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表格式教案5

合集下载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层次感
注意景物的远近、主次, 形成空间感。
景物的特点与表现
自然景物
山、水、花、木等,表现 其自然美。
人文景观
建筑、园林、雕塑等,反 映文化与历史。
情感表达
通过景物寄托情感,表达 个人感悟。
03
教学过程
导入
01 02 03 04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描写 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 关注,增强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其人文 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 养其良好的文化素养。
02
写作实践
01
总结词:写作指导
02
详细描述:指导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景物特点转化为文字,教授他们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03
总结词:写作练习
04
详细描述: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景物进行描写,要 求他们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评价与反馈
总结词:作品展示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和老师 给予评价和建议。
课程主题,激发他们对景物描写的兴趣和好奇心。 总结词:回顾知识
详细描述:回顾之前学过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为新课做准备。
观察与讨论
总结词:指导观察 总结词:小组讨论
详细描述: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景物的特点,如色彩、形 态、声音等,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详细描述: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和感受,互相启发和补充。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学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学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写景物,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感知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和感受。

1.2 教学内容介绍观察和描写景物的重要性和意义。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注意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

教授描写景物特点的技巧,如运用形容词、副词、比喻等。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准备一些景物图片,如山水、花草、建筑等。

提供一些景物描写的样例,如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片段。

2.2 教学环境安排一个安静的教室环境,以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和描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景物图片,引起学生对景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景物的观察和描写的理解和经验。

3.2 讲解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注意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

教授描写景物特点的技巧,如运用形容词、副词、比喻等。

3.3 实践练习分发景物图片给学生,要求他们观察并尝试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提供一些景物描写的样例,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3.4 分享和讨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写成果。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标准观察学生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情况。

评估学生对景物特点的表达和描述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4.2 反馈与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提供进一步的练习和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描写,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景物进行深入研究。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

5.2 学习资源推荐推荐一些关于观察和描写景物的书籍、文章、网站等学习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第六章: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练习活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描写练习,提高对景物特点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教学设计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课堂讲解、示范和案例分 析,让学生掌握观察和描写景 物的技巧和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写作 练习,提高观察和描写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比较 ,互相学习和借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技巧和方法,了解不同景物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Hale Waihona Puke 通过小组间的比较和竞赛,激发 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观察和描
写的水平。
教师示范与指导
教师亲自示范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特点,提供具体的技巧和指导。
在学生观察和描写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 水平。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优秀之处,激励 学生不断进步。
注意语言节奏的把握,使景物 描绘更具韵律感和音乐性。
修辞手法的运用
运用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 等,丰富景物的表现形式和语
言风格。
景物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情景交融
将景物与情感相结合,通过景 物描绘表达情感和意境。
寓情于景
借助景物描绘,隐喻情感和思 想,使读者在感受景物的同时 ,领悟深层含义。
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描绘,抒发内心情感 ,使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和表 达方式。
教师建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 有助于提高观察和描写能力的建议, 如多观察、多练习、多阅读等。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反思
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 。
教学改进
教师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讨论,不断学习和借鉴更好的教 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学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学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景物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受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景物的基本方法。

2. 描写景物的基本技巧。

3. 优秀景物描写文段的欣赏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景物的方法和描写景物的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景物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观察景物的方法和描写景物的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优秀景物描写文段。

3. 实践法:学生练习观察和描写景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景物,激发学生对观察和描写景物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观察景物的基本方法,如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观察。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景物描写文段,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技巧。

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内的景物,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

5. 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和描写家中或身边的景物,提高描写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是否正确、全面。

2. 评价学生描写景物的语言是否生动、形象。

3.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景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2. 收集一些优秀景物描写文段,用于分析和欣赏。

3. 准备练习纸和书写工具,供学生课堂练习使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实地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2. 引导学生尝试用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3. 组织学生进行景物描写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了观察景物的方法。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的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的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写景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 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地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2. 如何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景物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写。

