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猪博弈理

合集下载

博弈论

博弈论
智猪博弈 组员:管砚川、陆有超、吕进、秦如臻
什么是智猪博弈
• 智猪博弈说的是,有两头非常 聪明的猪(要不怎么叫智猪 呢),一大一小共同生活在一 个猪圈里。猪圈的一端有一个 踏板,踏板连着开放饲料的机 关。只要踏一下,在猪圈的另 一端就会出现10个单位食物。 经过精确的衡量,任何一头猪 去踏这个踏板都会付出相当于 两个单位食物的成本;每只猪 都可以选择“踏”或者“不踏” 那么,大猪小猪分别会做 踏板。 什么选择呢?
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
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 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 (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
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 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 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 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选择
智猪们的选择
两只猪一起去踏,然 后一起回槽边进食, 则大猪由于食的更快 可吃下8个单位食物 ,小猪只能吃到2个 单位食物,扣除各自 的成本,大猪实际赢 利6个单位食物,小 猪则赢利0个单位食 物;
若大猪去踏,小猪 先等候在是食槽边 ,则大猪因时间耽 搁只食得6个单位 食物,小猪食得4 个单位食物,大猪 扣除成本后赢利4 单位食物,小猪没 有成本因而赢利也 为4单位食物;
若小猪去踏,大猪 先候在槽边,则当 小猪赶到槽边时大 猪已经吃光了10个 单位食物,小猪不 仅什么都没吃到, 反而付出了2个单 位成本
两只猪都不去踏 ,则大家都只能 赢利0
智猪斗智
策略均衡 (按,等)

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

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

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智猪博弈在经济学中,“智猪博弈”(Pigs’payoffs)是一个著名博弈论例子。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

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

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

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

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

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

博弈论经典模型——智猪博弈

博弈论经典模型——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博弈论里面有个十分卡通化的博弈模型,叫做“智猪博弈”(Pigs' payoffs)。

整个故事是这样的:笼子里面有两只猪,一只大,一只小。

笼子很长,一头有一个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

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如果定量地来看,踩一下踏板,将有相当于10个单位的猪食流进食槽,但是踩完踏板之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要消耗相当于2个单位的猪食。

如果两只猪同时踩踏板,再一起跑到食槽吃,大猪吃到7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减去劳动耗费各自2个单位,大猪净得益5个单位,小猪净得益1个单位。

如果大猪踩踏板,小猪等着先吃,大猪再赶过去吃,大猪吃到6个单位,去掉踩踏板的劳动耗费2个单位净得4个单位,小猪也吃到4个单位。

如果小猪踩踏板,大猪等着先吃,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吃到1个单位,再减去踩踏板的劳动耗费,小猪是净亏损1个单位。

表:大猪与小猪的策略如果大家都等待,结果是谁都吃不到。

可以得出结论,唯一解是大猪踩踏板,小猪等待。

我们把这个博弈用矩阵的形式表达,见上图:1.在矩阵的左上角,大猪踩踏板,小猪也踩踏板,大猪、小猪各得到5个单位食物和1个单位食物;2.在矩阵的左下角,大猪等待,小猪踩踏板,大猪、小猪各得到9个单位食物和-1个单位食物;3.在矩阵的右上角,大猪踩踏板,小猪等待,大猪、小猪都各得到4个单位食物;4.在矩阵的右下角,大猪、小猪等待,大猪、小猪都得不到食物。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答案居然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呢?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

活学活用博弈成功智慧_第五章 智猪博弈:多劳不多得的悖论情境

活学活用博弈成功智慧_第五章 智猪博弈:多劳不多得的悖论情境

聪明猪与笨和尚博弈论里面有个十分卡通的博弈模型,叫做“智猪博弈”。

假设猪圈里有两头猪同在一个食槽里进食,一头大猪,一头小猪(假设它们都是有着认识和实现自身目标的充分理性的“智猪”)。

猪圈两头距离很远,一头安装了一只控制饲料供应的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

猪每踩一下踏板,另一头就会有相当于10份的饲料进槽,而踩踏板以及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份的饲料。

