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糖

合集下载

尿糖试验实验报告

尿糖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尿糖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尿糖试纸法检测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操作步骤。

3. 分析尿糖检测结果,了解血糖代谢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尿糖试验是检测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方法之一。

葡萄糖是一种单糖,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很低,当血糖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葡萄糖开始随尿液排出,形成尿糖。

尿糖检测可以帮助判断个体是否存在糖尿病或血糖代谢异常。

尿糖试纸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葡萄糖氧化酶与葡萄糖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再与色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通过比色判断尿糖含量。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尿糖试纸、比色卡、试管、滴管、离心机等。

2. 实验试剂:葡萄糖标准液、盐酸、氢氧化钠等。

3. 实验对象:健康志愿者和糖尿病患者。

四、实验方法1. 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B。

2. 向试管A中加入1毫升葡萄糖标准液,向试管B中加入1毫升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

3. 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盐酸,使溶液pH值在6.5-7.5之间。

4. 分别向试管A和B中加入2-3滴尿糖试纸,待试纸变色后,与比色卡对照。

5. 记录尿糖检测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比色卡对照,试管A和B的尿糖试纸均呈现淡红色,表明两组尿液均含有葡萄糖。

2. 结果分析(1)对照组(试管B):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不含葡萄糖,尿糖试纸呈现淡红色,说明尿糖试纸对尿液中的葡萄糖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2)实验组(试管A):葡萄糖标准液加入盐酸后,尿糖试纸呈现淡红色,说明尿液中确实存在葡萄糖。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尿糖试纸法可以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

(2)健康志愿者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均含有葡萄糖,但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更高。

(3)尿糖检测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六、实验讨论1. 尿糖检测的局限性尿糖检测只能反映一定时间内的血糖水平,不能准确反映血糖的动态变化。

尿糖的标准

尿糖的标准

尿糖的标准一、尿糖定性试验尿糖定性试验是指通过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判断血糖水平的一种方法。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因此尿糖定性试验结果为阴性。

当血糖水平超过肾糖阈时,尿糖定性试验结果会呈现阳性。

尿糖定性试验是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二、尿糖定量试验尿糖定量试验是通过测定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来评估肾脏对糖的吸收和排泄能力的一种方法。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的作用,这些屏障作用受损致使原尿中葡萄糖量增高,当其增多明显超过肾糖阈和肾小管的最大吸收能力时,可出现尿糖。

尿糖定量检测结果异常通常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相关。

三、尿糖与尿蛋白比值尿糖与尿蛋白比值是指尿液中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的比值,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糖尿病肾病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糖与尿蛋白比值应该很低,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由于肾脏受损,肾小球滤过膜的功能下降,导致尿糖和尿蛋白都可能升高,因此尿糖与尿蛋白比值也会相应升高。

通过检测这个比值,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功能和糖尿病肾病的情况。

四、尿糖与尿肌酐比值尿糖与尿肌酐比值是指尿液中葡萄糖和肌酐的比值,用于评估肾脏对糖的吸收和排泄能力以及肾功能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糖与尿肌酐比值应该较低,但在糖尿病等肾脏疾病中,由于肾脏受损,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功能下降,使得尿糖和尿肌酐都可能升高,因此尿糖与尿肌酐比值也会相应升高。

通过检测这个比值,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功能和糖尿病肾病等情况。

五、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比值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比值是指尿液中葡萄糖和微量白蛋白的比值,用于评估肾脏对糖的吸收和排泄能力以及肾脏早期损伤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比值应该较低,但在糖尿病等肾脏疾病中,由于肾脏受损,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功能下降,使得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都可能升高,因此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比值也会相应升高。

通过检测这个比值,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功能和早期损伤等情况。

尿糖正常值

尿糖正常值

尿糖正常值简介尿糖正常值是指健康人群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糖的含量范围。

尿糖的正常值可以通过尿糖检测来确定,该检测常用于筛查糖尿病和其他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尿糖检测尿糖检测是通过测量尿液中的糖含量来确定尿糖正常值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尿糖检测方法有葡萄糖氧化酶法、葡萄糖酸还原酶法和尿糖试纸法等。

尿糖的正常值在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通常不应含有糖。

但是,由于摄入过多的糖分或其他糖代谢异常的情况下,尿液中可能会出现糖的存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尿液中糖的正常值应该小于0.8毫摩/升(mmol/L)。