2. 准备一些关于景物描写的示例文章,供学生参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景物,注意观察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特征,并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

2. 新课导入:介绍景物描写的概念和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景物描写是通过观察和描写自然或人造景物的外貌、特征、氛围等方面,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 示例讲解: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景物描写的示例文章,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并思考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展示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并尝试用语言进行描写。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提出建议,以提高描写的能力。

5. 个人创作: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观察和描写。

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6. 分享和评价: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其他同学,并进行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7.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观察和描写景物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8.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景物,进行观察和描写,并将作品交给老师。

9.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描写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的景物特点。

10.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观察和描写景物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观察和描写景物的重要性。

讨论如何使用感官来观察景物。

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

示范:老师展示如何观察和描写一个景物。

第二章:观察景物的基本要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景物的基本要素,如地点、时间和氛围。

2.2 教学内容介绍景物的基本要素。

讨论如何观察和描述这些要素。

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景物,并尝试描述其基本要素。

示范:老师展示如何观察和描述一个景物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观察景物的细节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景物的细节。

3.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观察和描述景物的细节。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景物,并尝试描述其细节。

示范:老师展示如何观察和描述一个景物的细节。

第四章:观察景物的动态变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动态变化。

4.2 教学内容介绍景物的动态变化。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景物,并观察其随时间的变化。

示范:老师展示如何观察和描述一个景物的动态变化。

第五章:综合观察和描写景物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之前学到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创作一段描写景物的文段。

5.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综合观察和描写景物。

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景物,并尝试综合观察和描写。

示范:老师展示如何综合观察和描写一个景物。

这五个章节将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写景物6.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来丰富描写景物的语言。

6.2 教学内容介绍比喻和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中的作用。

讨论如何创造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

6.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来描写一个景物。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景物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景物观察的基本方法。

2. 景物描写的技巧。

3. 优秀景物描写作品的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景物的方法,运用语言描绘出景物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做到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优秀作品欣赏,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亲自观察景物,并进行描绘。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描写的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景物的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景物观察的基本方法,如顺序观察、对比观察等。

3. 实例分析:欣赏优秀景物描写作品,分析其中的描写技巧。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观察校园或家庭附近的景物,进行描绘。

5. 讨论交流:分组分享观察和描写的心得,讨论如何使描写更生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景物,并进行描写。

8. 板书设计: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1. 观察方法:顺序观察、对比观察等。

2. 描写技巧:运用生动的语言,注意细节描绘。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观察和描写景物特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综合评价学生对观察和描写景物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内容:观察方法的运用、描写技巧的运用、作品的艺术性。

3. 反馈方式: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景物,选择一个进行详细描写。

2. 作业要求: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力求作品生动、形象。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景物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景物描写的意义和作用。

2. 观察景物的基本方法。

3. 描写景物的基本技巧。

4. 欣赏和分析优秀景物描写作品。

5. 创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以及运用生动语言进行景物描写。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景物的独特之处,并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景物描写的意义、作用、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优秀景物描写作品,分析其特点。

3. 实践法: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练习,教师指导反馈。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景物描写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一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图片美在哪里?我们是怎样观察到的?2. 讲解景物描写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3. 讲解观察景物的基本方法:顺序观察、重点观察、比较观察。

4. 讲解描写景物的基本技巧:选词炼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5. 欣赏和分析优秀景物描写作品,让学生体会优秀作品的表达技巧。

6. 布置景物描写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创作。

7.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景物描写的心得体会。

8.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9.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景物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10. 布置课后作业:修改和完善景物描写作品,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观察景物的方法和描写景物的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景物描写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语言的生动性、观察的独特性和作品的完整性。

3. 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以及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表达。

七、教学资源:1. 自然风光图片或视频资料。

2. 优秀景物描写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表格式教案5 第1、2课时学科语文课题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课型作文目的要求1、懂得观察对写作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逐步提高观察能力。

