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特色疗法—经皮切吸髓核摘除术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骨科杂志 2〇17Feb ;2〇(l )•17 •doi : 10. 3969/j. issn. 1008-0287. 2017. 01.008•临床论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 突出症何海潮,张永进,杜英勋,吕晓强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 E L D )治疗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P E L D 治疗15例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术前及术后3 d 、l 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 A S 评分及腰椎J 0A 评分、0DI 。
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 评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
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
术后V A S 评分、腰椎J 0A 评分、0D I 均较术前明 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〇.〇1)。
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 评分评价: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 率13/15。
结论P E L D 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图分类号:R 681.5 ;R 687.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0287(2017)01 -0017 - 03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for treatment of lumbar huge disc herniation in young patients HE Hai-chao ,ZHANG Yong -jin,D U Ying -%un,LU Xiao-qiang ( Section X I , Deptof Orthopaedics ,Dong-yang Peoplefs Hospital ,Dongyang,Zhejiang 322100,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 for treatment of lumbar huge disc herniation in young patients. Methods Fifteen young patients with lumbar hugedisc herniation were treated by PELD. The VAS, lumbar JOA score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3 days, 1 month, 3 months and at the time of the last follow-up. Modified MacNab score was counted for evaluating clinical outcomes at the last follow-up. Results Fifteen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12 months.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nd spinal cord injury did not occur. The postoperative VAS lumbar JOA score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 01). The last modified MacNab follow-up rating : 8 cases were rated as excellent,5 cases were good,2 cases were fair,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13/15. Conclusions PELD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for youth patients with lumbar huge disc herniation which are failure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Key words :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 the youth ; lumbar disc herniation排除标准:腰椎管狭窄症者;腰椎不稳和滑脱者;腰 椎感染、肿瘤、畸形者。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3 结 果