这两头猪各有两个选择:自己去踩踏板或等待另一头猪踩踏板。

其中选择自己踩踏板的猪,不仅要付出劳动,消耗掉2份饲料,而且由于踏板远离饲料,它将比另一头猪后到食槽,从而减少吃到饲料的数量。

下面假定:若两头猪都选择等待,那就都吃不到饲料,即双方得益均为0;若小猪踩踏板,大猪将吃到9份的饲料,小猪只能吃到l份的饲料,最后双方得益为[9,一1](小猪付出劳动之后消耗掉2份饲料);若大猪踩踏板,大猪和小猪将分别吃到6份和4份的饲料,最后双方得益为[4,4];若两头猪同时踩踏板,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到7份的饲料,小猪吃到3份的饲料,即双方得益为[5,1]。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小猪踩踏板只能得到l份甚至有可能损失1份饲料,不踩踏板反而有可能得到4份饲料。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小猪都不去踩踏板,而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都是最好的选择。

小猪选定了“等待”之后,大猪便只剩下了两个选择:等待就吃不到;踩踏板得到4份饲料。

所以踩踏板就变成了大猪的优势策略,当大猪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时,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只好为自己的4份饲料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如果采用重复剔除劣势策略的方法,那么首先,无论大猪选择什么策略,选择踩踏板对小猪都是一个严格劣势策略,应该首先加以剔除。

在剔除小猪踩踏板这一选择后的新博弈中,小猪只有等待一个选择,而大猪则有两个可供选择的策略。

在大猪这两个可供选择的策略中,选择等待是一个严格劣势策略,我们再剔除薪博弈中大猪的严格劣势策略——等待。

博弈论智猪博弈

博弈论智猪博弈

市场竞争中的“智猪”模型分析学号姓名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其本身的实力不容忽视,但其运用的策略也至关重要。

本文运用“智猪”博弈模型来谈谈对其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智猪博弈市场竞争制度一:什么是博弈论?(一)博弈是指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可能的行为或策略集合中进行选择并实施,各自从中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二)博弈论是一种关于游戏的理论,又叫做对弈论,是一门以数学为基础,研究对抗冲突中最优解问题的学科。

(三)一个标准的博弈应当包括:1.博弈的参与人,又称局中人,是指博弈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一自身利益最大化来选择行动的决策主体,局中人以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博弈行为,是指参与人的所有可能的策略或行动的集合。

3.博弈信息,是指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即该参与人所掌握的其他参与人的对其决策有影响的所有知识。

4.博弈策略,又称战略,是指参与人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

5.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参加者做出策略选择的先后顺序。

6.博弈方的收益,是指参与人从博弈中做出决策选择后的所得和所失。

7.结果,是指博弈分析者感兴趣的要素集合。

8.均衡,是指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或行动的组合。

二、“智猪”博弈模型(一)智猪博弈是经济学中经常讲的一个经典博弈实例。

这个案例讲的是:有一大一小两头猪在同一个食槽进食,在食槽的另一端安装有一个控制猪食供应量的按钮,在每次进食前,至少要有一头猪过去按按钮,他们才能获得食物。

模型还假定:每按一次按钮可出8单位食物,但按按钮要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

若大猪先到食槽,则大猪得到7单位的食物,而小猪仅得到1单位的食物:若小猪先到,则大猪小猪各得到4单位得食物;若两猪同时到,则大猪得到5单位,小猪得到3单位食物。

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
10
三、猪圈里的“囚徒”
• 兵法《三十六计》中有计为:“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这就是指利用别人的优势造成有利于自己 的局面,虽然兵力不大,却能发挥极大的 威力。 • 在商业运作中借用他人力量的前提,是自 己有主导产品。只有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 力量不足时,才借“大猪”的活动壮大自 己的实力,扩大自己的市场化份额。
3
一、智猪博弈及其均衡
踩踏 踩踏 等待 1,5 4,4
等待 -1,9 0,0
4
二、小猪不劳动更好
• 智猪博弈的相似例子:新龟兔赛跑 • 乌龟和兔子在森林里比赛,达到目的地拿 到指定的物品为胜。比赛中有两条相反的 路线,根据选手的感觉随机挑选一条路线, 错误的路线中间有条河,先到河边即视作 先落水(失败),另一选手视为获胜。
5
二、小猪不劳动更好

