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叶青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1
《无机化学》(上)习题答案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1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多少种含有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 太少,可忽略不计,问:不计3H 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解: 共有18种不同核素的水分子 共有9种不同核素的水分子1-2.答:出现两个峰1-3用质谱仪测得溴的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 79Br 78.9183 占 50.54%,81Br 80.9163 占 49.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1-4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 和205Tl 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97u 和204.97u ,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4.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解: 设203Tl 的丰度为X ,205Tl 的丰度为1-X204.39 = 202.97X + 204.97(1-X) X= 29.00%1-5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 (AgCl ):m (AgI )= 1:1.63810,又测得银和氯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07.868和35.453,求碘的原子量。
解: X= 126.911-8为什么有的元素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却少至3~4位?答:单核素元素只有一种同位素,因而它们的原子量十分准确。
而多核素元素原子量的准确性与它们同位素丰度的测量准确性有关(样品的来源、性质以及取样方式方法等)。
若同位素丰度涨落很大的元素,原子量就不可能取得很准确的数据。
1-13.解:(1)r=c /λ=(3×108)/(633×10-9) = 4.74×1014 Hz 氦-氖激发是红光(2)r=c/λ=(3.0×108)/(435.8×10-9) = 6.88×1014 Hz 汞灯发蓝光18)33(313131323=+⨯=⋅+⋅c c c c 9)21(313121322=+⨯=⋅+⋅c c c c 91.79%46.499163.80%54.509183.78)Br (=⨯+⨯=Ar X 107.86835.453107.86863810.11)AgI ()AgCl (++==m m(3)r=c/λ=(3.0×108)/(670.8×10-9) = 4.47×1014 Hz 锂是紫红1-14 Br 2分子分解为Br 原子需要的最低解离能为190kJ.mol -1,求引起溴分子解离需要吸收的最低能量子的波长与频率。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大全【优秀】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大全【优秀】(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推荐下载)无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大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第二章分子结构 (4)第三章晶体结构 (6)第4章酸碱平衡 (9)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15)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 (16)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23)第八章水溶液 (29)第9章配合物 (32)第十章沉淀平衡 (34)第11章电化学基础 (39)第12章配位平衡 (43)第13章卤素 (44)第14章氧族元素 (46)第15章氮磷砷 (48)第16章碳硅硼 (51)第17章S区金属(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55)第18章过渡元素(一) (58)第18章过渡元素(二) (63)第19章镧系与锕系金属 (66)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1-1:区分下列概念(1) 质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2) 连续光谱和线状光谱(3) 定态、基态和激发态(4) 顺磁性和逆磁性(5) 波长、波数和频率(6) 经典力学轨道和波动力学轨道(7) 电子的粒性与波性(8) 核电荷和有效核电荷答:(1) 质量数:指同位数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是接近同位素量的整数。
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被定义为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 原子质量的1/12 之比,代替“原子量”概念(后者已被废弃);量纲为1(注意相对概念)。
(2) 连续光谱: 波长连续分布的光谱。
炽热的固体、液体或高压气体往往发射连续光谱。
电子和离子复合时,以及高速带电离子在加速场中运动时亦能发射这种光谱。
线状光谱:彼此分立、波长恒定的谱线。
原子受激发(高温、电孤等)时,电子由低能级轨道跃迁到高能级轨道,回到低能级时产生发射光谱(不同原子具有各自特征波长的谱线)。
(3) 定态是由固定轨道延伸出来的一个概念。
电子只能沿若干条固定轨道运动,意味着原子只能处于与那些轨道对应的能态,所有这些允许能态统称为定态。
主量子数为1 的定态叫基态,其余的定态都是激发态。
兰叶青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答案 第六章

