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合集下载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推广应用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推广应用
原 酶 治 疗椎 间 盘 突 出症 疗 效 优 于 经 侧 硬 膜 外 注 入 胶 原 酶 的 治椎 间盘 突出症 ;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 硬膜外侧间隙 , 硬膜 外前 间隙
中 图分 类 号 : 6 1 * 文 献 标 识 码 : R 8 .3 5 A
Mi 确 诊 腰 椎 间盘 突 出 , 临 床症 状 、 l l 且 体 局 麻 试 验 。对 照 组 取 俯 卧 位 , D A监 分 ; 膀胱 功能 :、 在 S ④ a正常 0分 ,、 b轻度 排
征 与影像学一致。 ②椎间盘突出物直径< 视 下进 行 小 关节 内侧 缘 硬 膜外 侧 间 隙 穿 尿 困难 一 分 ,、 度 排 尿 困难 一 分 。 3 c中 6 1e 。 . m ③保守治疗无效 , 0 且症状 较重。 ④ 刺 。 根 据 C , I 腰 椎 X 线 正 位 片 准 TMR 及
1 资 料 和 方 法
人 硬 膜 外 导 管 , 人 1 ~ . m 后 , 注 活 能 力 1 置 . 25 5 e 推 4分 :、 身 受 限 一 a翻 2分 , 、 立 b站 优 微 显 12 l  ̄ m ,显 示 造 影 剂 分 布 于 硬 膜 受 限 一 2分 ,、 刷 不 便 一 c洗 2分 ,、 d 向前 弯
1 统 计 学处 理 . 7
本 研 究所 有 参 数
1 一般资料 . 2
本 组 病 例 均 为住 院 察 1 5分 钟 无 全 脊 麻 且 有 麻 醉 平 面 才 缓 均 以x s 示 . 用 s S 1. 件 进 行 +表 采 Ps0 0软
病 人 , 中 男 16 , 7 其 2 例 女 4例 , 均 年 龄 慢 注 射 胶 原 酶 10 u溶 于 3 4 生 理 盐 检 验 和 非 配 对 t 验 .< . 平 20( - ml 检 P 0 5为 统 计 学 0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PPT课件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PPT课件
45
谢谢大家
46
42
3.注射部位的选择
本组病例共采用了六种治疗方法,疗效如 何?等待CT复查,观察突出的变化和临床症状 的随访结果。一般认为:
单纯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适用于椎间盘髓 核膨出,尤其老年性椎间盘退变所致的腰突症。 盘内与盘外混合注射法适用于椎间盘髓核较大, 且突出物通过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进入到椎管内。 经皮切吸加盘内注射法,主要目的在于减轻盘 内注射后付反应。单纯盘外注射,尤其硬膜外 后间隙注入,疗效尚有争议 。
用胶原酶注射一次有58例;注射二次有2例,共注 射62例次。
2
治疗方法
1、手术体位及术前定位
3
2、常规消毒
4
铺巾
局麻
5
正侧定位片
6
7
穿刺
(盘内注射)
8
(盘外穿刺)
9
3、透视下穿刺
正位
侧位
10
横断面
11
4、注射胶原酶
12
5、术后体位
手术结束
13
治疗方法:
(1)盘内注射法: 胶原酶一次注入1~2 ml
盘外造影
盘外注射
23
治疗方法
(3)盘内与盘外混合注射法:
胶 原 酶 600U 溶 为 1~1.5ml 注 入盘内,600U溶为4~6ml注入盘 外,一次性缓慢注毕。本组24例。
多间隙突出时,用椎间盘内注 射法逐个平面分别注射。
24
25
26
27
盘内外造影
侧位
正位
28
29
胶原酶盘内外注药
37
3.治疗结果
一般注射后患者即觉轻松, 次晨即可起床活动,少数患者感 到患侧腰腿有些酸胀隐痛,或原 先的症状稍有加重,休息几天后 可逐步缓解,大多数患者在治疗 后一个月即能恢复正常工作。

