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文人的雅兴趣事
古代大诗人的轶事有哪些

古代大诗人的轶事有哪些古代诗人的奇闻趣事1、苏东坡以诗讽仕途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才华横溢,成就卓然,但因他耿介正直,仕途坎坷,晚年惨淡,曾作《静坐》诗一首:“无事只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岁,犹如百四十。
”政治失意,无所事事,本是痛苦的事情,苏东坡却还来黑色幽默,把活70岁当作140岁,露出几多苦涩与辛酸。
他还写《洗儿》诗:“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
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
”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当时官场黑暗的抨击与讽刺。
2、赶考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
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
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
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
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
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3、骆驼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
古诗词中的十大风雅乐事,你更爱哪一件?

古诗词中的十大风雅乐事,你更爱哪一件?古典书城「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化公号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国学经典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 历史趣闻 | 风俗礼仪『诗风雅韵』春日看花、泛舟湖上、画船听雨……古代文人的十大乐事,你体会过哪几件?读书▼《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代】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春日好景正长,酒后小睡醒来,闺中以书赌赛,衣襟满带茶香,读书也能读出一番乐趣来,想来也是十分风雅。
饮酒▼《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代】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花间一壶酒,无人共饮又如何,我邀明月、影子与我共饮,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我的影子,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乎在与我共舞,独酌也快活。
赏花▼《洛阳看花》【宋代】司马光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洛阳牡丹甲天下,宋朝时尤盛。
春日的洛阳,处处牡丹,户户天香,各呈娇态,看花人摩肩接踵,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城内居民蜂拥往观,万人空巷,蔚为壮观。
泛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李清照少时有过极欢乐的时光,这首诗便可窥见其中一角:于盛放的荷花丛中乘一叶扁舟摇荡,兴尽而回,是何等的悠然自在。
郊游▼《郊行即事》【宋代】程颢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常态,诗人却在清明碰上了好天气,清明的原野那样美丽,乡间的景色清新如洗,飘着落花的流水明洌,此时郊外踏青估计能一消往日的疲惫。
古代诗人趣事大全

古代诗人趣事大全《古代诗人趣事大全篇一》在古代诗人们的世界里啊,那趣事可真是一箩筐。
就说李白吧,那可是个潇洒不羁的主儿。
我曾听闻啊,李白有一次去一个朋友家做客。
他那朋友也是个文人雅士,家里布置得那叫一个雅致。
李白刚一进门,就被那满室的书卷气给吸引住了。
他朋友见李白来了,那是高兴得不得了,忙招呼着他坐下,吩咐下人赶紧上酒上菜。
酒过三巡,李白的诗兴就上来了。
他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手里还拿着酒杯,大声说:“今日此景,不可无诗啊!”他朋友也在一旁起哄:“那是自然,李兄的诗那可是一绝啊。
”李白眯着眼,看着窗外的庭院,那庭院里种着几株桃花,桃花瓣随风飘落,煞是好看。
他略一思索,张口就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他朋友一听,就笑了:“李兄,你这桃花潭还没在咱这院里呢,咋就诗兴大发吟出这桃花潭的诗了?”李白哈哈一笑:“无妨无妨,这桃花都是一样的桃花,看到此桃花,就想到那桃花潭了。
”众人听了,都跟着大笑起来。
这时候,一个年轻的书童走过来,小心翼翼地说:“李大人,您这诗写得真好,小的斗胆问一句,这汪伦是何人啊?”李白又饮了一杯酒,然后慢悠悠地说:“汪伦啊,那可是我的一位好友。
