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类型及综合治理

合集下载

农田土壤污染治理方案

农田土壤污染治理方案

农田土壤污染治理方案对于农田土壤污染的治理,制定合理的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农田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方案,旨在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来减少和控制农田土壤的污染问题。

一、污染源的管控首先,对农田土壤污染的管控十分关键。

对于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应该采取严格的标准,并确保其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加强对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此外,对于养殖业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也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污染物不会直接进入土壤中。

二、土壤修复技术其次,采用土壤修复技术是治理土壤污染问题的关键步骤。

利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如蓝莓、苦草等,可以吸收并转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添加适量的微生物菌剂,促进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的分解与降解。

三、土壤保持与改良在治理土壤污染的过程中,注重土壤保持与改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加强对农田的管理与保护,提倡生态农业理念,避免过度耕作和过度施肥。

合理选择作物轮作和间作,有助于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

另外,通过添加腐殖质和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四、监测与评估定期进行农田土壤污染的监测与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农田土壤的污染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建立有效的监测网点和监测体系,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分析,评估土壤污染的风险和潜在危害。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确保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

五、政策与法规的支持最后,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对于农田土壤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推行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同时,制定土壤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范农田土壤的管理和利用,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综上所述,针对农田土壤污染,我们可以采取污染源的管控、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土壤保持与改良、监测与评估以及政策与法规的支持等综合治理方案。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治理,可以减少和控制农田土壤的污染问题,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土壤污染是近年来世界各地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中出现了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关键步骤,本文将从治理与修复的原则、方法和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治理原则1.预防为主土壤污染治理的首要原则是预防为主。

通过加强废弃物管理、环境监测等手段,减少污染物进入土壤的机会,防止土壤进一步被污染。

同时,要加强对污染物的使用监管,鼓励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在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的产生。

2.全面治理土壤污染治理要全面考虑,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治理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方案,全面、系统地清除和修复土壤污染。

3.因地制宜土壤污染治理应因地制宜,根据污染程度、土壤类型和当地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治理和修复方法。

不能盲目采用通用性方案,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治理策略。

二、治理方法1.物理治理物理治理主要通过机械手段将有害物质从土壤中去除,包括挖掘、倾倒和筛分等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的土壤污染治理,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质。

2.化学治理化学治理主要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变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性质,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减少其毒性。

例如,酸碱中和、还原、氧化等化学反应可以降低有害物质的毒性,达到治理效果。

3.生物治理生物治理依靠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的作用,将有害物质分解、转化或吸附,实现土壤修复。

例如,通过植物吸收重金属,或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等方法,都可以有效修复土壤。

4.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方法是将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相结合,形成一种综合的治理方案,通过互补作用,最大限度地去除和修复土壤污染。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治理效果和修复速度。

三、治理与修复案例1.日本飞机厂场地污染治理与修复日本某飞机厂历经多年的生产,场地土壤污染严重。

他们采用了综合治理的方法:先利用物理手段清除铅、汞等重金属,然后通过添加有机物、微生物等来修复土壤。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与防治xx年xx月xx日•土壤污染概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的防治目•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与防治的政策及建议录01土壤污染概述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土壤污染物质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有人为排放、自然因素和农业活动等。

土壤污染的定义人为排放自然因素农业活动火山喷发、风沙扬尘、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

03土壤污染的来源02 01工业和城市废物、农药、化肥、油污、废电池等。

土壤污染的影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品质污染物质会通过植物吸收和食物链传递,危害人类健康。

破坏生态环境土壤污染会导致植物群落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影响土地使用功能污染严重时,会导致土地无法耕种或建设,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02土壤污染的类型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电镀、采矿、冶炼、电池等行业的废水及农业化肥。

