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景物细节描写

如何进行景物细节描写

如何进行景物细节描写一、从哪些方面描写景物的特点: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

形状大小:“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大小进行描写的.2. 色彩:“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3。

数量:“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数量进行描写的。

4.声响:“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

甲虫‘嗡嗡’地叫。

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鸟、甲虫发出的声响进行描写,反映了小音乐家扬科对音乐的喜爱。

5.神韵: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大榕树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描写作者抓住了大榕树枝繁叶茂中所表现出的神韵进行描写,使我们感觉到她充满了生命力。

6.变化:“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静,碧波荡漾,银光闪烁,海鸥在江面上展翅飞翔。

此时,我总爱伫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吴淞口,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天相连.一陈清风拂来,猛吸一口新鲜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

江堤边的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

一群老人在堤岸边散步,打太极拳……当阳光撒满江面的时候,江面开始沸腾了。

如何在作文中写出景物的特点

如何在作文中写出景物的特点

如何在作文中写出景物的特点1.抓住景物的特征要善于观察,通过眼、耳、鼻、舌等身体感官去全方位体验,并认真考虑所写的景色和其他景色有什么不同之处。

2.要注意顺序的安排一般可以用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来写,比如:写春天,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由近及远写院子里刚冒出嫩芽的大树、家门口的小溪、远方翠绿的小山等景物。

写家乡,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把一年四季家乡的景色变化写出来。

1.清晨,一轮橘红色的阳光从地平线上升起,给笼罩在氤氲迷雾的大地涂抹上了一层霞光,虽是冬天,浓重的白霜盖住了草丛、田垛、菜蔬、田间、原野。

然而这丝丝缕缕黄灿灿的光亮驱散了雾障霜凝朦胧的早晨,尤如穴居久了的生灵凝聚的血液重又活跃起来了。

阴冷了一段时日的冬天,乘着这明媚的亮光,几乎家家户户皆争先恐后洗衣搓被单,翻晒被褥,阳光是有味道的,晚上躺在接受了紫外线曝晒的被窝里,郁香浓烈,连做的梦都是那般的甜。

2.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从里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文条;有的头上长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3.小雪中漫步更是别有意趣的。

天宇中只有一丝风似牵着风筝的线般牵着霏霏瑞雪,仰头望,这丝风主宰着粉蝶似的雪花,一会儿斜跌下来,一会儿打着旋飘飞,一忽儿悠悠荡荡扑向在地,落在行人的身上。

雪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永不厌倦地和人们嬉闹,拂着人们发热的脸庞,化成滴滴水珠流到眉毛胡子上,结成粒粒小冰碴儿。

洁白的雪花悄然无声地落着,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不一刻,地上便有薄薄的一层了,当你的脚踏上去时,它会为你唱出欢快的足音“吱咯,吱咯......”。

伴着这足音你尽可展开想象的羽翼,去追寻你最美好的回忆,去拥抱你心中的幸福!你不妨作一次深呼吸,那凉浸浸甜丝丝的花香就会浸入你的心脾,你不由得想到一颗纯洁的心,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那样纯洁。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层次感
注意景物的远近、主次, 形成空间感。
景物的特点与表现
自然景物
山、水、花、木等,表现 其自然美。
人文景观
建筑、园林、雕塑等,反 映文化与历史。
情感表达
通过景物寄托情感,表达 个人感悟。
03
教学过程
导入
01 02 03 04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描写 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 关注,增强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其人文 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 养其良好的文化素养。
02
写作实践
01
总结词:写作指导
02
详细描述:指导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景物特点转化为文字,教授他们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03
总结词:写作练习
04
详细描述: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景物进行描写,要 求他们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评价与反馈
总结词:作品展示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和老师 给予评价和建议。
课程主题,激发他们对景物描写的兴趣和好奇心。 总结词:回顾知识
详细描述:回顾之前学过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为新课做准备。
观察与讨论
总结词:指导观察 总结词:小组讨论
详细描述: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景物的特点,如色彩、形 态、声音等,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详细描述: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和感受,互相启发和补充。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知识导航]观察篇怎样描景状物,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细致观察景物,才能写好景物,那么你知道怎么观察吗?有几种途径供你参考。

