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
如何进行景物细节描写

如何进行景物细节描写一、从哪些方面描写景物的特点: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
形状大小:“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大小进行描写的.2. 色彩:“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3。
数量:“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数量进行描写的。
4.声响:“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
甲虫‘嗡嗡’地叫。
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鸟、甲虫发出的声响进行描写,反映了小音乐家扬科对音乐的喜爱。
5.神韵: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大榕树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描写作者抓住了大榕树枝繁叶茂中所表现出的神韵进行描写,使我们感觉到她充满了生命力。
6.变化:“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静,碧波荡漾,银光闪烁,海鸥在江面上展翅飞翔。
此时,我总爱伫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吴淞口,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天相连.一陈清风拂来,猛吸一口新鲜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
江堤边的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
一群老人在堤岸边散步,打太极拳……当阳光撒满江面的时候,江面开始沸腾了。
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描写景物是写作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以下是一些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1. 观察细致:要描写好景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注意景物的细节和特点,例如颜色、形状、大小、气味等等。
2. 运用感官:通过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描写景物,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景物的魅力。
3.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4. 选择合适的角度:选择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景物,可以让读者从不同的侧面了解景物的特点和魅力。
5. 注意描写的顺序:描写景物时,可以按照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进行描写,让读者更加清
晰地了解景物的全貌。
6. 运用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景物或者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可以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点和魅力。
7.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描写景物时,语言要准确、生动,避免使用过于平淡或者晦涩的语言。
总之,描写景物需要观察细致、运用多种感官和修辞手法、选择合适的角度和顺序、运用对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篇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景物描写文章。
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

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技法简析】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是景物描写的常用方法。
写景的角度有:景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味道等;远眺、近看,俯瞰、仰视,正面、侧面,静态、动态,整体、局部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在柳宗元的名篇《小石潭记》中,作者就运用了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描摹的景物各具特色,特点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绘声之悦耳如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作者以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来比喻听到的潭水声,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清亮诱人。
二、绘色之迷人如青树的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一句中的青与翠都有绿意,交错使用,既避免了重复,更表现了树木的青葱翠绿、枝条的参差不齐,它们随风摆动,让人想象到那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石潭的四周。
寥寥数语,写出了色彩的迷人。
三、绘形之各异如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句中全石即整块石头,坻为水中的高地,屿是水中的小岛,嵁是不平的岩石,从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小石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但石的形状又各不相同:或整或零,或高或低,或平或仄,多姿多态。
四、绘影之巧妙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极美的画面。
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像在空中。
太阳光照射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
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和鱼影,但透过鱼的影子,却能让我们对那清澈透亮的潭水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鱼影与潭水相映成辉。
作者巧妙地借鱼影再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而潭水之清也使得鱼影越发鲜活。
五、绘景之含情如似与游者相乐。
句中人、鱼并写,情味无穷,真切地描绘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
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快心情。
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作者在后文描绘了一种悄怆之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知识导航]观察篇怎样描景状物,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细致观察景物,才能写好景物,那么你知道怎么观察吗?有几种途径供你参考。
一、定点观察——三大步骤、两大注意定点观察的意思就是说锁定某一个目标,选择一个角度观察一个具体的景物或者某一个角落的景色。
定点观察要分为三大步骤:1.选择最佳视角。
选择你要描写的一角或一部分的景物,找一个最好的观察角度,确保将一切收入眼底,并且这一切可以呈现出最美的状态。
2.锁定中心景物。
我们要描写一幅画,不可以把这幅画中的每种事物都写得淋漓尽致,不但是篇幅所限,没有主次和详略地描写景物也会让人觉得繁琐而无趣。
因此每幅图景都有最惹眼的中心景物,定点观察时先应抓住主体景物来进行描写,记住周围的景物只是陪衬。
3.抓住中心景物的中心特点。
每一个景物必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我们要抓住这个最显著的特点用大量笔墨来渲染描绘,其余的特点可以略写或者不写。
三大步骤是让我们的观察点从大到小,从一个角度——中心景物——中心特点,比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虽然描写了苏州园林的几大特点,在写道每一个特点的时候,都是采用这样的步骤:1.先选择一个角度,比如说写苏州园林。
2.描写的中心景物——假山池沼;3.中心特点:因地制宜,浑然天成。
谈过三大步骤,我们要说说两大注意,在观察景物的时候应该怎样观察,注意什么?1.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景物是多彩多姿的,在观察的时候,我们既要注意形貌,也要注意颜色等等。
2.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
要写出色香味俱全的文章通常都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各个感觉去感知景物的美好,比如《荷塘夜色》,朱自清写了荷花的外形、颜色、气味,用各种感觉器官把荷花写得风姿卓绝。
二、移步换景观察——两种方式、空间顺序古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定点观察往往不能窥知事物全貌,要想全面、整体地写景,还须用“移步换景”法观察。
“移步换景”观察有下面两种方式:1、对同一景物作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观察。
如何用五觉观察法描写景物

