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

合集下载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摘要】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重要举措。

本文从现状分析、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施情况、面临的挑战、解决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目前,该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规划不着实、资源整合不到位等问题。

面临土地利用不合理、农民意识转变困难等挑战。

为了解决问题,应加强规划管理,完善政策扶持,提升农民参与度等方面进行措施。

同时,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环境保护、特色产业发展等。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乡村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过程中应引入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有望为该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南京市江宁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分析、实施情况、挑战、解决措施、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理念引入、乡村振兴、建议。

1. 引言1.1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具备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优势。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和应对。

现状分析: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

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落后,农民收入不高,居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施情况:在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方面,江宁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等。

也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

面临的挑战:当前,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农村人口外流、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亟待解决。

解决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江宁区可以加大对乡村建设的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农民收入。

未来发展方向:未来,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应注重生态优先、产业支撑、文化传承、区域协调等方面,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成就。

关于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江宁区“五朵金花”为例

关于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江宁区“五朵金花”为例

关于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以江宁区“五朵金花”为例中共江宁区委党校课题组【摘要】[摘要]近年来,江宁区委区政府从战略高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江宁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从功能定位上努力打造大都市近郊休闲旅游标志区,特别是2012年全力打造江宁“五朵金花”农家乐示范村,初步探索出一条江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发展江宁乡村旅游还存在着群众参与度不高、旅游内容比较单一、同质化竞争、特色品牌不鲜明、管理机制缺乏、经营人才不足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进一步发展江宁乡村旅游,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找准乡村旅游目标定位;完善保障机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挖掘特色资源,形成乡村旅游品牌效应;完善营销方式,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

【期刊名称】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4【关键词】[关键词]江宁区乡村旅游业;做法成效;主要问题;对策建议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在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渴望走进乡村、回归自然、寻找自我、陶冶性情。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应运而生。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了“乡村旅游”,国家旅游局也将2006年这一年定为“乡村旅游年”。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乡村旅游已渐渐成为各地推进科学发展、完善城乡统筹、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地处南京近郊的江宁区,自上个世纪90年代,已将旅游业纳入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旅游经济已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点,旅游业也逐渐成为区域主导产业之一。

为进一步提升江宁旅游业的品质和内涵,彰显江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从战略高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江宁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从功能定位上努力打造大都市近郊休闲旅游标志区。

特别是2012年全力打造的以世凹桃园、朱门农家、东山香樟园、汤山七坊、石塘人家命名的“五朵金花”村,不仅为发展乡村旅游业注入了新的内容,还在生态保护、区域经济发展、人文环境优化的探索中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0317江宁区存量用地提质增效行动的实践和思考

0317江宁区存量用地提质增效行动的实践和思考

关于推动存量产业用地提质增效的思考与建议以江宁区存量用地更新为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土地资源是实体经济的基本要素保障,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离不开集约高效的空间支撑。

江宁区是我市经济的“压舱石”,也是推动产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先行军”。

根据市十五次党代会“有效盘活城乡存量用地和低效用地”的部署要求,江宁区在存量土地更新利用、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现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

本文以江宁为案例,梳理总结了存量产业用地更新的有效实践,并就全市层面创新产业用地供给管理、促进存量土地提质增效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现状产业空间转型的迫切需求自2000年撤县设区以来,江宁区经济总量从101.3亿元增长到3000.6亿元,土地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保障要素。

但随着国土空间管控、环境容量约束等要求不断加强,城镇建设用地增速从2010年的6.2%降至2019年的0.1%,过分依赖土地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弊端逐步显现,产业空间转型的压力和挑战持续加大。

(一)土地资源约束趋紧。

江宁区总面积1561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已经增长到470.24平方公里。

过去二十年江宁区的建设用地呈野蛮式增长,但城镇建设用地增速已从2010年的6.2降至2019年的0.1%,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增量发展模式逐渐向存量发展模式转变,未来的发展将长期面临土地资源约束的局面。

江宁区近20年建设用地(红色)增长图(二)工业用地产出偏低。

江宁区经济总量排在全市首位,但地均产出53778万元/平方公里,未达全市平均水平(25668万元/平方公里),与其他昆山19197万元/平方公里相比差距明显。

2013年起,江宁区要求新上工业用地税收不得低于30万元/亩,但目前达标的工业用地仅占全区工业用地总面积的11%,且集中分布于江宁开发区、江宁高新区等经济主战场,仍有近80%的工业企业用地税收低于10万元/亩,其中近一半低于1万元/亩。