一、定点观察——三大步骤、两大注意定点观察的意思就是说锁定某一个目标,选择一个角度观察一个具体的景物或者某一个角落的景色。

定点观察要分为三大步骤:1.选择最佳视角。

选择你要描写的一角或一部分的景物,找一个最好的观察角度,确保将一切收入眼底,并且这一切可以呈现出最美的状态。

2.锁定中心景物。

我们要描写一幅画,不可以把这幅画中的每种事物都写得淋漓尽致,不但是篇幅所限,没有主次和详略地描写景物也会让人觉得繁琐而无趣。

因此每幅图景都有最惹眼的中心景物,定点观察时先应抓住主体景物来进行描写,记住周围的景物只是陪衬。

3.抓住中心景物的中心特点。

每一个景物必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我们要抓住这个最显著的特点用大量笔墨来渲染描绘,其余的特点可以略写或者不写。

三大步骤是让我们的观察点从大到小,从一个角度——中心景物——中心特点,比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虽然描写了苏州园林的几大特点,在写道每一个特点的时候,都是采用这样的步骤:1.先选择一个角度,比如说写苏州园林。

2.描写的中心景物——假山池沼;3.中心特点:因地制宜,浑然天成。

谈过三大步骤,我们要说说两大注意,在观察景物的时候应该怎样观察,注意什么?1.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景物是多彩多姿的,在观察的时候,我们既要注意形貌,也要注意颜色等等。

2.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

要写出色香味俱全的文章通常都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各个感觉去感知景物的美好,比如《荷塘夜色》,朱自清写了荷花的外形、颜色、气味,用各种感觉器官把荷花写得风姿卓绝。

二、移步换景观察——两种方式、空间顺序古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定点观察往往不能窥知事物全貌,要想全面、整体地写景,还须用“移步换景”法观察。

“移步换景”观察有下面两种方式:1、对同一景物作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观察。

横看成岭侧成峰——怎样观察、描写事物的特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怎样观察、描写事物的特点

了。”有人这样介绍。
上用了多种观察、描写方法,l
我们一个个伸长脖子,隐 繁而不乱,生动活泼。文章先|
约见一黑线横跨远方江面。哪 写闽江口,由下而上,江、岸、l
来的大海?也难怪,这里好些人 山、鸟、天,浑然一体;然后由;
都没见过大海,对大海自然有 近及远,写海天苍茫;接下来i
一种神秘的向往。不过,前方那 是环顾,是抒情;最后是远处l
【山一碧、万古长青”的美丽景 位顺序及逻辑顺序都应有所考
! 象,又分层展示了大兴安岭“深 虑,根据需要来决定全文的结
i 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 构,使大小层次各有所依;三是
;形容的各种色彩”,深化了主 注意选材,不要把看到的都罗
;题,明确了中心。
列上,应该有重点地选择一部
六、按事物的不同特点和 分景物来写。
任编 辑:刘小 明
怎 样 观 察
描 写
荔9
蓦重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每一个事物都有与众不同的地 方。这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 特点。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 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 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
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就要 }在全面观察上下功夫。所谓全
■面毛函眨矿一~…一
面观察,就是既要观察它的全 貌,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 察它的外部,又要观察它的内 部;既要观察它的正面.又要观 察它的侧面或者反面;既要观 察它的静态,又要观察它的动 态。
四、按从整体到部分再整 体的顺序进行观察、描写。
即按“总 、分、总”的 方法去 观察、描写。如《马踏飞燕》作者 先从总体观察、描写奔马的身 躯、体形、鬃毛、四蹄、头、尾、 口、声,姿态优美,栩栩如生。接 着又细致描写了马腿怎样踏飞 燕,怎样保持整体平衡,最后视 线又回到 总体观察思考 ,并由 此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 力和卓越的创造才能,这样写

景物特点片段描写

景物特点片段描写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 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 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 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 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 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 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 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 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 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 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 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
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 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 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 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 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 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
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 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 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 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 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 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 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 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写好景、物的特点
1、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2、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3、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4、用词准确,巧用修辞 5、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PPT课件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PPT课件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
• 1、培养观察景物的能力,做到细致观察 • 2、学会抓住景物特征,层次清晰的进行描
写 • 3、学会准确应用词语和修辞,对景物进行
多角度的描写 • 4、学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导入激趣
• 一个乞丐在街上乞讨,面前放着一个牌子, 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过 了很久也没有得到一块钱。
• 一个诗人走过来看见了,把牌子上的话改 为了“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之后,路人们纷纷慷慨解囊......
听音乐 找素材
• 能感受到大自然之美是一种幸福,但 不会准确的表达这种美却是一种遗憾
自学知识短文
•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48页知识短文,结合本 单元所学名篇佳作,及自己的写作经验, 总结归纳出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 住景物特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写景的方法)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三、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 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 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季节 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 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
四、用词准确,运用多种修辞
• 善于运用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形容 词,注意炼字炼句。
•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尽量生动形象。
五、融情于景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4.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4.

