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轶事1

合集下载

古代文人逸闻趣事

古代文人逸闻趣事

古代文人逸闻趣事
《古代文人逸闻趣事之李白的酒与诗》
嘿,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个大诗人叫李白呀!那家伙,可是个超级有趣的人物。

有一次啊,李白去参加一个宴会。

那场面,可热闹了!大家都在那喝酒吃肉,谈笑风生。

李白呢,自然也少不了喝上几大碗。

喝着喝着,有人就提议让李白作诗一首。

李白一听,哈哈一笑,说:“这有何难!”只见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眼睛微眯,手里还拿着酒碗。

旁边的人都起哄:“快作呀,快作呀!”李白晃了晃脑袋,大声说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哇,那气势,一下子就把大家都震住了。

其他人都在那惊叹不已,纷纷拍手叫好。

有人说:“李先生真乃大才也!”还有人说:“这诗太绝了!”李白听了,得意地笑了笑,又喝了一大口酒。

然后他接着念:“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念着念着,他还在那手舞足蹈起来,仿佛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诗里。

大家也都被他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整个宴会的气氛更加热烈了。

哎呀,这李白啊,真是个有趣的文人。

他的诗,他的酒,还有他那豪
放不羁的性格,都让人印象深刻呢!这就是古代文人的逸闻趣事呀,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呢?哈哈!。

名人轶事素材摘抄(精选5篇)

名人轶事素材摘抄(精选5篇)

名人轶事素材摘抄(精选5篇)名人轶事素材摘抄【篇1】那次朋友请王安石吃饭,佳肴满桌,但王安石独对那盘鹿肉感兴趣,频频伸箸,几乎是一个人把它消灭干净了。

朋友后来到王安石家做客,与王安石夫人聊起,说王公太偏食,只喜欢吃鹿肉。

王夫人问:这盘鹿肉摆在哪一边?那朋友说摆在王公那头,王夫人说:那就是了,下次,你请客,你把一盘芥菜放他面前,看他吃什么。

王安石其实没任何偏食,只不过是哪一盘菜靠他最近,他就向这一盘菜伸筷子。

如果以一次偏食,去判断王安石之爱好,准吗?宋仁宗也曾经这么判断过王安石,也错了。

一天,宋仁宗突然说要请大家去钓鱼,满朝文武自然展颜开怀。

王安石也随大流,跟大家来到现场,只是他似乎对宋仁宗特地安排的这次娱乐活动没一点兴趣,独自闷坐在那里,敛眉默神。

王安石可能有嗑瓜子的习惯吧,他一手支颐,一手抓碟,把摆在碟子里的皇家玉豆一颗接一颗地往口里送,送豆进一颗,嘣脆咬一颗,心不在焉,把满碟豆子吃完了。

远处,有一双眼睛在瞄着,那是宋仁宗。

群臣都夸王安石是能臣,宋仁宗听多了,他想起用王安石,于是将王安石从地方调来中央,安排在自己身边,察其言,观其行。

也许在宋仁宗看来,工作时间往往难以看出大臣的性情,而在活动中看人,比在工作中看人更靠谱,所以他组织了这次垂钓活动。

而这次,宋仁宗没有看上王安石。

不是因为王安石好沉思不合群,而是那碟子里的豆子蒙住了宋仁宗的眼睛。

宋仁宗看着王安石吃完这一碟豆子后,作出了一个几乎可以断绝其前程的判断:王安石是百分百的-臣。

碟子里的豆子,其实只是鱼饵。

宋仁宗觉得,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心事里,误吃一粒,可以理解;错嚼两粒三粒,也情有可原,但这么一碟鱼饵都被吃完了,这不是作秀吗?这不是故意装深沉吗?这次垂钓活动之后,宋仁宗把王安石晾起来了。

王安石从地方带来的万言改革书,被宋仁宗高高挂起。

宋仁宗看人的方式不对吗?我们都是这么看人的,三岁看老,一钱落职,相人一面定人生死,从一滴水里看太阳光辉……我们都自诩是识人大师,可以从一个细节识别他人之好坏、之忠-。

唐宋文人趣事

唐宋文人趣事

唐宋文人趣事唐宋文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他们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性格各异,生活中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唐宋文人的趣事吧。

