鲕粒灰岩手标本描述
沉积岩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一、砾岩、角砾岩、砂岩常见岩石类型:砾岩、角砾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杂砂岩、铁质砂岩、海绿石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
1、鉴定方法和步骤(1)鉴别确定岩石中的碎屑成分并估计其含量。
(2)实际测量(薄片中)和估测(手标本上)碎屑颗粒的粒径(最大、最小和一般的)。
(也可利用粒度管或粒度盘以及较标准的标本进行对比)。
并确定岩石的分选程度。
(3)鉴别碎屑颗粒的磨圆度。
(4)鉴别填隙物的成分硅质胶结物:白色、致密状、硬度大于小刀、加HCl不起泡。
铁质胶结物:岩石往往呈紫红色。
碳酸盐质胶结物:浅灰一浅绿色、加HCl起泡。
海绿石胶结物:暗绿色,风化后使岩石带绿色斑痕。
泥质杂基:灰色、褐色、硬度小、岩石易破碎松散、加HCI不起泡。
(5)区分岩石的支撑性质并尽可能地区分出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等胶结类型。
2.描述实例(1)砾岩(河北宣化)灰色、砾状结构、胶结紧密、标本呈块状构造。
其中砾石占70%,填隙物占30%。
砾石大小不一,粒径一般在2-20mm,以2-10mm为主。
砾石呈圆状及次圆状,少数次棱角状,断面多呈椭圆及长条形。
砾石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还有少量喷出岩和硅质岩。
填隙物浅灰绿色,多为与砾石成分相同的砂及粉砂、砂及粉砂间有钙质、泥质等填隙物。
属基底式胶结类型。
(2)紫褐色中粒铁质砂岩暗紫褐色、颜色分布不均匀。
中粒砂状结构,标本呈块状构造。
碎屑含量占整个岩石85%左右,胶结物约占15%。
砂粒几乎都是石英,粒径0.15-1mm左右,分选性好,大小比较一致。
胶结物主要为氧化铁,分布不均匀,局部聚集成团块。
岩石为颗粒支撑,呈孔隙式胶结。
二、粉砂岩、泥质岩此类岩石的主要类型:细粉砂岩、粗粉砂岩、粘土、泥岩、含粉砂泥岩、砂质页岩、铁质页岩、钙质页岩、黑色页岩、碳质页岩、油页岩、硅质页岩。
1、鉴定方法与步骤(1)粉砂岩的观察方法与砂岩基本相同。
(2)泥质岩因矿物颗位非常细小、,肉眼无法鉴定,因而要注意其颜色及各种物理性质的观察。
岩石学实验

岩石学实验实验1:用垂直(010)切面上卡纳复合双晶消光角法测定斜长石的牌号。
(1)找到符合条件的切面矿物颗粒(3)顺时针旋转物台至消光位,记下读数某1;逆时针旋转物台至消光位,记读(6)据测出的最大角和最小角查表即可知该斜长石的牌号实验2:辉长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并绘图示之。
手标本的观察:岩石呈灰黑色,全晶质等粒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由斜长石、辉石、少量橄榄石组成。
辉石呈灰色,短柱状,硬度大,解理面呈玻璃光泽,含量75%;斜长石呈白色,板状,两组解理,解理面玻璃光泽,硬度大,含量20%,;橄榄石呈橄榄绿色,块状,无解理,断口玻璃光泽,含量5%;命名为含橄榄石辉岩。
薄片观察:岩石主要由单斜辉石,斜长石,橄榄石组成。
单斜辉石:无色至淡色,短柱状,正高突起,最高干涉色二级紫红,斜消光,消光角86度,正延性,有双晶;含量:(75%)基性斜长石:无色,板状,两组解理,解理夹角86度,正低突起,最高干涉色一级灰白,斜消光。
有钠长石聚片双晶,卡纳复合双晶。
用垂直(010)切面上卡纳复合双晶消光角法测定斜长石,测得该颗粒NP∧(010)=31,NP∧(010)=23,Num.62,拉长石;含量:(20%)橄榄石:无色,自形粒状,无解理,有不规则裂纹,正高突起,最高干涉色二级紫红—三级蓝;含量:(5%)该岩石具有辉长结构:示意图)定名为:含橄榄石辉长岩实验3:闪长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并绘图示之。
手标本观察:岩石呈灰绿色,全晶质等粒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普通角闪石、少量石英组成。
斜长石呈白色,板状,硬度大,解理面呈玻璃光泽,含量75%;普通角闪石呈黑绿色,长柱状,硬度大,解理面呈玻璃光泽,含量20%;石英无色,粒状,硬度标准,无解理,断口油脂光泽,含量5%。
命名为含石英闪长岩。
薄片的观察:岩石主要由斜长石、普通角闪石、石英组成。
