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系统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2018年度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公示

2018年度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公示

2018年度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公示根据《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2018年度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项目经过推荐、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并经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会议审定通过,评出拟授奖项目160项,其中山东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80项,山东电力专利奖40项,山东电力技术革新奖40项,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自2019年5月15日至2019年5月25日。

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及其项目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真实性持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向我部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注明联系人;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及所在单位。

匿名异议、超出公示期限异议(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或超出异议内容范围的,不予受理。

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济南市经二路150号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科技信通部附件:2018年度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清单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19年5月15日附件:2018年度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清单山东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80项)一等奖(10项)一、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人员:杨祎,陈玉峰,白德盟,苏建军,李猷民,孟瑜,林颖,李勇,秦佳峰,周大洲,盛戈皞,朱文兵,王辉二、多耦合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电磁暂态仿真与抗干扰技术及工程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完成人员:张青青,张岩,刘洪正,王庆玉,王华佳,韦良,李广磊,张高峰,苏永智,程澜,范毅,井雨刚,麻常辉,王昕三、基于新一代AI的架构动态感知与运行优化智能运维平台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完成人员:田兵,李冬,严莉,刘范范,赵晓,汤耀庭,黄振,韩圣亚,朱韶松,张悦,汤琳琳,刘子雁四、基于大数据的窃电概率预警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员:李云亭,张洪利,荣以平,朱伟义,尹明立,刘霄慧,刘宁,史玉良,吕梁,刘洋,张丽萍五、新一代电力系统远距离大容量交流输电系统构建技术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完成人员:张冰,马欢,杨冬,王亮,慈文斌,武诚,赵康,马琳琳,麻常辉,李新,邢鲁华,王小波,周宁,陈博,李山六、大规模清洁能源接入背景下电网连锁故障预防及频率稳定性提升技术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完成人员:李雪亮,赵龙,刘晓明,牟宏,孙东磊,王艳,贾善杰,汪湲,魏鑫,杨思,王男,张丽娜,魏佳,付一木,李沐七、火电厂脱硫及脱硝装置技术监督导则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完成人员:李乐丰,李勇,姜雨泽,张永,谢连科,马新刚,冷述博,江红,刘奕斌,臧玉魏八、人才开发管理信息平台在电网企业的创新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人员:杨军虎,孙文川,孙卫东,胡兴旺,栾松涛,朱郯博,邢宏伟,王刚,戚鲁凤,董文杰,薛俊元,孔刚,郝卫东,吴江九、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协同优化调度与自适应保护技术及工程示范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完成人员:王士柏,程艳,苏欣,于芃,孙树敏,李勇,王玥娇,汪东军,孙振海,王瑞琪,张兴友,刘博,杨明,张春旭,王楠十、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防护关键技术及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员:李程启,杨波,姚金霞,林颖,杨祎,郑文杰,孙晓斌,黄振宁,白德盟,秦佳峰,周超,张洋,蔡富东二等奖(20项)十一、基于智能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故障抢修体系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刘远龙,游大宁,瞿寒冰,尹茂林,刘红霞,林祺蓉,霍健,周春生,尹爱辉,隗寿晨十二、基于暂态仿真与高速录波的配电网故障诊断分析与抑制技术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山东大学,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完成人员:孙勇,李立生,文艳,张林利,邵志敏,高厚磊,刘合金,孟海磊,房牧,李建修十三、基于一种可视化开发环境的数据赋能自驱动本部绩效管理平台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安兆勇,申海福,孟瑜,王雪婷,张鑫,王萌,夏裕,王帅,马晓锋,刘士红十四、大型热电联产电厂多元化供热统筹优化完成单位: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烟台发电厂完成人员:栾俊,余小兵,蒋建平,张伟厚,于召良,房伟,杨新宇,张庆祥,王春艳,周长军十五、能源互联网下的交直流混联电网仿真分析技术及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山东大学,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完成人员:李文博,邢鲁华,陈博,赵康,蒋哲,麻常辉,赵光锋,武诚,张磊,杨冬十六、多模态数据耦合的现场作业安全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周伟,裴健,宋晓东,付新阳,邢宏伟,许玮,张俊岭,傅孟潮,马超十七、基于多场协同诊断的SCR系统运行优化技术与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完成人员:刘景龙,赵晴川,崔福兴,侯凡军,周新刚,张利孟,刘科十八、智能变电站工业网络安全威胁分析技术及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院,北京邮电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完成人员:王文婷,常英贤,陈剑飞,刘新,白万建,贾亚军,王勇,马雷,管荑,于灏十九、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多元化负荷接入的主动配电网协同规划运行技术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完成人员:吴健,孙伟,吴奎华,冯亮,杨扬,崔灿,梁荣,杨波,张晓磊,郑志杰二十、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