一、苏轼与黄州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曾被贬黄州。

据说当时黄州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苏轼在这里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然而,苏轼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在黄州期间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在黄州时,苏轼还为当地百姓修建了水利工程,改善了当地的灌溉条件,被称为“苏黄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处境困难,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二、王安石与“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主张变法,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被称为“新法”。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甚至引发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政治斗争。

面对强烈的反对声音,王安石并没有退缩,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力图推动改革。

尽管最终他的改革并没有成功,但他的勇气和坚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杜甫与贫困生活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然而,尽管杜甫的才华出众,他的一生却过得十分艰难。

他多次遭遇战乱和贫困,生活十分困苦。

但即使在贫困的情况下,杜甫依然坚持写作,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白居易与酒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喜欢喝酒,而且酒量很大。

有一次,他在宴会上喝醉了,回到家中后,竟然将自己的鞋子当成了枕头,睡在了门口。

第二天早上醒来后,他发现自己的脚一只鞋子都没有,于是大笑着说:“我这一醉,给鞋子送了一双。

”这个故事反映了白居易豪放的性格和对酒的热爱。

五、欧阳修和“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名篇《醉翁亭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这篇文章以描写一个酒鬼的形象为主线,通过对酒鬼的描写,表达了欧阳修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洞察。

文章中有一句名言:“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思是说酒鬼喝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醉,而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我解放。

古今文人轶事10则

古今文人轶事10则

古今文人轶事10则1、郑板桥赶贼清代的郑板桥罢官还家后,有个小偷以为他会存下很多钱财,就趁着月色来他家行窃。

不料,郑板桥恰巧没有睡着。

郑板桥没有大声叫喊,只低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山君子进我门。

"小偷一听,知道自己被发现,就停住了手脚。

郑板桥继续吟诗:"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说没钱,就要转身出门。

郑板桥又吟:"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有狗呀,我还是翻墙而去吧。

这时又听郑板桥吟道:"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仔细一看,果然墙上有一盆兰花,就小心地躲开。

他刚跳到墙外,又听郑板桥在屋里吟诗:"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色赴豪门。

"2、仇十洲《史湘云春睡图》清朝嘉庆年间,京城有两个自诩为书画鉴定专家的书生,在鉴赏作品时经常抬杠。

一天,二人来到宝缘斋,见壁上悬挂着一幅精美的人物画。

甲问道:"老板,这是谁的大作?"老板答道:"明代大画家仇英的《史湘云春睡图》"。

乙走近仔细看了看道:"仇英是妇孺皆知的大画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沈周、文征明等人齐名。

若是他的墨迹,那就价值连城了。

"老版急忙取下画轴让二人反复观看。

甲点了点头说道:"这的确是真迹,其用笔之法,非仇十洲不能为也!况且上面的题字、图章,无不令人叫绝。

所用宣纸也非近百年之物。

"乙反驳道:"仁兄所言差矣!此画布景散漫,做工过于精致,毫无大家气度,不能不令人产生怀疑,恐怕是高手的摹本。

"两人针锋相对,各抒己见。

突然身后一人朗声说道:"明朝人画本朝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真乃千古奇谈!若这也是真迹,那张飞就会杀岳飞了。

"言罢悠然而去。

甲乙二人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半响才慢慢叹道:"我等鉴赏水平,可谓半斤八两,都在牝牡骊黄之外。

古今文人趣事轶事十则

古今文人趣事轶事十则

古今文人趣事轶事十则1郑板桥赶贼清代的郑板桥罢官还家后,有个小偷以为他会存下很多钱财,就趁着月色来他家行窃。

不料,郑板桥恰巧没有睡着。

郑板桥没有大声叫喊,只低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小偷一听,知道自己被发现,就停住了手脚。

郑板桥继续吟诗:“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说没钱,就要转身出门。

郑板桥又吟:“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有狗呀,我还是翻墙而去吧。

这时又听郑板桥吟道:“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仔细一看,果然墙上有一盆兰花,就小心地躲开。