镉(Cd)汞(Hg)铅(Pb)铬(Cr)主要来自化工厂、制药厂、塑料厂、电池厂等。

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电池、制造涂料等。

主要来自皮革制品、油漆、涂料等。

有机物污染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自石油、煤炭、橡胶等产品的加工过程。

多氯联苯(PCBs):主要来自电力设备、变压器等含油设备。

有机氯农药(OCPs):主要来自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除草剂。

有机锡化合物(OTCs):主要来自涂料、塑料制品等。

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电站、核武器试验场等。

铀(U)主要来自核电站、核燃料循环设施等。

钍(Th)主要来自工业废渣、核燃料循环设施等。

镭(Ra)主要来自大气层中的宇宙射线照射。

碳14(C14)主要来自养殖业、农业等。

人畜粪便主要来自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

细菌主要来自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

病毒主要来自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

原生动物病原菌污染03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可能导致植物吸收养分、水分和光照等受限,从而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土壤污染治理专项措施及环保措施

土壤污染治理专项措施及环保措施

土壤污染治理专项措施及环保措施概述土壤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有效治理土壤污染,需要制定专项措施并采取环保措施。

本文档将介绍土壤污染治理的专项措施和环保措施,帮助解决这一严峻问题。

专项措施1. 土壤污染调查:开展全面的土壤污染调查,确定污染来源和范围,为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污染隔离与修复: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隔离和修复污染土壤,降低污染物浓度,恢复土壤功能。

3. 污染源减排:限制和控制产生土壤污染的源头,采取排污许可制度,加强排放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4.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标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土壤污染防治标准,对污染土壤进行分类管理和监测。

5. 完善法规体系:加强土壤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法治保障。

环保措施1.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土壤质量状况,为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3.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土壤污染问题。

5.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大对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结论土壤污染治理需要采取专项措施和环保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通过调查、隔离修复、污染源减排、建立标准和法规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理土壤污染。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教育和宣传、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加强监管和执法也是保障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请注意:本文档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措施和实施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制定。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范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范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范土壤,是我们生存的根基,它为农作物提供养分,为生物提供栖息地。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着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威胁着食品安全,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迫在眉睫,而建立科学、规范的治理与修复体系则是确保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

一、土壤污染的现状与危害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工业废水、废渣的排放,农业中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处置等,都导致了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积累。

土壤污染的危害不容小觑。

首先,受污染的土壤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其次,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进一步危害人类健康。

例如,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如癌症、神经系统损伤等。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优先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进入土壤的机会。

同时,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壤,及时进行治理和修复。

2、风险管控根据土壤污染的程度和风险,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对于高风险区域,要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防止污染扩散和危害人体健康。

3、综合治理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理和修复,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提高治理效果。

4、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污染状况、自然环境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理与修复方案,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技术方法1、物理修复技术包括土壤置换、客土法、深耕翻土等。

土壤置换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挖走,换上未污染的土壤;客土法是在受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一层未污染的土壤;深耕翻土则是通过翻动土壤,将表层污染土壤与深层未污染土壤混合,降低污染物浓度。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现状及治理措施论文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现状及治理措施论文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现状及治理措施论文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

解决土壤污染这一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论文篇1浅谈土壤污染的现状及治理措施【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人们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而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过度开采矿土,滥伐滥砍植被,随意排放废气物等等,使得土壤发生了严重的化学和物理上的变化,有的甚至不可恢复。

针对这些严重的土壤污染现象,本文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土壤污染;现状;种类;影响;治理措施一、引言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1]。

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将出现下滑趋势。

因废气物的任意排放、放射性物质、有机化肥和农药的污染等使得土壤营养急剧下降,土壤的净化功能、储水功能等面临丧失的危险。

近几年,人口数量猛增,生产业和工业迅猛发展,其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废气物也随之增加,这些有害物质不断进入到土壤中,使土壤成分发生变化,影响土壤内部结构的正常运行。

土壤是万物的根,我们不能再让它进一步的被恶化,因为最终受害的是人类,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因此,对土壤的保护行动已是当务之急。

二、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致使大量农作物质量降低,甚至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化肥和农药不合理的使用据统计,我国每年化肥的使用量已经超过41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化肥消费大国[2]。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增收量,含磷、氮等化学肥料被大量运用,长期使用这些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结构,扰乱土壤内部营养成分的平衡,造成土壤结块,土质变差,储水功能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土壤污染与环境保护措施