配电网主动抢修全景监控平台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完成人员:聂翔,张宝栋,逯怀东,施亚林,刘晓,刘小宝,刘淑磊,张庆,杜景远,陈元龙二十一、智能有源配电网快速故障自愈控制技术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山东大学完成人员:李玉志,晋飞,刘晓亮,宋圣兰,丛伟,杨文佳,唐敏,刘贯红,杨君仁,马献丽二十二、锡盟-山东特高压工程济南站特高压电抗器关键技术研究及成果应用完成单位: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人员:许涛,李学成,谈翀,王献,李军,于海宁,李洪波,刘东海,李文杰,李成君二十三、基于电网线损模型的线损管理系统及可视化系统开发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研究院完成人员:王飞,赵光锋,李沐,魏鑫,谢红涛,张新华,牟颖,袁飞,葛杨,郝泉二十四、复杂电网短路容量优化控制方法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完成人员:曹增功,王艳,孙东磊,曹相阳,王轶群,郑志杰,李山,魏佳,朱毅,牟颖二十五、全过程数据融合的电能计量设备智慧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人员:陈琳,郭红霞,王兆军,李付存,孙艳玲,李哲,何毓函,范巧成,王运全,郑安刚二十六、山东±660kV设备积污特征和提高外绝缘性能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山东申烨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完成人员:苏建军,刘辉,沈庆河,姚金霞,杨波,张洋,贾然,刘嵘,张若兵,周超二十七、变电站机器人巡检实用化关键技术及检测体系建设完成单位: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完成人员:李猷民,许玮,黄锐,杨立超,吕俊涛,杜修明,赵生传,慕世友,傅孟潮,李建祥二十八、电力机器人标准体系与标准国际化策略完成单位: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完成人员:赵金龙,慕世友,石鑫,许玮,崔伟,傅孟潮,李建祥,张磊,郭锐,李丽二十九、基于TEV暂态对地过电压的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及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芜供电公司完成人员:武志刚,段辉,刘灵慧,马帅,赵全富,韩涛,李秀红,颜廷利,段美琪,邱金燕三十、智能配电网生产管理数据分析及三维可视化系统开发及实施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完成人员:于立涛,周生奇,王萍,贾亚军,撖奥洋,时翔,张滨,高岩,刘同同,牛庆达三等奖(50项)三十一、基于六维度联合分析法的变压器移动式健康评估装置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保定天威新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刘兴华,王振河,李飞,高鹏,孙学锋,于洋,岳增伟三十二、电力设备红外图像智能诊断技术及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浙江大学,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完成人员:林颖,韩克存,秦佳峰,白德盟,李程启,王辉,吕学宾三十三、特高压电压互感器抗干扰车载校验平台及工程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磐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人员:杨剑,王毓琦,张淞珲,曲效武,刘少波,孙军,谭业奎三十四、基于无人机的输电线路自主放线应用技术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建设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完成人员:董罡,张洪健,明志舒,张利民,高凯,黄鹏,张益三十五、基于糠醛动态平衡和介电响应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劣化诊断技术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完成人员:周大洲,辜超,朱孟兆,朱文兵,杜修明,朱庆东,周加斌三十六、基于销轴式节点连接技术的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组塔抱杆研究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完成人员:单波,韩义成,高华伟,黄鹏,王伟,李洋,袁明三十七、多表开放接入采集与综合用能服务关键技术及工程深化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员:杜艳,杜颖,郭亮,王者龙,杨剑,李琮琮,王清三十八、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配电网规划技术研究与实践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完成人员:王博,王延安,张庆,曹增功,张宝栋,王志磊,戎晓雪三十九、火力发电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完成人员:张永,巩泉泉,王坤,江红,张国英,谢连科四十、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在线智能运维系统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完成人员:吴斌,李乃永,宫德锋,邢振华,陈雪峰,王震,吴秋丽四十一、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典型终端供能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完成人员:贾善杰,梁荣,邵传军,郑志杰,吴奎华,李勃,王耀雷四十二、新一代300Mvar大型调相机调试技术及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完成人员:杨立超,李明,邢海文,代海涛,赵斌超,刘国强,颜庆四十三、配电网电容电流与有功泄漏电流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完成人员:蒋涛,王毅,赵锐,陈晓红,许磊,李开灿,孔维娜四十四、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配电网精益化智能调控体系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完成人员:施冬明,尹茂林,霍健,林祺蓉,刘博,牛阳,王宝勇四十五、创新型人资全量信息智能搜索平台的构建及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人员:靳占新,孔平,董文杰,李玉华,董斌,魏升吉,朱俞霖四十六、智能电网框架下智能运营协同应用一体化模型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运营监测(控)中心,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完成人员:张伟昌,蒋雷雷,孟祥君,刁柏青,代作松,刘学强,任剑四十七、基于税票大数据信息深度共享的电子发票全流程管控平台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人员:武健,路军,王志国,张敏,李长青,陈煜,袁健四十八、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分布式行波故障预警诊断技术的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完成人员:吕守国,韩正新,乔耀华,付以贤,毕斌,杜远四十九、基于物联网的大型建筑物智能用电及能耗优化系统完成单位:山东建筑大学,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济南鲁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人员:李艳萍,高焕兵,李文峰,王涛,魏莉,贝太学五十、大型交直流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趋势分析及沙盘推演系统完成单位:山