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三一轮生物教案模板

人教版高三一轮生物教案模板

人教版高三一轮生物教案模板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生物过程和相关实验方法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中的重要概念和生物过程,掌握相关实验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一些实验方法和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操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话题)通过引入一些生物现象或问题,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热情,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2. 学习和探究(导则:观察、实验、讨论)2.1 知识点讲解通过讲解授课,向学生介绍本课要学习的概念、过程和实验等,引导学生从表层理解到深层理解。

2.2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感受生物过程的相关性和规律性,并记录实验数据。

2.3 讨论和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实验规律和生物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拓展与应用通过拓展学习和应用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 归纳与总结通过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1. 教材2. 实验器材、实验材料等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讨论和解答问题等,评估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将重点概念、过程、实验结果等进行归纳和整理,编写板书内容。

七、教后反思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总结教学经验,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5篇

关于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5篇

关于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5篇关于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1.认真学习浙江省《考试说明》(还未到手),注意研究浙江省与生物高考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取得一定的课外知识量.2.浙江省今年继续生物等科目自主命题,试卷结构、题型比例、难易比例、题型等都有可能微调。

3.本学期生物复习要把思维能力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和思维容量的训练,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知识的再现。

4.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生物复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生物复习冲刺过程中都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水平作为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二、教学安排合理、周密地安排下学期的生物教学计划。

本学期按三个阶段安排教学工作,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阶段:9月3日日至9月21日,完成选修三的全部新课教学。

并尽可能的穿插一些练习.第二阶段:9月22日至月,进行第一轮的基础知识的复习.要点:一是狠抓“双基”不动摇,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二是以专项复习为主,综合复习为辅,注重能力训练。

第三阶段:5月10日至5月24日,进行一些综合练习考试。

三、具体教学措施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复习。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

复习时认真分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复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复习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第二轮复习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5篇】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5篇】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5篇】高三生物一轮教案【精选5篇】高三生物一轮教案新的学期开始了,高二生物组将一如既往,在踏踏实实,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继续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改革工作,以提高我校生物教师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师的个人发展为目的,教学中注重抓好学生思想的教学,全面提高我校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兴趣,以“学习终身有用的生物”为目的,为了在新学期里更好地达到预定的目标,生物组现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生物备课组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树立合理改造自然的.理念。

二、常规工作1.加强管理,规范备课组活动1)规范活动时间,定每周二上午第二、三节课为备课组活动时间。

2)规范活动主题,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备课组活动主要以研究备课为主,注重教学设计的研究;另外备课也应主题化,不应随意,每次活动都应围绕已定主题。

3)规范活动分工,备课组各成员在活动中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活动主备人需提供活动主题简案,其他成员积极评议,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经备课组讨论过的教学设计,可供全组成员共享。

2.听课评课每位教师每周听1节课,具体安排如下:1)听课、评课要形成制度,不局限于形式。

要认真作好记录;2)评课时要注意吸取他人经验,找出不足,取长补短。

3.教师成长1)加强学习,端正教育信仰,重新研读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下读书笔记,积极订阅生物专业杂志及教育专刊,汲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来武装自己,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规范听课后的总结工作,听课是学习他人之长最直接的方式,以往在听完课后就匆匆结束,没有配套的总结工作,收获几乎等于零。

因此,本学期,要求每位备课组成员在每次听课后,认真写下小结,小结包括:你对该课的评价,你对该课的重新设计以及你的努力方向。

该小结于下次备课组活动时交于备课组长,形成资料。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1巩固夯实基础一、商业中心1.形成:以公共活动中心或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自发形成的。

2.特点:商品多、流通快、人口多。

3.作用(1)城市发展的`紧要标志。

(2)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

(3)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

4.组织形式商业街商业小区:由多种营业点构成,建在住宅区内二、商业网点1.形成: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需前提。

如山区、平起因于自然条件不同、产品品种不同,产生分工,导致商品流通,显现商业网点。

2.密度:经济发达、人口多、交通便利,则密度大。

山区的商业网点少于平原。

3.效益扩展阅读高中总复习第一轮地理第二部分第2单元第二节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巩固夯实基础一、城市化及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1)含义:一般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变化成城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加添、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加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城市化进程(1)18世纪中叶以前,低水平缓慢增长。

(2)18世纪中叶财产革命以后,加速发展。

(3)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空前发展。

二、国家差别1.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显现逆城市化现象。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发展快,城市发展不合理。

三、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1.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4)贫困人口增多及老年人问题;(5)内城衰落。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2巩固夯实基础一、全球变暖1.表现: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6—0.9℃。

2.人为原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和自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绝加添。