第六章 习题答案6-1解:C. 6-2解:A. 6-3解:D. 6-4解:C. 6-5解:A. 6-6解:A.6-7解:① +-3[H ][N H ][O H ]=+② +-3[H ][N H ][O H ][H Ac]=+- ③ -+-2[O H ][H ][H S ]2[H S]=++ ④ +--2[H ][O H ][C N ]C =+-⑤ +-2-3-4434[H ][O H ][H PO ]2[PO ][H PO ]=++- ⑥ +2---4[H ]2[SO ][H C O O ][O H ]=++ 6-8解:① 35(NH ) 1.7910b K Θ-=⨯ +414105(N H)1.00105.59101.7910a K Θ---⨯∴==⨯⨯又 +47(N H)10a K Θ-∴NH 4Cl 不能直接用酸碱滴定法滴定。
② 4(HF) 3.5310a K Θ-=⨯-14114(F ) 1.00102.83103.5310b K Θ---∴==⨯⨯又-7(F )10b K Θ-∴NaF 不能被直接用酸碱滴定法滴定。
③ 3310H BO 7.310K Θ-=⨯;不能用强碱直接滴定。
④ 见教科书P.6-9解:酸:H 3PO 4, HCl碱:AC -, OH -既是酸又是碱:H 2PO 4-6-10解:HCl NaAc HAc NaCl +=+由-(Ac )pH p lg(H Ac)ac cK c cΘΘΘ=+得-(Ac )4.44 4.75lg(H Ac)c cc cΘΘ=+-(Ac )(HAc)0.50c c ∴=为和HCl 反应而生成HAc 需加入NaAc 的物质的量:10.10 1.00.10m ol L L m ol -⋅⨯=设为得到缓冲溶液需再加入的量为x mol 的NaAc 0.10 0.50x mol mol =0.050()x m ol =即NaAc 的总加入量为:0.100.0500.15()m ol += 即:10.1582.0312.3mol g mol g -⨯⋅=6-11解:2HB NaOH NaB H O ++加入0.2 g NaOH 的浓度为:10.2400.10.05()mol L -÷=⋅ 设原溶液中抗碱成分B -为x mol/L0.055.6 5.3lg 0.250.05x +=+-0.0520.20x +=,0.35()x mol L =设原溶液pH 为y :0.355.3lg0.255.30.15 5.4y =+=+=6-12解:要配制 5.00pH =的缓冲溶液,首先选择共轭酸碱对中酸的(HAc)p a K Θ尽可能和p H 5.00=k 接近。
无机化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HA H++ A-
c平/(mol·L-1)0.10-1.7×10-31.7×10-31.7×10-3
α=
5.解:溶液的pH=9.00,c(H+)=1.0×10-9mol·L-1
故c(OH-)=1.0×10-5mol·L-1
14.解: (3)= (2)×3- (1)×2=1266.47 kJ·mol1
15.解:(1)Qp= ==4 (Al2O3, s) -3 (Fe3O4, s) =3347.6 kJ·mol1
(2)Q =4141 kJ·mol1
16.解:(1) =151.1 kJ·mol1(2) =905.47 kJ·mol1(3) =71.7 kJ·mol1
p(Ar) =1103Pa
6.解:(1) 0.114mol;
(2)
(3)
7.解:(1)p(H2) =95.43 kPa
(2)m(H2) = =0.194 g
8.解:(1)=5.0 mol
(2)=2.5 mol
结论:反应进度()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2)0.050mol·L-1HOAc溶液中,
HOAc H++ OAc-
c平/(mol·L-1)0.050-xx x
c(H+)=9.5×10-4mol·L-1
pH=-lgc(H+)=3.02
2.解:(1)pH=1.00c(H+)=0.10mol·L-1
pH=2.00c(H+)=0.010mol·L-1
= =30.32,故 = 4.81031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本无机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北师大版本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2)第二章分子结构 (11)第三章晶体结构 (17)第4章酸碱平衡 (22)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32)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 (49)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57)第八章水溶液 (71)第9章配合物 (75)第十章沉淀平衡 (78)第十一至三十章元素化学 (85)第一章物质的结构1-1 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种含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太少,可以忽略不计,问:不计3H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1-2 天然氟是单核素(19F)元素,而天然碳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2C和13C),在质谱仪中,每一质量数的微粒出现一个峰,氢预言在质谱仪中能出现几个相应于CF4+的峰?1-3 用质谱仪测得溴得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79Br 789183占50。
54%,81Br 80。
9163占49。
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4 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和205Tl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
97u和204。
97u,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04。
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1-5 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AgCl):m(AgBr)=1。
63810:1,又测得银和氯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分别为107。
868和35。