他知道我喜欢喝酒,就给我写信说他那里有万家酒店,还有十里桃花。
我一听,那还了得,立马就去了。
结果到了才知道,所谓万家酒店,不过是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十里桃花呢,是有个十里外的桃花潭。
哈哈,不过那汪伦待我是真的好,走的时候还送了我好多美酒呢。
”大家听了李白的讲述,都笑得前仰后合。
那书童也在一旁捂着嘴笑,说道:“汪伦大人可真是有趣之人呢。
”李白点头称是:“是啊,人生得一如此有趣的好友,也是一大幸事。
”就这样,这一晚在李白的笑声和诗声中度过了。
李白就像一阵风,走到哪里都能带来不一样的乐趣,他的诗就像那酒一样,越品越有味道,而他那些因诗而起的趣事,也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们不断地传颂着。
《古代诗人趣事大全篇二》说起古代诗人的趣事,杜甫也不能少啊。
唐宋文人趣事

唐宋文人趣事唐宋文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他们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性格各异,生活中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唐宋文人的趣事吧。
一、苏轼与黄州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曾被贬黄州。
据说当时黄州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苏轼在这里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然而,苏轼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在黄州期间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在黄州时,苏轼还为当地百姓修建了水利工程,改善了当地的灌溉条件,被称为“苏黄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处境困难,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二、王安石与“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主张变法,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被称为“新法”。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甚至引发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政治斗争。
面对强烈的反对声音,王安石并没有退缩,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力图推动改革。
尽管最终他的改革并没有成功,但他的勇气和坚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杜甫与贫困生活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然而,尽管杜甫的才华出众,他的一生却过得十分艰难。
他多次遭遇战乱和贫困,生活十分困苦。
但即使在贫困的情况下,杜甫依然坚持写作,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白居易与酒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喜欢喝酒,而且酒量很大。
有一次,他在宴会上喝醉了,回到家中后,竟然将自己的鞋子当成了枕头,睡在了门口。
第二天早上醒来后,他发现自己的脚一只鞋子都没有,于是大笑着说:“我这一醉,给鞋子送了一双。
”这个故事反映了白居易豪放的性格和对酒的热爱。
五、欧阳修和“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名篇《醉翁亭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这篇文章以描写一个酒鬼的形象为主线,通过对酒鬼的描写,表达了欧阳修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洞察。
文章中有一句名言:“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思是说酒鬼喝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醉,而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我解放。
古今文人轶事10则

古今文人轶事10则1、郑板桥赶贼清代的郑板桥罢官还家后,有个小偷以为他会存下很多钱财,就趁着月色来他家行窃。
不料,郑板桥恰巧没有睡着。
郑板桥没有大声叫喊,只低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山君子进我门。
"小偷一听,知道自己被发现,就停住了手脚。
郑板桥继续吟诗:"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说没钱,就要转身出门。
郑板桥又吟:"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有狗呀,我还是翻墙而去吧。
