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经营分析指标定义
(经营管理)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最全版

(经营管理)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中国移动运营分析系统壹、中国移动运营分析现状研究近几年,随着国内电信企业的不断发展,电信行业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
壹方面,客户选择电信业务及电信企业的余地越来越大,电信企业之间对客户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经过运营商不断的“价格战”,电信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增量不增收”现象,大量低忠诚度的客户转网或变更业务。
电信企业虽纷纷采用具有壹定优惠期限的活动来降低客户的流失率,但在优惠期结束后,很多客户便纷纷离网或弃卡重入网以套取新的优惠,仍造成了大规模的客户流失,致使电信企业的业务收入下滑、客户发展效率低成本高。
另壹方面,电信客户近几年高速增长,形成了庞大、需求差异很大的客户群;同时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各种新业务不断推出,电信企业需要通过细分市场、客户群,将最合适的业务推销给最需要的客户,实现业务和客户的最佳匹配。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情况下,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如何运用科学的运营分析方法,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和营销,用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和留住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是国内各电信运营商关注的重点。
基于之上背景,国内电信运营商纷纷建立起以“运营分析系统”为核心的企业决策支持体系,通过对X公司日常运营数据的分析、挖掘,为X公司决策者、各级管理者提供运营决策依据,以实现精细化营销。
1、中国移动运营分析系统建设概况为保证中国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满足新业务、新需求、新机会的需要,有效提高中国移动市场前沿的信息化水平,辅助提升中国移动市场精细化营销水平和深度运营能力,确保中国移动的市场领先地位,中国移动在完成业务支撑系统(BOSS)建设和集中化后,于2001年开始筹备运营分析系统,起草了规范和标准。
2002年中国移动开始投入巨资进行运营分析系统建设,且于2004年实现省级运营分析系统和有限X 公司壹级运营分析系统的全国联网。
运营分析系统的投入使用,使中国移动初步建立了面向企业运营的统壹数据信息平台,为全网业务、客户服务、市场营销、运营决策、业务实施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同时进壹步支持了有限X公司对各省市场运营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在中国移动的业务运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移动精细化运营提供了基础。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PEST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PEST分析PEST分析报告: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本文档旨在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进行PEST分析,以评估其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PEST分析主要涵盖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以及技术(Technological)四个方面。
一、政治因素分析政治因素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政治因素的详细分析:1.1 政策:对通信行业的政策法规,例如许可证要求、频谱分配和竞争政策等,会直接影响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发展。
1.2 政治稳定性:政治稳定与否对企业的经营和投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的变动、政策的调整等政治因素都需要被考虑。
1.3 法律法规:法律和法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到指导和约束作用。
例如,通信监管、竞争法和数据保护等法律,会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业务运营产生影响。
二、经济因素分析经济因素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发展情况至关重要。