如何用五觉观察法描写景物XXX方法指导五觉观察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充分接受外界的事物,并且对事物进行多方面的感知(光、声、味、形、态等)和描写。
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
例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触觉)。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嗅觉),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XXX在繁花嫩叶当中(视觉),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听觉)。
XXX《春》在这个片段中,作者借助多感官感受了春天的美,把春天的美景写活了。
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写。
例2: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XXX冲击岩石的声响(听觉),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视觉),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味觉),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触觉,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XXX《听潮》初春初春,XXX抵不过冷风的日子,却也是人潮依旧,点点繁华挤满了街市,美不胜收的青紫红绿,带来一阵子小惊喜后便会忘记脑后。
上吴山,逛河坊,那一排排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顶风招展,彰显这个节日里应有的喜庆,于心也是淡淡,无数次碰见也是目光一扫而过,记忆里蜻蜓点水般的停留后便删除,也许觉得老了,不自觉的想要在脑海里清出一些空间来安放一些还未曾发生的宝贵吧。
游离般的跟着人潮向前涌动,看见那间古朴的门头上写着“相逢”两个字的时候,我便立足,抬头久久注视,屋檐下那一串串精致的风铃时不时的收回一阵阵洪亮悦耳的铃声,听着便恍若隔世般的沉静,听风诉说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耳边仿佛响起优美的旋律,“从别后,盼相逢,相逢也许只能在梦中……”一起的泥人、彩绘、江南茶,脑海里却表现一个个记忆里拼接的画面,那个陈腐的背景巷口,那一纸花伞下的滑落的泪滴。
景物描写的要求参考资料

景物描写的要求(一)学会观察。
1、观察要调动各种感官,分清主次,体现层次,讲究顺序,变换角度。
如眼观、耳闻、鼻嗅、舌尝、体触等。
通过一定的词语和句子,点明观察点(定位、移位等)、视角(仰视、平视、俯瞰、正视、侧视等)、感官(看、听、闻、摸等)等的变化,使景物分明,繁而不乱,多而不杂。
远近高低、前后左右,应不断变换角度,努力发现不同的美,“高低错落,俯仰生姿”。
特别要注意景物描写要有中心,有陪衬;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景,有动态。
有声音,有色彩。
同时,还要注意安排好描写的顺序,大致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2、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各地的景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庐山的秀美、黄山的奇峻、雁荡山的幽雅、西子湖的妩媚、钱塘江的汹涌、桂林山水的秀丽,各具特色。
不同的视角,会看到景物不同的风貌特征;四季的变化,也会使景物改妆换貌。
(二)学会描绘。
1、要使用准确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来描摹景物。
法国作家莫泊桑说“要确切描写景物,应当做到准确地用一个名词来称呼事物,用一个动词来标志动作 ,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鲜明。
因此,应该设法从无数的单词中选择这个名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满足于找个近似的来应用 ,决不应该蒙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夏天百草园”一段,作者描写黄蜂的形态,用形容词“肥胖的”;“叫天子”的形态用“轻捷”,模拟它飞的动作 ,用动词“窜”。
“叫天子” 见到人吃惊,迅疾飞跑的动作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2、要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色彩来展示事物的形象美。
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多姿多彩,色彩斑斓,若别具匠心地将自然色彩描写到文章中去,可以激发读者丰富的视觉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感染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分别用“碧绿、紫红”来形容“菜畦”、“皂荚树”的色彩,写出春天菜畦、皂荚树的特点,展示春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3、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联想,巧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状物。
如《春》中写春花“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巧用比喻把花的绚丽多彩写得形象生动。
景物描写写作技巧