他刚跳到墙外,又听郑板桥在屋里吟诗:“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色赴豪门。

”2仇十洲《史湘云春睡图》清朝嘉庆年间,京城有两个自诩为书画鉴定专家的书生,在鉴赏作品时经常抬杠。

一天,二人来到宝缘斋,见壁上悬挂着一幅精美的人物画。

甲问道:“老板,这是谁的大作?”老板答道:“明代大画家仇英的《史湘云春睡图》”。

乙走近仔细看了看道:“仇英是妇孺皆知的大画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沈周、文征明等人齐名。

若是他的墨迹,那就价值连城了。

”老版急忙取下画轴让二人反复观看。

甲点了点头说道:“这的确是真迹,其用笔之法,非仇十洲不能为也!况且上面的题字、图章,无不令人叫绝。

所用宣纸也非近百年之物。

”乙反驳道:“仁兄所言差矣!此画布景散漫,做工过于精致,毫无大家气度,不能不令人产生怀疑,恐怕是高手的摹本。

”两人针锋相对,各抒己见。

突然身后一人朗声说道:“明朝人画本朝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真乃千古奇谈!若这也是真迹,那张飞就会杀岳飞了。

”言罢悠然而去。

甲乙二人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半响才慢慢叹道:“我等鉴赏水平,可谓半斤八两,都在牝牡骊黄之外。

”3纪晓岚巧对河间人纪昀,字晓岚,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文艺家,平生以滑稽知名。

乾隆戊申年,工部发生火灾,特命金简负责鸠工修复。

有好事者作上联道: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因联语中既含“金木水火土”五行,又顺理成章,要对得功力悉敌,难度非常大,因此好久都没有人对出下联,还被人认为是绝对。

文人轶事作文

文人轶事作文

文人轶事作文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下面是名人读书故事200字(精选2篇),快来看看吧!
名人读书故事1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刻读书,特意把自我睡的木板床的1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一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之后,最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小兄弟姐妹们,你们听了这些名人读书趣事后,有什么想法呢?俗话说:“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

”只有从小勤奋领悟,才能为将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名人读书故事2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钟爱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领悟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仅学习并领悟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习并领悟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最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之后,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文人轶事八则

文人轶事八则

7.兄妹戏丑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3.郑板桥学书法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2. 好联不打折
郑板桥为清代知名的书画家,诗词能力更佳,常有绝妙辞令人叹服。一位盐商为了巴结京里来的大官,心想:“若能请知名的郑板桥才子写副六尺大对联,必定光彩异常:”因此就当面向郑板桥提及此事,郑板桥开价一千两。盐商为了要节省开销,要郑板桥打五折。郑板桥二话不说,当场提笔就写,写出了上联:“龙虎山中真宰相”,就给了盐商。商人看了作品气势不凡,句子又好,十分高兴,连忙就问下联?郑板桥不慌不忙的说:“跟你说好是一千两,你钱只给一半,所以字也写给你一半就好!”盐商求墨宝心切,不得已只好乖乖地再奉上另外五百两。郑板桥于是继续写了下联“麒麟阁上活神仙”。最后两方都高兴地谱下这段佳话。

古代 鲜为人知的 文人事迹

古代 鲜为人知的 文人事迹

古代鲜为人知的文人事迹古代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文人事迹,这些事迹往往隐藏在历史的角落,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以下是一些较为鲜为人知的文人事迹:1.刘禹锡的乐观:刘禹锡在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时,当地官员故意刁难,让他在半年的时间里搬家三次。

面对这样的困境,刘禹锡没有消沉,反而写下了《陋室铭》,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2.郑板桥的智慧: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

他在任潍县县令时,曾遇到一群饥民前来求助。

他没有直接开仓放粮,而是让饥民们帮忙修建城墙,然后给予他们工钱。

这样既解决了饥民的生计问题,又避免了直接放粮可能引发的混乱。

3.杜甫的侠义: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

在安史之乱期间,他曾被困长安,但在此期间,他仍不忘关心人民疾苦,写下了《三吏》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此外,他还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府中任参谋,期间他多次为民请命,表现出侠义的一面。

4.韩愈的直言: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性格直率,敢于直言。

在任监察御史时,他曾因上书直言而被贬为阳山令。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屈服,反而继续坚持自己的原则,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5.陶渊明的隐逸: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辞赋家。

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职,但最终因不满官场的黑暗而辞官归隐。

他归隐后过着田园生活,与朋友们饮酒作诗,享受着宁静与自由。

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文人事迹虽然鲜为人知,但它们却反映了古代文人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智慧。

