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家风故事读本读后感
看中国好家风心得体会8篇

看中国好家风心得体会8篇看中国好家风心得体会篇1今年暑假,我仔细品读了《中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故事。
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
这种影响就是父母,也就是家风。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读懂了"书香"、"宽厚待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心存善念"亦是一种家风......让我不禁想到我家的家风。
我的爸爸是电信工程师,他非常熟悉电脑,在家我跟他学了一些电脑知识,对电脑产生了爱好。
我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学会了wer机器人编程,2023年在wer世界锦标赛中,我们团队发挥出色,夺得了团队一等奖,这是我们长期刻苦训练得到的结果。
我的爸爸还很热爱运动,喜欢游泳,打羽毛球,常常带着我一起锻炼,久而久之,我也养成了喜欢体育运动的习惯。
我的身体更加硬朗了。
今年春天我攀爬到了贵州省武陵山脉最高峰海拔2400多米的梵净山也不怎么觉得累。
前阵子,我在学校举行的游泳比赛中,夺得了五年级组个人赛亚军,五年级亲子赛季军。
我感到很自豪。
我的妈妈是个小学教师,她很有学问,拥有很多的教育经验,这一切跟书有很大关系,她博览群书,一有空就拿起书来看,我经常在她旁边看她看书,在她的影响下,我也慢慢地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见到图书报刊,就情不自禁的拿来翻阅。
我还做了一本读书笔记本,把读到的好词语好句子记下来。
我的爷爷是老干部,爱好文学。
他发表了很多文章,他写的一些诗歌,我都能背下来。
爷爷还和我比赛背诵古诗,使我慢慢地接触了国学。
我的奶奶过去是个农民,后来她进城当工人了,她假期带我回乡下老家,教我干农活。
她教我种果,护理果树,每当我吃到自己亲手种的酸甜清香的百香果,我就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对《悯农》一诗有了切身的`体会:农民很辛苦,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粮食。
《中国家风》读后感(通用13篇)

《中国家风》读后感《中国家风》读后感(通用13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家风》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家风》读后感篇1家风是每个家庭的风格;家风能将我们指引到正确的方向;家风是每个家庭的优良品性。
如果没有家风就会影响到整个家庭成员的精神、品德及行为的德行传承。
所以家风是特别重要的,不能缺少的,一定要将每个家庭的家风好好传承下去。
中国好家风分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三本。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忠孝廉耻勇”中的“孝”和“廉”。
说起“孝”,现在的人都认为就是帮长辈或爸爸妈妈倒倒水,拿拿鞋就好了。
可古时候的“孝”比这强多了。
这本书里有一则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叫“陆绩怀橘孝母。
”故事中的小陆绩小小年纪就知道要知恩图报,就将柑橘带回家中,给家中吃不到的母亲品尝。
他的孝心,着实令人称赞,敬佩。
我们要让孝道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不要等到父母老去的那一天才想起要好好孝敬他们,真正的孝心永远体现在平日的生活里,表现在日常的小事中。
“廉”表示廉洁、清廉、廉政、廉明。
有一文让我难以忘记,名字叫“吴隐之不惧贪泉”。
故事中的吴隐之之所以敢于饮贪泉之水,这是出于对自己廉洁奉公的自信。
当然他也是说到做到,清廉自律,为其他官员们做了一个表率。
吴隐之即使在自己生活清苦的情况下,也不忘廉洁奉公,不贪私财,实属难得。
他这种保持廉洁的精神不仅值得我们称赞,更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也要明白金钱再好也是身外之宝,金钱有价人格却无价,廉洁自律是一个无价之宝,希望每个人都能守护好,因为贪得无厌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好的品质传承下去,像这些人去学习!做一个诚实、守信,孝敬父母,不贪钱财,做一个懂事的乖孩子!《中国家风》读后感篇2《中国好家风》这本书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十五个字概括了中国良好的家风。
2023年度最新看中国好家风心得体会7篇