以下是经济因素的详细分析:2.1 国内经济情况: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消费能力、劳动力资源等因素,会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市场需求和规模产生影响。
2.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资本投资以及融资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2.3 全球经济环境:全球经济形势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会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国际业务和贸易产生影响。
三、社会因素分析社会因素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市场需求和形象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社会因素的详细分析:3.1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通信服务的需求,例如城市化、老龄化等社会趋势。
3.2 消费行为和需求: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和消费行为在不断变化,例如移动支付、社交媒体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具有重要影响。
3.3 文化影响:文化价值观念变化对企业经营和市场定位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加强。
中国移动经营指标体系及说明(doc 159页)

经营分析系统指标说明(讨论稿) 二○○二年十二月目录1. 文档编制说明 (19)1.1. 背景 (19)1.2. 目的 (19)1.3. 名词解释 (20)2. 指标编码及管理 (21)2.1. 权限分配 (21)2.2. 指标分类 (21)2.3. 指标编码 (22)2.4. 指标管理 (22)2.5. 指标维护 (22)3. 指标体系及说明 (2322)3.1. 客户分析类指标 (2322)3.1.1. 基本指标 (24)3.1.1.1. 客户数 (24)3.1.1.2. IP直通车移动用户数 (2524)3.1.1.3. IP直通车有效用户数 (25)3.1.1.4. IP直通车无效用户数 (25)3.1.1.5. JA V A业务用户数 (25)3.1.1.6. VPMN个人用户数 (25)3.1.1.7. VPMN个人用户数(个人缴费用户数) (2625)3.1.1.8. VPMN个人用户数(集团部分缴费用户数) (26)3.1.1.9. VPMN个人用户数(集团缴费用户数) (26)3.1.1.10. VPMN数 (26)3.1.1.11. VPMN集团数 (26)3.1.1.12. 通话用户到达数 (26)3.1.1.13. 不收费用户数 (2726)3.1.1.14. 不同品牌客户数 (27)3.1.1.15. 不同消费层次的竞争对手客户数 (27)3.1.1.16. 呆帐客户数 (27)3.1.1.17. 到达客户数 (27)3.1.1.18. 短信批发用户到达数 (2827)3.1.1.19. 短信寻呼用户数 (2827)3.1.1.20. 发展客户数 (28)3.1.1.21. 非活跃用户数 (28)3.1.1.22. (应)付费用户数 (28)3.1.1.23. 高额客户数 (28)3.1.1.24. 高风险用户数 (2928)3.1.1.25. 高价值客户数 (2928)3.1.1.26. 高价值用户数 (29)3.1.1.27. 黑名单客户消费金额 (29)3.1.1.29. 及时交费客户数 (3029)3.1.1.30. 集团内的客户数 (3029)3.1.1.31. 集团内离网用户数 (3029)3.1.1.32. 集团内流失用户数 (30)3.1.1.33. 集团内新增用户数 (30)3.1.1.34. 交费客户数 (30)3.1.1.35. 进入保留期的预付卡用户 (3130)3.1.1.36. 净增登记客户数 (3130)3.1.1.37. 净增客户数计划值 (31)3.1.1.38. 净增客户数实际完成值 (31)3.1.1.39. 离网集团客户数 (31)3.1.1.40. 离网客户数 (31)3.1.1.41. 零次长途用户数 (3231)3.1.1.42. 零话费客户数 (3231)3.1.1.43. 零次漫游用户数 (32)3.1.1.44. 零次用户数 (32)3.1.1.45. 零次通话用户数 (32)3.1.1.46. 零次用户数(签约非活跃用户数) (3332)3.1.1.47. 零次用户数(预付非活跃用户数) (3332)3.1.1.48. 流失集团数 (3332)3.1.1.49. 流失客户数 (33)3.1.1.50. 免费用户到达数 (33)3.1.1.51. 欠费集团客户数 (33)3.1.1.52. 欠费客户数 (3433)3.1.1.53. 欠费时间 (3433)3.1.1.54. 全球呼用户到达数 (3433)3.1.1.55. 全球通资费套餐用户 (34)3.1.1.56. 套餐转为全球通的用户数 (34)3.1.1.57. 停机客户数 (34)3.1.1.58. 通话用户数 (3534)3.1.1.59. 网内品牌互转客户数 (3534)3.1.1.60. 未交当月费用户数 (3534)3.1.1.61. 销户客户数 (35)3.1.1.62. 新增VPMN,VPN集团数 (35)3.1.1.63. 新增活动客户数 (3635)3.1.1.64. 新增集团客户数 (3635)3.1.1.65. 