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理想化模型)2.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物体的影响可忽略例如:平动,转动。

质量很小,体积很小的物体二.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系的物体。

①选来作为参考系的物体是可以静止也可以是运动的,但一旦选为参考系就认为是静止的②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如果没有说明,通常以地面作为参考系③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④在同一问题中研究不同物体的运动或同一物体在不同阶段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三.坐标系:直线运动通常为一维坐标系平面内曲线运动通常为二维坐标系空间内复杂运动通常为三维坐标系第二节时间与位移一.时刻与时间间隔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一点。

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一线段。

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2.路程:有大小但无方向(标量)。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矢量)。

3路程:大小与初末位置及运动轨迹有关。

位移:大小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

路程≥位移注意:1.只有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2.物体在某一运动中,唯一可能等于零,但路程一定不为零。

三.标量和矢量1.标量:有大小无方向的量。

2.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四.物体的位置变化与位势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的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cm/s1m/s=3.6km/h4.性质:矢量:大小;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方向: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5.平均速率与瞬时速度①平均速度与时间间隔和位移相对。

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②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注意: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运动的特性包括普遍性、永恒性和多样性。

参考系是指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选取参考系是自由的。

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是指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

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理想化模型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是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采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采用电磁打点。

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在物体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会产生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根据公式f=μ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N成正比。

动摩擦因数μ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且0<μ<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1.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1 运动形式:平动(物体上各点运动形式相同)、转动、振动(围绕某点往复运动)。

2.参考系与坐标系2.1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2注意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因参考系的选取的不同而不同。

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参考系的选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为原则为了叙述,做题简便,一般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2.3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常见坐标系:直线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三维坐标系等。

3.质点3.1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高中第一个)。

3.2原则: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3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三种主要情形:(1)物体只做平动时(2)物体运动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转动效果时。

4.时间与时刻4.1时刻指某一瞬时,体现在时间轴上为某一点。

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无长短意义。

4.2时间指两时刻间隔,体现在时间轴上为两点间线段对应值。

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4.3 注意几种时间和时刻的说法:4.3.1第1s内,第2s内,第3s内,……。

第n秒内指的是时间,在数值上都等于1s。

新教材上将这一说法也称为第几秒钟。

4.3.2最初2s内,最后2s内,……,最初ns内都是指时间,在数值上对应所述值。

4.3.3第1s末(或第2s初),第2s末(或第3s初),……,都是指时刻。

如图所示。

5. 位置、轨迹、位移、路程5.1质点的位置可用规定的坐标系中的点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可分别表示为S(x)、S(x、y)、S(x、y、z)5.2轨迹:物体的实际运动路径,我们可由轨迹来判断物体做直线运动还是做曲线运动。

应该注意在位移——时间(v-t)图象上,图象表示的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t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2、从V—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表示减速....,a<0...表示加速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0V...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t=0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在t.轴下..;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正....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方的位移为负......;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Array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与V方向相同...;....,V..都增大....时,不管..a.如何变化⑵若a与V方向相反...;....,V..都减小....时,不管..a.如何变化★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度。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位置改变的过程。

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运动的描述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有位移、位移矢量、路径、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表示物体在空间位置的改变。

(2) 位移矢量:位移与方向共同构成的量被称为位移矢量。

(3) 路径:物体运动的轨迹被称为路径。

(4) 速度: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是标量。

(5)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平均速度。

(6) 瞬时速度:物体运动某一时刻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每秒变化的量。

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成正比,与时间的变化量成反比。

4. 运动规律运动的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2) 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第二章:力和运动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同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力的分类力的分类包括接触力和场力。

接触力是由物体之间的接触产生的,场力则是物体之间通过场作用产生的。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时,其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同物体之间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分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多个力的合成。

3. 力的平衡与力的不平衡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反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即物体处于加速或减速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在我们探索物理世界的旅程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就像一扇打开科学之门的钥匙。

这一章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初步领略到物理的魅力和奥秘。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梳理一下这重要的第一章的知识点。

