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声乐作品体裁与欣赏

合集下载

最新 音乐欣赏教育音乐体裁解析-精品

最新 音乐欣赏教育音乐体裁解析-精品

音乐欣赏教育音乐体裁解析一切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体裁形式来表现,音乐自然没有例外。

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是大范围的文艺体裁划分。

在音乐中,从总体看可分为声乐与器乐两大部分;细分可分为歌曲、舞蹈音乐、室内乐、交响乐、清唱剧、合唱、歌剧等;再往细划分,歌曲中又可分为抒情歌曲、舞蹈歌曲、劳动歌曲、颂歌、队列歌曲、叙事歌曲……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对音乐体裁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

一、关于歌曲的不同体裁及特征1、队列歌曲,一般都具有配合行进步伐的成双节拍,节奏鲜明有力,曲调爽朗、有朝气,结构方正,句法规整。

代表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聂耳作曲的《毕业歌》、印青作曲的《走进新时代》、王莘作曲的《歌唱祖国》等都是。

2、劳动歌曲,曲调质朴,节奏性强,往往与一定工种的劳动节奏相联系。

句子较短,歌词中常加上衬字、衬词,如“嘿哟”。

代表作有:聂耳的《码头工人歌》,我国民间流传的《田歌》、《茶歌》、《川江号子》和日本北海道民歌《拉网小调》,都属于这一类。

3、抒情歌曲,指的是偏重于抒情性、歌唱性,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自由舒展,表情细腻,以独唱形式为主演唱的一类歌曲。

代表作有聂耳作曲的《铁蹄下的歌女》、冼星海的《夜半歌声》、黄自的《玫瑰三愿》、雷震邦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王酩的《妹妹找哥泪花流》和谷建芳的《那就是我》等。

4、颂歌,庄严,宏伟,热情洋溢,音域宽广。

代表作有刘炽的《我的祖国》、洗星海的《黄河颂》、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等。

5、舞蹈歌曲,曲调欢快,节奏鲜明,结构方正,适合载歌载舞。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如西藏、新疆、延边等地这类歌曲特别多,例如常留柱作曲的《我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用的是西藏音调,刘炽的《新疆好》用的是新疆音调,周大风的《采茶舞曲》用的是江浙一带的民歌音调。

6、讽刺歌曲,歌词与曲调都比较夸张,与美术中的漫画有相似之处,曲调与语言腔调结合紧密。

代表作有费克的《茶馆小调》、舒模的《你这个坏东西》、宋扬的《古怪歌》。

第六章 声乐体裁

第六章 声乐体裁

课题:第六章声乐体裁教学目标:认识13种声乐体裁及其特征教学重、难点:掌握声乐体裁的特征及代表作品教学方法: 讲解、乐曲欣赏。

授课时间:授课时数:教学过程与内容:第六章声乐体裁第一节颂歌和抒情歌曲一、颂歌颂歌是指具有歌颂内容的声乐体裁,如歌颂祖国、政党、领袖、英雄、大自然、心爱的事物以及其他崇敬的对象等等。

根据表现形式、内容和风格方面的不同特征,分为三种类型:1、形式结构比较庞大,速度比较缓慢,曲调宽广,气势宏伟、庄重。

如《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就是一首调性的气势磅礴的颂歌。

这首歌一句歌词的内容和感情发展的脉络,采用了自由的三步曲式,通过赞美黄河来讴歌伟大的中华民族。

2、采用进行曲体裁,主要体现出雄壮、坚毅、豪迈的特点。

如《歌唱祖国》。

这首歌创作于1950年,产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一周年之际。

歌曲以真挚的感情、无比的信心和希望,讴歌了祖国的勃勃生机和蒸蒸日上的新面貌和美好前景,成为新中国诞生后第一手赞颂祖国的颂歌。

3、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

这类歌曲的旋律申请婉转,情真意切,富于歌唱性和宽广的气息,表现出对歌颂对象的深厚感情。

如《南泥湾》就是一首描绘陕北江南美景,赞颂英雄劳动业绩的颂歌。

二、抒情歌曲抒情歌曲是用以表现个人或集体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抒发各种各样诗画情怀的声乐体裁。