基性斜长石:无色,板状,解理夹角86度,正低突起,最高干涉色一级灰白,有钠长石聚片双晶,卡纳复合双晶,环带构造发育,斜消光,用垂直(010)切面上卡纳复合双晶消光角法测定斜长石,测得该颗粒NP∧(010)=21,NP∧(010)=12,Num.40,中长石;含量:(75%)普通角闪石:无色,长柱状,纵切面一组完全解理,横切面两组完全解理,解理夹角56,124,正中突起,最高干涉色二级蓝绿,斜消光,Ng∧C=18,正延性;含量:(20%)石英:无色,粒状,正低突起,最高干涉色一级灰白;含量:(5%)该岩石为自形粒状结构:示意图)定名为:含石英闪长岩实验4:花岗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并绘图示之。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矿物学手标本鉴定

2圈包壳。含量约70%。
• 粒间填隙物灰色,致密,略有透明感, 含量约30%。
其它沉积岩
泥晶白云岩Dolomicrite(325)
• 灰色,略带淡褐色调。
泥晶结构,纹层状构 造。
• 岩石结构细腻,无颗
粒,硬度小于小刀,
与稀盐酸不反应,但
粉末反应较强。
其它沉积岩
燧石岩Chert(314)
• 黑色。隐晶结构。纹
•
•
其它岩浆岩
花岗细晶岩 Granite aplite(144)
• • 灰白色。细晶结构。块状构造。主 要由长石、石英构成。少量黑云母。 长石浅肉红色或灰白色,粒状,大 小多1.5mm左右,少数可达3mm, 可见闪光解理面,玻璃光泽,含量 约65%。 石英浅烟灰色或无色透明,粒状, 大小多1mm左右,油脂光泽,含量 约30%。 黑云母黑色、片状或细丝状,大小 1mm 左右,小刀可刻动,含量约 5%。
英略呈灰白色,分布在无海绿石的
粒间孔隙内,含量约10%。
其它沉积岩
白云质粗粒石英砂岩 Dolomitic coarse quartzarenite()
• 灰白色。粗砂状结构。块状
构造。砂粒分选较差,以圆—
次圆为主,含量约75%。粒间 胶结物约25%。 • 砂粒全由石英构成,呈灰—烟 灰色,表面光泽略淡,断口 处油脂光泽。 • 胶结物为白云石,整体很致
•
•
其它沉积岩
泥晶砾屑灰岩(竹叶状灰岩) Micritic calcirudite
• • 灰褐色。砾屑结构。块状构造。 由砾屑和泥晶基质构成。 砾屑略呈饼状,断面竹叶状,暗 灰 绿 色 , 大 小 相 差 很 大 , 约 260mm ,分选很差,无定向排列, 内部泥晶方解石质,含量约 70% 。 • • 泥晶基质褐黄色,分布在砾屑之
常见碳酸盐岩的描述实例

常见碳酸盐岩的描述实例01鲕粒石灰岩(1)手标本描述岩石呈暗紫红色,滴少量稀盐酸强烈起泡,矿物成分为方解石,质纯。
有少量铁质侵染使鲕粒呈红色。
颗粒含量为70%左右,几乎全为鲕粒,鲕粒大多为球形,直径1~2mm,有的鲕粒可见白色的生物碎屑作为核部,同心层厚,且以正常鲕为主,鲕粒分布较均匀。
填隙物约占岩石的30%,成分为亮晶方解石和泥晶两种,以亮晶胶结物为主。
孔隙-接触式胶结。
鲕粒支撑结构。
岩石致密坚硬,块状构造。
有时可见长形颗粒半定向排列。
定名:暗紫红色鲕粒石灰岩。
(2)薄片描述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占岩石的90%以上,含少量铁质,浸染后使鲕粒颜色变红。
还有少量其他矿物。
结构组分为颗粒、亮晶胶结物和泥晶,分别占岩石的70%、20%、10%。
以鲕粒为主,约占颗粒的90%以上。
含有少量生物碎屑和砂屑。
鲕粒主要为正常鲕,少量为偏心鲕、表鲕和变形鲕,还有少量藻鲕。
正常鲕多而大,直径1~2mm,同心层数多面分布密集,成分为泥晶方解石,可见少量方解石晶体切割同心层。
核部成分多样,主要为棘皮类、三叶虫生物碎屑,也有砂屑作为核部,同心层的厚度大于鲕核直径。
偏心鲕同心层分布疏密不均,鲕核偏向一侧。
表鲕同心层厚度小于鲕核直径,有的表鲕的核部为棘皮类生物骨骼,仅有少数同心层环绕。
变形鲕发生破裂或片状剥离,有的变形鲕内部结构保存较好,仍清楚可见。
生物碎屑含量低,主要为长条形的三叶虫碎屑,它们独立存在于岩石中。
砂屑含量较低,由泥晶方解石组成,具有一定的磨圆度。
填隙物包括亮晶和泥晶两种,以亮晶为主,约占岩石的20%,泥晶约占岩石的10%。
亮晶方解石干净,透明度好,以细晶为主,具有栉壳状结构,可见两个世代的亮晶方解石,第一世代的晶体自形程度较高,围绕颗粒边缘呈犬牙状生长;第二世代的方解石多为他形或半自形,分布在孔隙中央,晶粒接触界线较平直。
泥晶方解石表面污浊,透明度差。
这些泥晶多经重结晶作用形成粉-细晶,晶粒之间接触界面不规则,有三重接触现象。
碎屑岩手标本描述步骤与方法

(1)颜色:颜色的描述按照一定原则和程序进行。以深浅表示色调。如用一种颜色名 称不能很好表示岩石主要颜色时,可采用复合名称描述。前面的为次要形容词。例如: 深紫红色与浅兰灰色。其中红、灰色是主要颜色放在后面,紫、兰是次要的颜色,放在 主色之前,作为形容词。