453,求碘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6 表1-1中贝采里乌斯1826年测得的铂原子量与现代测定的铂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比,有多大差别?1-7 设全球有50亿人,设每人每秒数2个金原子,需要多少年全球的人才能数完1mol金原子(1年按365天计)?1-8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1-9 太阳系,例如地球,存在周期表所有稳定元素,而太阳却只开始发生氢燃烧,该核反应的产物只有氢,应怎样理解这个事实?1-10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一种叫“元气”的物质,“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请对比元素诞生说与这种古代哲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物质构造根底1-1.简答题(1)不同之处为: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 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除s 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 2的其他值更小。
(2) 几率:电子在核外某一区域出现的时机。
几率密度: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表示微粒波的强度,用电子云表示。
(3) 原子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以共价单键连接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
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个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范德华半径:分子晶体中相邻两个分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4) BF 3分子中B 原子采用等性sp 2杂化成键,是平面三角形;而NF 3分子中N 原子采用不等性sp 3杂化,是三角锥形。
〔5〕分子式,既说明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表示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CO 2、C 6H 6、H 2;化学式,只说明物质中各元素及其存在比例,并不说明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NaCl 、SiO 2等;分子构造式,不但说明了物质的分子式,而且给出了分子中各原子的具体联接次序和方式,像乙酸的构造式可写为C HH HC OO H其构造简式可记为CH 3COOH 。
1-2解 1错;2错;3对;4对;5对;6错。
7对;8错;9对 10错;11错;12错。
1-3波动性;微粒性1-4. 3s=3p=3d=4s ;3s< 3p< 4s <3d ;3s< 3p< 3d< 4s ; 1-5 32;E 4s < E 4p < E 4d < E 4f ; 第六周期;La 系;2;铈(Ce)1-6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I>HBr>HCl 。
无机化学教材习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一、填空题1.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渗透现象。
2.引起溶胶聚沉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3.在15℃和97 kPa压力下,15 g氮气所占有的体积为 13升。
4.在20℃和97 kPa压力下,0.842 g某气体的体积是0.400 L,这气体的摩尔质量是52.89 g•mol-1。
5.试比较下列溶液的沸点:0.1 mol•L-1蔗糖水溶液= 0.1 mol•L-1NaCl水溶液= 0.1 mol•L-1Na2SO4水溶液。
6.试比较下列溶液的凝固点:0.1 mol•L-1蔗糖水溶液= 0.1 mol•L-1甲醇水溶液= 0.1 mol•L-1苯甲醇水溶液。
7.试比较下列溶液的渗透压:0.1 mol•L-1蔗糖水溶液=0.1 mol•L-1NaCl水溶液 = 0.1 mol•L-1Na2SO4水溶液。
二、选择题1.下列溶液性质中哪一种不是依数性?(D)A. 凝固点B. 沸点C. 渗透压D. 颜色2.在容易聚沉的溶胶中加入适量的大分子物质溶液,以使溶胶的稳定性大大增加,这叫做什么作用?(B)A. 敏化作用B. 保护作用C. 加聚作用D. 聚沉作用3.等体积:0.1 mol•L-1KI和:0.1 mol•L-1AgNO3溶液混合制成的AgI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C )A. Na2SO4B. MgSO4C. FeCl3D. K3[Fe(CN)6]4.溶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D)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稳定的系统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不稳定的系统C.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的系统D. 热力学上不稳定和动力学上稳定的系统5.25℃时,0.01mol•kg-1的糖水的渗透压为∏1,而0.01mol•kg-1的尿素水溶液的渗透压为∏2,则(C)A. ∏1<∏2B. ∏1>∏2C. ∏1=∏2D. 无法确定6.当AgNO3的稀溶液与KI的稀溶液作用时,若 AgNO3过量时,此溶胶( B )A. 不带电B. 带正电C. 带负电D. 无法确定7.加入下列哪一种溶液,能使As2S3胶体溶液凝聚最快(A)A. Al2(SO4)2B. CaCl2C. Na3PO4D. MgCl28.当不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稀溶液后,则( A )A. 溶剂蒸气压降低B. 溶液的蒸气压升高C. 溶液的蒸气压不变D. 溶液的蒸气压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三、是非题1.真实气体在低温高压下可以近似地看作理想气体。
无机化学教材习题答案

答
23.判断下列各组分子之间存在着什么形式的分子间作用力?
①苯和CCl4;②氦和水;③CO2气体;④HBr气体;⑤甲醇和水。
答
24.试判断Si和I2晶体哪种熔点较高,为什么?
答
第五章
1.说出BaH2,SiH4,NH3,AsH3,PdH0.9和HI的名称和分类?室温下各呈何种状态?哪种氢化物是电的良导体?