正确 正确 • 乌龟 错误 0,1 1,0 0,1 兔子 错误 1,0
6
二、小猪不劳动更好
• 新龟兔赛跑和智猪博弈的结论异曲同工。小猪只 要舒舒服服躺着等待就行,而乌龟也只需要慢慢 爬就可以。这个博弈理论挑战了我们的某些观念, 也许你看这个结论的时候觉得不太能接受,但想 想看,日常生活中从来都不乏这样的事情。而且, 现实中的那些“小猪”还不如故事中的“小猪”。 故事中的“小猪”之所以躺着不动,是因为权衡 利弊之后发现,它劳动比不劳动更糟。而现实中 的“小猪”不干活就没有那么单纯而理性了。
18
六、做“大猪”还是“小猪”
• 职场案例 • 大猪的成本 1、辛勤工作 2、功劳旁落 • 小猪的成本: 1、构建关系网和保护网 2、提防大猪的陷阱
19
下周内容预告
• 斗鸡博弈
20
15
四、如何防止搭便车

智猪博弈理论ppt课件

智猪博弈理论ppt课件

VS
静态分析的局限性
智猪博弈理论通常是在静态环境中进行分 析,但现实中的决策环境是动态变化的, 这可能影响理论的应用和解释力。
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数据收集的难度
在实践中应用智猪博弈理论时,需要 大量数据支持。然而,由于各种原因 (如隐私保护、数据获取成本高等) ,数据收集可能面临较大困难。
实际操作的复杂性
社会规范形成
在社会规范形成过程中,智猪博弈理论说明了为何某些规范可能由大团体主导, 小团体则可能选择跟随。这种现象在很多社会现象中都有所体现,如文化习俗、 道德规范等。
国际关系案例
大国博弈
在国际关系中,智猪博弈理论可以解释大国的策略选择。例如,当两个大国进行博弈时 ,一个大国可能选择主动出击,另一个大国则可能选择等待和观察,以寻求更有利的时
尽管智猪博弈理论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环境的不确 定性、参与者行为的不可预测性等因 素,可能导致理论应用效果不佳。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拓展理论应用范围
未来研究可以尝试将智猪博弈理论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以检验 其普适性和解释力。
加强跨学科研究
可以尝试将智猪博弈理论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 究,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理论。
特点
该理论强调参与者的智慧和策略选择 ,以及这些选择对博弈结果的影响。 它适用于各种场景,包括商业竞争、 政治谈判、人际关系等。
理论背景
起源
智猪博弈理论起源于中国古代的 兵法思想和现代博弈论的结合, 强调在博弈中运用智慧和策略来 获得优势。
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智猪博弈 理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和发展,成为现代博弈论的一 个重要分支。
策略选择的重要性

系统思考:智猪博弈(关键决策)

系统思考:智猪博弈(关键决策)

系统思考:智猪博弈(关键决策)不知道你是否是一家创业公司的负责人,对于创业公司,我们的资源有限,每一年把有限的资源去开拓市场?还是新产品研发?还是去拓展团队?等等,都是需要一个企业来做决策的,因为我们的资源有限,不像大公司可以把资源分配在各个方面,那我们又如何做出最优的决策?需要和我们这个行业的大佬做一些博弈,创业本身是很难的,比如你在在市场上面做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或者是在产品研发上做了很大投入,也很有可能被大公司抄袭?我们又如何选择?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博弈论的故事---智猪博弈,什么是智猪博弈?智就是智慧的意思,猪就是猪,有智慧的猪,有两只猪,一大一小,这两个猪呢,想吃石槽中的食物,这个石槽上面有10份食物,但是这个石槽,它旁边有个按钮,你需要去旁边按一下按钮,这个食物才能掉下来,这个按钮离的比较远,如果你跑过去再跑回来的话,第一你自己要消耗2份的体力,第二呢你还会造成另外一只猪先吃。

大猪和小猪啊,他们吃食物的速度不一样,大猪先吃食物的话,那么10份食物它吃掉9份,小猪吃一份。

如果小猪先吃食物的话,大猪还是吃得多吃6份,小猪吃4份,如果他们两个一起去按按钮,回来之后再一起吃食物的话,他们的吃食物比例就是7:3。

假如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啊,每个人去按按钮的时候都要消耗2份体力,而且收益比是这个样子,那咱们算一算,在不同情况下谁会去按按钮,我们可以看到上图的这个表格,如果大猪去按按钮,小猪也去按按钮的话,那么他们回来就一起吃食物,吃的食物比例是几呢?是7:3,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猪肉消耗两份的体力,所以呢,他们最终的收益就是5和1。