作文训练:《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班级:使用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使学生学会如何描写景物并写出景物的特点。

3、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范文引路
春之怀古
张晓风
二、方法指导
1、什么是景物特点: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观察时只有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才能充分认识与把握。

2、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

经过细致的观察,才能感知景物的特征,观察时只有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才能充分认识与把握。

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景物的特征。

观察景物首先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

其次,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在描写景物时,要运用电影摄影师的技巧,合理的安排,描写的顺序。

观察仔细,描写有一定的角度和顺序。

在描写时做到情景交融,即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景物描写四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和侧面结合、远近高低结合。

三、随堂习作
1、指导学生进行构思并打腹稿、列提纲。

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

2、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构思互相交流,以便起到相互启发的作用。

3、学生打草稿,如有不懂得问题,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编写边修改。

4、学生草稿完成的,互相交换修改,未完成的继续完成。

5、教师对本次作文训练情况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加强作文水平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知识导航]观察篇怎样描景状物,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细致观察景物,才能写好景物,那么你知道怎么观察吗?有几种途径供你参考。

一、定点观察——三大步骤、两大注意定点观察的意思就是说锁定某一个目标,选择一个角度观察一个具体的景物或者某一个角落的景色。

定点观察要分为三大步骤:1.选择最佳视角。

选择你要描写的一角或一部分的景物,找一个最好的观察角度,确保将一切收入眼底,并且这一切可以呈现出最美的状态。

2.锁定中心景物。

我们要描写一幅画,不可以把这幅画中的每种事物都写得淋漓尽致,不但是篇幅所限,没有主次和详略地描写景物也会让人觉得繁琐而无趣。

因此每幅图景都有最惹眼的中心景物,定点观察时先应抓住主体景物来进行描写,记住周围的景物只是陪衬。

3.抓住中心景物的中心特点。

每一个景物必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我们要抓住这个最显著的特点用大量笔墨来渲染描绘,其余的特点可以略写或者不写。

三大步骤是让我们的观察点从大到小,从一个角度——中心景物——中心特点,比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虽然描写了苏州园林的几大特点,在写道每一个特点的时候,都是采用这样的步骤:1.先选择一个角度,比如说写苏州园林。

2.描写的中心景物——假山池沼;3.中心特点:因地制宜,浑然天成。

谈过三大步骤,我们要说说两大注意,在观察景物的时候应该怎样观察,注意什么?1.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景物是多彩多姿的,在观察的时候,我们既要注意形貌,也要注意颜色等等。

2.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

要写出色香味俱全的文章通常都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各个感觉去感知景物的美好,比如《荷塘夜色》,朱自清写了荷花的外形、颜色、气味,用各种感觉器官把荷花写得风姿卓绝。

二、移步换景观察——两种方式、空间顺序古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定点观察往往不能窥知事物全貌,要想全面、整体地写景,还须用“移步换景”法观察。

“移步换景”观察有下面两种方式:1、对同一景物作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观察。

例如观察长城,可以远眺,可以近瞻,可以仰望,可以俯视,还可以身处长城上观察。

由于观察点或角度变化了,同一景物在人的眼中会呈现不同的情状。

2、对不同景物作移动观察.这种观察法通常是闲庭信步式的观察,即边走边看,人的脚步在移动,观察的景物也在变换。

比如观察香山秋景,从山脚走向山上,选择其中自己所到的地方的一些特殊的美景(注意要攫取最好的或者最具有风格的景色,万不可一揽子像记流水帐般把登山全过程写下),存入脑海中的记忆库,然后将这些画面连接组合,不就是一幅美丽的香山秋景画卷吗?移步换景类的文章,我们通常在描写的时候采用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有由中心到四周,或由左至右、由上到下、由前至后等形式。

三、时间变换观察——一种景物,四时风情我们知道同一处的风景,时令不同,哪怕是朝暮不同,都会引起景色的变化,如泰山上日出前后的景色;北海春夏秋冬的景色是迥然不同,风情各异的.我们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按照时间的变换来观察景物,以时间作为景物变化的线索,观察景物的变化,可以写出不同的味道。

描写篇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即便是同一事物,在同一时间,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为了避免其单调,就应该结合各种手法,对景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

