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辞赋案例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
从先秦辞赋的抒情化转向了西汉以咏物为主的散体大赋,自东汉末年开始,以抒情咏物为主的小赋逐渐增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仍有散体大赋,但咏物抒情小赋占了较大的比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
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善散体大赋与骚体辞赋不同,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与合流的趋势。
赋体受诗的影响,语言趋向骈偶化。
骈偶作为一种增加语言对称美的修辞手法,被辞赋家们逐渐刻意追求和雕琢,于是骈文逐渐取代了辞赋,成为“一代之文学”。
骈文和散文是相对立而存在的。
散文是一种比语言精练而又不受形式约束的自由体文章。
由于文人大量地自觉运用骈偶这种修辞手法,因而南北朝的散文并不发达,只在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中有些优秀作品,成就较高的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北魏杨之<洛阳伽蓝记》。
一、魏晋南北朝辞赋魏晋时赋的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
在内容方面是咏物赋增多,大多取材于“草区禽族”,而在此外的一些作品中抒情成分增多,在形式方面则表现为除个别大赋外,作品的篇幅普遍短小,行文也日趋活泼,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汉赋堆积名物辞藻的板重之习。
最能代表这一时期辞赋发展成就的,当推曹植、王粲、潘岳和左思等人。
曹植最著名、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洛神赋》。
赋序称“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可知此赋的写作是受到宋玉《神女赋》的启发。
它以浪漫手法,通过幻想境界,描写了一个神人相恋,而又无法结合,终于含恨分离的悲剧故事,充满着抒情气氛与神奇色彩。
作者将一位端庄秀丽的美女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传神。
特别是写她将至的神情,更画出了水上女神的特点,给人以若真若幻的感觉,“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这种描写,其成就远非宋玉《神女赋》可以比拟。
王粲在辞赋方面的成就远远超过他的诗歌。
曹丘在《典论·论文》中说:“王粲长于辞赋。
魏晋南北朝辞赋

20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1、鲍照《芜城赋》。 2、谢惠连《雪赋》。 3、谢庄《月赋》。 4、江淹《恨赋》、《别赋》。 5、萧纲《采莲赋》。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21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作品讲读
孔稚珪《北山移文》
(1)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刻画 人物和景象,是本文的一个显著 特点。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18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3、南北朝骈文的创作情况:南北朝骈体广 泛流行,并辐射到各种体式。宋代的骈文名 家有鲍照,其代表作是《登大雷岸与妹书》 和《哀江南赋序》。齐、梁时代骈文名家、 名作有:孔稚珪与《北山移文》;陶宏景与 《答谢中书书》;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吴均与《与宋元思书》等。此外像刘勰的 《文心雕龙》和徐陵的《玉台新咏序》,也 都是优秀的骈体文。
(1)在结构上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书 合本子注之体,即正文与子注相配的方 式,把博洽的内容组织得有条不紊。 (2)在语言表达上善于使用整齐的句法, 主要为四言,有时也适度利用四六骈句, 同时又能发挥散句的长处,节奏感与自 由韵律得以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典丽 而清拔的风格。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19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三、南朝的史传散文:
1、晋陈寿《三国志》。 2、(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四、南朝的辞赋创作:
刘宋这六十年,有品存留至今的辞赋作家三十人,
今存辞赋作品(包括残缺)约八十篇;齐梁陈时期从齐高
帝萧道成建元元年(479)到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24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2017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南北朝赋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赋 理解:魏晋南北朝赋创作⼤势。
