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变换-翻折
几何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答案参考)

专题:几何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已知一个矩形纸片OACB,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1,0),点B(0,6),点P为BC边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经过点O、P折叠该纸片,得点B′和折痕OP.设BP=t.(Ⅰ)如图①,当∠BOP=300时,求点P的坐标;(Ⅱ)如图②,经过点P再次折叠纸片,使点C落在直线PB′上,得点C′和折痕PQ,若AQ=m,试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m;(Ⅲ)在(Ⅱ)的条件下,当点C′恰好落在边OA上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2、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8.把△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G;E、F分别是C′D和BD上的点,线段EF交AD于点H,把△FDE沿EF折叠,使点D落在D′处,点D′恰好与点A重合.(1)求证:△ABG≌△C′DG;(2)求tan∠ABG的值;(3)求EF的长.3、如图,抛物线y=ax2+bx+2交x轴于A(﹣1,0),B(4,0)两点,交y轴于点C,与过点C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于另一点D,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点D坐标;(2)点E在x轴上,若以A,E,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此时点P的坐标;(3)过点P作直线CD的垂线,垂足为Q,若将△CPQ沿CP翻折,点Q的对应点为Q′.是否存在点P,使Q′恰好落在x轴上?若存在,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解:(Ⅰ)根据题意,∠OBP=90°,OB=6。
在Rt△OBP中,由∠BOP=30°,BP=t,得OP=2t。
∵OP2=OB2+BP2,即(2t)2=62+t2,解得:t1=23t2=-23(舍去).∴点P的坐标为(23,6)。
(Ⅱ)∵△OB′P、△QC′P分别是由△OBP、△QCP折叠得到的,∴△OB′P≌△OBP,△QC′P≌△QCP。
∴∠OPB′=∠OPB,∠QPC′=∠QPC。
平移旋转翻折

平移旋转翻折在数学几何中,平移、旋转和翻折是常见且重要的变换方式。
它们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计算机图形学、工程建模以及几何推理,还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
一、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上将一个图形沿着一定方向不改变形状和大小地移动。
在数学中,平移可以用向量来表示。
假设平移向量为[dx, dy],那么图形上任意一点(x, y)经过平移后的坐标为(x+dx, y+dy)。
可以看出,平移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而不会改变图形本身的性质。
平移在几何中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地图制图中,将地图上的城市标记进行平移,便可以得到不同的地理分布方案。
此外,在工程制图中,平移也是非常常见的操作,可以通过平移来移动图形的位置,以获得更合理和更美观的设计。
二、旋转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以某个点为中心按一定角度旋转,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
数学中,我们可以使用旋转矩阵来描述一个图形的旋转变换。
设旋转角度为θ,旋转中心为(x0, y0),图形上任意一点(x, y)经过旋转后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x' = (x - x0) * cosθ - (y - y0) * si nθ + x0y' = (x - x0) * sinθ + (y - y0) * cosθ + y0可以看出,旋转的本质是改变了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但不改变图形本身的性质。
旋转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中,飞行器的姿态控制需要进行旋转变换来实现平衡和机动性能。
此外,在艺术设计中,通过旋转变换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三、翻折翻折是指将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称地翻转,即将图形中的点关于对称轴做镜像对称。
在数学中,翻折也可以通过矩阵变换来表示。
设对称轴为直线y=kx+b,图形上任意一点(x, y)经过翻折后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x' = x - 2 * (k * x + b) / (k^2 + 1)y' = y - 2 * (k * x + b) * k / (k^2 + 1) - 2 * b / (k^2 + 1)翻折改变了图形的方向和位置,同时也改变了图形的性质。
中考数学点对点-几何折叠翻折类问题(解析版)

专题33 中考几何折叠翻折类问题专题知识点概述1.轴对称(折痕)的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对称轴与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垂直。
(3)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
也就是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对称的图形都全等.2.折叠或者翻折试题解决哪些问题(1)求角度大小;(2)求线段长度;(3)求面积;(4)其他综合问题。
3.解决折叠问题的思维方法(1)折叠后能够重合的线段相等,能够重合的角相等,能够重合的三角形全等,折叠前后的图形关于折痕对称,对应点到折痕的距离相等。
(2)折叠类问题中,如果翻折的直角,那么可以构造三垂直模型,利用三角形相似解决问题。
(3)折叠类问题中,如果有平行线,那么翻折后就可能有等腰三角形,或者角平分线。
这对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4)折叠类问题中,如果有新的直角三角形出现,可以设未知数,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解决。
(5)折叠类问题中,如果折痕经过某一个定点,往往用辅助圆解决问题。
一般试题考查点圆最值问题。
(6)折叠后的图形不明确,要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一次分析验证可以利用纸片模型分析。
例题解析与对点练习【例题1】(2020•哈尔滨)如图,在Rt△ABC中,∠BAC=90°,∠B=50°,AD⊥BC,垂足为D,△ADB与△ADB'关于直线AD对称,点B的对称点是点B',则∠CAB'的度数为()A.10°B.20°C.30°D.40°【答案】A【解析】由余角的性质可求∠C=40°,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B'B=∠B=50°,由外角性质可求解.∵∠BAC=90°,∠B=50°,∴∠C=40°,∵△ADB与△ADB'关于直线AD对称,点B的对称点是点B',∴∠AB'B=∠B=50°,∴∠CAB'=∠AB'B﹣∠C=10°。