这时又听郑板桥吟道:"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仔细一看,果然墙上有一盆兰花,就小心地躲开。
他刚跳到墙外,又听郑板桥在屋里吟诗:"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色赴豪门。
"2、仇十洲《史湘云春睡图》清朝嘉庆年间,京城有两个自诩为书画鉴定专家的书生,在鉴赏作品时经常抬杠。
一天,二人来到宝缘斋,见壁上悬挂着一幅精美的人物画。
甲问道:"老板,这是谁的大作?"老板答道:"明代大画家仇英的《史湘云春睡图》"。
乙走近仔细看了看道:"仇英是妇孺皆知的大画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沈周、文征明等人齐名。
若是他的墨迹,那就价值连城了。
"老版急忙取下画轴让二人反复观看。
甲点了点头说道:"这的确是真迹,其用笔之法,非仇十洲不能为也!况且上面的题字、图章,无不令人叫绝。
所用宣纸也非近百年之物。
"乙反驳道:"仁兄所言差矣!此画布景散漫,做工过于精致,毫无大家气度,不能不令人产生怀疑,恐怕是高手的摹本。
"两人针锋相对,各抒己见。
突然身后一人朗声说道:"明朝人画本朝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真乃千古奇谈!若这也是真迹,那张飞就会杀岳飞了。
"言罢悠然而去。
甲乙二人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半响才慢慢叹道:"我等鉴赏水平,可谓半斤八两,都在牝牡骊黄之外。
古代文人幽默趣事多

古代文人幽默趣事多古代文人是中国历史上的精英阶层,他们在政治、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古代文人们并非都是沉闷严肃的形象,他们中间也有着很多幽默趣事。
这些趣事既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与幽默感,也让我们更加亲近这些历史人物。
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古代文人的幽默趣事。
1. 曹操的马屁精曹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才华与智慧是无人能及的,而且他还有一种幽默的一面。
据说,曹操有一次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对他说:“公是马屁精。
”曹操听后大笑不止,连忙拍桌子说:“我曾经见过一个马屁精,没想到今天见到两个!”这种幽默的反击方式展现了曹操的幽默感和洞察力,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同于常人对他的认识。
2. 苏轼的豁达与幽默苏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才华与品性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誉。
苏轼也有着幽默的一面。
有一次苏轼在岭南望着广州的城墙说:“广州市这么大,比京城还要大,天下第一了!”旁边的人说:“这可不一定啊,不过是市面大。
”苏轼听后便说:“这是京城地小,又抑甚小?”苏轼的幽默与豁达在这个小故事中尽显无疑。
3. 杜甫的啰嗦与自嘲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影响深远,被誉为“诗仙”。
杜甫也有着一些幽默趣事。
据传,杜甫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常常是非常啰嗦的。
有一次他去拜访朋友,朋友见到他来了便立即请他坐下,然而杜甫说:“坐下,说话!”朋友便问:“说什么?”杜甫便回答说:“谁知道?”这段趣事展现了杜甫的自嘲与幽默感。
4. 陶渊明的乖张与幽默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化及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仕途不顺,最终选择了隐居,并以其清新明丽的田园诗为后人所称颂。
陶渊明也有着一些幽默的趣事。
据说有一次他在客厅吹奏箫曲,走了几步便静下来,侍者问为何不继续吹奏,他回答说:“我既是文人,当管风雅而不为琴瑟。
”这段趣事展现了陶渊明的乖张不羁与幽默感。
5. 岳飞的悲观与幽默岳飞是宋代著名的抗金将领,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关于雅趣的名人素材

关于雅趣的名人素材陶渊明一生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就是特别喜欢喝酒,可是由于家贫,不能常常买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了,时常请他喝酒。
他一去,总是喝得酩酊大醉。
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
彭泽县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
这在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叙述得最为详细。
《传》中说他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令。
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以作酒。