看中国好家风心得体会篇1最近在看一部电视剧,叫《虎妈猫爸》,讲的是教育孩子引发的家庭纷争。
对待孩子,“虎妈”采取高压手段,“猫爸”则是百般顺从。
分歧不仅在年轻父母之间,老一辈也各执己见,各有招式,爷爷奶奶是极度溺爱,外公则不惜动用暴力手段来管教。
这个家庭在教育价值观方面太混乱了,一家人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结果家庭不能和谐相处,闹得鸡飞狗跳,甚至不断制造出家庭悲剧。
这种现象,现在也不是孤例。
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也是爷爷奶奶老一套,爸爸妈妈用新招,有的使用土办法,有的采取洋模式。
家庭价值观不同,家风也就模糊混沌,家风不好,不止影响孩子前途,大人也难有幸福。
再往大处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不好了,社会风尚又怎么可能清纯醇厚;家庭矛盾多了,自然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有人说,孩子是中国的最大公约数,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风,就得找到时代价值的公约数。
古代有很多经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内容,人们众所周知的《弟子规》、《礼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就记载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细节,有很多家训警句,现在依然可以作为人生应秉持的原则。
去年,我市武隆的杨兴明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中宣部、全国妇联还将杨兴明老人树为“全国教子有方先进典型”,就是因为这个家庭传承一百多年历史的《黄氏家训》,教育了黄家一代又一代子孙,形成良好的家风,值得更多家庭学习。
家风是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道德伦理和礼仪规范,在今天需要进行传承。
对待传统文化,有个常识判断,就是不能全盘照搬,盲目拿来,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就要求,围绕家风,既要继承传统的优秀的文化伦理,又要积极将时代先进的价值元素植入进来,来为每个家庭提供可以依循的教育价值观,形成新家风。
这种教育价值观所要凝聚的,也就是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
比如,既要有传统家风崇尚的礼仪、仁爱、勤劳、朴素等等基本品格,又绝不能缺少现在国家倡导的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中国好家风心得体会(精选13篇)

中国好家风心得体会(精选13篇)中国好家风心得体会(精选13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好家风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好家风心得体会篇1我们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
这种影响,并不是父母长辈所拥有的财富或是人脉权势导致的,而是父母长辈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性格品质的培养,也就是家风。
读《中国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动人故事。
当我读到《读书亦如生活》、《读书唯高家风继》时,我读懂了“书香”亦是一种家风,让我不禁想到身边的家风实例。
小时候去姨奶奶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经常看到姨爷爷戴着老花镜或是看书,或是写字,那时候觉得姨爷爷好厉害,二十年代的人还识字,像我的奶奶、姨奶奶也只认识“大”、“小”等几个简单的字。
长大一点才知道姨爷爷家的三个孩子都是教师,顿时觉得姨爷爷更厉害了,能教育出三个教师一定有秘诀。
再往后,姨爷爷孙子辈的七个兄弟姐妹全都考上了大学,要知道九十年代的偏远农村大学生还是很少的,那些表哥表姐自然成为了我们这些弟弟妹妹学习的榜样,在我看来姨爷爷的秘诀定是传给了姑姑大爷们。
现在,表哥表姐们有的成为党政干部,有的在自己的行业成为翘楚,收入颇丰,姨爷爷的秘诀被发扬光大?前些日子姨爷爷的十年祭上,困扰了我许久的谜团终于解开。
原来秘诀就是姨爷爷家的家风——书香。
据表哥表姐说,姨爷爷是村里的大队会计,喜欢读书、看报、写字,每年春节前还要写春联到集市卖,家里文化氛围浓厚,姑姑大爷们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喜欢读书。
同样,表哥表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自然而然的得到了“书香”一代一代子女在长辈长期的文化熏陶下,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积淀,我想,这就是家风,这就是家风的传承。
不需要刻意,它是无形的优良传统,存在于中华民族的骨子里,星火相传。
中国好家风读书笔记600字6篇