一、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二、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四、远近高低相结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文题参考]日月星辰,清晨黄昏,是如此美好。

你曾留意清晨那独特的美景么?你曾感受月夜那静谧的气氛么?请从下面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1 之晨2月儿照耀下的静夜[构思点拨]这是一道要求描绘某一自然现象的文题。

这道选题作文题,给考生以选择的空间。

文题1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它的中心在“晨”字上,没有对“晨”进行限制,因此作文的空间就相对宽泛了。

尽管如此,写作前还要注意文题中的信息“清晨那独特的美景”进行描绘。

文题2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它规定了作文的范围——月夜的静谧。

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

无论选择哪道题,都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例文参读]山林之晨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之际,悄然而住了。

雨后初晴,碧空如洗。

我带着浓浓的兴致,信步踏上了我家房后那曲折幽深的山径。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芬芳,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熠熠生辉。

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呀!树林中的歌唱家——小鸟,倏的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抖落了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

或许因为“鸟鸣山更幽”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有一种飘飘然乘云欲飞的感觉。

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山水画。

莽莽苍山似乎在酣睡着。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层层洁白的面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然后脱去白纱,换上了淡淡的桔黄的缀着珍珠的衣裙。

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

我不由地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了一圈金色的光晕……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

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

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的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

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

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魂灵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

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甜甜清新的空气,就足够了。

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例文评点]山林的早晨给人带来一份真纯的美好,人生在与自然的融合中充满了圣洁与美丽,仅此足以让人振奋,就像生活有一个个新的开始,文章通过这清爽的山林之晨给人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文章选择雨、雾为背景,使群山、花草、露珠都处在清爽之气的笼罩之下,给人清新明静之感;语言清幽、优美、柔婉细腻,比喻、拟人、排比运用于描写之中,使景物间洋溢出真情,有水乳交融之感。

[例文参读]月儿照耀下的静夜我一向喜欢静夜,犹如今晚这样:和风轻拂,树影婆娑,万物皆梦在这夜的深处;偶尔的几声蝉鸣,犹如梦呓般,表明这世界还未睡死;一排排路灯闪着淡白的光,于是那灯的周围也是淡白的了。

对这别有风致的月夜,不知你是否醉过,我就这样沉沉地醉了进去……白天里蓝蓝的天像被谁浓浓地涂了一层墨水,除了月边不见一点明朗的色调。

天际边朦朦胧胧的云,像仙女披着纱在恬睡。

太空宁寂,几颗星眨着兴奋的眼,孩子似的眼,我想它们也一定喜欢这夜,不然何以这样欢欣?路灯开始还亮着,后来想是被月儿看得害了羞,知趣地睡了。

于是我便真的见到这地地道道的静夜了。

虽不到月圆时,月儿却也亮得很,万物在它温柔的手的抚摸下静静地睡着。

树儿像喝了好多的月光酒,惬意极了,把影子投在墙上,微微摇曳着,体味这静夜里无边的韵意;几缕风,你牵着我的手,我拉着你的袖,在花儿头上绕来绕去;花儿发出轻轻的笑声,忙着四下里送着芳香;夜来香仰着黄嫩嫩的脸儿望着月,像孩子望着母亲,甜甜地笑着。

这静夜里便满是慈爱与欢乐了。

远处一幢幢高大的楼房,隐在天际,俨然是一尊尊庞然大物威严地立着,窥视着世界万物。

忽然,不知是谁家的灯亮了,就像天上突然现出一颗星。

一条小溪涓涓地流着,被月儿打扮得像条银带,还闪呀闪的,也许它也感到了这夜的静态美,便无声地舞动着腰肢,跳起不歇的舞。

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这里没有荷叶和叶下清静的塘水,但我想这月下景致也决不会次于那荷塘。

在这静夜,我恍如超脱了一切,白日里要想的事不用去想,白日里要做的事无须去做。

只有我,独处于这静夜中,逗着花,捻着草,追着风,一切都那么和谐,仿佛心和这风儿也是同一节奏的了。

啊,这静夜,不知你是否醉过?这万物都醉着,而醉得最深的则是我。

此时,我想到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话,我更是深深陶醉在这静夜里——这月儿照耀下的静夜。

[例文评点]这篇文章首尾呼应,结构浑然一体;全文语言优美生动,多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的修辞手法,把月儿照耀下的静夜美景描写得极富动感、极有情趣;文章以一“醉”字贯串全篇,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体现了作者对月儿照耀下的静夜的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