NaF,AgBr,RbF,HI,CuI,HBr,CrCl。
答
6.如何理解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答
7.BF3是平面三角形的几何构型,但NF3却是三角的几何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说明。
答
8.指出下列化合物合理的结构是哪一种?不合理结构的错误在哪里?
(a)
(b)
(c)
答
N2O存在
9.在下列各组中,哪一种化合物的键角大?说明其原因。
答
(5)按斯莱脱规则计算K,Cu,I的最外层电子感受到的有效核电荷及相应能级的能量。
答
(6)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写出第17号、23号、80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结构式。
答
(7)画出s,p,d各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和径向分布图,并说明这些图形的含意。
答见课本65页
s电子云它是球形对称的。
p电子云它是呈无柄的桠铃形。
答
2.如何利用路易斯结构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H2Se,P2H4,H3O+的结构?
答
3.写出工业制氢的三个主要化学方程式和实验室中制备氢气最简便的方法?
答
4.He在宇宙中丰度居第二位,为什么在大气中He含量却很低?
答
5.哪种稀有气体可用作低温制冷剂?哪种稀有气体离子势低,可做放电光源需要的安全气?哪种稀有气体最便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1-1答:假设有一种气体,它的分子只是一个具有质量的、不占有体积的几何点,并且分子间没有相互吸引力,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器壁之间发生的碰撞不造成动能损失。
这种气体称之为理想气体。
实际气体只有在高温、低压下才接近于理想气体,
1-2解:依题意V = 250 mL =2.5 ×10-4m 3 T = 273.15 + 25 = 298.15 K p = 101300 Pa m =0.164 g 根据 PV = nRT
mol 0102.015
.298J 8.314105.21013004
=⨯⨯⨯==-RT pV n M =m /n =0.164/0.0102= 16.08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8。
1-3解:M =207353314.86
.1510.1=⨯⨯=RT p ρ
已知Xe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F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则131+19n =207,n =4。
该氟化氙的分子式XeF 4。
1-4解:(1) 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为
n (H 2)=075.0215.0=mol n (N 2)=025.0287.0=mol n (NH 3)=02.017
34.0=mol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 总 = 0.075 mol + 0.025 mol + 0.02 mol =0.12 mol
由 p i =x i
p 总 知各组分的分压为 p (H 2) =
5.62kPa 10012mol .0mol 075.0=⨯kPa p (N 2)= 83.20kPa 10012mol
.0mol 025.0=⨯kPa P (NH 3) =67.16kPa 100mol
12.0mol 02.0=⨯kPa 1-5解:(1)用排水取气法得到的是氧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水的分压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相等,查附录,298 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7kPa
根据分压定律 p 总 = p (O 2)
+ p (H 2O)
故 p (O 2) = p 总-p (H 2O) = 98.28-3.167 = 95.11kPa 。
(2)根据
222111n V p n V p = V 2 = 68.210325
.10129827324511.95=⨯⨯⨯mL 1-6解:二甲醚 (CH 3OCH 3) 的摩尔质量为46 g ·mol -1,
n 1=
41028.7460335.0-⨯=mol n 2=21046.4273
314.800.13.101-⨯=⨯⨯=RT pV mol
p 二甲醚=p 总63.110
46.41028.71028.73.101244
211=⨯+⨯⨯⨯=+⨯---n n n kPa 1-7解:物质的量浓度:c 乙醇=948.010992
.05.0465005.03
=⨯⨯+- mol ·L -1 质量摩尔浓度:m 乙醇=