(2)成分:肉眼观察的条件下,一般地着重于矿物成分,而不是化学成分。 关于碎屑岩类: 碎屑岩类的成分由两部分组成——碎屑物质和胶结物。碎屑物质是矿物碎屑(碎屑石英、 长石、云母等)或岩石碎屑(岩屑)。 根据碎屑岩的粒度应尽可能地鉴定矿物碎屑的成分,并分别估计百分含量。在粒度比较 细的碎屑岩中,粗略地估计以某种矿物碎屑为主就可以了。粗碎屑岩应尽可能地鉴定碎 屑的成分,并分别估计百分含量。而在中碎屑岩中。除分别估计矿物碎屑外,能区分是 硅质岩屑还是非硅质岩屑就可以了。对细碎屑岩的碎屑成分,按实际情况来确定。 石英:无色透明,无解理,断口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 长石:灰白色或肉红色,新鲜长石解理面为玻璃光泽。风化面呈土状。尽量区别开斜长 石和钾长石。 岩屑:粗碎屑岩中的砾石可以根据颜色结构造成分来确定岩石碎屑名称。对砂岩中的砂 粒则难以确定。首先根据颜色、硬度,对稀盐酸的反应可以区分开硅质(石英岩、燧 石),泥质及碳酸盐岩,而对某些火成岩岩屑要结合颜色大致区别开基性及中酸性。 胶结物的成分也可以通过对稀盐酸的反应、硬度、颜色等确定是钙质、粘土质或硅质等。
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
①粒度:先用物台微尺和目镜微尺,计算出目镜微尺中每一小格的真实长度,然后 换上岩石薄片,用目镜微尺测量薄片中颗粒的直径,即得颗粒的粒度。当颗粒非球 形时,可取其中间值。但簿片中的片状矿物和重矿物,因它们的水力学特征和石英、 长石等矿物截然不同,所以不予计算。对次生加大的石英或长石颗粒测量粒度时将 次生加大部分除去。
实验:常见沉积岩手标本的鉴定

实验:常见沉积岩手标本的鉴定实验3普通沉积岩的鉴定手标本1,实验类型综合实验2,实验目的通过了解沉积岩的特征来加深对沉积岩形成条件的了解三。
实验仪器和设备沉积岩样品,刀,放大镜四。
实验原理1沉积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沉积岩中的特殊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物、石膏、硬石膏、赤铁矿、褐铁矿、玉髓、蛋白石等沉积岩结构2沉积岩结构指沉积岩颗粒的性质、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的结构:(1)碎屑结构: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可分为:砾石结构粒度> > 2mm砂结构粒度2-0.05mm粉砂结构粒度0.05-0.005mm泥结构(2)非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或生化沉积形成3沉积岩结构(野外观察较好)是指沉积岩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岩石成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主要包括:1(1)层理:沉积岩层它是由岩石不同部分的碎屑(或沉积物颗粒)的颜色、矿物成分、特征和结构的差异造成的。
它分为平行层理。
交叉层理(2)级配层理:同一层的碎屑颗粒粒径向上逐渐减小(3)波痕:水平面呈波浪状(4)泥浆裂缝:从岩层表面垂直向下的多边形裂缝裂缝向下逐渐变细。
4 .常见沉积岩(1)砾岩和角砾岩砾石结构碎屑是圆形或亚圆形砾岩,而碎屑是角状或半角状角砾岩。
(2)-(6)砂岩砂质结构碎屑成分通常是应时、长石、白云母、碎屑和生物碎屑。
岩石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并且随着碎片和间隙物质的成分而变化。
例如,富含粘土的颜色更深;铁含量为紫红色;碎屑是应时,水泥是二氧化硅,灰白色。
富含钾长石的冲突呈灰红色砂岩根据岩屑粒度可分为粗粒砂岩(粒度2-0.5毫米)、中粒砂岩(粒度0.5-0.25毫米)和细粒砂岩(粒度0.25-0.05毫米)。
根据碎屑成分,砂岩可分为应时砂岩(应时含量75%-95%),一般呈高度圆形,分选良好,颜色较浅。
长石砂岩(应时含量25%)圆形不良,精选或差,浅红色至浅灰色。
岩屑砂岩(应时含量25%)圆形度差,分选差,颜色深(7)粉砂岩为粉质结构碎屑成分通常是应时和少量长石和白云母。
手标本描述(西南石油大学矿产普查硕士复试)

碎屑岩组成矿物基本特征肉眼描述:石英:自形粒状,无色透明,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断口呈现油脂光泽,硬度为7,无解理。
长石:碎屑岩在长石主要有以下三种:斜长石:白色,粒状,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两组解理斜交,硬度为6—6.5,新鲜面上可见双晶纹。
正长石:粒状,肉红色,硬度为6,两组完全解理,表面常发生高岭石化儿浑浊不清。
微斜长石:与正长石相同。
白云母:无色,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解理面呈珍珠光泽。