胶原酶溶解术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评价

胶原酶溶解术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评价
痛 、 痛 病 例 均 未行 特 殊 处 理 自行 缓 解 。 结论 腰 盘外 注射 和 盘 内外 联 合 注射 胶 原 酶 是 治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安 全 、 效 的 有
方法 , C 但 T引 导下 盘 内外联 合 注 射 法 较 x 线 “ ” C 型臂 引 导 下单 纯 盘 外注 射 法 有 更 大 的优 越 性 及更 好 的 疗效 。
解放 军 医药 杂 志 ( 《 北 国防 医 药 》 0 1 2月 第 2 原 华 )2 1 年 3卷 第 1 期
・3 ・ 5
胶 原酶 溶解 术不 同方 法治 疗腰 椎 问盘突 出症 效 果评价
叶礼 新 , 永 江 , 斯 亮 史 邓
[ 摘要 ] 目的
远期 疗 效 差异 。方 法
评 估 x线 “ ” 臂 引导 下 盘 外 注射 和 C c型 T引 导下 盘 内 外联 合 注 射 胶原 酶 治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的 中
将 我 院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2 1 随机 分 为 A、 0 例 B两组 , 组 1 6 , A 0 例 B组 9 5例 , 别 于 x线 “ ” 分 c 型臂
引 导 下采 用 盘 外注 射 法 ( A组 ) C 和 T引 导 下 采 用 盘 内外 联 合 注 射 法 ( B组 ) 入 胶 原 酶 。 结 果 两 组 穿 刺 成 功 率 均 为 注
o t d f nev r ba ds n —r ud d c l g n s jci t o t d f i e t glm a d s h r i i . us e o itret rl i a d C am g i o a e aei e t ni o us eo s i t ai b r i e n t n i e c e l n o n i d cn r n u c ao M e o s 2 1p t ns o f me s u a i enai ee a d m ydv e t t ogo p ; ru ( t d 0 ai t c n r da mb r s h r i o w r n o l ii d i o w ru s go p A n=1 6 n h e i l dc tn r d n 0 )a d

传统中医方法与胶原酶溶解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传统中医方法与胶原酶溶解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L U , ANG Bn - a , HENGDe g rn . * p rme t f dooy, n rl s i l f in b nOiFdd, I 8 W ig h o z n-og De a t n o Ra ilg Ge ea Hopt o Ja g a l i a
O a i n 3 1 1. b i C ia ini g4 3 2 Hu e . bn a
C re p n i ga t o HU o r s o d n u h r: ANG Ha— H E i : a g a h a 6 . e i h a, ma l Hu n h i u @2 3n t
中 图分 类号 : 2 5 5 R 8 .3 R 4. ; 61 9 5 文献标识码: A D :0 36 / i n 10 — 6 12 1 .5 0 l OI 1. 9 9 j s . 0 8 9 9 . 0 2 0 . 1 .s
Co pa i o f c r t v f e t t e t a i i n l Chi e e m r s n o u a i e e f c s be we n r d t o a n s m e c n e ho s n o l g na e di i e m t d a d c la e s c e o c e l ss o r a me to a i n s wi umb r d s r i t n LIxio Mi g* HUANG i h a h m nu l o y i n t e t n f p te t t l h a i che n a i o a- n . Ha — u
李 小明 ,黄 海华 2 斌 3 王兵 号 1 灯 荣 9刘 9 9郑
( 江汉油 田总医院 ①放射科 ,②老年病科 ,③康复科 ,湖北 潜 江 4 3 2 ) 3 1 1 【 摘要】 目的 比较传 统中医方法与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 问盘 突出症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 13 例 腰椎 问盘 突出症 患者按 自愿原则 分为对照 组 ( 0 22 6 9例 ) 和治疗 组 ( 2 例 ) 6 3 。对照组 运用 针灸、 牵引、 推 拿手法 等传统 中医方法 康复治疗; 治疗组 采用盘 外穿 刺术进行胶 原 酶溶解 术。运用视觉模 拟评分法 ( AS 和 V ) MaN b疗 效评定标准评 价 临床 疗效 , 察两组 患者治疗前及 治疗后 1 ca 观 周和 16 1 、 、2个月的临床疗 效, 以及不 良 反应 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 组患者 V S评 分 比较 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 >00 ) A P . 。与治疗前 比较 , 疗组 5 治 随治疗 时间延长 V S评分 均明显降低 ( P . )对照组无 明显变化 ( P>0 5 ; 治疗组治疗 16 1 A 均 <00 , 5 均 . )且 0 、 、2个 月后 V S评 分较 对 照组 降低更 显 著 ( 个月: . +1 3比 5 2 .96个月: .1 . A 1 38 . 2 3 . +1 , 2 2 1 ±1 4比 67 +1 9 1 2 1 . 4 . ,2个月: 3 07 ±1 2比7 4 .5 P . 或P<00 )治疗组治疗 1 . 6 . 0 . +1 , <00 2 6 5 .1。 周后有效率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8 % 4 .6 比 4 . %, >00 )治 疗 16 1 07 2 P .5 , 、 、2个月后有效 率 均明显 高于对照 组 ( 个月:70 % 比 5 .5 6个月: 28 % 1 6. 9 43%, 8 .2 比 5 . %,2 3 4 1 个月: 5 1 比 3 . %, P .1 。对 照组未发现 与治疗相关 的不 良反应; 0 8. % 7 85 均 <00 ) 9 治疗组 出现尿 潴留 3 例 ( . %)腰痛 4 2 51 , 4 7例 ( . %)未见其他与治疗相关 的不 良事件。结论 盘 外穿刺进 行胶原 酶溶解术 治疗 75 , 4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优于传统 中医方 法 , 并具 有微创 、 安全 、 操作简便 、 程 短、 疗 远期效 果好 等优 点。 【 关键 词】 胶原酶 ; 腰椎 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疗法