形成了承前启后、既沿⼜⾰的新局⾯。
其⼤势为:建安赋作继承发扬汉末抒情⼩赋的成就,抒情更加深切,内容与描写对象更⼴阔地扩展向⾃然、社会与⼈⽣。
艺术形式上则追求“诗赋欲丽”。
两晋之赋,⼀⽅⾯有左思《三都赋》那样的鸿篇巨制,成为汉⼤赋的复兴反照。
另⼀⽅⾯⼜有很多短篇⼩赋,体现了偏安江左的⼠⼈情怀,更注意辞藻⾳韵,引⾔⽤事,进⼀步发展了赋的创作技巧。
南朝辞赋题材渐趋狭窄,但感情更加细腻,形式更加尖巧,开唐代律赋的先声。
北朝之赋则追随汉赋讽刺之义,⽂风质朴。
并因南北交流,以及南朝赋家尤其是虞信的⼊北,北朝赋出现了⼀批内容充实、技巧精熟的慷慨悲凉之作。
第⼀节 建安赋作的繁荣 简单运⽤: ①建安赋作繁荣的原因。
建安赋作家⾯对汉末*,亲⾝体验战争乱离、戎马倥偬的艰苦,加之主观思想中的经学桎梏已彻底打破,客观形势上⼜有建功⽴业的机遇,⽽且还有当权执政者的提倡⿎励,于是形成建安赋作情⽂并茂的特点。
②《洛神赋》艺术成就: 《洛神赋》叙写眷恋之情,辞采绚烂清冷臻于极致,赋中所创造的许多美丽的意象,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深远地影响了后代⽂学的意象创造。
在它们后⾯,形成了⼀些意象的历史系列。
综合运⽤:建安赋作特点。
⼀、有⼀个⾃觉主动进⾏辞赋创作的作者群,他们积极创作,并且进⾏理论探讨。
主要集中在三曹、七⼦等邺下⽂⼈集团中。
⼆、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泛。
如⼤⾃然的寒暑阴晴《秋思赋》、飞禽⾛兽《神龟赋》、⽠果树⽊《⽠赋》等,⼴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三、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步加强。
四。
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
后期辞藻流利妍美,对仗⼯巧整齐,且注意到韵律和谐。
第⼆节 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 理解:两晋赋坛⼤势。
多样化。
体制上,虽⼩赋仍占主流,⼤赋也⼀度复兴。
题材上,除感伤、刺世外,出现了⼭⽔赋。
艺术形式上,语⾔在妍丽⼯整和使典⽤事⽅⾯进⼀步发展。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辞赋(简)

法 蓉交出接渌波的。惆秾怅纤哀得怨衷,,格修调短高合雅度,。感肩情若真削切成,,具腰有
❖较 如一高约、的素建。审安延美、颈价正秀值始项。,时对皓期神质的女呈辞容露赋貌,、芳情泽态无的加刻,画铅非华常
细 弗(致御一生。)云动王髻,粲峨前的峨所《,未登修有楼眉。赋联如》娟开。头丹一唇节外:朗,皓齿内 鲜(。二明)眸曹善植睐的,《辅洛靥神承赋权》。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 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 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接归(着不一抒得)写创的王对作忧粲故缘思的乡起联《的系登思起楼念来赋之,》情揭,示把了眼当前时之南景北与欲 “壅隔内”容的政治背景。
最后进一步抒发时难未平、壮怀莫展的感慨。
《登楼赋》篇幅短小,语言精美,多用骈句, 写景与抒情结合紧密,是魏晋时期辞赋转变 阶段中的代表作之一。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
南朝刘宋时期的辞赋同整个文坛一样,风气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第,即三变节平淡南为绮朝丽辞,赋变典雅为新奇,
语不单行、文益藻绘,色彩更为浓丽。
杰❖出一的、辞刘赋宋有时鲍期照的、辞谢赋惠连、谢庄
鲍(照一赋)今鲍存照十的篇《,芜《城芜赋城》赋》是其最负盛名的代表 作。
《芜城赋》是一篇慨叹历史兴衰变化的吊古之作。 芜城指广陵(今扬州),广陵在西汉时已成为繁 华都市。到刘宋时,连遭破坏。鲍照大约于大明 四年至广陵,见其荒凉破败,乃作此赋以抒发其 今昔盛衰之感,故以“芜城”命篇。
7魏晋南北朝辞赋

赋体文——赋向其他文体伸展。 赋向其他文体伸展。 赋体文 赋向其他文体伸展
如阮籍《大人现实传》 孔稚圭《北山移文》 如阮籍《大人现实传》、孔稚圭《北山移文》 ;
杂言诗赋体——情韵与结构都以五、七言以及四言 情韵与结构都以五、 杂言诗赋体 情韵与结构都以五 为主体的诗体赋。 为主体的诗体赋。
如萧纲《对烛赋》 庾信《春赋》 如萧纲《对烛赋》、庾信《春赋》。
魏晋南北朝辞赋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辞赋作家与作品
第二节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辞赋,它是继汉以后又一个辞赋创 魏晋南北朝辞赋, 作繁荣时期, 作繁荣时期,它在汉代辞赋的基础上有新的变化和 发展: 发展: 题材内容更加广泛——抒情言志、体物两类均 题材内容更加广泛 抒情言志、体物两类均 抒情言志 有扩展,出现大量抒情与咏物小赋; 有扩展,出现大量抒情与咏物小赋; 赋体呈现多姿面貌——骈赋正式形成、短赋发 赋体呈现多姿面貌 骈赋正式形成 骈赋正式形成、短赋发 赋体文大量增加 杂言诗赋体出现。 大量增加、 诗赋体出现 展、赋体文大量增加、杂言诗赋体出现。
作品选析: I、《登楼赋》 作品选析: 、 登楼赋》 II、《芜城赋》 、 芜城赋》 阅读作品: 阅读作品:
I.《洛神赋》(曹植);II.《秋兴赋》(潘岳); . 洛神赋》 曹植) 《秋兴赋》 潘岳) III.《闲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陶渊明);Ⅳ.《别赋》(江淹); 《闲情赋》 陶渊明) 《别赋》 江淹) Ⅴ.《小园赋》(庾信) 《小园赋》 庾信)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作家与作品
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 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
曹植《 魏晋——曹植《洛神赋》、王粲《登楼赋》、祢衡《鹦鹉 魏晋 曹植 洛神赋》 王粲《登楼赋》 祢衡《 向秀《思旧赋》 潘岳《秋兴赋》 左思《三都赋》 赋》、向秀《思旧赋》、潘岳《秋兴赋》、左思《三都赋》、 陆机《文赋》 郭璞《江赋》 陶渊明《闲情赋》 陆机《文赋》、郭璞《江赋》、陶渊明《闲情赋》、孙绰 游天台山赋》 《游天台山赋》。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谢惠连《雪赋》、谢庄《月 鲍照《芜城赋》 谢惠连《雪赋》 谢庄《 南北朝 鲍照 江淹《恨赋》《别赋》 萧绎《采莲赋》 庾信《 》《别赋 赋》、江淹《恨赋》《别赋》、萧绎《采莲赋》、庾信《哀 江南赋》《小园赋》 》《小园赋 江南赋》《小园赋》等。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简述《三都赋》的特点。
《三都赋》是西晋赋家左思的的主要成就,其特点:一.内容丰富,详尽细致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
二.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
三.以求实的精神去创作。
简述建安赋作的特点。
一.有一个自觉主动行动辞赋创作的作者群。
如三曹、七子等。
二.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
如大自然的寒暑阴晴《秋思赋》、飞禽走兽、瓜果树木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三.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
四.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文名词解释:骈文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
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正始时期的文章都是“师心以遣论”,或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掷地有声;或反语讥讽。
堪为代表的,就是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但两者在艺术上也有异同:一.《大人先生传》中,作者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
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驳斥。
达到一种酣畅淋漓,具有震撼心魂的艺术效果。
二.《与山巨源绝交书》则是另一番风貌。
他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
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
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
当代魏晋南北朝辞赋研究述论

用典修辞在魏晋南北朝辞赋中起到了凸显作品文化底蕴、丰富作品内涵、提 高作品审美价值的作用。同时,这种修辞手法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传统文化 和历史的热爱与尊重。
对偶修辞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辞赋中广泛运用对偶修辞手法,通过字词、句子乃至段落之间的对仗,使辞赋在视觉和听 觉上更具美感。
详细描述
对偶修辞在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应用,不仅增强了辞赋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还突显了对称美和和谐美 的艺术追求。这种修辞手法在增强辞赋表现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
02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主题与 风格研究
政治主题辞赋
政治主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主题辞赋多以讽刺时 弊、抨击腐败为主,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统治 和世风日下的不满。
表现手法
政治主题辞赋通常采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借物言 志,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时局的看法和态度。
代表作品
如曹植的《洛神赋》、庾信的《哀江南赋》 等,其中包含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深刻 反思和批判。