手术 时 间 1 ~2 h , 中位 数 1 . 5 h 。住 院 时 间 3~ 7 d , 中位数 5 d 。术后下床 时间 6~ 4 8 h , 中位 数 2 7 h 。 所有患 者均获 随 访 , 随访 时 间 5— 7个 月 , 中位 数 6个 月 。均 未 出现切 口感 染 、 神经 损 伤 等并 发 症 。J O A评 分术前 为 ( 1 . 6 2±0 . 4 2 ) 分, 术后 为( 9 . 1 5- 4 - 0 . 3 3 ) 分。
要 目的 : 探讨经皮椎 间孔镜 下髓核 摘除术治疗青 少年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的临床 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 2 0 0 8年 1 1月至 2 0 1 3年
1月,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治疗青少年腰椎 间盘突 出症 患者 3 1例 , 男1 7例 , 女1 4例。年龄 1 4— 2 0岁, 中位数 1 8岁。 均 为经非手术疗法治疗 3个 月无效 的患者 。病 变累及 者 5例 、 L 4 5 者1 9例 、 kS 。 者 7例 。腰椎 间盘 突 出P i f r r m a n n分级 , Ⅲ级
水量 , 防止发生便秘 。术后 3~ 6周避免进行腰部负
重活 动 , 腰 部禁 止 采 用 物 理 疗 法 治 疗 , 注 意 适 度 进 行
腰背 肌功 能锻 炼 。
L D H患者。病变累及节段 : L 5例 , L 一 l 9 例, L s 7 例 。扭伤者 7 例, 重物压伤者 5 例, 运动伤者 4例 , 长 期负重者 1 例, 体质量指数 ≥2 4者 l 4例。腰椎 间盘
n e o u s e n d o s c o p i c l u mb a r d i s c e c t o m y , P E L D) 治 疗 青 少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于微创手术中的一种 , 具有组织创伤小、 术后恢复迅
速等 优点 , 常用 于 治疗腰 椎 间 盘突 出 症 。2 0 1 3年 1 — 6月 , 我 们采 用经 皮椎 间孔 镜髓 核 摘 除术 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出症 患者 1 9例 , 疗效 满意 , 现 报告如 下 。
e n d o s c o p i c s p i n e s y s t e m, Y E S S ) , 于棘 突 中线旁开 1 0 c m
处穿刺 ; 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 出者 , 采用椎 间孔镜技术
( t r a n s f o r a m i n a l e n d o s c o p i c s p i n e s y s t e m, T E S S Y S ) , 于棘
例、 旁中央型腰椎 间盘 突出 3例 , L s 旁 中央型腰椎 间盘 突 出9例 , 中央型腰椎 间盘 突出3例 。单纯腰 痛者 பைடு நூலகம்例 , 腰痛伴一侧下肢
放射 痛者 1 4例 , 腰痛伴双 下肢放射 痛者 1 例 。病程 2~1 2个月 , 中位数 6个 月。随访观察症状缓解、 并发症发 生及 腰椎功 能恢复 等情况 。结果 : 手术时间 6 O一1 2 0 m i n , 中位数 7 5 m i n 。术中 出血 量 1 O~ 4 0 m L, 中位数 1 5 mL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 随访 时间 1— 6
辅 助下进 行椎 间盘 消 融 减 压 和 纤 维 环成 形 术 。缝 合
1 临 床 资 料
本组 1 9例 , 男 7例 , 女1 2例 ; 年龄 1 9— 6 8岁 , 中 位数 4 6岁 ; 均 为 经 非 手术 方 法 治 疗 未 取 得 效 果 的腰
经皮侧方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度 。结 果
术 后 所 有 患 者 均 获 得 随 访 ,时 间 1 2 ~2 4个 月 ( 平均 1 6个 月 ) 。2 5 6例 患 者 的 临 床 症 状 均 得 到 明 显 改 善 ,无 一 例 出