胶原酶溶解术6

胶原酶溶解术6

胶原酶溶解术一、定义:病变的椎间盘中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蛋白,利用胶原酶可选择性溶解胶原纤维蛋白的三维螺旋结构,而对其他组织不起作用的特性,采用介入方法,将胶原酶注入突出部位,将突出物溶解、吸收,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作用原理:椎间盘髓核主要由粘多糖、胶原蛋白构成,而胶原酶利用其对胶原蛋白特异而专一的降解作用,而对其它非胶原蛋白无水解作用,对椎间盘髓核组织进行溶解,并分解为可吸收的氨基酸,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三、颈椎间盘突出因颈椎间盘容量较小,注入时增加间盘压力,且退针后因颈椎活动,会加重症状,胶原酶流出引起颈部不适一般少用。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四种操作方法,1、盘内注射胶原酶溶解术,(1)从侧方入路,L34、L45术前标记椎间隙位置,沿标记线棘突患侧旁开8-12cm,与冠状面30-45º夹角将导针刺入椎间盘内的后1/3处,因突出的髓核一般椎体后1/3处尽量接近突出物。

注意(导针进入椎间盘后,要经正侧位透视下确认导针在间盘内无误),注入胶原酶600单位,1-2毫升(2)从后方入路,L5S1椎间盘突出,因髂骨阻挡经侧方如路困难需从后方入路,在CT监测下进行。

从小关节内侧进针穿过黄韧带后观察针与硬膜及神经根的关系,避开。

进入椎间盘内,注入造影剂观察有无进入蛛网膜腔或注入利多卡因5毫升观察有无脊髓麻醉症状,确认后注入胶原酶注入胶原酶600单位,1-2毫升2、盘外注射,(1):硬膜外溶解术椎间孔、棘突间、骶裂孔,因方法较多可以用其他方法替代较少用3、重叠(切吸+盘内压管溶解、后纵韧带下溶解、硬膜外椎间孔溶解),另外介绍。

四、适应症选择经影像和病史、体征、造影确认的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五、禁忌症(1)、既往有腰椎手术史,特别是伴有术后硬脊膜纤维化。

(2)、穿刺部位及其周围有软组织的感染。

(3)、腰椎退行性变严重者,如椎间隙严重狭窄、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小关节严重退行性变六、注射胶原酶治疗的并发症过敏反应:临床使用必须采取抗过敏措施,对同一病人重复使用宜慎重。

