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特点:个体差异大,损伤恢复能力强,自身防护能力弱

解剖特点

1、随着体格的生长发育,儿童外观不断发生变化

2、儿童各器官的发育亦遵循一定规律

生理特点

1、儿童年龄越小,生长越快,与成人相比所需营养物质和液体总量相对越高

2、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不相同,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清和其他液体的生化检验值等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免疫特点

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不成熟,易患感染性、传染性疾病。IgG:能通过胎盘,可维持3~5个月

IgM:不能通过胎盘

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病理特点

儿童疾病的种类,病理变化与成人有很大差别。

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婴幼儿多见支气管肺炎,青少年和成人则多见大叶性肺炎;

维生素D缺乏时,婴儿易患佝偻病,而成人则表现为骨软化症

临床表现特点

1、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机体的调节与适应能力各不同,所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2、儿童起病急,来势凶,病情易反复、波动,变化多端,应密切观察病情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早作出确切诊断,并给予及时细致的护理

预后特点

1、儿童患病时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转归有正反两方面倾向。

2、儿童患病时应密切监护,随时发现病情的微小变化,随时做好积极抢救的准备。

心理发育方面

1、儿童时期是心理行为发育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2、依赖性较强,心理行为发育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3、护理中应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疾病预防方面

1、大多数儿童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2、开展计划免疫和加强传染病管理是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3、重视儿童保健,做好胎儿、围生期和新生儿保健

4、定期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方法,及早筛查和发现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以及视、听觉和智能异常,加以矫正训练,防止发展为严重伤残

儿科护理理念

1、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enabling(促成)、empowerment(授权),父母-医护伙伴关系,为父母提供支持和帮助

2、尽可能减少创伤、减少或控制压力源(无创性照护原则[atraumatic care):

①防止或减少小儿与家庭分离

②帮助小儿建立把握感和控制感

③防止或减少身体的伤害和疼痛

3、对小儿负责和危险管理(accountability and risk management)

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1、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

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3、减少创伤和疼痛

4、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

5、多学科的协同护理

胎儿期

定义:从受精卵结合至胎儿娩出的时期,约40周

特点:生长发育迅速,依赖母体而生存,孕妇不利因素可致胎儿生长发育障碍

护理:孕母保健和胎儿保健

新生儿期

定义: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止

特点:儿童初脱离母体独立生活,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尚未成熟,抵抗力较差,易发生低体温、黄疸、溶血、感染等健康问题。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护理:加强保暖、喂养及预防感染、消毒隔离、清洁卫生

婴儿期

定义:从出生满28天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特点:生长发育迅速,易发生腹泻,被动免疫逐渐消失,主动免疫不足,易感染,运动功能和感知发育快,条件反射逐渐形成。

护理:科学喂养,完成基础免疫程序,预防感染、加强锻炼、培养良好习惯及早期智能开发。幼儿期

定义:1周岁以后至满3周岁之前称为幼儿期。

特点:体格发育减慢、活动范围渐广,智能发育快,言语发育快,易发生意外伤害,饮食已从乳类逐步过渡到普食。

护理:促进言语和智能发育,合理喂养,加强预防接种,早期教育、培养习惯。

学龄前期

定义:3周岁以后至入小学前(6~7周岁)成为学龄前期。

特点: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趋完善,好奇心强,共济运动发育较好,模仿能力强,易患免疫性疾病。

护理:促进智力发育、满足求知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习惯和个性,预防免疫性疾病和意外伤害。

学龄期

定义:从入小学(6~7周岁)起至青春期开始之前称学龄期。

特点:儿童的体格发育逐步增长,出生殖系统外,其他系统、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智能发育进一步成熟,是增长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

护理:保证足够营养和睡眠,保护视力和牙齿,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防止心理和行为问题。

青春期

定义:从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青春期。

特点:体格发育明显加速,生殖系统发育日趋成熟,情绪、情感及日常行为等易出现问题。护理:保证营养,加强体格与锻炼,加强心理、生理卫生和性知识及法律教育,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儿科护士的角色

教育照护者、计划者、教育者、协调者、咨询者、儿童及其家庭代言者、护理研究者

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1、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2、掌握精湛的业务技术和丰富的科学知识

3、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对小儿的治疗与护理,父母是最终决策者,出以下情形外:

1、小儿和父母对治疗意见不一致时

2、父母的决策对挽救小儿的生命不利时

3、怀疑父母虐待或疏忽小儿时

4、父母无法或不能做出决定时

首要原则是对患儿有益而无害,其次是维护家庭的利益

生长(growth):身体各种度量的改变,量的变化。

发育(development):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质的变化。

成熟(maturation):能力适应性的提高

分化(differentiation):早期细胞和结构的系统性改变以达到特定的物理和化学特征,从简单到复杂功能和活动变化。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

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

体重、身高(身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

①体重(反映小儿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状况的最易获得的敏感指标)

正常值:出生时3-5kg,第1个月体重增长1-1.5kg;3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6kg;

1岁时为出生时的3倍—9kg;2岁为出生时的4倍---12kg;2-12岁平均每年增长约2kg。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第1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除胎粪,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常于第7-10日逐渐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的过程。

可选公式:▲1-6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

▲7-12月:体重=6+月龄*0.25

▲2岁至青春期:体重=年龄*2+7(或8)

②身高(身长):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正常值: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岁时约75cm;2岁时约85cm;

2-12岁身长(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年龄(岁)*7+77

③坐高: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也称顶臀长。(身体上下部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的匀称性)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④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正常值: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和后9个月都约增长6-7cm;1岁时约46㎝;

2岁时约48㎝;5岁时约50cm;15岁时54-58cm。

头围测量在2岁时最有价值,头围较小----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超常----脑积水。

⑤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正常值: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胸围约等于头围(46cm);

1岁以后胸围大于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头围≈岁数-1。

⑥上臂围:沿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