新增客户及时交费客户数 (3635)3.1.1.66. 新增客户零次户数 (36)3.1.1.67. 新增客户欠费户数 (36)3.1.1.68. 新增客户欠费回收金额 (3736)3.1.1.69. 新增客户欠费金额 (3736)3.1.1.70. 新增客户欠费客户数 (3736)3.1.1.71. 新增客户业务量 (3736)3.1.1.73. 新增有效客户数 (37)3.1.1.74. 一户多卡客户数 (3837)3.1.1.75. 用户到达数 (3837)3.1.1.76. 用户数 (3837)3.1.1.77. 有效用户数 (3837)3.1.1.78. 预付费品牌客户数 (38)3.1.1.79. 预付费品牌转为套餐的用户数 (38)3.1.1.80. 预付卡售卡用户数 (3938)3.1.1.81. 在网用户数 (3938)3.1.1.82. 转网客户数 (3938)3.1.1.83. 资费套餐用户总数 (3938)3.1.1.84. 资费套餐退出用户数 (39)3.1.2. 统计指标 (4039)3.1.2.1. 净增客户数 (4039)3.1.2.2. 净增用户数 (4039)3.1.2.3. VPMN用户渗透率 (4039)3.1.2.4. 发展客户的流失率 (4039)3.1.2.5. 发展客户平均客户信用度 (40)3.1.2.6. 集团内净增用户数 (4140)3.1.2.7. 交费及时率 (4140)3.1.2.8. 客户流失率 (4140)3.1.2.9. 零次用户数(非活跃用户数) (4140)3.1.2.10. 平均开机率 (41)3.1.2.11. 新增客户交费及时率 (4241)3.1.2.12. 新增客户及时交费金额 (4241)3.1.2.13. 新增客户业务收入 (4241)3.1.2.14. 新增客户欠费回收率 (4241)3.1.2.15. 新增客户欠费率 (42)3.1.2.16. 预付卡正在使用用户数 (4342)3.1.2.17. 发展客户的平均信用度 (4342)3.1.2.18. 发展客户的欠费率 (4342)3.2. 业务量类指标 (4342)3.2.1. 基本指标 (44)3.2.1.1. IDD业务量 (44)3.2.1.2. 本地主叫通话次数 (4544)3.2.1.3. 本地通话次数 (4544)3.2.1.4. 不计费次数 (4544)3.2.1.5. 充值卡沉淀资金 (4544)3.2.1.6. 长途总使用分钟数(港、澳、台IP长话) (45)3.2.1.7. 长途总使用分钟数(港、澳、台非IP长话) (4645)3.2.1.8. 长途总使用分钟数(国际IP长话) (4645)3.2.1.9. 长途总使用分钟数(国际非IP长话) (4645)3.2.1.10. 长途总使用分钟数(省际IP长话) (4645)3.2.1.11. 长途总使用分钟数(省际非IP长话) (4645)3.2.1.12. 促销期间业务量增量 (46)3.2.1.13. 非长途被叫通话次数 (4746)3.2.1.14. 非漫游被叫计费时长 (4746)3.2.1.15. 非漫游通话次数 (4746)3.2.1.16. 非漫游通话时长 (4746)3.2.1.17. 非漫游主叫计费时长 (47)3.2.1.18. 港澳台通话次数 (4847)3.2.1.19. 国际长途通话次数 (4847)3.2.1.20. 国际长途主叫通话次数 (4847)3.2.1.21. 呼转次数 (4847)3.2.1.22. 呼转时长 (4847)3.2.1.23. 漫游被叫计费时长 (48)3.2.1.24. 漫游出访通话次数 (4948)3.2.1.25. 漫游出访通话时长 (4948)3.2.1.26. 漫游主叫计费时长 (4948)3.2.1.27. 省际长途计费时长 (4948)3.2.1.28. 省际长途主叫通话次数 (4948)3.2.1.29. 省内长途主叫通话次数 (49)3.2.1.30. 网间短信业务量 (5049)3.2.1.31. 网间互打(通话次数) (5049)3.2.1.32. 网间互打(通话时长) (5049)3.2.1.33. 网内通话次数 (5049)3.2.1.34. 网内通话时长 (50)3.2.1.35. 移动电话业务总量 (5150)3.2.1.36. 经北京ISC转去 (5150)3.2.1.37. 经广东ISC转去 (5150)3.2.1.38. 经上海ISC直接去 (5150)3.2.2. 统计指标 (51)3.2.2.1. MOU (51)3.2.2.2. 长途总使用分钟数 (5251)3.2.2.3. 港澳台长途计费时长 (5251)3.2.2.4. 港澳台长途通话次数 (5251)3.2.2.5. 个人主被叫比率 (52)3.2.2.6. 国际长途计费时长 (52)3.2.2.7. 国际漫游按来访(业务量) (5352)3.2.2.8. 国际漫游按出访(业务量) (5352)3.2.2.9. 国际漫游业务量 (5352)3.2.2.10. 国内长途被叫通话次数 (53)3.2.2.11. 国内长途通话次数 (53)3.2.2.12. 国内长途主叫通话次数 (5453)3.2.2.13. 新增通信次数 (5453)3.2.2.14. 新增通信时长 (5453)3.2.2.15. 业务量增长率 (54)3.2.2.16. 总使用分钟数 (54)3.2.2.17. 本月业务量与上月业务量的比例 (5554)3.2.2.18. 网间长途话务比 (5554)3.2.2.19. 业务量增量 (5554)3.2.2.20. 增值业务费收入 (55)3.2.2.21. 总欠费 (55)3.3. 收入类指标 (5655)3.3.1. 基本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说明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说明