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完成人员:刘世超,苗伟威,乔立同,赵选宗,杜鹏程,张健,刘军五十一、基于一二次融合的移动式10kV分线线损监测装置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山东安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孙学锋,孔祥清,吕东飞,黄凯,郝洪民,张昆,刘顺华五十二、伴热监测点无线群集预警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完成单位: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山东和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崔志建,李杰,张庆祥,杨全业,徐龙学,张瑾明,葛树俊五十三、基于大数据的95598服务诉求挖掘分析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人员:梁雅洁,吴雪霞,汪友杰,徐美玲,谢季川,李文芳,赵雪五十四、基于客户导向的SDJN-DU-Ⅱ型智能配变终端的研发及工程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人员:颜勇,张爱群,辛卫东,卞峰,汪东军,牛蔚然,韩小岗五十五、特高压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培训课程体系与标准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完成人员:韩增永,韩暘,李艳萍,万斌,李洋,许玉伟,唐燕玲五十六、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新型故障诊断分析与故障穿越技术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山东电力有限公司完成人员:王瑞琪,张松,李文升,赵鹏,梁健,孙振海,王超五十七、计及二、三道防线策略的特高压交直流严重故障风险预警与决策完成单位:山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员:马琳琳,谢丽军,武诚,周海锋,王小波,傅幼书,李新五十八、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压开关柜全景监测技术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菏泽供电公司完成人员:彭红霞,闫冬,王智杰,徐珂,刘相兴,牛硕丰,李永生五十九、基于智能运营视角的配网项目投资效能评估体系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人员:胡金东,臧宝志,王洋,史双双,田书然,张海涛,梁小雨六十、青岛市电网网格化分区分片供电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完成人员:孙振海,王超,郭建豪,安树怀,郭英雷,高国栋,吕宏媛六十一、低压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分级补偿设备研究及转化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山东鲁能力源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张桂昌,王建永,刘虎,张少宝,赵亚楠,宗西举,王建军六十二、低压台区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员:马文,马欢,李龙,段旭,侯振,谢媛媛,刘亮六十三、基于移动终端的电网调度综合数据平台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完成人员:卢芳,王家武,李勇钢,卢京祥,王晓梅,袁晓峰,徐延波六十四、基于多功能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电能质量提升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睿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人员:赵金勇,李超英,赵海兵,殷红旭,李晓博,吴玉光,刘春秀六十五、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一次调频特性研究及优化完成单位:华能莱芜发电有限公司完成人员:赵亮,陈学峰,王鲁东,储墨,杨柏依,李慎斌,孙国华六十六、基于OCR和电子签名技术的结算单据电子化管理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物资公司,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卢国筠,郭淳,杜青,杜晓平,田纯,王青威,李炜六十七、火力发电厂智能燃煤管理系统完成单位: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张义政,苗维博,迟明伟,王世亮,鲁俞伯六十八、国网山东电力一体化资源池视频系统建设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完成人员:郑广宁,魏永静,刘鸿雁,孙丽丽,车四四,何子亨,刘方舟六十九、计及分布式电源并网的保护与控制技术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山东大学完成人员:林骞,杨晶晶,许子涛,徐克政,王娟娟,高厚磊,邹贵彬七十、电气设备测试装置质量基础关键技术及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人员:赵富强,许光可,张围围,周玮,朱振华,孙福春,卢冰七十一、基于CT感应取电技术的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预警装置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菏泽供电公司完成人员:王刚,李鹏,张胜军,杨可林,王居波,许永盛,班伟龙七十二、10kV开闭所智能保护与控制技术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完成人员:贾廷波,郑楠,许宏智,卢洋,肖笋,范开源七十三、特高压变电设备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抗干扰及定位关键技术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完成人员:郭雷,冯新岩,崔勇,张海杰,马建涛,张明兴,赵廷志七十四、含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的主动配电网故障恢复技术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人员:张宏伟,王华磊,陈磊,陈龙龙,赵媛媛,段波,程浩忠七十五、10kV配电变压器实时状态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芜供电公司完成人员:马帅,王志涛,吴丽娟,石鑫,王振华,王宁,李燕七十六、面向节能应用的新一代智能配电台区完成单位: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单冠华,傅春明,张书源,张孝云,刘鼎立,张洪波,李圣七十七、电动汽车充电站分时电价和主动滤波技术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诸城市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山东农业大学完成人员:王冉冉,王涛,王振海,王娟娟,周其朋,徐静,王亚丽七十八、融入多信息源的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智能状态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完成人员:贾亚军,黄锐,刘兆元,胡东,郑强,刘鹏,孙刚七十九、电网企业作业人群噪声个体防护技术及应用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菏泽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完成人员:刘辉,张国英,谢连科,张永,李勇,许乃媛,徐珂八十、基于阵列信号电光转换及RSSI算法的变电站监测与定位系统研究完成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完成人员:李刚,孙承超,张卫东,肖驰,李峰,孙源文,孔亮山东电力专利奖(40项)一等奖(8项)一、气体绝缘组合电器设备漏气带电带压封堵方法完成人员:杜宝帅,张都清,庄燕飞,张忠文,邓化凌,李新梅。