如抒发对祖国、故土、亲人以及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爱,由爱情、友谊、生活中各种事件所引发出来的欢乐、痛苦、忧伤、感怀等等。

抒情歌曲的歌词一班不具叙事性,而是直接抒发思想感情,有的歌词本省就是抒情诗。

多采用第一人称。

抒情歌曲的曲调具有鲜明的歌唱性,通常气息较为宽广,可直接抒发内心思想感情,也可即景抒情,景情交融,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意境,抒发各种不同的感情。

如《教我如何不想他》。

歌曲共分为四段,通过对春、夏、秋、冬各种自然景色的寓于诗情画意的描绘,寄托了情思萦绕的青年肚子徘徊咏唱,对故土、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第二节叙事歌曲和表演唱一、叙事歌曲叙事歌曲是以叙述故事的方法来反映社会的歌曲。

声乐作品赏析与演唱

声乐作品赏析与演唱

声乐作品赏析与演唱
声乐作品是指通过歌唱表达情感或叙述故事的音乐作品。

在赏析声乐作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歌词:歌词是声乐作品最重要的部分,通过歌词可以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需要注意歌词中的重点词汇和情感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2. 曲调:曲调是声乐作品的基础,通过曲调可以感受作品的节奏和情感。

需要注意曲调的起伏和变化,以及和声和节奏的配合。

3. 声乐技巧:声乐技巧包括发音、声音的表达和演唱技巧等。

需要注意演唱者的发音准确性、声音的表达是否传达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演唱技巧是否能够突出作品的特点。

演唱技巧
演唱声乐作品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声音控制:演唱者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以便更好地表达情感。

需要注意音高、音色和音量的控制。

2. 呼吸技巧:呼吸是演唱的基础,需要学会正确的呼吸技巧。

需要注意深呼吸、吸气和呼气的方法。

3. 情感表达:声乐作品的表现力在于情感的传达,演唱者需要学会通过声音表达情感。

需要注意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的传达程度。

总结
声乐作品的赏析和演唱需要注意歌词、曲调和声乐技巧等方面,并学会掌握声音控制、呼吸技巧和情感表达等演唱技巧。

通过不断的
实践和学习,可以更好地赏析和演唱声乐作品。

关于声乐作品的体裁

关于声乐作品的体裁

关于声乐作品的体裁声乐体裁是指声乐作品的不同种类或样式,是作品根据表现内容、情绪、特定环境、人物、事件及旋律、节奏等因素所形成的自己特有的样式。

各种音乐体裁的产生、形成、变化、发展都是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的社会文化生活需要的产物。

因此,声乐的体裁都同一定的社会生活有联系,反映出一定的内容和情绪特征,它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和音乐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变化所形成的。

一、常见的声乐体裁1、民歌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歌曲体裁,是劳动人民天才的集体创作。

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民歌,反映着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环境。

因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又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风格和形式。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头传唱,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它生动、形象而又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和愿望。

民歌历史悠久,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艳夺目的花朵,在艺术上有以下特征:1)传统性民歌都有它或长或短的历史。

2)流传性民歌都有它或大或小特定的流传范围。

3)即兴性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即兴编作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4)口头性民歌的传授方式是口授心记。

5)匿名性民歌通过不断的传唱,谁是第一个演唱者已无人知晓。

6)集体性民歌在传唱过程中经过不断的集体修改和完善。

7)变异性民歌因“十唱九不同”而产生了许多变化。

由于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语言、风俗和人们性格的不同,使民歌有了千姿百态的风格和特色,详细内容将在“源远流长的中外民歌”一章中具体阐述。

2、颂歌一切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英雄、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歌颂革命事业的歌曲均称之为颂歌。

其曲调的一般特点是庄严、雄伟、宽广、壮丽,热情洋溢,激情豪迈,气势磅礴。

3、进行曲一般多是配合行进步伐,以强弱分明的节拍居多。

它的特点是:节奏鲜明有力,旋律铿锵爽朗,富有朝气,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时代感。

在曲式结构上,多数是句法正规,结构方整,往往表现威武、雄壮的群众场面和勇往直前的情绪。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鉴赏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鉴赏