首先,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可以对中国移动的经营数据进行收集和
整理。
通过与中国移动各个部门的数据库相连,该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
收集各种业务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通信记录、消费情况、流量使用情况等。
经过整理后,这些数据会被录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
其次,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分析功能。
管理层可以通
过该系统对用户梯次结构、销售渠道、市场份额、用户行为等进行深入的
分析和比较。
系统可以根据管理层的需求,生成各类分析图表和报表,帮
助管理层直观地了解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此外,该系统还具备预测和预测功能。
基于历史数据和当前趋势,系
统可以帮助管理层预测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为制定未来策略提供参考。
此外,系统还可以根据管理层的设定,对不同策略的效果进行模拟和评估,以帮助管理层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最后,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还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系统对数据进
行加密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系统还具备容灾和故
障恢复功能,能够及时处理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是一套功能强大、可靠性高的系统。
通过该系统,管理层可以方便地获取和分析各种业务数据,发现问题和机会,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相信在中国移动的带领下,该系统将为中国移
动提供强大的业务支持。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毕业论文

2015 143734 100% 102922 71.61%
2016 144462 100% 117334 81.22%
2017 148137 100% 135649 91.57%
从表2数据可以得出,相较于其他年度的营业利润占比数据,只有2017年的百分比大于90%,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来2017年公司在决策和运营方面都很成功。营业利润成为利润主要来源。前四年的营业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占比都没有超过90%,盈利能力都不稳定,可能是公司的在营业收支方面的过多花费导致的,从而使公司在这四年的占比都小于90%。
2
对盈利能力的研究,我国相较于国外研究的比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研究。但是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便开始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研究成果较为成熟,我国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较多学者都会在已有基础上改进或提出新的方法,夏汉平指出,现金流量、净利润现金比率等可作为盈利质量分析的主要指标,该分析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以及运营的现状,盈利质量分析是有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关系得来的[3]。程培先在指出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利息保障倍数、销售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的指标研究盈利能力。这些理论方法都为我国研究公司的盈利能力做出了一定的影响[4]。
(二)盈利能力分析方法
1.
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对连续一段时间利润的变化是否是长时间一直这样,一直处于直线增长状态的发展环境处于好奇阶段[10]。因此中国移动为例如下表所示:
表1 中国移动利润总额对比表(单位:百万元)
指标/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利润总额 158579 142592 143734 144462 148137
中国移动-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一)PEST分析1.政治环境从20世纪末到现在,政府对通信行业一直实行适度、有序的竞争政策,在法制建设、互联互通、资费政策的执行、电信的普遍服务机制、网间结算政策的制定和尽快出台等方面,为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与竞争,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同时也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更加权威的依据。