不同穿刺方法注射胶原酶行腰椎间盘溶解术的临床观察

不同穿刺方法注射胶原酶行腰椎间盘溶解术的临床观察
维普资讯
第 l O卷 第 l 8期 (O 2年 9月 ) 2O
河 南 医 药 信 息
不 同 穿 刺 方 法 注 射 胶 原 酶 行 腰 椎 间 盘 溶 解 术 的 临 床 观 察
李 灵 芝
( 南 省信 阳市 中心 医院疼 痛科 河
摘要 目的
信阳
10例 、 S8 8 l3例 、4 5一S2 L l1例 、 5 2例 、 4 —S4 l 、 l 例 , 格掌 握 胶原 酶溶 盘适 应症 、 忌 症 , 前 常规 查 血 常 严 禁 术 规, 出凝 血 时 间 , 电 图 、 糖 、 透 以 了 解 全 身情 况 。随 心 血 胸 机分 为 三组 : A组 (0 10例 , 5 男 3例 , 4 女 7例 ) 裂孔 前 间隙 骶 法, B组 (0 10例 , 6 男 0例 , 4 女 0例 ) 隐窝 法 , 侧 C组 (0 10例 , 男5 5例 , 4 女 5例 ) 正 中硬 外 腔法 。 后 12 方 法 . 12 1 A组 .. 均 采取俯 卧位 , 下 垫 枕 , C臂 影 像 X线 机 腹 在 国产 l 硬 外 穿 刺 针 经 骶 裂孔 穿刺 成 功 后 . 6
4 l观 察 1ri 脊 麻 现 象 , 注 入 生 理 盐 水 4 l胶 原 酶 m, 5 n无 a 遂 m、
注 : A、 与 B两 组 比 较 * P <O 0 .5
3 讨论
腰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是 临 床 常 见 的 多 发 病 , 16 自 99年
S m n首 例 应 用 胶 原 酶 化 学 溶 解 术 后 , 方 法 在 临 床 得 到 ms a 此 广 泛 应 用 , 盘 内 注 射 胶 原 酶 并 发 症 较 多 , 们 于 是 设 计 因 人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疗效分析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疗效分析
解。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是 一 种 常 见 病 、 发 病 , 原 酶 溶 解 术 因 多 胶 其 操作 简 便 、 全 、 良反 应 轻 、 效 佳 , 成 为 治 疗 该 病 科 学 安 不 疗 已 有 效 的 方 法 。我 院 于 2 0 05年 4月 至 20 07年 1 O月 对 7 8例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患 者 采 用 胶 原 酶 注 射 方 法 治 疗 , 效 满 意 , 效 7例 , 有 效 率 9 .2 。4 患 者 术 后 有 5例 无 总 10 % 6例
3—1 个 月 C 9 T或 M I 查 , 果 2 R复 结 9例 突 出 的 椎 间 盘 有 l m m 4 m不 同程 度 回 纳 ; 1 m 另 7例 无 明 显 改 变 , 中 1 其 3例 为 显 效 病 例, 示 C 提 T或 M I 查 结 果 并 不 能 客 观 反 映其 疗 效 , 们 近 期 R复 我 的病例未再将 C T或 M I 查 作 为 评 价 疗 效 的 常规 方 法 。 R复