超过这个数值的尿液被认为是尿糖阳性,可能表明身体存在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尿糖检测方法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如果尿液中的糖含量接近正常值的上限,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以确认结果。

高尿糖的原因高尿糖可能是以下情况的表现:1.糖尿病: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引起高尿糖的原因之一。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引起的。

当血液中的糖分浓度超过肾小球的阈值时,糖分会从尿液中排除出去,导致高尿糖。

2.高血糖:除了糖尿病,一些其他疾病或情况,如应激、感染、手术、肥胖等,也可能导致暂时性的高血糖和高尿糖。

3.妊娠糖尿病:孕妇可能会在妊娠期间出现一种临时性的糖代谢异常,被称为妊娠糖尿病。

这种情况下,妇女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以满足孕期对糖分的需求,导致高血糖和高尿糖。

如何维持尿糖正常值为了保持尿糖正常值,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调整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高GI食物,尽量选择低GI食物,如全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等。

2.进行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糖代谢,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糖和尿糖水平。

3.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糖和尿糖的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控制体重:如果你是超重或肥胖的话,减轻体重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从而维持正常的尿糖水平。

尿糖测定:简便的糖尿病筛查方法

尿糖测定:简便的糖尿病筛查方法

尿糖测定:简便的糖尿病筛查方法尿糖测定是一种通过检测尿液中糖分的含量来判断血糖水平的方法。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多余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导致尿液中糖分含量增加。

通过尿糖测定,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

尿糖测定的操作方法十分简便。

准备一只干净的尿杯,并在尿杯上标记好测试时间。

然后,在测试时间内,收集一次尿液样本。

需要注意的是,尿液样本应来自第一次排尿,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尿糖测定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结果快速。

它不仅适用于医疗机构,还可以在家中自行进行。

这使得尿糖测定成为了一种非常适合糖尿病筛查的方法。

然而,尿糖测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尿糖测定只能反映短时间内尿液中的糖分含量,无法全面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尿糖测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运动、药物等。

因此,在采用尿糖测定进行糖尿病筛查时,我们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血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等,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尽管如此,尿糖测定仍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糖尿病筛查方法。

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定期进行血糖测定的人群,尿糖测定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

通过定期进行尿糖测定,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尿糖测定是一种简便的糖尿病筛查方法。

通过操作简便、结果快速的尿糖测定,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尿液中的糖分含量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

然而,尿糖测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糖尿病的早期发现与预防,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尿糖测定是一种通过检测尿液中糖分的含量来判断血糖水平的方法。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多余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导致尿液中糖分含量增加。

通过尿糖测定,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

尿糖测定的操作方法十分简便。

准备一只干净的尿杯,并在尿杯上标记好测试时间。

然后,在测试时间内,收集一次尿液样本。

尿糖的检测实验报告

尿糖的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尿液中糖分的存在情况。

2. 掌握尿糖的定性检测方法。

3. 学习班氏法检测尿糖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尿糖检测是通过检测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来评估机体糖代谢状况的一种方法。

葡萄糖是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糖类物质,正常情况下,肾脏会将多余的葡萄糖重吸收,因此尿液中葡萄糖含量极低。

当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脏的重吸收阈值时,多余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尿糖。

班氏法检测尿糖的原理是: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可以将试剂中的蓝色硫酸铜还原成黄色的氢氧化亚铜,并进一步与班氏试剂中的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从而判断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 仪器:离心机、移液器、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石棉网、加热板等。

2. 试剂:尿液样本、班氏试剂(含硫酸铜、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盐酸、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尿液样本准备:取适量尿液样本,离心后取上清液备用。

2. 班氏试剂准备:将班氏试剂中的硫酸铜、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按比例混合,配制成班氏试剂。

3. 尿糖检测:a. 取三个试管,分别标记为A、B、C。

b. 在A、B、C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尿液样本。

c.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2滴班氏试剂。

d. 将试管放入水浴中加热,保持沸腾状态5分钟。

e. 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结果:- A试管:出现红色沉淀。

- B试管:出现淡红色沉淀。

- C试管:无沉淀。

2. 分析:- A试管中出现红色沉淀,说明尿液样本中葡萄糖含量较高。

- B试管中出现淡红色沉淀,说明尿液样本中葡萄糖含量较低。

- C试管中无沉淀,说明尿液样本中不含葡萄糖。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掌握了尿糖的定性检测方法。