2、初步掌握运用语言描写所观察景物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景物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难点: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方法示例分析、讨论、质疑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教学步骤一、导入激趣只要提到百草园,同学们都会想到鲁迅笔下的“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何首乌”,“碧绿的菜畦”。

为什么名家能把看似平常的景物写得如此优美,让人赞不绝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自学课本148页知识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后,师生互动,结合本单元所学名篇佳作,及自己的写作经验,总结归纳出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1、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二次备课教学步骤2、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三种:(a)定点观景。

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动点定景。

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移步换景。

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a)空间顺序如: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逻辑顺序如:先整体后局部等[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接着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富有诗意的春意啊!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

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有这样的体会,他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呢,荷叶纵然还在,绝不会是“无穷碧”了。

我们刚刚读过的第四单元一组课文,分别写了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不同特,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粉二次备课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秋天,“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矮松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朱自清在《春》中表现了南方春风温暖、和煦的特点,而林斤澜的《春风》则绘出了北方春风的粗犷、壮美。

[4]描写景物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词准确,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

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朱自清在《春》中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这样来描绘雪后美景:“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贴切的比喻,准确的动词,生动地绘出了景物的特征。

[5]融情于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不仅是作者对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见,更主要的是作者的心灵的感受。

朱自清在《春》中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峡》表现了郦道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流动着情感的文章才富有感染力。

三、赏析品评花园秋晨清晨,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

偶尔从园里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我不觉向小花园走去。

花园里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像一层薄纱,把花草树木都笼罩住了。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有点儿清凉,有点湿润,仿佛早晨的一切都融化在这空气里了。

初升的太阳在园里洒下了一层金辉,树叶上、花瓣上,晶莹欲滴的露珠闪闪熠熠。

我不禁被这动人的景色所吸引,颇有兴致地打量起这个早已熟悉的小花园来。

花园的四周种满了四季常绿的冬青,翠绿翠绿的,给花园镶上了一道绿边,又恰似给花园扎上了一条绿色绸缎的蝴二次备课蝶结。

绿得嫩,绿得翠,绿得浓……好似一条绿色的小河,潺潺流淌。

在花园的南面,种着好多黄扬。

那是绿色的瓜子黄杨。

顾名思义,就是叶子像瓜子的黄扬。

也正是因为这个,人们常常把它和冬青混为一体。

经过园丁的精心修剪,这些黄杨显得十分美观、整齐,有球形的,也有圆锥形的。

在花园的东边,放着四盆睡莲。

那是几个褐色的大瓷缸,缸壁上雕刻着龙凤呈祥、翩翩浮莲的精美图案。

缸里盛着一坛明净如镜的清水,一朵朵嫩绿色的睡莲轻盈而又悠然地漂浮在水面上,很是可爱!瞧,那些莲叶既像小孩张开的手掌,娇滴滴的;又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静静地躺着。

这时,一条红色的小金鱼,悠闲地摇摆着尾巴,向水面游来;与此同时,顺着莲叶,一颗晶莹的露珠刚巧落在了水面上,圆一圈一圈地扩展开去,好看极了。

这可惊动了小金鱼,它扭转身子,头也不回地向水深处游去了……在花园的西边儿,种着数十颗柏树。

它苍劲的躯干和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使人肃然起敬。

忽然,在一片浓绿之中,一大片常春藤闯入我的眼帘。

那枝条细长而柔软,攀附着花架爬得高高的。

虽已是秋天了,它的叶子却茂密地遮住了花园的一角,保护着它下面的花和草。

花园的正中是一块小草坪。

草坪中央有一个椭圆形的花坛,花坛的四周摆着两排月季。

月季开得真旺,淡红的花瓣随风微微颤动,好像每片花瓣都各有自己的生命。

这时,我看见了一株黄色月季。

听爸爸说过,黄色月季是非常名贵的。

俗语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

今日一见,果然不假,那嫩黄色的花瓣,沐浴着阳光,闪耀着象牙般的光泽,在绿叶花丛中,亭亭玉立,高傲地昂着头,似乎不屑光顾别人一眼。

合作探究:本文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你认为有哪些佳词妙句值得学习?四、亮出你自己请选择一处你熟悉的景点,细心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景物观察笔记。