土壤污染与环境保护措施
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会导致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破坏生态环境
土壤污染现状
01
城市地区
由于工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城市地区的土壤污染较为严重,特别是老工业区和一些重工业城市。
02
农村地区
农业活动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及畜禽养殖等,导致农村地区的土壤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03
矿区
矿产开采和冶炼等活动对矿区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尾矿库和采矿区。
荷兰土壤污染治理计划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展望
污染源
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等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土壤污染状况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污染问题突出。
防治措施
我国已采取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治理等。
土壤污染防治面临诸多挑战,如污染面积大、治理难度高、技术不成熟等。
土壤污染与环境保护措施
汇报时间:2023-12-30
汇报人:可编辑
土壤污染概述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国际土壤污染防治经验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展望
土壤污染概述
01
02
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市垃圾、交通运输等。
土壤污染的来源
土壤污染的危害
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有害物质,通过大气沉降、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土壤。
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壤污染。
农业生产
城市垃圾填埋、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会渗漏到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
城市垃圾
汽车尾气、轮胎磨损等产生的有害物质,通过大气沉降进入土壤。
交通运输
01
02
03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案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案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案土壤,是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有效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案至关重要。

一、土壤污染的现状与危害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呈现出从工业污染向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延伸,从点源污染向面源污染扩散,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趋势。

土壤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重金属(如镉、汞、铅等)、有机物(如农药、石油烃等)、放射性物质等。

土壤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受污染的土壤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例如,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种植的农作物可能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食用这些农产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如引发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其次,土壤污染会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和生态平衡。

此外,土壤污染还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进一步扩大污染范围。

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上预防土壤污染的发生。

同时,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要及时采取治理和修复措施,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恶化。

2、分类治理,因地制宜根据土壤污染的类型、程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理与修复方案。

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等存在差异,因此治理与修复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3、综合治理,协同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同时要与土地规划、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等工作相结合,实现协同治理。

4、公众参与,全程监督鼓励公众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加强对治理与修复过程的监督,确保治理效果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技术方法1、物理修复技术(1)土壤置换法将受污染的土壤挖出,换上未受污染的土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调整种类的植物遗传学、形态学 和解剖学特征或离子运输机制的 重金属污染的特殊性在于它不能 生理学特性不同,对pb、Cr、 被土壤微生物降解而从环境中彻 Hg、Cu等污染元素的吸收效应 底消除,使得治理环境 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不同作物 重金属污染成为一项困难的工 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效应的特点, 作。近年来,利用植物修复技术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不同, 对重金属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 有区别、有选择地种植作物,有 治理,以其更 廉价、更易实施 利于降低土壤重金属对农产品的 及更易为公众所 接受而成为关 污染,使受污染的农田得到合理 注的热点 的开发利用。
土壤污染及其 防治
张丽莉
1、土壤总览
土壤是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地理环境派生的 自然体。同时,它也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是结合无 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关键环节;或者说土壤 在整个自然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或者说土壤是有机界和无机 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产物;或者说土壤是自然环境中物质循 环和能量转换的主要环节和活跃的场所 (1)为陆生植物:营养物质、立地条件; (2)为河水、海水:盐份等物质; (3)形成沉积物、沉积矿床; (4)与大气圈进行热量和物质交换。 所以说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
2.3土壤污染物及污染源
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 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 生物污染源
问题?土壤的环境因素对土壤的自净能力有 什么的影响?
3. 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的污染有许多渠道,污染物的类型 也较多。但比较突出和典型的是重金属 污染。重金属元素,如汞、镉、铜、锌、 铬、镍、砷等,主要是通过工业废水灌 溉和施用被污染的底泥而进入土壤中的。 这些重金属污染物的特点是不易被分解, 因此在土壤中不断地富集。
2. 土壤环境的污染与净化
土壤污染的概念 土壤环境的自净作用 土壤污染物及污染源
2.1土壤污染的定义
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 力,而且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 的状况。
2.2土壤自净作用
物理净化——机械阻留、吸附、淋溶、稀释、挥发、 扩散等 物理化学净化——离子交换吸附 化学净化——凝聚与沉淀反应、氧化还原、络合与螯 合、酸碱中和等 生物净化作用——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体内酶或分 泌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各种各样的分解反应 影响因素——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成、土壤环境条件