象征修辞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象征修辞手法,通过赋予某一事物或人物以特定的象征意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和价值观念。
详细描述
象征修辞在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应用,使得辞赋在表现作者情感和观念的同时,更具深度和哲理性。 这种修辞手法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人生、命运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铺陈修辞
文学思想研究
当代魏晋南北朝辞赋研究深入探讨了辞赋 的文学思想,包括审美观念、艺术追求等 方面。
文化背景研究
当代魏晋南北朝辞赋研究还关注了辞赋产 生的文化背景,探讨了地域文化、宗教信
仰等因素对辞赋创作的影响。
比较研究
当代魏晋南北朝辞赋研究还采用了比较研 究的方法,将魏晋南北朝辞赋与其他时期 的文学进行比较,以揭示其独特之处。
六章辞赋骈文文学作品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辞赋一、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
这个时期的辞赋作家与辞赋作品,据严可均辑《三国六朝文》和陈元龙辑《历代赋汇》统计,有作品保存至今的作家有284人,保存至今的作品(包括残缺)有1095篇。
其总数为今存汉赋(包括残缺)的六倍。
而且辞赋作品在五十篇以上的作家有曹植(五十八篇)和傅玄(五十六篇),这也是以前未曾有过的盛况。
这个时期辞赋的发展具有下述特点。
第一,抒情化的复归,并有明显的诗赋合流的趋势。
虽仍有散体大赋,但咏物抒情小赋占了较大的比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形式也逐渐融入五、七言诗句;随着永明新体诗的产生,诗句逐渐律化,融入辞赋的诗句也逐渐律化。
第二,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新形式——骈赋。
第三,艺术风格由汉代散体大赋的堆垛板滞转变为清深绮丽。
第四,辞赋的题材大大扩展。
汉大赋的题材,大都以宫殿、游猎、京都、歌舞为主,咏物赋也多是写帝王贵族身边之物。
东汉以后,稍有变化,然其范围仍然狭小。
到魏晋南北朝,辞赋的题材就大大扩展,抒情、说理、咏物、叙事,各种内容都出现;登临、凭吊、悼亡、伤别、游仙、招隐,各种人生题材都写到。
其中最多的是咏物赋。
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天地、风云、江河、湖海,都是辞赋描写的对象;柑橘、芙蓉、春桃、秋菊、蝙蝠、螳螂、燕鹊、龟鳖都可以入赋。
这类赋,有些侧重于“体物”,但有寄兴者,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托物以讽,二、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发展概况辞赋在建安三国时期出现了新的局面,获得了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作品篇幅短小,题材丰富,抒情性强,具有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融入了大量的情感因素,与歌功颂德、侧重客观外部物象描写的汉代大赋截然不同,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和表现风格。
大量抒情小赋的涌现,标志着辞赋由散体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的基本完成,为六朝抒情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在这些赋作家中,以王粲和曹植的成就最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辞赋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时 期。这个时期的辞赋作家与辞赋作品,据统 一、抒情化及诗赋的合流 计,有作品保存至今的作家有二百八十四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仍有散体大赋,但咏物抒 保存至今的作品(包括残缺)有一千零九十 情小赋占了较大的比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 五篇。其总数为今存汉赋的六倍。这个时期 的主流。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华美,表现出 辞赋的发展具有下述特点。 鲜明的个人特色。 内容逐渐诗化,形式也逐渐融入五、七言诗句; 随着永明新体诗的产生,诗句逐渐律化,融 入辞赋的诗句也逐渐律化。
所有的景物都经过有意选择,并包含一定的虚构与 在写战乱之后景象的一节,作者将主观情绪渗透在 第三节 南朝辞赋 客观景物之中,以悲怆的语调、峭拔的气势、阴 夸张,以求达到作者所需要的效果。这种描写, 森狞厉的形象,描摹这座荒弃的城市: 在乐府诗《代苦热行》中也出现过,在这篇赋中 一、刘宋时期的辞赋 泽葵依井,荒葛罥塗。坛罗虺蜮,阶斗麏鼯。 更为突出。它除了表现比较明确的思想主题以外, 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 还体现了一种特殊的审美趣味。这就是通过有力 (一)鲍照的《芜城赋》 饥鹰厉吻,寒鸱吓雏。伏虝藏虎,乳血餮肤。 的语言构造描绘出阴森可怖的意象,以获得富有 刺激性的、震荡人心的特殊美感。 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 稜稜霜气,蔌蔌风戚。孤蓬自振,惊沙坐飞。 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 峻隅又以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 心伤已摧。