12 适 应 症 与 禁 忌 症 参 照 经 皮 腰 椎 间 盘胶 原 酶 溶 解 术 规 范 . 化条例 ( 论稿 ) 标准 , 应症 : 纯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 讨 … 适 单 1症
状 : 腰背痛 , 下肢放射 性痛 , 觉 异常 , 见 于小腿 前外 侧 ; 下 向 感 常 ( ) 征 : 行 , 态 异 常 , 柱 侧 凸 畸 形 ;3 检 查 : 部 活 动 受 2体 跛 步 脊 () 腰 限 , 旁 压 痛 或 伴 下 肢 放 射 痛 ; 腿 抬 高 试 验 、 腿 抬 高 加 强 试 椎 直 直 验 、 颈 试 验 、 神 经 牵 拉 试 验 、 趾 伸 屈 试 验 、 卧 挺 腹 试 验 屈 股 拇 仰 等 阳性 ; 肢 相 应 神 经 支 配 区 肌 肉萎 缩 , 觉 障 碍 ;4 影 像 学 下 感 () 检查 : 括 () 椎正 侧位片 , 包 1腰 可见 相 应 椎 间 隙 变 窄 , 柱 侧 凸 , 脊 不 伴 脊 柱 其 他 疾 病 ;2 腰 椎 C () T检 查 确 定 椎 间 盘 突 出 的 部 位 、 程 度 、 向 , 合 临 床 进 一 步确 诊 , 方 结 以制 定 治 疗 方 案 及 术 后 复 查 对 照 。相 对 适 应 症 : 椎 间盘 突 出 、 术 治 疗 后 复 发 ; 椎 间 盘 腰 手 腰 突出伴有部 分钙化 ; 腰椎 间 盘 突 出物 直 径 大 于 ’ m 腰 椎 间 盘 1 m; 0 突 出 第 1次 胶 原 酶溶 解 术 后 症 状 减 轻 , 作 第 2次 。禁 忌 症 : 可 合并 骨性椎管狭 窄或黄 韧带 肥厚 ; 并严 重 的马 尾症 状 ; 出 合 突 的椎 间 盘 钙 化 或 骨 化 ; 体 Ⅱ度 以上 滑 脱 ; 出 血 倾 向 ; 敏 体 椎 有 过 质 ; 神 病 或 术 中不 能配 合 者 ; 重 心 、 、 、 器 质 性 疾 病 。 精 严 肝 肺 脑 13 方 法 . 采 用 盘 外 穿 刺 术 。 取 患 侧 向 下 侧 卧 位 , 视 定 位 透 于 椎 间盘 突 出 的 椎 间 隙 , 患 侧 旁 开 6m 8m 作 为 穿 刺 进 针 向 e e 点 。 消毒 、 巾 后 用 2 铺 %利 多 卡 因 5 l 穿 刺 针 道 局 部 麻 醉 , m对 以 1 #号 穿 刺 针 与 腰 骶 部 水 平 面 呈 4。 斜 穿 刺 ( 8 5角 S 椎 间 隙 者 同 时针 尾 向 头 端 倾 斜 1 —3 。 穿 刺 ) 直 指 椎 间 孔 上 13与 5 O角 , / 下 23 界处 ; 尖 进入硬膜 外有落空感 时行 负压试 验 ; 、 /交 针 正 侧 位透 视确定 针尖 位 置后 , 入 1l 离子 型造 影 剂 , 注 m非 当造 影 剂 在 硬 膜 前 方 呈 线 状 分 布 则 提 示 穿 刺 成 功 。用 5 l 理 盐 水 稀 m生 释 的 10 胶 原 酶 缓 慢 注 入 , 20 留针 2 3分 钟 后 拔 针 , 眼 以创 针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留守海.硬膜外腔注射药物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213倒总结.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4,2(1):9支满霞.硬膜外腔注射药物治疗顽固性腰腿痛.中国骨伤,1993,6(1):29扬留才,李玉华,万宝瑜.骶管用药PH值测定及其意义.颈腰痛杂志。