所以他说:“我常常酒醉,就心满意足了!”他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
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
到了年底,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
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解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辞》。
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实思想,不仅于此。
在《归园田居》诗里,讲得十分明白。
他说,十三年中,几度出仕,深受羁缚;这次坚决脱离官场,归隐田园,就像笼中鸟飞回大自然一样,感到无比自由和愉快。
家乡的草屋、田地、树木、炊烟,乃至鸡鸣、犬吠,都是那么的亲切、可爱。
作者的这种心情,正反映了他对黑暗官场的憎恶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陶渊明有《饮酒》诗20首,都是酒后所题。
他在序里说:“我闲居在家,缺少欢乐,再加上近来日短夜长,遇到好酒,每晚都饮。
一个人饮酒,很快就醉了。
等到酒醒之后,就题诗自娱,这不过是单纯为了欢笑罢了。
”他有时一个人独饮,更多的是和乡亲父老对饮,从中取得某些安慰和乐趣。
更重要的是在饮酒中,可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
这就是萧统所说的“寄酒为迹”。
关于陶渊明喝酒的传说很多。
如他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
又如渊明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渊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
再如九江境内有渊明埋藏的酒。
有个农夫凿石到底,发现一只石盒,石盒内有个铜器,有盖,是扁平的酒壶。
将盖揭开,壶内都是酒。
壶旁边刻着十六个字:语山花,切莫开,待予春酒熟,烦更抱琴来。
大家怀疑这酒不能喝,就全都倒在地上。
古代文人幽默趣事多

古代文人幽默趣事多中国古代文化中,文人雅士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
他们才华横溢,博学多才,又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
但是,文人雅士也并非严肃不可一世,他们的生活也充满了幽默的趣事。
这些趣事不仅仅是气氛烘托,更是展示了当时文人雅士们的幽默、风趣和机智。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介绍几个古代文人的趣事,让大家感受古代文人的幽默感。
1.曹植挑战毛玠曹植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变,很受人欢迎。
但是,他也是一个精明机智的人,他的幽默感经常表现在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据传说,有一次曹植和毛玠在一起,两人都很骄傲,都认为自己的才华胜过对方。
曹植突然挑战毛玠,说:“请大家题七言诗,要求用‘手指头’四个字,我先来。
”曹植当即写下了“士为知己者,应手指头数。
”毛玠看到这个题目,觉得难度很大,但他也不愿意输给曹植。
最后,毛玠很想出题,但又不敢出,最终借口说:“我只有良心和曹兄比,手指头数还是要暂缓。
”2.黄巢退隐做屠夫黄巢是唐朝晚期著名的起义领袖,但是,这位英雄并没有一路顺风顺水。
最终,他的起义被镇压,他也被迫流亡。
在流亡期间,黄巢想要过一种非常简单的生活,于是他退隐到郊外,做了一个屠夫。
但黄巢并不因此失去了他的幽默感。
有一次,黄巢制了一把特别锋利的刀,刀子的刃口特别均匀,刀刃光滑入眼,人们一直猜测这是黄巢用什么方式磨制的?黄巢听到这个猜测,说道:“这把刀是我用我生活中的三种东西共同磨制而成的。
第一种是太阳;第二种是月亮;第三种是吐沫星子。
”听到这个,大家都十分惊讶,于是黄巢继续说道:“太阳出来的时间最早,我就用它来磨刀。
到了晚上,月亮出来了,我就换成用月亮磨刀。
但是,吐沫星子是我口中含着磨刀的时候,吐出来的。
”3.苏东坡春游上坟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理学家,他的文学才华横溢,对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高深的研究。
但是,苏东坡也有自己独特的幽默感。
据说,有一次春天,苏东坡带领一些朋友去春游,他却将目光投向了一块坟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爱茶
白居易先生终日、终生以茶为伴,他不单爱饮茶,而且善别茶之好坏,有“别茶人”之称,他更留下了不少千古传诵的茶诗。
白居易认为茶可以激发文思。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茶可以助文思,引发诗兴。
茶亦可以解胸中的苦闷,宣泄沉郁,陶冶性情。
此外,他亦曾在庐山香炉峰盖了一座草堂,并开辟一圃茶园,“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
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竹幽;最爱一泉新引得,清冷屈曲绕阶流。
”悠游于山林之间,与野鹿林鹤为伴,品茗泉水所泡的茶,真是人生快事。