江宁谷里打造具有农耕书院特色的田园乡村

江宁谷里打造具有农耕书院特色的田园乡村

江宁谷里打造具有农耕书院特色的田园乡村
佚名
【期刊名称】《群众》
【年(卷),期】2017(0)22
【摘要】南京江宁区谷里街道位于南京30公里半径都市圈核心区的西南部,是南京南部旅游、休闲产业重点发展组团及绿色廊道建设带。

辖区面积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7万人。

【总页数】1页(P72-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 [J], 戴东军;李小清
2.打造特色名片助力田园乡村建设 [J], 邵德东
3.打造具有垦区农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J], 严忠
4.农房改善打造特色田园乡村 [J], 本刊编辑部
5.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分析——以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村为例 [J], 史莹;金质佳;曹仁勇;费文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打造乡村旅游名片——南京江宁旅游产业集团点绿成金

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打造乡村旅游名片——南京江宁旅游产业集团点绿成金

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打造乡村旅游名片——南京江宁旅游产业集团点绿成金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20年第7期吴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展开,各地美丽乡村纷纷涌现。

如何将保护良好生态与发展乡村产业结合起来,南京江宁旅游产业集团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打造乡村旅游名片,走出了一条“点绿成金”的新路。

江宁旅游产业集团成立于2017年3月,作为统筹推动全域旅游资源开发运作、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性国企集团,主要从事南京市江宁区内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旅游服务、旅游产品和商品的开发及销售、旅游商业地产开发等业务,已形成民宿餐饮、休闲旅游、文化创意、汽车租赁、生态农业等产业板块。

该集团有9个部门,13家控股公司,2家参股公司,还牵头成立了江宁区文化产业联合会、江宁区民宿发展促进会等行业组织。

“小撬动”助推“大繁荣”江宁旅游产业集团作为江宁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特色田园乡村等建设进程的主力军、排头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参与了江宁全域旅游创建的全过程,成功打造了黄龙岘茶文化小镇、龙乡双范精品民宿村、云水涧文化展示中心、溪田田园综合体、金陵水乡钱家渡等一批乡村旅游金名片。

截至目前,共建成乡村旅游道路165公里,建设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1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庄5个、旅游驿站16个,打造出了一批沉淀江宁味道、镌刻江宁记忆、凸显江宁特色的乡村建设新品牌,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强、村民收入高、乡村产业旺、社会效益好”的乡村振兴之路,较好地诠释了国资主导投资建设的“小撬动”,来助推江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大繁荣”的新模式。

江宁旅游产业集团在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中,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联合当地街道和社区对村庄进行整体开发打造,通过国资注入、街企合作,有效盘活集体资产,带动群众创业就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走出了一条绿色和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南京市江宁区 杨柳村古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南京市江宁区 杨柳村古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杨柳村民居总平面图公共活动空间规划公共活动空间规划三绝砖雕木雕石雕公共空间分析图挖掘和保护杨柳村历史风貌和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三地一村的文化特色重点发展古村旅游塑造独具秦淮河上游原生态古村落文化魅力和富含地方民俗风情的古村落
前言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坚持“民生为先、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发展方 针。其中坚持文化为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当前南京的重点工作。杨柳村古民居建 筑群是南京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其各个层级的空间格局, 以及建筑风格、建筑细节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其作为历史文 化名村。为加强杨柳村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管理以及有效利用,同时满足新农村建 设的需求,与规划新城区和谐互动发展,故编制本次规划。 规划经专家多次咨询论证,并广泛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意见,于2011年 11月完成,2012年8月19日由市政府批复实施。
区位图 杨柳村古民居建筑群是南京市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建 筑古朴典雅,门楼雕刻细致精美,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带有典型的南京 地域特色。对研究杨柳村村史,提供重要线索和实物依据;更为重要的 是,对研究明、清南京古村民居建筑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历史文化特色 (1)历史悠久,400多年的建村史。 (2)遗存比较丰富,村内有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等15处。 (3)空间格局独特、层次丰富。 北部的马场山,中部古村落,南部的杨柳湖构成“丘陵—古村—湖塘” 的整体空间格局; 横向多路、纵向多进的古村落格局; 建筑围塘而建形成的聚落空间格局; 以“堂”命名的大宅院落格局。 (4)具有较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 化。
南京市江宁区 杨柳村古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说明
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为法律文件 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 方案。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局存档备查 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 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变、分