圆中的重要模型之翻折(学生版)-初中数学

圆中的重要模型之翻折模型圆中的翻折模型是将一个圆形的纸片沿着一条直线翻折,使得纸片的边缘与直线重合,从而形成新的圆形或圆环。
翻折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被折痕垂直平分。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创建各种不同的图形和图案,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几何模型。
模型1.圆中的翻折模型(弧翻折必出等腰)【知识储备】1、翻折变换的性质:翻折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被折痕垂直平分;2、圆的性质: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弦相等;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3、等圆相交:如图,圆O和圆G为两个相等的圆,圆O和圆G相交,相交形成的弦为AB,则弦AB为整个图形的对称轴,圆心O和圆心G关于AB对称,弧ACB和弧ADB为等弧,且关于AB对称;4、弧翻折(即等圆相交):如图,以弦BC为对称轴,将弧BC翻折后交弦AB于点D,那么弧CDB所在的圆圆G与圆O是相等的圆,且两个圆关于BC对称,故圆心O、G也关于BC对称。
模型1.圆中的翻折模型(弧翻折必出等腰)1)条件:如图,以圆O的一条弦BC为对称轴将弧BC折叠后与弦AB交于点D,结论:CD=CA2)条件:特别地,弧BC 折叠后过圆心,结论:CD =CA ,∠CAB =60°1)证明:如图,设折叠后的BDC所在的圆心是G ,连接AC ,CD .由题意得(折叠):BC =BDC ,即:BC =BD +DC ,∴∠CAB =∠DCB +∠CBD ,∵∠CDA =∠DCB +∠CBD ,∴∠CAB =∠CDA ,∴CD =CA 。
2)证明:如图,连接AC ,CD ,CO ;由1)中证明知:CO =CA ,∵OA =OC ,∴CO =CA =OA ,∴△OAC 为等边三角形,∴∠CAB =60°。
1.(23-24九年级上·浙江台州·阶段练习)如图,在⊙O 中,AB 为直径,C 为圆上一点,将劣弧AC 沿弦AC 翻折,交AB 于点D (不与点O 重合),连结CD .若∠BAC =24°,则∠ACD 的度数为()A.44°B.46°C.48°D.42°2.(23-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如图,△ABC 为⊙O 的内接三角形,AB =8,CD 为AB 边上的中线,将BC 沿BC 翻折后刚好经过点D ,若已知⊙O 的半径为25,则BC 的长是()A.43B.62C.65D.533.(2023·山西吕梁·模拟预测)如图,AC 是半圆O 的一条弦,以弦AC 为折线将弧AC 折叠后过圆心O ,⊙O 的半径为2,则圆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3B.2π-3C.3D.3+14.(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末)如图,将⊙O 上的BC �沿弦BC 翻折交半径OA 于点D ,再将BD �沿BD 翻折交BC 于点E ,连接DE .若AD =2OD ,则DE AB 的值.5.(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如图,在⊙O 中,点C 为AB 的中点,将弦AB 下方的部分沿弦AB 翻折,使点C 与圆心O 重合.点D 为优弧AB 上一点连接BD 、CD 、BC .若∠BCD =45°,AB =23,则CD =()A.6+2B.23C.1+23D.326.(2023春·江苏盐城·九年级校考期末)如图,AB 是半径为2的⊙O 的弦,将AB 沿着弦AB 折叠,正好经过圆心O ,点C 是折叠后的AB上一动点,连接并延长BC 交⊙O 于点D ,点E 是CD 的中点,连接AC ,AD,EO.则EO的最小值为.7.(23-24九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在⊙O中,AB为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将劣弧沿弦AC翻折交AB于点D,连接CD.(1)如图1,若点D与圆心O重合,AC=3,求⊙O的半径r;(2)如图2,若点D与圆心O不重合,∠BAC=20°,请求出∠DCA的度数.(3)如图2,如果AD=6,DB=2,求AC的长.8.(2023·安徽淮南·一模)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1)如图①,将AC 沿弦AC翻折,交AB于D,若点D与圆心O重合,AC=23,则⊙O的半径为;(2)如图②,将BC 沿弦BC翻折,交AB于D,把BD 沿直径AB翻折,交BC于点E.(Ⅰ)若点E恰好是翻折后的BD 的中点,则∠B的度数为;(Ⅱ)如图③,连接DE,若AB=10,OD=1,求线段DE的长.1.(2023春·浙江金华·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将劣弧AC沿AC 折叠后刚好经过弦BC 的中点D .若AC =6,∠C =60°,则⊙O 的半径长为()A.137B.237C.1321 D.23212.(2023·吉林长春·统考模拟预测)如图,在⊙O 中,点C 在优弧AB 上,将BC 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的中点D ,连接AC ,CD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①AC =CD ;②AD =BD ;③AC +BD =BC ;④CD 平分∠ACBA.1B.2C.3D.43.(2022春·福建福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弦,先将BC 沿BC 翻折交AB 于点D ,再将BD 沿AB 翻折交BC 于点E .若BE =DE ,则∠BCD 的度数是()A.22.5°B.30°C.45°D.60°4.(2022秋·湖北武汉·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若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之比是1:22,则称直角三角形为完美三角形.如图,C是⊙O上半圆上一点,将⊙O沿着BC折叠,与直径AB交于圆心O右侧一点D,若△ABC是完美三角形,则BD:AD为()A.3:1B.22:1C.3:22D.7:25.(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已知半圆O的直径AB=8,C是半圆上一点,沿AC折叠半圆得到弧ADC,交直径AB于点D,若DA、DB的长均不小于2,则AC的长可能是()A.7B.6C.5D.46.(2023·河南周口·统考二模)如图①,AB为半圆O的直径,点C在AB 上从点A向点B运动,将BC 沿弦BC,翻折,翻折后BC 的中点为D,设点A,C间的距离为x,点O,D间的距离为y,图②是点C运动时y 随x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B的长为.7.(2023·北京·统考二模)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将弧AC沿直线AC翻折,若翻折后的图形恰好经过点O,则∠CAB=°.8.(2023秋·湖北武汉·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以AB为直径的半圆沿弦BC折叠后,AB与CB 相交于点D .若CD =13BD ,则∠ACD =.9.(2023·浙江宁波·校考一模)如图,⊙O 的半径为4.