白居易更指出可以以茶交友,每当友人送来新茶,都令白居易欣喜不已。
他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云:“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诗中写到“我”在病中收到友人寄来的新茶时的兴奋心情,从“不寄他人先寄我”句中表达了白居易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苏东坡爱酒
苏东坡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他的不少书画、诗词、文赋,都散发着美酒的芳香。
他不但好饮酒,且是一名酿酒专家,既通过自身不断实践,酿造各式美酒,且撰有专著论及酿酒工艺。
酒可算是一种创作的泉源,不少文人都是从酒酣落笔,书中有醉意。
正所谓“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苏东坡曾酿造蜜酒、松酒、桂酒等等。
酿造蜜酒是以少量蜂蜜掺以蒸面发酵,以米饭为主料造成。
在惠州任职时,他亦曾酿桂酒,以生姜及肉桂作为配料酿成,可温中利肝,常饮可以延寿。
有一次,苏东坡与友人秦观、晁补之、佛印在西湖泛舟饮酒,苏东坡出了一道酒令:首先是一种花要落地无声,接一个与这种花有关的古人,而这古人又要引出另一名古人,前一古人要问后一古人一件事,后一古人要以唐诗来回答。
这酒令上下文句要前后串连,意思相关。
苏东坡的酒令是:“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雪为白色)。
白起问廉颇(两人均是战国时的武将)﹕‘为何不养鹅?’廉颇曰:‘白毛分绿水,红掌拨青波。
’”秦观接令云:“笔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管城子为笔的别称)。
管仲问鲍叔(两人同为春秋时齐桓公的大夫)﹕‘如何不种竹?(竹是制笔的材料之一)’鲍叔曰﹕‘只须三两杆,清风自然足。
’”晁补之则接令:“蛀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孔子(蛀花的地方必有孔洞)。
孔子问颜回(两人是师生关系)﹕‘因何不种梅?(梅花有颜色,与下句相接)’颜回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最后是佛印﹕“天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宝光(天竺佛名),宝光问维摩(有名的居士)﹕‘斋事近何如?’维摩曰:‘遇客头如鳖,逢僧项似鹅。
’”可见从酒令中,文人可以互相切磋,实乃一妙事。
王羲之爱鹅
东晋名书法家王羲之及其子王徽之在生活情趣上各有所好。
众所周知,王羲之是鼎鼎大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他的书法造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除了书法外,原来他还喜爱鹅。
传说会稽有一位寡居的老太太养了一只鹅,特别能鸣叫。
王羲之听闻之后想买而不得,于是与家人亲友前往观看。
老太太听说王羲之来,欣喜非常,于是把鹅烹煮。
王羲之知道后叹息了好几天。
有一次,山阴有一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王羲之看后,坚决要买。
道士说:“如果你替我抄一部《道德经》,我就把整群鹅送给你。
”于是王羲之欣然答允,提笔
书写。
之后王羲之欢欢喜喜地把这群鹅装在笼里带回家去。
王徽之爱竹
王徽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为东晋名书法家。
由于王徽之生性放诞,不受拘束,与官场生活格格不入,最后归隐山中。
王徽之十分喜爱竹,他听说吴中有一士大夫家种有好竹,便坐车子来到竹林下,啸傲良久。
主人为他打扫庭园请他坐下,王徽之浑然不觉。
直到差不多离开时,主人为了挽留他而把园门关上,徽之才坐下尽情赏竹,尽兴离去。
他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邪!”他弃官后亲手在房子周围栽满竹子,并且每天在竹林之下咏竹。
顾师言爱棋
从唐朝开始,朝廷设立了“棋待诏”的职位,授予官职给一些技艺高超的棋手,让他们在官方场合进行围棋活动,围棋之风更盛,亦可知士人对围棋之热爱。
“棋待诏”的职位设置后,中国围棋界出现了专业棋手与业余棋手之分。
顾师言就是唐宣宗时有名的棋待诏。
围棋约在南北朝时传入日本,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已在宫廷流行,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流传到民间。
史书上曾有日本国王子与唐朝国手顾师言对奕的故事。
当时的日本皇室把下围棋作为一种雅兴,相传日本有位王子还夺得冠军。
后来该王子于公元848年随遣唐使团来华,要与中国棋手比试高低。
唐宣宗派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奕。
顾师言虽然是一代国手,但与外域棋手对奕,总有一分担心,恐怕会输棋后有损泱泱大国之尊严。
所以他每下一子,都要反覆计算。
下至第33着,顾师言处于险境,谎称自己只是国家第3号棋手。
最后,顾师言想出了妙着,化险为夷。
日本王子亦表达了希望与中国第一棋手对弈,顾师言则巧妙回应道:“按照唐朝惯例,战胜第三名,才可以与第二名对弈,战胜第二,方可与第一名者对弈。
”日本王子不由得叹曰:“小国之一,不如大国第三!”从此放弃挑战中国围棋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