测绘技术中的输电线路测量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输电线路测量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输电线路测量方法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建设成为了各地电力公司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和稳定供电,测绘技术在输电线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输电线路测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保障电力行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种常用的输电线路测量方法——绝对测量法。

绝对测量法通过使用全站仪或者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设备,测量和记录输电线路的绝对位置和高度。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测定导线的走向和高度变化,为输电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在设计阶段,绝对测量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合理规划走线,确保线路的通道畅通无阻。

在施工过程中,绝对测量法可以确保导线的垂直度和水平度,提高线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绝对测量法,相对测量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输电线路测量方法。

相对测量法的核心思想是基于已知控制点附近的导线测量,通过观测和计算来确定输电线路上其他导线的位置。

相对测量法的优势在于快速高效,可以在短时间内测量大量的导线数据。

然而,相对测量法的精确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在较长距离的输电线路上。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相对测量法通常与绝对测量法结合使用,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近年来,激光测量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激光测量技术利用激光束的高频振动特性,通过测量反射光束的时间差来计算出测量点与仪器之间的距离。

在输电线路测量中,激光测量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各个导线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导线的张力和垂直度。

激光测量技术不仅测量精度高,而且速度快,对测量人员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推广。

除了测量方法的选择,数据处理也是输电线路测量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线路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因此,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传统的测绘技术结合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在提高测量数据精度的同时,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和分析。

通过将测量数据与电力系统的地理信息相结合,电力公司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维护输电线路,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在输电线路工程中的运用