二氧化碳能猛烈汲取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3.影响(1)引起海平面上升,对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直接威逼。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二、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B.只含有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C.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D.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
12.1943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都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说明()
A.DNA→mRNA→蛋白质
C.丙酮酸+H2O→CO2+[H]+ATP
9.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细胞中的DNA都在染色体上 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 D.以上叙述均对
5.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6.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②实验中有6次搅拌。除最后一次搅拌外,前5次搅拌均朝一个方向,且第一次快速搅拌,其余各步搅拌都要不停地轻轻搅拌,玻璃棒插入位置不同,进行第2、3、5次时,玻璃棒不要直插杯底,进行步骤7时,玻璃棒插入烧杯溶液的中间。
③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步骤1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得到浓度低于血细胞内部浓度的溶液,使血细胞吸水膨胀破裂,要充分搅拌不应少于5min。步骤3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使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达到DNA溶解度的最低点0.14mol/L,即稀释氯化钠溶液。

(完整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第1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运动、应激性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一个池塘的全部鱼?)8(不是所有的鱼,包含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9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有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5篇

有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5篇

有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5篇有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5篇作为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让听课的专家、领导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找到有悟性的您”。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生物优秀教案课件五篇》,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工作目标1、教师水平目标: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和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

2、教学质量目标:在全县期末考试中,优秀率高于30%,及格率高于70%,低分率低于5%。

3、教研活动目标:在全省举行的“课内比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教学设计和案例评选等活动中,教师获奖成绩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教学进度1、七年级期初——期中,教学内容为: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至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期中——期末,教学内容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至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八年级今年由于荆州市中考方案调整,八年级学生参加生物中考,并以40分计入中考总分。

以后九年级不再开设生物课。

具体通知待发。

期初——期中,教学内容为: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至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期中——期末,教学内容为:第七单元的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和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一轮复习高中生物教案

一轮复习高中生物教案

一轮复习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高中生物基础知识,能够较为全面地复习和整理相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考试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生物的组成结构3. 生物的生长与发育4.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5. 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6. 生物的调节和控制三、教学方法: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和梳理相关内容。

2. 知识梳理:通过讲解、图表、案例等方式对生物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 案例分析:通过论述生物学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合作:设置小组任务或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互动、交流讨论来提高复习效率。

四、教学过程:1. 复习生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重点梳理生物的分类、细胞结构等知识点;2. 复习生物的组成结构,包括有机物、细胞器等内容;3. 复习生物的生长与发育,重点讲解植物生长发育和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4. 复习生物的遗传与进化,重点涉及遗传规律、基因工程等内容;5. 复习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重点复习生物分类学、生态学等知识点;6. 复习生物的调节和控制,重点讲解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内容。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的复习,学生能够全面复习和整理高中生物知识,在考前能够更有信心地应对考试。

希望学生能够在复习中发现问题,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第1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运动、应激性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一个池塘的全部鱼?)8(不是所有的鱼,包含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9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3内容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新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梳理: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2、组成细胞的元素微量元素: Fe、Mn、B、Zn 、Mo、Cu(口诀:铁猛碰新木桶)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无机盐脂质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糖类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 的CuSO4等量混合)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2)脂肪的鉴定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3)蛋白质的鉴定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先A后B)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注意事项: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颜色变化:变成紫色(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马铃薯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氨基酸及其种类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必需氨基酸:只能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赖色/苯丙亮/异亮苏/ 甲硫缬)二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三蛋白质的功能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2. 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酶)3. 运输载体(血红蛋白)4. 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5. 免疫功能(抗体)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R-C-COOH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2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

H位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并且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3、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4、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一核酸的分类RNA(核糖核酸)DNA与RNA组成成分比较(见附表)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1)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2)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核酸中的相关计算:(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5种;核苷酸种类为8种。

(2)DNA的碱基种类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3)RNA的碱基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化学元素组成:C、H、O、N、P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核酸在细胞内的分布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0.9%的NaCl,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注意事项:8%HCl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现象: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

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细胞中的脂质脂质的分类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脂质的分类,分布及功能1脂肪(C、H、O)存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

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是糖类的2倍。

功能:①保温②减少内部器官之间摩擦③缓冲外界压力2磷脂构成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3固醇包括: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单体和多聚体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连接而成的。

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连接而成的。

氨基酸、核苷酸、单糖分别是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而这些大分子分别是单体的多聚体生物大分子的形成:C 形成4个化学键 → 成千上万原子形成 → 碳链 → 单体 → 生物大分子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水包括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 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 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 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

细胞中的无机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部分无机盐的作用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呆小症缺钙:抽搐、软骨病,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缺铁:缺铁性贫血专题二细胞的结构基础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3、细胞膜功能: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自由水结合水代谢活动旺盛代谢活动下降 (冬眠、晒干、温度降低)(发芽、温度升高)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二、与生活联系: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三、细胞壁成分植物: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肽聚糖作用:支持和保护四、细胞膜特性:结构特性:(1)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2)磷脂双分子层与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具有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假设:膜由脂质组成;2、20世纪初,化学分析得出:膜的主要成分是___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荷兰科学家得出:脂质分子是_双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观察下得出:_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5、1970年,用荧光标记技术证明: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