18699308_江宁溪田田园综合体崛起探索“1+3+7+N”的管理模式

18699308_江宁溪田田园综合体崛起探索“1+3+7+N”的管理模式

专题 美丽乡村建设纪实江宁溪田田园综合体崛起探索“1+3+7+N”的管理模式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如何演绎一曲全面振兴的“田园交响曲”?杨槟 南京报道一提起山水田园,就不觉让人想起东晋诗人陶渊明。

这位“五柳先生”自小成长在乡村农家,他的《归园田居》不仅歌颂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还道出对大自然的由衷喜爱。

乡村逐渐向城镇化过渡的今天,南京江宁溪田田园综合体的崛起,为乡村田园梦想创造了可能。

探路新型农业发展模式2017年,“田园综合体”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的有益探索,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论述,为农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南京市江宁区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加快补齐农村短板,改善和保障农村民生,扎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辖区内的横溪街道为江宁区重点农业特色街道,基于区域发展基础,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样板区、农民幸福生活宜居区。

在此背景下,南京江宁溪田田园综合体应运而生,并于2017年7月成功申报全国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

记者乘坐游览观光车经过瓜果、蔬菜大棚等农作物所在地,路过玫瑰园、茶园、七仙福田等大地景观。

“这里地处丘陵地带,土层较薄,相对贫瘠。

但周边山峰众多,生态优越,田园风光保持良好。

正因如此,这里才被南京江宁交通建设集团、旅游产业集团选中打造田园综合体。

”该项目负责人告诉《中国房地产金融》。

此外,上述两大集团联合横溪街道、当地社区,以整体规划、开发、运营的方式参与当地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美丽乡村以点状建设为主,主要通过提升乡村环境,彰显乡村生态优势,吸引城里,或是南京周边的人群来到乡村短途休闲游。

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有着独特的农村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南京市的农村环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南京市农村环境的改善。

一、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分析1.污染问题南京市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首先是土壤污染。

由于农业投入品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土壤污染。

其次是水污染。

农村地区的水体主要受到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影响,水质不达标的情况比较普遍。

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也亟待解决,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污染了土壤和水源,影响了农村环境的整体质量。

2.生态问题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原始的自然生态遭受破坏,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平衡被打破。

农村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大片的耕地遭受水土流失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3.资源浪费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问题。

一方面是能源资源的浪费,农村地区的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能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另一方面是土地资源的浪费,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土地闲置和荒芜,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南京市的农村环境现状并不容乐观,亟待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对策建议1.加强农业生产管理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农业用地的管理,限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方式,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合理分布农业用地,减少备耕地面积,增加休耕地比例,对农作物的种植和轮作进行科学指导,使得农田生态恢复,保护水源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采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生活污水处理等环保行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
南京市江宁区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

近年来,南京市
江宁区着力推动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通过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成效。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现状及相
关措施。

一、现状分析
1.乡村环境改善
近年来,江宁区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村环境,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

村庄道路硬化、排水系统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工程让
农村环境焕然一新,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

2.产业结构调整
江宁区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以特色产业为主导,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乡村产业不断升级,乡村经济得到
了快速发展。

特色农产品加工、农家乐、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乡村
发展的新亮点。

3.农民收入增加
乡村产业的发展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让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

江宁区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引进科技技术,加强农业技能培训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4.乡村风貌传承
江宁区加大了传统村落保护力度,通过修缮古村落、保护传统建筑等举措,保护了乡
村的历史文化,传承了乡村的文化遗产。

还大力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增强了乡村的文化魅力。

5.生态环境保护
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生态
农业发展等方式,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推动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加大政府投入
江宁区政府积极加大对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用于改善农村环境、发展
乡村产业、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供
了有力保障。

2.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江宁区鼓励和支持乡村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资金扶持、政策
支持等方式,引导农民发展种养殖业、休闲农业、采摘旅游等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
色的乡村品牌。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江宁区加大了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绿化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升了乡村的整体环境和居住条
件。

4.提升农村人才素质
通过加强农村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提升农村人才素质。

江宁
区通过开展各类培训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支持,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展望
随着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江宁区的乡村发展将呈现出新的面貌。

未来,江宁区将继续加大对乡村的改善和保护力度,促进乡村产业的多元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水平,保护乡村的文化遗产,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
丽乡村。

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政府部门
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江宁区的乡村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
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