现脊 柱 不 稳 、神 经 粘 连 、神 经 根 损 伤 、感 染 或 硬 脊 膜 撕 裂 等 并 发 症 。术 后 1周 与 术 前 在 腰 腿 痛 VA S评 分 的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 ;而 术 后 1 周与术后 3 个 月 比较 时 ,差 异 则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 。根 据 J O A 评 分 标 准 ,优 2 2 5例 , 良 1 8例 ,可 1 3 例 ,评 分 的优 良率 达 9 4 . 9 。结论 经 皮 侧 方 入 路 椎 间 孔 镜 下 髓 核 摘 除 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具 有u n ,LI U C h u n h u a, CHEN Qi y o n g,LI ANG Gu i q i n g. De p a r t me n t o f S p i n a l s u r g e r y,Fu z h o u Mu n i c i p a l s e c o n d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Xi a me n Un i v e r s i t y,Fu z h o u ,Fu j i a n 3 5 0 0 0 0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e v a l u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l a t e r a l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t r a n s f o r a mi n a l e n d o s c o p i c d i s c e c t o my i n t h e
经皮切吸术配合牵引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

11 诊断标准 .
解。腰 为足太 阳膀胱经所过 , 中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 , 委 合
穴 为 经气 由浅 人 深 汇 合 于脏 腑 的部 位 , 委 中穴 有 行 经 气 、 瘀 故 化 滞 利 腰 的作 用 。 四 总穴 歌 》 《 中有 “ 背 委 中求 ” 腰 的记 载 , 可见 ,委 “ 中穴 是 治 疗 腰 部 疾 患之 要 穴 ” 当腰 部 发 生 急 性扭 伤之 后 , 委 。 在 中穴 处 形 成 一 个 经 络 壅 滞气 血 瘀 结 的 急 性 腰 伤 敏感 点 ,如 果 在 膝窝 ( 中 、 阳 穴 ) 用 刮 拭 或掌 拍 , 激发 经 气 运 行 、 气 活 委 委 采 可 行 血 , 善 腰部 的血 液 循 环 , 到解 痉 止 痛 的 效 果 。本 法 具 有 疗效 改 达
膝 窝部 涂刮 痧 油 , 面刮 法 ( 用 刮痧 板 向刮 拭 的 方 向倾 斜 4 5度 , 均
匀地向同一方 向刮拭 ) 自上 向下依次刮拭双侧委 中、 委阳穴的部
位 ; 可 掌拍 膝 窝 , 围 涵 盖 委 中 和委 阳穴 位 , 打 力度 由轻 渐 也 范 拍 重 , 由重 至轻 , 次 拍 打 要有 间歇 , 复 l 左 右 , 至 局 部 再 两 反 5次 直 皮 肤成 潮 红 为 止 。
4~ ri, 留针。 5 n不 a 针刺 同时 嘱患者手扶桌子或床栏等物站立 , 做
腰 腿部 活动 , 前屈 后 伸 腰 部 , 右 侧 弯 及 扭腰 , 着 蹲 起 等 动 作 , 左 试 视 患者 的适 应 程 度 , 动 幅 度 和力 度 逐 渐 加 大 。 损伤 部 位 在 右 活 若 侧 , 先 针刺 左 手 , 针 刺 右 手 , 则 后 反之 , 损伤 部 位 在 左 侧 , 先 针 则 刺 右手 , 针 刺左 手 。 ( ) 刺 耳 穴 腰 痛 点 ( 耳 轮 上 2 5处 ) 后 2针 对 / 、 皮质 下 ( 对耳 屏 内侧 面 ) 神 门穴 ( 角 窝 内 , 对 耳 轮 上 脚 的 及 三 靠 下 、 1 3 界 处 ) 局 部 常 规 消毒 , 取 0 5寸 毫 针 , 入 耳 穴 中 /交 , 选 . 刺 皮下 , 及软骨膜 , 触 以不 刺 入 软 骨膜 为度 , 留针 时 间 2 3 m n 0— 0 i,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

肿块 ( 以位于体表者明显) 。并发感染 出现发热等表现 。
囊性淋巴管 瘤病 理肉 眼观多为 多 房性 囊性 肿块 ,常 较 大 ,直 径 可超 过 1e ,囊 壁薄 约 1 3a1 0r a - nr / .呈半 透 明状 ,
入椎 问盘 经正侧 位透视证实位置 良好 ,逐渐更换套针 .扩
表现 ,作 出鉴别。如颈部 的鳃裂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 ;纵厢 的支气管囊肿 ,食 管囊 肿 ,心包囊肿 ,胸腺囊肿 ;腹 腔 、腹 膜 唇的胰 脾 肾 附 件等 部位 的 大囊 肿及 囊性畸 胎瘤
过椎间盘纤维环 一侧 开窗,达到机械减压 目的 ,而非直接摘
除压迫 神经根 的髓 核组 织 ,掌握其适 应症 和禁忌 症非 常关
扎 ,术后髓核称重平均 14 。 .g
・
溃黄色澄清浆液及份量不等的蛋 白成份 。囊性淋巴管瘤者 同 时含有血 管成 防 病 理上称 为脉管瘤 ( 巴管血 管瘤 ) 淋 :沿
疏松 的间隙生长是囊性淋 巴管瘤 的一大特点 。故其形态往 往
与局部间隙相 吻合 ,体积 增大 ,张力 增加 ,可压迫邻 近 结
术 中感 染及术中 X线曝 光,才使 P. D技 术在世界 范围内 L. 迅速推广 : P L D的机理是 切吸 出椎 间盘 中央 的髓 枝组织 .并通 ..