将⊙O 的一部分沿着弦AB 翻折,劣弧恰好经过圆心O .则这条劣弧的弧长为.10.(2023春·广西·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CD 是⊙O 的直径,AB 是⊙O 的弦,AB ⊥CD ,垂足为G ,OG :OC =3:5,AB =8,点E 为圆上一点,∠ECD =15°,将CE沿弦CE 翻折,交CD 于点F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1.(2023秋·四川南充·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O 中,将劣弧AB 沿弦AB 折叠得弧AmB ,P 是弧AmB 上一动点,过点P 作弧AmB 的切线与⊙O 交于C ,D 两点,若⊙O 的半径为13,AB =24,则CD 的长度最大值为.12.(2024·浙江杭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在⊙O中,AB为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将劣弧沿弦AC翻折交AB于点D,连结CD.(1)如图1,若点D与圆心O重合,则∠BAC的度数为;(2)如图2,若点D与圆心O不重合,∠BAC=16°,则∠DCA的度数为.13.(2022秋·湖北武汉·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C是半圆上一点,AB是直径,将弧BC沿BC翻折交AB于点D,再将弧BD沿BD翻折交BC于点E,若E是弧BD的中点,AD=2,则阴影部分面积为.14.(2024·浙江金华·九年级校考期中)在⊙O中,AB为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将劣弧沿弦AC翻折交AB于点D,连接CD.(1)如图1,若点D与圆心O重合,AC=3,求⊙O的半径r;(2)如图2,若点D与圆心O不重合,∠BAC=20°,请求出∠DCA的度数.(3)如图2,如果AD=6,DB=2,求AC的长.15.(2023·河北张家口·校考模拟预测)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AD=45°,AB=4,BC=a,以AB为直径在AB的上方作半圆O,交AD于点E,P为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将半圆O沿BP折叠,得到点A的对称点A ,点O的对称点O .(1)当点O 在半圆O 上时,∠ABA 的度数为;(2)如图2,连接BD ,BP 与AE 交于点F .已知P A ∥BD ,且a =22+26.①求BD 的长度及EF BF 的值;②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点P 在AB 上运动过程中,当直线DC 能与A P 所在的圆相切时,直接写出a 的取值范围.16.(2023·河北承德·九年级校考期末)如图,⊙O 的直径AB =4,AC 是弦,沿AC 折叠劣弧AC,记折叠后的劣弧为AmC .(1)如图1,当AmC 与AB 相切于A 时.①为画出AmC 所在圆的圆心P ,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甲:在AmC 上找一点E ,连AE 、CE 并分别作它们的中垂线,交点为P ;乙:分别以A 、C 为圆心,以AO 为半径作弧,除O 外两弧另一个交点即为圆心P .A.甲正确B.乙正确C.甲乙都正确D.都不正确②选择合适的方法做出圆心P ,求AC 的长;直接写出此时∠CAO 的度数.(2)如图2,当AmC经过圆心O 时,求AC 的长;(3)如图3,当AmC 覆盖圆心且与直径交于点D ,若∠CAO =25°,直接写出∠ACD 的度数.17.(2023·广东汕头·九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O中,点C、D在AB 上,将BC 沿BC折叠后,点D的对应点E刚好落在弦AB上,连接AC、EC.(1)证明:AC=EC;(2)连接AD,若CE=5,AD=8,求⊙O的半径.18.(2023·江苏扬州·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在⊙O中,AB为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将劣弧沿弦AC翻折交AB于点D,连结CD.(1)如图1,若点D与圆心O重合,AC=3,求⊙O的半径r.(2)如图2,若点D与圆心O不重合,∠BAC=26°,请直接写出∠DCA的度数是.(3)如图2,若点D与圆心O不重合,BD=5,AD=7,求AC的长.。
初中数学翻折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翻折变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翻折变换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翻折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翻折变换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翻折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翻折变换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翻折变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翻折现象,如打开书本、折叠纸张等,引导学生关注翻折变换。
2. 新课讲解:(1)翻折变换的定义:解释翻折变换的概念,即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使得折叠前后的图形重合。
(2)翻折变换的基本性质:① 翻折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② 翻折变换的轴线是对称轴,图形关于轴线对称。
③ 翻折变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3)翻折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翻折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制作几何模型、展开平面图等。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些翻折变换,观察图形的变化,加深对翻折变换的理解。
4. 拓展提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翻折变换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翻折变换的定义、基本性质及实际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翻折变换的基本性质。
2. 举例说明翻折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制作几何模型、展开平面图等。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掌握翻折变换方面的困难,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拓展应用等方面,评价学生在翻折变换方面的掌握程度。
专题31 几何变换之翻折模型--2024年中考数学核心几何模型重点突破(学生版)

专题31几何变换之翻折模型【理论基础】翻折和折叠问题其实质就是对称问题,翻折图形的性质就是翻折前后图形是全等的,对应的边和角都是相等的。
以这个性质为基础,结合圆的性质,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设方程思想来考查。