一、运动的描述(一)质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当我们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把这个物体看成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这就是质点。

比如说,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远远大于地球的直径,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对公转的影响极小,这时就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但如果研究地球的自转,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了,因为地球的自转涉及到其不同部位的运动差异,形状和大小就不能忽略。

(二)参考系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一个参考系。

参考系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比如,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边的树木在向后移动。

实际上树木是静止的,是因为我们选择了汽车作为参考系,汽车在向前运动,所以相对来说树木就好像在向后移动。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比如,在匀速行驶的火车上,一个人在车厢里走动。

如果以车厢为参考系,这个人是在做直线运动;但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这个人的运动轨迹就复杂得多。

(三)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常见的坐标系有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二维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三维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

比如,描述一个在直线上运动的物体的位置,我们用一维坐标系就可以;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运动,如操场上跑步的人的位置,就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时间和位移(一)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

比如,上午 8 点上课,8 点就是时刻。

时间间隔则是两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比如,一节课 45 分钟,45 分钟就是时间间隔。

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知识点总结


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x − t 图象看 曲线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曲线斜率的正
速度
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v − t 图象看 曲线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曲线斜率的
加速度
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曲线与 t 轴所围的面积等于位移。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例如:位移)
速度
定义: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 = x / t
单位:米每秒(m/s)
属性: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 平均 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时速度 速度
瞬时 时间间隔趋于零的平均速度。
速度
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最高电压 6V,频率 f 为 50Hz,
打点间隔为 0.02s。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最高电压 220V,频率 f 为 50Hz,
打点间隔为 0.02s。
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差)与
时间的比值。
公式: a = v / 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加速度方向与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
速度方向的关 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
参考系 定义:用于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 定义:在参考系上建立的坐标系。
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
时间: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
表示。
路程和位移 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标量和矢量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例如:路程)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 定义: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1.2 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

- 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1.3 位置、位移和路程- 位置: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 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

- 路程: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标量。

1.4 速度和平均速度- 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矢量。

- 平均速度: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1.5 加速度- 定义: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矢量。

- 表达式:a = Δv/Δt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 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分类: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非接触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2.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F = 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3 摩擦力-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 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2.4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表达式:F = 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第三章:能量与动量3.1 功和能量- 功:力与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乘积。

- 能量: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

3.2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3 动量和冲量- 动量: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矢量。

- 冲量: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初高个性化辅导,助你提升学习力! 1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梳理
1、把运动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①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物体运动研究精度的影响忽略不计。

②只关注整体的运动状况;③物体上各质点运动情况完全相同,任意一个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体的运动。

2、通过突出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起来的理想化“模型”,称为 物理模型 。

3、时刻对应时间点,表示状态;时间(即时间间隔)对应时间段,表示过程,用t ∆表示。

4、路程(S )是标量,表示通过路径的长度,无方向,位移(x ∆)是矢量,表示位置的变化,大小是从起点x 0到终点x t 的直线距离,x ∆=x t -x 0,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与坐标轴方向相同为正方向,与坐标轴方向相反为负方向。

在同一段路程中,路程总是≥位移大小。

5、速度t x
v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同,单位是m/s ,常用单位有Km/h 。

1m/s
= 3.6 Km/h 。

6、x-t 图:水平直线表示静止;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曲线表示变速直线运动。

两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

7、平均速度:t x v ∆∆=,是粗略描述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某位置(或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就是无限逼近该位置(或该时刻)附近的位移(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8、变速直线运动的x-t 图像是一条曲线,图像中某两点的割线斜率表示平均速度,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速度。

9、加速度121
2-t t v v t v a -=∆∆=,单位是m/s 2,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但
不一定是速度方向。

加速时,a >0,表示加速度与初速度同向,减速时,a <0,表示加速度与初速度反向。

10、v-t 图:时间轴所在的直线表示静止;平行于时间轴的水平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其越大,表示加速度大小越大。

斜率为正,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为负,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图线与t 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