2. 班氏法检测尿糖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临床诊断。

3. 实验结果表明,尿液样本中葡萄糖含量与检测结果呈正相关。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污染。

尿糖(GLU)

 尿糖(GLU)

尿糖(GLU)尿糖(GLU)介绍: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微量葡萄糖,尿内排出量<2.8mmol/24h用普通定性方法检查为阴性。

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为糖尿,一般是指葡萄糖尿(glucosuria)偶见乳糖尿、戊糖尿、半乳糖尿等。

尿糖形成的原因和机制为:当血中葡萄糖浓度大于8.8mmol/L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肾力即可出现糖尿。

尿中是否出现葡萄糖取决于三个因素:①动脉血中的葡萄糖浓度②每秒流经肾小球中的血浆量;③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和即肾糖阈。

肾糖阈可随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葡萄糖重吸收率的变化而改变,当肾小球滤过率诂低时可导致“肾糖阈”提高,而肾小管重吸收减少时则可引起肾糖阈降低。

葡萄糖尿除可因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的外,出因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引起的,后者备糖可正常。

目前尿糖的定性过筛试验多采用:①葡萄糖氧化酶试带法,此法特异性台、灵敏主蒿、简便、快速、并可用于尿化学分析仪。

②以前采用的班氏尿糖定性试验是测定葡萄糖的特异试验。

凡尿中存在其它糖(如果糖、乳糖、戊糖等)及其它还原物质如肌酐、尿酸、维生素C等也可呈阳性反应,现多已不用。

③薄层层析法是鉴别、确保尿糖种类的特异敏感的实验方法,但操作复杂,仅在必要时应用。

尿糖(GLU)正常值: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微量葡萄糖,尿内排出量<2.8mmol/24h用普通定性方法检查为阴性。

[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2.8mmol/24h(<0.5g/24h)。

浓度为0.1-0.8mmol/L(1-15mg/dl)。

尿糖(GLU)临床意义:异常结果:1.血糖增高性:糖尿(1)饮食性糖尿:可因短时间摄入大量糖类而引起。

因此为确诊有无糖尿,必须检查清晨空腹的尿液以排除饮食的影响。

(2)一过性糖尿:也称应激性糖尿。

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延脑血糖中枢受到刺激,导致肾上腺素、胰高血糖至少大量释放,因而事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

67岁老年人尿糖标准

67岁老年人尿糖标准

67岁老年人尿糖标准老年人是指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他们的身体状况和代谢功能与年轻人存在一些差异。

尿糖是评估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老年人来说,确定他们的尿糖标准更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67岁老年人尿糖的标准。

一、老年人尿糖与糖尿病老年人尿糖的出现通常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受阻导致体内血糖过高的慢性疾病。

老年人作为高发人群,他们可能因为代谢功能下降、生活方式不健康、药物使用等因素增加了糖尿病的风险。

二、老年人尿糖标准的测定方法老年人尿糖的测定方法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同,主要通过尿液中的糖量来判断。

常用的方法是尿糖试纸法,即使用试纸将尿液与试纸接触,根据试纸变色的程度来判断尿糖的含量。

三、老年人尿糖标准的参考范围老年人尿糖标准的参考范围应当因个体差异而异。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尿糖标准应当比年轻人的标准略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老年人尿糖标准可按以下范围划分:1. 无尿糖:尿糖完全正常,没有糖尿病的迹象。

2. 少量尿糖:尿糖存在,但浓度较低,可能是暂时的生理反应或饮食习惯导致的。

建议定期观察和监测。

3. 中度尿糖:尿糖浓度较高,可能存在潜在的糖尿病风险,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4. 明显尿糖:尿糖浓度非常高,很可能已经患有糖尿病,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管理。

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的尿糖标准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肾功能、药物使用等。

因此,在判断老年人尿糖是否正常时,应综合考虑个体特征和相关检查结果。

四、老年人尿糖标准的重要性老年人尿糖标准的确定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至关重要。

糖尿病在老年人中常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多饮多尿、乏力等,并不容易被注意到。

通过尿糖的检测,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的风险,以便进行干预和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五、其他注意事项除了尿糖标准,老年人还需要关注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指标。

例如,血糖、血压、血脂等都是评估老年人糖尿病风险和管理疾病的重要指标。

定期体检、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药物治疗都是老年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尿糖诊断标准

尿糖诊断标准

尿糖诊断标准
尿糖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化验方法,主要用于评估体内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的诊断。