那么碰到这类题型,我们的思路就要以翻折性质为基础,结合题中的条件,或利用三角形相似,或利用勾股定理设方程来解题。
对于翻折和折叠题型分两个题型来讲,一类题型就是直接计算型,另一类是涉及到分类讨论型,由浅入深难度逐步加大,,掌握好分类讨论型的翻折问题,那么拿下中考数学翻折题型就没问题了。
解决翻折题型的策略1.利用翻折的性质:①翻折前后两个图形全等。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结合相关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3.运用勾股定理或者三角形相似建立方程。
翻折折叠题型(一),直接计算型,运用翻折的性质,结合题中的条件,或利用三角形相似,或利用勾股定理设方程来解题。
一般难度小,我们要多做一些这些题型,熟练翻折的性质,以及常见的解题套路。
翻折折叠题型(二),分类讨论型,运用翻的性质,结合题中的条件,或利用三角形相似,或利用勾股定理设方程来解题。
般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运用题中的条件,多种情况讨论分析,需要准确的画图,才能准确分析。
【例1】如图,在ABC 中,点D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过点D 作DE ∥AC 交BC 于点E ,将BDE 沿DE 翻折,得到B DE ' ,若点C 恰好在线段B D '上,若90BCD ∠=︒,DC :3CB '=:2,AB =CE 的长度为()A.42B 722C.32D522【例2】如图,点E是菱形ABCD的边CD上一点,将ADE沿AE折叠,点D的对应点F恰好在边BC上,设DE k CE=.(1)若点F与点C重合,则k=__________.(2)若点F是边BC的中点,则k=__________.【例3】(1)发现:如图①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为AD边上一点,将△AEB沿BE 翻折到△BEF处,延长EF交CD边于G点,求证:△BFG≌△BCG.(2)探究:如图②,在矩形ABCD中,E为AD边上一点,且AD=8,AB=6.将△AEB 沿BE翻折到△BEF处,延长EF交BC边于G点,延长BF交CD边于点H,且FH=CH,直接写出AE的长.一、单选题1.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如图进行两次对折,折成一个正方形,从右下角的顶点,沿斜虚线剪去一个角剪下的实际是四个小三角形,再把余下的部分展开,展开后的这个图形的内角和是()度.A .1080︒B .360︒C .180︒D .900︒2.如图,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若将△ACB 沿对角线AC 翻折得到△ACE ,连接ED ,则图中与∠CAD 度数一定相等(除∠CAD 外)的角的个数有()A .2个B .4个C .5个D .7个3.如图,点D ,E 是正△ABC 两边上的点,将△BDE 沿直线DE 翻折,点B 的对应点恰好落在边AC 上,当AC =5AF 时,BD BE的值是()A .23B .34C .35D .574.如图,在△ABC 中,AB <AC ,∠C =45°,AB =5,BC =D 在AC 上运动,连接BD ,把△BCD 沿BD 折叠得到BC D '△,BC '交AC 于点E ,C D AB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78B .127C .52D .2075.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4,延长DC 到点F (0<CF <4),在线段CB 上截取点P ,使得CP =CF ,连接BF 、DP ,再将△DCP 沿直线DP 折叠得到△DEP .下列结论:①若延长DP ,则DP ⊥FB ;②若连接CE ,则CE FB ∥;③连接PF ,当E 、P 、F 三点共线时,CF =4;④连接AE 、AF 、EF ,若△AEF 是等腰三角形,则CF =﹣4;其中正确有()A .4个B .3个C .2个D .1个6.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 =90°,AB =8,tan ∠ABC =32,点N 是边AC 的中点,点M 是射线BC 上的一动点(不与B ,C 重合),连接MN ,将△CMN 沿MN 翻折得△EMN ,连接BE ,CE ,当线段BE 的长取最大值时,sin ∠NCE 的值为()A B C D 7.如图,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E ,15ADE ∠=︒,BD =将ABC 沿AC 所在直线翻折180°到其原来所在的同一平面内,若点B 的落点记为B ',恰好BE B E '⊥,若点F 为BC 上一点,则B F '的最短距离是()A .1B 2C 3D 58.如图,将四边形纸片ABCD 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使得点B 落在CD 上的点M 处,折痕为AP ;再将PCM △,ADM △分别沿PM ,AM 折叠,此时点C ,D 落在AP 上的同一点N 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M 是CD 的中点B .MN AP⊥C .当四边形APCD 是平行四边形时,3AB MN=D .AD BC∥二、填空题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22y x =-+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y 轴相交于点B .将ABO 沿直线AB 翻折得到ABC .若点C 在反比例函数(0)k y k x=≠的图象上,则k =____________.10.如图,在Rt △ABC 中,∠A =90°,AB 3AC =4,点D 是AB 的中点,点E 是边BC 上一动点,沿DE 所在直线把△BDE 翻折到△B ′DE 的位置,B ′D 交边BC 于点F ,若△CB ′F 为直角三角形,则CB ′的长为______.11.如图,将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若138∠=︒,231∠=︒,则D ∠=___.12.如图,90POQ ∠=︒,定长为a 的线段端点A ,B 分别在射线OP ,OQ 上运动(点A ,B 不与点O 重合),C 为AB 的中点,作OAC 关于直线OC 对称的OA C '△,A O '交AB 于点D ,当OBD 是等腰三角形时,OBD ∠的度数为______.13.如图,抛物线y =2x ﹣2x ﹣3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点C 在对称轴上,且位于x 轴的上方,将△ABC 沿直线AC 翻折得到△A B 'C ,若点B '恰好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14.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己知AB 13,BC =6,AC =5,点E 是BC 边上的动点,现将△ABE 沿AE 折叠,点B ′是点B 的对应点,设CE 长为x ,若点B ′落在△ADE 内(包括边界),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15.如图,点A 、B 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的y 轴正半轴、x 轴正半轴上,且OA =4,OB =3,将△AOB 沿AB 折叠,O 的落点为P ,若双曲线y =k x过点P ,则k =________.16.如图,过点A 折叠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使B 落在B ',连接D B ',点F 为D B '的中点,则CF 的最小值为_____.三、解答题17.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AD =,90BAC ∠=︒,45BDC ∠=︒.