2000,21(11):35-36橱堆琦,李世和.腰椎阃盘宪出症与磷脂酶^2的关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0,21(3):220孝惠芳,来世和,扬文燕,等.加碱性药物硬膜外腔阻滞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颈腰痛杂志,2001,22(1)27—28张过民,王抚民,李文献,等,胶原酶盘外注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中国骨伤,1997,10(6):3李育才,解强.胺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210例.中国骨伤,1999,12(2):32律德利,张洪战。

律束明,等.高浓度庚大霉素误注椎管内致脊髓损伤截瘫一例报告.中华骨科杂志,2002,22(1):57李荚,钟贵诚,张增容.硬膜外腔封闭引起心脏骤停1例报告.颈腰痛杂志,2000,2I(3):246膳淑亭,侯玉彬.骶管注射致月经紊乱5例报告.颈腰痛杂志,2000,21(1):58林翔.骶管封闭致右眼视力减退1侧.颈腰痛杂志,2000,21(2):168胡兴才.胶愿肆致脊神经损伤1倒报告.颈腰痛杂志,2000,21,(4):282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滕蔚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200092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限手术,将胶原酶注入突出的椎间盘中或突出髓核周围,通过该酶催化降解髓核的胶原成分,降低髓核内的压力,使突出的椎间盘回复或缩小,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消除或缓解症状的目的。

1968年哈佛大学医学院Sussman首先提出用胶原酶替代木瓜凝乳蛋白酶溶解突出椎间盘“7。

本文对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实验与l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的药理实验研究1.1作用机理1953年InesMandl等报道从溶组织梭状芽孢秆菌(clostridiumhistolyticum)中制备分离出胶原酶,并证实胶原酶能特异性地催化降解天然未变性的胶原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病人身心健康。

腰椎间盘主要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构成。

由于年龄、遗传、机械应力损伤、环境等因素导致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时,型胶原蛋白减少而型胶原蛋白增多,椎间盘弹性下降,缓冲外力能力下降,因而更容易受到损伤而最终发展为LDH。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LDH发病率越来越高。

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以及中医治疗等。

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治疗通常能更快及更大限度地改善症状。

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性手术与微创手术,其中胶原酶溶解术是常用的微创术式之一。

近年来,尽管微创技术不断发展,胶原酶溶解术在LDH 的治疗中仍占据重要位置。

二、胶原酶溶解术介绍
1. 胶原酶溶解术的定义
胶原酶溶解术是将胶原蛋白水解酶(简称胶原酶)注入病变椎间盘的突出
物内或/和其周围,依靠胶原酶分解胶原蛋白的药理作用来溶解胶原组织,使突出物减小或消失,以缓解或消除其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并可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的炎性反应,从而使病人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2. 胶原酶溶解术的作用机制
胶原酶是一种高度特异性作用于胶原蛋白螺旋结构的酶,能在生理pH值及温度条件下水解天然胶原蛋白。

此外,胶原酶还能抑制神经根致炎物质磷脂酶A2(PLA2) 的活性,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的炎性反应;因此对于临床合并较严重的神经根炎症和水肿的病人,可产生镇痛效果。

3. 适应证
胶原酶溶解术的适应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与CT、MRI等影像所示突出物压迫神经表现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非手术治疗1~4周效果不佳,知情同意接受治疗者。

4. 禁忌证
胶原酶溶解术的禁忌证包括:合并脊髓变性或有明显脊髓及马尾神经损
伤表现者;合并骨性椎管或椎间孔狭窄者;合并腰椎失稳或滑脱者;突出物或后纵韧带钙化或骨化者;对胶原酶过敏者;存在未控制的代谢性疾病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失代偿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存在未控制的感染性疾病者;孕妇及儿童;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不适合手术者;其他疾病或原因不适合手术者。

三、胶原酶溶解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1. 盘内法
(1)盘内法穿刺路径:
(2)注射剂量:
2. 盘外法
(1)盘外穿刺路径:
(2)局部麻醉药试验:
(3)注射剂量:
3. 术后处理
术后病人需卧床休息及陪护,一般盘外法术后绝对卧床3天,盘内法术后绝对卧床5~7天,具体时间视术式及个体病情变化而定。

4. 不良事件防范及处理
(1)化学性脑脊髓膜炎:
(2)神经根损伤:
(3)椎间隙感染:
四、其他相关应用与展望
1. 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
临床常有将胶原酶溶解术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射频热凝、低温等离子消融、经皮髓核旋切等)联合应用的实践,或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整体疗效。

2. 胶原酶溶解术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国内在胶原酶溶解术广泛应用于LDH的基础上,也开展了其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治疗实践并取得良好疗效。

综上所述,经过40年的发展胶原酶溶解术作为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技术,其疗效及安全性已获得了较充分验证。

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严格选择适应证,强化操作技术规范,积极防范不良事件,并注重术后处理和康复指导,从而更好地保障该技术的规范安全使用和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