殷秀梅:《我爱你,中国》
总结词
殷秀梅的《我爱你,中国》是一首充满爱国 之情的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和自豪。
详细描述
《我爱你,中国》是一首以流行音乐为风格 的创作歌曲,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动听。 殷秀梅用她那宽广、深情的嗓音,唱出了这 首歌曲所蕴含的爱国之情和自豪感,让人们 感受到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敬仰。
社会文化
民族声乐作品也常常反映出特定的社 会文化背景,包括社会制度、价值观 念、历史事件等。了解作品的社会文 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的主题和思想内涵。例如,《歌唱祖 国》是一首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昂 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歌曲,其激昂奋 进的旋律和豪迈的歌词充分展现了新 中国的辉煌成就。
05
中国民族声乐名家名作
王昆:《东方红》
总结词
王昆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的作品《东方红》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赞歌,表达了 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敬爱和赞美。
详细描述
《东方红》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歌词简洁明快,旋律优美动听。王昆用她那高亢激 昂、婉转抒情的嗓音,唱出了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情感表达
民族声乐作品的歌词还擅长通过具象或抽象的方式表达情感,使听众产生共鸣。在欣赏歌词时,要注意 其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效果,以及其在作品中所起到的情感渲染作用。
音乐结构分析
曲式分析
节奏分析
民族声乐作品的曲式往往比较自 由,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 分析曲式时,要注意其结构特点、 发展逻辑和层次感,以及其在作 品中所起到的结构支撑作用。
音色变化
音色丰富
民族声乐作品常常需要展 现多样的音色,以适应不 同情感和表现的需要。

中国声乐艺术曲目赏析

中国声乐艺术曲目赏析

声乐的几种唱法:民族、美声、流行(通俗)、原生态。

一、美声唱法:即美好的歌唱。

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最初是由阉人歌手在教堂里演唱的。

其中男高音的代表人物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他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抒情男高音,其代表作是一首表达爱情的名歌《我的太阳》二、原生态唱法原生态唱法只是区别于学院派民族唱法的一种说法,学院派民族唱法大多吸收了一些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方法;原生态唱法却是一种原始的未加工的唱法,正式提出此唱法是在第十二届青年歌赛的赛场上;具有代表性的是土苗兄妹组合《细碗莲花》以199.74分获得第十三届隆力奇杯全国青歌赛原生态唱法金奖。

撒叶儿组合获得2010年第十四届“蓝色经典.天之蓝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

三、民族唱法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传统戏曲、说唱艺术演唱方法),有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唱法。

特点:(1)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方法。

(2)声情并茂,以字行腔。

(3)题材,体裁丰富多彩,(民歌、歌剧、艺术歌曲等)一,原是群众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开始人们叫它灯调,又因为歌词内容是种瓜,所以人们叫它种瓜调或瓜仁调,在利川市柏杨、谋道、汪营一带传唱。

演唱特点:(1)口语化、生活化。

(2)方言特色咬字、后鼻韵母发成前鼻韵母,卷舌音发成平舌音。

四、跨界唱法:代表人物:谭晶,龚琳娜谭晶在唱法上大胆探索、兼容并蓄、融美声、民族和通俗三家之美,被称为“跨界唱法”,极富艺术表现能力与感染力,被专家、观众评为“天籁之音”。

其代表作《在那东山顶上》而运用了藏族拖腔长音的特点和颤音。

五、流行唱法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歌唱艺术,风格流派从来没有一个不变的定势,唱法通俗性、自娱性、注重抒发情感。

兴起:1930年黎锦晖在上海“明月歌舞团”。

代表歌星:周旋、白虹、严华、王人美等。

代表作曲家:黎锦光、姚敏等。

发展: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得到发展想象:“抒情歌曲”取代“队列性群众歌曲”、独唱代替合唱、共性转向个性。

声乐作品赏析

声乐作品赏析

第一讲声乐欣赏知识,声乐体裁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美育修养方面主要包括: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

音乐的美育功能不但是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它对人的智力开发,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意动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

我们每个健康的人都有一个天赋的乐器——“嗓子”,人们依凭声带与横膈膜的振动,以及与气息的“回肠荡气”,可以自唱自娱,既是歌者又是鉴赏者。

所以,声乐活动是音乐艺术中最为普遍的活动。

声乐中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

声乐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

声乐作品是指由人声演唱的歌曲,声乐作品的体裁有多种,其中艺术歌曲在声乐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大学生中进行艺术歌曲欣赏,这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体现。