(注意写景的方法)参考题目:《花圃》《月夜》《雨中》《秋晨》也可以根据所观察的其它景物自拟题目。

学生结合课前的观察,自主选择以上探讨的方法,构思全文,五分钟后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思路,全班交流。

五、拟稿誊抄板书设计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用词准确,巧用修辞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教学反思No.4第1、2课时学科语文课题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课型评讲目的要求1、学会观察周围的景物,抓住特点描绘景物。

2、进一步提高修改、评价总结作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方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教学步骤一、导入一篇出色的写景散文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就像水果饱含着甘甜的果汁一样,品读着同学们的一篇篇精彩的习作,犹如品味一个个香甜的水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份香甜与快乐!二、目标回顾本次习作,我们意在训练同学们运用多种方法,描绘景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同学们观察生活、描绘景物的能力。

通过上节课的合作探究,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方法。

(投影)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⑴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⑵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⑶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二次备课教学步骤⑷描写景物不仅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词准确,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⑸融情于景。

三、总体评价“勤观察,笔生花,”由于大部分同学平时有细致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本次习作较为成功。

()班优秀人数()人,占全班人数的()%,()班优秀人数()人,占全班人数()%。

习作中,景物描写条理清晰,妙词佳句俯拾皆是,笔端流淌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但部分习作中还存在着下列问题:部分同学写景未能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进行描写,较为单调;个别同学写景未能按一定的顺序,缺乏条理性;部分同学的作文语言平淡,缺乏生动性。

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评析。

四、典型评析1、佳句品评:投影出示下列佳句,学生进行品评,师生互动。

(这部分内容,各班根据班情摘录,格式包括作者姓名、文题、佳句、点评四个部分。

)如:谭笑《秋晨》:虽已是深秋,但花坛内依旧是鲜花烂漫。

看,那一株株鸡冠花,红的那么深,那么浓,好似喝醉了酒的老汉。

再看那一排排的秋菊,红的烂漫,黄的稳重,白的圣洁。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使人心旷神怡!……(桂花树)淡黄色的小花羞怯的躲在枝叶间,好似腼腆的小姑娘。

让人顿生怜爱之情。

写鸡冠花,以“喝醉了酒的老汉”作比,写桂花,则把它想象成羞怯、腼腆的小姑娘,想象丰富,形象可感。

总结经验:(各班根据情况调整)精彩纷呈的妙语佳句,读来无疑是一种享受,通过刚才的品评,同学们一定是收获颇丰。

归纳起来看这些同学在咏景时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使文章靓丽无比:(1)观察细致,条理井然;(2)立体描摹,有声有色;(3)动静结合,生机盎然;(4)隽妙联想,回味无穷;(5)名句引入,文采斐然。

二次备课2、我来修改:投影下面的文章,集体评改。

百草园我们学校中,只有百草园的景色最美。

走进百草园一看,里面有许多的花草,花的种类有月季、菊花、腊梅等,我闻到了花的香味,真香啊!这些花儿们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特别是秋天的菊花,金灿灿的,还有冬天的腊梅,梅花开放时,颜色很鲜艳。

接着,是百草园的草,春天的小草是那么的碧绿,而冬天的小草变成了枯黄色,小草们正在过冬,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正等着春天的来临。

然后,是百草园中的一座小桥,那小桥上雕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龙,那些龙象征着龙的传人不屈的精神。

最后,是百草园桥下的荷花,荷叶很绿,到了冬天,叶子枯萎了,花瓣也脱落了。

百草园可真美!各抒己见:1、习作写景是否有条理?2、习作是否从多角度描写景物?3、习作语言是否生动,景物特点是否鲜明?学生结合以上问题,提出具体修改措施。

五、自我评价学生自主阅读批改后的习作,然后同桌互读,对照以上评讲,交流习作得失,填写自我评价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