(1)求∠ABC 的度数;(2)把 BCD 沿BC 翻折得到 BCE ,过点A 作AF BE ⊥,垂足为F ,求证:2BE AF =;(3)在(2)的条件下,连接DE ,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45,10BC =,求DE 的长.18.(1)[初步尝试]如图①,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ACB =90°,将△ABC 折叠,使点B 与点C 重合,折痕为MN ,则AM 与BM 的数量关系为____18____;(2)[思考说理]如图②,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AC =BC =6,AB =10,将△ABC 折叠,使点B 与点C 重合,折痕为MN ,求AM BM的值;(3)[拓展延伸]如图③,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AB =9,BC =6,∠ACB =2∠A ,将△ABC 沿过顶点C 的直线折叠,使点B 落在边AC 上的点B '处,折痕为CM .①求线段AC 的长;②若点O 是边AC 的中点,点P 为线段OB '上的一个动点,将△APM 沿PM 折叠得到A PM ' ,点A 的对应点为点A ',A M '与CP 交于点F ,求PF MF 的取值范围.19.综合与实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学习到了新知识,掌握了许多新技能.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活动——折纸,就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兴趣.在经历图形变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同学们的空间观念,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实践发现:对折矩形纸片ABCD ,使AD 与BC 重合,折痕为EF ,把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EF 上的点N 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 ,折痕为BM ,把纸片展平,连接AN ,如图①;(1)折痕BM 所在直线是否是线段AN 的垂直平分线?请判断图中ABN 是什么特殊三角形?请写出解答过程.(2)继续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H 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 ,得到折痕BG ,把纸片展平,如图②,求∠GBN 的度数.(3)拓展延伸:如图③,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A '处,并且折痕交BC 边于点T ,交AD 边于点S ,把纸片展平,连接AA '交ST 于点O ,连接AT ;求证:四边形SATA '是菱形.20.图,一张矩形纸片ABCD ,点E 在边AB 上,将△BCE 沿直线CE 对折,点B 落在对角线AC 上,记为点F .(1)若AB =4,BC =3,求AE 的长.(2)连接DF ,若点D ,F ,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DF =2,求AE 的长.21.如图1,在△ABC 中,BC =6,P 是BC 边的一点,且不与B ,C 重合,将△APB 沿AP 折叠得'APB △,过点C 作AP 垂线,垂足为D ,连接DB BB B C '',,.(1)AB 和'AB 的数量关系是,AP 与'BB 的位置关系是;(2)如图2,当四边形'BDCB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BP 的长;(3)在(2)的条件下,若BD =CD ,求证:223AB AC AD DP -=⋅.22.矩形ABCD 满足BC =2AB ,E 、F 分别为AD 、BC 边上的动点,连接EF ,沿EF 将四边形DEFC 翻折至四边形GEFH .(1)①如图1,若点G 落在矩形ABCD 内,当∠BFE =57°时,直接写出∠AEG =.②如图2,若点G 落在AB 边上,当G 为AB 中点时,直接写出sin ∠BFH =.(2)如图3,若点G 落在AB 边上,且满足AB =nAG ,①求BH DF 的值(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②在E 、F 运动的过程中,直接写出DE CF AG+的值(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23.小红根据学习轴对称的经验,对线段之间、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拓展探究.如图,在ABCD 中,AN 为BC 边上的高,AD m AN=,点M 在AD 边上,且BA BM =,点E 是线段AM 上任意一点,连接BE ,将ABE △沿BE 翻折得FBE .(1)问题解决:如图①,当60BAD ∠=︒,将ABE △沿BE 翻折后,使点F 与点M 重合,则AM AN =______;(2)问题探究:如图②,当45BAD ∠=︒,将ABE △沿BE 翻折后,使EF BM ∥,求ABE ∠的度数,并求出此时m 的最小值;(3)拓展延伸:当30BAD ∠=︒,将ABE △沿BE 翻折后,若EF AD ⊥,且AE MD =,根据题意在备用图中画出图形,并求出m 的值.24.【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同学们开展了以折叠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如图1,已知矩形纸片()ABCD AD AB >,其中宽8AB =.(1)【动手实践】:如图1,威威同学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M 处,折痕为BN ,连接MN ,然后将纸片展平,得到四边形ABMN ,则折痕BN 的长度为______.(2)【探究发现】:如图2,胜胜同学将图1中的四边形ABMN 剪下,取AN 边中点E ,将ABE △沿BE 折叠得到A BE ' ,延长BA '交MN 于点F .点Q 为BM 边的中点,点P 是边MN 上一动点,将MQP △沿PQ 折叠,当点M 的对应点M '落在线段BF 上时,求此时tan PQM ∠的值;(3)【反思提升】:明明同学改变图2中Q 点的位置,即点Q 为BM 边上一动点,点P 仍是边MN 上一动点,按照(2)中方式折叠MQP △,使点M '落在线段BF 上,明明同学不断改变点Q 的位置,发现在某一位置QPM ∠与(2)中的PQM ∠相等,请直接写出此时BQ 的长度.。
2023年中考数学【选择题】讲练必考重点03 几何变换之翻折问题

【选择题】必考重点03 几何变换之翻折问题几何变换中的折叠问题,是江苏各地中考中常考的题型,难度多为一般或者较难。
几何的翻折问题,本质上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常和矩形相结合。
在解题时,首先要明确折叠前后的图形全等,折叠前后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在结合矩形、菱形、三角形等的性质,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相应的线段长度。