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在输电线路工程中的运用

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在输电线路工程中的运用摘要:我国的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人员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来设计施工。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可以间接提高输电线路施工的效率。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在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输电线路工程;运用引言随着数字仿真技术、模拟三维建模软件和平台(高性能计算硬件平台)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数字三维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我国国家电网公司还开始将三维数字技术应用于各种电力项目,并对电网数字化进行研究,这些项目在建造全球数字变电站和智能电网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已开始扩大规模电力系统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三维数字设计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中电力改造工程设计的主流。

1我国输电线路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概述目前,我国输电线路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接地技术、防雷措施和施工时间选择。

下雨时电线如果不能很好地抵御闪电,很可能会受到闪电的袭击,造成电线损坏,甚至对人们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后很有可能引发触发事故,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都会受到影响,最终会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发电机组在建设输电线路时必须对输电线路采取防雷措施。

目前最常见的防雷方法是通过设置防雷线分散配电,这实际上可以减少整个塔的电流,从而使司机能够避免闪电的影响,并提高输电线路施工的安全性能。

在设计输电线路项目时,应注意接地工作的重要性,这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对输电线路的不利影响,降低雷电引发触发故障的可能性,从而保证输电线路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天气条件对输电线路项目的实施有很大影响,恶劣天气或高温天气对输电线路项目的实施极为不利,工作人员实施项目的风险指数很高。

理想的时间可以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提高输电线路建设的安全性。

因此,输电线路的设计应侧重于天气研究,有关人员应收集完整的信息,如对施工现场的气象观测、对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施工环境和特点的详细研究和了解。

输电线路监测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

输电线路监测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

输电线路监测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输电线路监测系统逐渐成为电力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线路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于输电线路的实时监测和异常处理,帮助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主要研究输电线路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以期为电力系统维护提供参考。

二、输电线路监测技术的现状及进展1. 现状输电线路监测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主要采用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的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包括:红外测温、无人机巡检、震动传感器、张力传感器、地磁计、光纤传感器等,这些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构建了完整的线路监测系统。

2. 进展近年来,随着新型传感器技术不断涌现,线路监测技术也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

例如,在红外测温领域,随着红外热像仪的发展,其测温范围、测温精度和测量速度均有了较大提升;在无人机巡检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机已能够搭载更多的传感器,如雷达、激光等,以及高清相机和图像识别技术;在传感器制造工艺中,随着MEMS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制造成本逐渐降低,同时也增强了传感器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三、输电线路监测系统的应用1. 监测输电线路温度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温度升高会导致材料老化、设备寿命降低,进而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因此,监测线路温度是线路监测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

红外测温是实现该任务的主流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2. 监测输电线路振动输电线路受到强大的气象因素的影响,如风、冰、雨、雪等,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会让线路疲劳、老化,进而可能导致线路的振动或变形。

因此,对线路的振动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线路振动传感器是实现该任务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方法学或数据挖掘技术对线路振动数据进行建模,从而提高线路振动监测的精度。

3. 监测输电线路电流输电线路的电流指标是反映线路负荷情况的关键性能参数,对于维护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Cesium电力工程三维巡检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Cesium电力工程三维巡检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Cesium 电力工程三维巡检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Cesium是一款面向三维地球和地图的,世界级的JavaScript开源产品。

本文根据实际项目需求,将地理信息数据可视化技术引入到平台中,把三维空间数据以丰富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提供更多样式的表现方式。

文章介绍了可视化模块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以及实现方法,模块具备建立输电线路本体及周围环境的真三维模型,进行高精度三维空间量测、模拟分析及通道可视化管理。