00.1105005.03=⨯-mol ·kg -1 物质的量分数:x 乙醇=018.018
5005.05.0=+ x 水=982.018
5005.018500
=+ 质量分数:ω乙醇=044.0500
5.0465.046=+⨯⨯ ω水=1—ω乙醇=1—0.044=0.956
1-8解:根据公式 △T b = K b · b (B) 和b (B) =kg
1020g 09.13-⨯⨯M 可得 M
K T ⨯⨯=∆kg 20g 09.1b b 0.156 K = 0.52 K·㎏·mol -1×
M ⨯kg 20g 09.1 M = 179 g·mol -1
1-9解:已知*b T =35+273=308K T b =37.65+273=310.65K
根据 ∆T b = K b ·b (B) ∆T b =T b ―*b T = K b · 310
501288
-⨯ = 2.65 解得 K b =2.12K·kg·mol –1
1-10解: b [CO(NH 2)2]=0
.600.50100060.2⨯⨯=0.867mol ·kg -1 ΔT b =K b ·b B =0.512×0.867=0.44K
T b =373.15+0.44=373.59K
ΔT f =K f ·b B =1.86×0.867=1.61K
T f =273.15-1.61=271.54K
1-11解: B A B f f f ·
)B (M m m K b K T ==∆ 5.51-4.86=5.12×
B
M ⨯⨯0.801000500.0 M B =49.2 g ·mol -1
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49.2 g ·mol -1。
1-12解:M 甘油=92g ·mol -1 K f =1.86
根据 △T f =*f T —T f = K f ﹒b (B) =0—(-2)=2
设加入甘油x 克,b (B) =2.9100010092x x
= x=△T f 86
.12
.9⨯=g 9.986.12.92=⨯
1-13解:△T f (葡萄糖)=
2.01806.3f ⨯⨯K △T f (未知物)=5.00.20f ⨯⨯M K 根据题意 2.01806.3f ⨯⨯K =5
.00.20f ⨯⨯M K 解得 M =400g ·mol -1 1-14答:根据溶液的沸点、凝固点和渗透压的计算公式,由于葡萄糖(C 6H 12O 6)和甘油(C 3H 8O 3)的摩尔质量不同,所以把相同质量的葡萄糖(C 6H 12O 6)和甘油(C 3H 8O 3)分别溶于100 g 水中,所得溶液的沸点、凝固点和渗透压不相同。
如果把物质的量相同的葡萄糖和甘油溶于100 g 水中,由于葡萄糖(C 6H 12O 6)和甘油(C 3H 8O 3)的质量摩尔浓度相同,所得溶液的沸点、凝固点和渗透压相同。
1-15解:△T f =0.563 K K f =1.86
根据:
△T f =K f · b (B)
b (B)=
f f K T ∆=1mol k
g K 86.1.563K 0-⋅⋅=0.303 mol·kg -1 近似有:
c (B) = 0.303 mol·L
-1
根据公式: Π= c (B)RT
有: Π=0.303 mol·L -1×8.314 kPa· L·mol -1·K -1×298 K =750.7kPa
1-16答:决定溶胶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布朗运动,胶体粒子较小,布朗运动激烈,能克服重力场的影响而不易沉降,这种性质称为动力学稳定性;胶粒带有相同电荷,使胶粒间具有排斥作用,从而阻止粒子间的充分接近,不易聚沉;吸附层与扩散层中离子的水化作用形成水化层,阻止了胶粒间的相互接近。
加入电解质后,中和了胶粒的电势离子,使胶粒电荷减少以至消失,电动电势降低、水化层变薄、胶核裸露、产生聚沉。
1-17答:胶团结构为:[(AgCl)m · n Ag + · (n -x )NO 3-]x + · x NO 3-
胶粒带正电,溶胶在电场中向负极运动。
A1Cl 3,Na 2SO 4,K 3[Fe(CN)6]三种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能力依次增强。
1-18答:(1) 无稳定剂存在,不能形成AgI 溶胶。
(2)能形成AgI 溶胶。
(3)[(AgI)m · n Ag + · (n -x )NO 3-]x + · x NO 3- (AgNO 3过量) ,胶粒带正电。
(4)[(AgI)m · n I - · (n -x ) K +]x -
· x K + (KI 过量) ,胶粒带负电。
1-19答:(1)海水鱼体细胞中的细胞液盐的浓度高于淡水浓度,若将海水鱼放置在淡水中,则由于渗透作用,水进入鱼体细胞,以至于鱼的体细胞液内液体过多,细胞壁胀破而死亡。
(2)盐碱地上栽种植物时,由于渗透作用,植物体内水份将会渗入土壤,使植物枯
萎。
(3)凝固点降低,使雪熔化。
(4)海水中的盐对江河中的溶胶的聚沉作用。
(5)明胶属高分子化合物,先加明胶后对金溶胶起保护作用,再加NaCl溶液时不发生聚沉,先加NaCl溶液后,金溶胶遇电解质发生聚沉,再加明胶不能复得溶胶。
1-20答:苯和水混合后加入钾肥皂摇动,得到水包油型的乳浊液;加入镁肥皂得到油包水型的乳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