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

比如当“我”看不成戏,“急得哇哇大哭”时,双喜马上计上心来,解决大船的问题,并且“打包票”保证“我”的安全,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

乙生:文中的阿发给我印象很深。

归航偷豆时,阿发以“我们的都大的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多么无私的情怀,多么够意思的朋友啊!”丙生:小伙伴中,桂生的殷勤是我最为欣赏的。

所以,我很想和他交朋友。

老师:大家说的很好,要突显人物的个性化,在叙写的过程中表现出“这一个”的个性特征来,做到从人物语言谈话中推见每个说话人的具体性格。

这样,我们笔下的人物才能活灵活现出来。

【“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了。

”-----鲁迅)】二、腹有诗书气自华1、老师:其实,只要有足够的积累,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优雅的谈吐,细致的观察,相信我们也能写出富有文采的文章,与名家的距离也不会那么遥不可及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上次作文中比较好的一篇,李岳同学的《童年趣事》。

看看下面展示的片段中的亮点在哪?例文:妈妈回来了,我一下子扑到妈妈的身上,兴奋地说:“妈妈,你给我带什么好东西了?”妈妈的眼前一亮,把手中的葡萄放在桌上。

我一看,嘿,水灵灵的绿葡萄。

冰冷冷的,我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咳!呸!呸!”我吃了之后并没有咽进去,而是把它们吐了出来。

“这是什么葡萄?”我边吐边骂它的味又苦又涩,还十分辣,恶心死了。

我满口辣味,直伸舌头,哇哇大叫。

妈妈闻声而来,知道事情之后,妈妈哭笑不得,对我说:“你吃的是黄莲果!”妈妈给我冷饮喝,舌头麻木了一下,过了好久才好。

(同学们进行修改并举手回答,找两三个学生评价。

老师恰当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修辞手法以及词语的角度评价)2、老师在学生们评改后,要适当点拨,主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老师:而一篇文章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方能面对观众,李岳同学的文章固然有可取之处,那在取其长处时,我相信其他同学也和老师一样希望她的文章能更上一层楼,你应该有更好的建议给她,谁来给她的文章锦上添花一下?(学生为其文章再加工润色)三、牛刀小试1、老师:相信经过这一系列的评改练习,同学们一定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既有创作欲望,那么我们就趁热打铁,小试牛刀一把。

(屏幕展示感恩母亲话题,温馨关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明确: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她的温暖;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陷何境,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乐,她幸福;你悲伤,她哭泣。

她就是我们最要感恩的,最亲切的——妈妈。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面对妈妈深沉的感情,你们有什么话要说给母亲听的吗?2、学以致用,展示文采学生练笔,老师指导。

片段描写,展示文采。

(学生用心创作,神情朗读片段描写)3、老师:“看到同学们孜孜不倦的创作,老师忍不住技痒,也创作了一篇,你们想不想听啊?”“想”。

(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四、课堂小结说不尽的母爱,道不完的深情。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也就是本周日。

在这里,老师提前祝福你们的母亲,节日快乐,永远健康美丽。

希望同学们能用所学的知识将母亲对你们的爱记录下来,不仅让我更是让你们的母亲知道你们有多爱她。

五、作业设计将课堂小练笔回去再加工一下,形成一篇充满浓情蜜意的母爱的文章。

六、板书设计一、人物描写要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活经历。

(身份验证原则)起二、突显人物的个性化(个性化原则)来三、语言描写要言简意赅。

(精炼性原则)四、注意融入人物的神态表情、情态动作。

(兼顾性原则)七、课后反思(3)第二次短文修改(个性化原则)【“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一个说话的人物。

”——鲁迅】老师:下面找同学在刚才顾及老奶奶身份的基础上,侧重老人家的个性,继续对选文进行修改。

(学生众说纷纭,老师适当提示—老奶奶的个性特点是什么?应抓住哪些关键词。

大家说得很好,但似乎话有些多,这样让文章显得不够紧凑,同学们看看能否再压缩一下?)(学生积极讨论)老师: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让人物活起来的第三把钥匙——语言描写要精炼。

(精炼性原则)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写一大堆的废话,让人物说个没完。

【“要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取个人有特色的话来。

”——《看书琐记》鲁迅】(3)第三次短文修改(兼顾性原则)老师:经过我们一系列的修改,选文的语言描写已初具规模,但是语言描写不是单纯的、机械的表达。

写活人物对话,还要注意融入人物的神态表情。

让人物“活起来”的第四把钥匙就是——要加入适当的神态、动作描写。

(展示大屏幕)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老师:先生的一句话既能体现出先生的“严而不厉”,又能表现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和对老师敬畏。

大家想象一下,选文中,在那样特殊的情境下,老人家应该有怎样的动作或神态呢?(学生众说纷纭)(4)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归纳老师:同学们都非常好,这样,通过四把钥匙,我们就成功的将选文修改成了一篇语言描写的佳作,老人家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小组合作推选修改最为恰当的诵读,师生共同评价。

大约3分钟)(三)学以致用,展示文采。

老师:我们的作文一定要“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我们对生活进行细腻的观察和体验。

生活中有谁曾经给过你无微不至的关怀?有谁曾给过你温暖人心的感动?又有谁对你循循善诱,给予你尊尊教导?他们的付出是不求回报,只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幸福开心。

但是我们麻木了,以至于快要失去感知爱的能力。

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选取生活中,给过你帮助的人的最具有典型性、个性化的语言形成作文片段。

老师:大家写得很精彩,下面找几个同学的文章读一下,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老师读文章,大概3分钟)三、会观察,善积累,多感悟(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进行了“人物语言描写”练习,重点明确什么是语言描写,语言描写的作用及如何进行语言描写。

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观察,善积累,多感悟,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特征。

我们只有抓住特征,才能把人写活。

课后同学们将所做的练习记在作文本上。

希望这节课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大家以启发。

四、作业设计选择能够表现你父母、兄弟姐妹、朋友、老师等人最具典型性的语言,形成文字。

参照本文中所讲解的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

(多方面的选择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