以下是尿糖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
1. 尿糖阳性
当尿糖试纸反应区出现蓝色或绿色时,说明尿糖阳性,即尿液中存在葡萄糖。

尿糖阳性可能是由于血糖升高引起的,常见于糖尿病、甲亢、库欣综合征等疾病。

尿糖阳性也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药物作用等引起的。

2. 尿糖阴性
当尿糖试纸反应区没有颜色时,说明尿糖阴性,即尿液中不存在葡萄糖。

尿糖阴性通常表示血糖水平正常,没有糖尿病等异常情况。

但是,有些情况下,即使血糖正常,尿糖也可能呈阳性,如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

3. 尿糖检测的临床意义
尿糖检测的临床意义在于评估体内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的诊断。

尿糖阳性通常提示血糖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同时,尿糖检测也可以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尿糖检测还可以用于筛查其他与血糖相关的疾病,如甲亢、库欣综合征等。

4. 尿糖检测的局限性
虽然尿糖检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化验方法,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尿糖试纸的灵敏度较低,对于轻度升高的血糖可能无
法准确检测。

其次,尿液中的葡萄糖易受干扰,如维生素C、尿酸等物质会影响尿糖试纸的反应。

此外,尿糖检测不能反映胰岛素分泌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情况,也不能反映血糖的动态变化。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将尿糖检测与其他化验方法结合使用,以更准确地评估体内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的诊断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糖概述正常人尿糖甚少,一般方法测不出来,所以正常人尿糖应该阴性,或者说尿中应该没有糖。

在正常人,只有当血糖超过160~180mg/dl时,糖才能较多地从尿中排出,形成尿糖。

所以说,血糖的高低决定着尿糖的有无:血糖在180~200mg/dl,尿糖应为±;血糖在200~250mg/dl,尿糖应为+;血糖在250~300mg/dl,尿糖应为++;血糖在300~350mg/dl,尿糖应为+++;血糖高于350mg/dl,尿糖应为++++。

发现John rollo在1797年发现了尿糖。

John rollo通过对Meredith船长的观察,发现当Meredith吃面包,谷物,水果等植物食品的时候,尿糖增多;而吃肉类食品的时候尿糖相对减少。

于是,John rollo得出结论:糖尿病应定位在肾脏(尿糖问题),是吃含碳水化合物高的植物食品造成的。

因此饮食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和蛋白质是该疾病的饮食方案。

这种饮食方案影响了十几代糖尿病患者,造成了患者难以康复的局面。

事实上,尽管John rollo是通过实际观察得出的结论,但却包含了大量的错误。

我们已经知道:(1)糖尿病的定位应是血糖而非尿糖;(2)在胰岛而不在肾;(3)是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发病的而不是过多。

John rollo把尿糖改变当成首要评判指标。

实际上,有的时候尿糖增多正表明身体血糖升高的缓解,而不是加重。

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使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现在高碳水化合物已经成为糖尿病人新的饮食指导标准。

关系尿糖与血糖尿糖与血糖关系密切:(1)血糖迅速升高的时候,往往尿糖阴性。

也就是检测不出尿糖。

这是因为人体升高血糖的应激,使人体处于节约血糖的状态。

(2)血糖保持在很高的状态,不再继续升高,尿糖可能呈现严重阳性。

这是因为人体回收血糖的冲动缓解。

(3)血糖升高开始逐渐缓解,尿糖呈阳性,这个时候是人体在释放血糖。

尿糖与糖尿病糖尿病这个病名就是因为尿糖的发现。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病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已经不再把糖尿病简单理解成尿里含糖。

实际上,健康的人尿里也偶见尿糖。

而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则是血糖。

消渴与糖尿病仝小林教授解释说,有一些病的症状也是“因渴而消” ,比如甲亢、尿崩症等。

因此,消渴症并不能特指糖尿病。

唐朝医家甄立言把消渴症称为“消渴病”,其主要依据是“尿甜”,也就是现在说的“尿糖”。

但临床上很少会观察尿是否甜,而且,这对治疗也没有多大意义。

对确立消渴证的学术价值,也由支持的学者。

如聂文涛认为,消渴证关注了人体内的一种驱动力,现代心身医学称之为内驱力。

显然,频发低血糖、相对低血糖或身体局部血糖供应不全都可能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强,从而出现糖尿病。