政府一方面积极支持通信产业的发展,充分鼓励竞争,另一方面加大了宏观监控力度,主要通过政策、法规、规划、标准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限制不正当竞争;确定互联互通规则,保证平等接入和信息流动的畅通安全;实行资源的集中统一调配和监督使用,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和用户权益保障制度,监督管理企业的市场行为等方面,逐渐加大了力度。
特别是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政府以国办发75号文件和信部政453号文件,加大对运营商监管的执行力度和监管范围,涉及代理商、资费、合作伙伴、服务、业务流程、技术和设备标准、互联互通、码号资源等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方面,使运营商的经营行为相对比较规范。
与此同时,政府为鼓励和扶持运营商后进入者的发展,在移动通信行业一直实行不对称管制,对中国移动的主要竞争对手一一中国联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促进了移动通信行业的健康成长。
2.经济环境在中国移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环境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无形的市场经济规律作用逐渐加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买方市场和开放经济己经形成,在客观上要求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包括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
二是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我国GDP年平均增长9%,电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三是社会用于通信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显著增加。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带给企业和人们的好处正在得到更加广泛的确认,因此,各家企业用于电信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显著增加。
某通信公司经营分析系统指标说明

某通信公司经营分析系统指标说明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步成熟,通信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
智慧城市、智能家居、5G网络等新应用的兴起对通信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它们必须具备更高的运营效率、更好的服务质量和更丰富的业务创新能力。
因此,一款高效、精准的经营分析系统对于通信公司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样一款系统,并对它的指标进行详细说明。
1.总体运营指标对于一家通信公司来说,综合运营指标是衡量其运营状况、政策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今,并购重组、产业升级等因素正在不断增多,通信公司需要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才能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总体运营指标包括营收、净利润、资产负债率、总资产的净利润率等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2.业务指标业务指标是通信公司经营分析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市场也不断地涌现出新的业务形态。
业务指标包括通信终端用户总数、计费时间、流量、业务收入等。
其中,通信终端用户总数和业务收入是通信公司业务指标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反映了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业务模式的优劣。
3.营销指标作为一个广受欢迎的服务行业,通信公司常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营销自己的业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营销指标主要体现在新增用户数量、用户满意度、营销费用和客户流失率等方面。
其中,新增用户数量和客户流失率是衡量通信公司市场竞争力和营销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
而用户满意度则反映了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