景物描写写作技巧
景物描写是指通过文字描绘某个具体的地点、物体、景象等,使读者产生视觉上的感受和体验。
在文学创作中,景物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下面介绍一些景物描写的写作技巧。
1. 观察细节。
要想准确地描写景物,就需要仔细观察细节。
观察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先把握景物的整体形态和特点,再逐步观察细节,如颜色、形状、纹理、光影等。
2. 借助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用具体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概念,使描写更具有形象感。
例如,可以用“树梢如伞”来形容树的形状,用“阳光如丝”来形容阳光的质地。
3. 运用感官描述。
描写景物时可以用感官描述,如听、闻、触、味、视等。
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地描写景物,给读者带来更强的感受。
例如,可以用“花香四溢”来形容花的气味,用“清脆悦耳的鸟鸣声”来形容鸟的叫声。
4. 运用比较。
比较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用其他事物与要描写的景物相比较,使描写更具有感染力。
例如,可以用“这座城市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山脉间”来形容城市的形态,用“大海如同无边无际
的蓝色毯子”来形容海洋的广阔。
5. 突出主题。
在描写景物时,要注意突出主题,即使描写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例如,在写一篇描写山水的文章时,可以突出表现山水的雄奇、壮美等特点,而不是仅仅描述它的自然形态。
总之,景物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需要作者有细致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语言表现能力。
通过运用各种描写技巧,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具体,让读者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观察与描写事物的方法

观察与描写事物的方法一、按景物的远近进行观察。
一般是按由远到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观察。
例如,《长城》的作者就是从远到近来观察的。
先远看长城,画面展示了长城随起伏的群山蜿蜒盘旋的雄伟气势;再近观长城,高大、坚固、宽厚、古朴,给人留下了完整的印象。
而《燕子》这篇课文,则是由近处看燕子的外形写到远处和春天联系在一起的飞行、停歇的小燕子。
经过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像,把一个活泼的小燕子描写得活灵活现。
二、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观察。
就是按时令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对事物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运用了这种方法。
前者把小兴安岭一年当中春、夏、秋、冬各季节呈现的各具特色的景色写得淋漓尽致,后者则按时间的先后有意识地观察了“昨天”早晨、中午、傍晚和“今天”清晨的不同情景,使读者如身临其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按空间位置的变化进行观察(动点观察)。
就是作者随自己位置的变化来观察景物,一般多用于参观游记之类的文章。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按游览顺序,依次观察描写了游金华双龙洞路上的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出洞等不同位置的美丽景色。
《参观人民大会堂》、《颐和园》等都是运用了这种方法。
这样的观察描写条理清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按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
即按总分总的方法去观察。
如《马踏飞燕》的作者先从总体观察奔马的身躯、体形、鬃毛、四蹄、头、尾、口、声,姿态优美,栩栩如生,接着又细致观察了马腿怎样踏飞燕,怎样保持整体平衡;最后视线又回到总体观察思考,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想像力和卓著的创造才能。
这样写出的文章结构紧凑,给读者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
五、按事物呈现的层次进行观察。
根据事物呈现的层次,层层深入地进行观察。
如《林海》的作者就是按林海的层次来观察的:先观察“海”的主体落叶松;再观察“海”的边缘白桦树和“海”中树与树之间的各种小花豆……这样,既从整体突出了大兴安岭“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美丽景象,又分层展示了大兴安岭“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的各种色彩”,深化了主题,明确了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别(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来观察 加以区别比较)——注意同一 景物在不同时间的特点和不 同地点景物的区别。
6.染(会感受到生机、活力、情 趣)——注意动静结合、注意 人景交融
7.展(最后想要精彩地描绘出 来)——最基本的方法是运 用准确而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形容词;注意融情于景
我来评论——赏文
做自然美的探寻者和描绘者
——观察和描写 景
1.短文告诉我们观察和描写景 物最关键的要求是什么?
2.文章告诉我们哪几种抓住景 物的特点的方法呢?
实践体验——观花
请说说你是如何有序 地 观察这盆菊花的。注意从你 在第一刻看到这盆花出现的 时候说起。 首先获得整体感觉
盘点知识——我行
请帮老师补充板书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的眼睛;文章也不是很难写,只是缺少用 心的观察、体验!天下文章——皆如此!
美文品赏
——初步把握特征
1.移(移动脚步和目光)
——写时注意写景的顺序 2.盯(注意到印象最深的某一事
物或部分)
——写时运用衬托手法
3.感(调动各种感官感受)
——从不同的感官角度写
4.想(当会产生联想):
想到它自己的以前和将来、相关的故
事——注意实写之外结合虚写
想到相关的物——用比喻等修
辞手法、用衬托手法 想到他人的作品——引用诗文 想到相似的人——以物喻人
• ①本文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特征?作者为 了突出春天的这一特征,运用了哪些方 法?试举一例并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 • ② 从写景要抓住特征这个角度来说, 本文有哪些地方写得让人不够满意? • ③如果让你来修改这篇 文章,你还可以用什么 样的写景方法来突出景 物的特点?
小试牛刀——写花
请用5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完 成对这盆菊花的描写,看哪一组在 突出景物特点方面运用的方法多或 在某一种方法的运用上表现得特精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