回顾分析率组病 例 ,6例行 C T检 查者 ,其 中 5例 具有 较典型表现 因缺乏认识 而误诊 ,l侧颈部囊性 淋 巴瘤并 发 感染者,其囊壁较 厚 >3 m ,且不均 匀,边 缘不 清 ,囊 内存 ni 物密度较高 ,( 值约 3 H ,表现极不典型,同时伴有颈部 5u 淋巴结肿 大,绐诊 断带 来困难 ,而误诊 为预部寒性脓 疡。要 想对囊性淋 巴管瘤作 出准确判断 除掌握其本 身的临床及影 像表现 ,尚额掌握发生在 不问部位的其它囊肿性病 变的特 征
常用微创治疗方法

疼痛科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疼痛科使用的微创技术主要应用在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上,包括胶原酶、切吸、椎间盘镜(PED)、PLDD、臭氧、IDET、射频、离子刀等:1.胶原酶溶核:将一种对椎间盘髓核组织有特异性溶解作用的胶原酶注射到椎间盘内或硬膜外腔,使髓核溶解吸收达到盘内减压与治疗目的。
国外起始于六十年代。
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日趋减少。
2.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LD):在影像监控下,将工作套管直接进入椎间盘内,利用钳夹切割及负压系统取出部分髓核,从而降低盘内压力,使纤维环压力减轻,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
3.经皮穿刺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D):椎间盘镜分侧路椎间盘镜与后路椎间盘镜。
侧路椎间盘镜是在切吸的基础上,附加椎间盘镜系统。
使切吸在椎间盘镜监测下进行更加安全有效。
后路镜则是融合了侧路椎路镜与椎板间小开窗技术的优点,仅在椎间盘病变对应点上开一小口,放入椎间盘镜系统,利用精细的手术器械,完成取出病变髓核的过程,达到治疗的目的。
4.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PLDD):利用激光能量使病变的髓核内空洞化,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缓解和消除对坐骨神经或脊神经的压迫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5.臭氧溶核术(PIMOI):该疗法采用细针穿刺到椎间盘内,注射少量臭氧气体使髓核组织脱水萎缩,达到使椎间盘减压的目的。
主要原理是利用臭氧的瞬间完成的、强大的氧化功能,达到脱水、消炎和镇痛的作用。
6.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用来治疗与纤维环破裂有关的下腰痛。
在影像设备监测下,将一根环形金属热电极通过引导针插入纤维环内,通过加热修复受损的纤维环,同时破坏纤维环内的超敏神经末梢。
这是一种加热去神经化治疗下腰痛的方法。
7.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NP):将一根射频汽化棒穿刺入髓核内,利用双级射频产生的能量,将射频刀头与组织间的电解质转化为等离子体的离子蒸汽层。
在椎间盘内切开多个槽道,从而缓解疼痛和减轻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刺激。
上述几种微创治疗方法或是通过减少髓核体积,间接达到减压的作用、或是通过修补纤维环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这些方法都没有直接针对突出的髓核组织进行治疗。
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单 节段 约 4c 双 节段 约 6c 保 留棘 突 、 上 韧带 及 m, m, 棘
本 组 40例 , 26例 , 14例 。年 龄 l 8 男 8 女 9 8~5 1
岁, 平均 年 龄 3 . 9 2岁 。病程 最短 3d 最长 1 , 2年 , 均 平
8 。症状 表现 为单 纯 腰 痛 6例 , 纯 下肢 放 射 痛 5 2d 单 2
收 稿 臼期 :0 8—1 2 20 0— 1
髓 核摘 除 术 的地 位 形 成 了挑 战。作 者 自 1 9 9 2~2 0 06
年问 , 择腰 椎 间盘 突出症 患者 4 0例 , 选 8 用传 统 的开放
手术 行髓 核摘 除 , 过两 年 以上 的观察 随访 , 得 了显 经 取
2 手术 方法
单节 段采 用 开 窗法 , 侧 双节 段 采 用 半 椎 板 切 除 单
血量 。
[ ]胡娅莉 , 2 周重 宛. 子宫 腔纱条 填塞术 在控 制剖宫 产出血 中的应 用 [ ] 中华妇产科杂志 ,9 8 3 ( )3 1 J. 19 ,3 5 :1 .
[ ]曹泽毅 主编. 3 中华妇产科学 [ . M]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 0 .9 . 人 2 579 0
[ 参考文献 ] [ ]田宏 , 1 石晶. 辽宁 1 1年间产科 出血孕产 妇死亡原 因分析 [ ] 中国 J.
实 用妇 科 与产 科 杂志 ,0 3 1 ( ) 5 1 20 ,9 8 :0 .