4.网络指标网络指标是通信公司经营分析系统中的另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通信公司需要不断升级网络设备,提高网络建设水平,使通信服务更加稳定和可靠。
网络指标主要体现在网络投诉率、网络延迟、网络可用性和数据下行速率等方面。
其中,网络投诉率反映了通信服务中用户体验最不满意的地方,网络延迟和可用性则影响了用户使用体验和功能效果,而数据传输速率则直接影响了用户使用效果。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V1.0版)1.总则 (3)1.1. 概述 (3)1.2. 目标 (3)1.2.1. 近期目标 (3)1.2.2. 中远期目标 (4)1.3. 原则 (4)1.4. 适用范围 (5)1.5. 起草单位 (5)1.6. 解释权 (5)2.经营分析系统总体说明 (6)2.1. 经营分析系统的组织结构 (6)2.2. 经营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 (7)2.3. 经营分析系统信息流图 (7)3.经营分析系统指标体系 (9)3.1. 关于分析角度的定义 (9)3.2. 指标体系 (15)3.2.1. 客户分析类指标 (15)3.2.2. 业务量类指标 (16)3.2.3. 收入类指标 (17)3.2.4. 市场竞争类指标 (18)3.2.5. 服务类指标 (18)3.2.6. 营销类指标 (20)3.2.7. 大客户类指标 (20)3.2.8. 新业务及数据业务类指标 (21)3.2.9. 合作服务方类指标 (21)4.省公司经营分析系统功能 (23)4.1. 概述 (23)4.1.1. 功能构成 (23)4.1.2. 分析方法 (23)4.1.3. 展现方式 (24)4.2. 客户模型及客户分群 (25)4.2.1. 客户模型 (25)4.2.2. 客户分群 (34)4.3. 主题分析 (35)4.3.1. 客户情况分析 (35)4.3.2. 业务发展分析 (44)4.3.3. 收益情况分析 (49)4.3.4. 市场竞争分析 (57)4.3.5. 服务质量分析 (59)4.3.6. 营销管理分析 (65)4.3.7. 大客户分析 (70)4.3.8. 新业务及数据业务发展分析 (74)4.3.9. 合作服务方分析 (76)4.4. 专题分析和数据挖掘 (82)4.4.1. 客户流失分析 (82)4.4.2. 客户发展分析 (82)4.4.3. 客户信用度评估分析、潜在大客户分析 (82)4.4.4. 营销计划预演 (83)4.4.5. 竞争对手分析 (83)4.4.6. 高额/欺诈分析 (83)5.经营分析系统的系统管理 (84)5.1. 组织和人员管理 (84)5.1.1. 组织管理 (84)5.1.2. 员工管理 (84)5.1.3. 权限管理 (85)5.1.4. 安全性管理 (86)5.2. 系统监控 (86)5.2.1. 监控对象 (86)5.2.2. 监控功能 (87)5.2.3. 监控要求 (87)5.3. 操作日志管理 (88)5.4. 系统备份 (88)5.4.1. 功能要素 (88)5.4.2. 数据备份 (88)5.4.3. 数据恢复 (89)5.5. 保密性要求 (89)5.6. 版本管理 (89)6.经营分析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数据接口 (91)6.1. 外部接口实现要求 (91)6.1.1. 实现原则 (91)6.1.2. 数据交换方式 (92)6.2. 与BOSS系统数据接口 (92)6.3. 与网管系统数据接口 (92)6.4. 其他接口 (93)7.经营分析系统的指标要求 (94)7.1. 在线数据存放周期 (94)7.2. 数据备份 (94)7.3. 数据抽取周期 (94)7.4. 前端响应时限 (94)8.附录 (95)8.1. 名词解释 (95)8.2. 业务类型结构表 (98)8.3. 收入结构表 (100)8.4. 经营分析举例 (102)8.4.1. 大客户分析 (102)8.4.2. 营销分析 (104)8.4.3. 竞争对手分析 (107)1.总则1.1. 概述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提升中国移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充分利用业务支撑系统产生的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源,建立移动企业经营分析系统,实现对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和处理,为市场经营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决策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指标定义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经营分析系统指标说明(讨论稿)二○○二年十二月目录1.文档编制说明1.1.背景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利用业务支撑系统产生的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为市场决策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辅助决策依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经营分析系统的建设。
制定准确、详细、可操作的数据和指标说明是经营分析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目的为了指导经营分析系统的建设,推动其建设进程,对经营分析系统中的指标定义,避免歧义,确定计算公式和数据来源,为经营分析系统提供一个准确、详细、可操作的指标说明文档。