【2022·江苏连云港·中考母题】如图,将矩形ABCD 沿着GE 、EC 、GF 翻折,使得点A 、B 、D 恰好都落在点O 处,且点G 、O 、C 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点E 、O 、F 在另一条直线上.小炜同学得出以下结论:①GF ∥EC ;②AB ;③GE DF ;④OC ;⑤△COF ∽△CEG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④⑤D .②③④【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 ,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 【思路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FGE =90°,∠GEC =90°,点G 为AD 的中点,点E 为AB 的中点,设AD =BC =2a ,AB =CD =2b ,在Rt △CDG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b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再求得DF =FO =【2021·江苏苏州·中考母题】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将ABC 沿着AC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B C ',B C '交AD 于点E ,连接B D ',若60B ∠=︒,45ACB ∠=︒,AC =B D '的长是( )A.1BC D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思路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翻折不变性可得△AE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已知条件可得CE 得长,进而得出ED 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出B D ';1.(2022·江苏苏州·二模)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翻折,点B 的对应点为B ′,AB ′与DC 相交于点E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BC =12ACB .AE =CEC .AD =DE D .∠DAE =∠CAB2.(2022·江苏南京·二模)如图,矩形ABCO ,点A 、C 在坐标轴上,点B 的坐标为()2,4-.将△ABC 沿AC 翻折,得到△ADC ,则点D 的坐标是( )A.612,55⎛⎫⎪⎝⎭B.65,52⎛⎫⎪⎝⎭C.312,25⎛⎫⎪⎝⎭D.35,22⎛⎫⎪⎝⎭3.(2022·江苏泰州·一模)如图,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后再次折叠,使点A落在EF上的点A′处,得到折痕BM,BM与EF相交于点N.若直线BA′交直线CD于点O,BC=11,EN=2,则FO的长为()A B C D4.(2022·江苏宿迁·三模)已知长方形纸条ABCD,点E、G在AD边上,点F、H在BC边上.将纸条分别沿着EF、GH折叠,如图,当DC恰好落在EA'上时,1∠与2∠的数量关系是()A.12135∠+∠=︒B.2115∠-∠=︒C.1290∠+∠=︒D.22190∠-∠=︒5.(2022·江苏苏州·二模)如图①,②,③,④,两次折叠等腰三角形纸片ABC,先使AB与AC重合,折痕为AD,展平纸片:再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EF,展平纸片,AD、EF交于点G.若5cmAB AC==,6cmBC,则DG的长为()A.3cm4B.7cm8C.1cm D.7cm66.(2022·江苏·苏州中学二模)如图,菱形ABCD中,点E在AD上,将△ABE沿着BE翻折,点A恰好落在CD上的点F处.若∠A=65°,则∠DFE的度数为()A.85︒B.82.5︒C.65︒D.50︒7.(2022·江苏扬州·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2AB=,BC=E是BC的中点,将ABE△沿直线AE翻折,点B落在点F处,连结CF,则tan ECF∠的值为()A B C.23D8.(2022·江苏苏州·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DC上,将矩形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 边上的点F处,若3AB=,5BC=,则tan FEC∠的值为().A.12B.35C.34D.459.(2022·江苏苏州·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顶点D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第一象限,将△AOD沿y轴翻折,使点A落在x轴上的点E处、点B恰好为OE的中点.DE与BC交于点F.若y=kx(k≠0)图象经过点C.且S△BEF=1,则k的值为()A.18B.20C.24D.2810.(2022·江苏·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一模)如图,把三角形纸片ABC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外部时,则∠A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2∠A=∠1-∠2B.3∠A=2(∠1-∠2)C.3∠A=2∠1-∠2D.∠A=∠1-∠211.(2022·江苏·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二模)已知:如图,在Rt△ABC中,∠A=90°,AB=8,tan∠ABC=32,点N是边AC的中点,点M是射线BC上的一动点(不与B,C重合),连接MN,将△CMN沿MN 翻折得△EMN,连接BE,CE,当线段BE的长取最大值时,sin∠NCE的值为()A B C D12.(2022·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九年级)如图,在ABC 中,点D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过点D 作DE ∥AC 交BC 于点E ,将BDE 沿DE 翻折,得到B DE ',若点C 恰好在线段B D '上,若90BCD ∠=︒,DC :3CB '=:2,AB =CE 的长度为( )A.B C .D 13.(2022·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ABC 中,90ACB ∠=,点D 是AB 的中点,将△ACD 沿CD 对折得△A ′CD .连接BA ',连接AA ′交CD 于点E ,若14cm AB =,4cm BA '=,则CE 的长为( )A .4cmB .5cmC .6cmD .7cm14.(2022·江苏·宜兴市树人中学九年级)如图,在△ABC 中,点D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过点D 作DE ∥AC 交BC 于点E ,将△BDE 沿翻折,得到△B 'DE ,若点C 恰好在线段B 'D 上,若∠BCD =90°,DC :CB '=3:2,AB =CE 的长度为( )A.B .4C .D .615.(2022·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①,AB =5,射线AM ∥BN ,点C 在射线BN 上,将△ABC 沿AC 所在直线翻折,点B 的对应点D 落在射线BN 上,点P ,Q 分别在射线AM 、BN 上,PQ ∥AB .设AP =x ,QD =y .若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经过点E (9,2),则cos B 的值等于( )A.25B.12C.35D.71016.