污染源主要是电镀、制革废水、铬渣等。铬在土壤中 主要有两种价态:Cr6+和Cr3+。两种价态的行为 极为不同,前者活性低而毒性高,后者恰恰相反。 Cr3+主要存在于土壤与沉积物中,Cr6+主要存在 于水中,但易被Fe2+和有机物等还原。 植物吸收铬约95%留在根部。据研究,低浓度的C r6+能提高植物体内酶活性与葡萄糖含量,高浓度 时则阻碍水分和营养向上部输送,并破坏代谢作 用。 铬对人体与动物也是有利有弊。人体中含铬过低会产 生食欲减退症状。但饮水中超标400倍时,会 发生口角糜烂、腹泻、消化紊乱等症状。
汞:土壤的汞污染主要来自于污染灌溉、燃煤、汞冶炼厂和汞
制剂厂(仪表、电气、氯碱工业)的排放。含汞颜料的应用、用汞 做原料的工厂、含汞农药的施用等也是重要的汞污染源。 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态有无机态与有机态,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互 相转化。无机汞有HgSO4、Hg(OH)2、HgCL2、HgO, 它们因溶解度低,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能力很弱,但在土壤微生物作 用下,汞可向甲基化方向转化。在好氧条件下主要形成脂溶性的甲 基汞,可被微生物吸收、积累,而转入食物链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在厌氧条件下,主要形成二甲基汞,在微酸性环境下,二甲基汞可 转化为甲基汞。 汞对植物的危害因作物的种类和生育而异。汞在一定浓度下使 作物减产,在较高浓度下甚至使作物死亡。
改良剂法
通过添加改良剂改变土壤性质,从而改善植物生长
条件,实现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一个可行的途径。玉米苗 期盆栽试验,施入有机肥后土壤中有效态Cd、Zn含量 明显降低。水溶态Cd 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少施 用石灰是抑制Cd污染土壤上植株吸收Cd $的有效措施。
当前的研究重点
近期国内的研究重点是土壤重金属之间及其与土壤养分 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不同作物的生物效应,在实验室 内进行的生物毒性试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敏感指标是 目前的研究热点,其中对植物生理毒性指标的研究主要 涉及植物种子萌发、根生长和酶活性。
5.4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扩散和迁移
农药除以气体形式扩散外,还能以水为介质进行迁 移,其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溶于水;二是被 吸附于土壤固体细粒表面上随水分移动而进行机械 迁移。一般来说,农药在吸附性能小的砂性土壤中 容易移动,而在粘粒含量高或有机质含量多的土壤 中则不易移动,大多积累于土壤表层30cm土层内。 因此有的研究者指出,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是不大 的,主要是由于土壤侵蚀,通过地表径流流入地面 水体造成地表水体的污染。
5.3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吸附:土壤是一个由无机胶体、有机胶体以及有机-无机胶 体所组成的胶体体系,其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在酸性土壤 下,土壤胶体带正电荷,在碱性条件下,则带负电荷。进入 土壤的化学农药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氢键结合和 配位价键结合等形式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农药被土壤吸附 后,移动性和生理毒性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土壤对农药的吸 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土壤对农药的净化。但这种净化 作用是有限度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胶体的阳离子组 成,化学农药的物质成分和性质等都直接药性到土壤对农药 的吸附能力,吸附能力越强,农药在土壤中的有效行越低, 则净化效果越好。 影响土壤吸附能力的一些因素 土壤胶体 、胶体的阳离子组成 、农药性质 、土壤pH
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调控与修复
4.1我国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我国"+ 个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经济发展 较快地区的320个重点污染区中,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 种植面积为60.6万hm2,占监测调查总面积的20%;其中 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 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其是pb、Cr、Hg、Cu及 其复合污染最为突出。据陈同斌、万洪富的资料,目前我 国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 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 的五分之一!

