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综合练习题

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综合练习题1. 问题描述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综合练习题2. 解题方法为了练习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其中包含了混合运算的相关题目。
下面是一些示例题目及其解题方法:(1) 题目:345 + 212 - 187解法:首先进行加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即可得到结果。
(2) 题目:876 - 521 + 246解法:先进行减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得到最终结果。
(3) 题目:439 × 3 ÷ 7解法:首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除法运算,可得到最后结果。
(4) 题目:624 ÷ 8 × 15解法:根据乘除法的优先级,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乘法运算,得到答案。
3. 练习题现在,我们来设计一些综合练习题进行训练。
(1) 题目:543 + 256 - 349 × 5解法:首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减法运算。
(2) 题目:876 - 481 + 247 ÷ 7解法: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加减法运算。
(3) 题目:639 × 2 ÷ 8 - 289解法:根据乘除法的优先级,先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4) 题目:756 ÷ 3 × 10 + 150 - 87解法:按照运算的优先级进行逐步计算。
4. 总结通过练习这些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综合练习题,可以更好地掌握运算规则和优先级顺序。
同时,这种混合练习题也能帮助我们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百位数的混合运算技巧。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一、说教材:“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教材创设了“小熊购物”和“小小售货员”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通过活动结合具体情境,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说教法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我利用录音听算,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与观察事物,发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四、说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
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有空间。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让学生回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2,让学生动作操作,计算四道同级运算题,并让他们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二)情景导入,探究新知1、以同学们喜爱的游乐场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让学生发挥观察能力,看一看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并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数据提出问题。
创设民主、平等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学生投入到要解决的问题上。
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

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及再认识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5页例1、例2。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加、减法混合,乘、除法混合,有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以及含有小括号的四种混合运算类型。
例1主要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例2通过解决“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明确乘除混合法运算的顺序。
教材中创设了“冰雪天地”的生活情境,以解决在“冰雪天地”中游乐时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并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3.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比较枯燥乏味,教学时我注重依托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利用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可以时一步加强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法和学法的分析。
新课标指了出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我积极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方法。
教学中,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再采用演绎推理法,使学生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并掌握混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并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知识与技能,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强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智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混合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纪连荣
本节课是混合运算的第二课时,学生已掌握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跷跷板乐园”的情境图,通过解决“跷跷板乐园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来理解和掌握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
有了前面混合运算的知识的基础,学生可以顺利的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把计算与应用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先算乘除法的印象就可以了。
虽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都知道了在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不尽如人意。
做练习时,有学生知道运算顺序但还是会计算出错,因此,养成学生在算后进行复查的良好的习惯就很有必要了。
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4×4+6 24÷4+4
24乘以4的积加上6 24除以4的商加上4
当式子中只有加减法时,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 序计算? 从左往右
当式子中只有乘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 序计算? 从左往右
24-12+8
24减12的差加 上8
16×24÷6
16乘以24 的积除以6
36+28-4 36加28的和减4
24÷6×4 24除以6的商 乘以4
不用计算,比一比大小
160÷80+16 <
160+80÷16
400÷20-12 < 12
400-20-
一个服装厂接到生产一批西服的订单。 平均每天生产60套,5天后还剩下350 套没有完成。这批西服一共有多少套?
60×5 + 350
王老师靠带领6名学生去公园游玩。 成人票价每张30,儿童可享受半 价优惠,带150够不够?
30
气象员在36米高的楼顶上放飞一只 气球,如果气球平均每分钟上升32 米,4分钟后气球距离地面多少米?
32×4 + 36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有理数是指能够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以及分数。
在数学中,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进行详细介绍。
1. 加法运算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指在两个有理数之间进行相加操作。
当两个有理数的符号相同时,只需要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并保留相同的符号。
例如,(-3) + (-2) = -5。
当两个有理数的符号不同时,我们需要进行减法操作。
即将绝对值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并保留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
例如,(-3) + 2 = -1。
2. 减法运算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指在两个有理数之间进行相减操作。
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即将减数取相反数,然后进行加法运算。
例如,5 - 3可以转化为 5 + (-3)。
3. 乘法运算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是指在两个有理数之间进行相乘操作。
正数与正数相乘或负数与负数相乘,结果为正数;正数与负数相乘或负数与正数相乘,结果为负数。
即符号相同为正,符号不同为负。
例如,(-2) ×5 = -10,(-3) × (-4) = 12。
4. 除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是指将两个有理数进行相除操作。
除法可以通过乘法的倒数得到,即将除数的倒数与被除数相乘。
例如,(-10) ÷ 2可以转化为 (-10) × (1/2) = -5。
5. 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表达式中同时包含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
在进行混合运算时,需要按照运算符的优先级进行计算,并使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
通常,括号中的运算先于乘除法的运算,乘除法的运算先于加减法的运算。
例如,计算表达式:(-3) + 4 × (-2) - 6 ÷ 3。
首先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4 × (-2) = -8;6 ÷ 3 = 2。
然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3) + (-8) - 2 = -13。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运算律 知识整理

第四单元运算律一、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差)二级运算:乘法(积)、除法(商)1.算式中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只有乘除法时,乘除法是连续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只有加减法时,加减法是连续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4.算式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5.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中括号里面的没有算完要保留中括号直至算完为止。
例:9÷[3×(5-2)] 12×(153-83)÷8 35+65×40÷5=9÷[3×3] =12×70÷8 =35+2600÷5=9÷9 =840÷8 =35+520=1 =105 =555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1.加法交换律: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2.乘法交换律:任意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三、加法结合律1.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目的:为了运算更简便,用小括号把两个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括起来先相加,再加其他数。
例:57+288+43 (51+29)+71 15+34+85+66=(57+43)+288 =51+(29+71) =(15+85)+(34+66)=100+288 =51+100 =100+100=388 =151 =2002.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目的:为了运算更简便,把减数先加起来(凑整十、整百、整千数)再一次性减掉。
三年级混合运算练习题(打印版)

三年级混合运算练习题(打印版)一、加减法混合运算1. 34 + 28 - 15 =2. 47 - 23 + 36 =3. 52 + 17 - 40 =4. 63 - 49 + 21 =5. 75 - 29 + 48 =二、乘除法混合运算1. 6 × 3 ÷ 2 =2. 8 × 4 ÷ 2 =3. 9 × 2 ÷ 3 =4. 7 × 5 ÷ 1 =5. 5 × 6 ÷ 3 =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1. 45 - 18 + 2 × 3 =2. 72 ÷ 8 + 4 × 2 =3. 36 + 15 - 2 × 4 =4. 56 ÷ 7 - 3 × 2 =5. 24 + 18 ÷ 3 × 2 =四、括号运算1. (34 + 12) ÷ 4 =2. (78 - 23) × 3 =3. (45 ÷ 5) + 8 =4. (9 × 2) - 7 =5. (84 ÷ 7) + 12 =五、应用题1. 小明有36个苹果,他给了小华15个,然后小华又给了小明8个,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学校图书馆有48本书,借出去了23本,又新购入了30本,现在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3. 一个班级有54名学生,如果每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可以组成多少个小组?4.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米,宽是4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5. 一个水果店有24个苹果和18个橙子,如果每3个水果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答案:一、加减法混合运算1. 472. 603. 294. 355. 94二、乘除法混合运算1. 92. 163. 64. 355. 10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1. 412. 443. 434. 415. 20四、括号运算1. 112. 1953. 174. 215. 14五、应用题1. 27个苹果2. 55本书3. 9个小组4. 32米周长5. 14袋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