1.3.适用范围1.4.名词解释移动或中国移动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下属省公司的简称。
客户:与使用中国移动公司服务有关的个人或实体。
用户:移动服务的使用者,通常与中国移动公司定有协议。
代收:接受其它单位的委托,在本地计费帐务系统中对其业务费用进行收费的过程。
托收:中国移动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从用户在金融机构的帐户上划取用户服务使用费用到中国移动公司帐户上的处理过程。
漫游:客户在非归属地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上使用电信服务称为漫游。
从中国移动公司的角度分析,漫游分为出访与入访(来访)。
优惠:在国家资费政策允许范围之内,对用户在使用中国移动公司服务过程中的服务使用费进行减免的过程。
帐目:计费帐务系统在经过帐务处理后形成的费用项属性。
卡费:中国移动公司出售各种卡的面值或者是卡的工本费。
话务量:是指用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语音通信完成的通信量。
通信量:指用户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产生的各类业务使用量,目前按通话次数、通话时长、基本计费时长、长途计费时长、条数、流量等分类统计。
滞纳金:对客户在移动公司规定缴费时间内没有交清的欠费金额加收的违约金。
通信费:即客户使用通信承载网络而产生的费用,包含语音和数据业务费用。
结算费:移动公司与其他运营商之间进行结算时按运营商之间所事先拟定的协议进行分摊的费用。
漫游费:指用户在漫游时产生的漫游通话费、漫游长途费。
出帐周期:也叫帐务周期,对用户服务使用费用进行计算,向用户帐户计帐、累加的时间周期。
统计周期:根据统计需要制定的时间周期。
缴费周期:对使用中国移动公司服务的用户,约定对各种帐目上的费用进行缴费的时间周期。
委托代收:中国移动委托其他单位(如银行、邮政储蓄等)代收费用的缴费方式。
异地代收:从归属地角度出发统计,本归属地内用户在其他收费地被代收的服务使用费。
代收异地:从收费地角度出发统计,代收其他归属地的服务使用费。
通话时长:是指用户实际通话时长,以秒为单位。
计费时长:指用户每条话单通话时长折算成最小计费单位(当前长途通话按6秒,其它通话按分钟)后的累计。
通话次数:指用户在通话时产生的有效话单张数。
有效话单:指用户产生的通话话单(含拔打特服、客服号码及长途通话小于3秒的免费话单)。
标准费用: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资费标准对服务使用记录批价的结果。
实际费用:是指下属子公司按照各自制定的优惠政策在标准费用的基础上进行费用减免的结果。
帐目类型:中国移动公司提供服务的业务费用种类。
通信流量:指数据通信中的包或字节流量,分为上行流量及下行流量,最小单位:1KB 实收金额:移动公司实际向客户收取的各种服务使用费用,包含历史欠费本月收回和本月消费本月收回。
呆帐金额:客户服务使用费超过一定期限尚未收回的金额。
话费收入:指定统计周期内,中国移动公司对用户语音通话收取的费用。
坏帐金额:已确认无法收回,报损批复后的金额。
交费金额:指定统计周期内,用户通过不同的交费渠道或交费途径交纳的费用金额网外通话费:指定统计周期内,中国移动用户与其它运营商用户之间通话的费用。
预付费金额:客户在使用服务前,预先缴纳给移动公司的服务使用费用。
使用用户数:指定统计周期内,使用指定业务至少一次的用户数。
移动电话月租:指移动用户按月交纳的基本固定费用,不包含增值业务、数据业务等固定费用及代收取的频占费。
统计帐目类型:依据统计报表的需要,对帐目类型进行综合后形成的帐目类型。
已交当月费用:是指在该统计周期月份产生、统计时已缴纳的费用。
全球通资费套餐:经信息产业部批准,由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统一规定资费标准,并在全国范围正式推出的,缴纳一定“月基本费”,获赠一定的免费通话分钟(包括本业务区通话时间和省内漫游通话时间,不包括省际出访漫游通话时间和国际出访漫游通话时间)的用户。
目前月租费分为七档:30元、98元、168元、268元、388元、568元、788元2.指标编码及管理2.1.权限分配由于经营分析系统的重要性,为了加强指标的管理,集团公司对指标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非下属公司所特有指标的定义、维护、管理由集团公司负责,下属公司仅有使用权。
2.2.指标分类指标分类是依据《中国移动经营分析业务规范》的指标体系定义确定的,指标分为11类,各类分为基本指标及统计指标,基本指标主要包含分析中的基础指标及重要指标,统计指标是指从基本指标中经运算而来的指标,指标分类如下:客户分析类指标:从消费层次、服务品牌、客户状态等角度对客户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的指标,并充分描述客户的总体构成及其发展趋势,但不包含新业务与数据业务相关的客户数据分析指标。
业务量类指标:从通话时长、计费时长、通话次数等角度对业务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的指标,主要充分描述GSM语音通话的各种分析数据,但不包含新业务与数据业务相关的业务量分析指标。
收入类指标:从各种通讯费用、收入、结算费用等角度对业务费用收入进行了统计分析的指标。
包含IP业务费用及收入,但不包含GPRS等数据业务的费用、收入。