第二节 魏晋辞赋
阮籍赋至今存七篇。他的诗“厥旨渊放,归趣难 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 求”,其赋也多闪灼其辞,不直接涉及时事,但 (一)王粲的《登楼赋》 其愤世疾俗之情,却随时借题迸发,且辛辣尖刻。 其讽世之尤切者为《猕猴赋》。 (二)曹植的《洛神赋》 向秀的《思旧赋》比较有名。是向秀思念故友嵇康、 (三)阮籍、向秀与正始辞赋 吕安的抒情短赋。全篇总共不足二百字,几乎刚 开头就结束了。但从这种欲言而难语的文章体制 和文中悲凄的感情气氛,可以看出作者心情的沉 重以及当日政治的黑暗与恐怖。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
刘师培在《论文杂记》中说:“建安之世, 一、抒情化及诗赋的合流
七子继兴,偶有撰述,悉以排偶易单行,即 二、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 非有韵之文,亦用偶文之体,而华靡之作, 新形式——骈赋 遂开四六之先,而文体复殊于东汉。”他指 出,建安曹魏时期,是我国文风转变的重要 三、辞赋的题材大大扩展 时期。随着整个文风的转变,辞赋也处于重 大的转变之中,正是这个时期辞赋发展的重 要特点。
潘岳赋今存二十余篇,其赋以长于 兴赋》、《西征赋》、《闲居赋 第二节 魏晋辞赋 的代表作。 《秋兴赋》精美而清婉,丽而不繁 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 具一种清丽的风格。《西征赋》 二、两晋辞赋 的感慨,笔端仿佛缭绕着一股驱 (一)西晋辞赋 笔之处触景伤情,表现出一种凄 陆机的辞赋 居赋》展现出一幅封建京城和市 潘岳的辞赋 主人安乐生活的图景,描写潘岳 生活,抒发其“有道吾不仕,无 智之不足,而拙艰之有余”的不 潘岳赋都流露着低沉、伤感的情绪 人的特点,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
晋代是魏晋南北朝辞赋最发达的时期。这时有作品 存留至今的辞赋作家有一百一十九人,今存辞赋 第二节 魏晋辞赋 (赋包括残缺)五百二十一篇,占魏晋南北朝辞 赋总数的将近一半。 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
二、两晋辞赋
(一)西晋辞赋
西晋时期,大赋的数 赋》、成公绥《啸 《江赋》,都属于 可取之处,但未有 就的赋仍然是咏物 偶已成为主要倾向 陆机、潘岳、左思是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 《洛神赋》虚构自己在洛水遇神女的故事。渲染了 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意缱绻却又因人神殊途而无 第二节 魏晋辞赋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 曹植现存的辞赋,包括残佚的在内,有三十多 法交接的惆怅哀怨,格调高雅,感情真切,具有 蓉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 篇。这些作品篇幅都比较短小,题材广泛, 较高的审美价值。对神女容貌、情态的刻画非常 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 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 抒情性强,语言华丽而流畅。其中的代表作 细致生动,前所未有。如开头一节: 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 (一)王粲的《登楼赋》 是《洛神赋》 鲜。明眸善睐,辅靥承权。環姿艳逸,仪静体闲。 (二)曹植的《洛神赋》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 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 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这里用了一连串最为美好、灵动的形象来比 喻神女,华丽的语言中充满生气,给读者以充分 的美感上的满足。
陆机赋今存近三十篇,其中较著名的是《叹逝赋》、 第二节 魏晋辞赋 《豪士赋》与《文赋》。 《叹逝赋》是为悼念亡故的亲友而作,颇有“忧生 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 之嗟”,情调十分悲凉。 二、两晋辞赋 《豪士赋》是为讽谏齐王而作。 (一)西晋辞赋 《文赋》是继曹丕《典论· 论文》之后一篇重要的 陆机的辞赋 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对文章的构思过程及作文 的艰苦,作了细致的描摹,对各体文章的不同风 格作了具体的说明,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不可磨 灭的功绩。
第二节 魏晋辞赋
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
二、两晋辞赋
左思赋今存者不多,完整的仅《三都赋》、《白发 (一)西晋辞赋 赋》。《三都赋》,属于传统的京都赋一类,有 陆机的辞赋 “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晋 书· 左思传》)之誉。 潘岳的辞赋 此外郭璞的《江赋》、木华的《海赋》也辞名篇 左思的辞赋