因此,必须避免对血糖的这种刺激。

所以,中医学自《黄帝内经》以来一直注意谷物保护。

现高碳水化合物是因已经成为公认的糖尿病患者健康进食方式。

中医与尿糖中医很早就发现了甜尿。

甚至发现了甜尿与谷物的关系。

但是,类似的发现在国外也有。

世界上有甜味的物质很多,人们把这种甜味确认为葡萄糖,是从John rollo开始的。

中医对糖尿病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有丰富的临床记载;(2)记述了大量谷物对“消渴”的好处;(3)对发病原因进行了正确分析;(4)观察到了“消渴”可以恢复的事实(参见百度百科:《千金要方》)。

检查尿糖检查是早期诊断糖尿病最简单的方法。

正常从血液流经肾脏时,其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管内,在肾小管内的葡萄糖绝大多数又被重吸收人血,尿里仅有微量的葡萄糖,每日只排出葡萄糖32~93毫克,用普通方法检查不出来,可以说是无糖的。

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有限制的,当血90超过一定数值时,肾小球滤液里的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剩余部分则随尿排出而形成尿糖,一般每日排糖超过150毫克。

血糖越高尿糖也越多,能够出现糖尿的最低血糖水平即为肾糖团。

血糖高于此值即出现糖尿,低于此值即无糖尿。

正常人的肾糖阈为8.9~10毫摩尔/升(160~180毫克/分升)。

健康人在饭后血糖也不会超过8.9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

轻症糖尿病人空腹也不会出现尿糖,故必须检查饭后2小时尿糖,因此时尿糖浓度最高,尿糖阳性率也高,所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对早期无任何症状的病人意义更大。

但是肾脏病病人或者老年人因肾小球滤过率低,肾糖圃可增高,所以有些老年轻型糖尿病人,当血糖超过13.9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时,尿糖还一直是阴性。

因此,老年人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需进一步检查血糖。

与此相反,肾糖阈降低者,在血糖没有达到糖尿病程度时即出现尿糖,则为肾性尿糖。

肾性糖尿的特点是有尿糖而不伴高血糖,无论在空腹或饭后任何一次尿标本均会有糖。

肾性糖尿一般认为是无害的,但其中有可能存在某种导致发生糖尿病的因素,因此应该进行定期检查。

此外还有15%~25%的正常孕妇在妊娠后几个月里,可出现尿糖,尤其以初产妇多见,这是由于妊娠期肾糖阔降低所致,必须加以鉴别。

检测尿糖检测,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斑(Benedict)氏尿糖定性检查法用滴管吸取蓝色斑氏药液2.5ml,放置于玻璃试管内,在置于酒精灯上煮沸,若不变色(表示本底无糖或其他还原物质);再用另一滴管吸取病人尿标志,向试管内加入4滴,轻摇混合后继续在火焰上直接煮沸2分钟,随煮随摇动试管,防止外溅。

煮完冷却后观察试管内液体的颜色。

但临床上常采取简易法,即用滴管吸收斑氏液20滴,再加入尿液2滴,其他操作程序与上法完全相同。

结果判定方法,参见下表:其优点简易、快速、特异性高。

试纸附有标准比色板。

方法:先将试纸条带试剂的一端浸入被检的尿标本中,5秒后取出,1分钟准时在自然光或日光灯下与标准色版比较,以判定结果。

注意:①由于生产厂家不同,试纸可能具有不同性质,具体使用时请参阅说明书进行操作;②尿液要新鲜,有时也可呈现假阳性;③与标准色板比较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否则随时间延长颜色加深,影响结果判定;④试纸有效期内使用,请勿过期。

记录:为了系统的了解尿糖变化,借以观察治疗反应,并进一步指导治疗,检测尿糖后,按“糖尿病记录单”的要求,记录在表上。

对此争得医生定期指导,是十分必须的。

此外,还有斑氏尿糖定量法。

即留取24小时全部尿液,测定尿糖总量,此法很少用。

尿糖控制标准:轻型糖尿病,24小时尿糖减到微量或测不出含量。

中、重型糖尿病控制满意者,24小时尿糖定量在5克以下;一般控制不理想的,24小时尿糖量也应控制在10-20克,不超过25克,这样虽然疗效不理想,但不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或危及生命。