通过了解这些事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文人轶事》陈麒羽编著一、今日不动土古时,有一家父子二人,父亲会占卜,儿子善于皇历。

有一天,其父占曰:“不宜出门。

”恰巧这天他家大门侧草垛失火,情势危急,其父恐被火困,于是翻墙而逃,不料土墙经雨多年未曾修葺,突然倒塌,将其父下肢埋住,疼痛难忍,因此大声呼救,其子不以为然,慢条斯理地说:“老爷子,我看了皇历,上面说‘今日不动土’……”。

二、惊天动地事业据说,乾隆皇帝一次微服私访,来到一条街上,他一边溜达,一边欣赏各家各户张贴的门联,遇有含义隽永,构思奇妙的对联便默默地诵记。

走着走着,忽然,他在一家的门前站住了,仔细端详着户人家贴出的楹联:惊天动地事业,数一数二人家。

乾隆皇帝看完,心中十分愤怒,心想:这户人家好大的口气,竟不把我这个当朝皇帝放在眼里,这还了得。

于是就派人将这家的主人抓了起来,并且亲自审问。

乾隆问道:“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目无圣上,自称‘数一数二人家’,而且还恬不知耻地吹嘘什么‘惊天动地事业’,这真是罪该万死吗?”这家主人这时才知是门上的对联惹出的麻烦,于是连忙叩头解释道:“皇上圣明,小民不敢,请万岁容小民细细说来。

我儿子是朝中执法卫士,谁要是违法,只要您一声令下,我儿就打,口中还不停地数‘一、二、三、四……’,着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我儿子执法时使棍的‘砰嘭’之声常在金銮殿上回响,连您都听得到,这难道不是‘惊天动地事业’吗?……”乾隆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并没有冒犯龙颜的意思,于是转怒为喜,赏给他十两银子。

三、仇十洲《史湘云春睡图》清朝嘉庆年间,京城有两个自诩为书画鉴定专家的书生,在鉴赏作品时经常抬杠。

一天,二人来到宝缘斋,见壁上悬挂着一幅精美的人物画。

甲问道:“老板,这是谁的大作?”老板答道:“明代大画家仇英的《史湘云春睡图》”。

乙走近仔细看了看道:“仇英是妇孺皆知的大画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沈周、文征明等人齐名。

若是他的墨迹,那就价值连城了。

”老版急忙取下画轴让二人反复观看。

甲点了点头说道:“这的确是真迹,其用笔之法,非仇十洲不能为也!况且上面的题字、图章,无不令人叫绝。

所用宣纸也非近百年之物。

”乙反驳道:“仁兄所言差矣!此画布景散漫,做工过于精致,毫无大家气度,不能不令人产生怀疑,恐怕是高手的摹本。

”两人针锋相对,各抒己见。

突然身后一人朗声说道:“明朝人画本朝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真乃千古奇谈!若这也是真迹,那张飞就会杀岳飞了。

”言罢悠然而去。

甲乙二人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半响才慢慢叹道:“我等鉴赏水平,可谓半斤八两,都在牝牡骊黄之外。

”四、鸡年赏鸡联(三则)(一)古今“鸡”联趣味多我国以鸡为题材的对联很多,其中不乏言简意赅、趣味盎然之作。

如近代楹联:“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鸟无粮天地宽”;“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鸡随犬行,遍地梅花竹叶;羊跟马走,连路松子核桃”;“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小鸟上枝,酒醉酒醉,并无半杯”;“鸡冠花未放,狗尾草先生”;“谋生梦好鸡常破,索债人多犬不闲”等。