这个时期有辞赋作家五十人,今存辞赋作品 第二节 魏晋辞赋 (包括残缺)二百四十九篇。杰出的辞赋作 家有王粲、曹植和阮籍、嵇康等人 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 (一)王粲的《登楼赋》 王粲是建安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著名的辞赋 作家。曹丕《典论· 论文》:“王粲长于辞 赋”,“如粲之《初征》、《登楼》、《槐 赋》、《征思》”,“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 文,未能称是。” 王粲辞赋今存二十五篇,但大都残缺,完好无 缺者仅《登楼赋》一篇。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
一、抒情化及诗赋的合流
二、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新形
式——骈赋 骈赋的基本特征就是语言骈偶。骈偶是魏晋南 北朝辞赋的主导倾向。这个时期的一些大赋, 谢灵运《山居赋》,沈约《郊居赋》,庾信 《哀江南赋》,都是骈赋。所谓骈赋,就是 用骈文的艺术写作辞赋。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 到魏晋南北朝,辞赋的题材大大扩展,抒情、 说理、咏物、叙事,各种内容都出现;登临、 这个时期,又是写景抒情的纪游辞赋发展的时 一、抒情化及诗赋的合流 凭吊、悼亡、伤别、游仙、招隐,各种人生 期。这类纪游辞赋以作者游踪为线索,写景 题材都写到。其中最多的是咏物赋。飞禽、 抒情,一般都写得情景交融,是很优美的山 二、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 水文学。 走兽、奇花、异草,天地、风云、江河、湖 新形式——骈赋 海,都是辞赋描写的对象。这类赋,有些侧 此外,还有一项重要题材,就是以作者的身世 三、辞赋的题材大大扩展 重于“体物”,但有寄兴者,或托物言志, 经历为线索,广泛联系作者所经历的历史事 或借物抒情,或托物以讽,如张华《鹪鹩 件,反映时代风云的变幻。反映这一题材的 赋》、谢惠连《雪赋》、谢庄《月赋》、鲍 赋,如颜之推《观我生赋》、庾信《哀江南 照《飞蛾赋》,就不是一般的咏物赋,而是 赋》,不仅本身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与艺术 高度形象化的咏物抒情赋或咏物讽刺赋。 价值,它对唐代诗歌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第三节 南朝辞赋
一、刘宋时期的辞赋
赋通过广陵城的盛衰变化, (一)鲍照的《芜城赋》并“图修世以休命”的妄 对乱后的荒凉破败寄寓了 这篇赋运用华丽典雅的词藻 亮和谐的韵律,描写抒情 哀切,表现出独特的艺术
第三节 南朝辞赋
谢氏宗族中有文名的很多,除谢灵运外,谢惠连、 一、刘宋时期的辞赋 谢庄,均是当日文坛上的重要人物。谢惠连赋今 存五篇,以《雪赋》最著称。 (一)鲍照的《芜城赋》 (二)谢惠连的《雪赋》 《雪赋》假托司马相如与梁孝王的对话,描摹雪景。 “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 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眄 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 “联翩”、“徘徊”、“便娟”、“萦盈”这些摹 态词,都选得比较精当,能够表现飞雪的状态, 并且有声音之美。
东晋比较杰出的辞赋作家就是陶渊明。陶渊明的辞 赋今存三篇:《归去来兮辞》、《闲情赋》和 第二节 魏晋辞赋 《感士不遇赋》。其赋抒情坦率真挚,风格平易 自然,在魏晋时期独树一帜。 一、建安、正始时期《归去来辞》而已。”作品描写了退隐 三、陶渊明和东晋辞赋 田园时的愉快心情和隐居生活的乐趣,说明归隐 的原因是“世与我而相违”。
南朝刘宋时期的辞赋同整个文坛一样,风气发生了 第三节 南朝辞赋 明显的变化,即变平淡为绮丽,变典雅为新奇, 语不单行、文益藻绘,色彩更为浓丽。 一、刘宋时期的辞赋 杰出的辞赋有鲍照、谢惠连、谢庄 (一)鲍照的《芜城赋》 鲍照赋今存十篇,《芜城赋》是其最负盛名的代表 作。 《芜城赋》是一篇慨叹历史兴衰变化的吊古之作。 芜城指广陵(今扬州),广陵在西汉时已成为繁 华都市。到刘宋时,连遭破坏。鲍照大约于大明 四年至广陵,见其荒凉破败,乃作此赋以抒发其 今昔盛衰之感,故以“芜城”命篇。
第三节 南朝辞赋 在写战乱之后景象的一节,作者将主观情绪渗透在 客观景物之中,以悲怆的语调、峭拔的气势、阴 赋首先通过今昔盛衰的强烈对比,尤其描写城市荒 森狞厉的形象,描摹这座荒弃的城市: 一、刘宋时期的辞赋 芜一段更是凄清可怖,将一个“芜”字刻画得淋 泽葵依井,荒葛罥塗。坛罗虺蜮,阶斗麏鼯 (一)鲍照的《芜城赋》 漓尽致。使人读后产生无限的悲伤与惆怅。 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 然后在此描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以芜城之歌作结: 饥鹰厉吻,寒鸱吓雏。伏虝藏虎,乳血餮肤 边风急兮城上寒,井陉灭兮丘垅残。千龄兮万代, 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 共尽兮何言! 稜稜霜气,蔌蔌风戚。孤蓬自振,惊沙坐飞 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 华屋山丘,人生无常,任你盛极一时,到头来不过 峻隅又以颓。 一抔黄土,不能不使人感慨万千。 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 已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