我们按照这种方法把其他几个表格也都添出来,最后收益就如图所示了,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关于两个猪都是聪明的,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策略呢?大猪是去还是等?小猪呢?那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从小猪开始思考,小猪会想我到底去还是不去,我得看大猪,假如大猪去,那就是第1行,第1行啊,小猪我也跟着去,我收益一份,我等待收益4份,我应该等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猪博弈理论
拼音:Zhìzhū Bóyì Lǐlùn(Zhizhu Boyi Lilun)
英文:Boxed Pig Game
同义词条:Boxed Pig Game
目录[ 隐藏 ]
∙1智猪博弈理论简介
∙2经典案例
∙3智猪博弈理论的启示
∙4从“智猪博弈”到“新智猪博弈”
∙5“新智猪博弈”理论的运用
智猪博弈理论: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一点残羹。

智猪博弈理论
在博弈论(Game Theory)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着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

假设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很长,一头有一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

猪每踩一下踏板,另一边就会有相当于10份的猪食进槽,但是踩踏板以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份的猪食。

问题是踏板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踩踏板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

“笼中猪”博弈的具体情况如下:如果两只猪同时踩踏板,同时跑向食
槽,大猪吃进7份,得益5份,小猪吃进3份,实得1份;如果大猪踩踏板后跑向食槽,这时小猪抢先,吃进4份,实得4份,大猪吃进6份,付出2份,得益4份;如果大猪等待,小猪踩踏板,大猪先吃,吃进9份,得益9份,小猪吃进1份,但是付出了2份,实得-1份;如果双方都懒得动,所得都是0。

利益分配格局决定两头猪的理性选择:小猪踩踏板只能吃到一份,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4份。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这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来看大猪。

由于小猪有“等待”这个优势策略,大猪只剩下了两个选择:等待,一份也得不到;踩踏板得到4份。

所以“等待”就变成了大猪的劣势策略,当大猪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只好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在小企业经营中,学会如何“搭便车”是一个精明的职业经理人最为基本的素质。

在某些时候,如果能够注意等待,让其他大的企业首先开发市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这时候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高明的管理者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来为自己服务。

“搭便车”实际上是提供给职业经理人面对每一项花费的另一种选择,对它的留意和研究可以给企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走上一个新
的台阶。

这种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十分常见,却很少为小企业的经理人所熟识。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如何理解博弈论,如何运用博弈论原理指导企业有效管理,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在价格和产量决策、经济合作和经贸谈判、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参与投标拍卖、处理劳资关系,以及在与政府的关系和合作等多方面,博弈论都是企业经营者十分有效的决策工具,或者至少是比较科学的决策思路。

还有一个经典案例,是说当年英国政府将流放澳洲的犯人交给往来于澳洲之间的商船来完成,由此经常会发生因商船主或水手虐待犯人,致使大批流放人员因此死在途中(葬身大海)的事件发生。

后来大英帝国对运送犯人的办法(制度)稍加改变,流放人员仍然由往来于澳洲的商船来运送,只是运送犯人的费用要等到犯人送到澳洲后才由政府支付给商船。

仅就这样一点小小的“改变”,几乎再也没有犯人于中途死掉的事情发生。

关于这一问题,现任招商局掌门人秦晓先生在最近做客央视《对话》节目时,也谈了他的一些看法。

他认为:企业领导人应该去制定游戏规则,
而不应该单纯地去做裁判。

他觉得制度应当比个人的权威和魅力更重要。

小平同志讲过一句话,说一个好的制度可以约束坏人;一个坏的制度呢可以使好人变坏。

回顾历史,我们动不动就说获诺贝尔奖学金会怎么样,爱迪生又发明了什么,但几乎少有人讲保险制度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有多大,专利制度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有多大。

在企业中,大企业就好比大猪,中小企业就好比是小猪。

控制按钮可以比作技术创新,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

大企业资金雄厚,生产力大,有更多的能力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新产品后可以迅速占领市场获得高额利润。

而小企业的最优选择就是等待,等大企业技术创新后,跟在大企业后,抢占市场份额,从这种创新中获得利益。

员工和企业也是一个“智猪博弈”过程,员工就是大猪,员工有两种选择,努力工作或者消磨时间。

如果员工努力工作那么企业和员工都受益,如果员工敷衍工作,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那么最终会被企业辞退。

员工只有行动才会受益,不行动则不受益或者受损。

而企业可以选择物资奖励,也可以选择说教等待,物资奖励企业必先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奖励品,显然收益为负,而等待则不受损,即使辞退员工也可以有人填补空缺,让员工
有危机感反而会促进员工的积极性。