黑云母:颜色为褐色,其余与白云母相同。
1、手标本描述:岩石呈灰白色,略显黄色,致密,块状层理,中—粗粒砂屑结构,分选中等。
主要成分:石英(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长石(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岩屑,主要为硅质岩屑。
石英含量约90%,长石含量约5%,岩屑含量约3%,另见少量黑色不透明矿物。
定名:石英砂岩2、手标本描述:岩石呈褐红色,致密,块状层理,中—粗粒砂屑结构,分选中等。
主要成分:长石(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石英(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白云母(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岩屑成分复杂,主要有硅质岩屑等。
长石含量约80%,石英含量约10%,白云母5%,岩屑含量约4%,另见少量黑色不透明矿物。
定名:长石砂岩3、手标本描述:岩石呈暗红色,致密,块状层理,中—粗粒砂屑结构,分选中等。
主要成分:岩屑成分复杂,主要有硅质岩屑,板岩岩屑,千枚岩屑、玄武岩屑、花岗岩屑等,石英(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长石(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白云母()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岩屑含量约35%,石英含量约50%,长石含量约10%,,白云母4%,另见少量黑色不透明矿物。
定名:岩屑砂岩4、手标本描述:岩石呈暗红色,致密,块状层理,粉粒砂屑结构,分选较好。
主要成分:石英(粒度小于0.1mm、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长石(粒度小于0.1mm、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鲕粒灰岩手标本描述

鲕粒灰岩手标本描述鲕粒灰岩是一种由碳酸钙和其他矿物质组成的沉积岩,其特征是含有大量的鲕粒。
鲕粒是指在岩石中形成的小球状物,通常由碳酸钙、硅酸盐等矿物质组成。
鲕粒灰岩手标本是用于展示和研究这种沉积岩的样本,下面将详细描述一下鲕粒灰岩手标本的特点。
外观描述鲕粒灰岩手标本通常呈现出灰色或白色,有时也会带有淡黄色或淡红色。
其表面光滑,质地坚硬,摸起来很光滑。
在手标本上可以看到许多小球状物,这些小球就是鲕粒。
这些鲕粒大小不一,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有些还带有细微的层理结构。
组成描述鲕粒灰岩主要由碳酸钙和其他矿物质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方解石和白云石。
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黏土、硅质、铁质等物质。
鲕粒灰岩的成分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层状结构。
产地描述鲕粒灰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海洋和湖泊沉积环境中比较常见。
在中国,鲕粒灰岩主要分布于南方的喀斯特地区,如贵州、广西、云南等省份。
形成过程鲕粒灰岩是一种沉积岩,其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生物作用: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会大量产生碳酸钙壳体或硬骨骼,在它们死后这些壳体或硬骨骼会逐渐沉积在海底。
2. 化学作用:这些碳酸钙壳体或硬骨骼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和化学反应,逐渐转变为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矿物质。
3. 鲕化作用:在方解石和白云石形成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碳酸钙溶解掉,并通过孔隙流动到矿物质表面,逐渐沉积形成鲕粒。
4. 压实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逐渐被压实,形成了坚硬的鲕粒灰岩。
使用范围鲕粒灰岩手标本可以用于教学、科研以及收藏等方面。
在教学方面,可以通过手标本来展示鲕粒灰岩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知识。