(2022·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铜罗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在△ABC中,D是AC边上的中点,连接BD,把△BDC沿BD翻折,得到△BDC′,DC'与AB交于点E,连接AC′,若AD=AC′=2,BD=3,则点D到BC的距离为()A B C D17.(2022·江苏南通·九年级)如图,AB为⊙O的一条弦,C为⊙O上一点,OC∥AB.将劣弧AB沿弦AB 翻折,交翻折后的弧AB交AC于点D.若D为翻折后弧AB的中点,则∠ABC=()A.110°B.112.5°C.115°D.117.5°18.(2022·江苏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点E、F分别在矩形的边AB、AD 上,将矩形纸片沿CE、CF折叠,点B落在H处,点D落在G处,点C、H、G恰好在同一直线上,若AB=6,AD=4,BE=2,则DF的长是()A .2B .74C D .319.(2022·江苏·宿迁青华中学九年级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AB AD =,3BC =.劣弧BC 沿弦BC 翻折,刚好经过圆心O .当对角线BD 最大时,则弦AB 的长为( )A B .C .32D .【选择题】必考重点03 几何变换之翻折问题几何变换中的折叠问题,是江苏各地中考中常考的题型,难度多为一般或者较难。
平移旋转与翻折

平移旋转与翻折平移、旋转和翻折是几何学中常见的几何变换,它们在数学、工程和计算机图形学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种变换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平移平移是指将一个图形沿着平行于原位置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从而得到一个新的位置。
在二维平面坐标系中,平移可以用向量的加法来表示。
设原点为O,平行于x轴和y轴的两条直线分别为x=x1和y=y1,将点P(x,y)平移距离为(a,b),则P'的坐标为P'(x+a, y+b)。
可以看出,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了图形的位置。
平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我们在空间中移动物体、走路、开车等都是进行平移的实例。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平移常用于移动图像或物体,例如在绘图软件中拖动鼠标来平移画布或在游戏中移动角色。
二、旋转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围绕某个点或轴进行转动,从而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在二维平面坐标系中,旋转可以使用旋转矩阵来表示。
设原点为O,将点P(x,y)绕原点逆时针旋转角度θ后得到点P'(x',y'),则有下列公式:x' = x*cosθ - y*si nθy' = x*sinθ + y*cosθ在直角坐标系中,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和形状发生改变,但是图形的大小保持不变。
旋转是一种常见的刚体变换,常见的应用有机器人角度调整、摄影中的景深控制等。
三、翻折翻折,又称为对称变换,是指将一个图形围绕某个中心轴进行镜像对称,从而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在二维平面坐标系中,翻折可以通过矩阵变换来表示。
设点P(x,y)关于直线y=k翻折后得到点P'(x',y'),则有下列公式:x' = xy' = 2k - y翻折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只是位置和方向发生了改变。
翻折在几何学和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反射光线、对称物体的折叠等。
综上所述,平移、旋转和翻折是几何学中经常用到的几何变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几何变换之
轴对称
一、知识梳理
1、轴对称基本要素:对称轴。
2、基本性质:
(1)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2)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3)对称轴上的点到对应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两侧的几何图形全等 3、应用
翻折问题、最值问题等
二、常考题型
类型一:轴对称性质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13=AB ,4=AD ,将平行四边形ABCD 沿AE 翻折后,点B 恰好与点C 重合,则折痕AE 的长为__________.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如图,矩形中,AB=8,BC=6,P为AD上一点,将△ABP沿BP翻折至△EBP,PE 与CD相交于点O,且OE=OD,则AP的长为__________.
3、如图,在△ABC中,AB=AC,BC=24,tanC=2,如果将△ABC沿直线l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E处,直线l与边BC交于点D,那么BD的长为。
4、如图,菱形纸片ABCD中,∠A=600,将纸片折叠,点A、D分别落在A’、D’处,且A’D’经过B,EF为折痕,当D’F CD时,CF
的值为。
FD
5、如图,在△ABC中,∠C=90°,将△ABC沿直线MN翻折后,顶点C恰好落在AB边上的点D处,已知MN∥AB,MC=6,NC=23,则四边形MABN的面积是。
第4题第5题第6题
6、如图,已知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ABC纸片,点E在AC边上,点F在AB边上,沿着EF 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D的位置,且,则CE的长是。
7、如图1,在矩形纸片ABCD中,AB=83,AD=10,点E是CD的中点.将这张纸片依次折叠两次:第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与点E重合,如图2,折痕为MN,连接ME、NE;第二次折叠纸片使点N与点E重合,如图3,点B落在B′处,折痕为HG,连接HE,则tan∠EHG = .
图2 图3
8、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交BC于点G,连接AG.
(1)求证:△ABG≌△AFG;
(2)求BG的长.
类型二:轴对称应用
1、菱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B(2,0),∠DOB=60°,点P是对角线OC上一个动点,E(0,﹣1),当EP+BP最短时,点P的坐标为.
2、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OP平分∠AOB,且OP=6,当△PMN的周长取最小值时,四边形PMON的面积为.
3、如图,在锐角△ABC 中,AB=6,∠BAC=60°,∠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点M,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为 。
4、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4,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点P 关于直线AB ,AC 的对称点分别为M ,N ,则线段MN 长的取值范围是 .