春联有:“闻鸡起舞,跃马争春”;“鸡催千里晓,春启万户门”;“金鸡鸣盛世,紫燕舞新春”;“鸡声催晓读,鸟语唤春耕”。

(二)饥鸡盗稻童桶打有一年夏天,清代文学家李调元路过邻村的一户农家,看见一位大嫂正在门前场坝上晒稻谷,一群饿了的鸡都来争吃谷子。

就在此时,屋内跳出两个手拿竹筒的儿童,用竹筒向鸡打去。

农妇触景生情,望着李调元说道:“你是个读书人,我出一个对子给你对,看看你有多大能耐?你听好了:‘饥鸡盗稻童筒打’。

”李调元吃了一惊,心想:这个农妇看来非同一般,所出上联看似简单,实则难对,乃是一副谐音联,我得认真思考,千万不能出丑。

于是就在农家门口来回踱步,反复推敲。

忽然,一阵风沙吹来,呛得他不停地咳嗽。

咳嗽间,他看见农家的梁上有一只老鼠被他的咳声惊跑了。

这下灵感来了,巧事天成,他的下联有了:“暑鼠凉梁客咳惊。

”农妇点了点头,十分佩服地说道:“到底是大文豪,有啥能难住你的!”(三)鸡卵先生从前,浙江提举(官名)花某去看望任学官的老友。

一见面,花某就戏言道:“鸡卵与鸭卵同窝,鸡卵先生,鸭卵先生?”学官是个文人,听得出朋友在用“鸡卵、鸭卵”嘲讽自己,于是马上对道:“马儿和驴儿并走,马儿蹄举,驴儿蹄举?”“蹄举”谐音“提举”。

两人相视而笑,谁也没有输给谁。

五、测字多力从前,江西景德镇上来了一个测字先生,在文昌阁前划地作场,借来桌椅,摆上笔砚,准备为来往的香客算命测字。

这时,突然来了几十个地痞无赖,为首的刀疤脸一脚踏在桌子上,怪眼圆睁,用手指着测字先生吼道:“你这老不死的,好大的狗胆,来到这里,不先给老子们送去地皮钱,就在这儿摆摊?还不快拿钱出来!”那测字先生从容答道:“老夫是外地人氏,昨天傍晚才来到贵方宝地,生意还没开张,哪里有闲钱给你们?何况此地乃官家公共场所,岂能容尔等横行霸道!”刀疤脸愤愤地叫道:“弟兄们,这老不死的皮子痒了,给我好好的修理他。

”众无赖磨拳檫掌,气势汹汹地把测字先生团团围住。

那测字先生朗声道:“且慢!尔等果真要动武?既然如此,老夫认为徒手相斗,没啥意思,不如让老夫找些小器械给你们,咱们好好的玩玩,如何?”于是把路旁的一扇约两百来斤的石磨抓了起来,双手举过头顶,摆了个“金鸡独立”的架子,将石磨往膝盖上一碰,顿时一分为二,却气定神怡的把石磨递给刀疤脸等人道:“来、来、来,咱们比划比划。

”众无赖早已被他的神功惊骇得目瞪口呆,那里还敢与他较量,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四散而逃,围观的人们爆发出了阵阵喝彩之声。

——(据《清代述异》改写)六、陈廷芝的恩遇陈廷芝,字瑞卿,江州义门陈氏始祖旺公九世孙,由博学宏词科官朝奉大夫,赐太常博士。

廷芝不但才识过人,工词翰,而且长得眉目清秀,凤眼迷人,美丽的须髯下垂过膝,酷似关公。

皇上闻其贤,就宣他入宫。

皇上见他气宇轩昂,谈吐高雅,十分高兴,就走下殿来用手抚摸着他的肩对左右说:“真是一个奇异的人才啊!”并赐给他一个紫色的锦囊,用来装须髯。

如此隆恩,一时传为佳话。

七、纪晓岚巧对河间人纪昀,字晓岚,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文艺家,平生以滑稽知名。

乾隆戊申年,工部发生火灾,特命金简负责鸠工修复。

有好事者作上联道: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因联语中既含“金木水火土”五行,又顺理成章,要对得功力悉敌,难度非常大,因此好久都没有人对出下联,还被人认为是绝对。

在一次同乡的聚会中,一个任中书舍人职务的同乡偶尔提及此事。

纪晓岚略一沉思,然后笑道:“这有何难,只不过要委屈一下老弟。

”那个同乡说道:“只要能对出,小弟甘受委屈。

”纪晓岚于是朗声吟道:北人南相,中书君什么东西。

下联以“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来对“金木水火土”五行,工整之中又带着诙谐。

纪晓岚刚说完,满座宾客无不哄然大笑。

八、张居正少年受玉带张居正是明代著名的宰相,又是大经学家。

传说他自幼聪慧过人,年方15岁,就去参加举人考试。

主考官乃湖北巡抚顾麟,因见他小小年纪,天真可爱,当出了一个上联给他对。

联曰: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张居正不慌不忙,略加思索,便随口对道: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顾巡抚一听大喜,觉得他的对句不但对仗工稳,而且出语气势不凡,就当场解下腰间玉带赠送给他,并且夸他文思敏捷,日后必定大有作为,一时传为佳话。