土壤砷污染主要来自大气降尘与含砷农药。燃煤 是大气中砷的主要污染源。土壤中砷大部分为胶 体吸收或和有机物络合――螯合或和磷一样与土 壤中铁、铝、钙离子相结合,形成难溶化合物, 或与铁、铝等氢氧化物发生共沉淀。PH和EH 值影响土壤对砷的吸附。PH值高土壤砷吸附量 减少而水溶性砷增加;土壤的氧化条件下,大部 是砷酸,砷酸易被胶体吸附,而增加土壤固砷量。 随EH降低,砷酸转化为亚砷酸,可促进砷的可 溶性,增加砷害。 砷对植物危害的最初症状是叶片卷曲枯萎,进一 步是根系发育受阻,最后是植物根、茎、叶全部 枯死。砷对人体危害很大,它能使红血球溶解, 破坏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致癌等。

镉主要来源于镉矿、镉冶炼厂。因镉与锌同族,常 与锌共生,所以冶炼锌的排放物中必有ZnO、CdO ,它们挥发性强,以污染源为中心可波及数千米远 。镉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也是镉污染的重要来源。 土壤中镉的存在形态也很多,大致可分为水溶性镉 和非水溶性镉两大类。 镉对农业最大的威胁是产生“镉米”、“镉菜”, 进入人体后使人得骨痛病。另外,镉会损伤肾小管 ,出现糖尿病,还有镉引起血压升高,出现心血管 病,甚至还有致癌、致畸的报道。
3.2 重金属在土壤和植物体系中的迁移
重金属的土壤化学行为 :土壤氧化-还原条 件与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土壤酸碱度与重金 属迁移转化 、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与重金属 迁移转化 、土壤中重金属的络合-螯合作 用 、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固定和活化 、 土壤根际的富集和降毒 (根际氧化还原屏障 形成 、根际pH屏障形成 、根系分泌物的络 合作用 )、

铅是土壤污染较普遍的元素。污染源主要来自汽油里添加抗 爆剂烷基铅,随汽油燃烧后的尾气而积存公路两侧百米范围 内的土壤中,另外,铅字印刷厂、铅冶炼厂、铅采矿场等也 是重要的污染源,随着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三废”中的 铅已大量进入农田。 进入土壤中的铅在土壤中易与有机物结合,极不易溶解,土 壤铅大多发现在表土层,表土铅在土壤中几乎不向下移动。 铅对植物的危害表现为叶绿素下降,阻碍植物的呼吸及光合 作用。谷类作物吸铅量较大,但多数集中在根部,茎秆次之, 籽实中较少。因此铅污染的土壤所生产的禾谷类茎秆不宜作 饲料。 铅对动物的危害则是累积中毒。人体中铅能与多种酶结合从 而干扰有机体多方面的生理活动,导致对全身器官产生危害。
5、土壤农药污染与防治
农药的使用概况: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 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保护农业生产的安全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化学农药是消灭人类和植物病 虫害的有效药物,对农林牧业的增产、保收和保存, 以及人类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起了非常大 的作用。迄今农药的品种已发展到上千种,农药的 使用量也急剧增加,成为决定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 和提高收获量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日益增加的 化学农药通过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废弃等不 同环节大量进入环境和生态系统,因而产生了一些 不良后果。
(4)农药被农作物吸收、进入动物体内,经过生物富集浓缩,使其毒性 更大,这就不仅使得害虫的天敌更易受到毒害作用,而且会通过食物链 威胁人体的健康。
5.2主要的农药类型
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按化学组成可以分为有机氯、 有机磷、有机汞、有机砷、氨基甲酸酯类等制剂; 按农药在环境中存在物理状态可分为粉状、可溶性 液体、挥发性液体等;按其作用方式可有胃毒、触 杀、熏蒸等。 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不论在形态、行为、生理 代谢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因此,一种农药往往仅 能防治某一种病虫害,专用性很强。
5.1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1)有机氯农药不仅对害虫有杀伤毒害作用,同时对害虫的“天敌”及 传粉昆虫等益虫益鸟也有杀伤作用,因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长期使用同类型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因而增加了农药的使 用量和防治次数,也大大增加了防治费用和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