中国好家风读书笔记600字6篇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好家风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好家风读后感1“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家正”。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小时候,每次去学校之前,外婆总爱叮嘱我几句:“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闹矛盾,要听老师的话”!回到家,外婆总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他人发生冲突。
在外婆的谆谆教导之下,我从来没有和同学发生过矛盾。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小孩子没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从小就要学会能吃苦,否则可干不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
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想。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
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
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
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
”由此可见,良好的家风就像和风,又如细雨,在无声地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而高尚的品格!树立良好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
让家风伴我成长,让“正能量”得以传播,我们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中国好家风读后感2“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
《中国好家风》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仁义礼智信。
”何谓仁?仁者,是指凡事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中国好家风读后感500字

中国好家风读后感500字《中国好家风》这本书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十五个字概括了中国良好的家风。
通过小故事和大道理讲述了当代和传统的结合,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诠释了中华优秀家庭的伦理文化。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好家风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好家风读后感1读了好书,就像吃了蜜一样甜;读了好书,就感觉世界美景都聚集在眼前;读了好书,不管过多久,内容都记忆犹新。
《中国好家风》就是这样一本充满魅力的好书。
书中讲述了许多贤人的故事。
无论是有仁厚之心的丙吉、舍命救友的张进之,还是聪明机灵的王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中国好家风》把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写得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同时传达了仁义礼智信的道理。
在“智”篇的这么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神童”项橐。
一次,他在路中央玩耍,碰到了圣人孔子,他俩就开始了提问比赛。
结果项橐轻松胜出,成为了“圣公”。
项橐人小鬼大,聪明伶俐,他不惧权威,巧言善辩,令人啧啧称赞的原因是他平时总爱问为什么,遇到问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信”一篇里,《皇普绩守信求责》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皇普绩念书的地方规定,违反规矩的人都得挨板子。
一次下课后,皇普绩和表哥们一起下象棋,都没有做作业。
放学后表哥们都挨了板子,惩罚他们的外公不忍心对皇普绩下手,最后皇普绩让表哥们打了自己板子。
开始我不理解皇普绩的行为,但听了他一席话后,不禁感叹:皇普绩是一个多么守信的人啊!正如书中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一个家庭所承袭的优良家风,不仅是个人的小事、家庭的私事,更是涉及社会风气、国家建设的大事”。
《中国好家风》一书传承了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传统文化,并记录下了古人们的高尚品质。
我们要好好学习这些优良家风,代代相传,才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好家风读后感2暑假里,我看了中国好家风这套书,这里的一系列故事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个故事《妙聪井负救主》让我印象深刻。
《中华好家风》心得感悟

《中华好家风》心得感悟《中华好家风》心得感悟(精选11篇)《中华好家风》心得感悟篇1“家风,”一个令人深受感悟的词语成就了我,使我不禁觉得心中满满都怀着感激之情。
在生活中,我熏陶着那独一无二的好家风。
它伴着我成长,让我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变成一个积极向上、谦虚、诚实守信的女孩儿。
那是一个冬日的早晨,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顺便买了面包和豆浆做早餐。
这时,我看见一个角落里,围着一群人,好像在讨论着什么。
好奇心驱使我走过去,钻进人群里,嗬!原来是一位头发斑白衣衫褴褛的老奶奶呀!“这个老奶奶是怎么回事呢?被车撞了?迷路了?”一团疑云掠过我的脑海。
一打听,才知道这位老奶奶的儿子不孝顺,见老奶奶没有劳动能力,嫌弃她没有劳动能力,身体不好还要花钱看病,所以,干脆就把老人赶了出来,老人无家可归,想到自己辛苦把儿子养大成人,竟落得如此下场,不禁泪如雨下,真是太让人生气了。
看着老奶奶那可怜的样子,我连忙把手中的面包和豆浆给老奶奶吃。
然后拽着妈妈的衣角,说:“妈妈,让老奶奶到我家住吧!”围观的群众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这时,从人群中出来一位干部模样的阿姨,说:“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如先把老人送回家,我给他儿子做做工作,实在不行,就向上级汇报。
”围观的群众拍手叫好。
老奶奶激动得热泪盈眶,我和妈妈也开心的笑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
”随着时间的脚步,潜移默化成了我家的家风,它就像温柔的春风抚摸着我的我的心田,让我心中的花儿绚丽绽放。
朋友,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传统的文明之花开遍满中华。
《中华好家风》心得感悟篇2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尚,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
中华民族有着勤俭持家、诚实守信等优良家风。
我们要在前辈的教导下继承及发扬这些优良传统。
在生活中,父母常教导我要传承这些优良传统。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七色的光芒汇成耀眼的白亮,蔚蓝长空之上,游荡着几只雪白的绵羊。
举目四望,一片明亮中,点缀着几许阴凉。
《中国好家风仁义礼智信》读后感(通用5篇)