在科研方面,可以通过对鲕粒灰岩进行化学分析和显微镜观察等方法来研究其组成和形成过程。
在收藏方面,一些地质爱好者或博物馆也会收集和展示这种手标本。
结语总之,鲕粒灰岩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沉积岩,在手标本上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其特点。
通过对其组成和形成过程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过程,还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鲕粒灰岩手标本描述
介绍
鲕粒灰岩是一种常见的沉积岩,由于其特殊的颗粒状结构而得名。
它属于碳酸盐岩的一种,主要由碳酸钙和少量的杂质组成。
鲕粒灰岩往往具有石灰岩的特点,但其颗粒状结构使其更加独特和美观。
这篇文章将详细描述一块鲕粒灰岩的手标本,包括其外观特征、组成成分、形成环境以及对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外观特征
这块鲕粒灰岩手标本呈现出明显的层状结构,颜色主要为灰白色,偶有淡黄色和淡褐色的颗粒。
手标本的表面比较光滑,质地较为坚硬。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岩石中包含大量细小的颗粒,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鲕粒状结构。
这些颗粒大小不一,最大的仅有几毫米,最小的则微小如沙粒,整体上形成了一个美观而均匀的颗粒状组织。
组成成分
鲕粒灰岩主要由碳酸钙组成,其含量一般在80%以上。
除碳酸钙外,岩石中还含有
少量的杂质,如铁、镁、铝等元素。
这些杂质的含量相对较低,对鲕粒灰岩的整体性质影响较小。
然而,正是这些微量元素赋予了鲕粒灰岩不同的颜色和纹理。
形成环境
鲕粒灰岩的形成与特定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它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中,如海湾、礁湖和潮间带等。
在这些环境中,海水富含高浓度的碳酸钙物质。
当海水中的有机物逐渐沉积并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时,便形成了坚固的鲕粒灰岩。
地质意义
鲕粒灰岩不仅仅是一种美观的沉积岩,它还具有重要的地质学研究价值。
首先,通过研究鲕粒灰岩的颗粒状结构,可以了解到地球古代海洋环境的演变过程。
其次,鲕粒灰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也是研究水体化学成分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
此外,鲕粒灰岩常常伴随着丰富的化石,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历史。
鲕粒灰岩手标本描述
鲕粒灰岩手标本是一块典型的样品,可以很好地代表鲕粒灰岩的特点和性质。
该手标本呈现出明显的层状结构,颜色为灰白色,表面光滑。
观察手标本的断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岩石中颗粒状的结构,这些颗粒大小不一,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颗粒状结构主要由碳酸钙组成,呈多边形或圆形状。
颜色较浅的颗粒往往富含纯净的碳酸钙,而颜色较深的颗粒则含有一定的杂质。
整体上,手标本的颗粒状结构十分均匀,且质地较为坚硬。
鲕粒灰岩手标本的形成环境可以通过岩石中的化石来推测。
在这块手标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化石遗迹,如海藻、贝壳等。
这表明该岩石可能形成于古代浅海环境,其中丰富的有机物为碳酸钙的沉积提供了条件。
总结
鲕粒灰岩手标本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和颗粒状组织,主要由碳酸钙和少量的杂质组成。
它形成于古代浅海环境中,富含有机物和高浓度的碳酸钙。
鲕粒灰岩不仅仅是一种美观的沉积岩,还具有重要的地质学研究价值,可以为研究海洋环境演变和古生物演化历史提供重要线索。
通过研究鲕粒灰岩手标本的外观特征、组成成分和形成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种独特的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