但 通过 上述处 理 , 都能 取得 良好 的 效果
而避 免 了切 除子宫及 孕 产妇死 亡 。
髓 核突 出引起 坐 骨神 经 痛 以来 , 核 摘 除术 作 为腰 椎 髓
间盘突 出症 的标 准 疗 法 ,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九 十 年 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轮特色疗法—经皮切吸髓核摘除术
通过定位穿刺,将套管置入疾患的腰椎间盘内,采用切割,抽吸,钳夹方法取出部份和突出的髓核组织,使盘内压力降低,突出部回纳,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
该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定位精确,手术风险小:术前通过CT,X光片测量出穿刺角度和皮肤穿刺点,术中患者取侧卧位,消毒、局部麻醉后在C形臂X光机的引导下,将穿刺针刺入疾患的椎间盘内,并经C形臂X光机多角度观察确认,大多一次能获得成功。
②损伤小:只要在皮肤上切开3毫米的小口,经定位穿刺针插入套管,取出部伤和突出的髓核,在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治疗,术中无出血,手术结束无需缝针。
③疗效高、见效快:当摘出髓核组织即可解除其对神经根的压迫,患者马上可感到压迫症状缓解,据有关资料统计报道其有效率为96.2%。
④恢复快,费用低:只要住院5—7天,全部手术费用只有外科手术
2/3—1/2,术中不破坏腰椎骨结构,较好地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
经皮切吸术的疗效如何?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是肯定的,与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相似。
由于对适应症掌握不同和检查手段各异,各家报道的成功率自67%-96%不等。
最大的优点在于克服了外科手术引起的术后脊柱不稳和神经根粘连及硬膜外纤维化等所造成的继发性腰腿痛。
其次是对机体创伤小,康复快、操作简便、手术合并症少。
由于环锯的研制和改进,可钻通髂骨翼,使髓核要割器能够平行进入腰5
至骶1椎间隙,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简便而成功率高,且由于进针途径中无大血管和神经结构而安全,合并症少。
因而扩大了腰椎间盘切吸治疗的范围。
如能将髓核切吸术和溶解术相结合,则有提高成功率减少复发的可能。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是目前公认治疗包容型椎间盘突出症较有效的一项微创手术.是在大型 C 臂X光机或 CT 定位监视下,由专业医生亲自操作,用细
穿刺针穿刺到病变椎间盘髓核中央,通过逐级套管置换入 4.8 或 5.6MM 粗细工作套管,通过纤椎环开窗并切除部分髓核, 切吸出部分椎间盘髓核组织具有减压、排空、还纳的作用,从而使椎间隙压力降低, 压迫外层纤维环的髓核组织减少或消除,使突出的髓核组织在纤椎环和后纵韧带弹性回缩下还纳,从而减轻或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应用证实,该技术可快速解除因髓核突出而造成的神经压迫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
采用该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创伤小(切口仅0.3CM)、手术时间短(15~20分钟)、恢复快(术后一周)、不干扰椎管内结构等优点.
专家建议: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到手术治疗的地步,避免到时因手术带来的精神及肉体的双重痛苦和经济的不必要支出!据统计:80%左右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完全可以不需要手术而通过保守和微创技术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颈、腰椎疾病应遵循“能简单不复杂、能保守不微创、能微创不手术”的宗旨 !
专家解析经典案例:为什么有的中学生也会患颈、腰椎病?
中学生发生颈腰椎病主要有以下原因:
发育过快:近年来我国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孩子的青春期提前,在 11-15 岁之间生长最快,软骨板骨化迅速,椎间盘发育不全,髓核含水量较高,而胶原蛋白含量较少,椎间盘的柔韧性不足,腰部肌肉的力量也明显不足。
运动过少,现在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长期坐在课桌前,容易引起腰部肌肉劳损,有不利于钙质的吸收,影响了骨骼的发育。
婴儿时期爬行少:婴儿时期爬行时抬头和腹部下垂有助于脊柱生理弯曲的形成,现在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几个人照看一个孩子,动不动就抱起来,孩子得不到锻炼的机会。
中学生得了颈腰椎病,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治疗,并积极预防、锻炼,最好到专业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诊治和咨询,以防延误病情,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
为了让更多的颈腰椎病患者认识到颈腰椎病带来的危害性和及时了解到各
种现代微创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先进和优点,目前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种微创技术以其安全、微创伤、疗效确切、无需开刀(俗称针眼里的手术)的优点为越来越多的颈腰椎病患者所愿意接受,在临床上也逐渐成为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