九、郑板桥赶贼清代的郑板桥罢官还家后,有个小偷以为他会存下很多钱财,就趁着月色来他家行窃。

不料,郑板桥恰巧没有睡着。

郑板桥没有大声叫喊,只低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山君子进我门。

”小偷一听,知道自己被发现,就停住了手脚。

郑板桥继续吟诗:“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说没钱,就要转身出门。

郑板桥又吟:“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有狗呀,我还是翻墙而去吧。

这时又听郑板桥吟道:“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仔细一看,果然墙上有一盆兰花,就小心地躲开。

他刚跳到墙外,又听郑板桥在屋里吟诗:“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色赴豪门。

”十、巧解“老头子”纪晓岚才思过人,办事练达,但却不修边幅,热天里办公时常常衣冠不整。

一日,纪晓岚正在军机处里光着膀子办公,忽听手下人通报“皇上驾到”。

纪晓岚惟恐光着膀子有亵渎万岁之罪,可要穿衣服又来不及了,情急之中,只得钻到桌子底下。

乾隆皇帝早将一切看在眼里。

他不动声色,故意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纪晓岚躲在桌子底下,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过了一个时辰,他听不见什么动静了,才壮起胆子问:“老头子走了没有?”乾隆皇帝一听此话,板起面孔厉声问道:“好你个纪晓岚,你不接驾,还叫我老头子,是何用意?”纪晓岚连忙叩头解释:“万寿无疆称为老,顶天立地称为头,至于子嘛,皇上为紫微星,天之字也,这就是老头子的意思。

”乾隆皇帝转怒为喜,得意地笑了,赦纪晓岚无罪。

十一、鲁肃以诗息干戈三国时,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一天他想出一条妙计,设宴相请并以对诗为名想趁机加害孔明。

孔明察觉出周瑜的用意,故意说:“谁输了就砍谁的头。

”周瑜暗自大喜,忙说:“君子无戏言,戏言非君子。

”鲁肃见他俩击掌为定,急出了一身冷汗,暗暗埋怨孔明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而孔明假装不知,泰然自若,反拉着鲁肃的手说:“子敬也算一个。

”周瑜见孔明中计,十分高兴,首先出诗一首:“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

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孔明听了,心中暗想,自己身为刘备的军师,今日竟被讥为“落毛凤凰”,便立即吟诗以对曰:“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

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闻言大怒,鲁肃早已留意这场龙虎斗,见周都督欲待爆发,急忙劝解道:“有水也是湘,无水也是相。

去掉湘边水,加雨便是霜。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风波平息了,周瑜气未消,他更换内容,又吟诗一首:“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

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是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孔明见周瑜奚落自己的夫人,也就毫不客气地反唇相讥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

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

江东美女数二乔,难护铜雀不锁娇。

”孔明的讽刺,激得周瑜怒火万丈,暴跳如雷,暗令伏兵团团围住。

孔明毫不惊慌,稳如泰山。

鲁肃立即上前劝阻:“都督息怒!我有一诗奉献:“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

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

今日之事在破曹,龙虎相残大事糟。

”鲁肃以诗指点,周瑜恍然大悟,遂喝退刀斧手,与孔明共议破曹大计,这才有了后来火烧赤壁流传千古之大事。

十二、纪晓岚妙语讨球少年时期,纪晓岚就聪颖过人。

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街上玩球。

恰好府官乘轿经过。

一不小心,球被掷进轿内。

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纪晓岚壮起胆子上前讨球。

府官戏弄地出了个上联,“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让纪晓岚对下联。

对得出,就还球给他。

纪晓岚一寻思,“太守二千担,独公……”“怎么不说完?”府官问。

“你要是还我球,就是独公廉,不然就是独公贪。

”府官一楞,只得把球还给了纪晓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