关键词:Cesium;输电线路;巡检;三维;可视化Abstract: Cesium is a world-class JavaScript open source productfor 3D Earth and map.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project requirement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platform, intuitively and vividly displays thethree-dimensional spatial data in rich forms, and provides more styles of express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idea and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each functional module of the visualization module. The module can establish the tru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the transmission line body and it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carry out high-precisio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measurement,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channel visualization management.Keywords:Cesium; Transmission line; On-Site Inspection; Three 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Cesium是一款面向三维地球和地图的,世界级的JavaScript开源产品。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 , 电力 系统 自动化程度越来越 高。 但 ( 1 ) 杆塔管理 : 对主要 线路 、 杆塔实 际位置 , 所处的地形地貌进 是基于 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 , 电网建设也不断扩展 , 呈现复杂化 , 庞 行真实再现。 杆塔的编号 、 类型等信息和每个杆塔三维模型挂接 , 实 大化趋势。 因此 , 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电网建设实践 , 就成为 现对 每个杆塔定位查询 。 ( 2 ) 设备查询 : 通过关键词查询某个设备 , 解 决 这 些 问题 的 必 然 选择 。 然后 自动定位到设备 , 并有 标牌展示设备 的相关信息。 支持模糊查 询和精度查询。 ( 3 ) 线路巡检 : 实时跟踪 , 报警提示 , 历史 回放 , 线路巡 1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电网建设的优势 检, 事件处理等。 ( 4 版 备检修: 在地 理信息系统中, 规划维修方案 。 并 从 信 息 技 术 的 角 度 出发 , 将 三 维展 示 、 虚 拟 现 实 及 信 息 集 成 技 设定维修线路 , 匹配救援工具的种类及数量。 通过分析刀闸跳闸的 术相结合 , 构建 电网三维空间可视化信息平 台, 并结合建模 、 视景仿 原因, 利用录波器进行故 障测距 , 可 以确定具体输 电线路可能断路 真、 信息集成 、 可视化交互及多态计算等关键技术进行可视化展示 , 的位置 , 并 显 示 出该 位 置 的地 形 地 貌 。 ( 5 ) 过 载 报警 : 过 载 模 块 功 能 创 新性的提出城市 电网空间三 维可视化信 息平 台的工程化建设 思 主要计算变压器 和输电线路的负载情 况。 通过集成实 时监控系统 , 路, 从而进_步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提高电网运行状况的可控 、 分析设备 数据 , 可以对 负载率过大的相关设 备进行 闪烁报警 。 ( 6 ) 遥 在控 、 能控 能力 , 真正实现城市 电网空 间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建设 。 视系统 : 在三 维场 景中显示所有监控 的位置分布 , 可 以随时查询 缺 陷位置附近的摄像头分布情 况, 调取遥视 系统 图像 。 2三维 可视 化 技术 应 用于 电网 建设 的实 践 2 . 4营销 管理 可视 化 2 . 1三维 可视 化 平 台建设 目标 ( 1 ) 电费 管 理 : 平 台可 以集成 现有 的 电费 管 理 系 统 , 可 以在 平 台 ( 1 ) 数字地球 : 可 以显 示 变 电站 周边 大 范 围彩 色地 景 , 可 以看 到 内部 自主开 发适合营销部 门的 电费管理 信息 系统 。 ( 2 ) 电能计量 : 平 行政 区划 、 居 民区、 人 口等信息 , 以及 关注 区域 内敏感 目标 的位置 , 台可 以集成现有 的电能计量管理系统 , 集分路计量 、 集 中管理、 负载 并可利用高精度遥感 影像 数据生成三维地理 场景 D E M, 直观展示 安全控制、 收费管理和数据查询等功能于一体 , 整个 电能计量管理 地理场 景真 实地 貌状 况等 。 ( 2 ) 精细模型 : 需要对 电网下属 的主要变 系统采用一个 管理中心进行控 制管理 。 此外, 可以在平 台内部 自主 电站进 行1 : 1 精 细建模 , 站内设备 尺寸 、 布置位置与实际一致 , 满足 开发适合营销部 门的电能计量管理系统。 ( 3 ) 客户服务 : 平 台可 以集 安 全 规 定 的 电 气 工作 安全 距离 。 然后配置到三维场景 中, 作为 后 续 成现有的 电力客户服务 中心管理系统, 将客户和企业有机地结合在 业 务功能的基础 。 ( 3 ) 全景展示 : 需要构建大 范围三维彩色地景 , 融 起, 客 户可 以随时随地利用 电话 、 传真、 电子邮件 、 WE B 访 问等多 合道 路 、 植 被、 电 网 等矢 量 线 划 、 标 注 等 二 维信 息 。 同时 按 照 1 : 1 比例 种 方 式 获 取 自 己所需 要 的信 息 和 服 务 。 此外, 可 以在 平 台 内部 自主 对 范围 内地形 、 建筑 、 设备等可见物体进行数 字模 拟展示 。 ( 4 ) 热点 开发适合营销部 门的电力客 户服务 中心管理系统 。 ( 4 ) 四分线损系 区域。 在三维真实地理信息基 础上 , 展示焦作 的空间位置 、 行政辖 统: 可以实现分区统计分析 、 分压统计分析、 分线统计分析、 分台区 区、 人 口分布情况、 道路交通 、 名胜古迹等。 ( 5 ) 空间量测 。 系统提供空 统计分析等功能 。 ( 5 ) 母线不平衡率统计 : 系统可按母 线统计各条母 间量 测工具 , 支持 自动量 算距 离、 面积等 , 测量功能包括坐标测量 、 线不平衡率 , 并可 以按 变电站 、 电压等级 、 区域进行汇总 , 系统提 供 高度测量 、 断面测量 、 坡度测量等 。 对母 线平衡率 的可视化查询分析 , 以图表形式展 示各母 线、 各变 电 2 . 2调 控 中心 可视 化 站、 各 电压 等级 、 各 区域 的母线不平衡率分析 , 同时在 时域上可按 ( 1 ) 电网规模 。 变 电站采用三维立体效果, 各个 站之 间采用动态 日、 月、 年等进行统计分析查询。 ( 6 ) 主变损耗统计 : 系统可按主变统 电流、 箭 头流动效果 , 实 时表 现潮流与投运关系 。 在三维 空间位置 计各主变损耗 , 并可以按变 电站 、 电压 等级、 区域进行汇总, 系统提 上, 各个变 电站 、 线路按类型分别突出显示。 ( 2 煅 备 负载。 对 电网的 供对主变的可视化查询分析, 以图表形式展示各主变 、 各变 电站、 各 总 负荷 与 主 变 负 载 、 售 电量 、 最 大供 电量 、 S C AD A系 统 、 主平面 图、 电压 等级 、 各区域的主变损耗分 析 , 同时在 时域上可按 日、 月、 年 等 AVC系统 等进行统一管理与展示 。 ( 3 ) 视频 监控 。 视频监控 的展示 , 进 行统计分析查询 。 位置标识 , 可以直接调用视频。 并显示摄像头的精确位置。 要求摄像 头 的位置与视角要与现场一致 。 ( 4 ) 设备缺陷。 通过设备缺陷展示功 3结 语 能, 可 以列 出所 有 运 行 中有 缺 陷 、 且 没有 处 理 的设 备 。 并 可 以在 三 维 综上所述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 电网建设 中的应用 , 为输变配 电 场 景 中定 位 到具 体 的设 备 进 行 高 亮 闪烁 。 通 过 缺 陷处 理 功 能 , 可 以 网的管理 、 基 建、 维修 、 扩建和决策等提供最新 的地理信息 , 可以获 了解设 备缺陷的处理过程 。 通过上报 网址 , 对缺 陷进行 上报。 ( 5 ) 数 得 良好 的应用效果 。 随着 电网建设 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 升, 相信三 据管理 。 系统能够通过选 择 , 显示设备 的基础参数 、 运行参数 、 检修 维可视化技术也 必将 在 电网建设 中进一步深化应用 。 记录 、 历 史缺 陷等等。 ( 6 ) 投 运管理 。 平 台能够 对 电网的投运过程进 参 考 文 献 行管理与展示 , 针对 新 建 的 或者 改造 后 的变 电站 , 进 行 投 运 预演 , 保 1 ] 王家林. 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研 究现状与展望[ J ] . 电力 系统保护 与 证投运过程 的正常进行。 根据站与站 , 以及输 电线路之间的关系 , 显 [ 控 制 , 2 0 1 0 ( 1 8 ) . 示送 电输 电的潮流走势 , 从而可以实现从整体查看送输 电的过程 。 [ 2 ] 唐跃 中. 数 字化 电网若干关键技术研 究[ D ] . 浙江大学, 2 0 1 0 . 2 . 3运 行 维 护 可视 化