测试尿糖测试是简便易行、经济价廉的监测糖尿病控制状况的方法,目前仍为国内大多数患者采用。

主要有两种方法:*斑氏试剂法:此方法使用已久,但因其操作方法繁琐,而且有时使用者会被烧伤或烫伤等不足之处,现在使用的人已越来越少。

*尿糖试纸法: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种尿糖试纸出售,其测定方法大同小异:**先将尿糖试纸放入盛有小便的容器内。

**即刻取出,稍待片刻。

**在30秒以内与试纸包上的不同尿糖尝试比色,以确定尿糖的含量。

**结果以"+"表示。

尿糖测定虽然简便易行,但也存在许多缺点*只有血糖超过肾糖阈(180mg/dl)时,才能从肾脏内滤出并在小便内排泄,但当空腹测定时,虽血糖控制未达要求,但尿糖却为阴性。

*尿糖仅在控制高血糖时有一定帮助,而在低血糖时几乎没任何价值。

*尿糖试纸都是半定量,不象血糖那么精确。

*尿糖增高反映几小时前血糖水平,而不能反当时的血糖情况。

*有神经病变、前列腺炎、肾性糖尿等情况下,糖尿病病人尿液不能完全排空,此时所测的尿糖还会包括更早滤出的糖,因而会在判定结果时引起误解。

*尿糖测定还受多少种因素的影响:**肾功能不全,老年人和妊娠病人等的肾糖阈值改变,此时尿糖不能代表实际的血糖水平。

**有时非糖尿病时也会使尿糖升高,如某些肾脏疾病、大量进食,运动等。

**尿路感染。

妇女月经期、妊娠等情况时,尿糖也不能代表血糖。

**某些具有还原性的药物也会使尿糖试纸变色,造成尿糖高的假象。

如维生素C,水杨酸盐等。

试纸用尿糖试纸进行糖尿病病情检测是一种简单、快捷、廉价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高低。

然而好多患者在检测尿糖时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错误,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

使用尿糖试纸时应注意:1.尿液要新鲜,随排随测,容器也要清洁。

2.将尿糖试纸带色部分浸入尿液中约2秒,顺容器边缘取出试纸,除去多余的尿液。

3.取出试纸后在1分钟内与标准比色板对照观察颜色,最好在光线充足处观察。

4.试纸取出后立即将瓶塞盖紧,防晒、防潮,放于阴凉干燥处。

5.使用试纸时要注意试纸的生产日期及有效期,避免过期试纸影响结果。

病情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频繁测血糖带来的不便,平时可以自己检测尿糖来了解病情变化,但也不应拒绝定期的血糖检测。

因为一般情况下尿糖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与血糖的升高是一致的,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尿糖与血糖的升降关系是“不合拍”的:1.尿糖阳性,血糖正常:见于妊娠期糖尿、肾性糖尿、滋养性糖尿、假性糖尿等,此外,肝脏病,果糖、半乳糖利用失常时,也会出现尿糖阳性而血糖正常的现象。

2.尿糖阴性而血糖高于正常:糖尿病早期病情较轻时尿糖常为阴性(当血糖超过8.9~10mmol/l时,尿糖才阳性)。

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时,由于患者的肾糖阈升高,有时即使血糖很高,而尿糖仍然为阴性。

尿液放置时间过久,细菌生长,尿液内的葡萄糖被分解,因而尿糖阴性。

此外,用过期或者受潮的试纸测尿糖时也会出现尿糖阴性的现象。

正常值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微量葡萄糖,尿内排出量<2.8mmol/24h用普通定性方法检查为阴性。

[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2.8mmol/24h(<0.5g/24h)。

浓度为0.1-0.8mmol/L(1-15mg/dl)。

[1]临床意义正常情况:尿糖定性正常为阴性.增高: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慢性肝脏病等尿糖定性与尿糖的大致含量:符号颜色变化估计尿内糖含量- 颜色不变阴性:尿内无糖±不变色,冷却后有少许绿色沉淀微量:少于0.25g/dl+ 略有颜色改变少量:0.25-0.50g/dl++ 绿黄色中量:约0.5-1g/dl+++ 土黄色大量:1-2g/dl++++ 棕红色极大量:>2g/dl提示尿里没有糖就不是糖尿病吗?引起尿糖阳性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且尿糖检查又不会带来痛苦,所以检查尿糖是最简单的方法。

但尿糖毕竟不是血糖,在很多情况下尿糖不能很好地反映血糖水平,如有些糖尿病病友在血糖已很高时,尿糖可能为阴性,在这种情况下,仅用尿糖来发现糖尿病,就会漏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