市场竞争类指标:从市场竞争的市场出发,从市场占有程度、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品牌、与竞争对手的业务量、收入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的指标。
服务类指标:从服务人数、服务次数、服务量、满意度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的指标,主要描述中国移动服务部门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分析情况。
营销类指标:从营销人员、营销服务、营销回报、营销策略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的指标。
大客户类指标:从大客户的数量、收入、通讯量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的指标。
新业务及数据业务类指标:从业务量、流量、收入、时段等角度,对GPRS、IP、WAP、短信、梦网、移动秘书及其它新业务、数据业务进行分析统计的指标,不包含IP业务的收入。
合作服务方类指标:从用户、费用、结算等角度对SP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的指标。
网络类指标:从网络设备、容量、通讯质量等角度统计分析的指标。
其它类指标:从财务、社会等角度统计分析的指标。
2.3.指标编码待定2.4.指标管理集团公司对指标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非下属公司所特有指标的定义、维护、管理由集团公司负责,下属公司所特有的指标由下属公司自行定义、维护、管理,但必须遵循统一的业务规则。
2.5.指标维护由集团公司负责指标的维护,对本指标体系的修改及指标的增加、修改、删除均由集团公司在听取下属公司和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后统计安排,各下属公司不能自行修改指标体系及指标。
3.指标体系及说明3.1.客户分析类指标3.1.1.基本指标3.1.1.1.客户数定义:给定统计条件下,客户分群中统计周期内在网客户数(包含统计周期内离网的客户)的总和。
单位:户数据来源:营帐系统3.1.1.2.IP直通车移动用户数定义:申请IP直通车且没有取消此业务的移动用户数。
单位:户数据来源:营帐系统3.1.1.3.IP直通车有效用户数定义:申请IP直通车业务且处于正常开通状态的移动用户数。
单位:户数据来源:营帐系统3.1.1.4.IP直通车无效用户数定义:申请IP直通车业务且处于非开通状态的移动用户数。
单位:户数据来源:营帐系统3.1.1.5.JAVA业务用户数定义:指定周期内(一般指本月),使用JAVA业务的用户数。
分下载应用和在线应用进行统计。
中国移动KJAVA业务是一种能更好的为用户提供全新图形化、动态化移动数据应用的服务。
用户使用支持KJAVA功能的手机终端,通过GPRS(或CSD)方式接入中国移动KJAVA无线应用平台,下载各种游戏、动漫画、小小说等,也可通过该平台使用在线的应用,如在线游戏、收发邮件、证券炒股、信息查询等。
KJAVA服务是移动梦网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梦网业务的模式开展业务,JAVA业务用户数不等于下载应用用户数和在线应用用户数之和。
单位:户数据来源:短信中心定义:是指VPMN集团所包括的申请了VPMN业务的个人用户数单位:户数据来源:营帐系统3.1.1.7.VPMN个人用户数(个人缴费用户数)定义:由个人承担全部费用的VPMN个人用户数。
单位:户数据来源:营帐系统3.1.1.8.VPMN个人用户数(集团部分缴费用户数)定义:由集团承担部分费用的VPMN个人用户数单位:户数据来源:营帐系统3.1.1.9.VPMN个人用户数(集团缴费用户数)定义:由集团承担全部费用的VPMN个人用户数单位:户数据来源:营帐系统3.1.1.10.VPMN数定义:指定统计周期内,VPMN个数(包含在统计周期内已流失的VPMN)。
按照业务开办范围,可分为省内VPMN和跨省VPMN单位:个数据来源:营帐系统3.1.1.11.VPMN集团数定义:是指VPMN中的集团客户数。
单位:个数据来源:营帐系统定义:指定统计时刻,客户分群中产生有效话单的用户数。
单位:户数据来源:计费问题:包括那些业务的用户数。
3.1.1.13.不收费用户数定义:指按规定不缴纳全部服务使用费用的用户数单位:户数据来源:营帐系统问题:是否包括部分免缴用户。
3.1.1.14.不同品牌客户数定义:使用不同业务品牌的客户数量。
单位:户数据来源:营帐系统3.1.1.15.不同消费层次的竞争对手客户数定义:按定义的消费划分层次,中国移动公司的竞争对手不同消费层次的客户数。
可以利用移到的标准计费方式(时长×0.16)来得到竞争对手用户的消费金额。
单位:户数据来源:营帐系统问题:是否通过结算祥单来统计,消费层次是包括用户时长和用户次数,还是其他。
3.1.1.16.呆帐客户数定义:指定统计周期,存在呆帐(包含已缴纳呆帐的客户)的客户数量。
即在统计月内只要任何时间点为呆帐即统计为呆帐用户数。
单位:户数据来源:营帐系统问题:是否包括所有曾经有关呆帐的在网用户数。
3.1.1.17.到达客户数定义:指统计时刻,在网的客户数。
客户数指标表示是在统计周期内,而此指标是在统计时刻。
单位:户数据来源:营帐系统问题:3.1.1.18.短信批发用户到达数定义:指统计时刻,正在使用短信批发业务的用户数量。
即申请(其中包括本月取消)且未取消短信批发业务的用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