所以聪明的员工会选择努力工作引起领导注意而得到加薪。

当然也不要觉得做“小猪”没有发展。

“智猪博弈”是给竞争中的弱者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纳什曾经以“非合作博弈论”为基础,提出了“智猪博弈”案例:假设猪圈里有一大一小两只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有一个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揿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

揿按钮付出的劳动值2个单位,按钮和食槽距离较远。

如果两只猪同时揿按钮,再一起跑过去吃,大猪可吃到7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减去劳动耗费各自2个单位,大猪净得益5个单位,小猪净得益1个单位;若小猪去揿,大猪先吃,大猪可吃到9个单位,小猪揿则只能吃到1个单位,再减去按钮劳动耗费,小猪是净亏损1个单位;若大猪揿钮,小猪等着先吃,大猪吃到6个单位,去掉按钮劳动耗费2个单位净得4个单位,小猪也净得4个单位。

“智猪博弈”理论非常适用于经济领域中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处
理。

它的一般结论是从小猪立场考虑的最佳选择,认为小猪应耐心等待大猪去揿钮,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

而对大猪而言呢?无疑是让小猪揿按钮,自己等待。

既然参与博弈的各方都是有能力作出理性选择的独立个体,那么大猪必须使用各种策略来诱使小猪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这样一种演绎,学界称为“新智猪博弈”。

不少国外着名品牌对中国市场的切入都采取了“新智猪博弈”策略。

早在2003年,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零售和分销及服务集团——美国百思买集团,对中国市场一直持观望态度,虽然相继在北京、深圳、上海设立了办事处,但门店却无踪影。

一来,外资家电连锁渠道商在开新门店前与中国企业会有所不同,他们花在调研上的时间非常多;更重要的是,百思买在静观国美、永乐等中国新锐企业花钱、花力气把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的基础打好,再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切入这块市场坐享渔利——以较低价格采购我国家电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销售,获得较大的毛利。

不仅国外巨头精于此道,国内领先公司同样玩得转“博弈”游戏,国内液晶电视市场的博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04年春天,国内市场格局已经相对稳定:以三星、SONY等国际巨头和国内长虹、康佳、TCL、创维等一线品牌主导市场,众多国内二线品牌紧随其后。

与此同时,以液晶电视为代表的高端彩电消费市场开始有明显上升趋势。

液晶电视市场对彩电行业是绝佳的机会,也存在巨大风险:一,市场总容量偏低,单款产品难以形成可靠利润空间;二,液晶电视成本结构不稳定,存在迅速降价风险;三,消费者对液晶电视认知度不高,需要生产商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普及。

此时,谁先杀进市场,扮演的就是“按铃”的角色。

对于“大猪”而言,要想利润最大化,必须让更多的小猪来揿按钮。

2004年5月18日,“大猪”阵营中TCL公司在广州高调举行“开启中国大屏幕液晶电视新时代”的发布会,成为诱敌深入的关键一环。

二三线品牌快速作出反应,不仅投入巨资进行市场推广,而且仓促投建并不成熟的液晶生产线,并在市场上盲目铺货,以抢占市场先机。

完成了诱敌深入的动作后,TCL却出人意料地调整了自己的步伐,在顺利整合了汤姆逊的产业和渠道资源之后,把最主要的精力投入整合上下游资源、招募大量平板专家、规划全球研发和生产布局等方面上来。

直到2005年初,在液晶电视和CRT、等离子电视等产品持续近一年的“论战”中,消费者对液晶电视有了充分的认识,国内液晶电视市场逐步走向了成熟。

“大猪”们迅速开始了行动。

长虹的“感官革命”、康佳的“大平板、大娱乐”、TCL以“液晶…七剑'PK国际巨头”、创维的六基色的液晶宣传开始大规模启动。

到2005年9月,SVA、厦华等二线品牌的市场份额比自己的巅峰时期缩水了20%~45%,更有一批今年年初还活跃在液晶领域的三线品牌渐渐退出了市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一年里,国内几大彩电巨头却逐渐体现出在液晶电视领域里的全面优势。

TCL、康佳、长虹、创维在内的几大品牌已经瓜分了国内很大一部分的液晶电视市场。

在液晶电视市场的这场博弈中,一线厂商反用“智猪博弈”,着眼全球,从打造坚实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产能实力入手,从而掌握了在液晶电视领域综合领先优势,最终赢得了市场。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