类型三:动点与轴对称
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2, 点E 是边BC 的一个三等分点(CE<BE ),F 是AD 边
上一动点,将图形以EF 为折痕翻折后,当D 、C 的对应点、
、、
C D 与B 在一条直线上时,∆EFG 的周长是 。
G D'
E
D
B
C
A
第1题
第2题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5, AD=13, E 、F 分别是AB 、AD 边上的动点,将∆ABE 向下翻折,点A 落在BC 边上A 、
处,则A 、
B 的最小值是 。
3、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EF 是正方形ABCD 的一条对称轴,G 、H 分别在AB 、CD 上,将图形沿GH 对折后,点C 落在E 处,求tan ANE = 。
第3题第4题
4、如图,在Rt∆ABC中AC=4,BC=3, D是AB边上一动点,点E与点A关于直线CD对称,当DE//BC时,AD= 。
5、如图,在Rt∆ABC中,AB=4, BC=3, D是AB边上一动点,DE//BC,A、A、关于DE对称,当∆A、EC为直角三角形是AD= 。
C
类型四:综合应用
1、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折痕为EC,连结AP并延长AP交CD于F点,
(1)求证: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
(2)若△AEP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P,求证:△APB≌△EPC;
(3)若矩形ABCD的边AB=6,BC=4,求△CPF的面积.
2、如图(1),在矩形ABCD中,把∠B、∠D分别翻折,使点B、D分别落在对角线BC上的点
E、F处,折痕分别为CM、AN.
(1)求证:△AND≌△CBM.
(2)请连接MF、NE,证明四边形MFNE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MFNE是菱形吗?请说明理由?(3)P、Q是矩形的边CD、AB上的两点,连结PQ、CQ、MN,如图(2)所示,若PQ=CQ,PQ ∥MN。
且AB=4,BC=3,求PC的长度.
3、已知一个矩形纸片OACB,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1,0),点B(0,6),点P为BC边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经过点O、P折叠该纸片,得点B
′和折痕OP.设BP=t.
(Ⅰ)如图①,当∠BOP=300时,求点P的坐标;
(Ⅱ)如图②,经过点P再次折叠纸片,使点C落在直线PB′上,得点C′和折痕PQ,若AQ=m,试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m;
(Ⅲ)在(Ⅱ)的条件下,当点C′恰好落在边OA上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4、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8.把△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G;E、F分别是C′D和BD上的点,线段EF交AD于点H,把△FDE沿EF折叠,使点D落在D′处,点D′恰好与点A重合.
(1)求证:△ABG≌△C′DG;
(2)求tan∠ABG的值;
(3)求EF的长.
5、问题提出
(1)如图①,已知△ABC,请画出△ABC关于直线AC对称的三角形.
问题探究
(2)如图
②,在矩形ABCD中,AB=4,AD=6,AE=4,AF=2,是否在边BC、CD上分别存在点G、H,使得四边形EFGH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它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问题解决
(3)如图③,有一矩形板材ABCD,AB=3米,AD=6米,现想从此板材中裁出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四边形EFGH部件,使∠EFG=90°,EF=FG=米,∠EHG=45°,经研究,只有当点E、F、G分别在边AD、AB、BC上,且AF<BF,并满足点H在矩形ABCD内部或边上时,才有可能裁出符合要求的部件,试问能否裁得符合要求的面积尽可能大的四边形EFGH部件?若能,求出裁得的四边形EFGH部件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三、课后作业
1、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EM+CM的最小值为.
2、如图1,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4,∠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 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为.
第1题第2题第3题
3、如图,已知点C(1,0),直线y=-x+7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D,E分别是AB,OA上的动点,则△CDE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
4、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ABCD对折,使AB与CD重合,折痕为EF.如图2,展开后再折叠一次,使点C与点E重合,折痕为GH,点B的对应点为点M,EM交AB于N,则tan∠ANE=_____.
5、如图,∠AOB=30°,点M、N分别在边OA、OB上,且OM=1,ON=3,点P、Q分别在边OB、OA上,则MP+PQ+QN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6、如图,Rt△ABC中,∠C=90°,AB=5,AC=3,在边AB上取一点D,作DE⊥AB 交BC于点E,先将△BDE沿DE折叠,使点B落在线段DA上,对应点记为B1;BD 的中点F的对应点记为F1.若△EFB∽△AF1E,则B1D=
7、如图,△AEF中,∠EAF=45°,AG⊥EF于点G,现将△AEG沿AE折叠得到△A EB,将△AFG沿AF折叠得到△AFD,延长BE和DF相交于点C.
探究一:猜想:四边形ABCD是何种特殊的四边形?请证明自己的猜想.
探究二:连接BD分别交AE、AF于点M、N,将
△ABM 绕点A 逆时针旋转,使AB 与AD 重合,得到△ADH ,试判断线段 MN 2
、ND
2
、DH 2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探究三:若EG=4,GF=6,BM=3,你能求出AG 、MN 的长吗?
8、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如图①,Rt △ABC 中,∠C=90°,AC=2
1
AB , 求证:∠B=30°,请你完成证明过程.
(2)如图②,四边形ABCD 是一张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沿过点D 的抓痕将纸片翻折,使点A 落在EF 上的点A ′处,折痕交AE 于点G ,请运用(1)中的结论求∠ADG 的度数和AG 的长.
(3)若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③所示的方式折叠,B 、D 两点恰好重合于一点O (如图
. ④),当AB=6,求EF的长.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