《中国好家风仁义礼智信》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好家风仁义礼智信》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好家风仁义礼智信》读后感1暑假期间,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我认真阅读了《小学生传统文化第一课:中国好家风仁义礼智信》,感觉受益匪浅、启发很大。
《三字经》有言:“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混。
”其中的“仁义礼智信”,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的“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几千年形成发展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仁者,人二也。
即二人相处之道,指在与他人相处之时,能够关系融洽、和谐。
在具体的交往方法上,要按照“仁者,易也”来处事,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家非常重仁,强调:仁者,爱人矣。
简而言之,能爱护体贴别人,便为仁。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
即在别人有难时能够出手相助,帮人一把,即为义。
在体现义的时机上,要做到“义者,宜也”,也就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礼者,示人以曲也。
正如俗话说,自己弯腰才能显得别人更高,对别人就显得敬重,即为有礼。
古时候对于礼,也有“示人如弯曲的谷物”的比喻,意思是谷穗只有结满谷物的时候才会弯下头,礼之要义就在于此。
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
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假,把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琢磨透了,也就显得智慧了。
“智”还有理智的意思,即要有平和的心态,也就是“有修养”。
如果失去理智,也就失去了修养;失去了修养,也就失去了礼貌;失去了礼貌,也就斯文扫地了。
信者,人言也。
古时候没有纸,各种经验技能都靠言传身教。
那时候的人们都很纯朴,没有很多的阴谋诡计和诳妄欺诈,故而都比较真实可靠。
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诚实,是为信也。
“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陶冶出了一代代仁人志士,至今仍具有恒久的魅力和普适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好家风故事读本》读后感
初来乍到时,望着书单上的《故事会》编辑部,真令人意外,毕竟《故事会》是学校和家里三令五申的闲书,出于好奇我翻开这胶钉的两册书,目睹了一宗宗家风典范。
"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是成家立业的支持。
《故事会》杂志社利用数十年来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介优势和作品资源,以讲故事口耳相传的形式,从"夫妻情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持家有方"、"注重家教"等五方面,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诠释了中华的家庭伦理文化。
从中令我深刻地了解到“家风”的重要性!
一本好书,不多读怎么能行呢?更何况是两本好书?一次次的品尝,一次次的回味,它的特点不言而喻。
小故事和大道理相结合,它不是刻板的规矩,而是通过感人的细节、曲折的情节让读者进一步感受蕴涵其中的道德规范、传统风范。
文字和插图相结合,加强了易读性和可读性,许多富有表现力的插图、插画,助我们感知和认识每个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文化。
当代和传统相结合,适当增选一些传统题材,亲和力和感染力蜂拥而至。
书读完毕。
蓦然回首,家人还在辛苦奔波中。
或许可以从这本书中学到点什么。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虽不一定做得像书中的人物一样伟大,但每一刻我们都能改变!就从父母长辈做起,就从兄弟姐妹做起,出门时多一句唠叨,回来时多一句问候,开心时多一份分享,不满时多一份温柔……
真没想到一本16开、50元的两册书,在我手中仿佛有千斤之重!千斤之重!真没想到一本红白交错、白纸黑字的两册书,在我手中仿佛金光璀璨!金光璀璨!
“家风恒久远,故事永流传!”
上海市海南中学九二中队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