变电站的运维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技术

变电站的运维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技术

变电站的运维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技术随着能源的转型,能源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去,能源行业主要以火电为主,但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广泛使用,能源行业也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在这个新时代,变电站作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维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提高变电站的效率和稳定性,成为了能源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而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技术,是提高变电站运维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什么是变电站的运维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技术?变电站的运维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技术主要是通过自动化采集、处理、分析、报告等方式,将变电站的各项运维数据(如电流、电压、功率、温度等)整合、可视化、分析,以便变电站人员及时识别并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其运维水平。

通过使用数据和模型来识别运行中的异常行为,这种技术可以支持系统维护人员的决策过程。

二、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变电站的运维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技术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如:1.协助运维人员进行故障诊断和问题的解决2.对设备的安全运行状态进行监测3.提高设备的维护效率和减少维护成本4.优化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5.支持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6.制定维护计划和预算7.通过运维数据分析,帮助更好的预测未来设备运行状态。

三、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技术的主要特点1.高效性:变电站的运维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技术可以自动采集变电站的各项运维数据,提升了工作效率。

2.准确性: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技术可以全面地监测变电站的运行情况,避免因误证和操作不当等问题造成的故障和事故。

3.实时性: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技术可以随时随地监测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及时识别异常和故障,避免事故和损失的发生。

4.多样性: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技术可以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方便相关人员进行综合决策。

5.智慧化:通过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技术,可以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智能判断和分析,提高其运行时效率和稳定性。

四、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技术的主要实现方式1.监控指标分析:对监控系统、设备状态和相关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发现异常状况并生成实时警报,实现设备的实时监控和预防性维护。

特高压输电线路通道多工况仿真模拟分析

特高压输电线路通道多工况仿真模拟分析

特高压输电线路通道多工况仿真模拟分析摘要:电力系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动力支持,而输电线路对供电的安全稳定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保证输电线路,尤其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跨越区域范围广、所处地形复杂、所在自然环境恶劣、设备长期暴露在外,导致输电线路非常容易受到机械张力作用、雷击闪络、材料老化、覆冰、高温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断股、磨损甚至是腐蚀等各种问题。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线路;仿真模拟一直以来,输电线路的维护以及走廊巡检工作均依靠人工现场勘探,这种方式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且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输电线路隐患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本文研究一种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输电线路通道多工况仿真模拟分析算法,动态模拟在不同的温度、风速、风向等气象条件下,风偏、弧垂等的变化状态,结合三维地形和三维模型,实现线路安全运行状态检测。

1 多工况仿真模拟分析1.1 导线弧垂拟合本研究采用悬链线方程的简化形式抛物线方程,抛物线方程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斜抛物线方程为:其中,φ-高差角。

1.1.1 比载计算在导线计算中,常把导线受到的机械荷载用比载表示。

由于导线具有不同的截面,因此仅用单位长度的重量不宜分析它的受力情况。

此外比载同样是矢量,其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

所以比载是指导线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积上的荷载,常用的比载共有七种,包括自重比载、冰重比载、导线自重和冰重总比载、无冰时风压比载、覆冰时的风压比载、无冰有风时的综合比载和有冰有风时的综合比载。

1.1.2 导线温度与应力计算由于气象条件变化时,架空线所受温度和荷载也发生变化,相应其水平应力σ0和弧垂f也随着变化。

为此要确定σ0大小,则必须要研究气象条件(或称状态)变化时,导线的应力会怎样的变化关系,因而引出了状态方程,即导线内的水平应力随气象条件的变化规律可用导线状态方程来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系统关键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增长,高架输电线路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高架输电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对城市的供电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的输电线路巡查方法主要是人工巡检和飞机巡检,在效率和成本上存在较大局限,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开发一套高效、安全、可靠的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系统主要由无人机、图像处理算法、数据存储和云平台构成。

其核心技术包括:
1. 无人机技术:利用多轴飞行器进行空中巡检,实现全天候、全天电极、多角度、多视角的高清影像捕捉,并通过GPS技术实现准确的定位和导航,提高巡检效率和覆盖面积。

2. 图像处理技术:对无人机拍摄的照片进行图像处理,包括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分析和识别等,以实现对输电线路通道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3. 数据存储技术:通过云平台实现数据存储和管理,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输电线路稳定性进行高效监测和分析。

4. 云平台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对通道可视化系统中的各项数据进行集成、共享和分析,实现实时监测、预测和决策等功能,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系统是一套涵盖无人机、图像处理、数据存储和云平台等多项关键技术的高新技术系统,可以实现对输电线路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高效监测和管理,为城市的供电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