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必须有高标准的审美教育。

艺术歌曲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对提高音乐修养及陶冶情操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欣赏知识教材第42页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

美的标准是由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审美趣味所决定的。

欣赏音乐有三个阶段:⒈官能的欣赏⒉感情的欣赏⒊理智的欣赏。

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

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以外,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

要从官能、感情和理智三方面全面地欣赏一个作品,就要具备以下几方面地知识:1.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一首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2.民族特征:一切音乐作品都根植于民族民间音乐,因此都有各自的民族特征。

有些作品概括地体现了民族音乐语言的特点。

3.作者的创作个性:作曲家由于生活时代、环境、素养、经历和艺术趣味的不同,表现为各不相同的创作个性。

4.标题:标题是指说明作品内容的一段文字。

器乐作品有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之分。

音乐作品的体裁【优质PPT】

音乐作品的体裁【优质PPT】
2021它/10/1是0 一位农家少女在星期日为了自娱而发 6
《单簧管波尔卡》
它的旋律来自民间,经波兰单簧管演奏家卡普罗修斯
卡改编,成为一首单簧管独奏曲,受到人们欢迎。从技巧
上看,它并不难,但能收到很好的演出效果。因此,不论
是专业或业余的单簧管演奏者都喜欢演奏它。是一首深受
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波尔卡”是起源于捷克民间
有作为套曲中的一个乐章的进行曲。进行
曲按内容可分为军队进行曲、 凯旋进行
曲、 典礼进行曲、婚礼进行曲、 葬礼进
行曲。 2021/10/10
2
1.舞曲: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 式之一,它一开始就和诗歌、音乐结合在 一起。舞曲,就是这种结合的产物。舞曲 从广义上讲,除直接为舞蹈用的歌曲和乐 曲以外,还包括以舞蹈节奏为基础而写的 声乐曲和器乐曲。这类作品不以伴舞为目 的,而是专为音乐会上演唱、演奏面作, 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能住人。因为寺院十分寒冷,买东西也很 不方便,所以,肖邦的养病得到了相反的 效果。有一天,乔治·桑上街买东西,恰巧 下了大雨,迟迟不能回来。肖邦躺在家里 即寂寞又惧怕。正在这时候,房间又漏雨, 滴滴答答令人心烦。肖邦在不耐烦之中, 起身写作,一口气完成了这首著名的前奏 曲。
2021/10/10
21
2.序曲: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 亦称“开场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其使 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 奏出剧中代表主角发旋律,它仿佛是剧情的 缩影。早期的序曲,即十七世纪末叶和十八 世纪前半叶的序曲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 法国作曲家吕里创始的法国式序曲,由慢板 -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另一种是意大利 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代表人物斯卡拉蒂确立的 意大利式序曲,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 组成,它的快慢顺序恰恰和法国式序曲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声乐作品体裁与欣赏
科目:大学生音乐修养任课教师:欧阳琴
授课对象:全校各年级本科生专业:公共选修课
授课章节及内容:声乐作品体裁与欣赏授课时数:4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讲授,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声乐作品的体裁及哪些类型和分类依据,以帮助学生较快的掌握歌曲的各类表现风格、特点和形式。

教学重点:重点介绍与欣赏声乐作品体裁八种分类的各自内容题材、旋律风格、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抒情歌曲与颂赞歌曲的区分,叙事歌曲和诙谐、讽刺歌曲的赏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辅以范唱和启发性提问。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及音像资料
教学内容及步骤:
标题
导言
(一)抒情歌曲(20分钟)
(二)颂赞歌曲(20分钟)
(三)劳动歌曲(10分钟)
(四)队列歌曲(20分钟)
(五)叙事歌曲(20分钟)
(六)歌舞歌曲(20分钟)
(七)诙谐、讽刺歌曲(20分钟)
(八)戏歌(10分钟)
(九)儿童歌曲(10分钟)
(十)小夜曲、摇篮曲(30分钟)
结束语
思考题:
18、什么是声乐作品体裁?它包括哪些类型?
19、你最喜欢并会演唱的声乐作品有哪几首?并说明其艺术特点与审美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